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5718U -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5718U
CN216675718U CN202123341611.7U CN202123341611U CN216675718U CN 216675718 U CN216675718 U CN 216675718U CN 202123341611 U CN202123341611 U CN 202123341611U CN 216675718 U CN216675718 U CN 216675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lens
optical channel
fundus camera
optical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16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嘉伟
周奇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16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5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5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5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眼底摄像模组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壳体设有第一孔;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二光学通道和第三光学通道;其中,第一光学通道和第二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经由第二光学通道的光引导至第一孔并通过第一孔射出壳体;第一光学通道和第三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经由第一孔射入壳体的光通过第三光学通道引导至光检测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眼底摄像模组结构简单、易于便携。

Description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眼底摄像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眼底照相机的原理是基于光学成像技术的眼底摄影系统,通过灯具照明照亮视网膜,将眼底图像成像于传感器上,从而获取眼底图像。
然而,基于眼底照相机在眼科检查上的有效性,眼底照相机一般是医院专用的仪器设备,且价格相对较贵。当用户或者病患需要进行眼科检查时只能去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无法实现随时随地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眼底摄像模组,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所述壳体设有穿过所述壳体表面形成的第一孔;所述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二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经由所述第二光学通道的光引导至所述第一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孔射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经由所述第一孔射入所述壳体的光通过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引导至光检测器。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眼底摄像系统,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电子设备和眼底摄像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检测器;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二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引导至所述第一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孔引导至视网膜;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来自视网膜的反射光引导至所述第二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孔引导至所述光检测器以捕获视网膜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眼底摄像系统,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电子设备和眼底摄像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源;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孔和第三孔;所述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其中,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可经由所述第三孔引导至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并经由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引导至所述第一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孔引导至视网膜;来自视网膜的反射光可经由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引导至光检测器以捕获视网膜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眼底摄像系统,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电子设备和眼底摄像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源和光检测器;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所述壳体表面形成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所述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其中,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可经由所述第三孔引导至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并经由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引导至所述第一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孔引导至视网膜;来自视网膜的反射光可经由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引导至所述第二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孔引导至所述光检测器以捕获视网膜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眼底摄像模组,通过在壳体设置第一孔,并通过设于壳体内的光学部件形成多个光学通道,且多个光学通道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引导光线经由第一孔射出壳体以实现眼底照明、以及可以将自第一孔射入壳体内的光线引导至光检测器以实现眼底成像。基于上述结构设置的眼底摄像模组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便携、可随时随地进行眼底摄像的光学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眼底摄像系统,通过将眼底摄像模组与电子设备相耦合,并借用电子设备的光源和/或者光检测器,可以进一步减小眼底摄像模组的体积。另外,眼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可拆卸地耦合,在需要进行眼底摄像时将眼底摄像模组耦合于电子设备上,并可在电子设备上显示眼底图像,操作简单,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眼底摄像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中眼底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实施例中另一眼底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实施例中另一眼底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的成像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的照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的成像示意图;
