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2365U - 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2365U
CN216612365U CN202122828397.1U CN202122828397U CN216612365U CN 216612365 U CN216612365 U CN 216612365U CN 202122828397 U CN202122828397 U CN 202122828397U CN 216612365 U CN216612365 U CN 216612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ection
hole
film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83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逸皓
傅秋佳
梁奕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83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2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2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2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包装内衬包括:承载板和薄膜;承载板包括沿第一延展方向依次排列且连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承载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折向第一区域的第二面背离第一区域的第一面的一侧;第二区域设有第一通孔,第三区域设有第二通孔;薄膜分别贯穿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且形成至少一个环形结构,每个环形结构环绕承载板的至少部分结构,以使薄膜覆盖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被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第一延展方向上限定,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经过上述折弯后,薄膜被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拉紧,将内装物固定于薄膜与承载板间或薄膜与薄膜间。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薄膜纸卡包装为纸卡与薄膜组合形成的组合包装结构,其包装方式为内装物放置于纸板(或其它形式的承载板)之上,通过粘于纸板上的薄膜将内装物紧缚于纸板之上,形成完整包装结构,现有薄膜包装均为分离式或一体式,内衬均需通过胶水粘合,使薄膜与纸卡结合达到紧固效果。薄膜与纸板分离后,纸板性能受损,纸板结构无法二次利用,并且,内衬外观胶水痕迹明显,胶水发黄,美观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用于避免用胶水与承载板直接用胶水粘结造成的美观度不足和承载板受损无法二次利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装内衬,包装内衬包括:承载板和薄膜;所述承载板包括沿第一延展方向依次排列且连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承载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折向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面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区域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薄膜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且形成至少一个环形结构,每个所述环形结构环绕所述承载板的至少部分结构,以使所述薄膜覆盖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被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延展方向上限定,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经过上述折弯后,薄膜被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拉紧,便于将内装物固定于薄膜与承载板之间或薄膜与薄膜之间。并且,通过环形结构环绕承载板的至少部分结构,而无需胶水将薄膜与承载板固定,避免承载板受损,方便二次利用,且没有了胶水发黄现象,美观度提升。
可选地,所述薄膜环绕所述承载板在所述第一延展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以形成一个所述环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薄膜的两端热黏结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面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薄膜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所述第一分段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且环绕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为所述第二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通孔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以形成一个所述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分段贯穿于所述第二通孔、且环绕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为所述第三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二通孔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以形成另一个所述环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一分部相对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分部的第二面背离所述第一分部的第一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二分部相对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分部的第二面背离所述第二分部的第一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段远离所述第二分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段远离所述第一分段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连接处热黏结。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段远离所述第二分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段中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的部分热黏结;所述第二分段远离所述第一分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段中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的部分热黏结。
或者,所述承载板还包括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沿第二延展方向分列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延展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延展方向;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均折向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背离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延展方向的缝隙。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装组件,包装组件包括外盒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包装内衬,所述包装内衬位于所述外盒内。
