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1194U - 彩钢瓦 - Google Patents

彩钢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1194U
CN216641194U CN202123054794.4U CN202123054794U CN216641194U CN 216641194 U CN216641194 U CN 216641194U CN 202123054794 U CN202123054794 U CN 202123054794U CN 216641194 U CN216641194 U CN 216641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part
steel tile
color steel
plan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547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波
王娟
郭志球
朱磊
陶春华
郑丽花
周雨豪
王俊博
高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547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1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1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1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彩钢瓦,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彩钢瓦包括水平部和凸起部,水平部包括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位于同一平面,凸起部位于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之间;凸起部远离水平部所在平面一侧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部所在的平面平行;凸起部朝向第一子水平部和/或第二子水平部的一侧设有凹陷部。将凸起部上表面设为平面,避免凸起部太尖锐,挤压上层光伏组件发生碎裂、断裂等问题;凸起部至少一侧设凹陷部,使凸起部的上层和下层之间通过一个小面积空间连通,在彩钢瓦用于光伏领域时,使得凸起部的上层可以用于卡持与铝支架固定连接的器件的上端,增强彩钢瓦和铝支架的固定稳定性。

Description

彩钢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彩钢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彩钢压型钢板瓦俗称彩钢瓦和光伏组件结合构成了光伏发电屋面,为众多工商建筑屋面提供了节能环保并有大量收益的产品。但是,由于光伏发电产品是近年来出现的环保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产品,而彩钢压型瓦已经使用了相对非常长的时间了,当时的彩钢瓦型材截面并没有考虑现在光伏产品的安装问题,所以现在的光伏组件安装是要在瓦的上方先安装铝合金卡具、支架,然后再将光伏组件安装在铝支架上面,构成屋面光伏发电站。
但是,由于没有适合的彩钢压型瓦产品,现有的彩钢瓦型极易出现对光伏组件支撑力度不够,或是在彩钢瓦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对光伏组件造成挤压,使光伏组件容易碎裂等情况;且同时彩钢瓦与铝支架固定的稳定程度也存在一定缺陷,造成屋面光伏电站极易损坏、成本高、不易维修等等问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彩钢瓦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彩钢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光伏技术领域,彩钢瓦型极易出现对光伏组件支撑力度不够,或是在彩钢瓦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对光伏组件造成挤压,使光伏组件容易碎裂等情况;并提高彩钢瓦与铝支架固定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彩钢瓦,包括水平部和凸起部,所述水平部包括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所述第一子水平部和所述第二子水平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之间;
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一侧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水平部所在的平面平行;
所述水平部的两侧分别为公肋和母肋,所述公肋和所述母肋上形成承载面,或者用于配合夹持机构形成承载面;沿垂直于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承载面的高度,且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高度差0<ΔH≤30mm。
可选地,其中:
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高度差5mm≤ΔH≤10mm。
可选地,其中:
沿垂直于所述凸起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第一表面的宽度为W,W≥4mm。
可选地,其中:
10mm≤W≤25mm
可选地,其中:
沿垂直于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H,10mm≤H≤25mm。
可选地,其中:
沿垂直于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凸起部包括贯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靠近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一侧;
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相交接的第一面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
