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1551U -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1551U
CN216611551U CN202123254692.7U CN202123254692U CN216611551U CN 216611551 U CN216611551 U CN 216611551U CN 202123254692 U CN202123254692 U CN 202123254692U CN 216611551 U CN216611551 U CN 216611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base
limiting
tie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46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秋阳
刘官涛
赵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d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d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d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d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546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1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1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1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其中,绑缚结构应用于推进器组件,该绑缚结构包括固定主体、绑缚组件以及握持件,固定主体用于与推进器连接,绑缚组件连接于固定主体,绑缚组件用于绑缚用户的部分肢体于固定主体,握持件包括连接杆和握手,连接杆与固定主体连接,并凸显于固定主体于肢体生长方向上的一侧边,握手连接于连接杆背离固定主体的一端。本申请提供的绑缚结构能够有效限位推进器的位置,避免固定主体带动推进器相对用户的肢体发生移动,提高推进器堵住推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背景技术
推进器是一种动力推进辅助工具,相关技术中的推进器通常采用绑带绑缚固定在用户身上。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推进器由于绑缚不牢固等原因容易相对用户的身体发生滑动,而影响辅助推进效果,干扰用户准确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旨在提高推进器绑缚位置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绑缚结构,所述绑缚结构包括:
固定主体,所述固定主体用于与推进器连接;
绑缚组件,所述绑缚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所述绑缚组件用于绑缚用户的部分肢体于所述固定主体;以及
握持件,所述握持件包括连接杆和握手,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并凸显于所述固定主体于所述肢体生长方向上的一侧边,所述握手连接于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设有调节孔,所述握持件还包括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所述连接杆限位于所述限位元件和所述固定主体之间;
和/或,所述固定主体形成有滑槽,所述连接杆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固定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绑缚组件包括:
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一侧边;和
第二绑带,所述第二绑带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绑带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绑带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绑缚组件还包括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包括连接框和插针,所述连接框连接于所述第二绑带背离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所述插针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元件,并能够于所述第一绑带插入所述连接框内时,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和/或,所述第一绑带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绑带间隔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绑带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绑带对应所述第一绑带间隔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二侧边。
可选地,所述固定主体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和/或,所述连接杆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可选地,当所述固定主体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时,所述连接杆内设有第一骨架;
当所述连接杆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时,所述连接杆内设有第二骨架。
可选地,所述固定主体用于与所述推进器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背离所述肢体的一侧;
和/或,所述握手位于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肢体一侧;
和/或,所述握手为圆柱形;
和/或,所述握手背离固定主体的一侧设有卡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推进器组件,所述推进器组件包括推进器和绑缚结构,所述绑缚结构包括:
固定主体,所述固定主体用于与所述推进器连接;
