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0932U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40932U CN216640932U CN202220091057.7U CN202220091057U CN216640932U CN 216640932 U CN216640932 U CN 216640932U CN 202220091057 U CN202220091057 U CN 202220091057U CN 216640932 U CN216640932 U CN 2166409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corner fitting
- cross beam
- corner
- pl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包括顶底板结构和立柱,顶底板结构之间通过若干立柱连接;顶底板结构包括若干顶底板组件,顶底板组件包括四个依次首尾连接成矩形结构的横梁,四个横梁之间通过角件连接,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角件连接;角件呈中空立方体结构,角件与横梁之间以及角件与立柱之间均通过角件搭接件连接,角件搭接件固定在角件的端面上,横梁的端头部或立柱的端头部与角件搭接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顶底板结构通过顶底板组件拼接而成,可任意组合成需要的大小或需要的楼层,顶底板组件的横梁之间通过角件进行连接,顶底板与立柱支架同样采用对应的角件连接,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方便拆卸可重复循环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房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背景技术
集成房屋又叫作可移动房屋或可拆装房屋。主要是通过在工厂预制墙板、结构部件等,按照设计要求加工,到达施工现场能够快速组装成房屋的一种建房模式。但是现阶段的集成房屋种类繁多,多为一次性结构,拆卸不方便,不能重复利用,建造成本高、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方便拆卸可重复循环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包括顶底板结构和立柱,所述顶底板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所述顶底板结构之间通过若干所述立柱连接;
所述顶底板结构包括若干呈矩阵结构拼接在一起的顶底板组件,所述顶底板组件包括四个依次首尾连接成矩形结构的横梁,四个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角件连接,相邻的所述顶底板组件之间共用一条所述横梁,所述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角件连接;
所述角件呈中空立方体结构,所述角件与所述横梁之间以及所述角件与所述立柱之间均通过角件搭接件连接,所述角件搭接件固定在所述角件的端面上,所述横梁的端头部或所述立柱的端头部与所述角件搭接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角件搭接件包括立柱搭接件和横梁搭接件,所述立柱搭接件和所述横梁搭接件分别与所述中空立方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搭接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和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同一侧的端头部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横梁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所述横梁的内腔轮廓与所述横梁搭接件的外缘轮廓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搭接件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立柱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所述立柱的内腔轮廓与所述立柱搭接件的外缘轮廓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顶底板组件的外侧以及相邻的所述顶底板组件之间铺设有墙板。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顶部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墙板进行卡接的上卡槽,所述横梁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墙板进行卡接的下卡板,所述墙板的底部卡接在所述上卡槽内,所述墙板的顶部卡接在所述下卡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的顶部与所述横梁的底部之间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板和紧固螺栓,所述压紧板的下部设有螺孔,所述紧固螺栓旋入在所述螺孔内,所述压紧板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内壁连接,通过旋紧所述紧固螺栓将所述墙板与所述横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墙板进行卡接的侧卡槽或侧卡板。
进一步地,位于最上层的所述顶底板结构的顶部设有坡面房顶,所述坡面房顶包括房顶支撑架、房顶支撑杆和房顶面板,所述房顶支撑架呈三角形结构,所述房顶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房顶支撑杆搭设在相邻的所述房顶支撑架上,所述房顶面板搭设在所述房顶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还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支撑板上铺设有地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顶底板结构和立柱的模块化组合,组装成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房屋,顶底板结构通过顶底板组件拼接而成,可以任意组合成需要的大小或者需要的楼层,顶底板组件的横梁之间通过角件进行连接,顶底板与立柱支架同样采用对应的角件连接,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而且方便拆卸,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柱搭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横梁搭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横梁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墙板顶部与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墙板底部与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