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1123U -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81123U
CN207081123U CN201720973878.2U CN201720973878U CN207081123U CN 207081123 U CN207081123 U CN 207081123U CN 201720973878 U CN201720973878 U CN 201720973878U CN 207081123 U CN207081123 U CN 207081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oard component
cover plate
blower fan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738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志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738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81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81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81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其中,该中隔板组件安装于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和风机之间,其包括:中隔板,其面对风机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开口朝向风机的凹槽;以及盖板,设有多个贯穿其相对设置的两板面的通孔,盖板安装于中隔板上并将凹槽的开口封盖,以形成吸音腔。这就使得空气摩擦中隔板以及盖板所产生的噪音,能够通过盖板上的通孔进入到吸音腔内,并最终消失于吸音腔内,从而降低了空调室外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通常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压缩机、风机以及中隔板,并且中隔板安装于压缩机和风机之间,以将压缩机和风机隔开。在空调室外机工作时,风机驱动外部空气沿着风机的轴向流动,以使得空调室外机外部的空气依次流过换热器、风机再排出空调室外机;同时风机还会驱动位于风机外周缘的空气沿着风机的周向流动。
由于空调室外机的体积比较小,这就使得安装于空调室外机的壳体内的中隔板与风机之间的间距也比较小。当沿着风机周向流动的空气从风机与中隔板之间的间隙流过时,流动的空气受挤压而与中隔板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并产生较大的噪音,进而影响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中隔板组件,旨在降低空调室外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隔板组件,其应用于空调室外机,所述中隔板组件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和风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组件包括:
中隔板,其面对所述风机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开口朝向所述风机的吸音腔;以及,
盖板,安装于所述中隔板上并将所述吸音腔的开口封盖,所述盖板贯穿设置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盖板上的通孔的孔径为D,且4mm≥D≥0.6mm。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8mm。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盖板的板面积的比值为所述盖板的穿孔率L,且10%≥L≥1%。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开孔率L大于1%小于2%。
优选地,所述盖板可设置多层。
优选地,所述吸音腔的内表面涂设有吸音材料。
优选地,所述吸音腔的内表面呈凹凸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吸音腔凹设于所述中隔板与所述风机距离最短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压缩机和风机、以及中隔板组件,所述中隔板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风机与所述压缩机分隔设置,所述中隔板组件包括:
中隔板,其面对所述风机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开口朝向所述风机的吸音腔;以及,
盖板,安装于所述中隔板上并将所述吸音腔的开口封盖,所述盖板贯穿设置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管路连通;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压缩机和风机、以及中隔板组件,所述中隔板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风机与所述压缩机分隔设置,所述中隔板组件包括:
中隔板,其面对所述风机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开口朝向所述风机的吸音腔;以及,
盖板,安装于所述中隔板上并将所述吸音腔的开口封盖,所述盖板贯穿设置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隔板面对风机的表面部分向远离风机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并将开设有多个通孔的盖板封盖凹槽设置以形成吸音腔。这就使得空调室外机工作时,沿着风机的外周缘流动的空气摩擦中隔板以及盖板所产生的噪音,能够通过盖板上的通孔进入到吸音腔内,并且进入吸音腔内的噪音受吸音腔的腔壁阻挡而滞留于吸音腔内,并最终消失于吸音腔内,从而降低了空调室外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中隔板组件的另一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中隔板组件 13 吸音腔
11 中隔板 100 空调室外机
12 盖板 20 压缩机
111 凹槽 30 风机
121 通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隔板组件,其应用于空调室外机中,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中隔板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中隔板组件的另一视图,图3为空调室外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中隔板组件10包括:
中隔板11,其面对风机30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开口朝向风机30的凹槽111;以及,
盖板12,设有多个贯穿其相对设置的两板面的通孔121,该盖板12安装于中隔板11上并将凹槽111的开口封盖,以形成吸音腔13。
具体的,中隔板11安装于空调室外机100的壳体内,其将壳体分隔出两个安装空间,两个安装空间中的一个安装空间用来安装空调室外机100的风机30和换热器,另一个安装空间用来安装空调室外机100的压缩机20。也就是说,中隔板11将压缩机20和风机30隔开,这样就避免了压缩机2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串流至风机30和换热器所在的安装空间,进而影响换热器的换热。另外,该中隔板11的两端分别与壳体抵接,这就使得该中隔板11还能够起到支撑架的作用,这样就使得壳体的承重能力得到提高。该中隔板11面对风机30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开口朝向风机30的凹槽111,该凹槽111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圆形、多边形、椭圆形等等,在此对凹槽111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凹槽111为四边形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该凹槽111的大小根据风机30的尺寸来设置,对于凹槽111的尺寸在此就不做具体的限定。
