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8764U - 自锁交叉颊面管 - Google Patents

自锁交叉颊面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8764U
CN216628764U CN202123081606.7U CN202123081606U CN216628764U CN 216628764 U CN216628764 U CN 216628764U CN 202123081606 U CN202123081606 U CN 202123081606U CN 216628764 U CN216628764 U CN 216628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limiting
groove
self
buccal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816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天民
许开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zheng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zheng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zheng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zheng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230816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8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8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8764U/zh
Priority to US18/078,442 priority patent/US2023018129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矫治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包括:托槽体框架结构以及其形成的多个交叉排列的管道和盖板,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托槽体框架结构上;托槽体框架结构包括四个翼,通过四个翼形成用于容纳弓丝的第一管腔;在第一翼和第四翼的下方以及第一沟槽侧壁分别构造有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托槽型颊管牙合龈径的基础上,通过四个翼形成用于容纳粗圆丝或方形弓丝的第一管腔,通过在翼的下方构造限位结构,利用三个限位结构构成两条用于容纳细圆丝的限位通道,满足牙齿不同矫治阶段对弓丝不同角度的要求;通过限位结构为牙齿提供后倾力矩,还通过滑动盖板设计解决了弓丝远端弯曲后无法插入颊面管的难题。

Description

自锁交叉颊面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矫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颊管从结构上看有最传统的实体管腔型、双翼宽托槽结扎型、自锁托槽型三种;从管腔预置的角度看,大都为预置了正常牙角度的颊管;对于XBT交叉颊面管,其首次在主管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防止磨牙前倾的细圆管,属于实体管腔型,弓丝只能从近中方向插入管腔,如果在最主要的支抗磨牙(通常为6号牙)后方需要打弓丝弯曲(比如矫正7号牙不齐的弯曲),弓丝则难以穿过主支抗磨牙的颊面管;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主支抗磨牙的普通单管颊管出现了类似宽双翼托槽的结构,使矫正弓丝可以从颊侧面进入管腔,并通过结扎丝或结扎圈固定在颊管管腔中;自锁托槽问世后,结扎型的普通颊管也就用同样的设计转变为了自锁颊面管,但均为单管腔结构,如果需要后倾力矩,只能在不锈钢弓丝上手工弯制。能够提供持续轻力的记忆合金镍钛弓丝进入正畸行业后,因为弓丝的形态记忆特点,弓丝弯制变得不再容易,于是出现了XBT交叉颊面管的设计,通过颊面管的角度取代传统的支抗曲弯制。但因为是两个实体的交叉管腔,牙合龈径比单槽沟的传统颊管要明显的大,难以采用现有的自锁设计,目前市面上既没有结扎型也没有自锁型交叉颊面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叉颊面管存在的牙合龈径较大以及主支抗磨牙后方牙齿需要弓丝弯制时无法插入实体型交叉颊面管的缺陷,通过在翼的下方构造限位结构,从而形成至少两条供弓丝穿过的通道,一方面使得颊面管的牙合龈径尺寸较小,另一方面能够满足牙齿不同矫治阶段对弓丝种类和不同支抗曲角度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包括:托槽体框架结构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托槽体框架结构上;其中,
所述托槽体框架结构包括第一翼、第二翼、第三翼和第四翼,所述第一翼和所述第二翼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三翼和所述第四翼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轴向设置从而形成用于容纳弓丝的第一管腔;
在所述第一翼的下方构造有第一限位结构,在所述第四翼的下方构造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构成用于限定弓丝产生后倾力矩的第二通道;
在所述第一沟槽的临近于所述第二翼的侧壁构造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构成用于限定弓丝产生后倾力矩的第三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位于所述第一翼下方的外侧壁的第一圆槽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位于所述第四翼下方的外侧壁的第二圆槽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为在所述第一沟槽的临近于所述第二翼的内侧壁上开设的第三圆槽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所述第四翼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翼的宽度,所述第一翼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翼