绑缚组件,所述绑缚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所述绑缚组件用于固定部分肢体于所述固定主体;以及
握持件,所述握持件包括连接杆和握手,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并凸显于所述固定主体于所述肢体生长方向上的一侧边,所述握手连接于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推进器组件还包括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用于与所述绑缚结构连接,所述底座形成为端部具有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底座开设有让位口,所述让位口连通于所述底座的内部空间;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活动主体和连接于所述活动主体的限位部,所述活动主体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让位口,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底座内;以及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与所述推进器连接,所述底座套设于所述安装座外,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座具有至少两个套接位置,所述安装座包括座板和设于所述座板同一表面的至少两限位板,至少两所述限位板均设有限位孔,两所述限位板沿所述活动主体的移动方向上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并可插接或脱离其中的一所述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绑缚结构,该绑缚结构包括固定主体、绑缚组件以及握持件,握持件包括连接杆和握手。在使用该绑缚结构时,可以通过绑缚组件将固定主体固定在用户的部分肢体上,以使与固定主体连接的推进器能够安装在用户身上,从而使推进器可以为用户提供推进动力,促使用户移动。在使用推进器过程中,用户可以握持握手,以通过连接杆控制固定主体和绑缚组件的位置,避免固定主体带动推进器相对用户的肢体发生移动,从而影响辅助推进的稳定性、以及干扰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推进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推进器组件中绑缚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绑缚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快拆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快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快拆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快拆结构中底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快拆结构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的快拆结构中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推进器组件 41 座主体
100 绑缚结构 41a 套接空间
10 固定主体 41b 安装空间
10a 滑槽 41c 导斜面
10b 第一侧边 42 分隔板
10c 第二侧边 42a 安装槽
20 绑缚组件 43 底板
21 第一绑带 50 活动件
21a 限位孔 51 活动主体
22 第二绑带 51a 安装孔
23 连接元件 52 限位部
231 连接框 521 延长板
232 插针 522 插接板
30 握持件 522a 倾斜面
31 连接杆 53 弹性件
31a 调节孔 60 安装座
32 握手 61 座板
33 限位元件 62 限位板
200 推进器 62a 限位孔
300 快拆结构 62b 间隔空间
40 底座 621 围板
40a 开口 622 横板
40b 让位口 63 定位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绑缚结构100,该绑缚结构100应用于推进器组件10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绑缚结构100包括固定主体10、绑缚组件20以及握持件30,固定主体10用于与推进器200连接,绑缚组件20连接于固定主体10,绑缚组件20用于绑缚用户的部分肢体于固定主体10,握持件30包括连接杆31和握手32,连接杆31与固定主体10连接,并凸显于固定主体10于肢体生长方向上的一侧边,握手32连接于连接杆31背离固定主体10的一端。
其中,固定主体10可以为板状或者支架等结构,保证能够连接固定推进器200即可。连接杆31可以为板状、或者杆状结构等,其可以延长握手32到固定主体10的距离,从而便于用户握持握手32。固定结构和连接杆31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此不做进一步限制。
可以理解,绑缚于用户的部分肢体,以将固定主体10绑缚在肢体不同位置时,绑缚组件20可以与固定主体10围合形成固定空间,用户的部分肢体将被限位固定在固定空间内。该固定空间为可供肢体穿过的环状空间。为了提高稳固性,该环状空间可以为周向闭合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绑缚结构100,该绑缚结构100包括固定主体10、绑缚组件20以及握持件30,握持件30包括连接杆31和握手32。在使用该绑缚结构100时,可以通过绑缚组件20将固定主体10固定在用户的部分肢体上,以使与固定主体10连接的推进器200能够安装在用户身上,从而使推进器200可以为用户提供推进动力,促使用户移动。在使用推进器200过程中,用户可以握持握手32,以通过连接杆31控制固定主体10和绑缚组件20的位置,避免固定主体10带动推进器200相对用户的肢体发生移动,而影响辅助推进的稳定性、以及干扰用户操作。
为了方便调节握手32与固定主体10之间的距离,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连接杆31可以可伸缩地连接于固定主体10。
可以理解,在将绑缚结构100安装在用户的部分肢体上时,由于不同用户的肢体长度不同、以及绑缚组件20将固定主体10绑缚在用户肢体上的位置不同,握手32与用户手部之间的距离也存在差别。将连接杆31可伸缩的连接于固定主体10可以保证不同用户将绑缚结构100绑缚在不同位置时,用户依然能够通过握持握手32保证绑缚结构100绑缚的可靠性。可以理解,连接杆31可以设置为伸缩杆,或者,固定主体10上设有多个可供连接杆31连接固定的位置,以供连接杆31相对固定主体10移动伸缩后连接固定,连接杆31和固定主体10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钉螺栓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为一体。
