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59243U - 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59243U
CN216659243U CN202122719812.XU CN202122719812U CN216659243U CN 216659243 U CN216659243 U CN 216659243U CN 202122719812 U CN202122719812 U CN 202122719812U CN 216659243 U CN216659243 U CN 216659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roller
plate
printing plate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98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lishe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lishe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lishe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lishe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98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59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59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59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其中,印版包括印版主体,印版主体设置有多个印制单元,两相邻印制单元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50μm,印制单元用于吸附隐形的疏水涂料,并在承印物上印制图像。通过将印制单元间的最小距离控制在15‑50μm,使构成防伪图案的隐形疏水涂料单元间的最小距离也为15‑50μm,在15‑50μm的最小距离下,水分在隐形疏水涂料单元的空隙间具有更好的附着力,由于隐形疏水涂料单元不粘水,而非疏水的空白区域则会粘水,并在疏水涂料的排斥下显现出细微的水珠图案,因此,可以直观地辨别出产品的真伪,利用水分简单易行的进行防伪检测。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包括上述印版,能够印制出检测方法简单的隐形防伪图案。

Description

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背景技术
为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对正版产品的冲击,包装防伪技术在不断进步,防伪图案衍生出显性和隐性两种。疏水涂料在防伪印刷中被广泛应用,但肉眼易识别的疏水涂料隐蔽能力有所不足,因此可以使用隐形的疏水涂料,而隐形疏水涂料的印制单元的排列对防伪图案的防伪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印制单元的排列又是由印版及印制装置所决定的,因此,为了提高由隐形疏水涂料印制的图案的防伪效果,对印版及印制装置进行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印版,能够印制出检测方法简单的隐形防伪图案。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印版的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包括:印版主体,所述印版主体设置有多个印制单元,两相邻所述印制单元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50μm,所述印制单元用于吸附隐形的疏水涂料,并在承印物上印制图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印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印制单元间的最小距离控制在15-50μm,使构成防伪图案的隐形疏水涂料单元间的最小距离也为15-50μm,在 15-50μm的最小距离下,水分在隐形疏水涂料单元的空隙间具有更好的附着力,由于隐形疏水涂料单元不粘水,而非疏水的空白区域则会粘水,并在疏水涂料的排斥下显现出细微的水珠图案,因此,可以直观地辨别出产品的真伪,利用水分简单易行的进行防伪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胶印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所述印版主体为胶印版,所述印制单元为设置在所述胶印版上的感光区,所述感光区用于吸附涂料,所述胶印装置还包括:
第一涂料槽,所述第一涂料槽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
第一传水组件,包括第一传水辊和第一靠版水辊,所述第一传水辊和所述第一靠版水辊对辊设置,所述第一传水辊能够浸入至润版液中;
第一传墨组件,包括第一传墨辊和第一靠版墨辊,所述第一传墨辊和所述第一靠版墨辊对辊设置,所述第一传墨辊用于传送所述第一涂料槽的所述疏水涂料;
橡皮滚筒;
第一印版辊,所述胶印版固定于所述第一印版辊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靠版水辊的外周面、所述第一靠版墨辊的外周面和所述橡皮滚筒的外周面均与所述胶印版相切,沿所述第一印版辊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靠版水辊、所述第一靠版墨辊和所述橡皮滚筒依次设置;
第一压印滚筒,所述第一压印滚筒与所述橡皮滚筒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压印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橡皮滚筒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印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能够印制出检测方法简单的隐形防伪图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感光区包括阵列排布的感光点,或者,所述感光区包括阵列排布的感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涂料槽内的所述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柔印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所述印版主体为柔印版,所述印制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柔印版上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端面用于吸附涂料,所述柔印装置还包括:
第二涂料槽,所述第二涂料槽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
第二印版辊,所述柔印版固定于所述第二印版辊的外周面上;
