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7962U - 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7962U
CN216667962U CN202122954847.1U CN202122954847U CN216667962U CN 216667962 U CN216667962 U CN 216667962U CN 202122954847 U CN202122954847 U CN 202122954847U CN 216667962 U CN216667962 U CN 216667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iminator
sound
air
noise
dimensional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548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oug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oug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oug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oug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548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7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7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7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包括立体空间本体,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气孔组位置处设置有噪声扩散消除器,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进出口位置处设置有隔音门。该装置通过设置不间断环状的第一隔音胶条与第二隔音胶条,以及采用双层夹胶隔音玻璃制成的隔音门,使得噪声不能通过隔音门的门缝进行传播,完全消除门漏音;该装置通过在空间进气孔的位置设置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降低风机或者空调对立体空间本体产生的噪音,该装置通过在空间出气孔的位置设置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来消除立体空间本体的体外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如朗读亭、静音仓等立体空间类产品,包括门、风机或者空调、进出气孔通道等等,没有完整方案的噪声控制方法,以朗读亭为例,导致在朗读录音时能明显收录到干扰音,此立体空间类产品有以下几个缺点:
1、采用普通门工艺,门边缘虽然有隔音胶条,但不是完整“口字型”,导致胶条断开处漏音,并且隔音胶条没有使用多层,不能实现多级隔音。
2、因为封闭空间原因,在夏天空调是标配制冷设备,一般制冷设备都是采用电梯类空调放在顶部,会导致压缩机震动噪音直接传到到内部空间;或采用分体式内外机分离空调方案,虽然外机震动传导得到解决,但内机叶片转动也会有一定噪音,并且使用久后,积灰尘导致噪音更大。
3、进气孔、出气孔多采用内外直通,不够密封导致漏音,并外加通风风扇,内部会听到明显风扇噪音。
4、没有声学吸音板,在小空间录音时,有明显混响声。
针对上述原因,故需要提供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立体空间多存在漏音、噪音明显以及存在混响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包括:立体空间本体,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气孔组位置处设置有噪声扩散消除器,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进出口位置处设置有隔音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
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气孔组包含空间进气孔,在所述空间进气孔的位置设置的所述噪声扩散消除器为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
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包含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消除器进气孔与第一消除器出气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板,若干个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内形成折线形的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与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
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与所述空间进气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
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气孔组包含空间出气孔,在所述空间出气孔的位置设置的所述噪声扩散消除器为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
所述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包含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消除器进气孔与第二消除器出气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挡板,若干个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内形成折线形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与所述第二消除器出气孔;
所述空间出气孔与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第一壳体采用隔音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第一壳体的腔壁设置有吸音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第二壳体采用隔音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第二壳体的腔壁设置有吸音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靠近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位置设置,所述开口处缝合有加厚吸音棉,所述加厚吸音棉的位置处形成噪声扩散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通过伸缩式柔性管与风机和空调两者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环绕所述隔音门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隔音胶条,环绕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进出口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隔音胶条相配合的第二隔音胶条,所述第一隔音胶条与所述第二隔音胶条均为不间断的环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隔音门采用双层夹胶隔音玻璃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立体空间本体采用中空双层钣金制成,在所述中空双层钣金的拼接缝隙处使用密封胶填充,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声学吸音板。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
1、该装置通过设置不间断环状的第一隔音胶条与第二隔音胶条,以及采用双层夹胶隔音玻璃制成的隔音门,使得噪声不能通过隔音门的门缝进行传播,完全消除门漏音;
2、该装置通过在空间进气孔的位置设置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降低风机或者空调对立体空间本体产生的噪音,该装置通过在空间出气孔的位置设置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来消除立体空间本体的体外噪音;
3、该装置通过设置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以及声学吸音板降低立体空间内的声学混响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隔音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立体空间本体;
2-隔音门,21-玻璃防爆外框;
3-空间进气孔;
4-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1-第一壳体,411-第一盒体,412-第一上盖, 42-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3-第一消除器出气孔,44-第一挡板,55-第一气流通道,56-噪声扩散面;
5-空间出气孔;
6-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1-第二壳体,611-第二盒体,612-第二上盖, 62-第二消除器进气孔,63-第二消除器出气孔,64-第二挡板,65-第二气流通道;
7-吸音棉;
8-伸缩式柔性管;
9-空调;
10-第一隔音胶条;
11-第二隔音胶条;
12-声学吸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立体空间多存在漏音、噪音明显以及存在混响声的问题。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隔音门2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包括立体空间本体1,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气孔组位置处设置有噪声扩散消除器,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进出口位置处设置有隔音门2。
优选的,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为朗读亭或静音仓。
