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0111U - 一种鳍板壳体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鳍板壳体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10111U CN216710111U CN202220023842.9U CN202220023842U CN216710111U CN 216710111 U CN216710111 U CN 216710111U CN 202220023842 U CN202220023842 U CN 202220023842U CN 216710111 U CN216710111 U CN 2167101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positioning
- positioning blocks
- frame main
- inner ring
- bottom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鳍板壳体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框架主体、定位块和多个支撑柱;框架主体内部设置有底板;定位块设置于底板上,定位块包括多组外环定位块和多组内环定位块;每组中全部的外环定位块绕一个虚拟的圆心等间隔设置,用于顶住鳍板壳体中翼板自由端;每组内环定位块设置有多个子组,每个子组包括两个内环定位块并形成用于固定翼板连接端的卡槽;每组中全部子组的内环定位块绕圆心等间隔设置;每个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框架主体的夹角处且位于其底部,用于实现框架主体的支撑。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内环定位块和外环定位块,可将鳍板壳体中翼板的自由端和连接端固定;通过设置立柱可实现鳍板壳体的防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鳍 板壳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完成的鳍 板壳体的周转运输完全没有采用保护装置,直接通过电瓶车转运,在周转的过程中,工人进行装卸以及转运会使鳍 板壳体发生磕碰,往往造成已经加工好的鳍 板壳体表面磕碰、划伤,更严重者造成鳍 板壳体变形直接导致报废,鳍 板壳体的转运已经严重影响到鳍 板壳体的质量和加工成本。
针对现有技术中鳍 板壳体直接通过电瓶车转运,在进行装卸以及转运的过程中会使鳍 板壳体发生磕碰造成表面划伤、变形或者直接导致报废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鳍 板壳体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鳍 板壳体直接通过电瓶车转运,在进行装卸以及转运的过程中会使鳍 板壳体发生磕碰造成表面划伤、变形或者直接导致报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鳍 板壳体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为多边形结构,于所述框架主体内部设置有底板,且所述底板的外侧表面与所述框架主体的内侧表面相贴合;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块包括外环定位块和内环定位块;所述外环定位块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外环定位块设置有多个,每组中全部的所述外环定位块绕一个虚拟的圆心等间隔设置,用于顶住所述鳍 板壳体中翼板自由端;所述内环定位块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内环定位块设置有多个子组,每个子组包括两个所述内环定位块且该两个所述内环定位块相邻并形成用于固定鳍 板壳体中翼板连接端的卡槽;每组中全部子组的所述内环定位块绕所述圆心等间隔设置;所述外环定位块的组数对所述内环定位块的组数一一对应;每组中所述内环定位块到所述圆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外环定位块到所述圆心的距离;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夹角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用于实现所述框架主体的支撑。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立柱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夹角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用于实现所述鳍 板壳体的防护。
可选的,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防护杆,用于实现所述鳍 板壳体的防护。
可选的,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定位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框架主体由多个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形成。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和斜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每个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的相对两个角钢固定连接;所述斜撑架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斜撑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每个所述斜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的相邻两个角钢固定连接。
可选的,于每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吊环,用于实现所述固定单元的起吊。
可选的,于每个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通孔,用于使所述支撑柱插入固定。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中心定位块;所述中心定位块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中心定位块设置于所述角钢的侧表面,用于实现叉车的叉子的定位。
