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4083U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94083U CN216694083U CN202122677625.XU CN202122677625U CN216694083U CN 216694083 U CN216694083 U CN 216694083U CN 202122677625 U CN202122677625 U CN 202122677625U CN 216694083 U CN216694083 U CN 2166940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exchange
- communicated
- refrigerant
-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主管路、第二主管路、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第三换热通路、第一旁通管路、第二旁通管路,其中第一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冷媒从第一主管路进入第一分流元件时,换热器内的冷媒以制热流向流通,能够有效缩短了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通路径,从而有利于冷媒的快速循环流通;冷媒从第二主管路进入第四分流元件时,换热器内的冷媒以制冷流向流通,能够延长了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通路径和流通时长,从而降低了换热器内的压降。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21年9月19号提交的名称为“分液器、单向阀、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申请号为202122281454.9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其全部内容被结合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一般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四通阀和室内换热器组成冷媒循环回路,并且通过四通阀改变冷媒在冷媒循环回路的流向,从而分别实现空调器的制冷功能和制热功能。
换热器在制热流向下,其换热管内的冷媒处于高温高压区对压降不敏感,传热性能主要受传热系数影响,因此换热管适合采用较少支路数,以加速循环而增大传热系数;而换热器在制冷流向下,其换热管内冷媒处于低温低压区,传热性能主要受传热系数和压降共同约束,因此换热管适合采用较多支路数,以在保证传热系数的同时大幅降低压降而提升系统压力。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采用分流管或者分流器进行分流设计,从而使换热器在制冷流向下冷媒流经更多的支路,延长了冷媒的流通路径、降低了压降,提升了换热器在制冷流向下的性能。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当换热器在制热流向下时,冷媒循环回路的流向改变,此时冷媒需要沿着换热器在制冷流向下的流路反向流动,此时流通路径较长不利于冷媒快速循环,导致空调器整体换热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以解决怎样使换热器既能在制冷流向下延长冷媒流通路径又能在制热流向下缩短冷媒流通路径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
第一主管路;
第二主管路;
第一换热通路,其第一端连通于第一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第二分流元件;并且,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通于所述第一主管路;
第二换热通路,其第一端连通于第三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
第三换热通路,其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第四分流元件;并且,所述第四分流元件连通于所述第二主管路;
第一旁通管路,其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
第二旁通管路,其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
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流向所述第一分流元件;
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流向所述第二分流元件。
可选地,所述第四分流元件包括:
壳体,内部具有分液腔,开设有第一分液口和第二分液口;
汇流管,包括弯折连通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分液腔直接连通;
第一分液支管,通过所述第一分液口与所述分液腔连通;和,
第二分液支管,通过所述第二分液口与所述分液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分液支管和第二分液支管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非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0度,小于或等于70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液支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5.1mm,且小于或等于6.1mm;
所述第二分液支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3.1mm,且小于或等于3.7mm。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段偏向所述第二分液支管侧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通路、所述第二换热通路和所述第三换热通路分别包含的换热管的数量相同或相异。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流元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的高度;或者,所述第二分流元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四换热通路,所述第二主管路通过所述第四换热通路连通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至少由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四通阀构造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或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为所述换热器;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通;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和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冷媒从第一主管路进入第一分流元件时,换热器内的冷媒以制热流向流通。冷媒的流通路径包括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和第三换热通路,并且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和第三换热通路组成串联通路。这样有效缩短了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通路径,从而有利于冷媒的快速循环流通、提升了换热器的性能。
冷媒从第二主管路进入第四分流元件时,换热器内的冷媒以制冷流向流通。冷媒的流通路径包括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第三换热通路、第一旁通管路和第二旁通管路,并且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组成并联通路、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通过第二旁通管路与第三换热通路组成并联通路。这样有效延长了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通路径和流通时长,从而降低了换热器内的压降、提升了换热器的性能。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回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在制热流向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在制冷流向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多个热管组成的冷媒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多个热管组成的冷媒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多个热管组成的冷媒流通路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第四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主管路;110:第二主管路;
200:第一换热通路;210:第二换热通路;220:第三换热通路;230:第一旁通管路;240:二旁通管路;250:第四换热通路;
300:第一分流元件;310:第二分流元件;320:第三分流元件;330:第四分流元件;
400:第一单向阀;410:第二单向阀;
500:压缩机;510:室外换热器;520:室内换热器;530:节流装置;540:机壳;
