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7009U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7009U
CN216647009U CN202123136358.1U CN202123136358U CN216647009U CN 216647009 U CN216647009 U CN 216647009U CN 202123136358 U CN202123136358 U CN 202123136358U CN 216647009 U CN216647009 U CN 216647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strip
light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63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波
李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rth Grou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worth Grou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worth Grou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yworth Grou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63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7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7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7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包括:支撑框,围绕设置形成安装空腔;支撑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位于安装空腔相对立的两侧上,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连接在第一支撑部前侧的斜面卡接块;玻璃导光板,位于安装空腔内,并朝向前侧设置;导光条,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的内侧,并位于斜面卡接块与玻璃导光板之间;以及灯条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的内侧,并位于第一支撑部与导光条之间,灯条组件的光线通过导光条传导至玻璃导光板;玻璃导光板的前表面、导光条前表面以及斜面卡接块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触控屏显示设备必须搭配背光源才能显示,而导致的损伤视力、耗电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屏显示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显示屏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目前触控显示设备已经在教育机等显示领域逐渐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屏显示设备,配备的是透射式液晶面板,需搭配背光源才能显示,这样设计出的触控产品,如果长期近距离交互操作,会刺激眼睛,损伤视力,且还因为背光源功率大,耗电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屏显示设备必须搭配背光源才能显示,而导致的损伤视力、耗电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围绕设置形成安装空腔;
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腔相对立的两侧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前侧的斜面卡接块;
玻璃导光板,所述玻璃导光板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朝向前侧设置;
导光条,所述导光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斜面卡接块与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
以及灯条组件,所述灯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导光条之间,所述灯条组件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条传导至所述玻璃导光板;
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表面、所述导光条前表面以及所述斜面卡接块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第一侧板;
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
所述斜面卡接块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斜面卡接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台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导光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灯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位于所述导光条与所述第一支撑台之间,所述灯条组件的出光侧朝向前侧设置,并通过所述导光条将光导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侧面。
进一步,所述灯条组件包括:
灯条板,所述灯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台方向的内壁上;
灯珠,多个所述灯珠间隔设置在所述灯条板上,所述灯珠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侧设置。
进一步,所述导光条包括:
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安装空腔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与所述灯条组件之间;
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侧设置,并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与所述斜面卡接块之间;
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四台阶,所述玻璃导光板的边缘放置在所述第四台阶内。
进一步,所述导光条朝向所述斜面卡接块方向还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配合于所述斜面卡接块。
进一步,所述导光条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一侧还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灯珠。
进一步,所述支撑框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另外的相对立的两侧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且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二侧板;
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一条形板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条形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前侧形成第二台阶;
