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0354U -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0354U
CN216700354U CN202122829692.9U CN202122829692U CN216700354U CN 216700354 U CN216700354 U CN 216700354U CN 202122829692 U CN202122829692 U CN 202122829692U CN 216700354 U CN216700354 U CN 216700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nnular
ring electrode
inner ring
electrotherm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96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Qi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Qi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Qi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Qi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96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0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0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0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电热膜,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所述电极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组成,其中,所述外环电极开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对圆形、凹底容器的高效加热以及圆形发热膜布设限制的问题,以环状布置的形式,使得布设更加方便,与容器的接触更加良好,避免了能量浪费情况的发生,可以与诸多加热工具进行配合,因而,在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背景技术
电发热膜是一种轻薄且能量密度较高的面状电阻发热体结构,比起传统的电阻加热丝而言,体积小、重量轻、节能,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产品方面。它的热传导方式主要以接触+辐射,而且以接触式热传导为更佳,更能体现电热膜优异的热传导特性。但受限于其布设形式,传统的电发热膜基本采用的是方片状的实心样式,受其影响,该类发热膜针对圆形、凹底容器的应用效果较差,具体表现为布设困难、方形膜与圆形底形状不匹配、容器非平整底面导致接触不良等缺陷。
例如圆形、凹底容器,在方形或矩形电热膜范围使用,其与发热体接触面积有限,只有圆周边缘的四点小区域接触传热,其它都属辐射热,使发热体热量不能迅速传导出去,无法达到体验效果,应用体验感大打折扣。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电热膜这一缺陷,提出适合圆形,并用于底部不平的、任意材质的圆形容器,在电热膜发热体上应用的圆形电热膜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电热膜,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所述电热膜的表面包覆有膜体,所述电极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组成,其中,所述外环电极开环,所述导线焊接点设置于电极延伸的自由端,所述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呈环形的区域内通过电热膜连接彼此。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环电极闭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环电极开环,所述内环电极由若干个与所述外环电极并联的内环分段电极,以及串接所述电极延伸以及并联所述外环电极的内环主电极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由若干个跨越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的分隔,以及若干个仅从内环电极或外环电极延伸出去的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与缺口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解决了对圆形、凹底容器的高效加热以及圆形发热膜布设限制的问题,以环状布置的形式,使得布设更加方便,与容器的接触更加良好,避免了能量浪费情况的发生,可以与诸多加热工具进行配合,因而,在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形电热膜的基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形电热膜的扩展结构示意图。
其中:电极1、内环电极10、内环分段电极100、内环主电极101、外环电极11、支线12、电热膜2、导线焊接点3、电极延伸4、分隔5、缺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1、电热膜2,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3,所述电热膜2的表面包覆有膜体,所述电极1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10、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11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4组成,其中,所述外环电极11开环,所述导线焊接点3设置于电极延伸4的自由端,所述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呈环形的区域内通过电热膜2连接彼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确保圆形、凹底容器的接触良好,需要将发热膜设置成环形结构,因此从布设合理以及增加加热面积的角度出发,所述电极1被区分为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11等2种类型,也即,以内外环配合的形式将“环形区域”这个结构实现;为了确保布设时候各个区域的升温加热效率一致,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11应当被视为“等价”——也即电流在经过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电热膜2时,需要同时流过——才能实现目的。
因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11之间,所有的所述电热膜2至少有一部分是处于并联状态或者处于完全并联的状态,如此,所形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电热膜就能保证加热的均匀,同时,在布设方面也不会出现跨线的情况,使得整体的布设更加合理且高效;此外,环状的布设形式,更好地贴合圆形或凹底的容器的底部轮廓,在避免材料浪费的情况下,还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发热区域的浪费。
