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0754U - 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0754U
CN216610754U CN202122032807.1U CN202122032807U CN216610754U CN 216610754 U CN216610754 U CN 216610754U CN 202122032807 U CN202122032807 U CN 202122032807U CN 216610754 U CN216610754 U CN 216610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zing material
tire
bead structure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28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斌
田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28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0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0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0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胎圈结构,设置在轮胎的胎体上并与轮辋连接,胎圈结构包括:内衬层组;内衬层组包括气密层、第一胶料层和过渡层,第一胶料层设置在气密层和过渡层之间,第一胶料层分别与气密层和过渡层连接;其中,轮辋与气密层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全钢子午工程轮胎中,在非公路路面行驶时,载荷大,下沉大,轮胎由于钢丝圈底部材料压缩率过大,导致装胎不到位,最终无法给轮胎充气,而压缩率过小,轮胎胎圈部位在轮辋上有较大滑移,会因胎圈部位的材料疲劳而造成失效,造成轮胎子口破坏,降低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胎圈结构,设置在轮胎的胎体上并与轮辋连接,胎圈结构包括:内衬层组;内衬层组包括气密层、第一胶料层和过渡层,第一胶料层设置在气密层和过渡层之间,第一胶料层分别与气密层和过渡层连接;其中,轮辋与气密层连接。
进一步地,胎圈结构还包括:第二胶料层,第二胶料层设置在胎体和内衬层组之间,第二胶料层分别与胎体和内衬层组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胶料层远离胎体的一侧与过渡层连接。
进一步地,胎圈结构还包括:钢丝子口包布层,设置在第二胶料层和胎体之间,钢丝子口包布层分别与第二胶料层和胎体连接。
进一步地,胎圈结构还包括:钢丝圈层,设置在胎体远离钢丝子口包布层的一侧,胎体的至少部分贴覆在钢丝圈层上。
进一步地,轮胎为环形,由轮胎的内圆周面至外圆周面的方向,内衬层组、第二胶料层、钢丝子口包布层、胎体和钢丝圈层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胶料层的至少部分层体具有弹性形变量;和/或,第一胶料层的至少部分层体具有弹性形变量;第一胶料层的弹性形变量大于第二胶料层的弹性形变量。
进一步地,第二胶料层具有与过渡层连接的第一侧面和与胎体连接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曲形面。
进一步地,第一胶料层具有与气密层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过渡层连接的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均为曲形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包括胎圈结构,胎圈结构为上述的胎圈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胎圈结构设置在轮胎的胎体上并与轮辋连接,胎圈结构包括内衬层组,内衬层组包括气密层、第一胶料层和过渡层,第一胶料层设置在气密层和过渡层之间,第一胶料层分别与气密层和过渡层连接;其中,轮辋与气密层连接。这样设置,使内衬层组中的气密层、第一胶料层和过渡层依次叠层设置,通过气密层和过渡层对第一胶料层进行保护,使气密层与轮辋连接,能够避免轮辋与第一胶料层连接导致的轮辋滑移,以及第一胶料层翘边等问题,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胎圈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胎圈结构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胎圈结构的钢丝圈层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胎体;2、内衬层组;21、气密层;22、第一胶料层;23、过渡层;3、第二胶料层; 4、钢丝子口包布层;5、钢丝圈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圈结构,请参考图1和图3,设置在轮胎的胎体1上并与轮辋连接,胎圈结构包括:内衬层组2;内衬层组2包括气密层21、第一胶料层22和过渡层23,第一胶料层22设置在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之间,第一胶料层22分别与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连接;其中,轮辋与气密层21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圈结构,设置在轮胎的胎体1上并与轮辋连接,胎圈结构包括内衬层组2,内衬层组2包括气密层21、第一胶料层22和过渡层23,第一胶料层22设置在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之间,第一胶料层22分别与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连接;其中,轮辋与气密层21连接。这样设置,使内衬层组2中的气密层21、第一胶料层22和过渡层23依次叠层设置,通过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对第一胶料层22进行保护,使气密层21与轮辋连接,能够避免轮辋与第一胶料层22连接导致的轮辋滑移,以及第一胶料层翘边等问题,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胎圈结构还包括:第二胶料层3,第二胶料层3设置在胎体1和内衬层组2之间,第二胶料层3分别与胎体1和内衬层组2连接。