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07510U - 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07510U
CN216607510U CN202122951714.9U CN202122951714U CN216607510U CN 216607510 U CN216607510 U CN 216607510U CN 202122951714 U CN202122951714 U CN 202122951714U CN 216607510 U CN216607510 U CN 216607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hole
shaft body
material tak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517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学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eng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eng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eng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eng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517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07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07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07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包括取放料机构,取放料机构为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包括有两夹爪、驱动气缸以及缓冲单元;缓冲单元包括缓冲销轴、第一连接块、缓冲块、第二连接块,缓冲块的第二通孔和其一通孔相交;第二连接块的伸出部设第三通孔,伸出部适配于第一通孔内,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缓冲销轴包括轴体部,轴体部设止挡部,轴体部套设弹性件;轴体部装设于部分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轴体部的伸出端的外围套设有止挡件以防止轴体部脱离;其能够在上料时提供缓冲作用力,避免待加工件与后续加工机构的刚性接触和定位导致待加工件损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

Description

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滚齿机的自动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背景技术
滚齿机是齿轮加工机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床,在滚齿机上可切削直齿、斜齿圆柱齿轮,还可加工蜗轮、链轮等。现有的滚齿机的上料装置的取放料机构往往与后续加工机构是刚性接触,容易导致待加工件损坏,继而影响后续加工质量和精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能够在上料时提供缓冲作用力,避免待加工件与后续加工机构的刚性接触和定位导致待加工件损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包括有相向设置的两夹爪、用于驱动两夹爪相互夹紧或松开的驱动气缸以及用于取放料时缓冲的缓冲单元;
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有缓冲销轴以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块、缓冲块、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连接驱动气缸和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右端面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缓冲块沿其前后向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相交;
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端面凸设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沿其前后向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缓冲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伸出部适配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缓冲销轴包括有沿前后向延伸的轴体部,所述轴体部的一端设置有止挡部,所述轴体部的外周套设有弹性件;
所述轴体部的另一端依次装设于部分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所述止挡部抵接于缓冲块上,且所述轴体部的另一端经另一部分第二通孔伸出第二连接块外,所述轴体部的伸出端的外围套设有止挡件以防止轴体部脱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缓冲块两者中,其一设有卡凸,另一设有卡槽,所述卡凸适配于卡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贯通至缓冲块的左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体部沿其周向凹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弹性件装设于第一环形槽内且弹性件始终与第三通孔的内壁抵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体部沿其周向凹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止挡件的止挡凸部适配于第二环形槽内且止挡件始终套设于轴体部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体部的一端一体竖直向外延伸形成止挡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拆式连接于缓冲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块可拆式连接于缓冲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块的前侧面和/或后侧面上设有竖直平面。