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板,且与所述第一条形板之间形成第三凹槽。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框,使其围绕设置形成安装空腔,并设置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腔相对立的两侧上,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前侧的斜面卡接块,设置所述玻璃导光板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将其朝向前侧设置,并将所述导光条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内,使其位于所述斜面卡接块与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设置所述灯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导光条之间,使得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表面、所述导光条前表面以及所述斜面卡接块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得所述玻璃导光板完全无遮挡,靠吸收自然环境光即可显示,避免了长期近距离操作显示屏出现刺激眼睛,损伤视力的问题,同时还能节约用电。同时,设置所述导光条还能保证在环境光不足情况下,使得光线从通过所述导光条将所述灯条组件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玻璃导光板内,进而补充光源,保证显示设备的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触控屏显示设备必须搭配背光源才能显示,而导致的损伤视力、耗电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结构截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主体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实施例的结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实施例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实施例灯条组件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实施例灯条组件局部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实施例导光条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透射式液晶屏;20、前框;30、铝框;40、塑胶中框;50、背板;60、液晶屏控制板;70、触控屏控制板;100、前盖板;200、框贴胶条;300、导光板;400、灯条组件;410、灯条板;420、灯珠;430、第一螺纹孔;440、导热贴;500、光学胶层;600、反射屏;700、支撑框;701、第一支撑部;710、第一连接组件;711、斜面卡接块;712、第一侧板;713、第一支撑台;714、第一凹槽;715、第二凹槽;716、第一台阶;717、喇叭孔;718、光感孔;719、主板端子孔;720、光感元件;730、主板;750、第二连接组件;751、第二侧板;752、第一条形板;753、第二台阶;754、第二条形板;755、第三凹槽;756、第三台阶;850、电容触控屏;810、第一光学胶层;820、第二光学胶层;800、玻璃导光板;870、后盖;860、电磁触控控制板;880、加强条;890、电容触控控制板;891、反射屏控制板;900、导光条;910、第一凸台;920、第二凸台;930、第四台阶;940、第一斜面;950、第四凹槽;960、隔片;970、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了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式反射屏600显示设备采用透射式液晶屏10,以侧入式模组为例,因其正面带有边框,或者带有独立的玻璃前盖板100,导致灯条、导光板300、灯珠420、液晶屏控制板60、触控屏控制板70等背光源关键元件均位于透射式液晶屏10的背面,在透射式液晶屏10的正面设置有电容触控屏850,此外,还需要背板50、铝框30、前框20、塑胶中框40等结构件辅助搭建背光源,导致整体结构厚重肥大,仅模组的厚度已在20mm以上。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主动式反射屏600显示装置主体结构主要包括:前盖板100、框贴胶条200、导光板300、灯条组件400、光学胶层500和反射屏600。导光板300与反射屏600之间全贴合,导光板300与前盖板100之间框贴,使得灯条组件400射出的光进入导光板300之后,从背面出光打入反射屏600中,反射屏600将光返回,经由光学胶层500、导光板300、空气层、前盖板100,最后进入人眼。在上述光线的传导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入光和出光,最终进入人眼时,光已经损耗大半,尤其是在框贴胶条200工艺下,最终还会出现显示屏画面视效虚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以朝向人的方向为前,并为所述显示模组的正面,以远离人的方向为后,并为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以朝向所述显示模组里面为向内,以远离所述显示模组里面为向外,以较长的两边为上下两侧。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支撑框700,玻璃导光板800,导光条900,以及灯条组件400,所述支撑框700围绕设置形成安装空腔;所述支撑框70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710,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位于所述安装空腔相对立的两侧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包括:第一支撑部70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701前侧的斜面卡接块711,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朝向前侧设置;所述导光条90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斜面卡接块711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之间;所述灯条组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701与所述导光条900之间,所述灯条组件400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条900传导至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前表面、所述导光条900前表面以及所述斜面卡接块711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通过上述设置,无需背光源,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与所述导光条900、所述斜面卡接块711的前侧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完全无遮挡,靠吸收自然环境光即可显示,环境光充足情况下即可显示,耗电低,健康护眼,避免了长期近距离操作显示屏出现刺激眼睛,损伤视力的问题,还能节约用电。此外,在环境光不足情况下,光线可以通过所述导光条900将所述灯条组件400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内,进而补充光源,又保证了显示设备的亮度。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框700,使其围绕设置形成安装空腔,并设置所述支撑框70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710,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位于所述安装空腔相对立的两侧上,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包括:第一支撑部70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701前侧的斜面卡接块711,设置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将其朝向前侧设置,并将所述导光条900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710内,使其位于所述斜面卡接块711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之间,设置所述灯条组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701与所述导光条900之间,使得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前表面、所述导光条900前表面以及所述斜面卡接块711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得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完全无遮挡,靠吸收自然环境光即可显示,避免了长期近距离操作显示屏出现刺激眼睛,损伤视力的问题,同时还能节约用电。