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30°~-60°夹角,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20°~-30°夹角,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2°~-10°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5°~-20°夹角,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0°~-15°夹角,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0°~-10°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所述盖板的外轮廓为平行四边形,且在所述盖板上设有台阶型结构,在所述托槽体框架结构上设有与所述台阶型结构适配的轨道,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台阶型结构和所述轨道的配合滑动设于所述托槽体框架结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翼与所述第四翼上,在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装置适配的凹槽,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凹槽能够相应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在不增加传统结扎型颊面管牙合龈径的基础上,通过四个翼形成用于容纳粗圆丝或方形弓丝的第一管腔,通过在翼的下方构造限位结构,利用三个限位结构构成两条用于容纳细圆丝的限位通道,满足牙齿不同矫治阶段对弓丝不同角度的要求;通过限位结构为牙齿提供后倾力矩,还通过滑动盖板设计解决了弓丝远端弯曲后无法插入颊面管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颊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一管腔时托槽体框架结构与弓丝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二通道时托槽体框架结构与弓丝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三通道时托槽体框架结构与弓丝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颊面管沿盖板插入托槽体框架结构方向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颊面管的另一种盖板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盖板; 21:第一翼; 22:第二翼;
23:第三翼; 24:第四翼; 25:第二圆槽结构;
26:第一圆槽结构; 27:第一沟槽; 28:第二沟槽;
29:第三圆槽结构;
3:弓丝; 4:轨道; 5:限位装置;
6:台阶型结构; 7:凹槽; 8: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颊面管。该颊面管包括:托槽体框架结构和盖板1,盖板1可拆卸安装于托槽体框架结构上,盖板1可以通过滑动的方式从托槽体框架结构的牙合龈向打开或关闭。当需要放入弓丝3时,通过滑动盖板1将管腔颊面打开,之后在托槽体框架结构内放入弓丝3,滑动盖板1将托槽体框架结构的颊面封闭。
如图2所示,托槽体框架结构包括第一翼21、第二翼22、第三翼23和第四翼24,第一翼21和第二翼22形成第一沟槽27,第三翼23和第四翼24形成第二沟槽28,第一沟槽27与第二沟槽28轴向设置从而形成用于容纳弓丝3的第一管腔。具体地,第一翼21和第三翼23位于第一管腔的同一侧,第二翼22和第四翼24位于第一管腔的同一侧。第一翼21和第四翼24分别位于第一管腔对角侧。可以在第一管腔中容纳粗圆丝或方形弓丝3,第一沟槽27与第二沟槽28的尺寸为0.018*0.027~0.022*0.028英寸的常规矩形槽沟。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翼21的下方构造有第一限位结构,在第四翼24的下方构造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构成用于限定弓丝3对牙齿产生后倾力矩的第二通道(图3);在第一沟槽27的临近于第二翼22的侧壁构造有第三限位结构,第三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构成用于限定弓丝3对牙齿产生后倾力矩的第三通道(图4)。具体地,通过在三个翼的下方分别形成限位结构,利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限定弓丝3以较大角度进行后倾(如图3所示),利用第三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限定弓丝3以较小角度对牙齿产生后倾力矩(如图4所示)。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并非贯通的实体管腔,而只是通过两个限位结构对弓丝3进行两点限位,从而使得弓丝3穿过时提供对牙齿的后倾力矩。限位结构及相应通道的设计允许直径为0.018英寸以内的镍钛圆丝无障碍穿行,镍钛圆丝由第一限位结构或第三限位结构进入,从第二限位结构穿出。
应当理解的是,在正畸学领域中,临床冠长轴的向远中倾斜时轴倾角为负值,向近中倾斜时轴倾角为正值,当弓丝3穿过限位结构时,即可对磨牙产生后倾力矩,以下实施例中无论是限位结构还是第一管腔均能使弓丝3对支抗磨牙产生后倾力矩。
另外,第一翼21在近中边缘可以构造为斜面,以便弓丝3从前上向后下方向插入对应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颊面管,在不增加常规双翼结扎型颊面管牙合龈径的基础上,通过对四个翼的形态及结构的改变,形成三个能对牙齿产生后倾力矩的管道,包括用于容纳粗圆丝或方形弓丝3的第一管腔;以及通过在翼的下方构造限位结构,构成的另外两条用于容纳细圆丝的限位通道,满足牙齿不同矫治阶段对弓丝3不同角度的要求;通过限位结构为弓丝3提供不同的后倾力矩,还通过滑动盖板设计解决了弓丝3远端弯曲后无法插入传统实体型颊面管的难题,并避免了双翼结扎型颊面管的结扎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限位结构为位于第一翼21下方的外侧壁的第一圆槽结构26;第二限位结构为位于第四翼24下方的外侧壁的第二圆槽结构25。通过两个圆槽结构对弓丝3进行限位,从而提供一个较大角度的后倾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三限位结构为在第一沟槽27的临近于第二翼22的内侧壁上开设的第三圆槽结构29。具体地,弓丝3可以由第一沟槽27近中开口倾斜穿过第三限位结构,最后由第二限位结构穿出,从而形成较小角度的后倾。