并且,针对接触不良的现有缺陷,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布设的合理化且与并联布设的设置方式,让发热膜的每个区域都视为同步通电,因而不会出现部分区域故障导致整体工作受到影响的问题,电热膜2布设长度的降低也大大减少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的概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环电极11的开环是保障内环电极10的布设可以简单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对环心区域作进一步拓展应用的必要技术特征之一,让所述内环电极10无论是闭环还是开环均可以从所述外环电极11的开口处引出,避免跨线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实施例之一,所述内环电极10闭环,在本实施例下,所述内环电极10在闭环状态下,令整个线路的电热膜2处于并联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内环电极10或外环电极11的布设长度以及布设复杂度,同时也保障了两者之间的电热膜完全等效地实现并联连接,以及实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接触良好、加热均匀的技术效果,尤其,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11均为开环结构,即趋于环状但是并未封闭,这就允许了布设不需要跨越线路,从而保障了布设均在一个平面维度实现,最终形成一个平整而均匀一致的膜体结构,更符合常规发热膜的生产使用需求。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之一,所述内环电极10由若干个与所述外环电极11并联的内环分段电极100,以及串接所述电极延伸4以及并联所述外环电极11的内环主电极101组成。
本实施例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采用了部分电热膜2所在区域串联以及部分电热膜2所在区域并联的形式实现,该实施方式下的环形电热膜,会因串接的实现而令串接部分的电热膜2分压更加小,从而抑制了整体功率过高现象的发生,对提升电热膜2整体安全性,降低电热膜2过热损坏现象发生的概率,有积极的帮助作用,该实施例下,为保障加热的均匀、接触的足够良好,优选至少6成的区域采用并联的形式设置电热膜2以及内环电极10、外环电极11,利用内环分段电极100桥接于外环电极11的方式,可以让部分区域实现电热膜2的并联,而内环主电极101以及外环电极11的设置,使得整体上又属于串联的连接形式,从而实现了串联和并联的并存,兼顾了两种布设方式的优点,同时也不会提升布设的难度。
参照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之一,还设有由若干个跨越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的分隔5,以及若干个仅从内环电极10或外环电极11延伸出去的缺口6。
本实施例是基于前述所有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利用分隔5以及缺口6,可以减少整体电热膜2的用量,同时使得无论是前述实施例哪一种方式去布设,都能不必填满整个区域,也方便电热膜2在弯曲布设的时候能够有可以容纳弯曲布设的区域,在不显著影响工作效率的前提之下,本实施例可以节约本实用新型所述环形电热膜的加工成本。
参照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之一,所述分隔5与缺口6交错排列,基于上一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下的布置形式,一方面让电热膜2整体更加美观,且空间布置更加合理,避免各个部分发热的相互影响,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其中,可以仅存在分隔5或者仅存在缺口6,在不引起布设错误或者冲突的前提下能满足使用需求。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布置结构,除了如附图所示的圆环形以外,参照类似的布设结构,可以设置为方环形或者一般的矩环形,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
另外,如果在走线的时候能够跨越内环电极10而不会引起整个线路产生明显凸起、造成线路干扰、增加故障概率的前提下,在环心区域可选择地布置布设难度较低的方形的电热膜5区域,使得利用在环心布置电极的方式,达到加热的均匀、接触的良好以及线路更加平整的技术效果,同时,针对环心的区域,以尽可能填充的形式实现环心的加热目的,使产品的功能变化更加多样、方便,既可外围环形膜与内部矩形膜分别独立工作,又可内、外电热膜同时工作,这样既简化了布设的难度,也尽可能确保了加热面积的大小,更使产品功能多样变化以满足客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解决了对圆形、凹底容器的高效加热以及圆形发热膜布设限制的问题,使得布设更加方便,与容器的接触更加良好,避免了能量浪费情况的发生,可以与诸多加热工具进行配合,因而,在更多的场合、功能需求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电热膜,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组成,其中,所述外环电极开环,所述导线焊接点设置于电极延伸的自由端,所述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呈环形的区域内通过电热膜连接彼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电极闭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电极开环,所述内环电极由若干个与所述外环电极并联的内环分段电极,以及串接所述电极延伸以及并联所述外环电极的内环主电极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由若干个跨越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的分隔,以及若干个仅从内环电极或外环电极延伸出去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与缺口交错排列。
CN202122829692.9U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Active CN216700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9692.9U CN216700354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9692.9U CN216700354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0354U true CN216700354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4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9692.9U Active CN216700354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0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55843U (zh) 液冷管道及电池系统
CN216700354U (zh)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CN114007287A (zh)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CN201299461Y (zh) 一种电热保温杯
CN206116657U (zh) 连接端子
CN209721587U (zh) 臭氧发生装置
CN20929916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变频器
CN203967113U (zh) Led灯丝支架料板
CN208923321U (zh) 电池模组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CN204906737U (zh) 一种电制热器
CN208173374U (zh) 移相整流变压器及交叉散热风道结构
CN207201014U (zh) 一种云母金属发热板
CN208623922U (zh) 一种石墨烯防电容性漏电芯片
CN205864947U (zh) 一种组合式散热板
CN1044023A (zh) 电热膜电极
CN205746393U (zh) 一种线条灯
CN204786707U (zh) 一种托盘复合式地暖砖
CN216700353U (zh) 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
CN204445327U (zh) 烹饪器具
CN111319309A (zh) 一种双面机用弧型薄型热板
CN207802566U (zh) 一种辅助散热型装饰面板
CN203951726U (zh) 折弯型节能散热器
CN202014380U (zh) 一种圆形ptc波纹发热体
CN109392203A (zh) 一种电阻丝结构及带有该电阻丝的电辐射加热器
CN220985627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