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55952U -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55952U
CN216655952U CN202123044420.4U CN202123044420U CN216655952U CN 216655952 U CN216655952 U CN 216655952U CN 202123044420 U CN202123044420 U CN 202123044420U CN 216655952 U CN216655952 U CN 216655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proximity switch
flywheel
fixing part
detec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44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陈刚
刘高胜
张洪
吴建春
唐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unx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unx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unx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unx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44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55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55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55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冲床计数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和电子计数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轴端部附近;所述第二件组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表面边缘附近;所述电子计数器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连接,用于进行计数、计数结果验证以及数量换算。该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计数,大大降低了人工计数的劳动强度。同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远离了冲床的冲压加工区域,可以减小振动影响,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再者,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可以相互佐证,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冲床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电脑、家用电器、家具、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五金零部件等冲压及成型。
现有的冲床大多不具备计数功能,需要由工人逐个对冲床加工后的零件进行计数才能知道具体的加工量,劳动强度较大。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在冲床上安装传感器以实现自动计数。然而,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着计数不准确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冲床计数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计数,大大降低了人工计数的劳动强度。同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远离了冲床的冲压加工区域,可以减小振动影响,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再者,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可以相互佐证,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轴端部附近,用于识别飞轮轴的端部附近预设位置的周期性位置变化并输出脉冲;
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件组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表面边缘附近,用于识别飞轮的表面边缘附近预设位置的周期性位置变化并输出脉冲;
电子计数器,所述电子计数器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产生的脉冲并计数;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连接,用于进行计数、计数结果验证以及数量换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
第一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轴端部附近,其整体大致沿飞轮轴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感应头部朝向飞轮轴的圆周壁;
第一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轴上,并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对应;当所述第一感应元件的预设部位随冲床的飞轮轴旋转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感应头部附近,且两者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检出距离时,所述第一接近开关被触发产生脉冲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还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在机床上,另一端延伸至飞轮轴附近;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处具有第一平板固定部;所述第一平板固定部大致与机床的飞轮轴的轴向中心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沿垂直与所述第一平板固定部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板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外壳上具有外螺纹,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接近开关采用螺纹配合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包括:
圆筒状的感应固定部,所述感应固定部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安装在机床的飞轮轴上;
拱桥状的感应拱部,所述感应拱部位于所述感应固定部的外壁上,两者焊接连接;所述感应拱部的内部贯通方向与所述感应固定部的贯通方向一致,其最高点附近区域为所述感应拱部与所述接近开关发生作用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包括:
圆弧瓦片状的感应固定部,所述感应固定部的曲率半径与飞轮轴的半径一致或者略小,其弧长大于完整圆周长的一半;所述感应固定部安装在机床的飞轮轴上;