图10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
图11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的照明光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眼底照相机”、“眼底摄像模组”或者“眼底摄像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获取用户视网膜的图像(眼底拍摄)、映射角膜的表面曲率(角膜地形图),其主要是用于执行各种医学评价的光学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学设备可以实现为包括光学部件、一个或多个光源以及一个或多个光检测器的独立的光学设备,或者可以实现为光学设备模块,该光学设备模块能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附加电子设备从而组合形成全功能的光学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诸如激光器的光源产生的光被引向用户的眼睛。光源可以是光学设备的机载光源,或者可以由耦合到光学设备的外部设备(诸如智能电话的移动设备、手机等)提供。来自眼睛的反射光由机载或外部光检测器(例如,照相机、手机摄像头等)捕获,并且可随后由光学设备、移动设备或单独的远程设备的处理设备的软件处理。
本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可逆地耦合到诸如手机的便携式计算设备的模块化光学设备以创建全功能光学设备。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利用可能已经由消费者或医学执业者拥有的便携式计算设备的成像和/或数据处理能力的较低成本光学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与各种光学设备相关联的成本,从而使得这样的设备对于家庭使用或者在诸如发展中国家的有限医疗基础设施的区域中更可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设备可包括封装光学部件、光源、图像检测器和处理设备的壳体。处理设备可以完全或部分地处理捕获的图像数据,或者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另一个设备以供处理(例如,经由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发送到电子设备)。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可指的是智能电话、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平板计算机、掌上计算机、电视(例如“智能TV”)或具有内置摄像头或者照相机的任何设备。“电子设备”还可以指的是操作地耦合到计算设备(例如,网络摄像头)的便携式照相机或光学成像设备。智能手机是具有计算机、照明屏幕和照相机以及其它特征的移动电话。应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可使用具有摄像头或者照相机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使用的电子设备可以是配备有摄像头或者照相机的手机,本申请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包括光检测器以及处理设备或用于将由摄像头或者照相机捕获的信息传送到具有处理设备的另一设备的收发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眼底摄像系统的光学设备可以包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单个功能单元的两个单独部件:眼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眼底摄像模组可以包括引导件,该引导件用于将眼底摄像模组定位或附接到电子设备,以提供光束路径,由此来自光源的光可以被引向用户的眼睛,并且提供光束路径,由此被用户的眼睛反射的来自光源的光通过透镜行进并然后行进到电子设备的光检测器上。这种分离提供将光学设备的成本和复杂性划分为眼底摄像模组部分和电子设备部分的优点,使得电子设备可能为消费者拥有或者可用。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算法,通过独立的光学设备的机载处理设备、电子设备的处理设备或者数据所传送到的单独设备,处理捕获的图像数据。电子设备上的软件还可以限制呈现给最终用户的信息,并且将未处理的或经处理的数据发送给医学执业者或技术人员以供诊断使用。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设备即眼底摄像模组100的使用示意图,眼底摄像模组100可置于用户眼睛的前端,以利用眼底摄像模组100的光学通道来获取用户视网膜的图像。
结合参阅图2,图2是图1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眼底摄像模组100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壳体10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其中,光学部件包括多个镜组、以及用于形成引导光线传播的多个光学通道的部件。光学通道大致包括第一光学通道101、第二光学通道102以及第三光学通道103,第一光学通道101和第二光学通道102配合形成眼底摄像模组100的照明通道,第一光学通道101和第三光学通道103配合形成眼底摄像模组100的成像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100还包括设于壳体10内部的光源30和光检测器50,壳体10设有穿过壳体10表面形成的第一孔110,该第一孔110被配置为用于引导光源30发出的光线至眼睛的视网膜201,第一孔110还被配置为用于引导经视网膜201反射出来的光线至光检测器50。其中,光检测器50可以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或者其他图像传感器件。
具体而言,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眼底摄像模组100的成像通道和照明通道,光源30发出的光线经由照明通道引导至第一孔110并通过第一孔110引导至眼睛的视网膜201。视网膜201反射出来的光学通过第一孔110后经由成像通道被引导至光检测器50。
换言之,壳体10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可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101、第二光学通道102以及第三光学通道103;第一光学通道101的一端连通第一孔110、另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二光学通道102和第三光学通道103,以分别形成眼底摄像模组100的照明通道和成像通道。其中,第一光学通道101和第二光学通道102被配置为用于将经由第二光学通道102的光(即光源30发出的光)引导至第一孔110并通过第一孔110射出壳体10至眼睛的视网膜201。第一光学通道101和第三光学通道103被配置为用于将经由第一孔110射入壳体10的光(即视网膜201反射出来的光)通过第三光学通道103引导至光检测器50。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包括用于定义上述第一光学通道101的第一镜组11、用于定义上述第二光学通道102的第二镜组12、用于定义上述第三光学通道103的第三镜组13、以及分束器14。其中,光源30发出的光经由通过第二光学通道102引导至分束器14,并经过分束器14部分引导至第一光学通道101,然后经由第一光学通道101引导至第一孔110并通过第一孔110射出壳体10至眼睛的视网膜201。视网膜201反射出来的光(即经由第一孔110射入壳体10的光)经由第一光学通道101引导至分束器14,并经过分束器14部分引导至第三光学通道103,然后经由第三光学通道103引导至光检测器50。
