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4988U -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4988U
CN216644988U CN202123052103.7U CN202123052103U CN216644988U CN 216644988 U CN216644988 U CN 216644988U CN 202123052103 U CN202123052103 U CN 202123052103U CN 216644988 U CN216644988 U CN 216644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covery
water
heat
pipe
power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521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寰
韩淑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521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4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4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49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涉及热量回收技术领域,包括热量回收箱和换热组件,热量回收箱的顶端外接有导气管,冷却水通过进水管进入一侧的分支管内,这时冷却水可以通过换热水管填充满若干根分支管,热蒸汽通过导向管将热蒸汽通过输气管喷向热量回收箱的内侧,热蒸汽喷出时将通过导流板向两侧分流,被导流后的热蒸汽将通过引流孔向下引流喷到换热水管和分支管上,同时热蒸汽流动到导热板上时,导热板可以从下端对换热水管和分支管进行热传导,当冷却水换热结束后可以通过出水管向外排出,这时蒸汽在放热后也将冷凝成水进行下落,下落后的冷凝水将通过漏水孔穿过导热板,最后通过出水槽落入到储水箱的内部进行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量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轮机简称汽机,也称蒸汽透平发动机,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喷嘴成为加速的气流后喷射到叶片上,使装有叶片排的转子旋转,汽轮机将内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与之同轴的发电机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大家生活中使用的电能,汽轮机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也用于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舰船动力装置。
目前国内外的热力发电厂都有设置热量回收装置,用于回收水蒸汽内的热余量,但是,传统的热量回收装置热回收率较低,水蒸气冷却后的水无法回收,并且在蒸汽喷出换热时,很容易因出气不均匀,导致蒸汽对管内的冷却水加热不均匀,影响热量换热回收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包括;
热量回收组件,其包括热量回收箱、导气管、导流板、固定卡板、导热板、出水槽和储水箱,热量回收箱的顶端外接有导气管,热量回收箱的内腔上端设置有导流板,热量回收箱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卡板,热量回收箱的内腔下端安装有导热板,热量回收箱的下端开设有间隔相等的出水槽,并且热量回收箱的底端放置有储水箱;
换热组件,其包括换热水管、分支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导热板上端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换热水管,换热水管的中间连接有分支管,且相邻所述分支管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分支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而分支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热蒸汽通过导气管导入到热量回收箱内部,设置的导流板可以将导出的热蒸汽进行分流,冷却水通过进水管进入一侧的分支管内,这时冷却水可以通过换热水管填充满若干根分支管,换热水管中间设置的多组分支管可以增大热蒸汽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同时热蒸汽流动到导热板上时,导热板可以从下端对换热水管和分支管进行热传导,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换热和热量回收效率,最后蒸汽在放热后也将冷凝成水进行下落,最后通过出水槽落入到储水箱的内部进行回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气管的下端连接有三通阀,而三通阀的两侧连接有输气管,并且输气管的下端贯穿热量回收箱的上端两侧。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打开三通阀,将热蒸汽通过导向管导入到输气管内侧,而输气管则将热蒸汽喷向热量回收箱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板的中间连接有定位架,导流板的表面开设有引流孔,而导流板的两侧开设有固定卡槽,固定卡槽与固定卡板相匹配。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导流板的两侧通过固定卡槽卡在固定卡板上进行限位,使得导流板可以对热蒸汽导流时保持稳定,热蒸汽可以通过引流孔进行分流,避免对热量回收箱的拐角或侧边附近形成流动死区,影响整体的换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呈向下倾斜排布,并且导流板表面开设的引流孔呈矩形阵列状排列。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得热蒸汽可以向导流板的两侧引流,并且引流孔呈矩形阵列状排列,可以使得热蒸汽出气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架的中间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架固定在热量回收箱的内腔上端,并且导流板的中间贯穿在定位槽的内侧。