600:汇流管;601:第一管段;602:第二管段;610:分液腔;611:第一分支腔体;612:第二分支腔体;620:第一分液支管;621:第二分液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空调器的冷媒循环回路一般由压缩机500、室外换热器510、节流装置530、室内换热器520和四通阀构成,其中四通阀用来改变冷媒循环回路内冷媒的流向。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通过四通阀使压缩机500排出的冷媒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器510、节流装置530和室内换热器520,最终回到压缩机500重新压缩。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通过四通阀使压缩机500排出的冷媒依次经过室内换热器520、节流装置530和室外换热器510,最终回到压缩机500重新压缩。
结合图1-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主管路100、第二主管路110、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第三换热通路220、第一旁通管路230、第二旁通管路240、第一单向阀400和第二单向阀410。其中,第一换热通路200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一分流元件300,其第二端连通于第二分流元件310;并且,第一分流元件300连通于第一主管路100;第二换热通路210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三分流元件320,其第二端连通于第二分流元件310;第三换热通路220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三分流元件320,其第二端连通于第四分流元件330;并且,第四分流元件330连通于第二主管路110;第一旁通管路230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一分流元件300,其第二端连通于第三分流元件320;第二旁通管路240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二分流元件310,其第二端连通于第四分流元件330;第一单向阀400设置于第一旁通管路230,且第一单向阀400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第三分流元件320流向第一分流元件300;第二单向阀410设置于第二旁通管路240,且第二单向阀410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第四分流元件330流向第二分流元件310。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冷媒从第一主管路100进入第一分流元件300时,换热器内的冷媒以制热流向流通,如图3所示。首先在第一单向阀400的单向导通作用下,第一分流元件300内的冷媒仅能通过第一换热通路200进入第二分流元件310。然后在第二单向阀410的单向导通作用下,第二分流元件310内的冷媒仅能通过第二换热通路210进入第三分流元件320。随着冷媒的流通,第三分流元件320内的压力小于第一分流元件300,第三分流元件320内的冷媒仅能通过第三换热通路220进入第四分流元件330。最后第四分流元件330内的冷媒通过第二主管路110流出。
冷媒从第二主管路110进入第四分流元件330时,换热器内的冷媒以制冷流向流通,如图4所示。首先第四分流元件330内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三换热通路220进入第三分流元件320,另一路通过第二旁通管路240进入第二分流元件310。然后第二分流元件310内的冷媒再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换热通路210进入第三分流元件320,另一路通过第一换热通路200进入第一分流元件300。接着第三分流元件32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旁通管路230进入第一分流元件300。最后第一分流元件30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主管路100流出。
换热器在制冷流向下,冷媒的流通路径包括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第三换热通路220、第一旁通管路230和第二旁通管路240,并且第一换热通路200和第二换热通路210组成并联通路、第一换热通路200和第二换热通路210通过第二旁通管路240与第三换热通路220组成并联通路。这样有效延长了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通路径和流通时长,从而降低了换热器内的压降、提升了换热器的性能。换热器在制热流向下,冷媒的流通路径包括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和第三换热通路220,并且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和第三换热通路220组成串联通路。这样有效缩短了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通路径,从而有利于冷媒的快速循环流通、提升了换热器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分流元件330包括壳体,汇流管600、第一分液支管620和第二分液支管621。壳体内部开设有分液腔610,壳体开设有第一分液口和第二分液口,汇流管600与分液腔610连通,第一分液支管620通过第一分液口与分液腔610连通,第二分液支管621通过第二分液口与分液腔610连通。
可选地,分液腔610包括汇流腔体,第一分支腔体611和第二分支腔体612,第一分液支管620通过第一分液口与第一分支腔体611连通,第二分液支管621通过第二分液口与第二分支腔体612连通。
可选地,汇流管600包括弯折连通的第一管段601和第二管段602,第一管段601与分液腔610直接连通。
第一管段601和第二管段60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分液支管620和第二分液支管621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可选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非垂直。
汇流管600包括第一管段601和第二管段602,第一管段601和第二管段60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e。如图6所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非垂直,可以理解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e小于90°。可选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两者形成的锐角计。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非垂直,这样,经第一管段601进入第一分液支管620与第二分液支管621的冷媒量不同。例如,当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在第一分液支管620侧时,在重力作用下,冷媒流向第二分液支管621的流量大于流向第一分液支管620的流量。类似的,当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夹角在第二分液支管621侧时,在重力作用下,冷媒流向第一分液支管620的流量大于流量第二分液支管621的流量。
仅通过限定第一分液支管620和第二分液支管621的内径差别,很难实现第一分液支管620与第二分液支管621的流量比为2:1的冷媒流量差。原因在于,在换热器的实际制备过程中,换热器中所使用的铜管的管径均具有一定的规格,即,不能任意选取管径,因此,通常无法找到正好使两个分液支管流量比为2:1的管径方案;如通过分液支管管长差异、折弯等其他手段来实现冷媒分液流量差异,则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不具有通用性。因此,仅通过第一分液支管620和第二分液支管621的内径差别不能准确实现两个分液支管的冷媒流量比为2:1的冷媒分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过汇流管600的第一管段601和第二管段602的轴线所在的第一平面与两个分液支管的轴线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设置夹角,并进一步配合两个分液支管之间的内径差的技术方案,在换热器的换热管管径允许的范围内,可实现两个分液支管的冷媒流量比为2: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较大的流量比的冷媒分配方案,第二分液支管621的内径不需要设计的过细,也可以实现第一分液支管620内冷媒的流量远大于第二分液支管621内冷媒的流量。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分流元件330的冷媒分配方案,避免了两个分液支管冷媒分配比较大时第四分流元件330的分液支管及换热器的总压降过大的问题。
可选地,汇流管600的第一管段601和第二管段602的轴线所在的第一平面与两个分液支管的轴线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设置夹角大于或等于50度,且小于或等于70度。提高了第一分液支管620和第二分液支管621内冷媒流量的差异。可选地,第一分液支管620的内径大于或等于5.1mm,且小于或等于6.1mm;第二分液支管62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3.1mm,且小于或等于3.7mm。可选地,汇流管600的第二管段602向第二分液支管621侧倾斜设置。
在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换热器在如下情况能够发挥最理想的换热能力:在制热时,从低温液态不断吸收周围环境空气中的热量,随着温度升高到达了气液两相态,这个时候温度保持在蒸发温度不变,只是不断的发生液态到气态的相变,液态冷媒越来越少,气态冷媒越来越多,到整个换热支路的出口时刚好全部变为气态并温度高于蒸发温度1~2℃。这是因为当换热支路的出口温度过热时,全部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焓差小换热能力低,且当过热度过大时,冷媒和环境温度换热温差小,比如当蒸发温度为0~1℃左右时,若过热度大于3℃,温度在4℃以上,而冬天环境温度也就7℃左右,换热温差很小,就更难以发挥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了。
而均匀性越好,越容易每个换热支路有合适的换热,如果不均匀,很容易有的支路已经过热严重,后面几根发卡管无换热效果,而有的换热支路冷媒过多,流经整个换热支路仍有很多低温液态冷媒没有将冷量交换出去,这样一来,同样的冷媒流量下,整个换热器换热效果差,空调的能力就很低。因此制热时经验的分流好的判断方法为:各支路出口温差在2℃以内,出口过热度在1℃左右,这种情况下分流较好。