可以理解的,第一镜组11和分束器14定义出第一光学通道101,第二镜组12和分束器14定义出第二光学通道102,第三镜组13和分束器14定义出第三光学通道103。换言之,第一镜组11、第二镜组12以及分束器14定义出照明通道,第一镜组11、第三镜组13以及分束器14定义出成像通道。其中,光源30发出的光经由第二镜组12转换成平行光,然后经由分束器14使得部分光汇入第一光学通道101,即通过第一镜组11聚焦到眼睛的瞳孔202处进而进入到眼球内部进行照明。视网膜201被照明后的光经过晶状体变成平行光,经第一孔110引导射入第一镜组11聚焦到分束器14并透过分束器14后,通过第三镜组13引导至光检测器50以进行成像。
其中,第一镜组1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照明通道中的平行光经由第一镜组11的凸透镜后聚焦于眼睛的瞳孔202,以实现免散瞳;另外,视网膜201反射的平行光经第一镜组11的凸透镜后聚焦于分束器14以用于成像,以提高成像质量。换言之,第一镜组11被配置为用于将通过第一镜组11的平行光聚焦于瞳孔202或者分束器14,以实现免散瞳的同时可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二镜组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光源30发出的光经由第二镜组12的凸透镜后转变成平行光入射至分束器14。换言之,第二镜组12被配置为用于将通过第一镜组11的光学转变成平行光射出。光源30可以为点光源或者面光源。第三镜组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成像通道中的光经由第三镜组13的凸透镜后聚焦于光检测器50,以实现成像。应理解的,关于第一镜组11、第二镜组12以及第三镜组13中的凸透镜的数量、形状以及分布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100还可包括设于壳体10内部的电源70。该电源70与光源30相耦合,以为光源30进行供电。其中,电源70可以为电池。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10可以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为电源70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源70可以为电源电路,壳体10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接口,电源接口可以与电源电路连接以为光源30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100还可包括设于壳体10内部的处理设备90。该处理设备90可以分别与光源30、电源70连接,以用于调节光源30的功率,避免光源30的发光强度过高而影响用户眼睛。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切换光源30的功率的并可由处理设备90控制的切换开关。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设备90可与光源338操作地耦合。处理设备90可以由电源70供电,并且可以激活或禁用光源30和/或控制由电源70供给到光源30的电量。在某些实施例中,从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例如,蓝牙或类似的信号)可以被处理设备90接收,并且处理设备90可以响应地激活光源30。处理设备90可以激活或禁用光检测器50,并且接收由光检测器50产生的图像数据。
其中,处理设备90被配置为可用于处理由光检测器50捕获的视网膜201的图像数据。处理设备90可与存储器操作地耦合,该存储器可以位于壳体10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可以被插入到适当的端口中的便携式存储设备(例如,闪存驱动器、存储卡等)。端口例如可以是位于壳体10内或与壳体10一体化地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设备90可以经由网络(例如,经由网络接口)将捕获的图像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私有网络(例如,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有线网络(例如,以太网)、无线网络(例如802.11网络、Wi-Fi网络或蓝牙网络)、蜂窝网络(例如LTE网络)、路由器、集线器、开关、服务器计算机和/或其组合。在某些实施例中,网络可以包括作为独立网络或彼此协作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网络可以利用与其通信耦合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协议,并且/或者可将其协议转换为网络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协议。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10上一体化地形成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以与处理设备90可操作地耦合。处理设备90可以使显示设备显示由光检测器50捕获的图像数据以及某些实施例中的处理/变换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眼底摄像模组,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光线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相配合以形成眼底摄像模组的照明通道和成像通道,以实现眼底摄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镜组将光源发出的光聚焦到眼睛的瞳孔处进而进入到眼球内部进行照明,以实现免散瞳拍摄;再一方面,视网膜被照明后的光经过晶状体变成平行光射入第一镜组并聚焦到分束器后,通过第三镜组引导至光检测器以进行成像,以进一步提升眼底摄像的成像效果。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与电子设备300的组合使用示意图即眼底摄像系统的使用示意图,眼底摄像模组200与电子设备300可以共同形成眼底摄像系统,眼底摄像模组200可以可拆卸地耦合到电子设备300。例如,眼底摄像模组200可通过粘接、卡扣、螺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与电子设备300的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被用于获取图像和/或者被用作光源。其中,眼底摄像模组200上可以设有光学通道和相关联的孔,并可将眼底摄像模组200置于用户眼睛的前端,以利用眼底摄像模组200上的光学通道来获取用户视网膜的图像。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眼底摄像模组200与前述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100的区别在于:取消眼底摄像模组100内部集成的光源和/或光检测器等器件,利用电子设备300上的光源和/或光检测器等器件,可以进一步减小眼底摄像模组200的体积,提升眼底摄像模组200使用的便利性。
结合参阅图4,图4是图3实施例中眼底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壳体10设有穿过壳体10表面形成的第二孔120,该第二孔120被配置为用于引导经视网膜201反射出来的光线至电子设备300,以使得电子设备300可以捕获视网膜201的反射光进而成像。其中,第二孔120和第一孔110设于壳体的相对两侧。
电子设备300以手机为例,其内设有光检测器50以及用于引导光线至光检测器50的镜头51,视网膜201的反射光经成像通道引导至镜头51,并经由镜头51聚焦至光检测器50以进行成像。
可以理解的,眼底摄像模组200内的光源30、电源70以及处理设备90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眼底摄像模组100的具体描述。电子设备300可拆卸地耦合到眼底摄像模组200上,并使得电子设备300的镜头51定位在第二孔120的外周缘上,以使得光可以被成像通道引导至镜头51,并通过镜头51聚焦至光检测器50以进行成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设备90可以经由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电子设备300进行通信,以使得电子设备300可以对眼底摄像模组200内的光源30、电源70等器件进行相应控制。例如,电子设备300可以控制光源30的发光亮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控制光源30的供电以及发光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内的电源70和处理设备90可以取消,以进一步减小眼底摄像模组200的体积,提升其使用的便利性。此时,眼底摄像模组200内的光源30可以通过接口(例如,type-C接口、USB接口等)连接等方式实现与电子设备300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可以在电子设备300的控制下进行发光。