拱桥状的感应拱部,所述感应拱部的弧长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感应固定部弧长方向的两端连接,其最高点附近区域为所述感应拱部与所述接近开关发生作用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包括:
圆弧瓦片状的感应固定部,所述感应固定部的曲率半径与飞轮轴的半径一致或者略小,其弧长大于完整圆周长的一半;所述感应固定部安装在机床的飞轮轴上,其弧长的两端外侧具有插槽;
拱桥状的感应拱部,所述感应拱部的弧长方向的两端分别分别插入到与所述插槽内并由螺栓固定,其最高点附近区域为所述感应拱部与所述接近开关发生作用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固定部上开设有锁紧孔,并由螺栓穿过所述锁紧孔与飞轮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
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大致沿垂直于机床的飞轮的方向安装在飞轮表面边缘附近,其检测头部朝向飞轮的表面;
第二感应元件,所述第二感应元件安装在机床的飞轮的表面边缘附近上,并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对应。当所述第二感应元件随着飞轮旋转至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投影至飞轮表面的区域时,所述第二接近开关被触发,产生脉冲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在机床上,另一端延伸至飞轮表面边缘附近;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处具有第二平板固定部;所述第二平板固定部大致与机床的飞轮轴的轴向中心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沿垂直与所述第二平板固定部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平板固定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冲床计数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电子计数器和控制器。第一检测组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轴端部附近,用于识别飞轮轴端部附近预设位置的周期性位置变化并输出脉冲。第二检测组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表面边缘附近,用于识别飞轮的表面边缘附近预设位置的周期性位置变化并输出脉冲。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应同时产生脉冲信号。电子计数器与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连接,接收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产生的脉冲并计数,自动计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同时对飞轮轴和飞轮旋转的圈数进行统计,可以进行统计结果佐证,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再者,当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产生故障时,剩余第二检测组件或第一检测组件可以继续工作,以降低对生产的影响。最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均远离了冲床的冲压加工区域,可以减小振动影响,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冲床复合计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实施例中,冲床复合计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实施例中,冲床复合计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元件的一种结构形式。
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元件的又一种结构形式体。
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元件的另一种结构形式。
图7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预设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的冲床大多不具备计数功能,需要由工人逐个对冲床加工后的零件进行计数才能知道具体的加工量,劳动强度较大。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在冲床上安装传感器以实现自动计数。然而,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着计数不准确的现象。
发明人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后发现,现有冲床计数不准确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大多安装在冲床的冲压加工区域,比如冲头垫板和模具垫板上。该加工区域在加工过程中,振动较为剧烈,传感器容易受振动而发生晃动,使得传感器与对应的感应元件之间不能照射,而导致计数不准确。
发明人通过本公司现有冲床进行相关研究后发现,冲床完成一次完整的加工工序,飞轮轴以及飞轮旋转的圈数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冲床完成一个完成冲切过程,飞轮以及飞轮轴会旋转5圈。那么通过对飞轮以及飞轮轴旋转圈数的计量,可以间接得到冲床加工的工件数量。
由此,发明人提出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如附图1~3和附图7中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检测组件1、第二检测组件2、电子计数器3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检测组件1安装在冲床1’的飞轮轴11’端部附近,用于识别飞轮轴11’端部附近预设位置的周期性位置变化并输出脉冲。第二检测组件2安装在冲床1’的飞轮12’表面边缘附近,用于识别飞轮12’的表面边缘附近预设位置的周期性位置变化并输出脉冲。第一检测组件1和第二检测组件2应同时产生脉冲信号。电子计数器3与第一检测组件1或第二检测组件2连接,接收第一检测组件1或第二检测组件2产生的脉冲并计数,自动计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第一检测组件1和第二检测组件2同时对飞轮轴11’和飞轮12’旋转的圈数进行统计,可以进行统计结果佐证。再者,当第一检测组件1或第二检测组件2产生故障时,剩余第二检测组件2或第一检测组件可以继续工作,以降低对生产的影响。最后,第一检测组件1和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均远离了冲床的冲压加工区域,可以减小振动影响,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
具体的,第一检测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一接近开关12和第一感应元件13。
第一支架11,其安装在机床1’的飞轮12’的外侧边缘附近。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机床1’可拆卸式连接,比如采用螺栓穿过第一支架11与机床1’的主体部分连接。第一支架11的另一端延伸至飞轮轴11’附近,形成第一平板固定部111。第一平板固定部111大致与飞轮轴11’的轴向中心平行,其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螺纹孔112。
