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7578U -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7578U
CN216667578U CN202122878477.8U CN202122878477U CN216667578U CN 216667578 U CN216667578 U CN 216667578U CN 202122878477 U CN202122878477 U CN 202122878477U CN 216667578 U CN216667578 U CN 216667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emitting
pie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84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生
高明昊
李华建
李扬
刘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84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7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7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7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及球面灯,属于照明领域。球面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件以及与连接件相连的光源模组,其中,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板及安装在光源板上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第一发光件的发光中线垂直于光源板所在平面,第二发光件的发光中线平行于光源板所在平面,第一发光件与第二发光件均匀分布在光源板上且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不被第一发光件遮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第一发光件(即直上发光LED)照亮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大部分面积,同时利用第二发光件(即侧发光LED)照亮上壳体和下壳体与连接件的连接处,消除了球面灯表面的暗影。

Description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及球面灯,属于照明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灯具,其中就包括外形呈球状的球面灯,使用时球面灯整体发光,常用于夜间照明,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然而,现有球面灯内使用的光源为LED,而LED 的发光角度小于180°,且LED的发光强度分布接近于朗伯体,所以在接近或大于180°的照射面上会产生暗影,具体如图1至图2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影响了整体美观。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球面灯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及球面灯,以解决现有球面灯表面有暗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板及安装在所述光源板上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中线垂直于所述光源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发光中线平行于所述光源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二发光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光源板上且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不被所述第一发光件遮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发光件在所述光源板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分布并围成一圈,所述第一发光件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发光件之间,且该至少部分第一发光件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光源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发光件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光源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三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和所述第二发光件在所述光源板的边缘处相互间隔并围设成一圈,所述第三发光件位于该圈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板为圆盘状的铝基板,位于最外层的所述第一发光件和所述第二发光件在所述光源板的边缘处围设成一个圆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发光件在所述光源板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分布并围成一圈,所述第一发光件的至少部分均匀分布在该圈的外侧或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发光件为直上发光LED,所述第二发光件为侧发光LED。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球面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件以及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为前述的光源模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下壳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二收容腔,所述光源模组设有两个,且分别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发光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点亮,所述第二发光件用于将所述上壳体与连接件的连接处以及下壳体与连接件的连接处点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面灯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光源模组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固定孔连接,以将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控制模组和电源模组,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电性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和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发光亮度;所述电源模组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电源连接,以为所述球面灯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首先通过在光源板上设置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且将第一发光件的发光中线设置成垂直于光源板所在平面,即第一发光件为直上发光LED,第二发光件的发光中线设置成平行于光源板所在平面,即第二发光件为侧发光LED,与此同时还对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的分布进行设置,以使得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不会被第一发光件遮挡,从而在点亮球面灯时,可利用第二发光件来照亮上壳体与连接件的连接处以及下壳体与连接件的连接处,消除了球面灯表面的暗影。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球面灯中LED灯珠的排布示意图。