其中,第一镜组1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照明通道中的平行光经由第一镜组11的凸透镜后聚焦于眼睛的瞳孔202,以实现免散瞳;另外,视网膜201反射的平行光经第一镜组11的凸透镜后聚焦于分束器14以用于成像,以提高成像质量。换言之,第一镜组11被配置为用于将通过第一镜组11的平行光聚焦于瞳孔202或者分束器14,以实现免散瞳的同时可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二镜组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光源30发出的光经由第二镜组12的凸透镜后转变成平行光入射至分束器14。换言之,第二镜组12被配置为用于将通过第一镜组11的光学转变成平行光射出。光源30可以为点光源或者面光源。第三镜组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成像通道中的光经由第三镜组13的凸透镜后转变成平行光入射至电子设备300的镜头51,以在电子设备300的光检测器50上进行成像。应理解的,关于第一镜组11、第二镜组12以及第三镜组13中的凸透镜的数量、形状以及分布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可以理解的,光源可以至少设有两组,一组用于观察眼睛时的照明,此组光源照明强度较弱,可以是可见光光源也可以是近红外光光源,近红外光效果更佳,因为人眼对于近红外光不太敏感,这样可以长时间观察时人眼瞳孔不会急剧收缩;另一组光源用于拍摄时的照明,此组光源一般使用可见光,因为电子设备用传感器(例如手机摄像头模组)对可见光感应效果最佳,拍摄时通常是非常短时间的闪光,因此光源强度可以很高,在短时间内瞳孔还来不及反应。例如,在工作时,光源的供电和控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具体实现方式为:观察和拍摄的照明光源相隔很近,均可经过第二镜组变成平行光,然后再通过分束器反射进入到成像光路里面,再通过第一镜组聚焦到瞳孔处进而进入到眼球内部进行照明,然后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就可以看到人眼视网膜是否正常或者发生病变。预览和拍照的光源切换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5,图5是图3实施例中另一眼底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壳体10设有穿过壳体10表面形成的第三孔130,该第三孔130和第一孔110设于壳体10的相对两侧,且被配置为用于引导光源30发出的光线至眼睛的视网膜201。其中,电子设备300以手机为例,其设有光源30。光源30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三孔130引导至照明通道,并通过照明通道引导至第一孔110,然后经由第一孔110引导至眼睛的视网膜201。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300可以控制光源30的发光亮度,以使得照射至视网膜201的光线强度在可控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眼底摄像模组200内的光检测器50、电源70以及处理设备90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眼底摄像模组100的具体描述。电子设备300可拆卸地耦合到眼底摄像模组200上,并使得电子设备300的光源30与第三孔130相对,以使得光源30发出的光可以被照明通道引导至视网膜201。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设备90可以经由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电子设备300进行通信,以使得电子设备300可以对眼底摄像模组200内的光检测器50以及处理设备90等器件进行相应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内的电源70以及处理设备90可以取消,以进一步减小眼底摄像模组200的体积,提升其使用的便利性。此时,眼底摄像模组200内的光检测器50可以通过接口(例如,type-C接口、USB接口等)连接等方式实现与电子设备300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可以在电子设备300的控制下捕获图像。
其中,第一镜组1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照明通道中的平行光经由第一镜组11的凸透镜后聚焦于眼睛的瞳孔202,以实现免散瞳;另外,视网膜201反射的平行光经第一镜组11的凸透镜后聚焦于分束器14以用于成像,以提高成像质量。换言之,第一镜组11被配置为用于将通过第一镜组11的平行光聚焦于瞳孔202或者分束器14,以实现免散瞳的同时可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二镜组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光源30发出的光经由第二镜组12的凸透镜后转变成平行光入射至分束器14。换言之,第二镜组12被配置为用于将通过第一镜组11的光学转变成平行光射出。光源30可以为点光源或者面光源。第三镜组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成像通道中的光经由第三镜组13的凸透镜后聚焦于光检测器50,以实现成像。应理解的,关于第一镜组11、第二镜组12以及第三镜组13中的凸透镜的数量、形状以及分布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请参阅图6,图6是图3实施例中另一眼底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壳体10设有穿过壳体10表面形成的第二孔120和第三孔130,该第三孔130被配置为用于引导光源30发出的光线至眼睛的视网膜201。其中,电子设备300以手机为例,其设有光源30、光检测器50以及用于引导光线至光检测器50的镜头51。光源30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三孔130引导至照明通道,并通过照明通道引导至第一孔110,然后经由第一孔110引导至眼睛的视网膜201。该第二孔120被配置为用于引导经视网膜201反射出来的光线至电子设备300,以使得电子设备300可以捕获视网膜201的反射光进而成像。即视网膜201的反射光经成像通道引导至镜头51,并经由镜头51聚焦至光检测器50以进行成像。可以理解的,壳体10上的第二孔120和第三孔130之间的间距大致与电子设备300上的镜头51和光源30之间的间距大体上一致。
其中,第一孔110设于壳体10的一侧,第二孔120和第三孔130间隔设于壳体10的另一侧,即第二孔120和第三孔130设于壳体的同侧。换言之,第一孔110和第二孔120设于壳体10的相对两侧,第二孔120和第三孔130设于壳体的同侧。当然,还可是其他分布方式。
可以理解的,光检测器50和镜头51可以为电子设备300的摄像头模组,例如手机的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300未与眼底摄像模组200耦合时,电子设备300的摄像头模组可以进行图像拍摄。电子设备300与眼底摄像模组200耦合时,电子设备300的摄像头模组可进行眼底摄像。
进一步地,电源30可以为手机闪光灯,照明的光强可以通过手机闪光灯的输入电流进行控制,在实时观察时,输入电流较小,以免人眼瞳孔收缩或者对眼睛造成伤害;在拍照时,输入电流可以适当增加,非常短的闪光时间内,人眼瞳孔还未来得及收缩也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其中,第一镜组1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照明通道中的平行光经由第一镜组11的凸透镜后聚焦于眼睛的瞳孔202,以实现免散瞳;另外,视网膜201反射的平行光经第一镜组11的凸透镜后聚焦于分束器14以用于成像,以提高成像质量。换言之,第一镜组11被配置为用于将通过第一镜组11的平行光聚焦于瞳孔202或者分束器14,以实现免散瞳的同时可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二镜组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光源30发出的光经由第二镜组12的凸透镜后转变成平行光入射至分束器14。换言之,第二镜组12被配置为用于将通过第一镜组11的光学转变成平行光射出。光源30可以为点光源或者面光源。第三镜组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成像通道中的光经由第三镜组13的凸透镜后转变成平行光入射至电子设备300的镜头51,以在电子设备300的光检测器50上进行成像。应理解的,关于第一镜组11、第二镜组12以及第三镜组13中的凸透镜的数量、形状以及分布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图3至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中未尽详述的照明通道和成像通道的相关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100中的具体描述,故在图3至图6实施例中不作赘述。