在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二空间为倒梯形或六边形。
可选地,其中:
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空间的顶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底部宽度。
可选地,其中:
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水平部一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母肋包括第一弯折连接区和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弯折连接区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且沿所述水平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公肋包括第二弯折连接区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连接区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且沿所述水平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朝向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且背离所述凸起部一侧凹陷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朝向所述凸起部一侧,且朝向所述水平部一侧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凸起与相邻设置的所述彩钢瓦中的所述第一凹槽套接。
可选地,其中:
所述母肋包括第一弯折连接区和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弯折连接区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且沿所述水平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公肋包括第二弯折连接区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连接区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且沿所述水平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朝向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且朝向所述凸起部一侧凹陷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水平部一侧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凸起与相邻设置的所述彩钢瓦中的所述第一凹槽套接。
可选地,其中:
相邻两个所述彩钢瓦中的所述公肋和所述母肋卷绕式搭接,卷绕角度为360°~540°。
可选地,其中:
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涂布于卷绕式搭接的所述公肋和所述母肋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彩钢瓦,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彩钢瓦,该彩钢瓦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之间设置一个凸起部,并设置凸起部的上表面为平面;在彩钢瓦使用于光伏领域的时候,当彩钢瓦在受热发生膨胀时,由于凸起部的上表面的平面,能够避免凸起部过于尖锐,挤压导致上层光伏组件发生碎裂的问题;当光伏组件由于重力等原因朝向彩钢瓦一侧发生位移时,由于凸起部的上表面的平面,可以对光伏组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光伏组件发生断裂等问题。此外,本申请还在凸起部朝向第一子水平部和/或第二子水平部的一侧设有凹陷部,使得凸起部的上层和下层之间通过一个较小面积的空间连通,从而在彩钢瓦使用于光伏领域的时候,使得凸起部的上层可以用于卡持与铝支架固定连接的器件的上端,可以达到增强彩钢瓦和铝支架的固定稳定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凸起部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凸起部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彩钢瓦卷绕式搭接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适合的彩钢压型瓦产品,现有的彩钢瓦型极易出现对光伏组件支撑力度不够,或是在彩钢瓦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对光伏组件造成挤压,使光伏组件容易碎裂等情况;且同时彩钢瓦与铝支架固定的稳定程度也存在一定缺陷,造成屋面光伏电站极易损坏、成本高、不易维修等等问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彩钢瓦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彩钢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光伏技术领域,彩钢瓦型极易出现对光伏组件支撑力度不够,或是在彩钢瓦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对光伏组件造成挤压,使光伏组件容易碎裂等情况;并提高彩钢瓦与铝支架固定的稳定性。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一种截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彩钢瓦100,包括水平部01和凸起部30,水平部01包括第一子水平部10和第二子水平部20,第一子水平部10和第二子水平部20位于同一平面,凸起部30位于第一子水平部10和第二子水平部20之间;
凸起部30远离水平部01所在平面一侧包括第一表面31,第一表面3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部01所在的平面平行;