请参照图1与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气孔组包含空间进气孔3,在所述空间进气孔3的位置设置的所述噪声扩散消除器为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 4包含第一壳体41,所述第一壳体4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与第一消除器出气孔43,所述第一壳体41的内腔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板44,若干个所述第一挡板44在所述第一壳体41的内腔内形成折线形的第一气流通道45,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5连通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与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43。
优选的,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与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1的两端,以尽可能延长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5的行程为准。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41包含第一盒体411与第一上盖412,所述第一盒体411与第一上盖412之间可拆连接,所述第一盒体411与第一上盖41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丝螺母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与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43均可以设置在第一盒体411上,也均可以设置在第一上盖412上,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43与所述空间进气孔3相连通。
请参照图1与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气孔组包含空间出气孔5,在所述空间出气孔5的位置设置的所述噪声扩散消除器为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包含第二壳体61,所述第二壳体6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消除器进气孔62与第二消除器出气孔63,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腔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挡板64,若干个所述第二挡板64在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腔内形成折线形的第二气流通道65,所述第二气流通道65连通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62与所述第二消除器出气孔63。
优选的,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62与所述第二消除器出气孔6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61的两端,以尽可能延长所述第二气流通道65的行程为准。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61包含第二盒体611与第二上盖612,所述第二盒体611与第二上盖612之间可拆连接,所述第二盒体611与第二上盖61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丝螺母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62与所述第二消除器出气孔63均可以设置在第二盒体611上,也均可以设置在第二上盖612上,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空间出气孔5与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62相连通。
请参照图2与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第一壳体41与所述第二壳体61均采用隔音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第一壳体41的腔壁与所述第二壳体61 的腔壁均设置有吸音棉7。
一般来说,所述隔音材料采用硬质木板,所述吸音棉7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棉7,所述隔音材料与吸音棉7的类型与材质根据情况而定,并不局限与此。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挡板44的表面与第二挡板64的表面均设置有吸音棉7;由于折线形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5可以延长气流在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内的行程,折线形的所述第二气流通道65可以延长气流在所述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内的行程,从而可以加强所述吸音棉7对进入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所述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的噪音的消除。
请参照图2,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第一壳体41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靠近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位置设置,所述开口处缝合有加厚吸音棉7,所述加厚吸音棉7的位置处形成噪声扩散面46,所述噪声扩散面46可以实现散热与扩散音。
一般来说,所述加厚吸音棉7为多层吸音棉7制成,所述吸音棉7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棉7,所述吸音棉7的类型与材质根据情况而定,并不局限与此。
请参照图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 4通过伸缩式柔性管8与风机和空调9两者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可以通过伸缩式柔性管8与风机的出气孔相连接,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可以通过伸缩式柔性管8可以与空调9的出气孔相连接,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也可以通过伸缩式柔性管8、三通管同时与风机的出气孔、空调9的出气孔中相连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局限于此。
所述伸缩式柔性管8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柔性材料为塑料或者纤维等材料;所述伸缩式柔性管8既方便调节空调9、风机与立体空间本体1之间的距离,又实现柔性连接,为增加制冷效果、制暖效果以及降低伸缩式柔性管8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可在所述伸缩式柔性管8表面包裹一层保温棉。
一般来说,所述空调9为冷暖空调9,且所述空调9采用可移动免排水移动式空调9,所述空调9可以通过所述伸缩式柔性管8往立体空间本体1输送常温空气、制冷空气或者制暖空气,当所述空调9通过所述伸缩式柔性管8往立体空间本体1输送常温空气时,其作为排气扇使用。
优选的,所述风机和所述空调9均与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无刚性连接,并且所述风机与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之间的间距、所述风机与所述立体空间本体 1之间的间距均大于50cm,从而消除所述风机的风扇震动和所述空调9的压缩机震动导致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产生震动噪音。
请参照图1与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隔音门2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环绕所述隔音门2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隔音胶条10,环绕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进出口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隔音胶条10相配合的第二隔音胶条11,所述第一隔音胶条10与所述第二隔音胶条11均为不间断的环状。
一般来说,所述第一隔音胶条10与所述第二隔音胶条11为“口”字形,所述第一隔音胶条10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隔音胶条11的形状根据隔音门2的形状而定,所述隔音门2的形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局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隔音门2与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之间为铰链连接,所述铰链的设置以不干涉所述所述第一隔音胶条10与所述第二隔音胶条11为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隔音门2采用双层夹胶隔音玻璃制成,所述隔音门2包括玻璃防爆外框21,所述第一隔音胶条10套设在所述玻璃防爆外框21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采用中空双层钣金制成,在所述中空双层钣金的拼接缝隙处使用密封胶填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中,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声学吸音板12;所述声学吸音板12可以采用木质吸音板、矿棉吸音板或者布艺吸音板,所述声学吸音板12的类型与材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所述空调9输出的冷气、暖气或者常温空气或者风机输出的常温空气以气流形式通过伸缩式柔性管8输入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
2、气流进入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后,首先到达所述噪声扩散面 46,再经过折线形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5,最后经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 43、所述空间进气孔3进入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
