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5890U - 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5890U
CN216675890U CN202122639857.6U CN202122639857U CN216675890U CN 216675890 U CN216675890 U CN 216675890U CN 202122639857 U CN202122639857 U CN 202122639857U CN 216675890 U CN216675890 U CN 216675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electrode tube
electroporation
needle
fron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98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e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e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e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e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98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5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5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5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套设后的前电极管、前绝缘管、后电极管和外绝缘管;其中,前电极管的第一端和后电极管的第一端分别作为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沿前电极管的轴向依次布置;前电极管的第二端和后电极管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用于与电源的不同极性端连接。本申请实现了减少电穿孔消融针的布针数量,简化布针操作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电穿孔消融时,由于需要布置多根消融针,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往往存在布针困难,并且对于电穿孔消融针也存在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消融治疗泛指用各种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介入治疗技术。治疗方式包括射频、微波、冷冻、高频电灼、激光、高能聚焦超声、药物等。相应的治疗设备统称为肿瘤/病灶消融系统,该设备具有可穿刺入人体的消融针,在实施治疗时,需要将消融针准确地刺入人体并抵达肿瘤或病灶处,然后头端通过上述治疗方式实现消融。
电穿孔消融作为肿瘤消融治疗的一种方式,其往往需要多根成对的消融针,同时穿入肿瘤,通过两根针之间的放电,对肿瘤进行电穿孔治疗。由于需要布置多根消融针,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往往存在布针困难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采用电穿孔消融时,由于需要布置多根消融针,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往往存在布针困难,并且对于电穿孔消融针也存在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电穿孔消融时,由于需要布置多根消融针,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往往存在布针困难,并且对于电穿孔消融针也存在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该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前电极管、前绝缘管、后电极管和外绝缘管;其中,
所述前电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后电极管的第一端分别作为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所述第一放电端和所述第二放电端沿所述前电极管的轴向依次布置;所述前电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后电极管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
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用于与电源的不同极性端连接;还包括水冷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冷管套设于所述前电极管内;
所述水冷管的第一端延伸至针头部并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水冷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前电极管并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所述水冷管的外圆与所述前电极管的内圆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回水流道;所述回水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孔连通,第二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前电极管的针头部开设有灌注孔,所述灌注孔与所述回水流道连通,所述灌注孔内填充有温度敏感型食腊或压力敏感型食腊,以使在常态下所述回水流道与所述针头部的外部处于密封隔离状态。
进一步的,灌注孔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针头部的周向分布,每个所述灌注孔内均填充有所述温度敏感型食腊或压力敏感型食腊。
进一步的,前电极管包括沿横向依次形成且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一大径段、第一中径段和第一小径段;
所述前绝缘管包括沿横向依次形成且直径逐渐减小第二中径段和第二小径段,所述第二中径段套设在第一中径段上,所述第二小径段套设在所述第一小径段上;
所述第二中径段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大径段的外表面平齐;
所述后电极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小径段上,且所述后电极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中径段的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后电极管的外圆与所述前绝缘管的内圆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进一步的,粘接层为由胶水填充在所述后电极管的外圆与所述前绝缘管的内圆之间形成。