同时,设置所述导光条900还能保证在环境光不足情况下,使得光线从通过所述导光条900将所述灯条组件400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内,进而补充光源,保证显示设备的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触控屏显示设备必须搭配背光源才能显示,而导致的损伤视力、耗电高的问题。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反射屏600,电容触控屏850,第一光学胶层810和第二光学胶层820,所述反射屏600位于安装空腔内,所述电容触控屏850设置在所述反射屏600的出光侧并贴合于所述反射屏600,所述第一光学胶层810设置在所述反射屏600与所述电容触控屏850之间,所述电容触控屏850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层810贴合在所述反射屏600上。所述第二光学胶层820设置在所述电容触控屏850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之间,所述玻璃导光板800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层820贴合在所述电容触控屏850上。所述电容触控屏850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层810完全贴合在所述反射屏600上,以保证所述反射屏600与所述电容触控屏850贴合紧密,所述玻璃导光板800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层820完全贴合在所述电容触控屏850上,以保证所述电容触控屏850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贴合紧密。
具体的,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网点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30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正面网点面直接是外观面,其正面四周丝印黑色工艺边框,背面光面与所述电容触控屏850全贴合,所述电容触控屏850与所述反射屏600全贴合,没有空气层,使得反射屏600将光返回后,经由电容触控屏850和玻璃导光板800,便可直接进入人眼,减少了中间传导环节的数量,避免光传输衰减,整体视效通透,画面质量高。且通过设计导光条900,实现整体的无边框设计,外观上为一整面的丝印玻璃面。且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网点选用小网点、低密度排布,更能提高整体的通透性。
如图3和图5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撑部701包括:第一侧板712,第一支撑台713和第一凹槽714。所述第一支撑台713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712的内侧壁,所述斜面卡接块711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712的内侧壁上,所述斜面卡接块711与所述第一支撑台713之间形成第一凹槽714,所述导光条90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714内。所述第一侧板712和所述第一支撑台713对整个所述显示模组起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凹槽714用于放置所述导光条900和所述导光条900后面的灯条组件400。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部701还包括:第二凹槽715和第一台阶716,所述第二凹槽715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714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714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台713方向的槽壁上,设置所述第二凹槽715方便所述灯条组件400抵靠在所述第一凹槽714的槽底,使得所述灯条组件400与所述第一凹槽714槽底配合更紧密,所述显示模组整体结构更稳固。所述第一台阶716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台713背离所述第一凹槽714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台阶716用于与所述显示模组的后盖870配合,使得所述显示模组密封防水,且外观美观。
如图4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支撑框700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750,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另外的相对立的两侧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且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701相连接,具体的,所述显示模组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依次连接,并环绕拼接在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周边,组成了可拆卸的所述支撑框70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采用背面内螺钉连接的方式,所述螺钉孔为沉头孔,可增加所述显示模组的美观性。所述支撑框700由铝挤工艺配套CNC加工而成,开模费低,生产成本低。
具体的,如图5b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包括:第二侧板751,第一条形板752和第二条形板754。所述第一条形板752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条形与所述第二侧板751的前侧形成第二台阶753,所述第二条形板754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板752,且与所述第一条形板752之间形成第三凹槽755。所述第二台阶753用于放置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使得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无遮挡,更好的吸收自然光,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两端的所述第三凹槽755用于卡钳所述第一支撑台713,便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衔接的更牢固,使得所述支撑框700更加稳定。进一步,所述第二条形板754与所述第二侧板751的后侧形成第三台阶756,所述第三台阶756用于与所述显示模组的后盖870配合,使得所述显示模组密封防水,且外观美观。易于想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的两端均可设置为能够相互配合的斜面,以便于安装。更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的长度,并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沿左右方向设置。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50背离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一侧还设置有喇叭孔717,光感孔718,主板端子孔719。所述喇叭孔717用于喇叭播放出声,所述光感孔718用于安装光感元件720,所述光感元件720用于获取环境亮度信息,所述光感元件720可为光感应传感器,可回传环境亮度信息,支持所述的主动式反射屏600显示模组自动根据环境亮度调整前光亮度。所述主板端子孔719用于主板730的各种端子接口。