一种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有取放料机构,所述取放料机构为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
其主要是通过缓冲单元的设计,能够在上料时提供缓冲作用力,避免待加工件与后续加工机构的刚性接触和定位导致待加工件损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
其次是,通过卡凸和卡槽的配合,便于第一连接块和缓冲块之间的定位和组装;
再者是,通过竖直平面的设计,使得止挡部和止挡件分别与缓冲块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使得缓冲轴销和缓冲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
以及,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缓冲块的可拆式设计以及第二连接块和缓冲块的可拆式设计,组装方便和便于后续维修更换。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未显示控制面板座、水平工作台以及自动上料装置本体);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自动上料装置本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前后向驱动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显示第一连接件);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前后向驱动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保护罩以及第一滑块);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取放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左右向驱动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左右向驱动机构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第二安装座的前侧板);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缓冲单元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缓冲单元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主控台 12、水平工作台
121、安装支架 13、待加工件
20、存放机构 21、料盘
211、凸条 212、定位柱
30、前后向驱动机构 31、第一驱动电机
311、第一联轴器 312、第一保护罩
32、前后向滑轨 33、第一滑块
331、滚珠螺母 34、第一支撑件
35、第一丝杆 351、第一轴承
36、第一安装座 361、第一避让孔
37、第一平移滑动座 38、第一连接件
40、取放模块 41、夹爪
42、驱动气缸 43、旋转装置
44、升降驱动机构 45、左右向驱动机构
451、第二驱动电机 4511、第二联轴器
452、左右向滑轨
453、第二滑块 4531、滚珠螺母
454、第二支撑件
455、第二丝杆 4551、第二轴承
456、第二平移滑动座 457、第二安装座
4571、第二避让孔 458、第三保护罩
46、第二连接件 47、第一连接块
471、卡凸 472、卡槽
48、缓冲块 481、第一通孔
482、第二通孔 483、竖直平面
49、第二连接块
491、伸出部 492、第三通孔
493、轴体部 494、止挡部
495、弹性件 496、止挡件
497、第一环形槽 498、第二环形槽
50、主电控箱
60、控制面板座
70、前后向调节机构
71、安装板 711、定位孔
72、滑动座 73、滑轨
741、第一调节杆 742、第一带刻度手轮
743、第一调整支撑件 744、第一轴承
751、第二调节杆 752、第二带刻度手轮
753、第二调整支撑件 754、第二轴承
81、顶板 82、U型连接件
83、支撑板 84、螺栓锁固组件
85、L型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其为数控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有水平工作台12、取放料机构、自动上料装置本体、主电控箱50以及控制面板座60;
所述控制面板座60和自动上料装置本体左右并排设置于水平工作台12上,所述水平工作台12通过固定机构安装于主电控箱50的上方;所述控制面板座6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电连接于自动上料装置本体、主电控箱50。通过控制面板座60和自动上料装置本体左右并排设置于水平工作台12上,整体结构布置紧凑和巧妙合理,尤其是通过主电控箱50和固定机构的配合,实现了机架的支撑功能,省去了额外安装机架,简化整机结构,减少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水平工作台12的下端面设置有可沿前后方向调节的前后向调节机构70,所述前后向调节机构70通过固定机构安装于主电控箱50的上方。所述前后向调节机构包括有安装板71、滑动座72、沿前后向延伸的滑轨73以及用于对水平工作台12后端限位的后端限位单元;
所述安装板71设置于滑动座72上,所述安装板71通过固定机构安装于主电控箱50的上方,所述滑动座72滑动装设于滑轨73上以沿滑轨73往复位移,所述滑轨73安装于水平工作台12的下端面。
所述后端限位单元包括有第一调节杆741、第一带刻度手轮742以及具有第一内螺纹的第一调整支撑件743,所述第一调节杆741具有适配于第一内螺纹的第一外螺纹;
所述第一调节杆741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744与第一调整支撑件743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调节杆741的一端伸出第一调整支撑件743外抵接于安装板71的后端面,所述第一调节杆74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带刻度手轮742,所述第一调整支撑件743安装于水平工作台12的下端面。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向调节机构70还包括有辅助限位单元,所述辅助限位单元包括有第二调节杆751、第二带刻度手轮752以及具有第二内螺纹的第二调整支撑件753,所述第二调节杆751具有适配于第二内螺纹的第二外螺纹;
所述第二调节杆751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754与第二调整支撑件753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杆751的一端伸出第二调整支撑件753外,所述安装板71的后端面开设有定位孔711,所述定位孔711的内壁形成有适配于第二外螺纹的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751的一端伸出第二调整支撑件753外后适配于定位孔711内;所述第二调节杆75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带刻度手轮752,所述第二调整支撑件753安装于水平工作台12的下端面。
