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9409U -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9409U
CN216689409U CN202220011455.3U CN202220011455U CN216689409U CN 216689409 U CN216689409 U CN 216689409U CN 202220011455 U CN202220011455 U CN 202220011455U CN 216689409 U CN216689409 U CN 216689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body
cover plate
foundation pit
rotating shaft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14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春霞
张朝龙
孙梦辰
郭宝成
王萨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Guox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Guox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Guox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Guox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114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9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9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9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所属基坑注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架、轮毂、轮胎、限位杆、弹簧、第二支架、桶体、第一盖板、转轴、电机、第一桨叶、第二桨叶、搅拌杆、第一出料口、第一阀门、斜板、挡板、第二出料口和第二阀门;桶体底部和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浆料从第一出料口排出后,流经斜板,使浆料流入基坑时更分散;随着装置沿基坑长度方向移动,无需摊平,注浆更省时省力。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都为螺旋状,能减少对具有粘性的混凝土浆料的阻力,搅拌更高效。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轮毂较宽的滚轮,在不平的土路上能连续行走,保证移动的速度。第二支架通过弹簧支撑,路面不平时,弹簧起缓冲作用,保证行走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注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是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程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和水泥土墙支护方法等。
水泥土墙是基坑支护的一种方式。现有的水泥灌注方式为水泥车定点排出水泥,通过工人手持钢板,达到对水泥散流的技术效果,使水泥分散。灌注过程中水泥与钢板碰撞不仅会发生飞溅;而且灌注后水泥聚集在一处,不易流动,需要手动将基坑内的水泥摊平,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水泥车定点排出水泥时,灌注混凝土后,不仅需要手持钢板将水泥打散,还需要将水泥摊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设置两个排料口,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基坑中灌注水泥,随着装置沿基坑长度方向移动,使浆料流入基坑时更分散,无需摊平,注浆省时省力,效率更高。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轮毂、轮胎、限位杆、弹簧、第二支架、桶体、第一盖板、转轴、电机、第一桨叶、第二桨叶、搅拌杆、第一出料口、第一阀门、斜板、挡板、第二出料口和第二阀门;四个所述轮毂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四个所述轮胎分别套装在四个所述轮毂的外侧,且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无相对转动;四个所述限位杆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四个所述弹簧分别套装在四个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四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同时与四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桶体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盖板盖合在所述桶体的开口端,且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桶体相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盖板,且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相连接,且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桨叶绕设在所述转轴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桨叶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桨叶绕设在所述转轴的外侧;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桨叶相连接,且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底端;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上;所述斜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方,且所述斜板的一端与所述桶体相连接;两个所述挡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斜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挡板同时与所述斜板和所述桶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桶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口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轮毂的宽度为200~4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斜板的倾角为30~45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盖合在所述桶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与所述桶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桶体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注水口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桨叶为螺旋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桶体底部和侧壁都设置有出料口,使装置的四个滚轮分别与基坑两侧的底面接触,浆料从第一出料口排出后,流经斜板,使浆料流入基坑时更分散;随着装置沿基坑长度方向移动,无需摊平,注浆更省时省力。