可选的,所述固定单元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固定单元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并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鳍 板壳体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框架主体、定位块和支撑柱;框架主体为多边形结构,于框架主体内部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外侧表面与框架主体的内侧表面相贴合;定位块设置于底板上,定位块包括外环定位块和内环定位块;外环定位块设置有多组,每组外环定位块设置有多个,每组中全部的外环定位块绕一个虚拟的圆心等间隔设置,用于顶住鳍 板壳体中翼板自由端;内环定位块设置有多组,每组内环定位块设置有多个子组,每个子组包括两个内环定位块且该两个内环定位块相邻并形成用于固定鳍 板壳体中翼板连接端的卡槽;每组中全部子组的内环定位块绕圆心等间隔设置;外环定位块的组数对内环定位块的组数一一对应;每组中内环定位块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外环定位块到圆心的距离;支撑柱设置有多个,每个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框架主体的夹角处且位于框架主体的底部,用于实现框架主体的支撑。
上述结构设计中,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内环定位块和外环定位块,可以将鳍 板壳体中翼板的自由端和连接端进行固定以及将鳍 板壳体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立柱可以实现鳍板壳体的防护。本实用新型中,该结构设计保证了鳍 板壳体转运时不会发生碰撞,因而可以防止鳍 板壳体发生变形或者报废。进一步的,该装置一次可实现多个鳍 板壳体的固定转运,可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单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单元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鳍 板壳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框架主体-1,底板-2,外环定位块-3,内环定位块-4,支撑柱-5,立柱-6,防护杆-7,支撑架-8,斜撑架-9,吊环-10,通孔-11,中心定位块-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完成的鳍 板壳体的周转运输完全没有采用保护装置,直接通过电瓶车转运,在周转的过程中,工人进行装卸以及转运会使鳍 板壳体发生磕碰,往往造成已经加工好的鳍 板壳体表面磕碰、划伤,更严重者造成鳍 板壳体变形直接导致报废,鳍 板壳体的转运已经严重影响到鳍 板壳体的质量和加工成本。
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鳍 板壳体固定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单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框架主体1,所述框架主体1为多边形结构,于所述框架主体1内部设置有底板2,且所述底板2的外侧表面与所述框架主体1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中,框架主体1可为正四边形结构,矩形结构,正五边形结构,以正四边形结构为最优设计。于框架主体1内部设置有底板2,底板2的形状与框架主体1的形状相同,当框架主体1为正四边形结构时,底板2也为正四边形结构,具体的,底板2的外侧表面与框架主体1 的内侧表面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底板2上,所述定位块包括外环定位块3和内环定位块4;所述外环定位块3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外环定位块3设置有多个,每组中全部的所述外环定位块3绕一个虚拟的圆心等间隔设置,用于顶住所述鳍 板壳体中翼板自由端;所述内环定位块4 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内环定位块4设置有多个子组,每个子组包括两个所述内环定位块4且该两个所述内环定位块4相邻并形成用于固定鳍 板壳体中翼板连接端的卡槽;每组中全部子组的所述内环定位块4绕所述圆心等间隔设置;所述外环定位块3的组数对所述内环定位块4的组数一一对应;每组中所述内环定位块4到所述圆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外环定位块3到所述圆心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框架主体1为正四边形结构时,外环定位块3和内环定位块4对应设置有4组,相邻两组外环定位块3具有一定的距离,即不相连。鳍板壳体包括:锥筒壳体和翼板,翼板设置有多个,且每个翼板与锥筒壳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翼板与锥筒壳体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翼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内环定位块4用于固定翼板的连接端,外环定位块3用于顶住翼板的自由端。每组中外环定位块3可设置有4个、5个、6个或者7个,每组中内环定位块4可设置有8个、10个、12个或者14个,具体根据翼板数量设计,当翼板数量为4 个时,外环定位块3设置有4个,内环定位块4设置有8个;当翼板数量为5个时,外环定位块3设置有5个,内环定位块4设置有10个;当翼板数量为6个时,外环定位块3设置有6个,内环定位块4设置有12个。本实用新型中,翼板数量为4个,因而外环定位块3设置有4个,该4个外环定位块3绕一个虚拟的圆心等间隔设置;内环定位块4设置有8个,其中,每两个内环定位块4为一个子组,该两个内环定位块4相邻并形成用于固定翼板连接端的卡槽,这样,能够防止翼板晃动。每组中所述内环定位块4到所述圆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外环定位块3到所述圆心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中,当设置4组对应的内环定位块4和外环定位块3时,可以一次实现4个鳍 板壳体的固定转运。
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支撑柱5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的夹角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1的底部,用于实现所述框架主体1的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框架主体1为正四边形结构时,支撑柱5设置有4个,每个支撑柱5竖直设置于框架主体1 的直角夹角处且位于框架主体1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柱5 对框架主体1进行支撑,因此,支撑柱5应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支撑柱5优先采用金属材料支撑,例如不锈钢或者铝型材,支撑柱5 也可以采用硬质塑料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单元还包括:立柱6;所述立柱6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立柱6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的夹角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1的顶部,用于实现所述鳍 板壳体的防护。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 6之间设置有防护杆7,用于实现所述鳍 板壳体的防护。