盖板12安装于中隔板11上,其可以于中隔板11固定连接,即采用焊接的方式与中隔板11固定连接;当然,盖板12还可以与中隔板11可拆卸连接,即通过卡扣、螺钉等连接件安装于中隔板11上,在此对盖板12如何固定安装于中隔板11上不做具体的限定。该盖板12在安装至中隔板11上时还将中隔板11上的凹槽111的开口封盖,这样就与中隔板11一同围设形成了一个吸音腔13。需要说明的是,该盖板12可以尺寸可以大于凹槽111的尺寸设置,也可以刚好与凹槽111的开口尺寸适配;优选地,将盖板12的尺寸与设置成与凹槽111的开口尺寸适配,同时将盖板12的形状与凹槽111的开口相同,这样就能够减少用于制造盖板12的材料的损耗。并且该盖板1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21,该通孔121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圆形、多边形、椭圆形等等,在此对通孔121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该通孔121将吸音腔13与风机30所在的安装空间连通,以使得风机30转动时产生的噪音能够通过多个通孔121径直的传入吸音腔13内。
在空调室外机100工作时,风机30驱动空气沿着风机30的轴向流动的同时,还驱动位于风机30外周缘的空气沿着风机30的周向流动,当流动的空气从风机30与隔板最小间距的位置通过时,流动的空气受挤压而与中隔板11以及盖板12产生剧烈摩擦并发出噪音;由于盖板1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21,这就使得噪音可以通过盖板12上的多个通孔121进入到吸音腔13内,并且进入吸音腔13内的噪音受吸音腔13的腔壁以及盖板12的阻挡而滞留于吸音腔13内;需要说明的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能量会逐渐减弱,这就使得碰撞至吸音腔13的腔壁的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其能量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从而使得进入吸音腔13内的噪音消失,进而降低了风机30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也即降低了整个空调室外机100工作时的噪音,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另外,由于吸音腔13内充满了空气,这就使得沿着风机30的周向流动的空气在盖板12的阻挡下并不能快速的进入到吸音腔13内,这样就避免了沿着风机30的周向流动的空气快速的通过盖板12上的通孔121而将进入吸音腔13中的噪音带出吸音腔13,进而降低吸音腔13的吸音效果,同时还避免了空气快速通过盖板12上的通孔121时与通孔121的孔壁摩擦产生噪音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隔板11面对风机30的表面部分向远离风机30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111,并将开设有多个通孔121的盖板12封盖凹槽111设置以形成吸音腔13。这就使得空调室外机100工作时,沿着风机30的外周缘流动的空气摩擦中隔板11以及盖板12所产生的噪音,能够通过盖板12上的通孔121进入到吸音腔13内,并且进入吸音腔13内的噪音受吸音腔13的腔壁阻挡而滞留于吸音腔13内,并最终消失于吸音腔13内,从而降低了空调室外机100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2上通孔121的孔径尺寸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盖板12上的通孔121的孔径过大,则会导致沿着风机30周向流动的空气能够快速流入吸音腔13内并快速从吸音腔13流出,这就使得进入吸音腔13内的噪音容易被流动的空气带出,进而削弱了吸音腔13的消音效果;同时快速通过通孔121的空气还会与通孔121的孔壁摩擦会并产生噪音,这样反而增加了噪音。若盖板12上的通孔121的孔径过小,则会导致空气摩擦盖板12以及中隔板11所产生的噪音无法快速的进入到吸音腔13内,进而使得空调室外机10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得不到降低。考虑到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通孔121的孔径设置成大于0.6mm并且小于4mm,为了方便描述,将通孔121的孔径用D来表示,即4mm≥D≥0.6mm,当盖板12上的通孔121的孔径不同时,噪音测试结果也不同,具体的,参照表1,表1示出了盖板12的通孔121的孔径与噪音之间的关系。
孔径 0.6mm 0.8mm 1.0mm 1.2mm 4mm
噪音 50.6dB 50dB 50.8dB 51.1dB 51.5dB
表1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2上的通孔121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若盖板12上的通孔121数量过多,则会导致沿着风机30周向流动的空气能够快速流入吸音腔13内并快速从吸音腔13流出,这就使得进入吸音腔13内的噪音容易被流动的空气带出,进而削弱了吸音腔13的消音效果。若盖板12上的通孔121的数量过少,则会导致空气摩擦盖板12以及中隔板11所产生的噪音无法快速的进入到吸音腔13内,进而使得空调室外机10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得不到降低。考虑到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通孔121的总面积与盖板12的板面积的比值为盖板12的穿孔率L,且10%≥L≥1%。优选地,2%≥L≥1%设置。参照表2,表2示出了盖板12的相邻通孔121之间的孔间距与噪音之间的关系。
开孔率 1% 1.5% 2% 3% 10%
噪音 50.1dB 50dB 50.2dB 50.8dB 51dB
表2
为了提高吸音腔13的消音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吸音腔13的内表面凸设有吸音材料,也即中隔板11上的凹槽111的内表面以及盖板12背对风机30的表面上均涂设有吸音材料,该吸音材料为疏松多孔的材料,如矿渣棉、毯子、聚酯纤维等材料,优选地,该吸音材料为矿渣棉、聚酯纤维或矿渣棉和聚酯纤维的混合物。
吸音材料吸声原理是将声能(即振动的力量)转换为热能,具体的,由于吸音材料的孔隙多为内部互相贯通的开口孔,声音进入吸音材料的孔隙中时,声音会引起孔隙材料的细小纤维做机械振动,进而将声音的声能转换为热能,这样就使得进入吸音腔13内的噪音能够快速被消除,进而提高了吸音腔13的消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涂设于吸音腔13内表面的吸音材料的厚度可以是均匀设置,也可以是非均匀设置的,例如将涂设于吸音腔13的腔底上的吸音材料的厚度设置成大于涂设于吸音腔13的腔腔壁上的吸音材料的厚度,由于噪音通过盖板12上的多个通孔121进入吸音腔13后会径直的向吸音腔13的腔底传播,而腔底较厚的吸音材料能够吸收大部分的声能,这样就加速了吸音腔13的消音速度。
