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4817U - 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4817U
CN216714817U CN202121945784.7U CN202121945784U CN216714817U CN 216714817 U CN216714817 U CN 216714817U CN 202121945784 U CN202121945784 U CN 202121945784U CN 216714817 U CN216714817 U CN 216714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flow guide
cavity
impeller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457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茂松
王伟
孙兴朋
赵海霞
葛爱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457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4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4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4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所述风机包括叶轮,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叶轮内部,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将所述叶轮内部分隔为多个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导流通道均连通所述叶轮外部;其中,所述导流件限定出中空内腔。导流件限定出中空内腔,减少了导流件的重量,使得导流结构的重量减轻,进而减少了风机的整体重量,降低了风机工作消耗的能量,降低了风机工作时的电机负荷和能耗,进而降低了风机的工作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导流结构的制作材料,降低了风机的生产成本。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

Description

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风机叶轮的内部设有导流结构,风机工作时,导流通道对流入叶轮内部的气流进行导流,进而改变风机的出风方向。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叶轮内部增加导流结构,增加了风机的制作成本和工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以解决如何降低风机的制作成本和工作成本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所述风机包括叶轮,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叶轮内部,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将所述叶轮内部分隔为多个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导流通道均连通所述叶轮外部;其中,所述导流件限定出中空内腔。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设有降噪结构,所述中空内腔的腔壁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中空内腔和所述导流通道,其中,所述降噪结构包括所述中空内腔和所述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隔板,设于所述中空内腔内,将所述中空内腔分隔为多个共振消声腔,每一所述共振消声腔的腔壁设有一个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其所在的所述共振消声腔和所述导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导流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导流板和所述第二端部依次设置;其中,所述共振消声腔的腔壁包括所述导流板,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导流板。
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隔板,设于所述中空内腔内,将所述中空内腔分隔为多个共振消声腔,每一所述共振消声腔的腔壁设有多个所述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连通其所在的所述共振消声腔和所述导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微穿孔板,设于所述共振消声腔内。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连接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且沿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依次设置;所述共振消声腔的腔壁包括所述第一端部,其中,多个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第一端部。
可选地,所述隔板活动地设于所述中空内腔内,用于调节所述共振消声腔的体积。
可选地,还包括:吸声材料,设于所述中空内腔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包括:叶轮;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叶轮内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和家用电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导流件限定出中空内腔,减少了导流件的重量,使得导流结构的重量减轻,进而减少了风机的整体重量,降低了风机工作消耗的能量,降低了风机工作时的电机负荷和能耗,进而降低了风机的工作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导流结构的制作材料,降低了风机的生产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H-H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流结构的另一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沿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叶轮;101、叶片;20、导流结构;201、导流件;2011、第一端部;2012、第二端部;2013、导流板;202、导流通道;203、中空内腔;204、进气孔;30、亥姆霍兹消音器;301、第一共振消声腔;302、第一隔板;40、微穿孔消声器;401、第一微穿孔板;402、第二共振消声腔;403、第二微穿孔板;404、第二隔板;50、吸音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20,风机包括叶轮10,导流结构20位于叶轮10内部,导流结构20包括导流件201,导流件201将叶轮10内部分隔为多个导流通道202,多个导流通道202均连通叶轮10内部和外部。