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通道为由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三限位结构构成,相较于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提供了一个较小角度的后倾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第四翼2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翼23的宽度,第一翼2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翼22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四个翼的增补或切削,使得第一翼21和第四翼24的宽度较宽,第二翼22和第三翼23宽度较窄,进而使得四个翼的外轮廓及盖板部位的轮廓在底板8上的投影由常规的矩形排布变为平行四边形排布,这样能够在不改变颊面管的牙合龈向尺寸的基础上,调节后倾管道的角度,以达到对牙齿后倾角度的设计目标。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30°~-60°夹角,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三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20°~-30°夹角,第一沟槽27与第二沟槽28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2°~-10°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腔可以对穿过的方形弓丝3或粗圆丝形成-2°~-10°的后倾力矩,其中,对于上颌和下颌的角度设置存在差异,上颌的后倾角度为-4°~-10°,下颌的后倾角度为-2°~-6°;通过将弓丝3插入对应的限位结构,可以实现对细圆丝形成-20°~-60°的后倾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5°~-20°夹角,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三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0°~-15°夹角,第一沟槽27与第二沟槽28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0°~-10°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三个限位结构与底板8的距离不同,从而在颊舌向对弓丝3进行控制,形成-5°~-20°的抗扭转力矩;调节两个沟槽与底板8的距离不同,从而在颊舌向对弓丝3进行控制,形成0°~-10°的抗扭转力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弓丝3在近远中方向或颊舌向的角度可以按照实际正畸情况进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盖板1的外轮廓为平行四边形,且在盖板1上设有台阶型结构6,在第一翼21、第二翼22、第三翼23和第四翼24的壁上设有与台阶型结构6适配的轨道4,盖板1通过台阶型结构6和轨道4的配合滑动设于托槽体框架结构上。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的外轮廓形状与轨道4在底板8的投影形状一致,均为平行四边形,轨道4的延伸方向与上述实施例通过对四个翼增补或切削形成的平行四边形排布形式一致。
进一步地,轨道4可以设置于翼的内侧壁上,台阶型结构6可以设置于盖板1的外侧壁上,即如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替代的是,轨道4也可以设置于翼的顶部(也即颊面侧),即在第二翼22和第四翼24的顶部进行切削,并在其颊面开设轨道4,台阶型结构6相应设置于盖板1的底部并与轨道配合,即如图6所示的结构,此方式可以相应增加盖板1的长度。上述两个实施例中,轨道4和台阶型结构6的加工位置都应满足盖板1与翼之间能够牙合龈向滑动的要求,可以在其他加工位置加工轨道4和台阶型结构6,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上述两个加工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该颊面管还包括限位装置5,限位装置5分别设于第二翼22与第四翼24的内壁上,在盖板1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装置5适配的凹槽7,限位装置5与凹槽7能够相应卡接。具体地,该限位装置5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限位柱、限位弹片或在限位装置5的端部设置能够带动限位装置5回位的弹性件,使得当盖板1移动到位后,限位装置5和凹槽7能够对应卡接,提供一定的防脱力,避免盖板1由托槽体框架结构滑落;当盖板1受拉动,可以由限位装置5脱出,从而由托槽体框架结构的牙合或龈向拉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个翼的四周外角可以做成圆弧形,以增加颊面管的舒适度。
依据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颊面管,在不增加传统双翼结扎型颊面管牙合龈径的基础上,通过四个翼形成用于容纳粗圆丝或方形弓丝3的第一管腔,通过三个限位结构形成用于容纳细圆丝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为弓丝3提供后倾力矩,还解决了弓丝3弯制无法放入颊面管的难题。另外,通过第一管腔、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两端的角度设置,从而为弓丝3提供抗扭转力矩,避免磨牙近中舌向扭转;通过盖板1与轨道4的平行四边形设计,满足了颊面管的小尺寸设计,通过限位装置5实现了盖板1防滑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槽体框架结构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托槽体框架结构上;其中,
所述托槽体框架结构包括第一翼、第二翼、第三翼和第四翼,所述第一翼和所述第二翼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三翼和所述第四翼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轴向设置从而形成用于容纳弓丝的第一管腔;
在所述第一翼的下方构造有第一限位结构,在所述第四翼的下方构造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构成用于限定弓丝产生后倾力矩的第二通道;