一、搅拌罐内设置两种形状的搅拌桨,分别对桶体和中心和外部的原料进行搅拌,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都为螺旋状,能够减少对具有粘性的混凝土浆料的阻力,搅拌更高效。
二、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轮毂较宽的滚轮,保证装置在不平的土路上能够连续行走,保证移动的速度。
三、第二支架通过弹簧支撑,遇到不平的路面时,压缩弹簧,弹簧伸缩,起缓冲作用,保证装置移动、行走时的稳定性。
四、当基坑过宽时,能通过第二出料口向外排出,不会阻碍装置移动,保证装置行走的连续性,确保注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的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支架;12、轮毂;14、轮胎;16、限位杆;18、弹簧;20、第二支架;22、桶体;24、第一盖板;26、转轴;28、电机;30、第一桨叶;32、第二桨叶;34、搅拌杆;36、第一出料口;38、第一阀门;40、斜板;42、挡板;43、第二出料口;44、第二阀门;45、第二盖板;46、注水口;48、密封盖;50、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第一支架10、轮毂12、轮胎14、限位杆16、弹簧18、第二支架20、桶体22、第一盖板24、转轴26、电机28、第一桨叶30、第二桨叶32、搅拌杆34、第一出料口36、第一阀门38、斜板40、挡板42、第二出料口43和第二阀门44;四个轮毂12同时与第一支架10转动连接;四个轮胎14分别套装在四个轮毂12的外侧,且轮胎14与轮毂12无相对转动;四个限位杆16同时与第一支架10相连接;四个弹簧18分别套装在四个限位杆16的外侧,四个弹簧18的一端同时与第一支架10相连接;第二支架20同时与四个弹簧18的另一端相连接;桶体2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桶体22与第二支架20相连接;第一盖板24盖合在桶体22的开口端,且第一盖板24与桶体22相连接;转轴26穿过第一盖板24,且转轴26与第一盖板24转动连接;电机28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与转轴26相连接,且电机28与第一盖板24相连接;第一桨叶30绕设在转轴26的外侧,且第一桨叶30与转轴26相连接;第二桨叶32绕设在转轴26的外侧;搅拌杆34的一端与第二桨叶32相连接,且搅拌杆34的另一端与转轴26相连接;第一出料口36设置在桶体22的底端;第一阀门38设置在第一出料口36上;斜板40倾斜设置在第一出料口36的下方,且斜板40的一端与桶体22相连接;两个挡板42垂直设置在斜板40的两侧,且两个挡板42同时与斜板40和桶体22相连接;第二出料口43设置在桶体22的侧壁上;第二阀门44设置在第二出料口43上。
本实施例通过使轮毂12的宽度为200mm,保证轮毂12与土地路面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防止在装置在土地路面移动时,轮毂12下陷,保证装置移动的平稳性,使混凝土在装置移动时均匀排出,提高填充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使斜板40的倾角为30度,使混凝土缓慢流出,在混凝土填充前使混凝土更分散,从而使混凝土填充后更平坦。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二盖板45;通过将第二盖板45盖合在桶体22的开口端,第二盖板45的一端与桶体22转动连接,且第二盖板45的另一端与桶体22相连接,通过翻转将第二盖板45快速打开,向桶体22内填加原料,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注水口46;通过将注水口46设置在第一盖板24上,通过连接水源直接向桶体22内加水,无需搬运,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密封盖48;通过将密封盖48设置在注水口46的外侧,将注水口46密封,防止搅拌时石灰粉飘出,避免工人吸入。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扶手50;通过将扶手50与第二支架20相连接,便于推动装置移动,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一桨叶30为螺旋叶片,对具有粘性的混凝土阻力更小,搅拌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装置试应用在某建筑施工场地,当基坑较窄,且基坑两侧地面高度趋于同一平面时,使装置的两排滚轮分别位于基坑的两侧,在基坑的上方行走,通过第一出料口36排料。当基坑宽于同一排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或基坑两侧地面高度差较大时,使装置位于基坑的一侧,从第二出料口43排料。
实施例2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第一支架10、轮毂12、轮胎14、限位杆16、弹簧18、第二支架20、桶体22、第一盖板24、转轴26、电机28、第一桨叶30、第二桨叶32、搅拌杆34、第一出料口36、第一阀门38、斜板40、挡板42、第二出料口43和第二阀门44;四个轮毂12同时与第一支架10转动连接;四个轮胎14分别套装在四个轮毂12的外侧,且轮胎14与轮毂12无相对转动;四个限位杆16同时与第一支架10相连接;四个弹簧18分别套装在四个限位杆16的外侧,四个弹簧18的一端同时与第一支架10相连接;第二支架20同时与四个弹簧18的另一端相连接;桶体2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桶体22与第二支架20相连接;第一盖板24盖合在桶体22的开口端,且第一盖板24与桶体22相连接;转轴26穿过第一盖板24,且转轴26与第一盖板24转动连接;电机28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与转轴26相连接,且电机28与第一盖板24相连接;第一桨叶30绕设在转轴26的外侧,且第一桨叶30与转轴26相连接;第二桨叶32绕设在转轴26的外侧;搅拌杆34的一端与第二桨叶32相连接,且搅拌杆34的另一端与转轴26相连接;第一出料口36设置在桶体22的底端;第一阀门38设置在第一出料口36上;斜板40倾斜设置在第一出料口36的下方,且斜板40的一端与桶体22相连接;两个挡板42垂直设置在斜板40的两侧,且两个挡板42同时与斜板40和桶体22相连接;第二出料口43设置在桶体22的侧壁上;第二阀门44设置在第二出料口43上。
本实施例通过使轮毂12的宽度为400mm,保证轮毂12与土地路面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防止在装置在土地路面移动时,轮毂12下陷,保证装置移动的平稳性,使混凝土在装置移动时均匀排出,提高填充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使斜板40的倾角为45度,使混凝土缓慢流出,在混凝土填充前使混凝土更分散,从而使混凝土填充后更平坦。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二盖板45;通过将第二盖板45盖合在桶体22的开口端,第二盖板45的一端与桶体22转动连接,且第二盖板45的另一端与桶体22相连接,通过翻转将第二盖板45快速打开,向桶体22内填加原料,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注水口46;通过将注水口46设置在第一盖板24上,通过连接水源直接向桶体22内加水,无需搬运,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密封盖48;通过将密封盖48设置在注水口46的外侧,将注水口46密封,防止搅拌时石灰粉飘出,避免工人吸入。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扶手50;通过将扶手50与第二支架20相连接,便于推动装置移动,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一桨叶30为螺旋叶片,对具有粘性的混凝土阻力更小,搅拌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装置试应用在某建筑施工场地,采用此装置在灌注混凝土的同时,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防止混凝土固化。使灌注装置沿基坑的轨迹行走,灌注后无需对基坑内的水泥进行摊平等操作,比固定位置灌注水泥效率提高30%左右,省时省力。设置斜板40和挡板42之后,第一出料口36比第二出料口43排出的水泥更分散,平坦度更高。