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定位架中间开设的定位槽可以对导流板的中间进行限位,使得整体保持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热板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孔,漏水孔呈蜂窝状开设,并且导热板与换热组件呈倾斜状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蒸汽在放热后也将冷凝成水进行下落,下落后的冷凝水将通过漏水孔穿过导热板,而导热板与换热组件呈倾斜状设置,也可以帮助换热后的冷却水快速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水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阀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当需要灌装冷却水时,可以率先打开第一阀门,使冷却水通过进水管进入一侧的分支管内,这时冷却水可以通过换热水管填充满若干根分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水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阀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当冷却水换热结束后可以打开第二阀门使水通过出水管向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可以率先打开第一阀门,使冷却水通过进水管进入一侧的分支管内,这时冷却水可以通过换热水管填充满若干根分支管,随后可以打开三通阀,将热蒸汽通过导向管导入到输气管内侧,而输气管则将热蒸汽喷向热量回收箱的内侧,因导流板的两侧呈向下倾斜排布,使得热蒸汽喷出时将通过导流板向两侧分流,被导流后的热蒸汽将通过引流孔向下引流喷到换热水管和分支管上,避免对热量回收箱的拐角或侧边附近形成流动死区,影响整体的换热效率,换热水管中间设置的多组分支管可以增大热蒸汽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同时热蒸汽流动到导热板上时,导热板可以从下端对换热水管和分支管进行热传导,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换热和热量回收效率,当冷却水换热结束后可以打开第二阀门使水通过出水管向外排出,并且这时蒸汽在放热后也将冷凝成水进行下落,下落后的冷凝水将通过漏水孔穿过导热板,最后通过出水槽落入到储水箱的内部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换热组件结构图。
图3为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的导流板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热量回收组件;101、热量回收箱;102、导气管;102a、三通阀;102b、输气管;103、导流板;103a、定位架;103a-1、定位槽;103b、引流孔;103c、固定卡槽;104、固定卡板;105、导热板;105a、漏水孔;106、出水槽;107、储水箱;200、换热组件;201、换热水管;202、分支管;203、进水管;203a、第一阀门;204、出水管;204a、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热量回收组件100,其包括热量回收箱101、导气管102、导流板103、固定卡板104、导热板105、出水槽106和储水箱107,热量回收箱101的顶端外接有导气管102,热量回收箱101的内腔上端设置有导流板103,热量回收箱101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卡板104,热量回收箱101的内腔下端安装有导热板105,热量回收箱101的下端开设有间隔相等的出水槽106,并且热量回收箱101的底端放置有储水箱107,导气管102的下端连接有三通阀102a,而三通阀102a的两侧连接有输气管102b,并且输气管102b的下端贯穿热量回收箱101的上端两侧,导流板103的中间连接有定位架103a,导流板103的表面开设有引流孔103b,而导流板103的两侧开设有固定卡槽103c,固定卡槽103c与固定卡板104相匹配,导流板103的两侧呈向下倾斜排布,并且导流板103表面开设的引流孔103b呈矩形阵列状排列,定位架103a的中间开设有定位槽103a-1,定位架103a固定在热量回收箱101的内腔上端,并且导流板103的中间贯穿在定位槽103a-1的内侧。
打开三通阀102a,将热蒸汽通过导向管102导入到输气管102b内侧,而输气管102b则将热蒸汽喷向热量回收箱101的内侧,因导流板103的两侧呈向下倾斜排布,使得热蒸汽喷出时将通过导流板103向两侧分流,导流板103的中间贯穿在定位槽103a-1的内侧进行限位,而导流板103的两侧通过固定卡槽103c卡在固定卡板104上进行限位,使得导流板103可以对热蒸汽导流时保持稳定,被导流后的热蒸汽将通过引流孔103b向下引流,避免对热量回收箱101的拐角或侧边附近形成流动死区,影响整体的换热效率,蒸汽在放热后也将冷凝成水进行下落,最后通过出水槽106落入到储水箱107的内部进行回收。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其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换热组件200,其包括换热水管201、分支管202、进水管203和出水管204,导热板105上端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换热水管201,换热水管201的中间连接有分支管202,且相邻分支管202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分支管202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203,而分支管202远离进水管203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204,进水管20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阀门203a,出水管20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阀门204a。
可以率先打开第一阀门203a,使冷却水通过进水管203进入一侧的分支管202内,这时冷却水可以通过换热水管201填充满若干根分支管202,换热水管201中间设置的多组分支管202可以增大热蒸汽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当冷却水换热结束后可以打开第二阀门204a使水通过出水管204向外排出。
实施例3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其不同于前两个实施例的是:导热板105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孔105a,漏水孔105a呈蜂窝状开设,并且导热板105与换热组件200呈倾斜状设置。