进一步的,前电极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前绝缘管后与所述第一电缆连接;
所述后电极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外绝缘管后与所述第二电缆连接。
进一步的,前电极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前绝缘管的长度大于等于 0.5mm;所述后电极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外绝缘管的长度大于等于0.5mm。
进一步的,还包括手柄,所述水冷管、所述前电极管、所述后电极管、所述前绝缘管和所述外绝缘管远离所述针头部的一端均延伸入所述手柄内并固定在所述手柄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水冷管的端部套设在所述三通管内,并沿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所述进水管固定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
所述前电极管的端部套设在所述三通管内,并使所述回水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连通,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
进一步的,手柄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所述第二电缆和所述第一电缆均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手柄的外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病灶消融装置,该病灶消融装置包括上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前电极管、前绝缘管、后电极管和外绝缘管;其中,前绝缘管套设在前电极管上,前电极管的第一端延伸出前绝缘管并形成针头部,前电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电缆;后电极管套设在前绝缘管上,外绝缘管套设在后电极管上,后电极管的第一端延伸出外绝缘管,并与前电极管延伸出前绝缘管的部分具有放电间距;后电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电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用于与电源的不同极性端连接;还包括水冷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冷管套设于前电极管内;水冷管的第一端延伸至针头部并开设有出水孔;水冷管的第二端延伸出前电极管并与进水管连接;
水冷管的外圆与前电极管的内圆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回水流道;回水流道的第一端与出水孔连通,第二端与出水管连接,达到了在一根消融针上布置前电极管和后电极管,并将前电极管和后电极管分别连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使得采用一根消融针即可进行电穿孔治疗,并由水冷管和回水流道配合实现循环冷却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电穿孔消融针的布针数量,简化布针操作,对于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也更容易布针,提高冷却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电穿孔消融时,由于需要布置多根消融针,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往往存在布针困难,并且对于电穿孔消融针也存在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Y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局部X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前电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针头部,1a灌注孔,1b前电极管,2前绝缘管,3后电极管,4 外绝缘管,5手柄,6进水管,7出水管,8第二电缆,9第一电缆,10水冷管, 11三通管,12后电极管延伸段,13前电极管延伸段,14粘接层,15第一大径段,16第一中径段,17第一小径段,18第二中径段,19第二小径段,20 回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肿瘤消融治疗泛指用各种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介入治疗技术。治疗方式包括射频、微波、冷冻、高频电灼、激光、高能聚焦超声、药物等。相应的治疗设备统称为肿瘤/病灶消融系统,该设备具有可穿刺入人体的消融针,在实施治疗时,需要将消融针准确地刺入人体并抵达肿瘤或病灶处,然后头端通过上述治疗方式实现消融。
电穿孔消融作为肿瘤消融治疗的一种方式,其往往需要多根成对的消融针,同时穿入肿瘤,通过两根针之间的放电,对肿瘤进行电穿孔治疗。由于需要布置多根消融针,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往往存在布针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该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前电极管1b、前绝缘管2、后电极管3和外绝缘管4;其中,
前电极管1b的第一端和后电极管3的第一端分别作为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第一放电端和所述第二放电端沿前电极管1b的轴向依次布置;前电极管 1的第二端和后电极管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缆9和第二电缆8;
具体的,前绝缘管2套设在前电极管1b上,前电极管1b的第一端延伸出前绝缘管2并形成针头部1(针头部1为第一放电端),前电极管1b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电缆9;
后电极管3套设在前绝缘管2上,外绝缘管4套设在后电极管3上,后电极管3的第一端延伸出外绝缘管4(延伸出的部分为第二放电端),并与前电极管1b延伸出前绝缘管2的部分具有放电间距;后电极管3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电缆8。
本实施例中,该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主要由前电极管1b、前绝缘管2、后电极管3和外绝缘管4四部分组成,四者之间为依次套设的连接关系,即前电极管1b作为中心部分,前绝缘管2套装在前电极管1b上,后电极管3套装在前绝缘管2上,使得后电极管3和前电极管1b之间绝缘布置,而外绝缘管4 则套装在后电极管3上。前绝缘管2紧紧包覆在前电极管1b上,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其优选材料为PET、PEFE或FEP。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材料为304不锈钢。后电极管3和前绝缘之间固定连接,不产生相对位移。外绝缘管4包覆在后电极管3上,二者之间无间隙,为紧密贴合的关系。