基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眼底摄像模组可以作为独立的光学设置或者可以与电子设备相耦合形成眼底摄像系统,眼底摄像模组小型化十分必要,因此,下文将进一步描述如何对眼底摄像模组进行小型化设计。
如前述,眼底摄像模组与电子设备相耦合形成眼底摄像系统,并借用电子设备的光源和/或者光检测器,可以使得眼底摄像模组的体积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可通过对眼底摄像模组内部的光学部件进行特殊布局,可进一步减少眼底摄像模组的整体体积。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下文将针对光学部件的布局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的成像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的照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镜组11、分束器14、以及第三镜组13定义成像通道,第一镜组11、分束器14以及第二镜组12定义照明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第一镜组11被配置为用于将照明通道的光引导至眼睛的视网膜,以实现照明。第二镜组12被配置为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引导至分束器14,并通过分束器14将光引导至第一镜组11。第一镜组11还被配置为用于将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引导至分束器14,并通过分束器14将光引导至第三镜组13。第三镜组13被配置为将分束器14引导至第三镜组13的光引导至光检测器,以进行成像。
具体而言,第一镜组11大致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透镜111和第二凸透镜112,照明通道中的平行光经由第一凸透镜111和第二凸透镜112后聚焦于眼睛的瞳孔202,进而使得光可以进入到眼球内部进行照明。进一步地,视网膜201被照明后的反射光成平行光射出,射出的平行光经由第一凸透镜111和第二凸透镜112后聚焦于分束器14,并透过分束器14射至第三镜组13,并经由第三镜组13转变为平行光入射至电子设备300的镜头51,从而使得光线可聚焦于电子设备300的光检测器50。
其中,定义凸透镜靠近眼睛的一侧为物侧面、靠近光检测器的一侧为像侧面,凸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定义为凸透镜的厚度。第一凸透镜111和第二凸透镜11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球面。第一凸透镜111靠近眼睛,第一凸透镜111和第二凸透镜112的光轴共线,即第一凸透镜111和第二凸透镜112沿第一光轴A1间隔设置。
第一凸透镜111具有第一厚度L1,第二凸透镜112具有第二厚度L2,第一凸透镜111和第二凸透镜112在第一光轴A1上具有第一间距J1,第一凸透镜111和眼睛在第一光轴A1上具有第二间距J2。其中,第一厚度L1大致为10.59-12.95mm,第二厚度L2大致为13.50-16.50mm,第一间距J1大致为16.57-20.25mm,第二间距J2大致为12.60-15.40mm。
优选地,第一凸透镜11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弧度朝向背离眼睛即靠近分束器14的方向凸出,第一凸透镜11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294.34-359.74mm,第一凸透镜11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23.22-28.38mm。第二凸透镜112的物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眼睛即背离分束器14的方向凸出、像侧面的弧度朝向背离眼睛即靠近分束器14的方向凸出,第二凸透镜11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43.89-53.65mm,第二凸透镜11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106.79-130.53mm。
第一凸透镜111的折射率大致为1.36-1.67Nd,第一凸透镜111的色散系数大致为57.73-70.55Vd,第一凸透镜111的焦距大致为48.02-58.70mm。第二凸透镜112的折射率大致为1.36-1.67Nd,第二凸透镜112的色散系数大致为57.73-70.55Vd,第二凸透镜112的焦距大致为61.93-75.69mm。
第三镜组13大致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凸透镜113和第四凸透镜114,第四凸透镜114靠近电子设备300的镜头51,第三凸透镜113和第二凸透镜112设于分束器14的相对两侧,第四凸透镜114设于第三凸透镜113背离分束器14的一侧。其中,第三凸透镜113和第四凸透镜114的光轴共线,即第三凸透镜113和第四凸透镜114沿第一光轴A1间隔设置。
第三凸透镜113具有第三厚度L3,第四凸透镜114具有第四厚度L4,第三凸透镜113和第四凸透镜114在第一光轴A1上具有第三间距J3,第四凸透镜114和镜头51在第一光轴A1上具有第四间距J4。其中,第三厚度L3大致为13.44-16.42mm,第四厚度L4大致为10.66-13.02mm,第三间距J3大致为10.54-12.88mm,第四间距J4大致为9.06-11.08mm。
优选地,第三凸透镜113的物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眼睛即靠近分束器14的方向凸出、像侧面的弧度朝向背离眼睛即背离分束器14的方向凸出,第三凸透镜11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64.64-79.00mm,第三凸透镜11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38.29-46.79mm。第四凸透镜114的物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眼睛即靠近分束器的方向凸出、像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眼睛即靠近分束器的方向凸出,第四凸透镜11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19.36-23.66mm,第四凸透镜11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94.22-115.16mm。
第三凸透镜113的折射率大致为1.36-1.67Nd,第三凸透镜113的色散系数大致为57.73-70.55Vd,第三凸透镜113的焦距大致为48.57-59.37mm。第四凸透镜114的折射率大致为1.36-1.67Nd,第四凸透镜114的色散系数大致为57.73-70.55Vd,第四凸透镜114的焦距大致为44.84-54.80mm。
分束器14可以为一种可将一束光分成两束光或多束光的光学装置,其一般为立方体形状,由两个三角形玻璃棱镜制成。分束器14可以使得通过一个“端口”(即,立方体的面)入射的光的一半被反射,另一半由于全部内反射而被继续传输。
分束器14还可以使用半镀银镜,一片玻璃或塑料,透明薄的金属涂层。该分束器14可以使得以45度角入射并且不被涂层吸收的光的部分(通常为一半)被透射,其余部分被反射。
可以理解的,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那样,分束器14的反射比和透射比可以被选择以允许足够量的光被输送到眼睛以对眼球内部进行照明,以及允许足够量的光被输送到光检测器以进行成像。
分束器14在第一光轴A1的延长线上具有第五厚度L5,第五厚度L5大致为25.20-30.80mm。分束器14和第二凸透镜112在第一光轴A1上具有第五间距J5,分束器14和第三凸透镜113在第一光轴A1上具有第六间距J6。第五间距J5大致为7.45-9.11mm,第六间距J6大致为7.22-8.82mm。
其中,第一镜组11和第三镜组13设于分束器14的相对两侧,第二镜组12与第三镜组13平行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一镜组11、分束器14、以及第三镜组13定义成像通道,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得基于上述成像通道形成的成像系统长度大致为112.80-169.20mm、成像系统焦距大致为186.87-280.31mm、成像系统光圈值大致为1.50-2.24。显然地,系统长度相对较短。