柱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墙板与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顶底板结构、2-立柱、3-顶底板组件、4-横梁、5-角件、6-立柱搭接件、7-横梁搭接件、8-中空立方体、9-侧板、10-连接板、11-支撑板、12-固定板、13-墙板、14-上卡槽、15-下卡板、16-压紧板、17-紧固螺栓、18-侧卡槽、19-侧卡板、20-坡面房顶、21-房顶支撑架、22-房顶支撑杆、23-房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包括顶底板结构1和立柱2,顶底板结构1的数量至少为两层,通过顶底板结构1可以形成房屋的顶板或底板,根据使用需要可以设计不同楼层的房屋,本实施例给出了两层楼层的结构,即需要三个顶底板结构1沿高度方向设置,在上下两个顶底板结构1之间通过若干立柱2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顶底板结构1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两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
顶底板结构1包括若干呈矩阵结构拼接在一起的顶底板组件3,顶底板组件3包括四个依次首尾连接成矩形结构的横梁4,四个横梁4之间通过角件5连接,相邻的顶底板组件3之间共用一条横梁4,立柱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角件5连接;
本装置通过角件5的使用,可以将横梁、立柱之间的连接,实现横梁和立柱之间的完美组合,设计合理,角件5的使用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使得顶底板组件3之间的组合,以及顶底板组件3与立柱2之间的组合都可以通过角件5完成,组装和拆卸都十分方便。
如图3所示,角件5呈中空立方体结构,角件5与横梁4之间以及角件5与立柱2之间均通过角件搭接件连接,角件搭接件固定在角件的端面上,横梁4的端头部或立柱2的端头部与角件搭接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角件搭接件包括立柱搭接件6和横梁搭接件7,立柱搭接件6和横梁搭接件7分别与中空立方体8固定连接。立柱搭接件6和横梁搭接件7均为一体成型制成。
如图5所示,横梁搭接件7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9和一个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9的同一侧的端头部连接,侧板9和连接板10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螺孔,横梁4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横梁4的内腔轮廓与横梁搭接件7的外缘轮廓相同。
如图4所示,立柱搭接件6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固定板12,两个固定板12的两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2上开设有若干螺孔,立柱2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立柱2的内腔轮廓与立柱搭接件6的外缘轮廓相同。
本装置通过设计立柱搭接件6和横梁搭接件7,立柱搭接件6和横梁搭接件7均可焊接在角件5的中空立方体8上,使用时将立柱2或横梁4分别插接在对应的立柱搭接件6和横梁搭接件7上,在立柱2或横梁4上也开设螺孔,通过螺栓将立柱2或横梁4分别与对应的立柱搭接件6和横梁搭接件7固定即可。
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顶底板组件3的外侧以及相邻的顶底板组件3之间铺设有墙板13,横梁4的顶部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墙板13进行卡接的上卡槽14,横梁4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墙板进行卡接的下卡板15,墙板13的底部卡接在上卡槽14内,墙板13的顶部卡接在下卡板15内。
墙板13的顶部与横梁4的底部之间设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板16和紧固螺栓17,压紧板16的下部设有螺孔,紧固螺栓17旋入在螺孔内,压紧板16的上部与横梁4的内壁连接,通过旋紧紧固螺栓17将墙板13与横梁4固定。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立柱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对墙板13进行卡接的侧卡槽18或侧卡板19,墙板13的两侧卡接在侧卡槽18或侧卡板19内。
本装置的墙板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卡槽14或下卡板15卡接,墙板13的左右两侧卡接在立柱2上的侧卡槽18或侧卡板19内,并在墙板13的上部通过压紧装置将其与横梁4固定。
如图2和图13所示,相对设置的两个横梁4之间还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呈几字型结构,具有材料利用率高,便于安装等优点,支撑板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横梁4上,支撑板11上铺设有地板。支撑板11设置在顶底板组件3形成一体,组合成地板结构,可以方面人们行走和居住。
位于最上层的顶底板结构1的顶部设有坡面房顶20,坡面房顶20包括房顶支撑架21、房顶支撑杆22和房顶面板23,房顶支撑架21呈三角形结构,房顶支撑架21固定在横梁4上,房顶支撑杆22搭设在相邻的房顶支撑架21上,房顶面板23搭设在房顶支撑杆22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底板结构和立柱的模块化组合,组装成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房屋,顶底板结构通过顶底板组件拼接而成,可以任意组合成需要的大小或者需要的楼层,顶底板组件的横梁之间通过角件进行连接,顶底板与立柱支架同样采用对应的角件连接,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而且方便拆卸,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底板结构和立柱,所述顶底板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所述顶底板结构之间通过若干所述立柱连接;
所述顶底板结构包括若干呈矩阵结构拼接在一起的顶底板组件,所述顶底板组件包括四个依次首尾连接成矩形结构的横梁,四个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角件连接,相邻的所述顶底板组件之间共用一条所述横梁,所述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角件连接;
