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在进行使用时,一般会添加凝絮剂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因此需要用到反应釜进行处理。
但目前,现有的一些污水处理反应釜在使用时,由于不方便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导致污水在反应釜中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且不方便在处理后对反应釜的内部进行清洁,影响了下次使用,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反应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方便对杂物进行过滤且方便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清洁的污水处理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反应釜,包括底板、混合机构和清理机构,所述底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反应釜本体;所述混合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转杆和搅拌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转轴、支撑板和清理板,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清理板。
为了达到方便向反应釜本体内部进行添加凝絮剂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一侧连通有加料管,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架。
为了达到达到方便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且方便转杆和搅拌杆进入反应釜内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内部设置有通孔。
为了达到方便对第一气缸进行固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方便通过第一气缸带动第一电机进行移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的一侧与第一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方便对第二气缸进行固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与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方便带动第二电机进行移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的一侧与第二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方便对第三电机进行固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一侧与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方便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
为了达到方便带动反应釜本体进行移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外侧与底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支腿的顶部与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污水处理反应釜,通过设置的混合机构,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转杆转动时可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进而可方便进行混合,通过设置的清理机构,可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轴、支撑板和清理板进行转动,进而可对反应釜本体的内壁进行清洁,方便下次使用,通过设置加料管,可方便将絮凝剂添加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方便对污水进行处理,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污水处理反应釜在使用时,由于不方便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导致污水在反应釜中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且不方便在处理后对反应釜的内部进行清洁,影响了下次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反应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反应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挡板;3、反应釜本体;4、混合机构;41、第一固定板;42、第一气缸;43、第一连板;44、第一电机;45、转杆;46、搅拌杆;5、清理机构;51、第二固定板;52、第二气缸;53、第二连板;54、第二电机;55、转轴;56、支撑板;57、清理板;6、移动机构;61、第三电机; 62、螺杆;63、移动块;64、支腿;7、加料管;8、安装架;9、过滤网;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反应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反应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包括底板1,底板1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反应釜本体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混合机构4 包括第一电机44、转杆45和搅拌杆46,第一电机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45,转杆45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46。
混合机构4还包括第一固定板41,第一固定板41的一侧与挡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板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42,第一气缸4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板43,第一连板43的一侧与第一电机44的外侧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混合机构4,当需要进行混合处理时,首先将絮凝剂从加料管7放置于反应釜本体3的内部,通过第一气缸42带动第一连板 43进行移动,第一连板43移动时可带动第一电机44进行移动,第一电机44 移动可带动转杆45和搅拌杆46进行移动,进而可穿过通孔10进入到反应釜本体3的内部,此时再通过第一电机44带动转杆45进行转动,转杆45转动时可带动搅拌杆46进行转动,进而可方便进行混合,提高了处理效果。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清理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4、转轴55、支撑板56 和清理板57,第二电机5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5,转轴5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6,支撑板5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清理板57。
清理机构5还包括第二固定板51,第二固定板51的一侧与挡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板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52,第二气缸5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53,第二连板53的一侧与第二电机54的外侧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的清理机构5,当对污水处理完成且排出反应釜本体3后,可将反应釜本体3移动至清理机构5的下方,此时可通过第二气缸 52带动第二连板53进行移动,第二连板53移动时可带动第二电机54进行移动,第二电机54移动可带动转轴55、支撑板56和清理板57进行移动,当移动至反应釜本体3的内部时,可通过第二电机54带动转轴55、支撑板56和清理板57进行转动,进而可对反应釜本体3的内壁进行清洁,方便下次使用。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反应釜本体3的一侧连通有加料管7,反应釜本体 3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架8。
安装架8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9,过滤网9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加料管7,可方便将絮凝剂添加至反应釜本体3 的内部,方便对污水进行处理,且通过设置安装架8,可方便进行拆卸,且方便将过滤网9安装在反应釜本体3的顶部。
参考图1和图5所示,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6,移动机构6包括第三电机61,第三电机61的一侧与底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
第三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62,螺杆62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3。
移动块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腿64,支腿64的外侧与底板1的内部滑动连接,支腿64的顶部与反应釜本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三电机61,可方便通过第三电机61带动螺杆 62进行转动,螺杆62转动时可带动移动块63进行移动,移动块63移动时可带动支腿64进行移动,进而可带动反应釜本体3进行移动,方便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反应釜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首先将絮凝剂从加料管7放置于反应釜本体3的内部,通过第一气缸42带动第一连板43进行移动,第一连板43移动时可带动第一电机44 进行移动,第一电机44移动可带动转杆45和搅拌杆46进行移动,进而可穿过通孔10进入到反应釜本体3的内部,此时再通过第一电机44带动转杆45 进行转动,转杆45转动时可带动搅拌杆46进行转动,进而可方便进行混合,提高了处理效果,通过设置第三电机61,可方便通过第三电机61带动螺杆62进行转动,螺杆62转动时可带动移动块63进行移动,移动块63移动时可带动支腿64进行移动,进而可带动反应釜本体3进行移动,方便进行清理,当对污水处理完成且排出反应釜本体3后,可将反应釜本体3移动至清理机构5 的下方,此时可通过第二气缸52带动第二连板53进行移动,第二连板53移动时可带动第二电机54进行移动,第二电机54移动可带动转轴55、支撑板 56和清理板57进行移动,当移动至反应釜本体3的内部时,可通过第二电机 54带动转轴55、支撑板56和清理板57进行转动,进而可对反应釜本体3的内壁进行清洁,方便下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