由于电穿孔消融治疗中需要两个电极之间放电,对肿瘤进行电穿孔治疗。因此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作为该消融针的电极结构不能完全套装在对应的前绝缘管2和外绝缘管4内。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前电极管1b的第一端延伸出前绝缘管2,使其作为其中一个放电端的同时也作为消融针的针头部1穿刺入病灶位置。前电极管1b的第二端则可直接与第一电缆9连接,由第一电缆9向前电极管1b输入电流。同理,也将后电极管3的第一端延伸出外绝缘管4,使其作为另一个放电端的同时随针头部1穿刺入病灶位置,后电极管3 的第二端则可直接与第二电缆8连接,由第二电缆8向后电极管3输入电流。由于第一电缆9和第二电缆8分别连接在电源上不同的极性端,例如第一电缆 9连接在电源的负极,第二电缆8连接在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一电缆9和第二电缆8分别向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输入负向电流和正向电流。当然,第一电缆9也可连接在电源的正极,第二电缆8则连接在电源的负极。
为使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的第一端之间可进行放电,因此前电极管 1b的第一端和后电极管3的第一端之间不能直接接触。本实施例中使后电极管3的第一端与前电极管1b的第一端之间保持一定的放电间距,当电流在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内流动时,可在该放电间距内进行放电,从而对病灶位置进行电穿孔治疗。
本实施例中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与相关技术中的电穿孔消融针相比,在一根消融针上布置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并将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 分别连接第一电缆9和第二电缆8,使得采用一根消融针即可进行电穿孔治疗,从而实现了减少电穿孔消融针的布针数量,简化布针操作,对于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也更容易布针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电穿孔消融时,由于需要布置多根消融针,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往往存在布针困难的问题。
由于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作为导体,在长时间输入电流后温度会升高,为使该消融针保持适宜的温度,需要对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进行降温冷却。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消融针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水冷管10、进水管6和出水管7,水冷管10套设于前电极管1b内;
水冷管10的第一端延伸至针头部1并开设有出水孔;水冷管10的第二端延伸出前电极管1b并与进水管6连接;
水冷管10的外圆与前电极管1b的内圆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回水流道 20;回水流道20的第一端与出水孔连通,第二端与出水管7连接。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水冷管10作为消融针的中心部套装在前电极管 1b内,水冷管10的第二端延伸出前电极管1b与进水管6连接后,可由进水管6向水冷管10内输入冷却水,冷却水沿水冷管10的长度方向流动。为使水冷管10可全面的对前电极管1b进降温,水冷管10的第一端延伸至前电极管 1b的针头部1,即冷却水可在水冷管10内流动至前电极管1b的针头部1。
为使冷却水可直接与前电极管1b内壁接触,从而提高降温效率。本实施例中在水冷管10的第一端开设出水孔,而出水孔的位置也与针头部1对应,并且使得水冷管10的外圆和前电极管1b的内圆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由该间隙形成回水流道20,而回水流道20也与出水孔连通。因此,当冷却水进入水冷管10内并流动至前电极管1b的针头部1时,可通过出水孔流入回水流道 20内,此时冷却水可直接与前电极管1b的内壁接触,提高了对前电极管1b 的降温效率。而进入回水流道20内的冷却水则反向从前电极管1b的针头部1 流动至前电极管1b的另一端,因此可全面的与前电极管1b的内圆接触,提高了冷却水与前电极管1b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降温效率。
为实现冷却水的循环流动,冷却水在流入回水流道20内后可通过位于前电极管1b端部的出水管7流出,出水管7和进水管6之间可通过水循环设备实现冷却水的循环流动。
当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的温度超过设定值,并且水冷管10内的冷却水也无法将其温度降低至使用值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的降温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前电极管1b的针头部1开设有灌注孔1a,灌注孔1a与回水流道20连通,灌注孔1a内填充有温度敏感型食腊或压力敏感型食腊,以使在常态下回水流道20与针头部1的外部处于密封隔离状态。
当消融针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填充在灌注孔1a内的温度敏感型食腊融化,使得回水流道20与针头部1的外部之间由密封隔离状态转变为连通状态,此时位于回水流道20内的冷却水可通过灌注孔1a流出消融针,对消融组织及消融针外侧进行降温处理,阻止温度继续升高,导致蛋白质变性,导致针管周围的重要组织器官、重要血管受到高温影响,从而坏死。
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温度敏感型食腊呈固体并密封灌注孔1a,使得冷却水在消融针内循环流动,通过灌注孔1a和温度敏感型食腊的配合,使得该消融针可由内循环消融针转变为灌注式消融针。
同理,食腊可不限于温度敏感型食腊,也可为压力敏感型食腊,二者的区别仅在于触发条件不同,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具有与该食腊相同功能的介质来密封灌注孔1a,或者采用其他触发条件的食腊来密封灌注孔1a。
为便于对消融针周围的病灶组织进行降温,灌注孔1a设置为多个并沿针头部1的周向分布,每个灌注孔1a内均填充有温度敏感型食腊或压力敏感型食腊。
由于本申请中的消融针由前电极管1b、前绝缘管2、后电极管3和外绝缘管4依次套设设置,且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均需要延伸出一段,因此为使消融针穿刺入病灶部分的表面平整,本实施例对前电极管1b、前绝缘管2 和后电极管3进行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所示:
如图5所示,前电极管1b包括沿横向依次形成且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一大径段15、第一中径段16和第一小径段17;
如图2所示,前绝缘管2包括沿横向依次形成且直径逐渐减小第二中径段 18和第二小径段19,第二中径段18套设在第一中径段16上,第二小径段19 套设在第一小径段17上;
第二中径段18的外表面与第一大径段15的外表面平齐;