表1
表2
可选地,在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且,并联的第一换热通路200和第二换热通路210与第一分液支管620相连通,第三换热通路220与第二分液支管621相连通时,各换热支路的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表1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90度时,不同第一分液支管620和第二分液支管621内径下,第三换热通路220与前两支路的最大温差以及空调器的制热能力。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一分液支管620的内径为5.6mm,且,第二分液支管621的内径为3.36mm时,换热器的第三换热通路220与前两支路的最大温差最小,为2.1℃,且,该内径下空调器的制热能力最大,为4850.1W。表2为第一分液支管620的内径为5.6mm,且,第二分液支管621的内径为3.36mm时,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不同角度下,第三换热通路220与前两支路的最大温差与空调器的制热能力。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60度时,第三换热通路220与前两支路的最大温差最小,为1.3℃,且,该角度下,空调器的制热能力最大,为5058.8W。
从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换热器中与第一分液支管620相连通的换热支路的数量为2条,与第二分液支管621相连通的换热支路的数量为1条,第一分液支管620的内径为5.6mm、第二分液支管621的内径为3.36mm,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时,第三换热通路220与前两支路的最大温差最小,各换热支路内冷媒的换热能力均匀性最好,且,空调器的制热能力最大。即,实现了第一分液支管620内冷媒量与第二分液支管621内的冷媒量比为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流元件300、第二分流元件310、第三分流元件320和第四分流元件330分别为一个冷媒分配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和第三换热通路220分别包含的换热管均为铜管,这样使得冷媒在换热管内部流通时能够更好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交换。
可选地,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和第三换热通路220分别包含的换热管均设有换热翅片,这样能够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机壳540,机壳540内设有管板,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和第三换热通路220分别包含的换热管均通过管板固定于机壳54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路200设置于第二换热通路210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换热通路220设置于第二换热通路210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第四换热通路250,所述第二主管路110通过第四换热通路250连通于第四分流元件3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和第三换热通路220分别包含的换热管的数量相同或相异。
示例性地,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和第三换热通路220包含的换热管数量均为10个。
又一示例性地,第一换热通路200的换热管的数量为10个,第二换热通路210的换热管的数量为8个,第三换热通路220的换热管的数量为6个。
可选地,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多个换热管组成N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第一换热通路200由10个换热管组成N形的冷媒流通路径,其中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左侧的换热管数量为5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右侧的换热管为5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其中,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左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右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通过发卡管连通,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左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一分流元件300相连通,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右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二分流元件310相连通,从而组成N形的冷媒流通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侧的多个换热管的连通方式,以该实施例中的连通方式为例,左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的前端通过发卡管与右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的前端相连通,左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的后端通过发卡管与左侧上部第二根换热管的后端相连通,左侧上部第二根换热管的前端通过发卡管与左侧上部第三根的前端相连通,依次类推同一侧的多个换热管组成蛇形结构。下文所描述的换热管的连通方式与之类似。
又一示例性的,第一换热通路200由10个换热管组成N形的冷媒流通路径,其中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左侧的换热管数量为6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右侧的换热管为4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其中,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左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右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通过发卡管连通,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左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一分流元件300相连通,第一换热通路200的右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二分流元件310相连通,也可组成N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可选地,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多个换热管组成开口朝下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第二换热通路210由8个换热管组成开口朝下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其中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左侧的换热管数量为4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右侧的换热管为4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其中,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左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右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通过发卡管连通,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左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三分流元件320相连通,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右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二分流元件310相连通,从而组成开口朝下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可选的,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多个换热管组成开口朝上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示例性的,第二换热通路210由8个换热管组成开口朝上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其中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左侧的换热管数量为5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右侧的换热管为3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其中,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左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