易于想到,所述支撑框700还可采用一体铝质框体,且不限于上述两种形式;所述支撑框700的材质金属铝,也可以使用塑胶材质,且不限于上述材质。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灯条组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714内,并位于所述导光条900与所述第一支撑台713之间,所述灯条组件400的出光侧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前侧设置,并通过所述导光条900将光导向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侧面。仅在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在自然光线不足时,使用所述灯条组件400补充光源,能够很好的节约能耗。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灯条组件400包括:灯条板410和灯珠420,所述灯条板41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714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台713方向的内壁上,多个所述灯珠420间隔设置在所述灯条板410上,所述灯珠420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前侧设置。这样,所述灯珠420的光线穿过所述导光条900进入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所述灯条板410上还设置有第一螺纹孔430,所述第一螺纹孔430用于连通于所述灯条板410上的第一通孔970。所述灯条板410与所述第一支撑台713之间还设置有导热胶,所述灯条板410通过所述导热胶贴在所述第一支撑部701的侧壁上,便于所述灯条组件400散热。
如图8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导光条900包括:第一凸台910和第二凸台920。所述第一凸台910朝向所述空腔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与所述灯条组件400之间,所述第二凸台920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前侧设置,并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与所述斜面卡接块711之间,所述第一凸台910与所述第二凸台920之间形成第四台阶930,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边缘放置在所述第四台阶930内。所述第一凸台910用于支撑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所述第二凸台920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所述第四台阶930用于放置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易于想到,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与所述第一凸台910之间设置有隔片960,所述隔片960保证所述导光条900导出的光线只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侧面进入。
具体的,所述导光条900朝向所述斜面卡接块711方向还设置有第一斜面940,所述第一斜面940配合于所述斜面卡接块711。所述斜面的斜角设置为45°,所述导光条900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台713的一侧还设置有第四凹槽950,所述第四凹槽950用于容纳所述灯珠420,所述导光条900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970,可使用螺钉通过多个所述第一通孔970将所述导光条900固定在所述灯条组件400上。易于想到,为了增加美观,所述第一通孔970可设置为沉头孔。
具体的,所述导光条900使用高透光学级材料以及注塑工艺生产进行。如图8a和图8b所示,所述第四凹槽950为光线的入光面,所述第四台阶930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一侧壁为出光面,在所述导光条900的整体外表面上,除了入光面和出光面外,其余面均涂布有高反射性的材料涂层,且所述导光条900朝向前侧的一面作为所述显示模组正面的一部分,在高反射性的材料涂层之上,再涂布有一层黑色外观涂层,以达到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朝向前侧一面的丝印颜色一致。所述导光条900的作用是可变换所述灯珠420的发光方向,并将光线导入玻璃导光板800内。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所述导光条900,实现了整体的无边框外观造型,结构造型高端大气,且所述玻璃导光板800正面四周一圈设计有黑色外观丝印,做出工艺黑边,并将所述导光条900的正面黑色处理,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黑色丝印颜色一致,外观融合一体。
具体的,所述显示模组外观对称,其内部设置有重力传感器,不仅可以横屏竖屏自由切换,还可以自动识别横竖屏并进行匹配显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电容触控屏850、反射屏600、电磁触控屏。其中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与电容触控屏850、电容触控屏850与反射屏600均通过光学胶全贴合。如图9所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两条加强条880,反射屏控制板891,电磁触控控制板860,主板730,电容触控控制板890以及后盖870。所述加强条880设置在所述支撑框700的背面,用于加强所述显示模组整体的强度,并作为支架或者挂架的承载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述后盖870用于封闭所述显示模组整体的外观,起防水防虫的作用。所述反射屏控制板891、所述电磁触控控制板860和所述电容触控控制板890分别控制对应的面板,且电容电磁双触控的方式,使得触控体验更高。所述显示模组背面还可设置有外挂支撑支架或挂墙螺钉孔,方便所述显示模组安装。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模组。通过上述设置,所述显示模组的正面为全贴合无边框设计,所述第一支撑框700的正面圆弧过渡,使得整体结构外观对称,简洁简约,且整体产品厚度可做到14mm以内。所述显示模组无需背光源,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与所述导光条900、所述斜面卡接块711的前侧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完全无遮挡,靠吸收自然环境光即可显示,避免了长期近距离操作显示屏出现刺激眼睛,损伤视力的问题,还能节约用电。此外,在环境光不足情况下,光线可以通过所述导光条900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两侧进入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内,进而补充光源,又保证了显示设备的亮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框700,使其围绕设置形成安装空腔,并设置所述支撑框70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710,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位于所述安装空腔相对立的两侧上,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包括:第一支撑部70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701前侧的斜面卡接块711,设置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将其朝向前侧设置,并将所述导光条900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710内,使其位于所述斜面卡接块711与所述玻璃导光板800之间,设置所述灯条组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710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701与所述导光条900之间,使得所述玻璃导光板800的前表面、所述导光条900前表面以及所述斜面卡接块711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得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完全无遮挡,靠吸收自然环境光即可显示,避免了长期近距离操作显示屏出现刺激眼睛,损伤视力的问题,同时还能节约用电。同时,设置所述导光条900还能保证在环境光不足情况下,使得光线从通过所述导光条900将所述灯条组件400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玻璃导光板800内,进而补充光源,保证显示设备的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触控屏显示设备必须搭配背光源才能显示,而导致的损伤视力、耗电高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围绕设置形成安装空腔;
