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2718U - 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2718U
CN216662718U CN202220145805.5U CN202220145805U CN216662718U CN 216662718 U CN216662718 U CN 216662718U CN 202220145805 U CN202220145805 U CN 202220145805U CN 216662718 U CN216662718 U CN 216662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action
tank
reaction sedimentation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58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chem Fuling Ch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chem Fuling Ch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chem Fuling Ch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chem Fuling Ch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58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2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2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2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Removal Of Specific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包括预反应沉降模块、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和膜处理模块,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连接有废水进料装置和碱料供给装置,预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与碱料供给装置和氧化镁供给装置连接,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至膜处理模块的进液口,膜处理模块包括膜滤装置和反渗透膜组,其中膜滤装置的进液口形成膜处理模块的进液口,母液出口连接至一次反应沉降模块,滤液出口连接至反渗透膜组的进液口,反渗透膜组的母液出口连接至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学与物理处理相结合的处理系统,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磷酸生产装置及磷石膏渣场产生的酸性废水含有氨磷氟三个主要污染因子,若不能有效处理,废水中的氨磷将造成流域内水体富营养化,废水中的氟则会使环境生物的生长遭受不利影响。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为化学反应方法。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489869.X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通过加碱、加双氧水加热,再加浓磷酸、加热蒸馏、母液加二氧化硅、再加入氨水中和后浓缩、最后通过离心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磷酸二氢铵晶体和清液,该方法针对的是高氟和高氨氮的处理。公布号为CN 111960582 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含氟含氨氮含磷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应池、还原池、一体化净水器,以及与其配套的污泥处理系统、加药装置,各装置通过管道有序连接起来;反应池设置三格,采用折流连接,在反应池采用调碱剂和氧化剂进行协同作用,加快了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降低了药剂的消耗量,并且减少了污泥产量,主要针对中等或低浓度的氟氨氮总磷废水的处理。但现有的处理方法需要对废水加大量碱反应,再加酸反调pH,处理流程较长,并且物料消耗较多,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预反应沉降模块、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和膜处理模块;
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连接有废水进料装置和碱料供给装置,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与所述碱料供给装置连接,还连接有氧化镁供给装置,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至所述膜处理模块的进液口;
所述膜处理模块包括膜滤装置和反渗透膜组,其中膜滤装置的进液口形成所述膜处理模块的进液口,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所述膜滤装置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反渗透膜组的进液口,所述反渗透膜组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包括一级反应沉降池、盐泥浓缩池和盐泥压滤装置;
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的进料口形成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一级沉渣浆料口,该一级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盐泥浓缩池的进料口,所述盐泥浓缩池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盐泥压滤装置的进料口;
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的上清液出口和所述盐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出口形成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
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盐泥浓缩池的进料口,所述盐泥浓缩池的进料口还连接有絮凝剂供给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预反应沉降模块包括预反应沉降池、预反应钙泥浓缩池和钙泥压滤装置;
所述预反应沉降池的进料口形成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预反应沉渣浆料口,该预反应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的浓缩浆料口连接所述钙泥压滤装置的进料口;
所述预反应沉降池的上清液出口以及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出口形成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
所述反渗透膜组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沉降池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的进料口还连接有所述絮凝剂供给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还通过切换阀控制的管道连接有二次反应沉降模块,该二次反应沉降模块包括二级反应沉降池、二级钙泥浓缩池;
