CN216715160U - 组装式蜗轮 - Google Patents

组装式蜗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5160U
CN216715160U CN202220119662.0U CN202220119662U CN216715160U CN 216715160 U CN216715160 U CN 216715160U CN 202220119662 U CN202220119662 U CN 202220119662U CN 216715160 U CN216715160 U CN 216715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m
sleeve
wheel
bearing seat
whee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96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广西
覃敏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ro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ro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ro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ro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96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5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5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5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式蜗轮,包括:轮芯,包括承载座、阻挡环、第一轮轴及第二轮轴;承载座的外周表面上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陷;轮缘组件,包括轮缘套及平键;轮缘套的内壁上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凹陷,第二凹陷与第一凹陷一一对应配合后形成键槽,键槽用于定位容纳平键,平键的一侧卡接轮缘套,平键的另一侧卡接承载座;及锁定组件,组件包括固定套及多个锁定螺丝;锁定螺丝穿设固定套后抵接第一轮轴;固定套抵接轮缘套与平键,轮缘组件夹设于固定套与阻挡环之间。上述组装式蜗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轮芯与轮缘组件可相互拆分,具有较高的组装自由度,维护时可按需更换轮缘组件,无需整体替换,有效减低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组装式蜗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蜗轮蜗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式蜗轮。
背景技术
在如今减速机制造行业中普遍是采取一体成型的蜗轮来作为减速机的蜗轮来使用,先浇铸形成一个轮芯,再在轮芯的基础上浇铸轮缘以形成一体的蜗轮结构。
减速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轮缘会产生一定的机械磨损。如果减速机出现扫齿、噪音、卡顿等问题导致减速机无法正常使用,则需要替换整个蜗轮,维护成本高,不利于控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蜗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轮芯与轮缘可相互拆分,具有较高的组装自由度,维护时可按需更换,无法整体替换,有效减低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装式蜗轮,包括:
轮芯,包括承载座、自所述承载座一端的周缘向外延伸的阻挡环、连接于所述承载座远离所述阻挡环的一端的第一轮轴、及连接于所述承载座设有阻挡环的一端的第二轮轴;所述承载座的外周表面上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陷;
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轮芯一端上的轮缘组件;所述轮缘组件包括套设所述第一轮轴的轮缘套、及夹设于所述轮缘套与所述第一轮轴之间的平键;所述轮缘套的内壁上沿所述轮缘套的周向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凹陷与所述第一凹陷一一对应配合后形成键槽,所述键槽用于定位容纳所述平键,所述平键的一侧卡接所述轮缘套,所述平键的另一侧卡接所述承载座;及
安装于所述轮芯一端上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套设所述第一轮轴的固定套、及均匀间隔安装于所述固定套上的多个锁定螺丝;所述锁定螺丝穿设所述固定套后抵接所述第一轮轴;所述固定套抵接所述轮缘套与所述平键,所述轮缘组件夹设于所述固定套与所述阻挡环之间。
上述组装式蜗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轮芯与轮缘组件可相互拆分,具有较高的组装自由度,维护时可按需更换轮缘组件,无需整体替换,有效减低维护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的外周表面上沿所述固定套的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贯穿所述固定套,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锁定螺丝一一对应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轴的外周表面上沿所述第一轮轴的周向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螺丝穿设所述内螺纹孔后凸伸进入所述锁定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的外径小于所述阻挡环的外径;所述承载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轮轴的外径,所述承载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轮轴的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远离所述阻挡环的一端设有倒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芯还包括自所述承载座设有所述阻挡环的一端轴向向外延伸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承载座与所述第二轮轴的连接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式蜗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组装式蜗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组装式蜗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式蜗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组装式蜗轮的剖视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轮芯,11-承载座,12-阻挡环,13-第一轮轴,14-第二轮轴,15-第一凹陷,16-倒角,17-加强部,18-锁定槽;
20-轮缘组件,21-轮缘套,22-平键,23-第二凹陷;
30-锁定组件,31-固定套,32-锁定螺丝,33-内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式蜗轮,包括轮芯10、可拆卸安装于轮芯10一端上的轮缘组件20、及安装于轮芯10一端上的锁定组件30;锁定组件30抵接轮缘组件20,以使得轮缘组件20夹设于锁定组件30与轮芯10之间,完成整个组装式蜗轮的安装。
所述轮芯10为一体浇铸成型结构,轮芯10包括大致呈环形设置的承载座11、自承载座11一端的周缘向外延伸的阻挡环12、连接于承载座11远离阻挡环12的一端的第一轮轴13、及连接于承载座11设有阻挡环12的一端的第二轮轴14;第一轮轴13用于连接轮缘组件20。
承载座11的外周表面上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陷15,第一凹陷15的长度方向与承载座11的轴心线方向一致,第一凹陷15用于定位连接轮缘组件20。承载座11远离阻挡环12的一端设有倒角16,以便于轮缘组件20套设于第一轮轴13上。
为了提高轮芯10的耐用性,轮芯10还包括自承载座11设有阻挡环12的一端轴向向外延伸的加强部17,加强部17位于承载座11与第二轮轴14的连接处,以提高承载座11与第二轮轴14的连接强度,防止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座11的外径小于阻挡环12的外径;承载座11的外径大于第一轮轴13的外径,承载座11的外径大于第二轮轴14的外径。