风机工作时,叶轮10转动,气流进入叶轮10,导流通道202对进入叶轮10内部的气流进行引导,最终流出叶轮10,通过导流结构20实现对风机的出风方向的控制和改变。
可选地,导流件20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导流件201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导流件201限定出导流通道202。
可选地,风机可以为贯流风机、轴流风机等。
贯流风机的叶轮10为多叶式,呈长圆筒形,叶轮10包括多个叶片101,叶轮10旋转时,气流从叶轮10敞开处进入叶轮10内部,穿过叶轮10内部,从另一面叶轮10处排入蜗壳,形成工作气流。气流在叶轮10内的流动情况很复杂,气流速度场是非稳定的,在叶轮10内还存在一个旋涡,中心位于蜗舌附近。旋涡的存在,使叶轮10输出端产生循环流,在旋涡外,叶轮10内的气流流线呈圆弧形。因此,在叶轮10外圆周上各点的流速是不一致的,越靠近涡心,速度愈大,越靠近涡壳,则速度愈小。在风机出风口处气流速度和压力不是均匀的。旋涡的位置对风机的性能影响较大,旋涡中心接近叶轮10内圆周且靠近蜗舌,风机性能较好;旋涡中心离涡舌较远,则循环流的区域增大,风机效率降低,流量不稳定程度增加。传统贯流风机依靠外部蜗舌和蜗壳形成偏心涡达到贯流效果,本申请通过在贯流风机内设置导流结构20,通过导流结构20形成偏心涡达到贯流效果。
可选地,导流件201限定出中空内腔203。
导流件201限定出中空内腔203,减少了导流件201的重量,使导流结构20的重量减少,进而减少风机的重量,减少风机工作时消耗的能量,降低风机的工作成本,同时减少生产导流结构20所需的材料,降低导流结构20的生产成本,另外,导流件201减重便于导流结构20的运输和安装。
可选地,导流件201包括第一端部2011、第二端部2012和导流板2013,第一端部2011和第二端部2012相对设置,且第一端部2011的厚度大于第二端部2012的厚度,导流板2013连接在第一端部2011和第二端部2012之间,沿空气流动方向,第一端部2011、导流板2013和第二端部2012依次设置。
可选地,导流件2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导流件201数量为一个时,导流件201限定出中空内腔203,导流件201为多个时,多个导流件201中至少一个限定出中空内腔203,这样可以减轻导流件201的重量,从而实现减重。
可选地,导流结构20沿叶轮的轴线方向延伸,导流件20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导流件201包括第一导流件,第一导流件贴近叶轮10内侧缘设置。
第一导流件贴近叶轮10内侧边缘,用于使气流在经过叶轮10内时,在第一导流件处产生偏心涡,使气流流动方向改变,形成的气流流动状态与风机外侧存在蜗壳蜗舌时接近或相同。可选地,第一导流件为椭圆状,椭圆状的第一导流件能够使叶轮10内部和外部的气流配合产生偏心涡。
可选地,导流结构20还包括第二导流件、第三导流件、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导流结构20沿叶轮10的轴线方向延伸,且第一导流件在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厚度最大,第二导流件的第一端部、第三导流件的第一端部、第四导流件的第一端部、第五导流件的第一端部(第一端部位于相对于空气流动的上游)厚度依次减小,且第一导流件与第二导流件之间形成的第一流道弧度最大,其次是第二导流件与第三导流件之间形成的第二流道弧度,再次是第三导流件与第四导流件之间形成的第三流道弧度,以此类推。
可选地,第一导流件设有中空内腔203,第一导流件的第一端部厚度最厚,因此,第一导流件可以限定的中空内腔体积较大,能够有效地减少导流件的重量和体积。
可选地,第二导流件、第三导流件、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设有中空内腔。
可选地,导流件201设有降噪结构,中空内腔203的腔壁设有进气孔204,进气孔204连通中空内腔203和导流通道202,其中,降噪结构包括中空内腔203和进气孔204。
导流件201将叶轮10内部分隔为多个导流通道202,可以理解:导流件201位于导流通道202内,气流在导流通道202内流动时,会流经导流件201,导流件201设有降噪结构,能够减少气流在导流通道202内流动时产生的噪音,降噪结构包括中空内腔203和进气孔204,中空内腔203和进气孔204相配合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中空内腔203不仅具有减重功能,还具有降噪的功能,使得导流件201的降噪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导流结构20还包括隔板(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一隔板302),第一隔板302设于中空内腔203内,将中空内腔203分隔为多个共振消声腔(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一共振消声腔301),每一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腔壁设有一个进气孔204,进气孔204连通其所在的第一共振消声腔301和导流通道202。
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腔壁设有一个进气孔204,第一共振消声腔301与进气孔204可以形成亥姆霍兹消音器30,能够利用亥姆霍兹原理对空气降噪,气流经进气孔204进入第一共振消声腔301内,与该第一共振消声腔301固有频率接近的声波会与第一共振消声腔301产生共振,在振动过程中,进气孔204内的空气会共振而消耗声能,进而可以降低导流结构20的噪音,减少风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进气孔204连通其所在的第一共振消声腔301和导流通道202,指的是进气孔204连通该进气孔204所在的第一共振消声腔301和导流通道202,可以理解为:每一个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腔壁设有一个进气孔204,并通过该进气孔204与导流通道202相连通,可选地,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数量与进气孔204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以使每个第一共振消声腔301均可以形成亥姆霍兹消音器30。
亥姆霍兹原理的公式1如下:
Figure BDA0003218581690000071
其中,f0为噪音频率,l为进气孔204的孔深、d为进气孔204的孔径,V为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腔体体积、S为进气孔204的孔面积(S=1/4Πd2),其中,c为声速。亥姆霍兹消音器30就是共振吸声结构,结构内部是一个可产生共鸣的中空内腔203和一个弹簧系统,中空内腔203通过进气孔204与外部相连,声波从进气孔204进入第一共振消声腔301,使得进气孔204内空气来回运动压缩中空内腔203内的空气,形成一个空气弹簧,当入射声波频率与亥姆霍兹消音器30固有频率一致时,发生的共振幅度最大,消耗的能量最多。