图2是现有球面灯的配光曲线图。
图3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球面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球面灯的爆炸图。
图5是图4中光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光源模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中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球面灯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连接件与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球面灯的配光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球面灯,1-光源模组,11-光源板,12-第一发光件, 13-第二发光件,14-安装孔,15-嵌合口;
2-连接件,21-电源模组,22-密封件,23-第一连接板,231-凸台,232- 穿孔,24-第二连接板,241-固定孔;
3-上壳体,31-第一收容腔,32-上台阶;
4-下壳体,41-第二收容腔,42-下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图4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球面灯100,用于日常生活的照明,球面灯100包括上壳体3、下壳体4、连接件2、光源模组1以及固定件(未图示),其中,连接件2的一侧连接上壳体3并形成第一收容腔31,另一侧连接下壳体4并形成第二收容腔41;光源模组1与连接件2固定连接,且光源模组1设有两个,分别收容在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41内,以将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41点亮。
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上壳体3和下壳体4均呈半球形设置且均可透光,以实现光源模组1发出的光线分别穿过上壳体3和下壳体4并向外射出。本实施例中,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尺寸相同,从而在组装完成后,整体呈现球状,提升了产品的美感。
上壳体3的边缘位置处设有上台阶32,下壳体4的边缘位置处设有下台阶42,具体的,上台阶32是自上壳体3边缘位置处的内侧面向外继续延伸形成,下台阶42是自下壳体4边缘位置处的内侧面向外继续延伸形成,因上壳体3和下壳体4尺寸相同,故上台阶32和下台阶42呈镜像设置。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上台阶32是由上壳体3边缘位置处的外壁面向内部分凹陷形成,下台阶42是由下壳体4边缘位置处的外壁面向内部分凹陷形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例如:方形、蜂窝形、多棱柱形等,只要能够实现光线穿过上壳体3和下壳体4向外射出即可,此处不作任何限制。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光源模组1包括光源板11、第一发光件12、第二发光件13、第三发光件、嵌合口15和安装孔14,其中,嵌合口15和安装孔14开设在光源板11的边缘处且贯穿光源板11,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固定连接在光源板11的同一侧,用于向外界发出光线。
本实施例中,光源板11为圆盘状的铝基板,嵌合口15设有两个,安装孔14设有六个,且安装孔14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圆孔,另一种是自光源板11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的开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板11 也可以呈长方形、正多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其它形状,光源板11的材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嵌合口15和安装孔14的数量及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处均不作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三发光件即为第一发光件12,具体的:第三发光件的形状、大小、类型以及发光中线的方向均与第一发光件12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三发光件位于第一发光件12的内侧,以下说明书中的第一发光件12 包括围设在光源板11的边缘处的第一发光件12和位于第一发光件12内侧的第三发光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发光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第三发光件的类型也可以是第二发光件13,或者是同时包含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此处不作任何限制。
第一发光件12在光源板11上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具体的,第一发光件12在光源板11上呈多层且同心设置,每一层均由多个第一发光件12 间隔排布形成,第一发光件12的发光中线垂直于光源板11所在的平面,即,第一发光件12发出的光线朝向光源板11的上方或下方射出。
第二发光件13在光源板11上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具体的,第二发光件13在光源板11上设有一层,并由多个第二发光件13间隔排布形成,第二发光件13的发光中线平行于光源板11所在的平面,即,第二发光件 13发出的光线朝向光源板11的侧面射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最外层的第一发光件12的中心位置与光源板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发光件13的中心位置与光源板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相同(即位于同一圆周或同一圈上),且在该层发光件中,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间隔设置,即,第一发光件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发光件之间,且该至少部分第一发光件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光源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发光件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光源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相同,例如,两个第一发光件12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发光件13,或者两个第二发光件13之间设有一个第一发光件12,使得第一发光件12不会遮挡第二发光件13的光线,以实现在第一发光件12向光源板 11上方或下方发光的同时,第二发光件13能够向光源板11的侧面发光,以点亮整个球面灯100,消除暗影。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
