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8569U - 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8569U
CN216648569U CN202123165981.XU CN202123165981U CN216648569U CN 216648569 U CN216648569 U CN 216648569U CN 202123165981 U CN202123165981 U CN 202123165981U CN 216648569 U CN216648569 U CN 216648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alibration
function module
combin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59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艳
景旭
王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659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8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8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8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包括:信号端口;合路功能模组,每一输入端通过第一信号线路对应连接一个信号端口;信号端口接收传输信号,由输入端传输至合路功能模组,合路功能模组对传输信号进行组合,获得合路信号;输出端输出合路信号;合路输出口,通过第二信号线路与输出端连接,合路信号传输至合路输出口后输出;校准功能模组,与每一第一信号线路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路上的传输信号经过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相应的所述输入端;或者,校准功能模组与第二信号线路连接,第二信号线路上的合路信号经过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合路输出口。该设备能够实现多通道信号功率叠加的问题。

Description

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对于众多退网的多通道基站设备,通常采用利旧用于室分建设的处理方式,但目前不存在将多通道基站设备的多路天线端口合并为单路的合路器,采用多通道基站设备用于室分建设时,存在单通道发射功率低,导致多通道基站设备接入已有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时,覆盖过弱,不能直接馈入的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的合路器,仅支持异频合路,多个子端口输入合路器的频率不一致,存在每个子端口所输入信号的功率都可以被合路到合路器的合路端口,各子端口的相位和幅度不一致,不能实现能量叠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合路设备无法应用于多通道输出设备,实现多通道信号功率叠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频合路设备,其中,包括:
至少两个信号端口;
合路功能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每一输入端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每一所述信号端口接收的传输信号,由相应连接的所述输入端传输至所述合路功能模组,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对至少两个所述传输信号进行组合,获得合路信号;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合路信号;
校准功能模组,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每一所述信号端口连接,每一所述信号端口所接收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相应的所述输入端;或者,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的合路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输出。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中,所述同频合路设备还包括:
校准信号输入口,与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连接,所述校准信号输入口接收多通道设备输出的校准信号,传输至所述校准功能模组。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中,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功分合路器或电桥合路器。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中,所述合路功能模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一所述合路功能模组的至少两个输入端中的每一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不同所述输入端连接不同的所述信号端口。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中,所述同频合路设备包括8个信号端口,所述合路功能模组的数量为2个,每一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4个输入端,分别与4个所述信号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中,所述校准功能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校准连接接口,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每一所述信号端口连接时,一个所述信号端口对应连接一个所述校准连接接口;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时,所述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校准连接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中,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功分合路器时,不同所述信号端口所接收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所述输入端的所述传输信号为同频同相。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中,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电桥合路器时,不同所述信号端口所接收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所述输入端的所述传输信号具有预设相位差。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中,每一输入端通过第一信号线路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通过与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连接,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每一所述信号端口连接;
所述同频合路设备还包括合路输出口,所述合路输出口通过第二信号线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合路信号通过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传输至所述合路输出口后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同频合路系统,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系统,其中,还包括:
多通道设备,所述多通道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与所述至少两个信号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同频合路系统,其中,所述同频合路设备包括校准信号输入口时,所述多通道设备还包括校准口,所述校准口与所述校准信号输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同频合路设备,通过校准功能模组对输入至合路功能模组的传输信号或由合路功能模组输出的合路信号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实现多通道信号在同频合路设备的幅度和/或相位可调,保证同频合路设备对多通道信号的功率叠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的实施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合路功能模组的其中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的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合路设备无法应用于多通道输出设备,实现多通道信号功率叠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同频合路设备,通过校准功能模组对输入至合路功能模组的传输信号或由合路功能模组输出的合路信号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实现多通道信号在同频合路设备的幅度和/或相位可调,保证同频合路设备对多通道信号的功率叠加。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同频合路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
至少两个信号端口10;
合路功能模组20,包括至少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每一输入端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10;每一所述信号端口10接收的传输信号,由相应连接的所述输入端传输至所述合路功能模组20,所述合路功能模组20对至少两个所述传输信号进行组合,获得合路信号;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合路信号;
校准功能模组40,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与每一所述信号端口10连接,每一所述信号端口10上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相应的所述输入端;或者,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上的合路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输出。
可选地,每一输入端通过第一信号线路21对应连接一个信号端口10;通过与每一第一信号线路21连接,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与每一信号端口10连接;
所述同频合路设备还包括合路输出口30,通过第二信号线路31与输出端连接;通过与第二信号线路31连接,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合路信号通过所述第二信号线路31传输至所述合路输出口30后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至少两个信号端口10分别与多通道设备100的射频通道相连,每一信号端口10连接多通道设备100的一个射频通道,射频通道所输出的传输信号由相应的信号端口10输入至同频合路设备。
可选地,同频合路设备还包括:
校准信号输入口50,与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连接,所述校准信号输入口50接收多通道设备100输出的校准信号,传输至所述校准功能模组。
该实施方式中,同频合路设备通过设置校准信号输入口50与多通道设备100的校准口连接,多通道设备100的校准信号由校准信号输入口50输入至校准功能模组40,使校准功能模组40根据校准信号实现对应每一信号端口10的天线通道的校准,实现每一天线通道的传输信号的幅度和/或相位可调,以能够对多通道信号的功率进行叠加。
可选地,多通道设备100开启校准功能时,周期地向校准信号输入口50输入校准信号,以实现多天线通道的传输信号的周期校准。
可选地,该多通道设备100为具有校准功能的多通道基站,但需要说明的是,该多通道设备100并不限于仅能够为基站,只要为具有校准功能且输出多通道传输信号的设备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通道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其中一实施方式,校准功能模组40与每一第一信号线路连接,也即连接于每个信号端口10与相应的合路功能模组20的输入端之间的信号线路,用于在合路功能模组20对多天线通道的传输信号进行合路之前,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在对传输信号校准后再进行合路;另一实施方式,校准功能模组40与每一第二信号线路连接,也即连接于合路功能模组20的输出端与合路输出口之间的信号线路,用于在合路功能模组30对多天线通道的传输信号进行合路之后,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形成为具备耦合和合路的两大功能的融合设备,其中一实施方式,该同频合路设备形成为先耦合再合路结构,另一实施方式形成为先合路再校准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合路功能模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一合路功能模组的至少两个输入端中的每一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信号端口,不同输入端连接不同的所述天线接口。这样,至少两个信号端口划分为多组,所划分组的数量与所述合路功能模组的数量相同,一个合路功能模组对应一组信号端口,每一组信号端口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口,通过合路功能模组将相应组的至少两个信号端口接收的传输信号进行组合,形成合路信号。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的具体实施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如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中,以同频合路设备具备8个信号端口10为例,如图2所示,该同频合路设备包括:
信号端口10;可选地,信号端口10的数量为8个;
两个合路功能模组20;其中,每一合路功能模组20包括四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每一输入端通过第一信号线路21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10;每一所述信号端口10接收的传输信号,由相应连接的所述输入端传输至所述合路功能模组20,所述合路功能模组20对至少两个所述传输信号进行组合,获得合路信号;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合路信号;采用该实施方式,8个信号端口10划分为两组,每一组包括的4个信号端口10分别连接一个合路功能模组20,合路功能模组20对通过4个信号端口10传输的传输信号进行组合,获得合路信号;
两个合路输出口30,每一合路输出口30分别通过一个第二信号线路31与一个合路功能模组20的输出端连接,一个合路功能模组20的合路信号通过一个合路输出口30输出;
校准信号输入口50和与校准信号输入口50连接的校准功能模组40,该实施方式中,校准功能模组40与每一第一信号线路21连接,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21上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相应的所述输入端;也即,该实施方式中,校准功能模组40用于在合路功能模组20对多天线通道的传输信号进行合路之前,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对传输信号校准后再进行合路。