当框架主体1为正四边形结构时,所述立柱6设置有4个,每个所述立柱6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1的直角夹角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1 的顶部,所述防护杆7设置有4个,即任意相邻两个立柱6之间设置有一个防护杆7。通过设置立柱6和防护杆7,能够防止鳍 板壳体从框架主体 1上脱落出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于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底板2和所述定位块之间。
具体的,底板2上设置有橡胶垫,内环定位块4和外环定位块3 粘接在橡胶垫上,通过设置橡胶垫,可以防止鳍 板壳体放在底板2上时产生划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主体1由多个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单元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支撑架8和斜撑架9;所述支撑架8 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支撑架8设置于所述底板2的底部;每个所述支撑架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1的相对两个角钢固定连接;所述斜撑架9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斜撑架9设置于所述底板2的底部;每个所述斜撑架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1的相邻两个角钢固定连接。
当框架主体1为正四边形结构时,框架主体1由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第四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架8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架8都用于固定连接第一角钢和第三角钢,且两个支撑架8平行。斜撑架9设置有4个,每个斜撑架9的两端分别与框架主体1的相邻两个角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框架主体1、支撑架8和斜撑架9对鳍 板壳体进行支撑,因此,框架主体1、支撑架8、斜撑架9应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框架主体1、支撑架8和斜撑架9优先采用金属材料支撑,例如不锈钢或者铝型材,框架主体1、支撑架8和斜撑架9也可以采用硬质塑料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单元还包括:中心定位块12,所述中心定位块12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中心定位块12设置于所述角钢的侧表面,用于实现叉车的叉子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中心定位块12设置有4个,其中,两个中心定位块12设置于第二角钢的侧表面,两个中心定位块 12设置于第四角钢的侧表面,4个中心定位块12形成矩形,第二角钢上的一个中心定位块12与第四角钢上的一个中心定位块12形成第一组;第二角钢上的另一个中心定位块12与第四角钢上的另一个中心定位块12形成第二组;当框架主体1放置在叉车上时,第一组中心定位块12与叉车的一个叉子接触,第二组中心定位块12与叉车的另一个叉子接触,这样,可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框架主体1发生晃动造成滑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于每个所述立柱6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吊环10,用于实现所述固定单元的起吊。于每个所述立柱6的顶部设置有通孔11,用于使所述支撑柱5插入固定。
当框架主体1为正四边形结构时,吊环10设置有4个,起吊机构用于勾住所述吊环10,将固定单元和鳍 板壳体吊起;当框架主体1为正四边形结构时,通孔11也设置有4个,具体的,所述通孔11可以为圆孔,正方形孔;所述支撑柱5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形;只要保证支撑柱5的外表面与通孔11的内表面相贴合即可。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鳍 板壳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单元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固定单元在垂直于所述底板2的方向上并列设置。
所述固定单元可以设置2个、3个或者4个,以2个为最优设计,具体的,第一个固定单元的支撑柱5插入到第二个固定单元的立柱6顶部的通孔11中,本实用新型中,一次可以实现8个鳍 板壳体的固定转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鳍 板壳体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框架主体1、定位块和支撑柱5;框架主体1为多边形结构,于框架主体1内部设置有底板2,且底板2的外侧表面与框架主体1的内侧表面相贴合;定位块设置于底板2上,定位块包括外环定位块3和内环定位块4;外环定位块3设置有多组,每组外环定位块3设置有多个,每组中全部的外环定位块3绕一个虚拟的圆心等间隔设置,用于顶住鳍 板壳体中翼板自由端;内环定位块4设置有多组,每组内环定位块4设置有多个子组,每个子组包括两个内环定位块4且该两个内环定位块4 相邻并形成用于固定鳍 板壳体中翼板连接端的卡槽;每组中全部子组的内环定位块4绕圆心等间隔设置;外环定位块3的组数对内环定位块4 的组数一一对应;每组中内环定位块4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外环定位块3 到圆心的距离;支撑柱5设置有多个,每个支撑柱5竖直设置于框架主体1的夹角处且位于框架主体1的底部,用于实现框架主体1的支撑。
