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8879U -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8879U
CN203668879U CN201320861234.6U CN201320861234U CN203668879U CN 203668879 U CN203668879 U CN 203668879U CN 201320861234 U CN201320861234 U CN 201320861234U CN 203668879 U CN203668879 U CN 203668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 trapping
beach
door body
device automatically
sil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612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金忠
王小艳
姜晓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612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8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8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88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至少一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拦沙门体,涨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内侧旋转打开,潮水带着泥沙涌进造地工程外边线内;退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方向旋转关闭形成一拦沙结构,将泥沙拦阻在造地工程外边线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且利用涨潮或退潮时潮水的作用力实现自动促淤,无需人工操作,既环保低碳又自动促淤,且其施工方便、工期短,设备成本低,能多次使用。

Description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背景技术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是有效缓解沿海城市土地资源瓶颈制约,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围海造地一般是先促淤、再圈围、后吹填的实施方式,先促淤再实施圈围工程,可以加强围区内泥沙淤积效果,加快成陆建设进程,减少后期的吹填工程量,是降低工程造价及降低圈围大堤施工难度的有效措施。
传统的促淤方式是采用建抛石坝围堤促淤,一般是在工程外边线处实施抛石棱体建促淤坝,棱体高程略高于平均潮位,在围区前沿形成一道低矮的保护屏障进行促淤。但在滩涂上抛石建坝,由于淤泥地基软弱,此种方式用料多,在波浪作用下上部小块石易被淘刷带走,围堤也易滑坡、沉陷、坍塌;抛石坝促淤,建坝成本高、缺少低碳环保,且拦沙效果差,进来的大量泥沙又随潮水“逃走”,抛石坝仅能拦阻30%~50%的泥沙;建坝拦沙工施工工期长、投资大,事倍功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滩涂自动促淤装置,该滩涂自动促淤装置达到低碳环保、自动促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包括:
至少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
至少一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拦沙门体,涨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内侧旋转打开,潮水带着泥沙涌进造地工程外边线内;退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方向旋转关闭形成一拦沙结构,将泥沙拦阻在造地工程外边线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桩柱为两根,间隔设置在所述造地工程外边线上,所述拦沙门体为两扇,分别浮动铰接在一根圆形桩柱上,两扇拦沙门体设置为对开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两根圆形桩柱之间的直线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一拦门桩,该拦门桩挡住两扇拦沙门体的外侧,以阻止两扇拦沙门体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外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拦门桩为方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拦沙门体通过一浮动铰接部件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浮动铰接部件包括一套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浮筒,所述浮筒依据水位的变化沿着圆形桩柱上下浮动,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与所述浮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浮筒具有一套在圆形桩柱上的内筒壁和一用以连接所述拦沙门体的外筒壁,所述内、外筒壁之间设置有配重仓和浮力仓,其中配重仓设置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的相对侧,所述配重仓内设置有配重物,通过调整配重物,使所述浮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形桩柱的中心轴线基本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内筒壁上设置有上、下滚珠环,所述上、下滚珠环环绕在所述圆形桩柱的柱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浮动铰接部件还包括一套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套筒,所述套筒通过一套筒支架支撑在所述浮筒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与所述拦沙门体之间连接有悬臂拉杆或拉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拦沙门架,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连接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外筒壁上和拦沙门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外筒壁上和拦沙门架上设置有若干挂钩,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悬挂在所述挂钩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拦沙门体包括一框体和铺设在所述框架上的网布构成,网布网眼大小与所拦阻的沙粒粒径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布由土工布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布上设有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下沿距离泥面的距离为200~3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上靠近框架的上沿和外沿位置设置有加密的土工布。