右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通过发卡管连通,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左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三分流元件320相连通,第二换热通路210的右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二分流元件310相连通,也可组成开口朝上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可选地,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多个换热管组成开口朝下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示例性地,第三换热通路220由6个换热管组成开口朝下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其中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左侧的换热管数量为3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右侧的换热管为3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其中,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左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右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通过发卡管连通,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左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三分流元件320相连通,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右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四分流元件330相连通,从而组成开口朝下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可选地,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多个换热管组成开口朝上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第三换热通路220由6个换热管组成开口朝上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其中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左侧的换热管数量为3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右侧的换热管为3个,相邻的换热管通过发卡管相连通。其中,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左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右侧下部第一根换热管通过发卡管连通,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左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三分流元件320相连通,第三换热通路220的右侧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四分流元件330相连通,也可组成开口朝上的U形的冷媒流通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换热通路250由多个换热管组成竖向单排的冷媒流通路径。
示例性的,如图6或图7所示,第四换热通路250由2个或4个换热管组成竖向单排的冷媒流通路径。第四换热通路250上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四分流元件330相连通,第四换热通路250下部第一根换热管与第二主管路110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流元件300的高度高于第三分流元件320的高度。
可选地,第一分流元件300和第三分流元件320均设置于机壳540的左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流元件310的高度高于第四分流元件330的高度。
可选地,第二分流元件310和第四分流元件330均设置于机壳540的右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流元件310的高度等于第三分流元件320的高度。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换热器520和/或室外换热器51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换热器。
可选地,室外换热器51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换热器。
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510作为冷凝器,通过四通阀使室外换热器510的第一主管路100与压缩机500的排气口相连通,室外换热器510的第二主管路110与室内换热器520相连通。压缩机500通过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从第一主管路100进入第一分流元件300,此时室外换热器510内的冷媒以制热流向进行流通。在第一单向阀400和第二单向阀410的单向导通作用下,第一分流元件300内的冷媒仅可依次经过第一换热通路200、第二换热通路210和第三换热通路220快速进入第四分流元件330,最后第四分流元件330内的冷媒通过第二主管路110进入室内换热器520。这样缩短了冷媒在空调器内的流通路径,有利于冷媒的快速循环流通。
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510作为蒸发器,通过四通阀使室内换热器520与压缩机500的排气口相连通。此时,室外换热器510的第二主管路110与室内换热器520相连通,室外换热器510的第一主管路100与压缩机500的吸气口相连通。压缩机500通过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过室内换热器520进入室外换热器510的第二主管路110,冷媒通过第二主管路110进入第四分流元件330,此时室外换热器510内的冷媒以制冷流向进行流通。首先,第四分流元件330内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三换热通路220进入第三分流元件320,另一路通过第二旁通管路240进入第二分流元件310。然后第二分流元件310内的冷媒再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换热通路210进入第三分流元件320,另一路通过第一换热通路200进入第一分流元件300。最后第一分流元件30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主管路100进入压缩机500的吸气口。这样延长了冷媒在空调器内的流通路径和流通时长,降低了空调器内的压降、提升了空调器内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2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换热器。
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520作为蒸发器,通过四通阀使室外换热器510与压缩机500的排气口相连通。此时室内换热器520的第二主管路110与室外换热器510相连通,室内换热器520的第一主管路100与压缩机500的吸气口相连通。压缩机500通过排气口排出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510从第二主管路110进入第四分流元件330,此时室内换热器520内的冷媒以制冷流向循环流通。这样缩短了冷媒在空调器内的流通路径,有利于冷媒的快速循环流通。
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520作为冷凝器,通过四通阀使室内换热器520的第一主管路100与压缩机500的排气口相连通,室内换热器520的第二主管路110与室外换热器510相连通。压缩机500通过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从第一主管路100进入第一分流元件300,此时室内换热器520内的冷媒以制热流向循环流通。这样延长了冷媒在空调器内的流通路径和流通时长,降低了空调器内的压降、提升了空调器内的性能。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管路;
第二主管路;
第一换热通路,其第一端连通于第一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第二分流元件;并且,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通于所述第一主管路;
第二换热通路,其第一端连通于第三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
第三换热通路,其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第四分流元件;并且,所述第四分流元件连通于所述第二主管路;
第一旁通管路,其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
第二旁通管路,其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其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
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流向所述第一分流元件;
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流向所述第二分流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包括:
壳体,内部具有分液腔,开设有第一分液口和第二分液口;
汇流管,包括弯折连通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分液腔直接连通;