所述的包装组件与上述的包装内衬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产品套装,所述产品套装包括内装物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包装组件,其中,所述内装物放置于所述薄膜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或者,所述产品套装包括第一内装物、第二内装物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包装组件,其中,所述包装组件中的包装内衬为第六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包装内衬,所述第一内装物和所述第二内装物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内装物放置于所述第一分段的两层膜之间,所述第二内装物放置于所述第二分段的两层膜之间。
所述的产品套装与上述的包装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包装内衬中承载板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包装内衬中薄膜的示意图;
图2b至图2e表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包装内衬折叠收纳过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包装内衬中薄膜的示意图;
图3b至图3g表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包装内衬折叠收纳过程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三种包装内衬中薄膜的示意图;
图4b至图4e表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包装内衬折叠收纳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e: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内衬包括:承载板P1(可以为纸板)和薄膜P2;承载板P1包括沿第一延展方向A依次排列且连接的第一区域5、第二区域3 和第三区域4;承载板P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第二区域3和第三区域4折向第一区域5的第二面S2背离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的一侧;第二区域3设有第一通孔U1,第三区域4设有第二通孔U2;薄膜P2分别贯穿于第一通孔U1和第二通孔U2中,且形成至少一个环形结构,每个环形结构环绕承载板的至少部分结构,以使薄膜P2覆盖于第一通孔U1和第二通孔U2 之间的部分被第一通孔U1和第二通孔U2在第一延展方向A上限定,第二区域3和第三区域4经过上述折弯后,薄膜P2被第一通孔U1和第二通孔U2拉紧,便于将内装物固定于薄膜P2与承载板P1之间或薄膜P2与薄膜P2之间。并且,通过环形结构环绕承载板的至少部分结构,而无需胶水将薄膜P2与承载板P1固定,避免承载板P1受损,方便二次利用,且没有了胶水发黄现象,美观度提升。
结合图2a至图2e,薄膜P2环绕承载板在第一延展方向A上位于第一通孔U1和第二通孔U2之间的部分,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具体是让第一分段 T1的第一自由端6和第二分段T2的第二自由端7黏结,此时,薄膜P2分别被第一通孔U1的内壁和第二通孔U2的内壁限制和拉伸。该环形结构可以是一体式的也可以是分体式的,具体地,当该环形结构是分体式的时候,薄膜P2 的两端热黏结于第一区域5的第二面S2背离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的一侧,此时可以将作为产品的内装物11放置于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与薄膜P2之间,而薄膜P2的两端的热粘结处(参考粘结区域E)位于第二面S2一侧,可进一步提升美观度,且内装物11可以避免被两层膜的区域E遮挡,影响用户观察产品。
在另一种薄膜P2与承载板P1的固定方式可参考图3a至图4e,具体的实施例中,薄膜P2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分段T1和第二分段T2(两者以虚线分界),其中,第一分段T1贯穿于第一通孔U1、且环绕第一分部M1,第一分部 M1为第二区域3中位于第一通孔U1背离第一区域5的部分,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第二分段T2贯穿于第二通孔U2、且环绕第二分部M2,第二分部 M2为第三区域4中位于第二通孔U2背离第一区域5的部分,以形成另一个环形结构,通过两个环形结构分别一一对应的环绕第一分部M1和第二分部 M2,而无需采用胶水与承载板P1黏结。
其中,第一分段T1和第二分段T2分别形成环形结构的方向可以不同,在图3a至图4e中,第一分段T1和第二分段T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背离第一区域5的第二面S2的一侧;第一分段T1与第一分部M1相对的部分位于第一分部M1的第二面S2背离第一分部M1的第一面S1的一侧;第二分段T2与第二分部M2相对的部分位于第二分部M2的第二面S2背离第二分部M2的第一面S1的一侧。如此,相对于第一分段T1先覆盖第二区域3 的第一面S1再覆盖第二面S2,后经过第一通孔U1与第一分段T1朝向第一面 S1的面粘结相比,方便第一分段T1的自由端与薄膜背离第一区域S1的面热粘结操作;第二分段T2也类似。
在图3a至3g中,第一分段T1远离第二分段T2的一端(第一自由端6) 与第二分段T2远离第一分段T1的一端(第二自由端7)均与第一分段T1和第二分段T2的连接处热黏结(黏结区域C)。参考图3d和图3e,具体操作可以是让第一分段T1的第一自由端6和第二分段T2的第二自由端7均与虚线处的连接区域9黏结。这样可以让内装物的放置更加灵活,可以让一个内装物11 放置于薄膜P2的两层膜与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之间;参考图3f和图3g,也可以让第一内装物11a放置于第一分段T1的两层膜之间,第二内装物11b 放置于第二分段T2的两层膜之间,其中,第一内装物11a和第二内装物11b 均位于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的对应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分段T1远离第二分段T2的一端(第一自由端6),与,第一分段T1中与第二区域3相对的部分(参考第一区域8)热黏结,形成黏结区域G1;第二分段T2远离第一分段T1的一端(第二自由端7),与,第二分段T2中与第三区域4相对的部分(参考第二区域9)热黏结,形成黏结区域G2。如此,第一分段T1和第二分段T2的热粘结处均隐藏于第一区域5的第二面S2背离第一面S1的一侧,为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的一侧放置更大尺寸的内装物11提供空间,内装物11放置于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 与薄膜P2之间,有利于美观,便于观察内装物1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承载板P1还包括第四区域1和第五区域2,第四区域1和第五区域2沿第二延展方向B分列于第一区域5的两侧,其中,第二延展方向B垂直于第一延展方向A;第四区域1和第五区域2均折向第一区域 5的第一面S1背离第二区域3的第二面S2的一侧,以在第二延展方向B上防止内装物11滑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U1和第二通孔U2均为垂直于第一延展方向A的缝隙,以便于与薄膜P2能够在第一延展方向A上能够充分展开,且被缝隙夹持固定。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装组件,包装组件包括外盒及上述实施例的提供包装内衬,包装内衬位于外盒内。其效果参考包装内衬。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产品套装,参考图2a至图 4e,产品套装包括内装物11和上述对应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组件,其中,内装物放置于薄膜P2与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之间;或者,参考图3f和图3g,产品套装包括第一内装物11a、第二内装物11b和对应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组件,其中,第一内装物11a和第二内装物11b均位于第一区域5的第一面S1背离第一区域5的第二面S2的一侧,且第一内装物11a放置于第一分段T1的两层膜之间,第二内装物11b放置于第二分段T2的两层膜之间。该产品套装的效果与参考前文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组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和薄膜;