水平部01的两侧分别为公肋52和母肋51,公肋52和母肋51上形成承载面99,或者用于配合夹持机构形成承载面99;沿垂直于水平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表面31的高度小于承载面99的高度,且承载面99与第一表面31之间的高度差0<ΔH≤30mm。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彩钢瓦100,该彩钢瓦100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子水平部10和第二子水平部20,并在第一子水平部10和第二子水平部20之间形成有一个凸起部30,该凸起部30的外侧轮廓通过连接第一子水平部10和第二子水平部20的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该凸起部30制作过程中可与第一子水平部10、第二子水平部20一体成型;也可通过单独制作第一子水平部10、第二子水平部20、凸起部30之后,再通过焊接等可选择的工艺实现固定连接。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彩钢瓦100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彩钢瓦100包括分设于其水平部01宽度方向两侧的公肋52和母肋51,在彩钢瓦100的拼接过程中,一个彩钢瓦100中的公肋52会与其相邻设置的一个彩钢瓦100中的母肋51相配合,以实现相邻两个彩钢瓦100的紧密拼接。
本申请设置该凸起部30的上表面,即凸起部30远离水平部01所在平面一侧的第一表面31为平面,具体可设置为第一表面3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部01所在的平面平行,以使得凸起部30的上表面不会存在表面积很小的微凸起结构,避免彩钢瓦100的上侧形成一定程度的尖端结构。
如此,当将该彩钢瓦100运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彩钢瓦100的上侧会固定设置有光伏组件,由于光伏组件的表面通常为玻璃等比较易碎的材质,因此本申请将彩钢瓦100凸起部30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例如在彩钢瓦100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热的时候,容易发生膨胀,此时存在彩钢瓦100凸起部30的上表面会和其上侧设置的光伏组件发生碰撞碎裂的风险,凸起部30上表面设置为平面可以避免造成光伏组件表面碎裂的情况出现,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此外,当彩钢瓦100运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由于彩钢瓦100上侧设置的光伏组件重量比较大、且面积比较大,在长时间的重力作用下,或是在光伏组件受到下压的外力时,光伏组件可能存在向重力方向发生形变或是下沉的情况,此时彩钢瓦100凸起部30的第一表面31可以起到对光伏组件的支撑作用,且由于凸起部30的长度和整条彩钢瓦100的长度相同,对于光伏组件的支撑效果也比较好,能够避免光伏组件因外力出现大幅向下的位移、或是断裂等风险,从而有利于保障该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且在光伏组件出现下沉问题时,用于支撑其的彩钢瓦100凸起部30的第一表面31设置为平面,也能够避免造成光伏组件表面碎裂的情况出现,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彩钢瓦100中的公肋52和母肋51拼接之后,该拼接部远离水平部01所在平面的一侧为承载面99;或者,在将本身请提供的彩钢瓦100用于光伏技术领域时,彩钢瓦100上表面一侧会设置光伏组件,以及夹持该光伏组件的固定夹具,固定夹具中夹持结构的第一夹持空间用于夹持固定光伏组件,此处第一夹持空间中靠近彩钢瓦100一侧的下表面可被称之为承载面99。总的来说,承载面99即支撑固定光伏组件下表面所在的平面。
当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沿垂直于水平部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本申请会设置彩钢瓦100凸起部30的高度小于公肋52和母肋51的高度,以使得通过连接于公肋52和母肋51的器件夹持的光伏组件能够位于凸起部30上表面的上侧,且使得光伏组件和彩钢瓦100的凸起部30上表面能够具有一定的间隙空间,避免彩钢瓦100凸起部30和光伏组件表面之间存在较大挤压力,从而避免光伏组件发生挤压破损的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设置凸起部30的第一表面31与彩钢瓦100上层设置的光伏组件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取值范围设置为大于0且小于30mm,光伏组件与彩钢瓦100上表面之间的间距比较小;若光伏组件由于重力等原因朝向彩钢瓦100一侧发生形变或是位移时,可通过彩钢瓦100凸起部30的上表面对光伏组件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光伏组件发生断裂的问题,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设置5mm≤ΔH≤10mm,光伏组件在一个小的形变范围内就可收到中间角驰凸起部30的支撑,且光伏组件和彩钢瓦100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不会存在相互接触受热不均引起组件爆板。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凸起部的一种放大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5,可选地,沿垂直于水平部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凸起部30包括贯通的第一空间33和第二空间34,第一空间33设置于第二空间34靠近水平部01所在平面一侧;
第一空间33和第二空间34相交接的第一面41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表面31所在平面;
在凸起部30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二空间34为倒梯形或六边形。