第一分液支管,通过所述第一分液口与所述分液腔连通;和,
第二分液支管,通过所述第二分液口与所述分液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分液支管和第二分液支管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非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0度,且小于或等于7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液支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5.1mm,且小于或等于6.1mm;
所述第二分液支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3.1mm,且小于或等于3.7mm。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偏向所述第二分液支管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所述第二换热通路和所述第三换热通路分别包含的换热管的数量相同或相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元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的高度;或者,
所述第二分流元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换热通路,所述第二主管路通过所述第四换热通路连通于所述第四分流元件。
9.一种空调器,包括至少由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四通阀构造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或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为所述换热器;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通;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814549 | 2021-09-19 | ||
CN202122281454 | 2021-09-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94083U true CN216694083U (zh) | 2022-06-07 |
Family
ID=80477888
Family Applications (4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77374.5U Active CN21669407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225.9U Active CN21674499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461.0U Active CN216694080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7222.5U Active CN216716625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6802.2U Active CN21669410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455.9U Active CN216745000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453.XU Active CN21669408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583.3U Active CN216977244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235.6U Active CN216977260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7352.9U Active CN21669407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6803.7U Active CN216745036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766.5U Active CN21671662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300.1U Active CN21674499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585.2U Active CN216745001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494.5U Active CN21671662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451.0U Active CN216694086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7495.XU Active CN216694081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157.XU Active CN21697725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7328.5U Active CN216716626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7372.6U Active CN21669407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11294629.8A Active CN114165946B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156.5U Active CN217357662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068.5U Active CN21671662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659.2U Active CN21681467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7625.XU Active CN216694083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296.9U Active CN216694076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6535.9U Active CN216745035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584.8U Active CN21669408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364.5U Active CN216694084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159.9U Active CN21697725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6896.3U Active CN21674503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365.XU Active CN216694085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660.5U Active CN216814680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554.3U Active CN216694082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220252246.8U Active CN217357659U (zh) | 2021-09-19 | 2022-02-07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0252458.6U Active CN217357660U (zh) | 2021-09-19 | 2022-02-07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0249845.4U Active CN217357658U (zh) | 2021-09-19 | 2022-02-07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0361894.7U Active CN217357661U (zh) | 2021-09-19 | 2022-02-22 | 换热器和空调 |
