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0049B -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 Google Patents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0049B
CN114340049B CN202111666692.XA CN202111666692A CN114340049B CN 114340049 B CN114340049 B CN 114340049B CN 202111666692 A CN202111666692 A CN 202111666692A CN 114340049 B CN114340049 B CN 114340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unit
combiner
access
comb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66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0049A (zh
Inventor
孙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66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0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0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0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其中,POI设备包括第一接入装置和第二接入装置;第一接入装置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经过合路及功率分配后,形成系统接入覆盖;第二接入装置在第一接入装置的功率分配之后,用于接入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源,进而减少了分配损耗;经过第二接入装置的合路及耦合提取后,经信号输出给基站监控单元进行调节叠加,可以使多路第二目标信源的接入信号相位和幅度相似,形成一个整体的后级接入POI设备。本申请提出的后级接入POI设备,同时存在校准机制,可以进行相位调节和幅度平衡调节,使多端口功率叠加,不再存在分配损耗,从而提升覆盖功率,增加覆盖效果。

Description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部署步伐的加快,5G基站和基础设施制造目前已成为通信技术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移动通信覆盖工程共建共享时,系统之间的传输能力存在不同,频率越高衰落越大,5G系统中,如2.6GHz频段或3.5GHz频段传输能力不如低频系统的一半。然而,目前的POI设备(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接入平台),存在覆盖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覆盖效果的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POI设备,包括:
第一接入装置,第一接入装置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并对接入的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分别进行合路及功率分配,输出功率分配信号;
第二接入装置,第二接入装置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第二接入装置与第一接入装置相连,且第二接入装置用于连接基站监控单元;其中,第二接入装置用于对接入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进行合路,并将经合路后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接收到的功率分配信号进行合路,得到待校准信号;第二接入装置用于对待校准信号进行耦合处理,并将经耦合处理后的待校准信号进行合路,输出待调节信号;
天馈接口单元;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均连接第二接入装置;其中,待调节信号用于指示基站监控单元进行信号调节以使信号在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叠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率分配信号包括第一功率合路信号和第二功率合路信号;待校准信号包括第一合路信号和第二合路信号;待调节信号为第三合路信号;
第一接入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单元、第一合路单元、第二合路单元和分配单元;第一合路单元、第二合路单元相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第一接口单元对应第一目标信源的各接入端口,第一合路单元、第二合路单元的输出端口均连接分配单元;分配单元分别处理经第一合路单元、第二合路单元各自处理的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输出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第二功率合路信号;
第二接入装置包括第二接口单元,均连接分配单元的第一后级接入单元、第二后级接入单元,以及分别连接第一后级接入单元、第二后级接入单元的校准单元;其中,第一后级接入单元、第二后级接入单元相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第二接口单元对应第二目标信源的各接入端口;第一后级接入单元、第二后级接入单元将各自引入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合路后,分别与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第二功率合路信号进行合路,输出第一合路信号、第二合路信号;
校准单元用于连接基站监控单元,且校准单元分别连接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校准单元分别对第一合路信号、第二合路信号进行耦合处理,并将得到的第一耦合信号和第二耦合信号进行合路,输出第三合路信号;第三合路信号用于指示基站监控单元进行基于相位和幅度的调节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后级接入单元包括第一合路器和第一频段合路器;第一频段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合路器,接收经第一合路器合路处理后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第一频段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分配单元,接收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第一频段合路器的输出端连接校准单元,输出第一合路信号;
第二后级接入单元包括第二合路器和第二频段合路器;第二频段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合路器,接收经第二合路器合路处理后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第二频段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分配单元,接收第二功率合路信号;第一频段合路器的输出端连接校准单元,输出第二合路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合路器为威尔金森合路器或电桥;第二合路器为威尔金森合路器或电桥;