上墨网纹辊和第一刮刀,所述上墨网纹辊用于传送所述疏水涂料,所述第一刮刀与所述上墨网纹辊的外周面抵持,所述第一刮刀用于刮去上墨网纹辊上多余的疏水涂料,所述柔印版与所述上墨网纹辊的外周面相切,沿所述上墨网纹辊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涂料槽、所述第一刮刀和所述第二印版辊依次设置;
第二压印滚筒,所述第二压印滚筒与所述第二印版辊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压印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柔印版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印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能够印制出检测方法简单的隐形防伪图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包括阵列排布的凸台点,或者,所述凸台包括阵列排布的凸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涂料槽内的所述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凹印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所述印版主体为凹印版,所述印制单元为设置在凹印版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吸附涂料,所述凹印装置还包括:
第三涂料槽,所述第三涂料槽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
第三印版辊,所述凹印版固定于所述第三印版辊的外周面上;
第二刮刀,所述第二刮刀与所述凹印版的表面抵持,所述第二刮刀用于刮去所述凹印版的表面上的疏水涂料;
第三压印滚筒,所述第三压印滚筒与所述第三印版辊并列设置,所述第三压印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凹印版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沿所述第三印版辊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三涂料槽、所述第二刮刀和所述第三压印滚筒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凹印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能够印制出检测方法简单的隐形防伪图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包括阵列排布的凹槽点,或者,所述凹槽包括阵列排布的凹槽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三涂料槽内的所述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印制单元呈印刷的阵列排布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印制单元呈印刷线的阵列排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胶印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柔印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柔印装置的柔印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凹印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凹印装置的凹印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胶印装置100、第一涂料槽110、墨路111、第一传墨辊120、第一靠版墨辊121、第一传水辊130、第一靠版水辊131、第一印版辊140、橡皮滚筒150、第一压印滚筒160、承印物170;
柔印装置200、第二涂料槽210、第一刮刀220、上墨网纹辊230、第二印版辊240、第二压印滚筒250、柔印版260、凸台261、凸台接触面262;
凹印装置300、第三涂料槽310、第三印版辊320、第二刮刀330、第三压印滚筒340、凹印版350、凹槽351;
印版400、印版主体401、印制区410、印制单元420、第一空白区域430、印制点440、印制点空隙441、印制线450、印制线空隙4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印版400、胶印装置100、柔印装置 200及凹印装置3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隐形的疏水涂料”,指的是透明的、无色的,难以被肉眼所识别的疏水涂料。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包括印版主体401,印版主体401 设置有多个印制单元420,两相邻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50μm,印制单元420 用于吸附隐形的疏水涂料,并在承印物上印制图像。
具体的,印版400上设置有印制区410,预先设计好的印制图案在印制区410上进行印制。印制区410上设置有印制单元420,印制单元420可以对隐形的涂料进行吸附,使涂料吸附于印版400上。预先设计好的印制图案由多个印制单元420排列组成,将两相邻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控制在15-50μm,使印制单元420间存在一定大小的第一空白区域430,第一空白区域430的大小随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变化而变化,当印版400将印制图案转印到承印物170上后,承印物170的图案上也存在相应的第二空白区域。
由于涂料为隐形的疏水涂料,用肉眼是难以看清印制图案的,因此需要利用水分在第二空白区域的附着,去显现出完整清晰的印制图案。由于隐形疏水涂料不粘水,而非疏水的第二空白区域则会粘水,并在疏水涂料的排斥下显现出细微的水珠图案,因此,可以直观地辨别出产品的真伪。
当两相邻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15μm时,承印物170的图案相应的第二空白区域的面积随着两相邻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变小而变小,水分容易被疏水涂料直接排斥出第二空白区域,水分难以在第二空白区域进行附着,难以形成完整的防伪图案。当两相邻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50μm时,承印物170的图案相应的第二空白区域的面积随着两相邻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扩大而扩大,此时,水分在第二空白区域的附着力下降,容易滑出第二空白区域,不在相应的第二空白区域上附着,所呈现的印制图案残缺或不清晰,因此,需要将两相邻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控制在15-50μm,以保证在承印物170上,水分与隐形疏水涂料配合可展现清晰完整的印制图案,达到利用水分简单易行的进行防伪检测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印制单元的数量不仅仅局限于图1中所示的数量,印制单元的具体数量只要能满足所设计的防伪图案的组合需求即可。