参见图1,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连接杆31设有调节孔31a,握持件30还包括限位元件33,限位元件33穿过调节孔31a与固定主体10可拆卸连接,连接杆31于限位元件33与固定主体10连接时限位于限位元件33和固定主体10之间。
可以理解,调节孔31a可以为长孔,调节孔31a沿连接杆31的伸缩方向延伸设置。限位元件33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栓螺母等结构,限位元件33与固定主体10的连接处可调节松动或者可拆卸。在调节握手32与固定主体10之间的距离时,可以解除限位元件33与固定主体10之间的连接固定,此时连接杆31可相对固定主体10伸缩移动。在移动连接杆31时,解除限位元件33与固定主体10之间的连接后,可保持限位元件33依然插设在调节孔31a内,从而保证连接杆31移动方向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连接杆31与固定主体10连接的稳定性,可以将限位元件33设有至少两个。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固定主体10形成有滑槽10a,连接杆31可活动地安装于滑槽10a内。在调节握手32与固定主体10之间的相对距离时,可以将连接杆31沿着滑槽10a移动,以使滑槽10a能够为连接杆31移动导向,进一步保证连接杆31移动方向的准确性。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固定主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0b和第二侧边10c,绑缚组件20包括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第一绑带21连接于固定主体10的第一侧边10b,第二绑带22连接于固定主体10的第二侧边10c,第一绑带2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绑带22。
可以理解,第一侧边10b和第二侧边10c与肢体的生长方向交错设置。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背离固定主体10的端部可以分别设有卡扣,两个卡扣可以扣设连接,以保证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连接固定的稳固性。或者,为了方便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绑缚松紧的调节,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还可以通过打结或者魔术贴贴合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为一体。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第一绑带21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绑带21间隔连接于固定主体10的第一侧边10b,第二绑带22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绑带22对应第一绑带21间隔连接于固定主体10的第二侧边10c。
可以理解,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可以对应设有两组、三组或者更多组。将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对应设有至少两组可以增大绑缚组件20绑缚固定于肢体的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绑缚组件20绑缚固定的稳固性,能够防止推进器组件1000脱落。对应设有至少两组的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可以分别对应绑缚在肢体生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绑缚连接时的稳固性,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第一绑带21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插孔21a,绑缚组件20还包括连接元件23,连接元件23包括连接框231和插针232,连接框231连接于第二绑带22背离固定主体10的一端,插针232转动连接于连接元件23,并能够于第一绑带21插入连接框231内时,插设于插孔21a内。在绑缚时,可以将第一绑带21穿过连接框231,此时,为了避免插针232影响第一绑带21穿过,插针232可以朝第二绑带22的表面方向转动,当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调试至合适位置后,可以再次转动插针232,以使插针232能够穿入插孔21a内,从而限位固定第一绑带21和第二绑带22的相对位置。插孔21a除了可供插针232插入以实现连接固定外,还可以用于散热,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第二绑带22上也可以对应设有散热孔。
为了使固定主体10于用户的肢体更加贴合,贴合更加牢固,从而提高绑缚结构100绑缚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固定主体10的材质为柔性材质。其中,柔性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等塑胶,该柔性材质也可以为发泡类材质或者布等编织物。
为了保证固定主体10连接固定推进器200的可靠性,避免推进器200在工作时相对固定主体10发生便宜,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当固定主体10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时,连接杆31内设有第一骨架。第一骨架可以为硬塑料或者五金板材零件,以提高固定主体10的结构强度,保证推进器200连接固定的可靠性。
为了方便绑缚结构100加工制作,使固定主体10和连接杆31的质感统一,连接杆31的材质也可以为柔性材质,其中,柔性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塑胶,该柔性材质也可以为发泡类材质或者布等编织物。为了保证连接杆31的结构强度,保证用户握持握手32而控制固定主体10位置的可靠性,当连接杆31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时,连接杆31内设有第二骨架。第一骨架可以为硬塑料或者五金板材零件,以提高固定主体10的结构强度,保证推进器200连接固定的可靠性。或者,于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31可以直接由硬塑料和五金板材等零件组成。
参见图1,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连接杆31连接于固定主体10背离肢体的一侧。