第一合路器中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输入端口数量,与第二合路器中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输入端口数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校准单元包括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和第三合路器;
第一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频段合路器的输出端,接收第一合路信号;第一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
第二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频段合路器的输出端,接收第二合路信号;第二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
第三合路器用于获取第一合路信号经第一耦合器处理得到的第一耦合信号、以及第二合路信号经第二耦合器处理得到的第二耦合信号,并对第一耦合信号和第二耦合信号进行合路得到第三合路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还包括用于连接基站监控单元的校准端口;
校准端口将第三合路器输出的第三合路信号,传输给基站监控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耦合信号包含第一合路器所引入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第二耦合信号包含第二合路器所引入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线覆盖系统,包括第一目标信源、第二目标信源、上述的POI设备和天馈;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
第一目标信源的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POI设备中第一接口单元的各接入端口,第二目标信源的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POI设备中第二接口单元的各接入端口,POI设备的天馈接口单元连接天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支持8TR的5G系统;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频率在第一频段内;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频率在第二频段内;第一频段低于第二频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信源为2G系统、3G系统和/或4G系统;第二目标信源为5G系统。
上述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POI设备包括第一接入装置和第二接入装置;其中,第一接入装置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经过合路及功率分配后,形成系统接入覆盖;同时,第二接入装置在第一接入装置的功率分配之后,用于接入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源,进而减少了分配损耗;此外,经过第二接入装置的合路及耦合提取后,经信号输出给基站监控单元进行调节叠加,可以使多路第二目标信源的接入信号相位和幅度相似,形成一个整体的后级接入POI设备。本申请提出的后级接入POI设备,同时存在校准机制,可以进行相位调节和幅度平衡调节,使多端口功率叠加,不再存在分配损耗,从而提升覆盖功率,增加覆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入装置和第二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后级接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后级接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一个实施例中威尔金森合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校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覆盖系统内部POI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相较于传统普通型POI,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级接入型POI,本申请的后级接入型POI将信号在分配器件的后级接入,不经过分配损耗(传输能力提升3dB),进而实现高频信号的传输能力,达到和其它系统的平衡覆盖。
此外,5G系统以8TR(Transmitter And Receiver,收发组件)为主,在共建共享中,通常使用2个端口实现覆盖,其它端口用不上,造成浪费。如果用到了其它端口,比如再增加2个端口接入,由于分配损耗的存在,功率减少一半,进一步造成覆盖不足,不但无法增加功率,还造成负面效果。比如2端口接入时,分配损耗3dB,4端口输入时,分配损耗6dB。而本申请所提供的POI设备,该设备支持8TR接入,同时存在校准网络,可以进行相位调节和幅度平衡调节,使多端口功率叠加,不再存在分配损耗,从而提升覆盖功率,增加覆盖效果。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OI设备,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信源10接入POI设备20,POI设备20的天馈接口单元连接天馈30。POI设备20的天馈接口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天馈3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照本领域中无线覆盖系统的天馈接线方式进行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源10,可以指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信站点)信源;该BTS信源可以是多个通信系统分别对应的多个分立的BTS设备,也可以是多个通信系统分别对应的组合式BTS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5G系统、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6G通信系统)、多种接入系统的融合系统,或演进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OI设备20可以支持8端口的基站,即基站的设备类型为8TR的基站;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基站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即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服务的设备,通常位于网络侧,包括但不限于:第五代(5G)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gNodeB,gNB)、第六代(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POI设备,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为例进行说明,包括:
第一接入装置100,第一接入装置100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并对接入的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分别进行合路及功率分配,输出功率分配信号;
第二接入装置200,第二接入装置200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第二接入装置200与第一接入装置100相连,且第二接入装置200用于连接基站监控单元;其中,第二接入装置200用于对接入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进行合路,并将经合路后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接收到的功率分配信号进行合路,得到待校准信号;第二接入装置200用于对待校准信号进行耦合处理,并将经耦合处理后的待校准信号进行合路,输出待调节信号;