可选地,多个进气孔204的孔径及孔深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进气孔204的孔径及孔深不同,进而使每个亥姆霍兹消音器30能够吸收的频率不同,进而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噪音。
可选地,第一隔板302活动地设于中空内腔203内,用于调节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体积。
通过第一隔板302调节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体积,可以使第一共振腔吸收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而增加导流件201的降噪效果。
通过调整进风口204的孔径、进风口204的孔深、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腔体体积等要素,可以使第一共振消声腔301适用不同频率的噪声消除,具体要素的设计参数根据根据实际需要作相应的修改。
可选地,多个第一共振消声腔301沿导流结构20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导流结构20沿轴线方向的长度较长,多个第一共振消声腔301沿导流结构20的轴线方向设置,可以更加全面地吸收噪音,降低风机工作地噪音。
可选地,多个第一共振消声腔301可以设置为吸收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而可以在风机工作时,同时吸收不同频率的噪音。
可选地,多个第一共振消声腔301沿导流结构20的轴线方向依次均匀设置。
可选地,导流结构20还包括驱动机构、音频传感器和控制器,驱动机构与第一隔板302相连接,音频传感器设于导流通道202内,控制器与音频传感器相连接,且控制器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控制器内储存前次第一隔板302位置,也就是前次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体积,音频传感器用于检测导流通道202内噪音当前振动频率信息,并将当前振动频率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原理计算出当前振动频率信息对应的当前第一隔板302位置,并将当前第一隔板302位置与前次第一隔板302位置进行比较,若前次第一隔板302位置不满足当前第一隔板302位置,则控制器驱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隔板302运动至当前第一隔板302位置,若前次第一隔板302位置满足当前第一隔板302位置,则驱动机构不工作。
可选地,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腔壁包括导流板2013,进气孔204设于导流板2013。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端部2011位于迎风面,气流流入叶轮10内部后,气流从第一端部2011流向第二端部2012,第一端部2011的厚度大于第二端部2012,有利于降低风阻,气流可以平滑顺畅地流出叶轮10,导流板2013连接在第一端部2011和第二端部2012之间,导流板2013使得气流可以顺畅地从第一端部2011流向第二端部2012,而且,使得导流板2013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较大,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腔壁包括导流板2013,且进气孔204设在导流板2013上,这样,可以更大面积的吸收经过导流板2013的气流的噪音,进而增加导流件201的降噪效果,减少风机的噪音。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
如图3至图5所示,导流结构20还包括隔板(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二隔板404),第二隔板404设于中空内腔203内,将中空内腔203分隔为多个共振消声腔(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二共振消声腔402),每一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腔壁设有多个进气孔204,多个进气孔204连通其所在的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和导流通道202。
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腔壁设有多个进气孔204,多个进气孔204可以使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腔壁形成第一微穿孔板401,这样,第一微穿孔板401和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共同形成微穿孔消声器40,微穿孔消声器40吸声系数高,吸收频带宽,压力损失小,气流再生噪音低,且易于控制。
本实施例中,多个进气孔204连通其所在的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和导流通道202,指的是多个进气孔204连通上述多个进气孔204所在的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和导流通道202,可以理解为:每一个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腔壁设有多个进气孔204,并通过这些进气孔204与导流通道202相连通,可选地,进气孔204的数量大于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数量,以使每个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均可以形成微穿孔消声器40。
可选地,多个第二共振消声腔402沿导流结构20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导流结构20沿轴线方向的长度较长,多个第二共振消声腔402沿导流结构20的轴线方向设置,可以更加全面地吸收噪音,降低风机工作的噪音。
可选地,多个第二共振消声腔402沿导流结构20的轴线方向依次均匀设置。
可选地,多个进气孔204设于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同一侧壁,以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第一微穿孔板401的厚度小于1mm,进气孔为孔径小于或等于1毫米的微孔,穿孔率为1%至3%。
可选地,导流结构20还包括第二微穿孔板403,第二微穿孔板403设于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内。
第一微穿孔板401、第二微穿孔板403和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共同形成双层微穿孔消声器,双层微穿孔消声器可以获得宽频带高吸收效果,增加微穿孔消声器吸收的噪音范围。
可选地,第二微穿孔板4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微穿孔板403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形成多层微穿孔消声器。