①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相邻两个第一发光件12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发光件13或者相邻两个第二发光件13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发光件12,即,第一发光件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发光件之间;具体排布可以根据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的发光功率来定。
②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都只设置一层,该一层第一发光件 12可以与一层第二发光件13在同一圆周上均匀且间隔分布;也可以呈两层分布,且第一发光件12与第二发光件13交替设置,避免第一发光件12对第二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此时第二发光件13既可以位于第一发光件12所形成的圆圈的内侧,也可以位于第一发光件12所形成的圆圈的外侧。
③第二发光件13设有一层,第一发光件12设有多层,位于最外层的第一发光件12与第二发光件13在光源板11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一发光件12不会遮挡第二发光件13的光线,此时最外层的第一发光件12 既可以位于第二发光件13所形成的圆圈的内侧,也可以位于第二发光件13 所形成的圆圈的外侧。
总而言之,第一发光件12与第二发光件13之间的排布方式有很多种,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发光件12朝向光源板11的上方或下方发光,第二发光件13朝向光源板11的侧面发光,且第一发光件12不会遮挡第二发光件13 的光线即可,此处不作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均为LED,具体的,第一发光件12为直上发光LED,第二发光件13为侧发光LED,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发光件,只要能够发出光线即可,此处不作任何限制。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连接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4 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3上的电源模组21、密封件22和控制模组(未图示),其中,第一连接板23与第二连接板24的截面均呈圆环状,且第一连接板23围设在第二连接板24的外部,并使得第二连接板24垂直于第一连接板23的内壁面,控制模组固定在第一连接板23的内部并与光源模组1电性连接;电源模组21的一端与控制模组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电源连接,以向控制模组供电,继而点亮光源模组1。
第一连接板23上设有凸台231和穿孔232,凸台231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3的上下边缘处,用于与上壳体3的上台阶32及下壳体4的下台阶42配合。具体的,凸台231是自第一连接板23的外侧壁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穿孔232开设于第一连接板23的中间位置处,且贯穿第一连接板23。组装时,上台阶32和下台阶42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3的凸台231 嵌合,以实现上壳体3、下壳体4及连接件2的组装固定;优选的,上壳体 3、下壳体4及连接件2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胶密封,以实现球面灯100的整体密封,防止水、灰尘等杂物进入球面灯100内部。第二连接板24上设有固定孔241和,固定孔241开设在第二连接板24上且贯穿第二连接板24,且与安装孔14对应设置。
第二连接板24上设有固定孔241,固定孔241贯穿第二连接板24且与安装孔14对应设置,用于将光源板11和第二连接板24固定连接。具体地,光源板11通过固定件穿过安装孔14和固定孔241,来实现与第二连接板 24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4的两侧均安装有光源模组1,从而可通过控制模组向两个光源模组1分别供电,第一发光件12与第二发光件13均匀分布在光源板11上且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不被第一发光件12遮挡,使得两个光源模组1上的第一发光件12发出的光线分别朝向上壳体3和下壳体4射出,以照亮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41;第二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则向连接件2的侧面射出,以照亮连接件2与上壳体3和下壳体4相连接的区域,消除了球面灯100表面的暗影。
本实施例中,固定孔241设有六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孔 24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作任何限制。
结合图4所示,电源模组21的一端穿过穿孔232与控制模组连接、另一端置于第一连接板23的外侧且通过密封件22与第一连接板23连接,以保证球面灯100的密封性,防止灰尘、水等杂质进入球面灯100内。电源模组21的置于第一连接板23外侧的一端与外界的电源连接,以向球面灯 100供电。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分别与控制模组电性连接,但在控制模组上的连接点不同,以实现通过控制模组上不同的电路结构分别控制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的亮度,一方面使球面灯100 整体的亮度均匀,满足不同的配光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模组调节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的电流和电压,可以有效调节球面灯100边缘的亮度,使球面灯100达到节约用电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的亮度也可以设置为相同,此处不做任何限制。
请参阅图2和图10所示,从配光曲线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源板11上设置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可以提升球面灯100表面的发光强度,进一步的,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球面灯100表面的暗影。
组装时,首先,将光源模组1与控制模组连接,使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分别连接在控制模组上;然后,将电源模组21穿过穿孔232 与控制模组连接;随后,通过固定件将光源模组1与连接件2连接,使电源模组21置于嵌合口15内;最后,将上壳体3和下壳体4分别与连接件2 连接,完成球面灯100的密封组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1首先通过在光源板11上设置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且将第一发光件12的发光中线设置成垂直于光源板11所在平面,即第一发光件12为直上发光LED,第二发光件13的发光中线设置成平行于光源板11所在平面,即第二发光件13为侧发光 LED,与此同时还对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的分布进行设置,以使得第二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不会被第一发光件12遮挡,从而在点亮球面灯100时,可利用第二发光件13来照亮上壳体3与连接件2的连接处以及下壳体4与连接件2的连接处,消除了球面灯100表面的暗影;通过控制模组分别控制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的亮度,以达到减少电量消耗。