具体的,两相邻印制单元420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为15μm、20μm、30μm、40μm、 50μm或其它数值。
参照图1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胶印装置100,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第一涂料槽110、第一传水组件、第一传墨组件、橡皮滚筒150、第一印版辊140和第一压印滚筒160。印版主体401为胶印版,印制单元420为设置在胶印版上的感光区,感光区用于吸附涂料。第一涂料槽110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第一传水组件包括第一传水辊130和第一靠版水辊,第一传水辊130和第一靠版水辊对辊设置,第一传水辊130能够浸入至润版液中。第一传墨组件包括第一传墨辊120和第一靠版墨辊,第一传墨辊120和第一靠版墨辊对辊设置,第一传墨辊120用于传送第一涂料槽110的涂料。胶印版固定于第一印版辊140的外周面上,第一靠版水辊的外周面、第一靠版墨辊的外周面和橡皮滚筒150的外周面均与胶印版相切,沿第一印版辊140的旋转方向,第一靠版水辊、第一靠版墨辊和橡皮滚筒150依次设置。第一压印滚筒160与橡皮滚筒150并列设置,第一压印滚筒160的外周面与橡皮滚筒150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胶印版的结构与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相同,感光区可视为图1中的印制单元420,感光区间的间隙可视为图1中的第一空白区域,胶印版的印制区可视为图1中的印制区410。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4,为了便于表达,图中的墨路111绘制为直线管道,实际中可以是由多个辊所组成的墨路111。在胶印装置100的印制过程中,首先将制作好的胶印版安装于第一印版辊140上,第一传水辊130将润版液传送至第一靠版水辊131,第一靠版水辊131给胶印版表面涂上润版液。第一涂料槽110内的涂料通过墨路111传送至第一传墨辊120,第一传墨辊120将涂料传送给第一靠版墨辊121,通过第一靠版墨辊121将涂料涂抹至胶印版的印制区,随后,第一印版辊140将胶印版上的图案转印到橡皮滚筒150上。承印物170 设置于橡皮滚筒150和第一压印滚筒160之间的间隙内,第一压印滚筒160将承印物170压紧于橡皮滚筒150,橡皮滚筒150将图案最终转印到承印物170的表面,制造出具有相应印制图案的印制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水辊130的数量可以如图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一个以上的多个,只要能满足对印版的润版需求即可,同样的,第一靠版水辊131、第一传墨辊120、第一靠版墨辊121的数量,可以如图中所示两个、两个和四个,也可以是比图中更多亦或者是更少的,只要能满足第一靠版水辊131的润版需求,第一传墨辊120和第一靠版墨辊121的上墨需求即可。
通过在胶印装置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能够印制出检测方法简单的隐形防伪图案,通过涂抹水分或者哈气即可显现完整清晰的防伪图案,检测方式方便快捷。
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印制单元420包括阵列排布的印制点 440,或者,印制单元420包括阵列排布的印制线450。具体的,印制单元420可以如图3 中所示的呈点状的阵列排布,也可以如图4中所示的呈线状的阵列排布。当印制单元420如点状或者线状阵列排布时,组成图形较为规则,印制单元所围成的第一空白区域430的间隙也易于控制,水分可以更好的附着于图中的印制点空隙441或者印制线空隙451之间,显现清晰完整的防伪图案,且点与线图案的加工难度低,减少了印版400上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感光区所包括的感光点、凸台所包括的凸台点和凹槽所包括的凹槽点,呈点状分布的效果与印制单元420呈印制点440分布时相同,感光区所包括的感光线、凸台所包括的凸台线和凹槽所包括的凹槽线,呈线状分布的效果与印制单元420呈印制线450时相同,故后文不再对感光点、感光线、凸台点、凸台线、凹槽点和凹槽线进行重复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涂料槽110内的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具体的,光油是一种合成树脂,颜色透明,且硬度和耐磨性比色漆好,使用光油作为疏水涂料,可以有效延长印制图案的存在时间,减小印制图案受到摩擦后残缺的几率。透明疏水油墨具体为一种含有PDMS的透明疏水油墨,含有PDMS的透明疏水油墨相比于普通的油墨,具有稳定性、均匀性强,在承印面上附着力好的优点,有利于透明疏水油墨的大面积成型,使防伪图案的印制更易成型,所印制的图案更加均匀且存在时间长。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涂料槽210和第三涂料槽310内的涂料选择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时,与第一涂料槽110内的涂料选择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时的效果相同,故后文不再对第二涂料槽210和第三涂料槽310内的涂料进行重复说明。
参照图5和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柔印装置200,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第二涂料槽210、第二印版辊240、上墨网纹辊230、第一刮刀220和第二压印滚筒250。印版主体401为柔印版260,印制单元420为设置在柔印版260 上的凸台261,凸台261的外端面用于吸附涂料。第二涂料槽210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柔印版260固定于第二印版辊240的外周面上。第一刮刀220与上墨网纹辊230的外周面抵持,第一刮刀220用于刮去上墨网纹辊230上多余的疏水涂料,柔印版260与上墨网纹辊230 的外周面相切,沿上墨网纹辊230的旋转方向,第二涂料槽210、第一刮刀220和第二印版辊240依次设置。第二压印滚筒250与第二印版辊240并排设置,第二压印滚筒250的外周面与第二印版辊240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
具体的,柔印版260的凸台261顶面设置有凸台接触面262,凸台接触面262可以吸附涂料,其他区域排斥涂料,通过凸台261的排列在承印物170上印制出设计好的图案,当涂料涂抹于柔印版260表面时,涂料吸附于凸台接触面262,此时一个凸台261即为一个印制单元420,将相邻凸台261间的最小距离控制在15-50μm与将相邻印制单元420间的最小距离控制在15-50μm的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在柔印装置200的印制过程中,首先将制作好的柔印版260安装于第二印版辊240上,上墨网纹辊230下端的部分外周面浸没于第二涂料槽210的涂料内,对第二涂料槽210内的涂料进行传送。第一刮刀220刮去上墨网纹辊230上多余的涂料,避免转运的涂料过多,影响后续的印制效果。上墨网纹辊230将涂料涂抹至第二印版辊240的柔印版260表面,涂料吸附于凸台接触面262,承印物170设置于第二印版辊240与柔印版260间的间隙内,第二压印滚筒250将承印物170压紧于柔印版260的表面,将柔印版260上的涂料印制到承印物 170上,制造出具有相应印制图案的印制品。通过在柔印装置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能够印制出检测方法简单的隐形防伪图案,通过涂抹水分或者哈气即可显现完整清晰的防伪图案,检测方式方便快捷。