天馈接口单元;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ANT(Antenna、天线)1、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ANT2均连接第二接入装置;其中,待调节信号用于指示基站监控单元进行信号调节以使信号在第一端口ANT1或第二端口ANT2叠加。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POI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的第一接入装置100,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的第二接入装置200,以及天馈接口单元。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与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
其中,第一接入装置100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经过合路及功率分配后,形成系统接入覆盖;第二接入装置200则在第一接入装置的功率分配之后,用于接入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源,进而减少了分配损耗;此外,经过第二接入装置200的合路及耦合提取后,经信号输出给基站监控单元进行调节叠加,可以使多路第二目标信源的接入信号相位和幅度相似,使多端口功率叠加,不再存在分配损耗,形成一个整体的后级接入POI设备,从而提升覆盖功率,增加覆盖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率分配信号包括第一功率合路信号和第二功率合路信号;待校准信号包括第一合路信号和第二合路信号;待调节信号为第三合路信号;
如图3所示,第一接入装置100包括第一接口单元、第一合路单元101、第二合路单元103和分配单元105;第一合路单元101、第二合路单元103相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第一接口单元对应第一目标信源的各接入端口,第一合路单元101、第二合路单元103的输出端口均连接分配单元105;分配单元105分别处理经第一合路单元101、第二合路单元103各自处理的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输出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第二功率合路信号;
第二接入装置200包括第二接口单元,均连接分配单元105的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以及分别连接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的校准单元206;其中,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相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第二接口单元对应第二目标信源的各接入端口;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将各自引入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合路后,分别与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第二功率合路信号进行合路,输出第一合路信号、第二合路信号;
校准单元206用于连接基站监控单元,且校准单元206分别连接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ANT1、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ANT2;校准单元206分别对第一合路信号、第二合路信号进行耦合处理,并将得到的第一耦合信号和第二耦合信号进行合路,输出第三合路信号;第三合路信号用于指示基站监控单元进行基于相位和幅度的调节处理。
具体而言,第一接入装置100中第一合路单元101、第二合路单元103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经过分配单元105后,形成系统接入覆盖;同时第二接入装置200中的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在分配单元105之后,用于接入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源,进而减少了分配损耗。此外,第二接入装置中的校准单元206,可以使多路第二目标信源的接入信号相位和幅度相似,形成一个整体的后级接入POI设备。本申请提出的后级接入POI设备,同时存在校准机制,可以进行相位调节和幅度平衡调节,使多端口功率叠加,不再存在分配损耗,从而提升覆盖功率,增加覆盖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出在分配单元105之后增加相应的后级接入器件,以引入通信制式不同于第一目标信源的第二目标信源,例如5G系统;由于是在分配单元105之后,所以减少了分配损耗。
其中,第一接入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接口单元、第一合路单元101、第二合路单元103和分配单元105;第一合路单元101、第二合路单元103相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第一接口单元对应第一目标信源的各接入端口(如图3中黑心圆圈所示的端口),第一合路单元101的输出端口连接分配单元105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二合路单元103的输出端口连接分配单元105的第二输入端口。即第一合路单元101将接入的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进行合路后通过输出端口传输给分配单元105,第二合路单元103将接入的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进行合路后通过输出端口传输给分配单元105,进而由分配单元105进行处理。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目标信源可以为常规信源或普通信源等提供低频信号的信源,例如2G系统、3G系统或4G系统;本申请中的POI设备由第一合路单元101、第二合路单元103接入常规信源,经过分配单元105后,形成系统接入覆盖,构成常规型POI组成部分。
进一步的,分配单元105作为分配器件,可以分别对其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接入的信号进行功率合路处理,进而输出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第二功率合路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第一接入装置中的第一合路单元、第二合路单元以及分配单元105等,可以采用拓扑两级级联POI设备中相应的器件予以实现,例如具有如下结构的POI设备:两级级联,超多频合路器结合超宽频电桥,方便简洁。
本申请中的第二接入装置200可以包括第二接口单元,连接分配单元105的第一输出端口、用于接收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的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以及连接分配单元105的第二输出端口、用于接收第二功率合路信号的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其中,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相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第二接口单元对应第二目标信源的各接入端口(如图3中左侧空心圆圈所示的端口)。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目标信源可以为不同于第一目标信源,且可以提供高频信号的信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频率在第一频段内;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频率在第二频段内;第一频段低于第二频段。例如,本申请中的第二目标信源可以指5G系统。