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的进料口与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的进料口还连接所述碱料供给装置;
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二级反应沉渣浆料口,该二级反应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的进料口,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的进料口还连接有所述絮凝剂供给装置,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的出料口连接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和二级钙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出口形成所述二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并连接有除氨调质模块。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除氨调质模块包括氨吹脱塔、调质反应沉降池、焦炭过滤器;
所述氨吹脱塔的进液口与所述二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氨吹脱塔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的进液口,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的进液口还连接有酸液供给装置,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焦炭过滤器的进液口;
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调质沉渣浆料口,该调质沉渣浆料口连接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膜滤装置包括膜滤第一中间池、微滤塔、膜滤第二中间池和超滤膜组;
所述膜滤第一中间池的进液口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进液口,所述膜滤第一中间池内的液体由泵输送至所述微滤塔的进液口,所述微滤塔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膜滤第二中间池,所述膜滤第二中间池内的液体由泵输送至所述超滤膜组的进液口;
所述微滤塔的母液出口和所述超滤膜组的母液出口分别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
所述超滤膜组的滤液出口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滤液出口,所述超滤膜组的滤液出口连接有超滤水池,该超滤水池内的液体通过泵输送至所述反渗透膜组的进液口或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钙泥压滤装置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的进料口;
所述盐泥压滤装置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的进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化学处理与物理处理相结合的酸性废水处理系统,有利于节省处理过程中先加碱后加酸反调pH 的流程,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物料处理设备之间的“连接”,指设备之间通过设置有管道阀的物料输送管道进行连接。“连接至”同时表示了物料输送管道内物料输送方向。
本实施例的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含有氨磷氟三种主要污染因子的磷酸生产装置所产酸性废水,以及磷石膏堆场渗漏的酸性废水。用作磷酸生产原料的磷矿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镁,镁元素进入废水中,可以回收。
如图1所示,一种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包括进料模块、预反应沉降模块、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和膜处理模块。
其中进料模块包括废水进料装置6、氧化镁供给装置72、絮凝剂供给装置75和碱料供给装置,其中碱料供给装置包括石灰粉供给装置74和氢氧化钠供给装置73。
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连接有废水进料装置6和石灰粉供给装置 74,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与石灰粉供给装置74和氢氧化钠供给装置73连接,还连接有氧化镁供给装置72,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至所述膜处理模块的进液口。
所述膜处理模块包括膜滤装置和反渗透膜组56,其中膜滤装置的进液口形成所述膜处理模块的进液口,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所述膜滤装置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反渗透膜组56的进液口,所述反渗透膜组56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由此,废水先后在预反应沉降模块和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内进行化学反应、沉降除固体杂质后,再进入膜处理模块进行过滤处理,滤液达到排放标准后被排放,而从膜处理模块流出的母液由于被浓缩,杂质浓度升高,接近原始废水,故返回预反应沉降模块进行再次处理。这样,将化学反应与物理处理相结合,形成封闭的循环处理系统。
在预反应沉降模块内,主要是钙离子与酸性废水中的氟和磷结合生成氟磷酸钙沉淀,主要目的是脱除氟离子,同时大幅度降低废水中的总磷含量,反应在pH=4~6的条件下进行。从预反应沉降模块流出的预反应上清液进入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再与石灰及补充的氧化镁反应,在pH=8~10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氨、镁和磷三离子快速地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磷酸铵镁沉淀,使废水中的氨和磷快速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具体地,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包括预反应沉降池11、预反应钙泥浓缩池 12和钙泥压滤装置14,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内设置有预反应钙泥浓密机。所述预反应沉降池11的进料口形成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沉降池11的底部设置有预反应沉渣浆料口,该预反应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出料口连接所述钙泥压滤装置14的进料口。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出料口流出的钙泥浆液被预反应浆泵13经管道输送至钙泥压滤装置14。
所述预反应沉降池11的上清液出口以及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上清液出口形成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
所述反渗透膜组56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沉降池11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进料口还连接有所述絮凝剂供给装置75。