CN202221143180.5U Active CN217817549U (zh) | 2021-09-19 | 2022-05-1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1436539.8U Active CN217817557U (zh) | 2021-09-19 | 2022-06-09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1715935.4U Active CN218120255U (zh) | 2021-09-19 | 2022-06-30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11096241.1A Pending CN116045486A (zh) | 2021-09-19 | 2022-09-08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77374.5U Active CN21669407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225.9U Active CN21674499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461.0U Active CN216694080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7222.5U Active CN216716625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6802.2U Active CN21669410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455.9U Active CN216745000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453.XU Active CN21669408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583.3U Active CN216977244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235.6U Active CN216977260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7352.9U Active CN21669407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6803.7U Active CN216745036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766.5U Active CN21671662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300.1U Active CN21674499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585.2U Active CN216745001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494.5U Active CN21671662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451.0U Active CN216694086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7495.XU Active CN216694081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157.XU Active CN21697725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7328.5U Active CN216716626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7372.6U Active CN21669407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11294629.8A Active CN114165946B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156.5U Active CN217357662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068.5U Active CN21671662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659.2U Active CN21681467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7)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77296.9U Active CN216694076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6535.9U Active CN216745035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584.8U Active CN216694088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364.5U Active CN216694084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9159.9U Active CN216977259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6896.3U Active CN216745037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202122679365.XU Active CN216694085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122679660.5U Active CN216814680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122677554.3U Active CN216694082U (zh) | 2021-09-19 | 2021-11-03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202220252246.8U Active CN217357659U (zh) | 2021-09-19 | 2022-02-07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0252458.6U Active CN217357660U (zh) | 2021-09-19 | 2022-02-07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0249845.4U Active CN217357658U (zh) | 2021-09-19 | 2022-02-07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0361894.7U Active CN217357661U (zh) | 2021-09-19 | 2022-02-22 | 换热器和空调 |
CN202221143180.5U Active CN217817549U (zh) | 2021-09-19 | 2022-05-13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1436539.8U Active CN217817557U (zh) | 2021-09-19 | 2022-06-09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21715935.4U Active CN218120255U (zh) | 2021-09-19 | 2022-06-30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202211096241.1A Pending CN116045486A (zh) | 2021-09-19 | 2022-09-08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42) | CN21669407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41096A1 (zh) * | 2021-09-19 | 2023-03-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
WO2024051020A1 (zh) * | 2022-09-08 | 2024-03-1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65947A (zh) * | 2021-09-19 | 2022-03-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114659239B (zh) * | 2022-03-25 | 2023-11-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预热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
CN115539667A (zh) * | 2022-08-26 | 2022-12-3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电磁分配阀、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116202244B (zh) * | 2022-12-22 | 2024-09-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装置、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系统 |
CN116105402B (zh) * | 2023-01-11 | 2024-09-06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翅片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73648Y (zh) * | 2008-03-14 | 2008-12-31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交换器 |
KR101550549B1 (ko) * | 2014-08-01 | 2015-09-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
JP6547695B2 (ja) * | 2016-06-21 | 2019-07-2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106482379A (zh) * | 2016-10-25 | 2017-03-08 |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制冷系统 |
CN206919454U (zh) * | 2017-04-28 | 2018-01-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装置的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
CN207132597U (zh) * | 2017-07-24 | 2018-03-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EP3842728B1 (en) * | 2018-08-22 | 2024-03-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