进一步的,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作为本申请中的后级接入器件,鉴于本申请中的校准单元206,使得该后级接入器件可以由任何形式实现多分合路。以第二目标信源为8TR的5G系统为例,结合校准单元206,本申请后级接入器件可以由任何形式实现4分合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包括第一合路器301和第一频段合路器303;第一频段合路器30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合路器301,接收经第一合路器301合路处理后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第一频段合路器30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分配单元105,接收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第一频段合路器303的输出端连接校准单元206,输出第一合路信号。
具体的,第一合路器301可以采用功分/合路器予以实现,第一频段合路器303可以采用频段合路器予以实现。第一合路器301的主要作用是引入第二目标信源的多端口信号,该信号可以由BTS提供,其幅度和相位随机,而经过第一合路器301后会有相应的分配损耗,然后引入第一频段合路器303中,经过第一频段合路器303和其它信源信号合路后,输出至ANT天馈分布系统。其中,第一频段合路器30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分配单元105,该第二输入端所接收的第一功率合路信号的频率可以在350-2400M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包括第二合路器401和第二频段合路器403;第二频段合路器40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合路器401,接收经第二合路器401合路处理后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第二频段合路器40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分配单元105,接收第二功率合路信号;第一频段合路器303的输出端连接校准单元206,输出第二合路信号。
具体的,第二合路器401可以采用功分/合路器予以实现,第二频段合路器403可以采用频段合路器予以实现。第二合路器401的主要作用是引入第二目标信源的多端口信号,该信号可以由BTS提供,其幅度和相位随机,而经过第二合路器401后会有相应的分配损耗,然后引入第二频段合路器403中,经过第二频段合路器403和其它信源信号合路后,输出至ANT天馈分布系统。其中第二频段合路器40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分配单元105,该第二输入端所接收到的第二功率合路信号的频率可以在350-2400M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合路器301可以为威尔金森合路器或电桥;第二合路器401可以为威尔金森合路器或电桥;
第一合路器301中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输入端口数量,与第二合路器401中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输入端口数量相同。
具体而言,如图6a所示,第一合路器301、第二合路器401作为功分/合路器,可以采用威尔金森合路器予以实现;如图6b所示,第一合路器301、第二合路器401作为功分/合路器,可以采用电桥予以实现。
本申请中第一合路器301中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输入端口数量,与第二合路器401中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输入端口数量相同;以第二目标信源为8TR的5G系统为例,5G系统接入1至5G系统接入4,引入到第一合路器301中;5G系统接入5至5G系统接入8,引入到第二合路器401中。
此外,本申请提出后级接入方式,且具有多个同系统信号叠加合路以及校准的能力。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接入装置200还包括校准单元206;其中,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的输出端口连接校准单元206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的输出端口连接校准单元206的第二输入端;校准单元206可以通过校准端口连接基站监控单元,同时,校准单元206的第一输出端可以连接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ANT1,校准单元206的第二输出端可以连接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ANT2。
本申请中的校准单元206可以作为校准网络。基于本申请,第一目标信源(例如普通频段)常规接入,第二目标信源(例如5G频段)后级接入,并带校准网络,实现5G频段功率叠加(提高高频信号的传输能力),增加覆盖强度。本申请功率利用充分,功率从分配损耗到功率叠加,克服高频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校准单元206可以包括第一耦合器601、第二耦合器603和第三合路器605;
第一耦合器6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频段合路器303的输出端,接收第一合路信号;第一耦合器601的输出端连接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ANT1;
第二耦合器60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频段合路器403的输出端,接收第二合路信号;第二耦合器603的输出端连接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ANT2;
第三合路器605用于获取第一合路信号经第一耦合器601处理得到的第一耦合信号、以及第二合路信号经第二耦合器603处理得到的第二耦合信号,并对第一耦合信号和第二耦合信号进行合路得到第三合路信号。
具体而言,校准网络实现方式可以如图7所示,其中,第三合路器605可以采用功分/合路器予以实现,即校准单元206内部可以包含耦合器和功分/合路器;进一步的,第一耦合器601提取主信号(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合路输出的信号,即第一频段合路器303输出的第一合路信号)的信息,此时该信息将包含第二目标信源(例如5G)多端口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提取的信号(第一耦合信号)在经过第三合路器605和另外的信号(第二耦合器603提取的第二耦合信号)合路,此时所有的端口信号合路输出至基站监控单元中,供基站监控单元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耦合器603提取主信号(第二后级接入单元204合路输出的信号,即第二频段合路器403输出的第二合路信号)的信息,此时该信息将包含第二目标信源(例如5G)多端口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提取的信号(第二耦合信号)输入至第三合路器60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耦合信号包含第一合路器301所引入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第二耦合信号包含第二合路器401所引入的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具体而言,本申请中可以将第三合路信号传输给基站监控单元,以进行相位调节和幅度平衡调节,以第二目标信源为8TR的5G系统为例,5G系统接入后,5G系统接入1至5G系统接入4,引入到后级器件(第一后级接入单元202中的第一合路器301)后,如果不加以处理,将会形成6dB的分配损耗,在校准器件(校准单元206中的第一耦合器601)提取5G信号后,得到输入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信息,提供给基站后台进行处理,从而进行调节,使信号在ANT1内叠加,去除6dB分配损耗,效果明显,比如,如果5G接入信号是40W的信号,经过6dB后只有10W信号进入ANT1,但经过相位和幅度调节叠加后,4个40W信号将叠加成160W信号进入ANT1的天馈中。需要说明的是,5G接入信号5至5G接入信号8的传输原理相同。