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包括一级反应沉降池21、盐泥浓缩池22和盐泥压滤装置24,盐泥浓缩池22内设置有盐泥浓密机。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进料口形成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底部设置有一级沉渣浆料口,该一级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进料口,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盐泥压滤装置24的进料口,盐泥浓缩池22的出料口流出的盐泥浆液被盐泥浆泵23经管道输送至盐泥压滤装置24。
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上清液出口和盐泥浓缩池22的上清液出口形成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
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进料口还连接有絮凝剂供给装置75。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进料口。
所述膜滤装置包括膜滤第一中间池51、微滤塔52、膜滤第二中间池53 和超滤膜组54。
膜滤第一中间池51作为一次反应沉降模块流出的上清液的缓冲池。所述膜滤第一中间池51的进液口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进液口,所述膜滤第一中间池51内的液体由泵输送至所述微滤塔52的进液口或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盐泥浓缩池22内。所述微滤塔52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膜滤第二中间池53,所述膜滤第二中间池53内的液体由泵输送至所述超滤膜组54的进液口。
膜滤第一中间池51内的液体输送到微滤塔52还是输送到盐泥浓缩池22,取决于膜滤第一中间池51内的液体中固体颗粒杂质浓度。若杂质浓度在微滤塔52的处理能力内,则输送到微滤塔52;若杂质浓度超出微滤塔52的处理能力,则输送到盐泥浓缩池22再次进行浓缩沉降处理。
所述微滤塔52的母液出口和所述超滤膜组54的母液出口分别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
所述超滤膜组54的滤液出口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滤液出口,所述超滤膜组54的滤液出口连接有超滤水池55,该超滤水池55内的液体通过泵输送至所述反渗透膜组56的进液口或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超滤水池55内的液体输送到反渗透膜组56还是输送到盐泥浓缩池22,取决于超滤水池55内的液体中主要污染物因子如氨磷氟的浓度。若主要污染物因子的浓度在反渗透膜组56的处理能力内,则输送到反渗透膜组56;若主要污染物因子的浓度超出反渗透膜组56的处理能力,则输送到预反应沉降模块再次进行浓缩沉降处理。
由于上述体系循环封闭运行,待处理的液体中浓度较低的杂质不断被浓缩,一段时间后杂质浓度升高可能影响系统正常运行,这时需要引入开式处理。因此,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还通过切换阀8控制的管道连接有二次反应沉降模块,该二次反应沉降模块包括二级反应沉降池31、二级钙泥浓缩池32,二级钙泥浓缩池32内设置有二级反应钙泥浓密机。
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进料口与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进料口还连接石灰粉供给装置74,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有除氨调质模块。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 的底部设置有二级反应沉渣浆料口,该二级反应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进料口,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进料口还连接有所述絮凝剂供给装置75,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出料口连接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出料口流出的钙泥浆液被二级反应钙泥浆泵 33经管道输送至预反应沉降池11的进料口,再次进行化学反应处理。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上清液出口也连接至所述除氨调质模块。二级钙泥浓缩池32 的上清液出口和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上清液出口形成二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
所述除氨调质模块包括氨吹脱塔41、调质反应沉降池42、焦炭过滤器43。
所述氨吹脱塔41的进液口与所述二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作为缓冲,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上清液出口以及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上清液出口均连接至除氨中间池44,除氨中间池44内设置中间水泵,该中间水泵将除氨中间池44内的液体输送至氨吹脱塔41的进液口。
所述氨吹脱塔41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进液口,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进液口还连接有酸液供给装置71,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焦炭过滤器43的进液口。焦炭过滤器43内流出的滤液达到排放指标,直接排放。
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底部设置有调质沉渣浆料口,该调质沉渣浆料口连接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调质沉渣浆料口流出的钙泥浆液被调质反应钙泥浆泵45经管道输送至预反应沉降池11的进料口,再次进行化学反应处理。
需要进行开式反应处理时,预反应沉降模块内的反应流程不作改变。进入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辅助处理物料由石灰乳改为氢氧化钠,完成反应后,控制的废水含氨量要求降低到不大于25mg/l。反应沉淀物的分离流程不作变动,但经过沉降分离所形成的开式一次上清液,由原来进入微滤塔52,改为进入二次反应沉降模块,同时关闭进入微滤塔52的管道。
打开切换阀8,使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内流出的开式一次上清液流入二级反应沉降池31。当开式一次上清液和辅助处理物料石灰乳进入二级反应沉降池 31后,在pH值达到11以上时,废水中的氟和磷的含量就已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废水中的氨离子也以气态形式存在。二级反应完成后,生成物在二级反应沉降池31和二级钙泥浓缩池32内先后进行两次固液相的分离。经过一次沉降分离和二次絮凝沉降浓缩所形成的二级上清液,进入氨吹脱塔41,吹出废水中高于排放标准的气氨后,自流入调质反应沉降池42调节pH值,由加入的硫酸将废水pH值调到6~9范围后,再经焦炭过滤器43过滤,产出的废水即为合格水,然后外排。
当预反应沉降模块、一次反应沉降模块、膜处理模块内的废水全部置换完毕后,关闭切换阀8,一次上清液不再进入二级反应沉降池31,同时,开通进入微滤塔52的膜处理模块的管路,恢复废水处理的化学法加物理法处理废水的循环处理流程。