第一接近开关12,其安装在第一支架11的自由端附近。第一接近开关12的外壳上具有外螺纹,并与第一螺纹孔112的内螺纹配合,使得第一接近开关12采用螺纹配合方式安装于第一螺纹孔112内。安装后,第一接近开关12整体大致沿飞轮轴11’的径向方向设置,其检测头部朝向飞轮轴11’的圆周壁。通过第一接近开关12与第一螺纹孔112之间的螺纹配合关系,可以第一接近开关12的调节检测头部与飞轮轴11’的圆周壁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近开关12可以采用霍尔第一接近开关、光电式第一接近开关等。
第一感应元件13,其安装在飞轮轴11’上,并与第一接近开关12对应。当第一感应元件13的预设部位旋转至第一接近开关12的检测头部附近,且两者距离小于第一接近开关的检出距离时,第一接近开关12被触发,产生脉冲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感应元件13的一种形式中,第一感应元件13包括感应固定部131和感应头部132,如附图4所示。
感应固定部131为完整的圆筒状,内径与飞轮轴11’的外径一致或者略小,以使得感应固定部131采用过盈配合方式穿套固定在飞轮轴11’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感应固定部131与飞轮轴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防止感应固定部131在飞轮轴11’上自身发生自转,在感应固定部131上开设有锁紧孔,并由螺栓穿过锁紧孔与飞轮轴11’连接,从而起到锁定感应固定部131的安装位置。
感应头部132呈拱桥状,其位于感应固定部131的外壁上,两者焊接连接。感应头部132内部贯通方向与感应固定部131的贯通方向一致。而感应头部132的最高点附近即感应头部132与感应固定部131的轴向中心距离最大的区域为其与第一接近开关12发生作用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感应元件13的另一种形式中,第一感应元件13包括感应固定部131和感应头部132,如附图5所示。
感应固定部131为圆弧瓦片状,其曲率半径与飞轮轴11’的半径一致或者略小。感应固定部131的弧长大于完整圆周长的一半。由于感应固定部131为非完整的筒状结构,具有一个开口区域,其在安装时可以适当将利用该开口区域使得整体发生扩大变形,以利于穿套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感应固定部131与飞轮轴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防止感应固定部131在飞轮轴11’上自身发生自转,在感应固定部131上开设有锁紧孔,并由螺栓穿过锁紧孔与飞轮轴11’连接,从而起到锁定感应固定部131的安装位置。
感应头部132呈拱桥状,其弧长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感应固定部131弧长方向的两端连接,形成一个水滴状形状。感应头部132的最高点附近即感应头部132与感应固定部131的轴向中心距离最大的区域为其与第一接近开关12发生作用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感应元件13的又一种形式中,第一感应元件13包括感应固定部131和感应头部132,如附图6所示。
感应固定部131为圆弧瓦片状,其曲率半径与飞轮轴11’的半径一致或者略小。感应固定部131的弧面的弧长大于周长的一半。由于感应固定部131为非完整的筒状结构,具有一个开口区域,其在安装时可以适当将利用该开口区域使得整体发生扩大变形,以利于穿套固定。在感应固定部131弧长方向的两端外侧具有插槽1311。为了进一步提高感应固定部131与飞轮轴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防止感应固定部131在飞轮轴11’上自身发生自转,在感应固定部131上开设有锁紧孔,并由螺栓穿过锁紧孔与飞轮轴11’连接,从而起到锁定感应固定部131的安装位置。
感应头部132呈拱桥状,其弧长方向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与插槽1311内并由螺栓固定,形成一个水滴状形状。感应固定部131与感应头部132之间采用了可拆式的结构,便于第一感应元件13的安装。感应头部132的最高点附近即感应头部132与感应固定部131的轴向中心距离最大的区域为其与第一接近开关12发生作用的区域。
第二感应元件2包括第二支架21、第二接近开关22和第二感应元件23。第二感应元件2的安装位置不与第一感应元件13产生运动干涉。
第二支架21,其安装在机床1’的飞轮12’的外侧边缘附近。第二支架21的一端与机床1’可拆卸式连接,比如采用螺栓穿过第二支架21与机床1’的主体部分连接。第二支架21的另一端延伸至飞轮12’表面附近,形成第二平板固定部211。第二平板固定部211大致与飞轮12’表面平行,其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二螺纹孔212。
第二接近开关22,其安装在第二支架21的自由端附近。第二接近开关22的外壳上具有外螺纹,并与第二螺纹孔212的内螺纹配合,使得第二接近开关22采用螺纹配合方式安装于第二螺纹孔212内。安装后,第二接近开关22整体大致沿垂直于飞轮12’的方向设置,其检测头部朝向飞轮12’的表面。通过第二接近开关22与第二螺纹孔212之间的螺纹配合关系,可以第二接近开关22的调节检测头部与飞轮12’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接近开关22可以采用霍尔第一接近开关、光电式第一接近开关等。
第二感应元件23,其安装在飞轮12’的表面边缘附近上,可以设置为圆柱状或者圆饼状。第二感应元件23远离飞轮12’的顶面即为其与第二接近开关22发生作用的区域。第二感应元件23随着飞轮12’旋转至第二接近开关22投影至飞轮12’表面的区域时,第二感应元件23的顶面与第二接近开关22的检测头的距离小于第二接近开关22的检出距离,第二接近开关22被触发,产生脉冲信号。同时,第二接近开关22和第二感应元件23产生感应脉冲时,第一感应元件13也随着飞轮轴11’旋转至第一接近开关12处,并触发第一接近开关产生12产生脉冲。
电子计数器3,其可以采用固定架安装在机床1’上,或者直接放置在机床附近,以供操作工人查看。电子计数器3与第一检测组件1或者第二检测组件2连接,接收第一检测组件1或者第二检测组件2产生的脉冲并计数。
控制器,其与第一检测组件1和第二检测组件2,接收第一检测组件1和者第二检测组件2产生的脉冲并计数。控制器对第一检测组件1和第二检测组件2产生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比对,验证第一检测组件1和第二检测组件2的统计是否正确。若两者统计的数量差较大,应停机进行检修。当第一检测组件1和第二检测组件2中的一个发生故障时,有功能正常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2进行计数。同时,控制器还可以对数量转换。比如,完成一个加工,飞轮轴11’旋转5圈,比如,完成一个加工,飞轮轴11’旋转5圈。计数器3的数值为1000,则加工数量为200件。
本实施例中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远离了冲切加工区域,降低了振动影响。同时,装置同时设置了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对统计结果进行验证,保证了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laims (10)

1.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轴端部附近,用于识别飞轮轴的端部附近预设位置的周期性位置变化并输出脉冲;
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件组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表面边缘附近,用于识别飞轮的表面边缘附近预设位置的周期性位置变化并输出脉冲;
电子计数器,所述电子计数器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或第二检测组件产生的脉冲并计数;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连接,用于进行计数、计数结果验证以及数量换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