此外,以第二目标信源为8TR的5G系统为例,本申请中作为校准网络的校准单元206在信号提取过程中,提取的是后级接入器件中频段合路器之后的信号,所以此时提取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都和输入信号1~8(5G接入信号1至5G接入信号8)具有相关性,进而对于信号的相位差要求大幅度降低。相较于传统的校准方式需要5度以内的相位差,本申请对于相位差是5度还是90度都可处理,原因在于如果输入信号1到8之间的相位差和耦合后的信号的相位差是相同的,即使信号的绝对相位相差90度,但相对相位差还是在5度左右。例如,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中传统的校准方式,其提取信号的位置在5G系统接入口处,而本申请提取信号的位置是在后级接入器件之后。
本申请能够实现5G信号覆盖中的功率高效率利用,满足5G信号在大带宽下导致的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功率不足的情况,通过叠加实现,并提供了叠加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POI设备还包括用于连接基站监控单元的校准端口300;校准端口将第三合路器605输出的第三合路信号,传输给基站监控单元。
具体而言,本申请可以通过校准端口300连接基站监控单元,该校准端口可以将第三合路器605输出的第三合路信号,传输给基站监控单元。以第二目标信源为8TR的5G系统为例,所有的8端口提取信号合路输出至校准端口300中,供基站监控单元进行处理。
上述POI设备中,该设备支持第二目标信源接入,同时存在校准网络,可以进行相位调节和幅度平衡调节,使多端口功率叠加,不再存在分配损耗,从而提升覆盖功率,增加覆盖效果。本申请支持8端口的基站设备,且功率利用充分,功率从分配损耗到功率叠加,克服高频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POI设备的无线覆盖系统。该系统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POI设备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系统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POI设备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覆盖系统,包括第一目标信源、第二目标信源、上述的POI设备和天馈;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
第一目标信源的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POI设备中第一接口单元的各接入端口,第二目标信源的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POI设备中第二接口单元的各接入端口,POI设备的天馈接口单元连接天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POI设备支持8TR的5G系统;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频率在第一频段内;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频率在第二频段内;第一频段低于第二频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信源为2G系统、3G系统和/或4G系统;第二目标信源为8TR的5G系统。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以第一目标信源为普通信源,第二目标信源为8TR的5G系统为例,图8中的合路单元1即为前述的第一合路单元,合路单元2即为前述的第二合路单元,功率合路3(分配器件)即为前述的分配单元,两个后级接入器件分别为前述的第一后级接入单元、第二后级接入单元,校准即为前述的校准单元。
其中,后级接入器件可以包括功分/合路器,以及频段合路器,功分/合路器可以是威尔金森方式也可以是电桥方式,鉴于本申请中所提供的校准网络后级接入器件可以由任何形式实现4分合路,后级接入器件中的功分/合路器的主要作用是引入5G多端口信号,该信号可以由BTS提供,其幅度和相位随机,经过后级接入器件中的功分/合路器后会有6dB的分配损耗,然后经过合路口引入后级接入器件中的频段合路器中,经过该频段合路器和其它信源信号合路后,输出至ANT天馈分布系统。
校准网络内部可以包含耦合器,以及功分/合路器;耦合器提取主信号的信息(后级接入器件中的频段合路器合路输出的信号),此时该信息将包含5G多端口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提取的信号在经过校准网络内的功分/合路器和另外一个耦合器提取的信号合路,此时所有的8端口信号合路输出至校准端口中,供基站监控单元进行处理。
此外,图8中的信号提取位置1指的是传统校准提取信号的位置,例如传统的校准方式(AAU中常用)需要5度以内的相位差。图8中的信号提取位置2指的是本申请中校准网络提取信号的位置,即提取的是后级接入器件中的频段合路器之后的信号,此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都和输入信号1~8具有相关性,进而对于信号的相位差要求大幅度降低;本申请对于相位差是5度还是90度都可处理,原因在于如果输入信号1到8之间的相位差和耦合后的信号的相位差是相同的,即使信号的绝对相位相差90度,但相对相位差还是在5度左右。
本申请无线覆盖系统中,POI设备包括第一接入装置和第二接入装置;其中,第一接入装置中第一合路单元、第二合路单元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经过分配单元后,形成系统接入覆盖;同时第二接入装置中的第一后级接入单元、第二后级接入单元在分配单元之后,用于接入与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的第二目标信源,进而减少了分配损耗;此外,第二接入装置中的校准单元,可以使多路第二目标信源的接入信号相位和幅度相似,形成一个整体的后级接入POI设备。本申请提出的后级接入POI设备,同时存在校准网络,可以进行相位调节和幅度平衡调节,使多端口功率叠加,不再存在分配损耗,从而提升覆盖功率,增加覆盖效果。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POI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装置,所述第一接入装置用于接入第一目标信源,并对接入的所述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分别进行合路及功率分配,输出功率分配信号;
第二接入装置,所述第二接入装置用于接入第二目标信源;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所述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所述第二接入装置与所述第一接入装置相连,且所述第二接入装置用于连接基站监控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接入装置用于对接入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进行合路,并将经合路后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接收到的所述功率分配信号进行合路,得到待校准信号;所述第二接入装置用于对所述待校准信号进行耦合处理,并将经耦合处理后的所述待校准信号进行合路,输出待调节信号;