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且利用涨潮或退潮时潮水的作用力实现自动促淤,无需人工操作,既环保低碳又自动促淤,且其施工方便、工期短,设备成本低,能多次使用,因此,在海洋开发工程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4是涨潮时本实用新型的拦沙门体打开后泥沙在潮水作用下被带入工程线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退潮时本实用新型的拦沙门体关闭后泥沙被拦阻在工程线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1000,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1000至少包括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100和至少一浮动铰接在圆形桩柱100上的拦沙门体300。本实施例中,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1000包括两根圆形桩柱100和两扇拦沙门体300,两根圆形桩柱100间隔设置在造地工程外边线上,而两扇拦沙门体300分别通过浮动铰接部件浮动铰接在一根圆形桩柱100上,两扇拦沙门体300设置为对开形式。两根圆形桩柱100为两根预制圆形桩柱,圆形桩柱100的直径、长度以及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而改变,两根圆形桩柱100的下部插入滩地中,以作为拦沙门体300的转轴。
在两根圆形桩柱100之间的直线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一拦门方桩110,该拦门方桩110挡住两扇拦沙门体300的外侧,以阻止两扇拦沙门体300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外旋转。
本实施例中的浮动铰接部件包括浮筒200和套筒250,浮筒200具有一内筒壁220和外筒壁210,内筒壁220套在圆形桩柱100上,且内筒壁220上设置有上、下滚珠环240,上、下滚珠环240环绕在圆形桩柱100的柱面上,所以浮筒200既可以绕着圆形桩柱100转动,也可以沿着圆形桩柱100上下移动。
套筒250套在圆形桩柱100上,且套筒250通过一套筒支架251支撑在浮筒200的上方。
在浮筒200与拦沙门体300连接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拦沙门架260,在浮筒200与拦沙门体300连接的一侧外筒壁210上和拦沙门架260上设置有若干挂钩311,拦沙门体300的内侧悬挂在挂钩311上。
为了减小拦沙门体300对外筒壁210及拦沙门架260的悬挑拉力,在套筒250与拦沙门体300顶部之间设置有若干悬臂拉杆320,每一悬臂拉杆320一端固定在套筒250上,另一端固定在拦沙门体300顶部,所以悬臂拉杆320可以为悬挑的拦沙门体300提供拉力。当然,也可将悬臂拉杆320换成拉紧的拉索。
内筒壁220和外筒壁210之间设置有配重仓230a和浮力仓230b,其中配重仓230a设置在浮筒200与拦沙门体300连接的一侧的相对侧,配重仓230a内设置有配重物400,通过调整配重物,不仅可以使浮筒200的中心轴线与圆形桩柱100的中心轴线基本重合,还能改变浮筒200的沉浮高度,从而调整拦沙门体300的高度,控制好拦沙门体300底面与滩底泥面之间的距离,一般取拦沙门体300底面与滩底泥面之间的距离为200mm~300mm。
本实施例中的每一拦沙门体300包括矩形框架310和铺设在矩形框架310上的网布312,网布312由土工布制成,且网布312上设置有加强筋,网布312网眼大小与所拦阻的沙粒粒径相匹配,既不使泥沙颗粒大量流失,又要使退潮时水尽快排出。矩形框架310可采用钢材或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矩形框架310内侧悬挂在挂钩311上。在矩形框架310上靠近矩形框架310的上沿和外沿位置设置有加密的土工布313,以增加水流的作用力,方便拦沙门体300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结合图4所示,涨潮时,在潮水的作用下,拦沙门体300随浮筒200绕圆形桩柱100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内侧旋转打开,潮水带着泥沙500涌进造地工程外边线内,潮水越大,拦沙门体300的打开角度越大,但是受潮流和网布312网眼所限,拦沙门体300的最大开启角度α不超过70°。
结合图5所示,退潮时,因为拦沙门体300存在一个打开角度,所以拦沙门体300很容易在潮水的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方向旋转关闭形成一拦沙结构,网布312可以让水流通过但是不能让泥沙500通过,且在网布312的作用下,退潮时的水流流速减缓,泥沙500沿途更易沉淀,所以泥沙500被拦阻在造地工程外边线内,形成有利于泥沙淤积的环境,加速滩面的淤涨,实现转动促淤。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且利用涨潮或退潮时潮水的作用力实现自动促淤,无需人工操作,既环保低碳又自动促淤,且其施工方便、工期短,设备成本低,能多次使用,因此,在海洋开发工程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7)

1.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包括:
至少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
至少一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拦沙门体,涨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内侧旋转打开,潮水带着泥沙涌进造地工程外边线内;退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方向旋转关闭形成一拦沙结构,将泥沙拦阻在造地工程外边线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桩柱为两根,间隔设置在所述造地工程外边线上,所述拦沙门体为两扇,分别浮动铰接在一根圆形桩柱上,两扇拦沙门体设置为对开形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根圆形桩柱之间的直线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一拦门桩,该拦门桩挡住两扇拦沙门体的外侧,以阻止两扇拦沙门体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外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门桩为方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沙门体通过一浮动铰接部件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铰接部件包括一套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浮筒,所述浮筒依据水位的变化沿着圆形桩柱上下浮动,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与所述浮筒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具有一套在圆形桩柱上的内筒壁和一用以连接所述拦沙门体的外