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4190U - 一种除焦推料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焦推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4190U
CN216644190U CN202220077368.8U CN202220077368U CN216644190U CN 216644190 U CN216644190 U CN 216644190U CN 202220077368 U CN202220077368 U CN 202220077368U CN 216644190 U CN216644190 U CN 216644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ecoking
ventilation
pip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73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Kunche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yi Kunche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yi Kunche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yi Kunche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73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4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4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4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除焦推料器,包括螺旋输送机、第一支撑板、梯形燃烧槽、U形密封板、除焦机构、通风管,除焦机构包括转轴、滑行套管、限位板、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推焦滑块、推焦杆。该除焦推料器可进行自动除焦、送料作业,继而可保证生物质燃烧颗粒在取暖炉内的充分燃烧,不仅提高了燃烧热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取暖炉的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除焦推料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焦推料器。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颗粒具有体积小、密度大、易处理、热值高、清洁卫生、储运方便、燃烧稳定、周期长、能效高、无污染等优点,在冬季常被用作取暖燃料。现有的燃烧生物质燃烧颗粒的取暖炉,在进行颗粒燃烧时,常出现结焦现象,结焦严重时,用户只能熄火进行除焦作业,导致取暖炉使用麻烦,进一步地,结焦严重,影响了颗粒的充分燃烧效果,降低了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焦推料器,该除焦推料器可进行自动除焦、送料作业,继而可保证生物质燃烧颗粒在取暖炉内的充分燃烧,不仅提高了燃烧热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取暖炉的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焦推料器,包括螺旋输送机、第一支撑板、梯形燃烧槽、U形密封板、除焦机构、通风管,所述U形密封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侧壁下部相连接,所述梯形燃烧槽通过两个前后分布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设置在所述U形密封板内,且在梯形燃烧槽的底部与U形密封板之间留有第一通风空间,在所述梯形燃烧槽上设置有梯形凹槽,在所述梯形凹槽的后部设置一第三卡板,在第三卡板和第二卡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留有第二通风空间,所述第二通风空间与第一通风空间之间相贯通,在所述第二通风空间的上部设置一密封卡板,在所述梯形燃烧槽的槽壁及第三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出风孔,所述螺旋输送机的送料管的出料端贯穿在所述第三卡板上,所述送料管的中部套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送料管的后端固定在一第二支撑板上,所述除焦机构包括转轴、滑行套管、限位板、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推焦滑块、推焦杆,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送料管的下方,在所述转轴的前部外侧壁上设置一闭合的椭圆形滑道,所述滑行套管套置在所述转轴的前部,且滑行套管内侧壁上设置的一滚珠卡置在所述椭圆形滑道内,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转轴一侧,所述滑行套管外侧壁上设置的限位杆套置在所述限位板上的一长圆孔内,所述滑行套管、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和推焦滑块从后向前依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板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推焦滑块位于所述梯形凹槽底部,两个所述推焦杆并排设置在所述推焦滑块前部,所述通风管用于向第二通风空间内通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部之间设置一稳定支撑机构。
优选地,所述稳定支撑机构为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下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下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风管包括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出风端和第二通风管的出风端分别与第二通风空间的下部和上部相贯通,所述第二通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相贯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通风管的进风端设置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第一通风管的进风端分成两个空腔,一个空腔与第二通风管的进风端相贯通,另一个空腔实现第一通风管的进风。
进一步地,在所述密封卡板的前侧设置一挡尘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通风空间内设置一加固板,且第二传动板和送料管均套置在所述加固板上。