多层微穿孔消声器的全频段吸声系数较高,整体的吸声性能,尤其是低频吸声性能较好。在不增加整体厚度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微穿孔板的数量,吸声性能提高。
可选地,第一微穿孔板与第二微穿孔板串联设置,这样可以使共振消声腔的吸声频带加宽,提高降噪效果。
可选地,如图4所示,多个第二微穿孔板403沿垂直于导流结构20的轴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微穿孔板设有微孔,微穿孔消音腔的工作原理:当声波入射到微穿孔板时,声波沿入射方向进入微穿孔板,当入射波长与微穿孔板声阻抗相匹配时,产生共振,声波在微孔与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内振荡,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吸收)声能,达到吸声的效果;同时,当声波从微穿孔板的微孔进入第二共振消声腔402时,由于声波与孔壁间的摩擦与热粘性效应,也会消耗(吸收)一部分声能,从而提高结构整体的吸声性能。通常,单层微穿孔板对应一个本征频率,产生周期性共振吸声峰,吸声曲线波动较大。但由于多层微穿孔板间的耦合作用,产生多个耦合共振吸声峰,拓宽了吸声频率范围,吸声曲线较为平坦。
多层微穿孔消声器结构的吸声性能与其微穿孔板的厚度、穿孔尺寸、穿孔率和第二共振消声腔的腔体深度有关,通过改变这些结构参数来调整多层微穿孔消声器的吸声系数与频率范围。
可选地,导流结构20还包括驱动机构、音频传感器和控制器,驱动机构与第二隔板404相连接,音频传感器设于导流通道202内,控制器与音频传感器相连接,且控制器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控制器内储存前次第二隔板404位置,也就是前次第一共振消声腔301的体积,音频传感器用于检测导流通道202内噪音当前振动频率信息,并将当前振动频率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微穿孔板消声原理计算出当前振动频率信息对应的当前第二隔板404位置,并将当前第二隔板404位置与前次第二隔板404位置进行比较,若前次第二隔板404位置不满足当前第二隔板404位置,则控制器驱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二隔板404运动至当前第二隔板404位置,若前次第二隔板404位置满足当前第二隔板404位置,则驱动机构不工作。
可选地,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腔壁包括第一端部2011,多个进气孔204设于第一端部2011。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端部2011位于迎风面,气流流入叶轮10内部后,气流从第一端部2011流向第二端部2012,第一端部2011的厚度大于第二端部2012,有利于降低风阻,气流可以平滑顺畅地流出叶轮10,多个进气孔204设于第一端部2011,气流可以更顺畅地通过多个进气孔204进入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内,进而提高导流件201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第二隔板404活动地设于中空内腔203内,用于调节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体积。
通过第二隔板404调节第二共振消声腔402的体积,可以使共振腔吸收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而增加导流件201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进气孔204孔深和孔径也可以调整,进而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噪音,增加导流件201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多个第二共振消声腔402可以设置为吸收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而可以在风机工作时,同时吸收不同频率的噪音。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
如图6至图8所示,导流结构20还包括吸音材料50,吸音材料50设于中空内腔203内,进气孔204设于中空内腔203的腔壁,进气孔204连通中空内腔203和导流通道202。
导流通道202内的气流在导流件201表面流动时,声波可以通过进气孔204进入中空内腔203内部,中空内腔203内部设有吸音材料50,可以吸收噪音,降低导流结构20的噪音。
可选地,吸音材料50可以填满中空内腔203的内部。
可选地,吸音材料50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纤维材料、棉麻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玻璃棉、岩棉、矿棉、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离心玻璃棉等。
可选地,进气孔2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孔204在中空内腔203的腔壁间隔设置,能够增加进入中空内腔203的声波。
可选地,中空内腔203的腔壁的穿孔率的范围为20%-30%。
穿孔率是指穿孔面积与中空内腔203的腔壁的面积的比值,穿孔率小于20%时,能够进入中空内腔203的声波较少,吸音材料50能够吸收的噪音较少,穿孔率大于30%时,会降低导流件201的强度,进而影响导流结构20的使用寿命,影响风机的工作。
可选地,进气孔204的孔径的范围为2mm-5mm。
进气孔204的孔径小于2mm时,能够进入中空内腔203的声波较少,吸音材料50能够吸收的噪音较少,进气孔204的孔径大于5mm时,会降低导流件201的强度,进而影响导流结构20的使用寿命,影响风机的工作。
可选地,中空内腔203的腔壁包括第一端部2011、第二端部2012和导流板2013。
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端部2011、第二端部2012和导流板2013中至少一个设有进气孔204。
可以理解为:多个进气孔204在导流件201的外表面间隔设置,且多个进气孔204均与中空内腔203相连通,以使中空内腔203内的吸音材料50可以更加全面的吸收导流通道202内的噪音。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空调器,空调器包括风机,风机包括叶轮10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20,导流结构20位于叶轮10内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20,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2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家用电器可以为空调器、烤箱、空气净化器、油烟机、烘干机等具有出风功能的家用电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家用电器为空调器时,空调器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风管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器、天花机、中央空调器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所述风机包括叶轮,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叶轮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将所述叶轮内部分隔为多个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导流通道均连通所述叶轮外部;