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腔相对立的两侧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前侧的斜面卡接块;
玻璃导光板,所述玻璃导光板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朝向前侧设置;
导光条,所述导光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斜面卡接块与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
以及灯条组件,所述灯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导光条之间,所述灯条组件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条传导至所述玻璃导光板;
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表面、所述导光条前表面以及所述斜面卡接块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第一侧板;
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
所述斜面卡接块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斜面卡接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台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导光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位于所述导光条与所述第一支撑台之间,所述灯条组件的出光侧朝向前侧设置,并通过所述导光条将光导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组件包括:
灯条板,所述灯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台方向的内壁上;
灯珠,多个所述灯珠间隔设置在所述灯条板上,所述灯珠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包括:
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安装空腔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与所述灯条组件之间;
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侧设置,并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与所述斜面卡接块之间;
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四台阶,所述玻璃导光板的边缘放置在所述第四台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朝向所述斜面卡接块方向还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配合于所述斜面卡接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一侧还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灯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另外的相对立的两侧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且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二侧板;
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一条形板朝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条形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前侧形成第二台阶;
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板,且与所述第一条形板之间形成第三凹槽。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23136358.1U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16647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6358.1U CN216647009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6358.1U CN216647009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7009U true CN216647009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6358.1U Active CN216647009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7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7341B2 (en) Light emitting unit, display,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2016005461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WO201618390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5167033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06842713B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5416199U (zh) 移动设备及液晶屏背光模组
KR101866394B1 (ko) 평판형 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KR20140042313A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CN216647009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6773201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210864267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09928188U (zh) 显示装置
CN216647771U (zh) 显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669983U (zh) 一种前框内接安装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3982831A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11956996U (zh) 节能型智能镜面显示设备
CN210155465U (zh) 一种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CN110018594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109307944B (zh) 超薄双面显示模组
CN208041862U (zh) 一种超薄一体化吸顶式灯具
WO2012007895A2 (en) Transparent active frame
CN114203044B (zh) 一种主动式反射屏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9574538U (zh) 显示屏结构及红外触摸交互平板
CN206638922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220020036U (zh) 一种全贴合式的全背板液晶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