可以理解,设于背离肢体一侧的连接杆31不会挤压用户肢体,能够提高用户穿戴绑缚结构100的舒适度,并能够提高绑缚结构100与用户肢体贴合的紧密度,提高绑缚结构100绑缚用户肢体的稳固性。
参见图1,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握手32位于连接杆31朝向肢体一侧。朝向肢体方向设置的握手32,能够从用户手部的侧面放置在用户的掌心内,以便于用户握持,能够提高用户握持的舒适度。
参见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握手32为圆柱形。可以理解,将握手32设置为圆柱形更方便用户握持,提高用户握持的舒适感,能够避免棱边等划伤用户手部。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握手32背离固定主体10的一侧设有卡位槽。握槽可以供用户的手掌或者手指卡入限位,也增大握手32与用户手部之间的阻力,提高用户握持握手32的稳固性,防止握手32脱离用户手部。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固定主体10用于与推进器200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将推进器200可拆卸连接与固定主体10方便推进器200和绑缚组件20分别加工制作,并便于推进器200和绑缚组件20的更换或维修,降低推进器组件1000的维护难度。
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推进器组件1000,该推进器组件1000包括推进器200和绑缚结构100,该绑缚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推进器组件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推进器组件1000还包括快拆结构300。快拆结构300能够快速将推进器200拆离绑缚结构100,使得用户在调整前景方向时不用将绑缚组件20拆卸下来再进行调试。
参见图1、以及图4至图9,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快拆结构300包括底座40、活动件50以及安装座60,底座40安装于绑缚结构100,底座40形成为端部具有开口40a的筒体结构,筒体结构开设有让位口40b,让位口40b连通于筒体结构的内部空间,活动件50包括活动主体51和连接于活动主体51的限位部52,活动主体51可移动地穿设于让位口40b,限位部52位于底座40内,安装座60用于安装推进器200,底座40套设于安装座60外,并可相对安装座60具有至少两个套接位置,安装座60包括座板61和设于座板61同一表面的至少两限位板62,至少两限位板62均设有限位孔62a,两限位板62沿活动主体51的移动方向上形成有间隔空间62b,限位部52位于间隔空间62b内,并可插接或脱离其中的一限位孔62a。
其中,底座40用于与安装座60套接的一侧,形成有开口40a,安装座60可以通过该开口40a插设在底座40的内部空间,以与活动件50连接限位。开口40a可以保证底座40能够套设在安装座60外,让位口40b可以供活动主体51穿过,以使活动主体51的部分结构可以显露在底座40外,从而便于使用者驱动其移动。并且,让位口40b还可以限制活动主体51的移动方向,从而保证被活动主体51带动的限位部52可以准确插接或脱离限位孔62a。限位板62可以根据需求设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限位板62可以为直板或者异形板等。底座40和安装座6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任意设置,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制作和安装,便于用户辨识底座40和安装座60的安装位置,底座40可以为方形筒状结构,座板61可以为方形板。
可以理解,套接位置是指底座40套设在安装座60外时,底座40与安装座60的相对位置。由于两个限位板62沿活动主体51的移动方向上形成有间隔空间62b,且限位板62上又设有可供限位部52插入的限位孔62a,因此,底座40可以沿活动主体51移动方向从正向或反向套接于安装座60,故安装座60至少具有两个套接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当底座40为方形筒状结构,座板61为方形板时,套接位置可以有两个,也可以有四个。套接位置设有两个时,两个套接位置是指底座40和安装座60可以在安装座60朝向相对两个位置的方向上进行安装,即底座40拆卸后可以相较上一次转动180°后再进行安装。套接位置设有四个时,限位板62设有至少四个,四个限位板62分别沿座板61的四个侧边延伸,四个套接位置即安装座60的座板61四个侧边所在位置,即使用者可以在这四个方向上将底座40从任意方向套接于安装座60。为了避免限位板62形成的限位孔62a和间隔空间62b的方位太杂乱而影响限位部52与安装座60连接的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0具有两个套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快拆结构300可以应用在推进器组件1000中,该推进器组件1000包括推进器200和绑缚结构100,绑缚结构100固定在人或其他待推进物体上,安装时,可以先将底座40安装在绑缚结构100上,并将安装座60安装在推进器200上。底座40可以以一个套接位置套设在安装座60外时,底座40会带动活动件50朝向安装座60移动,以使活动件50的限位部52会插设在间隔空间62b内。此时,活动主体51可以相对底座40移动,以带动限位部52在移动方向上移动,从而插入与间隔空间62b连通的限位孔62a内,以限位固定底座40和安装座60,从而实现推进器200与绑缚结构100的连接固定。
当需要改变人或待推进物体的移动方向时,可以先将推进器200和绑缚结构100拆卸开。即,活动主体51可以相对底座40在移动方向上反向移动,从而带动限位元件移动而脱离限位孔62a。此时可以将套设在安装座60外的底座40与安装座60分离,从而实现推进器200和绑缚结构100的拆卸。推进器200和绑缚结构100的拆卸完毕后,可以改变底座40与安装座60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底座40可以套设在安装座60的另一个套接位置,并再次移动活动主体51,以带动限位元件插入与间隔空间62b连通的另一侧的限位孔62a内,而实现推进器200和绑缚结构100的限位固定。
本申请的提供的快拆结构300,底座40与安装座60可拆卸连接为一体结构,可以通过将底座40套接在安装座60不同的套接位置,而改变推进器组件1000推动移动的方向。并且,本申请提供的快拆结构300可以辅助推进器200装卸,从而提高推进器200装卸的便利性,提高推进器200的装卸效率,并提升用户体验。
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至少两限位板62包括围板621和横板622,围板621连接于座板61,并环绕座板61的周向设置,横板622与座板61连接,并设于围板621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围板621和横板622围合形成有间隔空间62b。