第二镜组12大致包括间隔设置的反射镜115、第五凸透镜116以及第六凸透镜117,光源发出的光经由第五凸透镜116和第六凸透镜117转变为平行光入射至发射镜115,反射镜115发射出的平行光入射至分束器14,分束器14反射的平行光入射至第二凸透镜112和第一凸透镜111,并经由第二凸透镜112和第一凸透镜111聚焦于眼睛的瞳孔202。
其中,第五凸透镜116和第六凸透镜117的光轴共线,即第五凸透镜116和第六凸透镜117沿第二光轴A2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反射镜115、第五凸透镜116以及第六凸透镜117沿第二光轴A2依次间隔设置。即反射镜115靠近分束器14设置,第五凸透镜116设于反射镜115和第六凸透镜117之间,第六凸透镜117靠近光源30。反射镜115的反射面和第二光轴A2之间的夹角α大致为30°-60°,优选地,夹角α为45°。其中,第二光轴A2与第一光轴A1平行间隔设置。
第五凸透镜116和第六凸透镜117在第二光轴A2上分别具有第六厚度L6和第七厚度L7,第六厚度L6大致为13.44-16.42mm,第七厚度L7大致为10.66-13.02mm。第五凸透镜116和第六凸透镜117在第二光轴A2上具有第七间距J7,第七间距J7大致为10.54-12.88mm。第六凸透镜117和光源30在第二光轴A2上具有第八间距J8,第八间距J8大致为9.06-11.08mm。
优选地,第五凸透镜116的物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眼睛即靠近反射镜115的方向凸出、像侧面的弧度朝向背离眼睛即背离反射镜115的方向凸出,第五凸透镜116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64.64-79.00mm,第五凸透镜116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38.29-46.79mm。第六凸透镜117的物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眼睛即靠近反射镜115的方向凸出、像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眼睛即靠近反射镜115的方向凸出,第六凸透镜117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19.36-23.66mm,第六凸透镜117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大致为94.22-115.16mm。
第五凸透镜116的折射率大致为1.36-1.67Nd,第五凸透镜116的色散系数大致为57.73-70.55Vd,第五凸透镜116的焦距大致为48.57-59.37mm。第六凸透镜117的折射率大致为1.36-1.67Nd,第六凸透镜117的色散系数大致为57.73-70.55Vd,第六凸透镜117的焦距大致为44.84-54.80mm。
可以理解的,第一镜组11、分束器14以及第二镜组12定义照明通道,为了实现免散瞳的目的需要将光源发出的光线聚焦在瞳孔上。因此需要定义反射镜115的反射面中心到第五凸透镜116的物侧面中心的距离、以及反射镜115的反射面中心到分束器14的反射面中心的距离,以使得光源30发出的光线可以聚焦于瞳孔上实现免散瞳。
具体而言,定义反射镜115的反射面中心到第五凸透镜116的物侧面中心的距离为第九间距J9,定义反射镜115的反射面中心到分束器14的反射面中心的距离为第十间距J10。其中,第九间距J9和第十间距J10之和大致为44.18-48.83mm,即当第九间距J9和第十间距J10之和在44.18-48.83mm范围内时,结合节上述光学部件可以使得光源30发出的光学聚焦于瞳孔上,以实现免散瞳照明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第九间距J9大致为9.50-10.50mm,第十间距J10大致为34.68mm-38.33mm。
在一实施例中,以“第一厚度L1为11.77mm、第二厚度L2为15.00mm、第三厚度L3为14.93mm、第四厚度L4为11.84mm、第五厚度L5为28mm、第一间距J1为18.41mm、第二间距J2为14.00mm、第三间距J3为11.71mm、第四间距J4为10.07mm、第五间距J5为8.28mm、第六间距J6为8.02mm”为例,成像系统长度大致为141.00mm、成像系统焦距大致为233.59mm、成像系统光圈值大致为1.87。其成像效果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的成像示意图,图10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的成像系统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其中,场曲曲线图中示意出了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子午曲线和弧矢曲线,畸变曲线图中示意出了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畸变曲线示意图。结合图9和图10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的场曲以及畸变率符合成像质量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以“第一厚度L1为11.77mm、第二厚度L2为15.00mm、第六厚度L6为14.93mm、第七厚度L7为11.84mm、第五厚度L5为28mm、第一间距J1为18.41mm、第二间距J2为14.00mm、第五间距J5为8.28mm、第七间距J7为11.71mm、第八间距J8为10.07mm、第九间距J9为10.00mm、第十间距J10为36.50mm”为例,光源30发出的光线可以聚焦于瞳孔上,以实现免散瞳效果。如图11所示,图11是图6实施例中眼底摄像模组200的照明光路示意图,结合图11可知,光源30发出的光线基本上聚焦于瞳孔上,实现了免散瞳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仅示例性地说明了凸透镜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直接变形得到其他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眼底摄像模组,通过在壳体设置第一孔,并通过设于壳体内的光学部件形成多个光学通道,且多个光学通道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引导光线经由第一孔射出壳体以实现眼底照明、以及可以将自第一孔射入壳体内的光线引导至光检测器以实现眼底成像。基于上述结构设置的眼底摄像模组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便携、可随时随地进行眼底摄像的光学设备。另外,通过对眼底摄像模组内部的光学部件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布局,可进一步减少眼底摄像模组的整体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眼底摄像系统,通过将眼底摄像模组与电子设备相耦合,并借用电子设备的光源和/或者光检测器,可以进一步减小眼底摄像模组的体积。另外,眼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可拆卸地耦合,在需要进行眼底摄像时将眼底摄像模组耦合于电子设备上,并可在电子设备上显示眼底图像,操作简单,适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0,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电子设备300大致可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电子设备3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光检测器50和镜头51);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电子设备300的数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包括:
壳体,设有穿过所述壳体表面形成的第一孔;和
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所述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二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经由所述第二光学通道的光引导至所述第一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孔射出所述壳体;
