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0033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0033U
CN216620033U CN202123250488.8U CN202123250488U CN216620033U CN 216620033 U CN216620033 U CN 216620033U CN 202123250488 U CN202123250488 U CN 202123250488U CN 216620033 U CN216620033 U CN 216620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duct
air guid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04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紫生
苏子安
刘丰收
陈武
肖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504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0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0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0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室内机本体和至少一风机组件,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主风道,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风机组件进行辅助送风,从而增大送风的差异化程度。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随着用户对空调器的舒适性提高,一般在空调器增加了个性化送风的功能,以满足在同一房间内不同用户对体感问题的差异化。传统的差异化送风技术是通过对多块导风板或多层导风百片进行控制,但是,这种送风方式的风通常来自于同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的风速和温度相同,导致差异化送风的程度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通过风机组件进行辅助送风,从而增大送风的差异化程度。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室内机本体和至少一风机组件,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主风道,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壳体,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辅风机,所述辅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辅风机沿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包括两个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两个所述第一管道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辅风机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管道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和与所述管道本体连接的盖板,所述管道本体与所述盖板围合形成有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有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喷嘴,所述导风喷嘴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导风喷嘴分别可转动地对应设于多个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导风喷嘴包括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喷嘴还包括导风部,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风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导风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导风部设有导风风道,所述导风喷嘴还包括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设于所述导风风道中。
可选地,所述辅风机为离心风机。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上述所说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室内机本体和至少一风机组件,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主风道,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壳体,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空调室内机本体和至少一风机组件,其中,该空调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主风道,并且壳体设有与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风机组件安装于壳体,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位于主出风口的下方;如此,在主出风口进行送风的基础上,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可精确地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送风,从而进一步改变该区域的气流的风速和温度,增大送风的差异化程度,进而满足用户的送风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零件爆炸图;
图4为图2中导风喷嘴的零件爆炸图;
图5为图2中导风喷嘴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9为射流断面扩散示意图;
图10为不同射流出口的紊流系数;
图11为体感温差与风速差、环境温度差的关系;
图12为体感温差与湿度差、环境温度差的关系;
图13为体感温差与风速差、湿度差的关系。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空调室内机 231 管道本体
100 空调室内机本体 232 盖板
101 主出风口 300 导风喷嘴
110 壳体 310 安装部
200 风机组件 311 安装槽
201 出风口 320 导风部
210 辅风机 321 导风风道
220 第一管道 330 固定部
230 第二管道 340 导风叶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相关技术中,随着用户对空调器的舒适性提高,现有部分空调器增加了个性化送风的功能,以满足在同一房间内不同用户对体感问题的差异化。传统的差异化送风技术一般是通过对多块导风板或多层导风也片进行控制,但是,这种送风技术的风速和温度的差异不明显。
鉴于此,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的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0可进行差异化送风,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送风需求。在一下实施例中,主要以空调室内机10为例进行说明,其他需要空调室内机10的情况可参考实施。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的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10包括空调室内机本体100和至少一风机组件200,其中,空调室内机本体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形成有主风道,壳体110设有与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101,风机组件200安装与壳体110,风机组件200的出风口201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
具体在此,壳体110具有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101,以及连通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101的主风道。该空调室内机本体100还包括贯流风轮和换热器,贯流风轮设于主风道内,换热器设于主进风口处。风机组件200的出风口201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使得风机组件200的出风口201(为了方便阐述,下面所说的出风口201为风机组件200的出风口201)与主出风口101进行配合,在主出风口101进行送风的基础上,出风口201也可精确地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送风,从而改变该区域的气流的风速和温度,从而增大送风的差异化程度,进而满足用户的送风需求。
可以理解的,出风口201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也就是说,出风口201靠近主出风口101设置。由于从出风口201所排出的气流具有一定的速度,当出风口201和主出风口101同时排出气流的时候,出风口201可改变主出风口101附近的压强,从而改变从主出风口101排气气流的方向,进而改变主出风口101的送风方向和送风范围。