具体地,当该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该彩钢瓦100需要固定在其下方房屋框架的铝支架上,本申请通过设置彩钢瓦100的凸起部30包括凹陷部32,该凹陷部32在凸起部30靠近第一子水平部10的一侧表面形成时,具体为由凸起部30朝向第二子水平部20一侧凹陷形成;当该凹陷部32在凸起部30靠近第二子水平部20一侧的表面形成时,具体为由凸起部30朝向第一子水平部10一侧凹陷形成;也可以设置凸起部30靠近第一子水平部10一侧的表面,以及靠近第二子水平部20一侧的表面均设置有向凸起部30的内部凹陷的凹陷部32。如此设置,使得凸起部30的内部空间包括位于凹陷位置的上侧空间,以及位于凹陷位置的下侧空间,该凸起部30的上侧空间可以用于卡持与铝支架实现连接的器件的上端部,从而在彩钢瓦100的凸起部30的设置区域,也可以固定连接一些能够实现彩钢瓦100和铝支架固定的器件,以使得彩钢瓦100和铝支架的固定效果更加良好,且无需在彩钢瓦100、铝支架、连接彩钢瓦100和铝支架的器件之外再增加设置其余的器件,从而有利于简化光伏技术领域中光伏发电屋的制作成本,也能够避免增加铝支架的承载重量,从而提高光伏领域中光伏发电屋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彩钢瓦100中凸起部30的一种设置方式,由于本申请设置凸起部30朝向第一子水平部10和第二子水平部20的至少一侧表面,会向凸起部30的内部凹陷形成凹陷部32;此时,沿垂直于水平部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凸起部30会包括贯通的第一空间33和第二空间34,其中第一空间33位于凸起部30的下侧部分,第二空间34位于凸起部30的上册部分,也即第一空间33设置于第二空间34靠近水平部01所在平面一侧。
本申请以第一空间33和第二空间34相交接的第一面41所在的平面,与凸起部30的第一表面31所在平面为平行关系为例,沿垂直于水平部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且沿垂直于凸起部30的长度方向上,获得该凸起部30的横截面;该横截面中,沿第一面41指向第一表面31的方向上,第二空间34的宽度是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的,或该第二空间34的宽度有至少一部分是呈增大趋势的,以使得至少部分第二空间34的横截面宽度比第一空间33和第二空间34交接处的横截面宽度大。当该彩钢瓦100使用于光伏技术领域时,可将用于连接固定铝支架和彩钢瓦100的器件上端卡持在该第一空间33内,也能够避免该器件的上端从第二空间34向第一空间33移动的风险,提高彩钢瓦100和铝支架的固定效果,提升彩钢瓦100的抗风揭性能。
请结合图1、图3参照图4,可选地,凸起部30的横截面中,第一空间33的顶部宽度大于第二空间34的底部宽度。
具体地,本申请还提供彩钢瓦100中凸起部30的一种设置方式,凸起部30的横截面中,第一空间33中靠近第一表面31一侧的顶部宽度,比第二空间34中远离第一表面31一侧的底部宽度更长,以使得凸起部3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形成一个平台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该彩钢瓦100的抗弯折能力,以使得彩钢瓦100的使用寿命更长;当将该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也能够提高光伏发电屋的使用寿命。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凸起部的一种放大示意图,请结合图1、图3参照图5和图6,可选地,第二空间34包括第一子空间341和第二子空间342,第一子空间341位于第二子空间342靠近水平部01所在平面一侧;
第一子空间341和第二子空间342相交接的第二面42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面41所在平面;
凸起部30的横截面中,沿第二面42指向第一表面31的方向上,第二子空间342的宽度逐渐减小;沿第二面42指向第一面41的方向上,第一子空间341的宽度逐渐减小。
具体地,本申请还提供彩钢瓦100中凸起部30的一种设置方式,第二空间34中包括第一子空间341和第二子空间342,此处的第二子空间342位于第一子空间341的上侧,即第一子空间341位于第二子空间342靠近水平部01所在平面一侧;此时,沿垂直于水平部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凸起部30会包括依次贯通设置的第一空间33、第一子空间341和第二子空间342。
以第一子空间341和第二子空间342相交接的第二面42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面41所在平面为例,具体可设置为,在凸起部30的横截面中,沿第二面42指向第一表面31的方向上,第二子空间342的宽度是呈减小的趋势的,且沿第二面42指向第一面41的方向上,第一子空间341的宽度是呈减小的趋势的,也即沿第一面41指向第一表面31的方向上,有一部分横截面的宽度是逐渐增大的。此时,凸起部30的横截面中,第二空间34的截面形状例如可以为一个六边形,使得凸起部30中其侧表面的弯折数量更多,也有利于提高该彩钢瓦100的抗弯折能力,以使得彩钢瓦100的使用寿命更长;当将该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也能够提高光伏发电屋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1和图3,可选地,沿垂直于凸起部3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第一表面31的宽度为W,W≥4mm。
具体地,沿垂直于凸起部3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本申请提供一种凸起部30第一表面31可选择的宽度设置范围为大于等于4mm;若是第一表面31的宽度小于4mm的话,凸起部30远离水平部01的一侧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凸起的长条形的尖端结构,在该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对凸起部30上侧设置的光伏组件造成挤压破损,不利于光伏组件的使用;且若是第一表面31的宽度小于4mm的话,由于尺寸太小,对于制造该彩钢瓦100的精度要求也很高,容易提高彩钢瓦100的制作成本,降低彩钢瓦100的制作效率。
此外,光伏结构和彩钢瓦100之间的间隙设置合适,不会存在相互接触受热不均而引起光伏结构爆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彩钢瓦100中凸起部30上表面(第一表面31)的宽度最大取值,并没有做具体限定,用户可根据整张彩钢瓦100的宽度、或是设计需求等对第一表面31的宽度进行取值,以使得彩钢瓦100的使用效果、制作效率等更加良好。