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经由所述第一孔射入所述壳体的光通过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引导至光检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学部件第一镜组、第二镜组、第三镜组以及分束器,所述第一镜组和所述分束器定义所述第一光学通道,所述第二镜组和所述分束器定义所述第二光学通道,所述第三镜组和所述分束器定义所述第三光学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光学通道的光经由所述第一孔聚焦于瞳孔,所述第一镜组还被配置为将经由所述第一孔射入的光聚焦于所述分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所述第一凸透镜靠近所述瞳孔,所述第二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器,所述第一凸透镜和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光轴共线;其中,所述第一凸透镜和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所述分束器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物侧面的弧度朝向背离所述分束器的方向凸出、像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所述分束器的方向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94.34-359.74mm,所述第一凸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3.22-28.38mm;所述第二凸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43.89-53.65mm,所述第二凸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106.79-130.53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透镜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凸透镜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凸透镜和所述第二凸透镜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凸透镜和所述瞳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厚度为10.59-12.95mm,所述第二厚度为13.50-16.50mm,所述第一间距为16.57-20.25mm,所述第二间距为12.60-15.4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凸透镜和第四凸透镜,所述第三凸透镜和所述第二凸透镜设于所述分束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四凸透镜设于所述第三凸透镜背离所述分束器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凸透镜和所述第四凸透镜的光轴共线,所述第三凸透镜和所述第四凸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球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透镜的物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所述分束器的方向凸出、像侧面的弧度朝向背离所述分束器的方向凸出;所述第四凸透镜的物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分束器的方向凸出、像侧面的弧度朝向靠近分束器的方向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64.64-79.00mm,所述第三凸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38.29-46.79mm,所述第四凸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19.36-23.66mm,所述第四凸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94.22-115.16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透镜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四凸透镜具有第四厚度,所述第三凸透镜和所述第四凸透镜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四凸透镜和所述光检测器之间具有第四间距;其中,所述第三厚度为13.44-16.42mm,所述第四厚度为10.66-13.02mm,所述第三间距为10.54-12.88mm,所述第四间距为9.06-11.08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束器在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光轴的延长线上具有第五厚度,所述分束器和所述第二凸透镜之间具有第五间距,所述分束器和所述第三凸透镜之间具有第六间距;其中,所述第五厚度为25.20-30.80mm,所述第五间距为7.45-9.11mm,所述第六间距为7.22-8.82mm。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组和所述第三镜组设于所述分束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镜组与所述第三镜组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镜组位于所述第一镜组靠近所述第三镜组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镜组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反射镜、第五凸透镜以及第六凸透镜,所述反射镜靠近所述分束器设置,所述第六凸透镜靠近光源设置,所述第五凸透镜和所述第六凸透镜的光轴共线,所述第五凸透镜和所述第六凸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球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凸透镜的物侧面弧度朝向靠近所述反射镜的方向凸出、像侧面弧度朝向背离所述反射镜的方向凸出;所述第六凸透镜的物侧面弧度朝向靠近所述反射镜的方向凸出、像侧面弧度朝向靠近所述反射镜的方向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凸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64.64-79.00mm,所述第五凸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38.29-46.79mm;所述第六凸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19.36-23.66mm,所述第六凸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94.22-115.16mm。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凸透镜具有第六厚度,所述第六凸透镜具有第七厚度,所述第五凸透镜和所述第六凸透镜之间具有第七间距,所述第六凸透镜和所述光源之间具有第八间距;其中,所述第六厚度为13.44-16.42mm,所述第七厚度为10.66-13.02mm,所述第七间距为10.54-12.88mm,所述第八间距为9.06-11.08mm。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中心到所述第五凸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距离为第九间距,定义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中心到所述分束器的反射面中心的距离为第十间距,所述第九间距和所述第十间距之和为44.18-48.83mm。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眼底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摄像模组还包括光源和光检测器,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第六凸透镜背离所述反射镜的一侧,所述光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三镜组背离所述第一镜组的一侧;其中,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可经由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引导至视网膜;来自视网膜的反射光可经由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引导至所述光检测器以捕获视网膜的图像。