在所述第一沟槽的临近于所述第二翼的侧壁构造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构成用于限定弓丝产生后倾力矩的第三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位于所述第一翼下方的外侧壁的第一圆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位于所述第四翼下方的外侧壁的第二圆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为在所述第一沟槽的临近于所述第二翼的内侧壁上开设的第三圆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翼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翼的宽度,所述第一翼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翼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30°~-60°夹角,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20°~-30°夹角,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之间的连线在近远中方向呈-2°~-10°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5°~-20°夹角,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0°~-15°夹角,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之间的连线在颊舌向呈0°~-10°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外轮廓为平行四边形,且在所述盖板上设有台阶型结构,在所述托槽体框架结构上设有与所述台阶型结构适配的轨道,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台阶型结构和所述轨道的配合滑动设于所述托槽体框架结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锁交叉颊面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翼与所述第四翼上,在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装置适配的凹槽,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凹槽能够相应卡接。
CN202123081606.7U 2021-12-09 2021-12-09 自锁交叉颊面管 Active CN216628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1606.7U CN216628764U (zh) 2021-12-09 2021-12-09 自锁交叉颊面管
US18/078,442 US20230181290A1 (en) 2021-12-09 2022-12-09 Self-ligating crossed buccal tub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1606.7U CN216628764U (zh) 2021-12-09 2021-12-09 自锁交叉颊面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8764U true CN216628764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81606.7U Active CN216628764U (zh) 2021-12-09 2021-12-09 自锁交叉颊面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8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65010B1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US10111732B2 (en) Self-ligating bracket
US9901422B2 (en) Dental wire supporter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orthodont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210267725A1 (en) Self-Ligating Bracket
JP4805947B2 (ja) 損失トルクを捕捉するための縁部方向歯列矯正用ブラケット
US5356288A (en) Dual orthodontic bracket
US6910884B2 (en) Low profile orthodontic appliance
JP2001258905A (ja) 低摩擦矯正装置
US6984127B2 (en) Orthodontic brace with self-releasing appliances
US20070015103A1 (en) Lingual bracket
US20070259300A1 (en) Orthodontic brace with coordinated bracket profiles
JP7328150B2 (ja) 固定された結紮タブを有する歯科矯正ブラケット
US20110143301A1 (en) Single continuous spring orthodontic bracket and system
JP2015521918A (ja) 結紮特徴部を有する歯科矯正装具
US20080138757A1 (en) Orthodontic brace with reduced profile
CN216628764U (zh) 自锁交叉颊面管
US5993207A (en) Orthodontic accessory for corrective force application to orthodontic bracket
CN114176810A (zh) 自锁交叉颊面管
JP7457729B2 (ja) 可動結紮ドアを有する歯列矯正ブラケット
KR200172086Y1 (ko) 치아교정용 설측 브라켓
US20230181290A1 (en) Self-ligating crossed buccal tubes
CN219680809U (zh) 多功能直丝弓托槽
CN217244883U (zh) 直丝弓与差动力相结合的两用托槽
US20230165663A1 (en)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KR101644911B1 (ko) 치열교정용 브라켓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