可选地,可进一步设置凸起部30第一表面31的宽度取值范围在10mm-25mm之间,第一表面31的宽度越大,支撑性能更优,但考虑到角驰的凸起部30还需要与底部安装支座配合,所以也不能太宽。
请参照图5和图6,可选地,沿垂直于水平部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凸起部30的高度为H,10mm≤H≤25mm。
具体地,沿垂直于水平部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本申请提供一种凸起部30的高度可选择的取值范围为10mm-25mm。
若设置凸起部30的高度小于10mm的话,一方面由于尺寸较小对于彩钢瓦100制程的精度要求很高,会降低彩钢瓦100的制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尺寸较小,难以形成上述凸起部30包括第一空间33和第二空间34的结构设置,在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不利于彩钢瓦100和其下部设置的铝支架的固定稳定性;再一方面,在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凸起部30的高度设置的过小,容易出现其上部设置的光伏组件在受到向下的力的时候,该凸起部30距离光伏组件的距离过远,不能够提供给光伏组件一个支撑力,容易出现光伏组件变形甚至断裂的问题,不利于保障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若设置凸起部30的高度大于25mm的话,一方面,会造成彩钢瓦100制作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增加彩钢瓦100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在该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容易出现彩钢瓦100的凸起部30比光伏组件的下表面高出一些的情况,不利于在光伏技术领域中的使用;再一方面,在该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的时候,还会使得凸起部30的上部空间与下方要固定连接的铝支架的距离太远,连接固定铝支架和彩钢瓦100的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较大,导致其发生弯折的风险增加,导致铝支架和彩钢瓦100固定牢固度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设置凸起部30的高度可选择的取值范围为10mm-25mm,更有利于该彩钢瓦100在光伏技术领域的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30的高度取值范围为10mm-25mm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用户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对彩钢瓦100中凸起部30的高度取值进行调整,以使得彩钢瓦100的使用效果更加良好。
请参照图1,可选地,还包括缓冲层40,缓冲层40设置于第一表面31远离水平部01一侧。
具体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彩钢瓦100的实施例,该彩钢瓦100还包括缓冲层40,具体可将该缓冲层40设置于凸起部30的上表面上,也即将缓冲层40设置于凸起部30的第一表面31远离水平部01的一侧表面上;该缓冲层40的可选用结构胶或者泡棉胶进行制作,使得该缓冲层40具有一定的弹性。
当将该彩钢瓦100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时,若彩钢瓦100所处的环境比较热,彩钢瓦100发生膨胀,导致彩钢瓦100的凸起部30与光伏组件接触;或是当光伏组件受到外力导致其发生向下的形变时,也会导致彩钢瓦100的凸起部30与光伏组件发生接触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在彩钢瓦100凸起部30的上表面设置具有较佳弹性的缓冲层40,以使得在凸起部30与光伏组件接触时,具有一个缓冲效果,避免光伏组件发生破裂的问题,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良率。
请参照图2,可选地,母肋51包括第一弯折连接区60和第一连接结构70,第一弯折连接区60分别连接水平部01的一侧和第一连接结构70;第一弯折连接区60沿远离凸起部30的一侧、且沿水平部01朝向第一表面31一侧弯折形成;
公肋52包括第二弯折连接区80和第二连接结构90,第二弯折连接区80分别连接水平部01的另一侧和第二连接结构90;第二弯折连接区80沿远离凸起部30的一侧、且沿水平部01朝向第一表面31一侧弯折形成;
第一连接结构70包括第一凹槽71,第一凹槽71沿朝向水平部01所在平面,且背离凸起部30一侧凹陷形成;
第二连接结构90包括第一凸起91,第一凸起91沿朝向凸起部30一侧,且朝向水平部01一侧延伸形成;
第一凸起91与相邻设置的彩钢瓦100中的第一凹槽71套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70包括第一子连接段72、第一子水平段73和第一凹槽71,第一子连接段72与第一弯折连接区60连接,第一子水平段73分别与第一子连接段72和第一凹槽71连接,第一凹槽71背离第一子水平段73和第一子连接段72形成的空间内部凹陷形成;第一子水平段73位于第一连接结构70远离凸起部30一侧。其中,第一弯折连接区60包括倾斜连接区域61和水平段区域62。
第二连接结构90包括第二子连接段92、第二子水平段93和第一凸起91,第二子连接段92与第二弯折连接区80连接,第二子水平段93分别与第二子连接段92和第一凸起91连接,第一凸起91朝向凸起部30一侧,且朝向水平部01一侧形成;第二子水平段93朝向凸起部30一侧延伸形成;其中,第二弯折连接区80包括倾斜连接区域811和水平段区域82。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可选地,母肋51包括第一弯折连接区60和第一连接结构70,第一弯折连接区60分别连接水平部01的一侧和第一连接结构70;第一弯折连接区60沿远离凸起部30的一侧、且沿水平部01朝向第一表面31一侧弯折形成;
公肋52包括第二弯折连接区80和第二连接结构90,第二弯折连接区80分别连接水平部01的另一侧和第二连接结构90;第二弯折连接区80沿远离凸起部30的一侧、且沿水平部01朝向第一表面31一侧弯折形成;