后电极管3套设在第二小径段19上,且后电极管3的外表面与第二中径段18的外表面平齐。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消融针穿刺入病灶部分的直径以前电极管1b的第一大径段15为基准进行设置,需要使前绝缘管2外漏的部分以及后电极管3外漏的部分与第一大径段15的表面平齐。由于前电极管1b包括沿横向依次形成且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一大径段15、第一中径段16和第一小径段 17,因此在前电极管1b的第一端具有两个台阶面。而前绝缘管2包括沿横向依次形成且直径逐渐减小第二中径段18和第二小径段19,因此其具有一个台阶面。
前绝缘管2的第二中径段18的内径与前电极管1b的第一中径段16的外径匹配,而第二中径段18的外径则与第一大径段15的外径匹配,从而使得第二中径段18套设在第一中径段16上时,第二中径段18的外表面与第一大径段15的外表面平齐。同理进行设置后电极管3,即后电极管3的内径与前绝缘管2的第二小径段19的外径匹配,后电极管3的外径则与前绝缘管2的第二中径段18的外径匹配,当后电极管3套设在前绝缘管2的第二小径段19 上时,后电极管3的外表面可与前绝缘管2的第二中径段18的外表面平齐,即与前电极管1b的第一大径段15的外表面平齐。
通过上述布置方式可使得该消融针的前端部分具有一致的外径,其平面平齐,便于医生进行穿刺入针,减小穿刺入针时的穿刺阻塞力。
为使后电极管3的外圆与前绝缘管2的内圆之间连接更为紧密,如图2 所示,在后电极管3的外圆与前绝缘管2的内圆之间设置有粘接层14。粘接层14为由胶水填充在后电极管3的外圆与前绝缘管2的内圆之间形成。
如图3所示,为便于前电极管1b的第二端与第一电缆9连接,前电极管 1b的第二端可延伸出前绝缘管2一段长度形成前电极管1b延伸段13。即前电极管1b的第二端延伸出前绝缘管2后与第一电缆9连接;
同理,为便于后电极管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缆8连接,后电极管3的第二端也可延伸出外绝缘管4一段长度形成后电极管3延伸段。即后电极管3的第二端延伸出外绝缘管4后与第二电缆8连接。
为便于将第一电缆9和第二电缆8分别焊接固定在前电极管1b和后电极管3上,前电极管1b的第二端延伸出前绝缘管2的长度大于等于0.5mm;后电极管3的第二端延伸出外绝缘管4的长度大于等于0.5mm。
如图1所示,为便于医生操作穿刺针,该消融针还包括手柄5,手柄5的内部呈中空设置,在其一侧的侧壁上开设与圆形孔,水冷管10、前电极管1b、后电极管3、前绝缘管2和外绝缘管4远离针头部1的一端均穿过圆形孔后延伸入手柄5内并固定在手柄5内。其中外绝缘管4作为消融针针体部分的最外侧结构,因此其直接与手柄5侧壁上的圆形孔接触并固定,而水冷管10、前电极管1b、后电极管3、前绝缘管2则间接固定在手柄5上。
为便于冷却水在水冷管10和回水流道20内的循环流动,该消融针还包括三通管11,三通管11设于手柄5内,水冷管10的端部套设在三通管11内,并沿三通管11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进水管6固定在三通管11的第二端;
前电极管1b的端部套设在三通管11内,并使回水流道20的第二端与三通管11的第三端连通,出水管7固定在三通管11的第三端。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该三通管11包括一个横向通道和斜向连接于横向通道上的斜向通道,横向通道的两端为开口结构,并形成三通管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而斜向通道的一端与横向通道的中部连接,另一端则形成三通管 11的第三端。通过水平布置的横向通道可便于水冷管10和前电极管1b的安装。水冷管10作为冷却水的进入通道,其需要由三通管11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后再与进水管6连接。而前电极管1b则用于与水冷管10配合形成回水流道20,因此前电极管1b可从三通管11的第一端延伸至斜向通道与横向通道的连接处,并在此处开设回水孔,回水孔与三通管11的斜向通道连通,而斜向通道作为三通管11的第三端与出水管7连接。
通过三通管11的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冷却水可稳定的在消融针内进行循环流动,并且可便于水冷管10和前电极管1b的安装连接。
如图1所示,手柄5上开设有安装孔,进水管6、出水管7、第二电缆8 和第一电缆9均穿过安装孔并延伸至手柄5的外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病灶消融装置,该病灶消融装置包括上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套设后的前电极管、前绝缘管、后电极管和外绝缘管;其中,
所述前电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后电极管的第一端分别作为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所述第一放电端和所述第二放电端沿所述前电极管的轴向依次布置;所述前电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后电极管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
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用于与电源的不同极性端连接;
还包括水冷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冷管套设于所述前电极管内;
所述水冷管的第一端延伸至针头部并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水冷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前电极管并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所述水冷管的外圆与所述前电极管的内圆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回水流道;所述回水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孔连通,第二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极管的针头部开设有灌注孔,所述灌注孔与所述回水流道连通,所述灌注孔内填充有温度敏感型食腊或压力敏感型食腊,以使在常态下所述回水流道与所述针头部的外部处于密封隔离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孔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针头部的周向分布,每个所述灌注孔内均填充有所述温度敏感型食腊或压力敏感型食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极管包括沿横向依次形成且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一大径段、第一中径段和第一小径段;
所述前绝缘管包括沿横向依次形成且直径逐渐减小第二中径段和第二小径段,所述第二中径段套设在第一中径段上,所述第二小径段套设在所述第一小径段上;
所述第二中径段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大径段的外表面平齐;