可以理解,至少两个限位板62中可以有一个为围板621,其余的可以为横板622。围板621的设置可以提高限位板62与座板61的连接强度,从而防止限位板62由于限位部52在插接或脱离限位孔62a时所受作用力过大而断裂。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底座40套设于安装座60外时,底座40的内表面可以与围板621的外表面抵接,以提高底座40和安装座60连接时的稳固性。横板622的设置,可以隔断并减小围板621围合形成的空间,即可以缩小间隔空间62b的范围,从而减少活动件50形成限位部52部分的用材,降低快拆结构300的制作成本,并减轻快拆结构300的重量,使使用者佩戴时更加轻便。
横板622可以设有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当横板622设有一个时,间隔空间62b可以由横板622和围板621在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围合形成。当横板622设有两个时,间隔空间62b可以形成有两个,两个间隔空间62b分别由一个横板622和围板621在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围合形成。或者,横板622有更多个时,间隔空间62b不仅可以设于横板622和围板621,还可以设置在相邻两个横板6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将间隔空间62b设于围板621和横板622之间可以简化安装座60的结构,提高围板621的利用率。
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围板621于活动主体51移动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孔62a,横板622设有两个,两横板622沿活动主体51的移动方向间隔排布,一横板622与围板621于活动主体51移动方向上的一侧之间形成有一个间隔空间62b,限位部52设有两个,一限位部52位于一间隔空间62b内,并可插接或脱离与其相邻的其中一限位孔62a。
在本实施例中,将限位部52设有两个可以提高活动件50与安装座60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安装座60与底座40的连接强度,避免安装座60和底座40在推进器200推动移动过程中脱落。可以将围板621在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和一个横板622作为一组限位结构,一个限位部52可以与一则限位结构配合限位。即,当底座40从不同套接位置套设在安装座60外时,一个限位部52可以插接或脱离在一组限位结构中设于围板621上的限位孔62a,或者插接或脱离在该组限位结构中设于横板622上的限位孔62a,从而提高底座40和安装座60装卸的便利性,方便使用者操作。
参见图6,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围板621围合形成的空间自座板61朝向底座40面积逐渐减小设置。可以理解,此意味着围板621围合形成的空间在朝背离座板61方向呈收拢状设置,此时,在垂直于座板61的板面上,围板621的板面会朝向围板621围合形成的空间的中部倾斜。当底座40在与安装座60套接时,围板621的板面可以为底座40导向,以便于底座40套设在安装座60外,使底座40和安装座60连接的位置更准确,连接更方便省力。
参见图7,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在安装座60朝向底座40方向,底座40的开口40a处形成有朝向中部倾斜的导斜面41c。可以理解,在底座40与安装座60套接时,导斜面41c可以为安装座60导向,以便于安装座60插设在底座40形成的内部空间内。
参见图8,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座板61背离限位板62的一侧设有定位筋63。定位筋63可以用于与推进器200的结构适配,以定位推进器200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推进器200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安装的稳固性。
参见图5或图7,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底座40包括座主体41和分隔板42,座主体41为端部具有开口40a的筒状结构,让位口40b设于座主体41,分隔板42与座主体41连接,并将座主体41内的空间分隔为套接空间41a和安装空间41b,座主体41朝向套接空间41a的一侧形成有开口40a,限位板62插设于套接空间41a内,座板61盖合开口40a,分隔板42设有连通套接空间41a和安装空间41b的避让口,活动主体51安装于安装空间41b内,限位部52穿过避让口以可插接或脱离限位孔62a。
可以理解,底座40用于与安装座60套接,底座40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一端开口40a的筒状结构或者两端开口40a的筒状结构,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活动主体51和安装座60可以连接在底座40内的同一空间内,也可以连接在不同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42可以将座主体41内的空间分隔开,并分别将安装座60和活动主体51安装在被分隔板42间隔开的套接空间41a和安装空间41b内。将活动主体51和安装座60间隔开还可以避免活动主体51和安装座60在移动时干涉,并可以使底座40内部空间功能区分更明确。避让口可供限位部52穿过分隔板42以可插接或脱离限位孔62a。避让口还可以用于活动件50安装定位,并可以限位活动件50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
参见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座主体41朝向安装空间41b的一端也形成有开口40a,底座40还包括底板43,底板43与分隔板42连接,并盖合开口40a,活动主体51设于分隔板42和底板4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座主体41为两端开口40a的筒状结构,以便于活动件50的安装。底板43可以将活动主体51夹设在分隔板42和底板43之间,以提高活动件50与底座40连接固定的稳固性,从而防止活动件50脱离底座40。并且,底板43的设置还便于底座40与绑缚结构100的连接,可避免活动主体51直接与绑缚结构100接触,并在移动时发生磨损。底板43和座主体41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者采用螺钉或螺栓等方式连接,底板43和绑缚结构100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者采用螺钉或螺栓等方式连接。同理,座板61也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者采用螺钉或螺栓等方式连接。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座板61与推进器200、底板43与座主体41、以及底板43与绑缚结构100均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固定。