优选地,在所述U形密封板的一侧设置一与所述第一通风空间相贯通的掏灰口,在所述掏灰口上设置一开关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便利;在颗粒从螺旋输送机中落入到梯形凹槽内后,利用两个推焦杆对颗粒的支撑,在颗粒堆燃烧时,可提高颗粒堆内部的进气量,从而利于颗粒堆进行充分燃烧,降低结焦现象;利用梯形燃烧槽及第三卡板上设置的出风孔,可为梯形凹槽内的颗粒堆提供充分的气流,继而利于实现颗粒堆的充分燃烧;通过推焦滑块间歇性运动,可实现梯形凹槽内定时除焦,从而提高了取暖炉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中:1螺旋输送机、11送料管、2梯形燃烧槽、21梯形凹槽、22第三卡板、23挡尘板、3U形密封板、31第一卡板、32第二卡板、321第一通风孔、33掏灰口、34开关门、41转轴、 411椭圆形滑道、42滑行套管、421滚珠、422限位杆、43第一传动板、44第二传动板、45 推焦滑块、46推焦杆、5通风管、51第一通风管、52第二通风管、53分隔板、6第二支撑板、 61限位板、62长圆孔、7第一支撑板、8支撑杆、9第一通风空间、10第二通风空间、101 密封卡板、102加固板、103第二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焦推料器(如图1所示),包括螺旋输送机1、第一支撑板7、梯形燃烧槽2、U形密封板3、除焦机构、通风管5,在本具体实施例中,U形密封板3即为一少一个侧壁的方形管,所述U形密封板3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7的前侧壁下部相连接,所述梯形燃烧槽2通过两个前后分布的第一卡板31和第二卡板32设置在所述U形密封板3 内,具体的,第一卡板31和第二卡板32卡置在U形密封板3内,梯形燃烧槽2卡置在第一卡板31和第二卡板32的上部,在梯形燃烧槽2的底部与U形密封板3之间留有第一通风空间9,在所述梯形燃烧槽2上设置有梯形凹槽21,在实际应用中,梯形凹槽21用来盛放燃烧颗粒,在所述梯形凹槽21的后部设置一第三卡板22,在第三卡板22和第二卡板32与第一支撑板7之间留有第二通风空间10,所述第二通风空间10与第一通风空间9之间相贯通,具体地,在第二卡板32上设置一第一通风孔321,利用第一通风孔321实现第一通风空间9 与第二通风空间10之间的空气流通,在所述第二通风空间10的上部设置一密封卡板101,在所述梯形燃烧槽2的槽壁及第三卡板22上均设置有若干出风孔201,第一通风空间9向梯形燃烧槽2上的出风孔201通风,实现梯形凹槽21内颗粒堆的底部及周边的通风,第二通风空间10向第三卡板22上的出风孔201通风,实现梯形凹槽21内颗粒堆上部的通风,通过上述出风孔201实现了颗粒堆四周全方位的通风,从而为颗粒堆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所述螺旋输送机1的送料管11的出料端贯穿在所述第三卡板22上,实际应用中,送料管11将颗粒送入到梯形凹槽21内,所述送料管11的中部套置在第一支撑板7上,所述送料管11的后端固定在一第二支撑板6上。所述除焦机构包括转轴41、滑行套管42、限位板61、第一传动板43、第二传动板44、推焦滑块45、推焦杆46,所述转轴4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6上且位于所述送料管11的下方,转轴41在第二支撑板6上的设置方式为本领域内公知技术,故在此,不再做详细描述;在所述转轴41的前部外侧壁上设置一闭合的椭圆形滑道411,所述滑行套管42套置在所述转轴41的前部,且滑行套管42内侧壁上设置的一滚珠421卡置在所述椭圆形滑道411内,当转轴41连续转动时,在椭圆形滑道411的推动下,滚珠421能够沿着转轴41的轴向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限位板6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6上且位于所述转轴41一侧,所述滑行套管42外侧壁上设置的限位杆422套置在所述限位板61上的一长圆孔62内,滑行套管42在限位杆62的限位下及滚珠421的推动下可实现往复移动。所述滑行套管42、第一传动板43、第二传动板44和推焦滑块45从后向前依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板44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7,所述推焦滑块45位于所述梯形凹槽21底部,两个所述推焦杆46并排设置在所述推焦滑块45前部,在实际应用中,当滑行套管42进行往复运动时,其最终带动推焦滑块45及推焦杆46进行往复移动,从而使得推焦滑块45及推焦杆46对梯形凹槽21内部的焦灰进行推动,继而实现了除焦作业。在实际应用中,转轴41和螺旋输送机 1内的螺旋轴的转动方式可采用同步运行方式进行运行,即实现在除焦的同时实现送料。
所述通风管5用于向第二通风空间10内通风,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通风管5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通风管5包括第一通风管51和第二通风管52,所述第一通风管51的出风端和第二通风管52的出风端分别与第二通风空间10的下部和上部相贯通,所述第二通风管52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51相贯通,进一步地,为提高第一通风管51和第二通风管52的通风效果,在此,在所述第一通风管51的进风端设置一分隔板53,所述分隔板53将第一通风管51的进风端分成两个空腔,一个空腔与第二通风管52的进风端相贯通,另一个空腔实现第一通风管51的进风。
在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6的下部之间设置一稳定支撑机构,利用稳定支撑机构的支撑功能,可提高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6的连接强度,从而实现对螺旋输送机1 及除焦机构的稳定支撑,保证了螺旋输送机1及除焦机构的运行可靠性。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稳定支撑机构为一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7的下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6的下部固定连接。为进一步提高,螺旋输送机1及除焦机构的安装稳定性,在此,在第二通风空间10内设置一加固板102,且第二传动板44和送料管11均套置在所述加固板 102上,在加固板102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103,以便实现第二通风空间10内的空气流通。
当新的颗粒从送料管11内落入到正在燃烧的颗粒堆上时,会弹起一些烟灰,为尽量阻挡烟灰上行乱飞,在此,在密封卡板101的前侧设置一挡尘板23。
为便于实现第一通风空间9内部的清灰作业,在此,在U形密封板3的一侧设置一与所述第一通风空间9相贯通的掏灰口33,在所述掏灰口33上设置一开关门34。