其中,第一胶料层22包括胶料A,第二胶料层3包括胶料B,胶料A的弹性大于胶料B的弹性,胶料A和胶料B的物理性质如图3所示,这样有效的提高了胎圈结构的耐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整体强度,第二胶料层3远离胎体1的一侧与过渡层23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胶料层22和第二胶料层3,第一胶料层22中的胶料采用胶料 A,第二胶料层3中的胶料采用胶料B,同时对钢丝圈层5中材料的压缩力进行控制,有效的避免了胎圈区域在轮辋上滑移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胎圈结构还包括:钢丝子口包布层4,设置在第二胶料层3和胎体 1之间,钢丝子口包布层4分别与第二胶料层3和胎体1连接。这样对胎体进行进一步地保护,提高胎体的承载能力。
胎圈结构还包括:钢丝圈层5,设置在胎体1远离钢丝子口包布层4的一侧,胎体1的至少部分贴覆在钢丝圈层5上。其中,钢丝圈层5中包括压缩材料层,压缩材料层中的压缩材料的压缩率在32%至35%范围内,结合设置第一胶料层22和第二胶料层3,从而避免了胎圈区域在轮辋上滑移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轮胎为环形,由轮胎的内圆周面至外圆周面的方向,内衬层组2、第二胶料层3、钢丝子口包布层4、胎体1和钢丝圈层5依次设置。其中,轮胎的内圆周面即直径最小的圆周面,外圆周面即直径最大的圆周面。这样设置使轮辋直接与气密层21连接,通过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对第一胶料层22进行保护,以避免胎圈区域凹陷。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胶料层3的至少部分层体具有弹性形变量。第一胶料层22的至少部分层体具有弹性形变量。第一胶料层22的弹性形变量大于第二胶料层3的弹性形变量。其中,第二胶料层3由胶料B铺设而成,胶料B具有弹性形变量;第一胶料层22由胶料A铺设而成,胶料A具有弹性形变量。下表为胶料A与胶料B的物料性质对比表: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24995860000041
为了使第二胶料层3与内衬层组2和胎体1连接更加紧密,第二胶料层3具有与过渡层 23连接的第一侧面和与胎体1连接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曲形面。
为了使内衬层组2贴合胎体1的轮廓面,第一胶料层22具有与气密层21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过渡层23连接的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均为曲形面。这样使第一胶料层22与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连接更加紧密,使第一胶料层22能够分担应力,避免胎圈区域在形式过程中出现凹陷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圈结构,通过胎圈部与轮辋装配时过盈配合,根据材料压缩率计算公式,控制轮胎钢丝圈层5中所用材料压缩率的范围,改善施工设计;同时,将第一胶料层 22和第二胶料层3中分别设置不同种类的胶料,通过气密层21与轮辋连接,改善了胎圈底部胶料凹陷的问题以及胶料容易产生翘边的工艺问题。其中,如图3所示,材料压缩率计算公式为:
材料压缩率=T压缩/(T-T不可压缩)×10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轮胎,包括胎圈结构,胎圈结构为上述实施例的胎圈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圈结构,设置在轮胎的胎体1上并与轮辋连接,胎圈结构包括内衬层组2,内衬层组2包括气密层21、第一胶料层22和过渡层23,第一胶料层22设置在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之间,第一胶料层22分别与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连接;其中,轮辋与气密层21连接。这样设置,使内衬层组2中的气密层21、第一胶料层22和过渡层23依次叠层设置,通过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对第一胶料层22进行保护,使气密层21与轮辋连接,能够避免轮辋与第一胶料层22连接导致的轮辋滑移,以及第一胶料层翘边等问题,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圈结构,设置在轮胎的胎体1上并与轮辋连接,胎圈结构包括内衬层组2,内衬层组2包括气密层21、第一胶料层22和过渡层23,第一胶料层22设置在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之间,第一胶料层22分别与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连接;其中,轮辋与气密层21连接。这样设置,使内衬层组2中的气密层21、第一胶料层22和过渡层23依次叠层设置,通过气密层21和过渡层23对第一胶料层22进行保护,使气密层21与轮辋连接,能够避免轮辋与第一胶料层22连接导致的轮辋滑移,以及第一胶料层翘边等问题,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胎圈结构,设置在轮胎的胎体(1)上并与轮辋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结构包括:
内衬层组(2);
所述内衬层组(2)包括气密层(21)、第一胶料层(22)和过渡层(23),所述第一胶料层(22)设置在所述气密层(21)和所述过渡层(23)之间,所述第一胶料层(22)分别与所述气密层(21)和所述过渡层(23)连接;
其中,所述轮辋与所述气密层(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结构还包括:
第二胶料层(3),所述第二胶料层(3)设置在所述胎体(1)和所述内衬层组(2)之间,所述第二胶料层(3)分别与所述胎体(1)和所述内衬层组(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料层(3)远离所述胎体(1)的一侧与所述过渡层(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结构还包括:
钢丝子口包布层(4),设置在所述第二胶料层(3)和所述胎体(1)之间,所述钢丝子口包布层(4)分别与所述第二胶料层(3)和所述胎体(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结构还包括:
钢丝圈层(5),设置在所述胎体(1)远离所述钢丝子口包布层(4)的一侧,所述胎体(1)的至少部分贴覆在所述钢丝圈层(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为环形,由所述轮胎的内圆周面至外圆周面的方向,所述内衬层组(2)、所述第二胶料层(3)、所述钢丝子口包布层(4)、所述胎体(1)和所述钢丝圈层(5)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料层(3)的至少部分层体具有弹性形变量;和/或,所述第一胶料层(22)的至少部分层体具有弹性形变量;
所述第一胶料层(22)的弹性形变量大于所述第二胶料层(3)的弹性形变量。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料层(3)具有与所述过渡层(23)连接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胎体(1)连接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曲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料层(22)具有与所述气密层(21)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所述过渡层(23)连接的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均为曲形面。
10.一种轮胎,包括胎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圈结构。
CN202122032807.1U 2021-08-26 2021-08-26 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Active CN216610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2807.1U CN216610754U (zh) 2021-08-26 2021-08-26 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2807.1U CN216610754U (zh) 2021-08-26 2021-08-26 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0754U true CN216610754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2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2807.1U Active CN216610754U (zh) 2021-08-26 2021-08-26 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0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2579C (zh) 形成环形的弹性轮胎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5711121B (zh) 无套筒轮胎成型鼓
EP0736697B1 (en) Bellows type air spr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0594121C (zh) 具有旋转胎跟下部夹具的成形鼓
CN102463856B (zh) 刺穿密封剂叠片
CN102555677A (zh) 带有阻挡层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00062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ire
US20160375646A1 (en) Process for building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US20200130427A1 (en) Bead member and pneumatic tire
CN104709003B (zh) 轮胎装置
CN108698347A (zh) 用于构建轮胎的工艺和成套装备
CN216610754U (zh) 胎圈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US20210206206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200171885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0001309B (zh) 充气轮胎
US20030217801A1 (en) Three ply layer turn-up for pneumatic tire
EP3725541A1 (en) Reversible pneumatic tyre provided with a double tread
JP4219584B2 (ja) ニューマチック型ソリッドタイヤ
US20110139328A1 (en) Process for building gre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and tyres built by said process
NZ213346A (en) Radial tyre with sulphur- and cobalt salt-containing rubber compound as inner layer
JP201125580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12218A (ja) Sot構造の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20130292026A1 (en) Tyre and tyre building method
US10583696B2 (en) Tire with bead regions having multiple bead fillers
CN219749413U (zh) 一种钢丝胎体轻型载重汽车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