其中,所述导流件限定出中空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设有降噪结构,所述中空内腔的腔壁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中空内腔和所述导流通道,其中,所述降噪结构包括所述中空内腔和所述进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设于所述中空内腔内,将所述中空内腔分隔为多个共振消声腔,每一所述共振消声腔的腔壁设有一个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其所在的所述共振消声腔和所述导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包括:
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
导流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导流板和所述第二端部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共振消声腔的腔壁包括所述导流板,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导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设于所述中空内腔内,将所述中空内腔分隔为多个共振消声腔,每一所述共振消声腔的腔壁设有多个所述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连通其所在的所述共振消声腔和所述导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微穿孔板,设于所述共振消声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包括:
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连接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且沿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共振消声腔的腔壁包括所述第一端部,其中,多个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第一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活动地设于所述中空内腔内,用于调节所述共振消声腔的体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声材料,设于所述中空内腔内。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包括:
叶轮;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叶轮内部。
CN202121945784.7U 2021-08-18 2021-08-18 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6714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5784.7U CN216714817U (zh) 2021-08-18 2021-08-18 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5784.7U CN216714817U (zh) 2021-08-18 2021-08-18 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4817U true CN216714817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5784.7U Active CN216714817U (zh) 2021-08-18 2021-08-18 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4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74204U (zh) 空调室内柜机降噪结构、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CN110410365B (zh) 蜗壳、风机及油烟机
CN104948265A (zh) 一种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CN110541842B (zh) 风机及风管机
CN106593961A (zh) 一种消音器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03532189U (zh) 低噪音变频空调压缩机
CN110541841B (zh) 风机及风管机
CN110410366B (zh) 蜗壳、风机及油烟机
CN216714817U (zh) 用于风机的导流结构及家用电器
CN111336558B (zh) 一种出风罩、应用有该出风罩的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423009U (zh) 一种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及其蜗壳
CN203083101U (zh) 一种变频空调消音器
CN216131149U (zh) 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07993473U (zh) 一种微穿孔复合式消声器
CN110925240A (zh) 一种可调频降噪的离心通风机及其蜗壳
CN111677697A (zh) 一种清扫车风机消音装置
CN210373774U (zh) 贯流风轮和空调室内机
RU157128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глушитель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шума
CN113153825A (zh) 一种用于风机的消音装置和风机
CN207081123U (zh)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363459U (zh) 一种冷却塔可调优节能的通风降噪装置
CN101749089B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装置
CN217814175U (zh) 一种能够降低噪音的风机蜗壳
CN110360656B (zh) 贯流风轮和空调室内机
CN220958576U (zh) 一种降噪进气格栅及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