可以理解的是,上墨网纹辊230与第二涂料槽210之间可以设置有传墨辊对涂料进行间接传送,使上墨网纹辊230和第二涂料槽210间的位置布局有更多的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凸台261包括阵列排布的凸台点,或者,凸台261包括阵列排布的凸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涂料槽210内的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
参照图7和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凹印装置300,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第三涂料槽310、第三印版辊320、第二刮刀330、第三压印滚筒340。印版主体401为凹印版350,印制单元420为设置在凹印版350上的凹槽351,凹槽 351用于吸附涂料。第三涂料槽310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凹印版350固定于第三印版辊320的外周面上,沿第三印版辊320的旋转方向。第二刮刀330与凹印版350的表面抵持,第二刮刀330用于刮去凹印版350的表面上的疏水涂料。第三压印滚筒340与第三印版辊320 并列设置,第三压印滚筒340的外周面与凹印版350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沿第三印版辊320 的旋转方向,第三涂料槽310、第二刮刀330和第三压印滚筒340依次设置。
具体的,凹印版350的凹槽351可以吸附涂料,由于涂料在凹印版350凹槽351外的表面上会有残余,因此需要有第二刮刀330将多余的涂料刮去。第二刮刀330将多余的涂料刮去后,每个凹槽351内均吸附有涂料,一个凹槽351即为一个印制单元420,将相邻凹槽351间的最小距离控制在15-50μm与将相邻印制单元420间的最小距离控制在15-50μm的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在凹印装置300的印制过程中,首先将制作好的凹印版350安装于第三印版辊320上,第三印版辊320下端的部分外周面浸没于第三涂料槽310的涂料内,使涂料吸附于凹印版350 的凹槽351内,再通过第二刮刀330将凹印版350表面多余的涂料刮去。承印物170设置在凹印版350的表面和第三压印滚筒340间的间隙内,第三压印滚筒340将承印物170压紧于凹印版350的表面,将凹印版350上的涂料印制到承印物170上,制造出具有相应印制图案的印制品。通过在凹印装置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印版,能够印制出检测方法简单的隐形防伪图案,通过涂抹水分或者哈气即可显现完整清晰的防伪图案,检测方式方便快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印版辊320与第三涂料槽310之间可以设置有传墨辊对涂料进行间接传送,使第三印版辊320和第三涂料槽310间的位置布局有更多的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凹槽包括阵列排布的凹槽点,或者,凹槽包括阵列排布的凹槽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三涂料槽310内的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凹槽351的深度为5-10μm。具体的,凹印版350所印制出的图案的涂料厚度,是由凹槽351的深度所决定的,当凹槽351的深度在5-10μm之间时,所印制出的图案的涂料厚度也为5-10μm。当图案的图涂料厚度小于5μm时,涂料厚度过小,对凹槽351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增加了加工难度;当涂料的厚度大于10μm时,所印制出的图案厚度较大,容易被肉眼直接识别,且水分在空白区域的附着难度相应增加,影响防伪图案的显像效果。因此,将涂料的厚度保持在5-10μm之间,可以使防伪图案有更好的隐蔽性和显像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胶印版和柔印版260所印制的图像的涂料厚度也可以控制在5-10μm之间,只需要控制涂料在胶印版表面和柔印版260表面附着时的厚度在5-10μm之间即可。
具体的,凹槽351的深度为5μm、7μm、10μm或其它数值。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印版,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版主体,所述印版主体设置有多个印制单元,两相邻所述印制单元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50μm,所述印制单元用于吸附隐形的疏水涂料。
2.胶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所述印版主体为胶印版,所述印制单元为设置在所述胶印版上的感光区,所述感光区用于吸附涂料,所述胶印装置还包括:
第一涂料槽,所述第一涂料槽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
第一传水组件,包括第一传水辊和第一靠版水辊,所述第一传水辊和所述第一靠版水辊对辊设置,所述第一传水辊能够浸入至润版液中;
第一传墨组件,包括第一传墨辊和第一靠版墨辊,所述第一传墨辊和所述第一靠版墨辊对辊设置,所述第一传墨辊用于传送所述第一涂料槽的所述疏水涂料;
橡皮滚筒;
第一印版辊,所述胶印版固定于所述第一印版辊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靠版水辊的外周面、所述第一靠版墨辊的外周面和所述橡皮滚筒的外周面均与所述胶印版相切,沿所述第一印版辊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靠版水辊、所述第一靠版墨辊和所述橡皮滚筒依次设置;
第一压印滚筒,所述第一压印滚筒与所述橡皮滚筒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压印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橡皮滚筒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区包括阵列排布的感光点,或者,所述感光区包括阵列排布的感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
5.柔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所述印版主体为柔印版,所述印制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柔印版上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端面用于吸附涂料,所述柔印装置还包括:
第二涂料槽,所述第二涂料槽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
第二印版辊,所述柔印版固定于所述第二印版辊的外周面上;