上述结构设计中,通过在底板2上设置内环定位块4和外环定位块3,可以将鳍 板壳体中翼板的自由端和连接端进行固定以及将鳍 板壳体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立柱6可以实现鳍 板壳体的防护。本实用新型中,该结构设计保证了鳍 板壳体转运时不会发生碰撞,因而可以防止鳍 板壳体发生变形或者报废。进一步的,该装置一次可实现多个鳍 板壳体的固定转运,可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鳍板壳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为多边形结构,于所述框架主体内部设置有底板,且所述底板的外侧表面与所述框架主体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块包括外环定位块和内环定位块;所述外环定位块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外环定位块设置有多个,每组中全部的所述外环定位块绕一个虚拟的圆心等间隔设置,用于顶住所述鳍板壳体中翼板自由端;所述内环定位块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内环定位块设置有多个子组,每个子组包括两个所述内环定位块且该两个所述内环定位块相邻并形成用于固定鳍板壳体中翼板连接端的卡槽;每组中全部子组的所述内环定位块绕所述圆心等间隔设置;所述外环定位块的组数对所述内环定位块的组数一一对应;每组中所述内环定位块到所述圆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外环定位块到所述圆心的距离;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夹角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用于实现所述框架主体的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
所述立柱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立柱竖直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夹角处且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用于实现所述鳍板壳体的防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防护杆,用于实现所述鳍板壳体的防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定位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主体由多个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和斜撑架;
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每个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的相对两个角钢固定连接;
所述斜撑架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斜撑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每个所述斜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的相邻两个角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每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吊环,用于实现所述固定单元的起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每个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通孔,用于使所述支撑柱插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定位块;
所述中心定位块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中心定位块设置于所述角钢的侧表面,用于实现叉车的叉子的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鳍板壳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单元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固定单元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并列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23842.9U CN216710111U (zh) | 2022-01-07 | 2022-01-07 | 一种鳍板壳体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23842.9U CN216710111U (zh) | 2022-01-07 | 2022-01-07 | 一种鳍板壳体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10111U true CN216710111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89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23842.9U Active CN216710111U (zh) | 2022-01-07 | 2022-01-07 | 一种鳍板壳体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10111U (zh) |
-
2022
- 2022-01-07 CN CN202220023842.9U patent/CN2167101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10111U (zh) | 一种鳍板壳体固定装置 | |
CN211767099U (zh) | 一种新型托盘 | |
CN208412651U (zh) | 一种铝材成品运输架结构 | |
CN216186322U (zh) | 钢卷打包鞍座 | |
CN210941885U (zh) | 一种带钢生产用输送装置 | |
CN211811362U (zh) | 用于集装箱内装卷运输托盘及紧固系统 | |
CN104444348A (zh) | 一种夹具 | |
CN205470616U (zh) | 电机机壳存放转运工装 | |
CN216709966U (zh) | 防护搁置架 | |
CN220217015U (zh) | 一种钎焊托架 | |
CN212173137U (zh) | 叠合板堆放用运输装置 | |
CN221419298U (zh) | 一种驱动桥砂芯存储单元及存储架 | |
CN215126757U (zh) | 双层运输货架和运输设备 | |
CN213895095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叉车专用顶梁护顶架 | |
CN212497701U (zh) | 一种原材料转运料架结构 | |
CN218259527U (zh) | 一种用于弯曲条形零件的转运器具 | |
CN217125537U (zh) | 一种钢质抗磨环在线转运装置 | |
CN212267539U (zh) | 一种轮毂物流转运架 | |
CN219077734U (zh) | 汽车上转向臂转运架 | |
CN211033387U (zh) | 一种轴承专用转运工位器具 | |
CN210256075U (zh) | 环件存放架 | |
CN210500217U (zh) | 一种钣金件放置架 | |
CN220054627U (zh) | 一种安放电池壳的网篮 | |
CN210794413U (zh) | 一种烷基铝储罐运输用稳定底座 | |
CN220262787U (zh) | 一种聚乙烯薄膜成品运输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