所述角件呈中空立方体结构,所述角件与所述横梁之间以及所述角件与所述立柱之间均通过角件搭接件连接,所述角件搭接件固定在所述角件的端面上,所述横梁的端头部或所述立柱的端头部与所述角件搭接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件搭接件包括立柱搭接件和横梁搭接件,所述立柱搭接件和所述横梁搭接件分别与所述中空立方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搭接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和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同一侧的端头部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横梁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所述横梁的内腔轮廓与所述横梁搭接件的外缘轮廓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搭接件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立柱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所述立柱的内腔轮廓与所述立柱搭接件的外缘轮廓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底板组件的外侧以及相邻的所述顶底板组件之间铺设有墙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顶部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墙板进行卡接的上卡槽,所述横梁的底部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墙板进行卡接的下卡板,所述墙板的底部卡接在所述上卡槽内,所述墙板的顶部卡接在所述下卡板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的顶部与所述横梁的底部之间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板和紧固螺栓,所述压紧板的下部设有螺孔,所述紧固螺栓旋入在所述螺孔内,所述压紧板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内壁连接,通过旋紧所述紧固螺栓将所述墙板与所述横梁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墙板进行卡接的侧卡槽或侧卡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顶底板结构的顶部设有坡面房顶,所述坡面房顶包括房顶支撑架、房顶支撑杆和房顶面板,所述房顶支撑架呈三角形结构,所述房顶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房顶支撑杆搭设在相邻的所述房顶支撑架上,所述房顶面板搭设在所述房顶支撑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还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支撑板上铺设有地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91057.7U CN216640932U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91057.7U CN216640932U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40932U true CN216640932U (zh) | 2022-05-31 |
Family
ID=8172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91057.7U Active CN216640932U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40932U (zh) |
-
2022
- 2022-01-13 CN CN202220091057.7U patent/CN2166409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999351A (en) | Structural frame | |
AU2018310753B2 (en) | Formwork panel frame | |
CN114182825A (zh)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 |
JP2928832B2 (ja) | 柱の構成方法 | |
CN216640932U (zh) |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集成房屋 | |
CN103866859A (zh) | 一种多层移动组合房屋 | |
CN210562626U (zh) | 六边形装配式钢结构模块 | |
CN112647672A (zh) | 地板钢架支撑装置 | |
US3604165A (en) | Panelled deck construction for building | |
CN215442705U (zh) | 模块化建筑立柱单元连接体系 | |
WO2006001222A1 (ja) | 立体構築物 | |
CN216142232U (zh) | 装配式框架结构隔断式墙体 | |
JP4037567B2 (ja) | 壁パネル、建物及び壁パネルの取付方法 | |
CN111502090A (zh) | 一种轻钢墙体的外墙板安装结构 | |
CN221837887U (zh) | 一种拼装式钢结构龙骨结构 | |
JPH0649756Y2 (ja) |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用パネル | |
CN211007492U (zh) | 地板钢架支撑装置 | |
JPH0996114A (ja) | 型枠支保工 | |
JP3013244B2 (ja) | 型枠用セ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型枠装置 | |
CN217105543U (zh) | 一种可组装的多层装配式房屋系统 | |
CN212427515U (zh) | 一种钢结构房的支撑框架 | |
CN220731044U (zh) | 一种建筑模型 | |
CN215830120U (zh) | 一种施工现场用组合式仓库 | |
CN214329292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多高层框架钢结构 | |
CN213868313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移动的轻质活动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1 Address after: 610300 South 1st Lane, Baoguang Avenu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Xintian Logistics Patentee after: Zhongsheng Guangxia Integrated Hous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Sichuan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Xintian logistics, Nanyi lane, Baoguang Avenu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Zhongsheng Guangxia Integrated Hous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