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分隔板42设有具有槽口的安装槽42a,安装槽42a的槽口形成于分隔板42朝向安装空间41b的一侧,安装槽42a具有与槽口相对设置的槽底壁,避让口设于安装槽42a的槽底壁。
可以理解,安装槽42a可以进一步用于定位活动主体51的安装位置,并限位活动主体51的移动范围,以为活动主体51移动导向,从而保证活动主体51移动时方位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被活动主体51带动的限位元件能够准确插入或脱离限位孔62a。设于槽底壁的避让口可供限位部52穿过。在安装时,活动件50可以从槽口方向插入安装槽42a内。
参见图9,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限位部52包括延长板521和插接板522,延长板521与活动主体51连接,并插设于间隔空间62b内,插接板522连接于延长板521背离活动主体51的一侧,并可插接或脱离限位孔62a,插接板522背离延长板521的表面形成有倾斜面522a,倾斜面522a自延长板521朝向活动主体51方向倾斜。
可以理解,延长板521可以增大插接板522与分隔板42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插接板522能够稳固的插入限位孔62a内以实现固定,从而保证底座40与安装连接的稳固性。
朝背离延长板521方向延伸的插接板522用于插入限位孔62a内,与限位孔62a卡接,从而实现底座40和安装座60的固定。倾斜面522a的设置可以矫正底座40和安装座60的加工所产生的间隙,保证插接板522能够插入限位孔62a内进行限位和固定。
参见图5和图6,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活动件50还包括弹性件53,弹性件53设于活动主体51和底座40之间,并分别与活动主体51和底座40抵接。
可以理解,弹性件53的设置使得快拆结构300使用便利,且结构简洁。活动主体51可以在外力驱动移动后可以自动复原,以使限位部52可以固定插设在限位孔62a内,从而保证限位部52插设在限位孔62a内的稳固性。当按压活动主体51显露于让位口40b的部分结构时,弹性件53将受到压缩,此时限位部52可以插入间隔空间62b内或者可以脱离限位孔62a。当去除外力后,弹性件53将复原,并带动活动主体51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在底座40套设在安装座60外时,带动限位部52插入限位孔62a内,从而实现底座40和固定的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3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套等结构。
为了提高弹性件53驱动活动主体51移动的平稳性,提高活动主体51与底座40安装的稳固性,弹性件53可以设有至少两个。
参见图9,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活动主体51形成有安装孔51a,弹性件53的至少部分结构插设于安装孔51a内。弹性件53可以插设在安装孔51a内,以提高弹性件53和活动件50连接的稳固性,并可以限位弹性件53的移动方向,保证弹性件53在移动方向上发生形变。
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底座40与弹性件53抵接的表面形成有固定孔,弹性件53的至少部分结构插设于固定孔内。固定孔可以限位弹性件53的位置,避免弹性件53在形变时相对底座40与其抵接的表面发生移动,而影响弹性件53与底座40连接的稳固性,从而避免影响到活动主体51的移动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绑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缚结构包括:
固定主体,所述固定主体用于与推进器连接;
绑缚组件,所述绑缚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所述绑缚组件用于绑缚用户的部分肢体于所述固定主体;以及
握持件,所述握持件包括连接杆和握手,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并凸显于所述固定主体于所述肢体生长方向上的一侧边,所述握手连接于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绑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有调节孔,所述握持件还包括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于所述限位元件与所述固定主体连接时限位于所述限位元件和所述固定主体之间;
和/或,所述固定主体形成有滑槽,所述连接杆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绑缚组件包括:
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一侧边;和
第二绑带,所述第二绑带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绑带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绑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绑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带沿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绑缚组件还包括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包括连接框和插针,所述连接框连接于所述第二绑带背离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所述插针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元件,并能够于所述第一绑带插入所述连接框内时,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和/或,所述第一绑带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绑带间隔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绑带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绑带对应所述第一绑带间隔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二侧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体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和/或,所述连接杆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绑缚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固定主体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时,所述连接杆内设有第一骨架;