第一连接结构70包括第一凹槽71,第一凹槽71沿朝向水平部01所在平面,且朝向凸起部30一侧凹陷形成;
第二连接结构90包括第一凸起91,第一凸起91朝向水平部01一侧延伸形成;
第一凸起91与相邻设置的彩钢瓦中的第一凹槽71套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70包括第一子连接段72、第一子水平段73和第一凹槽71,第一子连接段72与第一弯折连接区60连接,第一子水平段73分别与第一子连接段72和第一凹槽71连接,第一凹槽71背离第一子水平段73、且朝向第一子连接段72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一子水平段73位于第一连接结构70远离凸起部30一侧;其中,第一弯折连接区60包括倾斜连接区域61和水平段区域62。
第二连接结构90包括第二子连接段92、第二子水平段93和第一凸起91,第二子连接段92与第二弯折连接区80连接,第二子水平段93分别与第二子连接段92和第一凸起91连接,第一凸起91朝向水平部01一侧形成;第二子水平段93朝向凸起部30一侧延伸形成;其中,第二弯折连接区80包括倾斜连接区域811和水平段区域82。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彩钢瓦卷绕式搭接的一种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8,可选地,相邻两个彩钢瓦100中的公肋52和母肋51卷绕式搭接,卷绕角度为360°~540°。
具体地,公肋52和母肋51卷绕360°~540°,实现了相邻两个彩钢瓦100之间的固定。
可选地,还包括密封胶,密封胶涂布于卷绕式搭接的公肋52和母肋51之间。
具体地,为了加固相邻两个彩钢瓦100的固定效果,可在公肋52和母肋51卷绕的同时,在其中间也涂不上密封胶。
进一步地,如图8示出的,为了将彩钢瓦100固定在铝支架上,会通过固定支座实现彩钢瓦100和铝支架的固定,固定支座包括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上端111会和公肋52和母肋51一同卷绕,从而实现固定支座上端与彩钢瓦100的固定;此时可选在公肋52、母肋51、支撑杆11的上端111两两相接触的位置都涂不上密封胶,从而提高三者的固定牢靠性;其中,密封胶可选择不干胶、硅胶等,提升相邻两个彩钢瓦100连接处的防水能力。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彩钢瓦,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一种彩钢瓦,该彩钢瓦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之间设置一个凸起部,并设置凸起部的上表面为平面;在彩钢瓦使用于光伏领域的时候,当彩钢瓦在受热发生膨胀时,由于凸起部的上表面的平面,能够避免凸起部过于尖锐,挤压导致上层光伏组件发生碎裂的问题;当光伏组件由于重力等原因朝向彩钢瓦一侧发生位移时,由于凸起部的上表面的平面,可以对光伏组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光伏组件发生断裂等问题。此外,本申请还在凸起部朝向第一子水平部和/或第二子水平部的一侧设有凹陷部,使得凸起部的上层和下层之间通过一个较小面积的空间连通,从而在彩钢瓦使用于光伏领域的时候,使得凸起部的上层可以用于卡持与铝支架固定连接的器件的上端,可以达到增强彩钢瓦和铝支架的固定稳定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彩钢瓦,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部和凸起部,所述水平部包括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所述第一子水平部和所述第二子水平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子水平部和第二子水平部之间;
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一侧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水平部所在的平面平行;
所述水平部的两侧分别为公肋和母肋,所述公肋和所述母肋上设置承载面,或者用于配合夹持机构形成承载面;沿垂直于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承载面的高度,且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高度差0<ΔH≤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高度差5mm≤ΔH≤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凸起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第一表面的宽度为W,W≥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10mm≤W≤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H,10mm≤H≤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凸起部包括贯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之间为凹陷部,所述第一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靠近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一侧;
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相交接的第一面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