该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校准功能模组40包括至少两个校准连接接口,每一校准连接接口分别连接一个第一信号线路21,通过每一校准连接接口向相应的第一信号线路21输入校准信号,不同的校准连接接口向不同的第一信号线路输入不同的校准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该实施方式中,信号端口与校准功能模组相组合形成为耦合器功能,包括两类端口,其中一类端口与多通道设备100的天线端口连接,也即对应为信号端口10;另一类端口与多通道设备100的校准端口连接,也即对应为校准信号输入口50。基于该实施方式,每一路信号端口10按照约定的耦合度耦合校准端口,对于每一天线通道上所传输的信号,信号端口10到校准信号输入口50的幅度差不超过0.5Db,相位差不超过5度;此外,对于每一天线通道上所传输的信号,信号端口10到合路输出口30的幅度差不超过0.5Db,相位差不超过5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合路功能模组20包括功分合路器或电桥合路器。
其中一实施方式,合路功能模组20包括功分合路器时,校准功能模组40的校准目标是使各天线通道的相位幅度差一致,通过校准功能模组40向不同的第一信号线路分别输入不同的校准信号,使得同一合路功能模组20上多个天线通道上的传输信号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向同一合路功能模组20的每一输入端输入的传输信号具有同频同相特征。这样经过合路功能模组20进行信号合路后,获得多通道信号的功率叠加的效果。
另一实施方式,合路功能模组20包括电桥合路器时,校准功能模组40的校准目标是使多个天线通道中,向同一合路功能模组20的多个输入端输入传输信号时,不同输入端所输入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所述输入端的所述传输信号具有预设相位差。可选地,除第一输入端外,每一输入端所输入的传输信号与第一输入端所输入的传输信号分别具有特定相位差。
举例说明,结合图2和图3所示,多通道设备100为8通道,同频合路设备包括8个信号端口10时,多通道设备100的8通道的信号端口与同频合路设备的8个天线端口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合路功能模组20中的每一合路功能模组20分别连接4个信号端口10。多通道设备100开启周期校准功能,通过校准功能模组40向不同的第一信号线路分别输入不同的校准信号,使得经过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一个合路功能模组20的4个信号端口所输入的传输信号之间保持0度、90度、90度和180度的相位差。例如,若多个信号端口10的第一信号端口的传输信号的相位为0度,则第二信号端口的传输信号的相位为90度,第三信号端口的传输信号的相位为90度,第四信号端口的传输信号的相位为180度。
采用该实施方式,多通道设备100可以对应每一信号端口的传输信号分别进行校准信号输入,实现功率的合路。
如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中,以同频合路设备具备8个信号端口10为例,如图4所示,该同频合路设备包括:
信号端口10;可选地,信号端口10的数量为8个;
两个合路功能模组20;其中,每一合路功能模组20包括四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每一输入端通过第一信号线路21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10;每一所述信号端口10接收的传输信号,由相应连接的所述输入端传输至所述合路功能模组20,所述合路功能模组20对至少两个所述传输信号进行组合,获得合路信号;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合路信号;采用该实施方式,8个信号端口10划分为两组,每一组包括的4个信号端口10分别连接一个合路功能模组20,合路功能模组20对通过4个信号端口10传输的传输信号进行组合,获得合路信号;
两个合路输出口30,每一合路输出口30分别通过一个第二信号线路31与一个合路功能模组20的输出端连接,一个合路功能模组20的合路信号通过一个合路输出口30输出;
校准信号输入口50和与校准信号输入口50连接的校准功能模组40,该实施方式中,校准功能模组40与每一第二信号线路31连接,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31上的合路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40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相应的所述合路输出口;也即,该实施方式中,校准功能模组40用于在合路功能模组20对多天线通道的传输信号进行合路之后,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
该实施方式中,与上一实施方式相同,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功分合路器和/或电桥合路器。
与上一实施方式的先耦合再合路结构不同,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合路功能模组20先进行合路后,校准功能模组40再对合路后的合路信号进行校准。
该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天线通道上所传输的信号,信号端口10到校准信号输入口50的幅度差不超过0.5Db,相位差不超过5度;此外,对于每一天线通道上所传输的信号,信号端口10到合路输出口30的幅度差不超过0.5Db,相位差不超过5度。
采用该实施方式,结合图4所示,以多通道设备100为8通道,同频合路设备包括8个信号端口10时,多通道设备100的8通道的信号端口与同频合路设备的8个天线端口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合路功能模组20中的每一合路功能模组20分别连接4个信号端口10为例,校准功能模组40通过校准连接接口与同频合路设备的输出端和合路输出口之间的第二信号线路连接,一个校准连接口连接一个第二信号线路,并通过校准信号输入口50接收多通道设备100输入的周期校准信号,对第二信号线路上的合路信号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
具体地,对于每一合路功能模组20输出的合路信号,由于不同输入端所输入的传输信号没有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经输出端所输出的合路信号形成为对每一传输信号的隔离传输形式,通过校准信号输入口50接收多通道设备100输入的周期校准信号,依次对合路信号所输出的对应每一传输信号的隔离信号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使该些信号为同频同相,或者为不同信号之间具有预设相位差,以保证在合路输出口30输出之前实现功率合路。
因此,采用该实施方式,多通道设备100可以对应每一信号端口的传输信号分别进行校准信号输入,对应8个通道的传输信号依次进行校准完成后,同时发射正常工作信号,实现功率的合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同频合路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
可选地,所述同频合路系统还包括多通道设备,所述多通道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与所述至少两个信号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系统,通过校准功能模组对输入至合路功能模组的传输信号或由合路功能模组输出的合路信号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实现多通道信号在同频合路设备的幅度和/或相位可调,保证同频合路设备对多通道信号的功率叠加。
可选地,所述同频合路设备包括校准信号输入口时,所述多通道设备还包括校准口,所述校准口与所述校准信号输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多通道设备为具备校准功能的多通道基站。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同频合路设备的同频合路系统的具体实施结构,可以参阅以上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信号端口;
合路功能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每一输入端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每一所述信号端口接收的传输信号,由相应连接的所述输入端传输至所述合路功能模组,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对至少两个所述传输信号进行组合,获得合路信号;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合路信号;
校准功能模组,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每一所述信号端口连接,每一所述信号端口所接收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相应的所述输入端;或者,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的合路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频合路设备还包括:
校准信号输入口,与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连接,所述校准信号输入口接收多通道设备输出的校准信号,传输至所述校准功能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功分合路器或电桥合路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功能模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一所述合路功能模组的至少两个输入端中的每一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不同所述输入端连接不同的所述信号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频合路设备包括8个信号端口,所述合路功能模组的数量为2个,每一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4个输入端,分别与4个所述信号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功能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校准连接接口,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每一所述信号端口连接时,一个所述信号端口对应连接一个所述校准连接接口;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时,所述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校准连接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功分合路器时,不同所述信号端口所接收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所述输入端的所述传输信号为同频同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功能模组包括电桥合路器时,不同所述信号端口所接收的传输信号经过所述校准功能模组进行幅度和/或相位校准后,传输至所述输入端的所述传输信号具有预设相位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输入端通过第一信号线路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信号端口;通过与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连接,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每一所述信号端口连接;
所述同频合路设备还包括合路输出口,所述合路输出口通过第二信号线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所述校准功能模组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合路信号通过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传输至所述合路输出口后输出。
10.一种同频合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合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频合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通道设备,所述多通道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与所述至少两个信号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频合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频合路设备包括校准信号输入口时,所述多通道设备还包括校准口,所述校准口与所述校准信号输入口连接。
CN202123165981.XU 2021-12-16 2021-12-16 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216648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5981.XU CN216648569U (zh) 2021-12-16 2021-12-16 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5981.XU CN216648569U (zh) 2021-12-16 2021-12-16 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8569U true CN216648569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0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5981.XU Active CN216648569U (zh) 2021-12-16 2021-12-16 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8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3514B2 (en) High speed switch with data converter physical ports
WO2015172730A1 (zh) 有源天线相关设备、系统及收发校准方法
WO2022160949A1 (zh) 室内分布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US9954662B2 (en) Boar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correction inside or outside board
EP4142046A1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11405580A (zh) 一种5g室内覆盖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1010680B (zh)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
CN114430119A (zh)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及通信设备
JP2022552941A (ja)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のマスタユニットのためのパッシブバックプレーンアーキテクチャ
WO2022127831A1 (zh) 多通道射频收发装置及收发方法
CN111510229B (zh) 射频通道的校正方法和装置及天线和基站
CN103856273B (zh) 内校正rru间中射频通道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US11212016B1 (en) Distribution of inter/intra calibration signals for antenna beamforming signals
CN216648569U (zh) 同频合路设备和系统
CN104660320B (zh) 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2713297U (zh) 远端机和直放站系统
CN110572833B (zh) 室内分布系统及网络侧设备
US20240088949A1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CN214756368U (zh) 天线测试设备及天线测试系统
CN114696055A (zh) 多路同频合路器
CN102742174B (zh) 时延校正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340049B (zh)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CN113281791A (zh) 一种基于信道模拟的阵列导航信号模拟器
CN102064889A (zh) 一种带内波动补偿的数字选频直放站及补偿方法
CN207869404U (zh) 一种宽带基站前端无源互调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