当所述连接杆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时,所述连接杆内设有第二骨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绑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体用于与所述推进器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固定主体背离所述肢体的一侧;
和/或,所述握手位于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肢体一侧;
和/或,所述握手为圆柱形;
和/或,所述握手背离固定主体的一侧设有卡位槽。
9.一种推进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组件包括推进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绑缚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推进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组件还包括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用于与所述绑缚结构连接,所述底座形成为端部具有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底座开设有让位口,所述让位口连通于所述底座的内部空间;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活动主体和连接于所述活动主体的限位部,所述活动主体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让位口,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底座内;以及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与所述推进器连接,所述底座套设于所述安装座外,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座具有至少两个套接位置,所述安装座包括座板和设于所述座板同一表面的至少两限位板,至少两所述限位板均设有限位孔,两所述限位板沿所述活动主体的移动方向上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并可插接或脱离其中的一所述限位孔。
CN202123254692.7U 2021-12-22 2021-12-22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Active CN216611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4692.7U CN216611551U (zh) 2021-12-22 2021-12-22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4692.7U CN216611551U (zh) 2021-12-22 2021-12-22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1551U true CN216611551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70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4692.7U Active CN216611551U (zh) 2021-12-22 2021-12-22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1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7172B2 (en) Back brace having pull cord for size adjustment
US4592734A (en) Foot strap and baseplate assembly
EP2937005B1 (en) Bicycle helmet fit system
EP2248555B1 (en) Gas-cylinder retaining assembly
EP2248553B1 (en) Improved structural support member for a harness for breathing apparatus
CN110711108B (zh) 步行辅助设备
US20090192423A1 (en) Therapeutic massaging device
EP2407264A1 (en) Modular Saw
US5326296A (en) Swimmers aid
CN114275126A (zh)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US5167553A (en) Foot strap for surfboard
CN216611551U (zh) 绑缚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WO2023116401A1 (zh) 快拆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US3165764A (en) Detachable coupling for swimming fin
US8033274B2 (en) Spear gun with an adjustable grip
US11674777B2 (en) Adjustable ballistic garment
US5516319A (en) Aid for swimmers
US6592417B2 (en) Diving jacket
JP4093561B2 (ja) 釣竿用カバー部材
WO2004065677B1 (en) Sling holder
US8353433B2 (en) Two-part structural support member for a harness for breathing apparatus
US20210085031A1 (en) Fastening device
US20170113098A1 (en) Semi-Rigid Foot Pocket with Non-Invasive Flipper Attachment System
JP2002211484A (ja) ダイビング用ジャケット
CN216611550U (zh) 快拆结构和推进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