在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二空间为倒梯形或六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空间的顶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底部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水平部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肋包括第一弯折连接区和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弯折连接区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且沿所述水平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公肋包括第二弯折连接区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连接区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且沿所述水平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朝向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且背离所述凸起部一侧凹陷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朝向所述凸起部一侧,且朝向所述水平部一侧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凸起与相邻设置的所述彩钢瓦中的所述第一凹槽套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肋包括第一弯折连接区和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弯折连接区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且沿所述水平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公肋包括第二弯折连接区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连接区沿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且沿所述水平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朝向所述水平部所在平面,且朝向所述凸起部一侧凹陷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水平部一侧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凸起与相邻设置的所述彩钢瓦中的所述第一凹槽套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彩钢瓦中的所述公肋和所述母肋卷绕式搭接,卷绕角度为360°~54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彩钢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涂布于卷绕式搭接的所述公肋和所述母肋之间。
CN202123054794.4U 2021-12-07 2021-12-07 彩钢瓦 Active CN216641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4794.4U CN216641194U (zh) 2021-12-07 2021-12-07 彩钢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4794.4U CN216641194U (zh) 2021-12-07 2021-12-07 彩钢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1194U true CN216641194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9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54794.4U Active CN216641194U (zh) 2021-12-07 2021-12-07 彩钢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1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32900B (zh) 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光伏瓦装置
CN101965644A (zh) 用于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电力的模块
JP200400662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アレイ
EP2025007B1 (en) Cold-curved solar panel
CN107408914A (zh) 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面板
CN217400121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用的转接件及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16641194U (zh) 彩钢瓦
CN210164117U (zh) 折线形玻璃幕墙
CN217461231U (zh) 一种固定夹具及光伏瓦装置
JP201123876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299500U (zh) 彩钢瓦固定结构
WO2017138248A1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12673532U (zh) 平板太阳能热水器边框型材
CN211691097U (zh) 一种bipv光伏屋面系统
KR20150026824A (ko) 광전 패널 조립체
CN114256369A (zh) 无框光伏电池板
CN105464264A (zh) 一种铝蜂窝板及其组成的金属幕墙系统
CN112482624A (zh) 一体化幕墙外挂式碲化镉光伏发电安装结构
CN216528914U (zh) 光伏组件
CN219659649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承载用铝合金框架结构
CN111119666A (zh) 一种断桥铝制节能窗
CN218205132U (zh) 蜂窝铝板石材复合板幕墙
CN220247419U (zh) 一种光伏屋顶
CN104088383B (zh) 一种太阳能幕墙
CN216552682U (zh) 一种隔热性好的金属夹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