第一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轴端部附近,其整体大致沿飞轮轴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感应头部朝向飞轮轴的圆周壁;
第一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安装在冲床的飞轮轴上,并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对应;当所述第一感应元件的预设部位随冲床的飞轮轴旋转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感应头部附近,且两者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检出距离时,所述第一接近开关被触发产生脉冲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还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在机床上,另一端延伸至飞轮轴附近;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处具有第一平板固定部;所述第一平板固定部大致与机床的飞轮轴的轴向中心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沿垂直与所述第一平板固定部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固定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外壳上具有外螺纹,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接近开关采用螺纹配合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包括:
圆筒状的感应固定部,所述感应固定部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安装在机床的飞轮轴上;
拱桥状的感应拱部,所述感应拱部位于所述感应固定部的外壁上,两者焊接连接;所述感应拱部的内部贯通方向与所述感应固定部的贯通方向一致,其最高点附近区域为所述感应拱部与所述接近开关发生作用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包括:
圆弧瓦片状的感应固定部,所述感应固定部的曲率半径与飞轮轴的半径一致或者略小,其弧长大于完整圆周长的一半;所述感应固定部安装在机床的飞轮轴上;
拱桥状的感应拱部,所述感应拱部的弧长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感应固定部弧长方向的两端连接,其最高点附近区域为所述感应拱部与所述接近开关发生作用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包括:
圆弧瓦片状的感应固定部,所述感应固定部的曲率半径与飞轮轴的半径一致或者略小,其弧长大于完整圆周长的一半;所述感应固定部安装在机床的飞轮轴上,其弧长的两端外侧具有插槽;
拱桥状的感应拱部,所述感应拱部的弧长方向的两端分别分别插入到与所述插槽内并由螺栓固定,其最高点附近区域为所述感应拱部与所述接近开关发生作用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固定部上开设有锁紧孔,并由螺栓穿过所述锁紧孔与飞轮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
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大致沿垂直于机床的飞轮的方向安装在飞轮表面边缘附近,其检测头部朝向飞轮的表面;
第二感应元件,所述第二感应元件安装在机床的飞轮的表面边缘附近上,并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对应,当所述第二感应元件随着飞轮旋转至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投影至飞轮表面的区域时,所述第二接近开关被触发,产生脉冲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复合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在机床上,另一端延伸至飞轮表面边缘附近;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处具有第二平板固定部;所述第二平板固定部大致与机床的飞轮轴的轴向中心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沿垂直与所述第二平板固定部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平板固定部上。
CN202123044420.4U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Active CN216655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4420.4U CN216655952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4420.4U CN216655952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55952U true CN216655952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4420.4U Active CN216655952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55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55952U (zh) 一种冲床复合计数装置
WO2016064330A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speed of a rotatable element, method and vehicle
EP1375928B1 (en) Sensor arrangement and bracket therefore
JP2016051786A (ja) 電子装置収容筐体
CN216655953U (zh) 一种冲床计数装置
CN201438118U (zh) 一种翻转卡盘用缓冲保护装置
CN216094917U (zh) 一种用于螺栓柱装配异常的筛查装置
CN215333134U (zh) 一种冲压曲轴信号轮及发动机曲轴旋转检测机构
CN209364199U (zh) 一种加工螺旋转子的工装
US8188727B2 (en) Hub mountable speed sensing device
CN208411308U (zh) 一种车圈预定位装置和车轮螺钉自动锁紧机
CN210707266U (zh) 用于车辆的线束安装组件以及悬架系统和车辆
JP5198317B2 (ja) エンジン回転数検出装置
CN211425241U (zh) 一种用于转向件正时标记角度检测的工装
CN210858949U (zh) 发动机前端取信号结构
CN215065213U (zh) 一种螺母内螺纹检测装置
CN213902308U (zh) 一种回转角度监测装置及工程机械
CN217276916U (zh) 一种非接触式高精度方向机位置传感器
CN216989352U (zh) 一种快速定位的管件夹持设备
CN212082465U (zh) 一种多设备混联预测性维护系统
CN211803161U (zh) 管端成型旋槽一体机
CN217330989U (zh) 插秧机操作面板焊接用检具
CN219223851U (zh) 一种单臂支架和燃气表
CN114152233B (zh) 一种飞轮储能装置用径向位移传感器定位支架
CN114193379B (zh) 一种用于螺栓紧固及检测的套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