天馈接口单元;所述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所述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均连接所述第二接入装置;其中,所述待调节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监控单元进行信号调节以使信号在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叠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分配信号包括第一功率合路信号和第二功率合路信号;所述待校准信号包括第一合路信号和第二合路信号;所述待调节信号为第三合路信号;
所述第一接入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单元、第一合路单元、第二合路单元和分配单元;所述第一合路单元、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相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单元对应所述第一目标信源的各接入端口,所述第一合路单元、所述第二合路单元的输出端口均连接所述分配单元;所述分配单元分别处理经所述第一合路单元、所述第二合路单元各自处理的所述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输出所述第一功率合路信号、所述第二功率合路信号;
所述第二接入装置包括第二接口单元,均连接所述分配单元的第一后级接入单元、第二后级接入单元,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后级接入单元、所述第二后级接入单元的校准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后级接入单元、所述第二后级接入单元相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单元对应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各接入端口;所述第一后级接入单元、所述第二后级接入单元将各自引入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合路后,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合路信号、所述第二功率合路信号进行合路,输出所述第一合路信号、所述第二合路信号;
所述校准单元用于连接所述基站监控单元,且所述校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所述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所述校准单元分别对所述第一合路信号、所述第二合路信号进行耦合处理,并将得到的第一耦合信号和第二耦合信号进行合路,输出所述第三合路信号;所述第三合路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监控单元进行基于相位和幅度的调节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后级接入单元包括第一合路器和第一频段合路器;所述第一频段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合路器,接收经所述第一合路器合路处理后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所述第一频段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分配单元,接收所述第一功率合路信号;所述第一频段合路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校准单元,输出所述第一合路信号;
所述第二后级接入单元包括第二合路器和第二频段合路器;所述第二频段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合路器,接收经所述第二合路器合路处理后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所述第二频段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分配单元,接收所述第二功率合路信号;所述第一频段合路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校准单元,输出所述第二合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器为威尔金森合路器或电桥;所述第二合路器为威尔金森合路器或电桥;
所述第一合路器中用于接入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输入端口数量,与所述第二合路器中用于接入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输入端口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单元包括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和第三合路器;
所述第一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频段合路器的输出端,接收所述第一合路信号;所述第一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一端口;
所述第二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频段合路器的输出端,接收所述第二合路信号;所述第二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天馈接口单元的第二端口;
所述第三合路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合路信号经所述第一耦合器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耦合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合路信号经所述第二耦合器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二耦合信号,并对所述第一耦合信号和所述第二耦合信号进行合路得到所述第三合路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OI设备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基站监控单元的校准端口;
所述校准端口将所述第三合路器输出的所述第三合路信号,传输给所述基站监控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O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信号包含所述第一合路器所引入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所述第二耦合信号包含所述第二合路器所引入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8.一种无线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目标信源、第二目标信源、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POI设备和天馈;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与所述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通信制式不同;