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左”、“右”、“前”、“后”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除焦推料器,其特征是,包括螺旋输送机、第一支撑板、梯形燃烧槽、U形密封板、除焦机构、通风管,所述U形密封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侧壁下部相连接,所述梯形燃烧槽通过两个前后分布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设置在所述U形密封板内,且在梯形燃烧槽的底部与U形密封板之间留有第一通风空间,在所述梯形燃烧槽上设置有梯形凹槽,在所述梯形凹槽的后部设置一第三卡板,在第三卡板和第二卡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留有第二通风空间,所述第二通风空间与第一通风空间之间相贯通,在所述第二通风空间的上部设置一密封卡板,在所述梯形燃烧槽的槽壁及第三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出风孔,所述螺旋输送机的送料管的出料端贯穿在所述第三卡板上,所述送料管的中部套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送料管的后端固定在一第二支撑板上,所述除焦机构包括转轴、滑行套管、限位板、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推焦滑块、推焦杆,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送料管的下方,在所述转轴的前部外侧壁上设置一闭合的椭圆形滑道,所述滑行套管套置在所述转轴的前部,且滑行套管内侧壁上设置的一滚珠卡置在所述椭圆形滑道内,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转轴一侧,所述滑行套管外侧壁上设置的限位杆套置在所述限位板上的一长圆孔内,所述滑行套管、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和推焦滑块从后向前依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板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推焦滑块位于所述梯形凹槽底部,两个所述推焦杆并排设置在所述推焦滑块前部,所述通风管用于向第二通风空间内通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部之间设置一稳定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焦推料器,其特征是,所述稳定支撑机构为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下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下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焦推料器,其特征是,所述通风管包括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出风端和第二通风管的出风端分别与第二通风空间的下部和上部相贯通,所述第二通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焦推料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通风管的进风端设置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第一通风管的进风端分成两个空腔,一个空腔与第二通风管的进风端相贯通,另一个空腔实现第一通风管的进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焦推料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密封卡板的前侧设置一挡尘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除焦推料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二通风空间内设置一加固板,且第二传动板和送料管均套置在所述加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除焦推料器,其特征是,在所述U形密封板的一侧设置一与所述第一通风空间相贯通的掏灰口,在所述掏灰口上设置一开关门。
CN202220077368.8U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除焦推料器 Active CN216644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7368.8U CN216644190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除焦推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7368.8U CN216644190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除焦推料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4190U true CN216644190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6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7368.8U Active CN216644190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除焦推料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4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55652U (zh) 一种生物质新能源燃烧锅炉
CN216644190U (zh) 一种除焦推料器
CN112146086A (zh) 一种数控节能环保多功能取暖炉及燃烧处理方法
CN214830113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燃煤锅炉高温气化炉
CN207162601U (zh) 一种高效燃烧炉膛与取暖炉
CN109489047A (zh) 一种新型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处理装置
CN210219737U (zh) 一种能自动除焦的生物质颗粒炉燃烧器
CN217816995U (zh) 余热高效再利用采暖炉
CN217082624U (zh) 一种气化燃烧水暖炉
CN218846197U (zh) 一种多燃料水暖锅炉
CN211575095U (zh) 有助于燃料燃烧且便于排出结焦物的燃炉
CN111486446A (zh) 一种新型生物质燃烧装置
CN206247401U (zh) 一种双翻板式生物燃料炉
CN219797342U (zh) 一种方便维护的生物质颗粒制暖设备
CN219044919U (zh) 一种工业废气物气化炉残渣回收装置
CN220083114U (zh) 一种提高炉体下部取暖效果的炉具
CN110623295A (zh) 一种集约高效生物质能源密集烤房供热装置
CN219454015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取暖炉
CN219674197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制暖设备的投料燃烧机构
CN211667857U (zh) 一种秸秆生物颗粒燃烧炉
CN220771101U (zh) 一种具有自动送料结构的生物质炉具
CN211876072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20436572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炉
CN210128367U (zh) 一种环保型取暖炉
CN212362102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