筒壁,所述内、外筒壁之间设置有配重仓和浮力仓,其中配重仓设置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的相对侧,所述配重仓内设置有配重物,通过调整配重物,使所述浮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形桩柱的中心轴线基本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壁上设置有上、下滚珠环,所述上、下滚珠环环绕在所述圆形桩柱的柱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铰接部件还包括一套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套筒,所述套筒通过一套筒支架支撑在所述浮筒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拦沙门体之间连接有悬臂拉杆或拉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拦沙门架,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连接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外筒壁上和拦沙门架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外筒壁上和拦沙门架上设置有若干挂钩,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悬挂在所述挂钩上。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沙门体包括一框体和铺设在所述框架上的网布构成,网布网眼大小与所拦阻的沙粒粒径相匹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由土工布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上设有加强筋。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下沿距离泥面的距离为200~300mm。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靠近框架的上沿和外沿位置设置有加密的土工布。
CN201320861234.6U 2013-12-24 2013-12-24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8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61234.6U CN203668879U (zh) 2013-12-24 2013-12-24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61234.6U CN203668879U (zh) 2013-12-24 2013-12-24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8879U true CN203668879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6123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8879U (zh) 2013-12-24 2013-12-24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88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4962A (zh) * 2015-11-09 2016-01-27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拦沙促淤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10679228A (zh) * 2019-11-06 2020-01-14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海堤前沿滩涂湿地及其恢复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4962A (zh) * 2015-11-09 2016-01-27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拦沙促淤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5274962B (zh) * 2015-11-09 2017-06-27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拦沙促淤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10679228A (zh) * 2019-11-06 2020-01-14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海堤前沿滩涂湿地及其恢复方法
CN110679228B (zh) * 2019-11-06 2022-05-03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海堤前沿滩涂湿地及其恢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3008B (zh)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的改进型混合坝
CN201952806U (zh) 一种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装置
CN107859145A (zh) 一种排水管水下接驳施工方法
CN102628267A (zh) 无套管长螺旋混凝土咬合桩施工方法
CN106545042A (zh) 水下自动清淤机
CN207376562U (zh) 一种能够过滤泥沙的水利枢纽
CN104060619A (zh) 水工心墙堆石坝免围堰的施工方法及结构
CN203668879U (zh)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CN108570997A (zh) 海底隧道分仓施工的回筑围堰及施工方法
CN201598610U (zh) 合理利用砂砾石料的面板堆石坝结构
CN105274962B (zh) 一种拦沙促淤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5296100U (zh) 一种水库分段排沙设备
CN213173761U (zh) 一种土方作业用坡面防塌方装置
CN109056879A (zh)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1778330U (zh) 黏土止水帷幕墙
CN104108919A (zh) 一种环保止水帷幕
CN204266164U (zh) 混凝土贴面与格栅形水泥土墙组合式护岸结构
CN203795388U (zh) 土坝+重力坝混合坝型的布置结构
CN207392146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水利枢纽
CN205348095U (zh) 一种拦沙促淤装置
CN212983755U (zh) 一种适用于油气输送管道定向钻河流穿越的水土保持系统
CN206319353U (zh) 河道集淤清淤装置
CN208949951U (zh)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
CN205369167U (zh) 水中抛填砂砾石料低坝坝体
CN210216332U (zh) 峡谷区水电工程导流洞全洞段检修用挡水坝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