所述第一目标信源的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所述POI设备中第一接口单元的各接入端口,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所述POI设备中第二接口单元的各接入端口,所述POI设备的天馈接口单元连接所述天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OI设备支持8TR的5G系统;所述第一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频率在第一频段内;所述第二目标信源的信号的频率在第二频段内;所述第一频段低于所述第二频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信源为2G系统、3G系统和/或4G系统;所述第二目标信源为5G系统。
CN202111666692.XA 2021-12-31 2021-12-31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Active CN114340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692.XA CN114340049B (zh) 2021-12-31 2021-12-31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692.XA CN114340049B (zh) 2021-12-31 2021-12-31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049A CN114340049A (zh) 2022-04-12
CN114340049B true CN114340049B (zh) 2023-05-26

Family

ID=8102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6692.XA Active CN114340049B (zh) 2021-12-31 2021-12-31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00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276A (zh) * 2008-09-23 2009-03-04 林志华 高速移动体多普勒频差校正方法
CN201266928Y (zh) * 2008-07-31 2009-07-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系统接入平台及其多频段合路分路复合装置
CN104218991A (zh) * 2014-09-30 2014-12-17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及可见光通信方法
CN210075233U (zh) * 2019-08-16 2020-02-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一种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1694B2 (en) * 2010-01-18 2014-06-24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antenna transceiv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6928Y (zh) * 2008-07-31 2009-07-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系统接入平台及其多频段合路分路复合装置
CN101378276A (zh) * 2008-09-23 2009-03-04 林志华 高速移动体多普勒频差校正方法
CN104218991A (zh) * 2014-09-30 2014-12-17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及可见光通信方法
CN210075233U (zh) * 2019-08-16 2020-02-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一种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049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4043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system having active modules
US11184066B2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20088571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5322987A (zh) 无线网络装置与无线网络控制方法
US8903330B2 (en) Communic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RU2695102C2 (ru)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CN111478731A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JP5866701B2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基地局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3131214A1 (en) Combiner, base station, signal combiner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220271908A1 (en)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radio configuration for reduction in transmit and receive path resources
US9258050B2 (en) Transceiving module, antenna, base station an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EP2966785B1 (en) Antenna sharing device for wireless access node syste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4340049B (zh)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WO2022206520A1 (zh)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和装置
WO2013007213A1 (zh)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的传输系统、装置及方法
RU2543515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связи
WO2016080686A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93532B (zh) 一种网络设备、信号处理装置和天线装置
CN115398816A (zh) 用于模拟波束转向的方法和发射机
KR20200031980A (ko) Fdd 무선 통신 방식에서의 송수신 주파수 변환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65713A1 (zh) 一种射频系统及装置
US20220271907A1 (en) Multiband 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radio configuration for reduction in transmit and receive path resources
US2023012875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tenna detection method and user device
CN110324064B (zh) 低互调的多系统合路装置
WO2022110230A1 (zh) 一种射频电路、信号反馈电路和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