当空调室内机本体100运行的时候,贯流风运转,气流被贯流风轮从主进风口吸进主风道中,同时,气流经过换热器的时候会进行换热,最后气流再从主出风口101排出,如此,气流便完成了换热的过程。可以理解的,对于风机组件2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风机组件200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风机组件200的位置可以安装于壳体110内,也可以安装于壳体110外,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空调室内机本体100和至少一风机组件200,其中,该空调室内机本体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形成有主风道,并且壳体110设有与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101,风机组件200安装于壳体110,风机组件200的出风口201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如此,在主出风口101进行送风的基础上,风机组件200的出风口201可精确地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送风,从而进一步改变该区域的气流的风速和温度,增大送风的差异化程度,进而满足用户的送风需求。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00包括辅风机210,其中,辅风机2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辅风机210沿空调室内机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别对应设置于空调室内机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具体地,两个辅风机210分别设置于空调室内机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使得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用户放置空调室内机10的空调。此外,当空调室内机本体100进行工作时,两个辅风机210可分别独立进行工作,从而精确地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送风,进而改变送风的差异化程度。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辅风机2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增大风机组件200的出风量,辅风机21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但是,这样会提高该空调是室内机的成本,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对于辅风机210安装于壳体110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辅风机210可以通过卡扣配合、螺钉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从而将辅风机210安装于壳体110。
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00还包括包括两个第一管道220和第二管道230,两个第一管道220分别对应与两个辅风机210连接,第二管道230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第一管道220之间。进一步地,第二管道230包括管道本体231和与管道本体231连接的盖板232,管道本体231与盖板232围合形成有出风口201。
具体在此,由于风机组件200的出风口201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所以,第二管道230相对应设于空调室内机本体100的下方,也就是说,第二管道230设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第一管道220除了具有连接辅风机210和第二管道230的作用,还具有改变辅风机210的出风方向的作用。第二管道230除了具有连接两个第二管道230地作用,还具有导风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当风机组件200运行时,两个辅风机210运行,室内的气流被辅风机210吸入到两个第一管道220中,最后从第二管道230形成的出风口201排出。由于第二管道230可转动地设置于两个第一管道220之间,所以,第二管道230增大了出风口201的送风范围,从而增大了差异化送风的程度。
对于第二管道230转动的方式,例如,第二管道230可以绕自身的轴心转动,也就是说,两个第一管道220是固定的,第二管道230可以通过电机绕自身的轴心进行转动,该方式驱动第二管道230时,第二管道230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或者,第一管道220和第二管道230连接固定在一起,两个第一管道220分别对应与两个辅风机210连接,所以可以通过驱动辅风机21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管道220和第二管道230转动,此时第二管道230的转动中心与辅风机210的转动中心重合,该方式驱动第二管道230时,第二管道230既可以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上方也可以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该出风范围与上述方式的出风范围相比是较大的;亦或者,第二管道230可以通过电机绕自身的轴心转动,同时,辅风机210在转动的同时也可以带动第一管道220和第二管道230转动,该方式驱动第二管路230时,该出风范围与上述两种方式的出风范围相比是较大的,从而增大了出风口201的送风范围,进而增大了差异化送风的程度。第二管道230的转动方式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出风口201有多个,多个出风口201沿第二管道230的长度方向排布。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口201对应两个辅风机210进行设置,从而增大可以调节的出风范围,进而增大送风的差异化程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20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导风喷嘴300,导风喷嘴300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导风喷嘴300分别可转动地对应设于多个出风口201。具体地,除了第二导管进行转动可以调节送风范围,还可设置有可转动地导风喷嘴300进行导风,从而增大风机组件200的送风范围。
进一步地,导风喷嘴300包括安装部310和与安装部310连接的固定部330,安装部310安装于出风口201;导风喷嘴300还包括导风部320,安装部310开设有安装槽311,导风部320安装于安装槽311中,固定部330用于将导风部320固定于安装槽311中。具体地,安装部310的形状可以与出风口201的形状适配,安装部310固定于第二管道230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纹配合等方式进行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导风部320设有导风风道321,导风喷嘴300还包括导风叶片340,导风叶片340设于导风风道321中。具体地,导风叶片340设置于导风风道321中,可以对出风口201地风量进行调节,从而控制风机组组件辅助进风的风量。
由于两个辅风机210沿空调室内机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别对应设置于空调室内机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以,为了方便辅风机210进行送风,在一实施例中,辅风机210为离心风机,从而方便辅风机210进行送风,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的机构更加紧凑。此外,辅风机210为离心风机,使得辅风机210的进风口为所述辅风机210远离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100的一侧,从而有利于辅风机210进风,将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或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应该注意的是,一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是悬挂在室内的墙壁上的,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100的主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一般朝下设置,所以,风机组件200的出风口201位于主出风口101的下方更容易调节送风的差异程度,并且也增大的送风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在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0运行时,该空调室内机10可以利用红外线判断该房间的人数。当房间只有一个人时,第二管路和导风喷嘴300会调整其角度使出风方向对准用户,并且覆盖用户的不同部位。导风喷嘴300的出风口201的面积也会根据距离的远近进行调整,使来自导风喷嘴300的射流在用户所处的断面面积为系统内设的定值,维护用户所处位置受风面积不变,该受风面积可根据用户的体验和实验确定最佳数值。当空间内各个区域的整体温度相差较小时(空间内温差不超过1℃),如果用户体表温度较高时,导风喷嘴300会调整出风方向,使风吹向用户体表温度较高的位置,进行局部降温。如果用户的体表温度温差较大时(大于1℃)则两个导风喷头均进行调整,如果体表温度温差小(小于1℃),则其中一个导风喷嘴300调整方向即可,从而使用户获得良好的风感体验。