所述轮缘组件20包括套设第一轮轴13的轮缘套21、及夹设于轮缘套21与第一轮轴13之间的平键22。轮缘套21的内壁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凹陷23,第二凹陷23的长度方向与轮缘套21的轴心线方向一致。第二凹陷23与第一凹陷15一一对应配合后形成键槽,键槽用于定位容纳平键22,平键22的一侧卡接轮缘套21,平键22的另一侧卡接承载座11,以实现轮缘套21与承载座11的固定连接,防止轮缘套21与承载座11发生相对转动,确保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蜗轮可正常工作。此时,轮缘套21抵接阻挡环12。与传统一体成型的蜗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蜗轮,轮芯10与轮缘组件20可相互拆分,具有较高的组装自由度,维护时可按需更换轮缘组件20,无需整体替换,有效减低维护成本。同时,轮芯10可以作为通用件,用于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轮缘组件20,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锁定组件30包括套设第一轮轴13的固定套31、及均匀间隔安装于固定套31上的多个锁定螺丝32;固定套31抵接轮缘套21与平键22,轮缘组件20夹设于固定套31与阻挡环12之间。其中,锁定螺丝32穿设固定套31后抵接第一轮轴13,可防止固定套31与第一轮轴13发生相对滑动,确保轮缘组件20能稳固地夹设于固定套31与阻挡环12之间。维护时,先旋转锁定螺丝32使其与第一轮轴13分离,取下固定套31后即可取下轮缘套21,然后再更换新的轮缘套21,安装上锁定组件30即可,简单快捷。
如图3所示,固定套31的外周表面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内螺纹孔33,内螺纹孔33贯穿固定套31,内螺纹孔33与锁定螺丝32一一对应匹配。
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轮轴13的外周表面上沿其周向设有锁定槽18,锁定螺丝32穿设内螺纹孔33后凸伸进入锁定槽18内,可有效防止固定套31与第一轮轴13发生相对滑动,确保轮缘组件20能稳固地夹设于固定套31与阻挡环12之间,提高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上述组装式蜗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轮芯10与轮缘组件20可相互拆分,具有较高的组装自由度,维护时可按需更换轮缘组件20,无需整体替换,有效减低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组装式蜗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芯,包括承载座、自所述承载座一端的周缘向外延伸的阻挡环、连接于所述承载座远离所述阻挡环的一端的第一轮轴、及连接于所述承载座设有阻挡环的一端的第二轮轴;所述承载座的外周表面上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陷;
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轮芯一端上的轮缘组件;所述轮缘组件包括套设所述第一轮轴的轮缘套、及夹设于所述轮缘套与所述第一轮轴之间的平键;所述轮缘套的内壁上沿所述轮缘套的周向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凹陷与所述第一凹陷一一对应配合后形成键槽,所述键槽用于定位容纳所述平键,所述平键的一侧卡接所述轮缘套,所述平键的另一侧卡接所述承载座;及
安装于所述轮芯一端上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套设所述第一轮轴的固定套、及均匀间隔安装于所述固定套上的多个锁定螺丝;所述锁定螺丝穿设所述固定套后抵接所述第一轮轴;所述固定套抵接所述轮缘套与所述平键,所述轮缘组件夹设于所述固定套与所述阻挡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的外周表面上沿所述固定套的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贯穿所述固定套,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锁定螺丝一一对应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轴的外周表面上沿所述第一轮轴的周向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螺丝穿设所述内螺纹孔后凸伸进入所述锁定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的外径小于所述阻挡环的外径;所述承载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轮轴的外径,所述承载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轮轴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远离所述阻挡环的一端设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芯还包括自所述承载座设有所述阻挡环的一端轴向向外延伸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承载座与所述第二轮轴的连接处。
CN202220119662.0U 2022-01-18 2022-01-18 组装式蜗轮 Active CN216715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9662.0U CN216715160U (zh) 2022-01-18 2022-01-18 组装式蜗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9662.0U CN216715160U (zh) 2022-01-18 2022-01-18 组装式蜗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5160U true CN216715160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92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9662.0U Active CN216715160U (zh) 2022-01-18 2022-01-18 组装式蜗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5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6838B2 (en) Idler and bearing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4642900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付き車両用ホイールキャリア
US7850531B2 (en) Axial coupling of a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to a hub bearing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wheel
US8764574B2 (en) Coupling
US20040211065A1 (en) System for mounting a first member in a hollow second member
CN101022872A (zh) 聚合物风扇
US6402653B1 (en) Drum motor
CN216715160U (zh) 组装式蜗轮
EP4027030B1 (en) Coupling structure and modularized coaxial gear train reduction mechanism using same
GB2163522A (en) Flanged bushing mounting adaptor
EP1021664A1 (en) A drum motor
US20160116023A1 (en) Right angle drive having dual shaft bearings
CN210013988U (zh) 一种使用一体式入力迫紧结构的谐波减速机
CN101482150A (zh) 分半卡套式联轴节
JP3065820U (ja) 弾性軸継手
CN211398348U (zh) 一种干式双离合器及其镶嵌式盘毂
US20060040750A1 (en) Shaft coupling assembly
CN216780345U (zh) 一种带有花键结构的车床主轴
CN214248271U (zh) 一种倒挡轴
CN210164813U (zh) 轴毂连接组件
CN213808734U (zh) 带有副蜗轮的传动蜗杆
CN219256947U (zh) 一种自行车后花鼓组件
JP2006220166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17301235U (zh) 双套筒组装式齿轮
CN211778861U (zh) 输出齿轮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