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板(11)及安装在所述光源板(11)上的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所述第一发光件(12)的发光中线垂直于所述光源板(11)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发光件(13)的发光中线平行于所述光源板(11)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发光件(12)与所述第二发光件(13)均匀分布在所述光源板(11)上且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不被所述第一发光件(12)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件(13)在所述光源板(11)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分布并围成一圈,所述第一发光件(12)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发光件(13)之间,且该至少部分第一发光件(12)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光源板(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发光件(13)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光源板(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1)还包括第三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12)和所述第二发光件(13)在所述光源板(11)的边缘处相互间隔并围设成一圈,所述第三发光件位于该圈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11)为圆盘状的铝基板,位于最外层的所述第一发光件(12)和所述第二发光件(13)在所述光源板(11)的边缘处围设成一个圆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件(13)在所述光源板(11)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分布并围成一圈,所述第一发光件(12)的至少部分均匀分布在该圈的外侧或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件(12)为直上发光LED,所述第二发光件(13)为侧发光LED。
7.一种球面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3)、下壳体(4)、连接所述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连接件(2)以及与所述连接件(2)相连的光源模组(1),所述光源模组(1)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面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与所述连接件(2)之间形成第一收容腔(31),所述下壳体(4)与所述连接件(2)之间形成第二收容腔(41),所述光源模组(1)设有两个,且分别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41)内,所述第一发光件(12)用于将所述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41)点亮,所述第二发光件(13)用于将所述上壳体(3)与连接件(2)的连接处以及下壳体(4)与连接件(2)的连接处点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面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灯(100)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光源模组(1)上设有安装孔(14),所述连接件(2)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4)相对应的固定孔(241),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14)与所述固定孔(241)连接,以将所述光源模组(1)与所述连接件(2)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面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上设有控制模组和电源模组(21),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件(12)和第二发光件(13)电性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12)和所述第二发光件(13)的发光亮度;所述电源模组(21)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电源连接,以为所述球面灯(100)供电。
CN202122878477.8U 2021-11-23 2021-11-23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Active CN216667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8477.8U CN216667578U (zh) 2021-11-23 2021-11-23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8477.8U CN216667578U (zh) 2021-11-23 2021-11-23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7578U true CN216667578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5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8477.8U Active CN216667578U (zh) 2021-11-23 2021-11-23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7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10010567A (es) Aparato de iluminacion que utiliza diodos emisores de luz.
JP2009266780A (ja) 発光体および照明器具
EP3040610B1 (en) Led streetlamp
CN215764857U (zh) 光电模组及应用所述光电模组的led灯具
CN216667578U (zh)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JP5529576B2 (ja) 発光装置
CN113915590A (zh)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CN217875371U (zh) 环形发光组件及环形管灯
KR100945173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등
CN212408322U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CN212408319U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CN210567616U (zh) 一种密封性良好的球泡灯
CN206310254U (zh) 一种光利用率高的18株led光源模组
KR20160126385A (ko) 눈부심 방지용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110778990A (zh) 一种反射式和直射式结合的灯具
CN201011423Y (zh) Led照明设备及其反射装置
CN209926107U (zh) 一种led泛光灯
JP2004288866A (ja) Ledランプ
CN211902601U (zh) 光学模组及吊灯
CN215523179U (zh) 发光组件和灯具
CN214536065U (zh) 一种新型led光电一体电路板
CN218468969U (zh) 一种投光灯
CN215174307U (zh) 一种模块化建筑装饰单元
CN209762891U (zh) 一种灯具
CN215174251U (zh) 一种照明灯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