显然,为了提高吸音腔13的吸音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将吸音腔13的内表面设置成凹凸状,即将凹槽111的内表面以及盖板12背对风机30的表面设置成凹凸状,也即在凹槽111的内表面以及盖板12背对风机3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或者多个凹槽111而呈凹凸状设置,优选地,该吸音腔13的内表面呈蜂窝状设置。当噪音从盖板12上的通孔121传播至吸音腔13内后,并径直的传播至吸音腔13的内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由于吸音腔13的内表面呈蜂窝状设置,这就使得声音在反射时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进而减弱了声波的反射,进而使得进入消音腔内的噪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中隔板11上的凹槽111凹设于中隔板11与风机30距离最短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风机30工作时,风机30距离中隔板11越近的地方,产生噪音的越大,将凹槽111设置于中隔板11与风机30距离最短的位置,也即将吸音腔13设置于中隔板11与风机30距离最短的位置,这样不仅能够使风机30工作时噪音能够快速的进入消音腔内被消除,同时还能够缩小消音腔的体积,这样就能够避免设置于中隔板11上的消音腔体积过大,而导致中隔板11影响压缩机20的安装的问题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2可设置多层,相邻两层所述盖板12之间优选间隔设置,从而在相邻的两层之间形成一腔体。如此,当气流流出之前,可以先经过相邻两盖板12之间的腔体,从而实现再次降噪,进一步地降低空调器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100,该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壳体、压缩机20、风机30和中隔板组件10,该中隔板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外机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压缩机20和风机30均安装于壳体内,中隔板组件10安装于壳体内并位于风机30和压缩机20之间,以将风机30和压缩机20隔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与空调室内机管路连通的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中隔板组件,应用于空调室外机,所述中隔板组件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和风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组件包括:
中隔板,其面对所述风机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开口朝向所述风机的凹槽;以及,
盖板,设有多个贯穿其相对设置的两板面的通孔,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中隔板上并将所述凹槽的开口封盖,以形成吸音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的通孔的孔径为D,且4mm≥D≥0.6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8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盖板的板面积的比值为所述盖板的穿孔率L,且10%≥L≥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穿孔率L大于1%小于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置多层。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腔的内表面涂设有吸音材料。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腔的内表面呈凹凸状设置。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 音腔凹设于所述中隔板与所述风机距离最短的位置。
10.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压缩机和风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隔板组件,所述中隔板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风机与所述压缩机分隔设置。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管路连通。
CN201720973878.2U 2017-08-04 2017-08-04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07081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3878.2U CN207081123U (zh) 2017-08-04 2017-08-04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3878.2U CN207081123U (zh) 2017-08-04 2017-08-04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81123U true CN207081123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2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73878.2U Active CN207081123U (zh) 2017-08-04 2017-08-04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11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4472A (zh) * 2017-08-04 2017-11-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4472A (zh) * 2017-08-04 2017-11-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7314472B (zh) * 2017-08-04 2023-12-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3140B (zh) 空调室内柜机降噪结构、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CN103835997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蜗壳
CN104359208A (zh) 空调器室内机、室外机及其空调器降噪装置
WO2014006650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4757185U (zh) 一种隔音棉及具有这种隔音棉的空调器室外机
CN20371744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蜗壳
CN103835999A (zh) 一种离心蜗壳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5717814U (zh) 降噪环及空调室内机
CN207081123U (zh)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7314472A (zh)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4359213A (zh) 降噪软管、降噪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室外机
CN101086382A (zh) 空气调节系统的风道
CN207993473U (zh) 一种微穿孔复合式消声器
CN109340192B (zh) 油烟机
CN109186069A (zh) 一种空调的消音装置和空调器
CN20432926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室外机及其空调器降噪装置
CN212430980U (zh) 油烟机
CN208186635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6050750A (zh) 大风量片式阻抗复合消声器
CN207146632U (zh) 天花机
KR101979378B1 (ko) 스플리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소음기
JP2021110260A (ja) 送風装置
CN208186657U (zh) 导风圈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2017172845A (ja) 風路筐体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06905124U (zh) 蜗舌、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