热蒸汽流动到导热板105上时,导热板105可以从下端对换热水管201和分支管202进行热传导,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换热和热量回收效率,而导热板105与换热组件200呈倾斜状设置,也可以帮助换热后的冷却水快速流出,冷凝水在下落时将通过漏水孔105a穿过导热板105。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量回收组件(100),其包括热量回收箱(101)、导气管(102)、导流板(103)、固定卡板(104)、导热板(105)、出水槽(106)和储水箱(107),热量回收箱(101)的顶端外接有导气管(102),热量回收箱(101)的内腔上端设置有导流板(103),热量回收箱(101)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卡板(104),热量回收箱(101)的内腔下端安装有导热板(105),热量回收箱(101)的下端开设有间隔相等的出水槽(106),并且热量回收箱(101)的底端放置有储水箱(107);
换热组件(200),其包括换热水管(201)、分支管(202)、进水管(203)和出水管(204),导热板(105)上端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换热水管(201),换热水管(201)的中间连接有分支管(202),且相邻所述分支管(202)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分支管(202)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203),而分支管(202)远离进水管(203)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2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02)的下端连接有三通阀(102a),而三通阀(102a)的两侧连接有输气管(102b),并且输气管(102b)的下端贯穿热量回收箱(101)的上端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03)的中间连接有定位架(103a),导流板(103)的表面开设有引流孔(103b),而导流板(103)的两侧开设有固定卡槽(103c),固定卡槽(103c)与固定卡板(104)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03)的两侧呈向下倾斜排布,并且导流板(103)表面开设的引流孔(103b)呈矩形阵列状排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103a)的中间开设有定位槽(103a-1),定位架(103a)固定在热量回收箱(101)的内腔上端,并且导流板(103)的中间贯穿在定位槽(103a-1)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105)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孔(105a),漏水孔(105a)呈蜂窝状开设,并且导热板(105)与换热组件(200)呈倾斜状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0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阀门(203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0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阀门(204a)。
CN202123052103.7U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6644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2103.7U CN216644988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2103.7U CN216644988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4988U true CN216644988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52103.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6644988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4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1987A (zh) 一种湿式冷却塔
CN216644988U (zh) 一种电厂汽机疏水热量回收装置
CN107551580A (zh) 一种立式降膜换热器
CN109682224B (zh) 一种橄榄球形凝汽器管束及其应用
CN210241544U (zh) 一种无蒸汽排放节能除氧器
CN110230810A (zh) 无蒸汽排放节能除氧器
CN215003079U (zh) 高效节能换热器
CN111220009B (zh) 一种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系统用低温热管蒸发器
CN210473103U (zh) 一种用于烟囱消白的防结垢烟气冷凝器
CN108709437B (zh) 污氮加热器管箱结构及使用方法
CN209857677U (zh) 一种橄榄球形凝汽器管束
RU2565650C1 (ru) Деаэратор (варианты)
JP5716233B2 (ja) 多段圧復水器
CN106215442A (zh) 一种双氧水提浓装置降膜蒸发器环形蒸汽分布器
CN108027134A (zh) 蒸汽发生器
CN213019874U (zh) 真空相变负压采暖装置
CN111508624A (zh) 冷却系统
CN215832510U (zh) 一种低压蒸汽波节管冷凝装置
RU12213U1 (ru) Парогенератор
CN209762711U (zh) 一种雨淋式水浴气化器
CN220750878U (zh) 一种低压加热器
CN210495257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水平管降膜蒸发器
CN220853201U (zh)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CN212987182U (zh) 一种余热再利用除氧装置
CN212369598U (zh) 一种插入式板式塔底重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3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