所述承载板包括沿第一延展方向依次排列且连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承载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折向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面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区域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薄膜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且形成至少一个环形结构,每个所述环形结构环绕所述承载板的至少部分结构,以使所述薄膜覆盖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被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延展方向上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环绕所述承载板在所述第一延展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以形成一个所述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两端热黏结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面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
所述第一分段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且环绕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为所述第二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通孔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以形成一个所述环形结构;
所述第二分段贯穿于所述第二通孔、且环绕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为所述第三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二通孔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以形成另一个所述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一分部相对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分部的第二面背离所述第一分部的第一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二分部相对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分部的第二面背离所述第二分部的第一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远离所述第二分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段远离所述第一分段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连接处热黏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远离所述第二分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段中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的部分热黏结;
所述第二分段远离所述第一分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段中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的部分热黏结;
或者,
所述承载板还包括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沿第二延展方向分列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延展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延展方向;
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均折向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背离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延展方向的缝隙。
9.一种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内衬,所述包装内衬位于所述外盒内。
10.一种产品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套装包括内装物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中,所述内装物放置于所述薄膜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或者,
所述产品套装包括第一内装物、第二内装物和权利要求9所述包装组件,其中,所述包装组件中的包装内衬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内衬,所述第一内装物和所述第二内装物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面背离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内装物放置于第一分段的两层膜之间,所述第二内装物放置于第二分段的两层膜之间。
CN202122828397.1U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Active CN216612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8397.1U CN21661236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8397.1U CN21661236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2365U true CN216612365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6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8397.1U Active CN21661236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2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9079A (zh) * 2023-04-19 2023-05-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热封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9079A (zh) * 2023-04-19 2023-05-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热封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9109B2 (en) Combination transparent shirt box, shirt and tie
CN216612365U (zh) 一种包装内衬、包装组件及产品套装
CN210618770U (zh) 薄膜防护包装内衬、内衬组件、包装盒及产品包装结构
KR102178634B1 (ko) 포장 상자용 테이프형 손잡이
CN108528903B (zh) 一体式显示器的包装盒
CN210503684U (zh) 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
CN211392007U (zh) 耳机包装盒
CN110641801B (zh) 一种折叠手机包装盒
CN110641802B (zh) 一种展示型手机包装盒
JPH04135900A (ja) 立方体に装飾シート体を貼着する方法
CN110641803B (zh) 一种展示型摇盖式手机包装盒
KR102154309B1 (ko) 테이프 없이 포장가능한 포장상자
CN220411177U (zh) 一种封装方便的封装纸箱
CN214777222U (zh) 一体成型纸盒
CN219524536U (zh) 一体化包装盒
CN215624020U (zh) 裹包卡纸结构
CN216140435U (zh) 一种滑板车的缓冲包装结构
CN209956413U (zh) 倾斜内衬的展示性环保头戴式耳机包装
JP7444598B2 (ja) 包装箱
CN212073250U (zh) 染料包装用瓦楞纸箱
CN211033735U (zh) 用于包装易碎品的包装内衬及包装组件
KR200395220Y1 (ko) 슬라이드 방식의 선물 박스
TWM650400U (zh) 可重複使用之包裝箱
CN111169763A (zh) 一种手机包装
KR20220142234A (ko) 포장용 상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