预反应沉降池11、一级反应沉降池21、二级反应沉降池31、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结构相近,包括反应池本体,反应池本体内设置溢流板,该溢流板将反应池本体分隔为反应区和沉降区。其中反应区内设置有搅拌装置,供反应的进行;反应后的液体溢流到沉降区进行重力沉降,沉降区的上部设置上清液出口,沉降区的底部设置沉渣浆料出口,沉降区内还设置有桁车式刮泥机,桁车式刮泥机将沉降区底部的沉淀物推向沉渣浆料出口。
在开式开式处理流程后,二次反应的沉淀物首先进入二级反应沉降池31 的沉降区,在底部形成的沉降物再去二级钙泥浓缩池32,在絮凝剂的助力,固相在二级钙泥浓缩池32再次被浓缩,当浓缩池渣浆高度升高到一定高度时,本实施例中为接近2.5米,出渣含固量将由1%升到20%以上,然后送入预反应沉降模块,让其中未反应的石灰进一步参与反应。
预反应的沉淀物同样先进入预反应沉降池11的沉降区,在底部形成的沉降物再去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同样在絮凝剂的助力下,固相在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再次被浓缩,当浓缩池渣浆高度升高到一定高度时,本实施例中为接近2.5米时,出渣含固量将由1%升到20%以上,最后,沉降物去钙泥压滤装置14。
钙泥压滤装置14为压滤机,产生的滤渣,以氟磷酸钙为主,简称钙泥,作为原料磷矿使用;钙泥压滤装置14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 21的进料口,滤液即上文所说的去渣尾液,再进行除氨和磷的化学反应。
一级反应的沉淀物先进入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沉降区,在底部形成的沉降物再送去盐泥浓缩池22,在絮凝剂的助力下,固相在盐泥浓缩池22再次被浓缩,当浓缩池渣浆高度升高到一定高度时,本实施例中为接近2.5米,出渣含固量将由1%升到20%以上,最后,沉降物去盐泥压滤装置24。
盐泥压滤装置24也为压滤机,产生的滤渣,以磷酸铵镁为主,简称盐泥,可作为花肥或复合肥原料使用;盐泥压滤装置24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进料口,滤液即上文所说的去渣尾液再进行沉淀反应,同时进一步使氨气化吹脱。
在本实施例的一套系统中,预反应沉降模块和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容积都约为1000方。膜处理模块产生的母液为原液进液量的20%,即小时废水投入量为100方,到膜处理后只有20方的母液返回循环,膜滤第一中间池51 和膜滤第二中间池53的贮水量都为50方。整个循环处理系统的容积为2100 方。反渗透膜组56产生的母液从返回预反应池开始,直到到达反渗透膜前,即完成一个循环的周期需要4.375天,开启开式流程处理废水近1天。这是最小的切换处理周期。在进行循环处理流程的这4天多时间内,不需要消耗浓硫酸调质,不需要消耗价格为石灰的两倍以上的氢氧化钠。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方法,将化学中和与物理过滤相结合,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闭式循环处理流程,在绝大多数处理时间里,避免了纯化学处理流程中存在的先加碱提高pH值,后又加酸将pH值降下来这个矛盾问题;
(2)在本工艺流程中,间断地采用了开式废水处理流程,有效地解决了杂质累积影响膜滤的问题;
(3)在流程设计上,采用先化学后物理的处理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原废水中的绿色藻类植物堵塞滤膜微孔问题;
(4)将膜处理工段安排在一级反应之后进行,有效地避免钙离子的高浓度结垢,堵塞膜孔问题;
(5)使用本流程,降低了辅助处理物料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消耗量,相应地,处理费用与纯化学处理法相比低得较多,处理后的废水污染因子浓度同样达标;
(6)本流程中预反应阶段的pH值设计得较低,很好地利用了磷酸铵镁的生成反应速度缓慢,大部分镁离子仍停留在废水中这个优势,为生成物氟磷酸钙的复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一级反应阶段,采用价格较低的石灰乳代替价格较高的氢氧化钠,提高混合物的pH值,降低了处理费用,同时也减少了钠离子进入预反应钙泥渣的夹带量,提高了钙泥渣作为磷矿来回收使用的机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反应沉降模块、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和膜处理模块;
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连接有废水进料装置(6)和碱料供给装置,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与所述碱料供给装置连接,还连接有氧化镁供给装置(72),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至所述膜处理模块的进液口;
所述膜处理模块包括膜滤装置和反渗透膜组(56),其中膜滤装置的进液口形成所述膜处理模块的进液口,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所述膜滤装置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反渗透膜组(56)的进液口,所述反渗透膜组(56)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包括一级反应沉降池(21)、盐泥浓缩池(22)和盐泥压滤装置(24);
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进料口形成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底部设置有一级沉渣浆料口,该一级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进料口,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盐泥压滤装置(24)的进料口;
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上清液出口和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上清液出口形成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
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进料口,所述盐泥浓缩池(22)的进料口还连接有絮凝剂供给装置(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包括预反应沉降池(11)、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和钙泥压滤装置(14);
所述预反应沉降池(11)的进料口形成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沉降池(11)的底部设置有预反应沉渣浆料口,该预反应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浓缩浆料口连接所述钙泥压滤装置(14)的进料口;
所述预反应沉降池(11)的上清液出口以及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上清液出口形成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
所述反渗透膜组(56)的母液出口连接至所述预反应沉降池(11)的进料口,所述预反应钙泥浓缩池(12)的进料口还连接有所述絮凝剂供给装置(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还通过切换阀(8)控制的管道连接有二次反应沉降模块,该二次反应沉降模块包括二级反应沉降池(31)、二级钙泥浓缩池(32);
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进料口与所述一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进料口还连接所述碱料供给装置;