所述伸缩式柔性管8因为是密封管道,并且与所述空调9密封连接,导致在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处,所述空调9产生的噪音,因管道传播的低音、中高音比从外空间传播到达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42的强度高,特别是反射能力强的低音,强度更高;
因声音低音和中高音的主要传播方式和特性有差异,并且均采用同一材料的所述吸音棉7,对低音吸收较弱,但对中高音吸收强,导致消除方式差异大,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1)低音处理,所述噪声扩散面46设计主要作用是减弱所述伸缩式柔性管8中通过反射传播的低音,因声音中低音反射和穿透能力强,可以让所述伸缩式柔性管8中的低音直接穿透所述噪声扩散面46,传播到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的外部,只有小部分低音进入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的内部,再经过填充在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的吸音棉7多次反射吸收,让到达所述空间进气孔3的低音得到最大程度衰减;
(2)中高音处理,因吸音棉7对中高音吸收相对低音能力强,只需要通过填充在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4的吸音棉7多次反射吸收,已经可以让到达所述空间进气孔3的中高音得到最大程度衰减,因所述噪声扩散面46的存在,扩散大部分中高音,可以让外部中高音噪音衰减更低。
(3)气流进入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内腔,也会通过所述空间进气孔3 传入微弱噪音,上述噪音经过所述声学吸音板12再次反射吸收,实现最大程度噪音消除;并且使用者在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内腔进行发声时,通过所述声学吸音板12,反射吸收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减弱因小空间导致的明显混响听感,当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为朗读亭时,录制使用者声音时,声音主要组成部分是朗读者直达音和朗读者混响音,若需要纯净直达音,混响音以可以分为噪音类。
4、接下来,气流通过所述空间出气孔5、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62、所述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以及所述第二消除器出气孔63排出,到达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外部;
所述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主要是解决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体外噪音通过所述空间出气孔5传入;所述立体空间本体1的体外噪音会先到达所述第二消除器出气孔63,再经过所述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6填充的吸音棉7多次反射吸收,使到达所述空间出气孔5的体外噪音最大程度衰减。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的工作过程。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空间本体,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气孔组位置处设置有噪声扩散消除器,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进出口位置处设置有隔音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气孔组包含空间进气孔,在所述空间进气孔的位置设置的所述噪声扩散消除器为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
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包含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消除器进气孔组与第一消除器出气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板,若干个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内形成折线形的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与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
所述第一消除器出气孔与所述空间进气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气孔包含空间出气孔,在所述空间出气孔的位置设置的所述噪声扩散消除器为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
所述出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包含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消除器进气孔与第二消除器出气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挡板,若干个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内形成折线形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与所述第二消除器出气孔;
所述空间出气孔与所述第二消除器进气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采用隔音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第一壳体的腔壁设置有吸音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采用隔音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第二壳体的腔壁设置有吸音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靠近所述第一消除器进气孔位置设置,所述开口处缝合有加厚吸音棉,所述加厚吸音棉的位置处形成噪声扩散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噪声扩散消除器通过伸缩式柔性管与风机和空调两者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环绕所述隔音门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隔音胶条,环绕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进出口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隔音胶条相配合的第二隔音胶条,所述第一隔音胶条与所述第二隔音胶条均为不间断的环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门采用双层夹胶隔音玻璃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空间本体采用中空双层钣金制成,在所述中空双层钣金的拼接缝隙处使用密封胶填充,所述立体空间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声学吸音板。
CN202122954847.1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Active CN216667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4847.1U CN216667962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4847.1U CN216667962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7962U true CN216667962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91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54847.1U Active CN216667962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7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94379A (en) Sound-absorption panel
CN102853515B (zh) 宽频带吸声通风装置
US5299634A (en) Indoor unit of a ventilation system,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er
US5457750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noises generated at an indoor unit of a separate type room air conditioner package
CA2119389C (en) Quieted air compressor
CN216667962U (zh) 一种立体空间降噪系统
CN106500203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降噪结构、室外机外壳和空调室外机
CN202835696U (zh) 宽带吸声风管及风口
WO2023185613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3713314U (zh) 空调室外机壳体和空调器
CN106050750B (zh) 大风量片式阻抗复合消声器
JP2743696B2 (ja) 送風装置
CN213935635U (zh) 一种工业低频降噪装置
CN209195237U (zh) 一种通风效果好的隔声窗
CN218716393U (zh) 一种通风隔声单元结构
CN206771664U (zh) 一种低噪音新风机
CN218647398U (zh) 一种计算机服务器降噪机箱
CN212204919U (zh) 一种具有低噪音性能的新风系统
CN210484003U (zh) 一种空压机隔音装置
CN212006076U (zh) 一种中央空调主机隔热降噪结构
CN219370616U (zh) 隔振降噪装置及油烟机
CN211342993U (zh)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系统
CN214120230U (zh) 一种静音的空调室外机
CN208859834U (zh) 一种组合式能量回收机组用消声设备
CN213988284U (zh) 一种低频声音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