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3286U -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3286U
CN216703286U CN202122596210.XU CN202122596210U CN216703286U CN 216703286 U CN216703286 U CN 216703286U CN 202122596210 U CN202122596210 U CN 202122596210U CN 216703286 U CN216703286 U CN 216703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raining
lower limb
casing
trai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962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晓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6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6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6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6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25962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3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3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3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脚踏训练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踩踏训练组件,所述脚踏训练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轮,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脚踏训练组件的设置,便于患者腿部的蹬踏,通过加大转动轴旋转时的阻性,进而提高蹬踏的难度,进而起到腿部下肢的训练作用,而且转动轴的旋转时的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具有良好的力度调节功能,而且通过踩踏训练组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下肢训练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神经内科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
相关技术中,神经内科患者在进行治疗后,需要进行下肢部位的训练,传统的下肢训练装置在进行训练时,无法进行力度调节,进而无法满足最初始患者人员的使用,提高了使用时的困难以及痛楚,降低了训练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具有力度调节功能,以至于不便于患者人员适应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脚踏训练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踩踏训练组件,所述脚踏训练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轮,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踩踏板;
通过脚踏训练组件的设置,便于患者腿部的蹬踏,通过加大转动轴旋转时的阻性,进而提高蹬踏的难度,进而起到腿部下肢的训练作用,而且转动轴的旋转时的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具有良好的力度调节功能。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所述壳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滑块,所述壳体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两个所述丝杆的底端均贯穿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个所述丝杆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板的顶部。
所述壳体的正面两侧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
所述踩踏训练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一侧的踩踏框,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一侧的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条杆,所述卡条杆上开设有若干个插孔。
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放置有若干个配重块,若干个配重块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其中一个配重块的内部设置有插杆,若干个配重块上均开设有用于插杆插入的通孔。
所述壳体一侧的顶部开设有凹口,且凹口的内部设置有滑轮件,所述滑轮件上滑动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踩踏框和运动板的顶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脚踏训练组件的设置,便于患者腿部的蹬踏,通过加大转动轴旋转时的阻性,进而提高蹬踏的难度,进而起到腿部下肢的训练作用,而且转动轴的旋转时的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具有良好的力度调节功能,而且通过踩踏训练组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下肢训练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壳体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壳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滑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扶手;3、脚踏训练组件;31、转动轴;32、防滑轮;33、连接板;34、踩踏板;35、移动板;36、弧形防滑块;37、丝杆;4、踩踏训练组件;41、踩踏框;42、运动板;43、卡条杆;44、配重块;45、导杆;46、插杆;47、滑轮件;48、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脚踏训练组件3,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踩踏训练组件4,所述脚踏训练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的转动轴31,所述转动轴31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轮32,所述转动轴31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1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转动轴31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3,两个所述连接板33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踩踏板34;
通过脚踏训练组件3的设置,便于患者腿部的蹬踏,通过加大转动轴31旋转时的阻性,进而提高蹬踏的难度,进而起到腿部下肢的训练作用,而且转动轴31的旋转时的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具有良好的力度调节功能;
通过踩踏训练组件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下肢训练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所述壳体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5,两个所述移动板3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滑块36,所述壳体1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37,两个所述丝杆3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两个所述丝杆37的底端均贯穿所述壳体1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内部,两个所述丝杆37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部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板35的顶部;
通过手部旋转丝杆37,使得丝杆37可以上下运动,丝杆37上下运动,即可带动移动板35上下运动,通过移动板35上下的运动,即可带动弧形防滑块36与防滑轮32之间的距离越近,摩擦性就越大,进而对转动轴31旋转时的阻性进行调节,满足不同力度的训练工作。