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底部设置有二级反应沉渣浆料口,该二级反应沉渣浆料口连接至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进料口,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进料口还连接有所述絮凝剂供给装置(75),所述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出料口连接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和二级钙泥浓缩池(32)的上清液出口形成所述二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并连接有除氨调质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氨调质模块包括氨吹脱塔(41)、调质反应沉降池(42)、焦炭过滤器(43);
所述氨吹脱塔(41)的进液口与所述二次反应沉降模块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氨吹脱塔(41)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进液口,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进液口还连接有酸液供给装置(71),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上清液出口连接所述焦炭过滤器(43)的进液口;
所述调质反应沉降池(42)的底部设置有调质沉渣浆料口,该调质沉渣浆料口连接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滤装置包括膜滤第一中间池(51)、微滤塔(52)、膜滤第二中间池(53)和超滤膜组(54);
所述膜滤第一中间池(51)的进液口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进液口,所述膜滤第一中间池(51)内的液体由泵输送至所述微滤塔(52)的进液口,所述微滤塔(52)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膜滤第二中间池(53),所述膜滤第二中间池(53)内的液体由泵输送至所述超滤膜组(54)的进液口;
所述微滤塔(52)的母液出口和所述超滤膜组(54)的母液出口分别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母液出口;
所述超滤膜组(54)的滤液出口形成所述膜滤装置的滤液出口,所述超滤膜组(54)的滤液出口连接有超滤水池(55),该超滤水池(55)内的液体通过泵输送至所述反渗透膜组(56)的进液口或所述预反应沉降模块的进料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钙泥压滤装置(14)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一级反应沉降池(21)的进料口;
所述盐泥压滤装置(24)的滤液出口连接至所述二级反应沉降池(31)的进料口。
CN202220145805.5U 2022-01-19 2022-01-19 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Active CN216662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5805.5U CN216662718U (zh) 2022-01-19 2022-01-19 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5805.5U CN216662718U (zh) 2022-01-19 2022-01-19 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2718U true CN216662718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3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5805.5U Active CN216662718U (zh) 2022-01-19 2022-01-19 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2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0342B (zh) 一种干旱寒冷地区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9775939B (zh) 一种煤化工污水零排放和分盐结晶系统及方法
CN111547885B (zh) 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废水除氟控盐及氟回收的工艺
CN107915354A (zh)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装置和方法
CN111635086A (zh) 一种含氨氮废水生产铵盐零排放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11170516A (zh) 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和处理系统
CN111392984A (zh) 一种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水补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0367243U (zh) 铜矿选矿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US3409545A (en) Waste treatment process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lime
CN212269704U (zh) 一种污水除氟装置
CN211688666U (zh) 基于化学沉淀法和膜蒸馏的磷矿废水回用系统
CN112573720A (zh) 一种热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及方法
CN210419601U (zh) 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
CN216662718U (zh) 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系统
CN115974311A (zh) 一种煤气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16918911U (zh) 一种磷酸铁锂生产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的处理系统
CN111099773A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13416607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系统
CN212102493U (zh) 一种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水补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CN111204924B (zh) 乙基氯化物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方法
CN110603230B (zh) 用于处理废物的工艺和设备
CN114477529B (zh) 一种含氮磷氟酸性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4315039B (zh) 一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
CN217323713U (zh) 一种镁法脱硫废水处理成套装置
CN220265499U (zh) 一种磷酸铁生产废水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