当房间有两个人时,两个导风喷嘴300均会调整其出风角度,分别对准距离最近的用户,通根据用户与导风喷嘴300之间的距离调整出风口201的出风面积,以使用户或者合适的吹风面积。当然,两个导风喷嘴300的控制是独立的,两个用户可以分别调整对应的导风喷嘴300的出风面积和出风速度,以获得不同的风感体验。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预先在手机APP上输入自己的体态类型,空调室内机10会对应相应的导风喷嘴300进行控制,使怕热或需要较强风感的用户的出风面积更大、风速更大,使怕冷的用户减小对应的出风面积和出风速度,从而让不同用户获得不同的风感。
射流在用户位置处的断面面积和风速和用户与出风口的距离、风机转速、出风口的形状、出风口的面积具有一定关系,其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根据相关理论计算得到。
请参阅图9,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射流扩散角θ和射流扩散半径BO有如下的函数关系:
BO=xtanθ=3.4ax(后续简称公式一)
射流轴心在O点处速度的经验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24762150000091
(后续简称公式二)
上述两式中x为图9中OM的距离,a为紊流系数,v0为出风口处的速度,vx为射流轴心在O点的速度。
对于圆断面自由射流,实验得出紊流系数a和扩散角θ满足关系,tanθ=3.4a。紊流系数a根据不同的出风口形式其值不同,紊流系数a的选取可参考图10。在本实施案例用,控制射流扩散半径在1m以内。空调室内机中的传感器可以获得OC段距离,OB段距离设定为1m,根据几何关系和上述公式一可以计算出CA的值,导风喷嘴的半径即为CA。
用户的体感温度与用户的衣着、温度、风速、湿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得到。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AT=1.07T+0.2e-0.65V-2.7(后续简称公式三)
Figure BDA0003424762150000092
(后续简称公式四)
其中,AT-体感温度(℃),T-环境温度(℃),e-水气压(hPa),V-风速(m/s),RH-相对湿度(%)。
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3,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可以由传感器获得,风速由风机转速即可控制,进而能够实现对用户体感温度的控制。图11中展示了体感温差与风速差、环境温度差的关系,图12中展示了体感温度和环境温度差、湿度差的关系,图13中展示了体感温差与风速差、湿度差的关系。
下面对风机转速和体感温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说明,当室内温度均匀后,即环境温度差为0,如果要使体感温度相差1℃时,经过计算可以得到需要设导风喷嘴到达用户附近时风速为1.5m/s。通过公式二可以计算出出风口的速度,那么通过设定风机转速使出风口速度达到指定值即可。通过调节两侧风机的转速,就可以使不同用户有不同的体感温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主风道,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以及
至少一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辅风机,所述辅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辅风机沿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两个所述第一管道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辅风机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管道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和与所述管道本体连接的盖板,所述管道本体与所述盖板围合形成有所述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有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方向排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喷嘴,所述导风喷嘴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导风喷嘴分别可转动地对应设于多个出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喷嘴包括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喷嘴还包括导风部,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风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导风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设有导风风道,所述导风喷嘴还包括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设于所述导风风道中。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风机为离心风机。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3250488.8U 2021-12-21 2021-12-2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620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0488.8U CN216620033U (zh) 2021-12-21 2021-12-2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0488.8U CN216620033U (zh) 2021-12-21 2021-12-2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0033U true CN216620033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704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0488.8U Active CN216620033U (zh) 2021-12-21 2021-12-21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0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8369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47460B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039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JP330290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2132679U (zh) 空调器
CN107477671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52442B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6403134B (zh) 天花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00265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7989B (zh)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23268B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11623413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1177152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9340915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854217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62003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944529U (zh) 空调器
CN111780248B (zh)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CN21039916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8507020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送风方法
CN21652206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28171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200033769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420989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106287988B (zh) 双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