所述壳体1的正面两侧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2;
通过扶手2的设置,便于训练人员训练过程中,手部的撑扶,提高训练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搬运一个椅子,训练人员坐在椅子上,将两个脚放置在两个踩踏板34上,通过脚部的踩踏,转动轴31即可形成旋转运动,通过手部旋转丝杆37,使得丝杆37可以上下运动,丝杆37上下运动,即可带动移动板35上下运动,通过移动板35上下的运动,即可带动弧形防滑块36与防滑轮32之间的距离越近,摩擦性就越大,进而对转动轴31旋转时的阻性进行调节,阻性越大,踩踏的难度就高,进而满足不同力度的训练工作。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踩踏训练组件4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一侧的踩踏框41,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壁一侧的运动板42,所述运动板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条杆43,所述卡条杆43上开设有若干个插孔。
所述壳体1内壁的底部放置有若干个配重块44,若干个配重块44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有导杆45,所述导杆45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底部,其中一个配重块44的内部设置有插杆46,若干个配重块44上均开设有用于插杆46插入的通孔;
多个配重块44的设置,便于训练人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几个配重块44与移动板35进行连接,通过插杆46插入配重块44内部的通孔和卡条杆43中的插孔中,即可形成配重块44与运动板42的连接。
所述壳体1一侧的顶部开设有凹口,且凹口的内部设置有滑轮件47,所述滑轮件47上滑动连接有绳索48,所述绳索4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踩踏框41和运动板42的顶部;
通过脚部插入踩踏框41的内部,通过腿部向下施加踩踏力,即可使踩踏框41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绳索48运动,使得运动板42向上运动,通过运动板42与配重块44进行连接,即可形成踩踏训练。
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条杆43插入若干个配重块44的内部,训练人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配重块44数量的选择,选择后,将通过插杆46插入配重块44内部的通孔和卡条杆43中的插孔中,即可形成配重块44与运动板42的连接,通过脚部插入踩踏框41的内部,通过腿部向下施加踩踏力,即可使踩踏框41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绳索48运动,使得运动板42向上运动,通过运动板42与配重块44进行连接,即可形成踩踏训练,进一步提高训练装置的功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脚踏训练组件(3),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踩踏训练组件(4),所述脚踏训练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壁正面和背面之间的转动轴(31),所述转动轴(31)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轮(32),所述转动轴(31)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1)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转动轴(31)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3),两个所述连接板(33)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踩踏板(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5),两个所述移动板(3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滑块(36),所述壳体(1)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丝杆(37),两个所述丝杆(3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两个所述丝杆(37)的底端均贯穿所述壳体(1)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内部,两个所述丝杆(37)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部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板(35)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两侧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训练组件(4)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一侧的踩踏框(41),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壁一侧的运动板(42),所述运动板(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条杆(43),所述卡条杆(43)上开设有若干个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底部放置有若干个配重块(44),若干个配重块(44)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有导杆(45),所述导杆(45)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底部,其中一个配重块(44)的内部设置有插杆(46),若干个配重块(44)上均开设有用于插杆(46)插入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的顶部开设有凹口,且凹口的内部设置有滑轮件(47),所述滑轮件(47)上滑动连接有绳索(48),所述绳索(4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踩踏框(41)和运动板(42)的顶部。
CN202122596210.XU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Active CN216703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96210.XU CN216703286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96210.XU CN216703286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3286U true CN216703286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96210.XU Active CN216703286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3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E030135T2 (en) Training device for the disabled
CN110353644B (zh) 多功能康复理疗设备
CN202078700U (zh) 一种爬行器
CN114305898A (zh) 一种神经外科肢体康复训练器
CN105327451B (zh) 基于运动参数的电刺激康复踏车
CN216703286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CN110368645B (zh) 一种关节炎运动康复装置
CN114344831B (zh) 智能化多功能膝关节康复设备
CN206867591U (zh) 一种新型磁控康复功率自行车
CN114367083A (zh) 骨科脊柱损伤康复训练装置
CN114377354A (zh) 一种护理康复锻炼装置
CN207898864U (zh) 一种多功能运动收腹扭腰机
CN219804199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CN215084644U (zh) 一种用于老年护理的腿部锻炼设备
CN215691374U (zh) 心血管内科护理用康复器
CN214860972U (zh) 一种老年人心脏病后的康复训练装置
CN215309999U (zh) 一种爬行健身机
CN110368643B (zh) 一种膝肩关节同练康复装置
CN215195223U (zh) 多功能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设备
CN211935356U (zh) 一种智能运动医学康复健身舱
CN219481454U (zh) 一种拉伸锻炼减肥装置
CN215231939U (zh) 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
CN215021645U (zh) 医疗康复腿部训练机器人
CN2533839Y (zh) 斜立式经络按摩健身器
CN219050240U (zh) 一种腿部康复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