Claims (8)

1.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包括:
第一支架(10);
轮毂(12),四个所述轮毂(12)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架(10)转动连接;
轮胎(14),四个所述轮胎(14)分别套装在四个所述轮毂(12)的外侧,且所述轮胎(14)与所述轮毂(12)无相对转动;
限位杆(16),四个所述限位杆(16)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架(10)相连接;
弹簧(18),四个所述弹簧(18)分别套装在四个所述限位杆(16)的外侧,四个所述弹簧(18)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架(10)相连接;
第二支架(20),所述第二支架(20)同时与四个所述弹簧(18)的另一端相连接;
桶体(22),所述桶体(2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桶体(22)与所述第二支架(20)相连接;
第一盖板(24),所述第一盖板(24)盖合在所述桶体(22)的开口端,且所述第一盖板(24)与所述桶体(22)相连接;
转轴(26),所述转轴(26)穿过所述第一盖板(24),且所述转轴(26)与所述第一盖板(24)转动连接;
电机(28),所述电机(28)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转轴(26)相连接,且所述电机(28)与所述第一盖板(24)相连接;
第一桨叶(30),所述第一桨叶(30)绕设在所述转轴(26)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桨叶(30)与所述转轴(26)相连接;
第二桨叶(32),所述第二桨叶(32)绕设在所述转轴(26)的外侧;
搅拌杆(34),所述搅拌杆(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桨叶(32)相连接,且所述搅拌杆(3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26)相连接;
第一出料口(36),所述第一出料口(36)设置在所述桶体(22)的底端;
第一阀门(38),所述第一阀门(38)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36)上;
斜板(40),所述斜板(40)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料口(36)的下方,且所述斜板(40)的一端与所述桶体(22)相连接;
挡板(42),两个所述挡板(42)垂直设置在所述斜板(40)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挡板(42)同时与所述斜板(40)和所述桶体(22)相连接;
第二出料口(43),所述第二出料口(43)设置在所述桶体(22)的侧壁上;
第二阀门(44),所述第二阀门(44)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口(4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12)的宽度为200~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板(40)的倾角为30~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
第二盖板(45),所述第二盖板(45)盖合在所述桶体(22)的开口端,所述第二盖板(45)的一端与所述桶体(22)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盖板(45)的另一端与所述桶体(2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
注水口(46),所述注水口(46)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
密封盖(48),所述密封盖(48)设置在所述注水口(46)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还包括:
扶手(50),所述扶手(50)与所述第二支架(20)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桨叶(30)为螺旋叶片。
CN202220011455.3U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Active CN216689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1455.3U CN216689409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1455.3U CN216689409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9409U true CN216689409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9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1455.3U Active CN216689409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9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1527B (zh) 基于预拌流态固化土的基槽回填施工方法
CN206071061U (zh) 多功能水泥输送装置
CN113699971A (zh) 软土地层就地固化剂配制供料设备及其固化工艺
CN106276056B (zh) 多节段组合式土方垂直提升装置
CN104030546B (zh) 一种工地移动式疏浚泥固化搅拌装置
CN216689409U (zh) 一种移动式基坑分散注浆装置
CN213173761U (zh) 一种土方作业用坡面防塌方装置
CN215210438U (zh) 一种用于城市大面积土方开挖的标记设备
CN21323339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平整设备
CN211006649U (zh) 带有上下喷浆口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设备
CN211498995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辅助装置
CN203668879U (zh)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CN207362036U (zh) 一种原位固化河道底泥施工系统
CN209114524U (zh) 一种沟槽回填用送料装置
CN207901407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CN112502170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边坡加固装置
CN217419661U (zh) 一种防塌陷的地基工程用深基坑支护装置
CN213297994U (zh) 一种砂卵石地层洞内打管注浆用双控式信息化注浆装置
CN110894723A (zh) 带有上下喷浆口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设备与施工方法
CN203922967U (zh) 一种工地移动式疏浚泥固化搅拌装置
CN217601138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砂石铺设装置
CN114590305B (zh) 一种物料运输装置
CN220621877U (zh)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表面加固的喷浆装置
CN219732129U (zh) 一种土方填筑机
CN213971851U (zh) 一种岩土工程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