CN109751754B (zh) * | 2019-01-10 | 2023-04-0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
CN112833589B (zh) * | 2019-11-25 | 2022-04-2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CN212296940U (zh) * | 2020-05-14 | 2021-01-05 | 上海朝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膨胀一体机 |
CN213514186U (zh) * | 2020-10-30 | 2021-06-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系统 |
CN112594974A (zh) * | 2020-12-17 | 2021-04-02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空调 |
-
2021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374.5U patent/CN216694079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225.9U patent/CN216744998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461.0U patent/CN216694080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222.5U patent/CN216716625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6802.2U patent/CN216694107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455.9U patent/CN216745000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453.XU patent/CN216694087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583.3U patent/CN216977244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235.6U patent/CN216977260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352.9U patent/CN216694077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6803.7U patent/CN216745036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766.5U patent/CN216716629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300.1U patent/CN216744999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585.2U patent/CN216745001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494.5U patent/CN216716627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451.0U patent/CN216694086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495.XU patent/CN216694081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157.XU patent/CN216977258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328.5U patent/CN216716626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372.6U patent/CN216694078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11294629.8A patent/CN114165946B/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156.5U patent/CN217357662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068.5U patent/CN216716628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659.2U patent/CN216814679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625.XU patent/CN216694083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296.9U patent/CN216694076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6535.9U patent/CN216745035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584.8U patent/CN216694088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364.5U patent/CN216694084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159.9U patent/CN216977259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6896.3U patent/CN216745037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365.XU patent/CN216694085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9660.5U patent/CN216814680U/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3 CN CN202122677554.3U patent/CN216694082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07 CN CN202220252246.8U patent/CN217357659U/zh active Active
- 2022-02-07 CN CN202220252458.6U patent/CN217357660U/zh active Active
- 2022-02-07 CN CN202220249845.4U patent/CN217357658U/zh active Active
- 2022-02-22 CN CN202220361894.7U patent/CN217357661U/zh active Active
- 2022-05-13 CN CN202221143180.5U patent/CN217817549U/zh active Active
- 2022-06-09 CN CN202221436539.8U patent/CN217817557U/zh active Active
- 2022-06-30 CN CN202221715935.4U patent/CN218120255U/zh active Active
- 2022-09-08 CN CN202211096241.1A patent/CN11604548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41096A1 (zh) * | 2021-09-19 | 2023-03-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
WO2024051020A1 (zh) * | 2022-09-08 | 2024-03-1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694083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14838529A (zh) | 用于调节换热器的换热容积的方法、装置、空调器 | |
CN214581751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621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5958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6220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7236140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12594974A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7686006U (zh) | 节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16255843A (zh) | 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
CN112594975B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1552123U (zh) | 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 | |
CN218296023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2842325U (zh) | 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6159183U (zh) | 一种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16745022U (zh) | 一种用于中小型制冷设备的回热装置 | |
CN214276218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118049698A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