上墨网纹辊和第一刮刀,所述上墨网纹辊用于传送所述疏水涂料,所述第一刮刀与所述上墨网纹辊的外周面抵持,所述第一刮刀用于刮去上墨网纹辊上多余的疏水涂料,所述柔印版与所述上墨网纹辊的外周面相切,沿所述上墨网纹辊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涂料槽、所述第一刮刀和所述第二印版辊依次设置;
第二压印滚筒,所述第二压印滚筒与所述第二印版辊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压印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柔印版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阵列排布的凸台点,或者,所述凸台包括阵列排布的凸台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
8.凹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所述印版主体为凹印版,所述印制单元为设置在凹印版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吸附涂料,所述凹印装置还包括:
第三涂料槽,所述第三涂料槽用于容纳隐形的疏水涂料;
第三印版辊,所述凹印版固定于所述第三印版辊的外周面上;
第二刮刀,所述第二刮刀与所述凹印版的表面抵持,所述第二刮刀用于刮去所述凹印版的表面上的疏水涂料;
第三压印滚筒,所述第三压印滚筒与所述第三印版辊并列设置,所述第三压印滚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凹印版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沿所述第三印版辊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三涂料槽、所述第二刮刀和所述第三压印滚筒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凹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阵列排布的凹槽点,或者,所述凹槽包括阵列排布的凹槽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凹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涂料为光油或透明疏水油墨。
CN202122719812.XU 2021-11-08 2021-11-08 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Active CN216659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9812.XU CN216659243U (zh) 2021-11-08 2021-11-08 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9812.XU CN216659243U (zh) 2021-11-08 2021-11-08 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59243U true CN216659243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9812.XU Active CN216659243U (zh) 2021-11-08 2021-11-08 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59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4052B1 (en) Inking system for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Blayo et al. Printing processe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RFID printing
US7806051B2 (en) Drive of the inking unit in an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US4672893A (en) Flexo-gravure printing
USRE41048E1 (en) Combined Lithographic/flex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S6443058B1 (en) Combined printing method and hybrid printing machine
US7464642B2 (en) Blanket cylinder for an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GB2095622A (en) Collect-printing unit for security printing for use in a rotary printing press
CN203019801U (zh) 一种顶压滚筒型印刷装置
CN1152892A (zh) 使用“无水”平印版直接印刷的轮转印刷机的带短墨路供墨装置的印刷机组
CN216659243U (zh) 印版、胶印装置、柔印装置及凹印装置
US5656331A (en) Printed substrate having a metallic finish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84491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multicolor inkjet printing
US11878508B2 (en) Intaglio gravure printing pres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t least one printing fluid onto at least one substrate
WO2013141954A1 (en) Method of applying thermal ink to beverage containers
JPH08169102A (ja) 無水式平板印刷プレートにインキ着けするための短路形インキ装置のインキ移しローラ
CN207889311U (zh) 一种包装纸印刷机组
US20020152902A1 (en) Lacquering device
Podhajny The halos of flexography: What in heaven can we do?
JP5123481B2 (ja) 枚葉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による厚盛り印刷方法
CN109808292A (zh) 间歇轮转模式的防伪印刷装置
DE19935171A1 (de) Lackiereinrichtung
GB2366242A (en)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chine with interchangeable cartridge
JP2015047767A (ja) 印刷ユニット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H08142311A (ja) 印刷機のイン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