19.一种眼底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电子设备和眼底摄像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检测器;其中,
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和
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所述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二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引导至所述第一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孔引导至视网膜;
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被配置为用于将来自视网膜的反射光引导至所述第二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孔引导至所述光检测器以捕获视网膜的图像。
20.一种眼底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电子设备和眼底摄像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源;其中,
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孔和第三孔;和
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所述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
其中,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可经由所述第三孔引导至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并经由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引导至所述第一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孔引导至视网膜;
来自视网膜的反射光可经由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引导至光检测器以捕获视网膜的图像。
21.一种眼底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电子设备和眼底摄像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光源和光检测器;其中,
所述眼底摄像模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表面形成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
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光学部件,所述多个光学部件被配置为用于形成第一光学通道、第二光学通道以及第三光学通道;所述第一光学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孔、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
其中,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可经由所述第三孔引导至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并经由所述第二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引导至所述第一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孔引导至视网膜;
来自视网膜的反射光可经由所述第一光学通道和所述第三光学通道引导至所述第二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孔引导至所述光检测器以捕获视网膜的图像。
CN202123341611.7U 2021-12-27 2021-12-27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Active CN216675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1611.7U CN216675718U (zh) 2021-12-27 2021-12-27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1611.7U CN216675718U (zh) 2021-12-27 2021-12-27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5718U true CN216675718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4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1611.7U Active CN216675718U (zh) 2021-12-27 2021-12-27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5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1242B2 (en) Host, optical lens module and digital diagnostic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7364297B2 (en) Digital documenting ophthalmoscope
US7311401B2 (en) Eye viewing device comprising eyepiece and video capture optics
US10078226B2 (en) Portable eye viewing device enabled for enhanced field of view
US20030158503A1 (en) Capsule endoscope and observation system that uses it
CN109381158B (zh) 适配器、包含适配器的眼底照相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7448753B1 (en) Portable Digital Medical Camera for Capturing Images of the Retina or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Methods of Use
US20140267668A1 (en) Portable fundus camera
FI120958B (fi) Elimen valaiseminen
US11890054B2 (en)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s
JP2002330318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15363519A (zh) 基于手机的眼底相机的广角光瞳中继器
CN104287692A (zh) 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WO2006013579A1 (en) A retinal or fundus camera
CN216675718U (zh)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CN109589087A (zh) 一种眼底相机光学系统
KR101780669B1 (ko) 단일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양안 촬영 장치
CN114145708A (zh) 眼底摄像模组以及眼底摄像系统
EP1329189B1 (en) Endoscopic capsule
KR20130076273A (ko) 능동형 홍채영상 촬영장치
CN219921015U (zh) 一种内窥镜镜头及内窥镜系统
JPH10191288A (ja) 携帯用情報伝送装置および携帯用テレビジョン電話装置
CN201855254U (zh) 无线视频影像耳道检查镜
CN111035360A (zh) 一种双目眼底相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2450868A (zh)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