所述后电极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小径段上,且所述后电极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中径段的外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电极管的外圆与所述前绝缘管的内圆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为由胶水填充在所述后电极管的外圆与所述前绝缘管的内圆之间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极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前绝缘管后与所述第一电缆连接;
所述后电极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外绝缘管后与所述第二电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极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前绝缘管的长度大于等于0.5mm;所述后电极管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外绝缘管的长度大于等于0.5mm。
9.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水冷管、所述前电极管、所述后电极管、所述前绝缘管和所述外绝缘管远离所述针头部的一端均延伸入所述手柄内并固定在所述手柄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水冷管的端部套设在所述三通管内,并沿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所述进水管固定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
所述前电极管的端部套设在所述三通管内,并使所述回水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连通,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所述第二电缆和所述第一电缆均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手柄的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管的外圆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多个后电极管刻度线。
13.一种病灶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
CN202122639857.6U 2021-10-29 2021-10-29 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Active CN216675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9857.6U CN216675890U (zh) 2021-10-29 2021-10-29 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9857.6U CN216675890U (zh) 2021-10-29 2021-10-29 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5890U true CN216675890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0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9857.6U Active CN216675890U (zh) 2021-10-29 2021-10-29 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58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2945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绵阳立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消融电极及其应用以及射频消融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2945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绵阳立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消融电极及其应用以及射频消融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144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haping therapy in fluid enhanced ablation
CN104684500A (zh) 用于消融和电穿孔组织细胞的设备
EP31544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and selective transurethral tissue ablation
US20140088592A1 (en) Plasma resection electrode
CN216675890U (zh) 电穿孔用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CN113693714B (zh) 电穿孔用水冷内循环式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KR101449965B1 (ko) 고주파 수술용 전극 팁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고주파 수술용 전극
TWI680742B (zh) 燒灼用針裝置及腫瘤的高頻燒灼治療系統
CN113069201A (zh) 多极电穿孔消融针及采用其的电穿孔消融设备
CN112932650A (zh) 微波射频复合式肿瘤消融设备及肿瘤消融方法
WO2017067517A1 (zh) 包括球囊阻断型导引导管的射频消融设备及其消融方法
CN112773499A (zh) 一种柔性射频消融导管
CN210872006U (zh) 一种止血电极
CN219126663U (zh) 一种电极边缘灌注的多电极消融导管
CN214805317U (zh) 一种柔性射频消融导管
CN217488820U (zh) 斜切式消融导管以及消融系统
CN219000547U (zh) 射频消融电极及射频消融系统
US11395696B2 (e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obe with directional cooling for lesion size control
CN117257434A (zh) 一种电极边缘灌注的多电极消融导管
RU58905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азрушения биотканей (варианты)
CN115836909A (zh) 射频消融电极及其应用以及射频消融系统
CN117204939A (zh) 一种冷冻和电消融结合的消融系统、消融针及控制方法
JP2023025694A (ja) 腎交感神経焼灼術のための方法
CN112891056A (zh) 一种射频热疗系统
CN117958959A (zh) 一种用于神经组织消融的水冷射频电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