接下来对固定机构进行大致说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顶板81以及开口朝左的U型连接件82,所述顶板81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水平工作台12、U型连接件82。
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有支撑板83,所述安装板71连接支撑板83且位于支撑板83的上端,所述支撑板83的四个边角处通过螺栓锁固组件84连接顶板81。
所述U型连接件82位于顶板81和主电控箱50之间,所述U型连接件82连接主电控箱50。所述U型连接件82包括有沿前后向延伸的右板部以及分别连接于后板部前后端的前板部、后板部,优选地,所述前板部上通过L型加强件85连接水平工作台12。所述前板部和后板部的左端均一体朝内纵向延伸形成有内侧加强部,所述内侧加强部连接水平工作台12。
所述自动上料装置本体包括有用于存放待加工件的存放机构20以及用于驱动存放机构20沿前后方向往复位移的前后向驱动机构30;
所述取放料机构用于从存放机构20上夹取待加工件后送至后续加工机构进行加工;所述前后驱动机构30安装于水平工作台12上,所述存放机构20位于前后驱动机构30的上方,所述取放料机构40通过悬空架悬空于存放机构20上方;所述控制面板分别电连接于前后驱动机构30和取放料机构40。
所述存放机构20包括有料盘21,所述前后向驱动机构30驱动连接料盘21,所述料盘21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凸条211,所述凸条211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当同一凸条211上的所有待加工件13被取走后,所述前后向驱动机构30驱动料盘21往前或往后调节位置以便于下一凸条211上的待加工件13被取走。
所述凸条211上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用于定位待加工件13的若干定位柱212。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定位柱212的高度大于待加工件13a的高度。
所述取放料机构为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包括有相向设置的两夹爪41、用于驱动两夹爪41相互夹紧或松开的驱动气缸42以及用于取放料时缓冲的缓冲单元;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有缓冲销轴以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块47、缓冲块48、第二连接块49,所述第一连接块47分别连接驱动气缸42和缓冲块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块47可拆式连接于缓冲块4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47和缓冲块48两者中,其一设有卡凸471,另一设有卡槽472,所述卡凸471适配于卡槽472内。优选地,所述缓冲块48的左端面凹设有卡槽472,所述第一通孔481贯通至缓冲块48的卡槽472的左端面的侧壁。
所述缓冲块48的右端面凹设有第一通孔481,所述缓冲块48沿其前后向贯设有第二通孔482,所述第二通孔482和第一通孔481相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块48的前侧面和/或后侧面上设有竖直平面483,前述第二通孔482分别贯穿两竖直平面483。
所述第二连接块49的左端面凸设有伸出部491,所述伸出部491沿其前后向贯设有第三通孔492,所述缓冲块48和第二连接块49连接,所述伸出部491适配于第一通孔481内,所述第三通孔492和第二通孔482位于同一轴线上;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块49可拆式连接于缓冲块48。
所述缓冲销轴包括有沿前后向延伸的轴体部493,所述轴体部493的一端设置有止挡部49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体部493的一端一体竖直向外延伸形成止挡部494。
所述轴体部493的外周套设有弹性件49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体部493沿其周向凹设有第一环形槽497,所述弹性件495装设于第一环形槽497内且弹性件495始终与第三通孔492的内壁抵接。优选地,所述弹性件495为环形弹性硅胶垫。
所述轴体部493的另一端依次装设于部分第二通孔482和第三通孔492内,所述止挡部494抵接于缓冲块48上,且所述轴体部493的另一端经另一部分第二通孔482伸出第二连接块49外,所述轴体部493的伸出端的外围套设有止挡件496以防止轴体部493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体部493沿其周向凹设有第二环形槽498,所述止挡件496的止挡凸部适配于第二环形槽498内且止挡件496始终套设于轴体部493外。
所述缓冲型取放料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带动驱动气缸42和两夹爪41在竖向上旋转的旋转装置43、用于驱动旋转装置43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44以及用于驱动升降驱动机构44沿左右方向往复位移的左右向驱动机构45;所述旋转装置43连接第二连接块49。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4包括升降气缸,所述驱动气缸42为手指气缸。
所述前后向驱动机构30和左右驱动机构45均设置于水平工作台12上,所述主控台11分别电连接于前后向驱动机构30、驱动气缸42、旋转装置43、升降驱动机构44以及左右向驱动机构45。
所述前后向驱动机构30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31、前后向滑轨32、第一滑块33、第一支撑件34、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丝杆35以及第一安装座3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杆35的一端,所述第一丝杆3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351与第一支撑件3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34设置于水平工作台12上,所述存放机构20连接第一滑块33,所述第一滑块33通过滚珠螺母331与第一丝杆35螺纹连接;
所述前后向滑轨32连接水平工作台12,所述前后向滑轨32设置有两条且分别设置于第一丝杆35的左右侧,每一前后向滑轨32上滑动连接有一第一平移滑动座37,所述第一滑块33和第一平移滑动座37连接;所述存放机构20位于第一安装座36的上方。
所述前后向滑轨32、第一滑块33、第一支撑件34、第一轴承351、第一丝杆35以及第一平移滑动座37均装设于第一安装座36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设置于第一安装座36外,且所述第一丝杆35的后端伸出第一安装座36外,所述存放机构20位于第一安装座36的上方。所述前后向滑轨32、第一滑块33、第一支撑件34、第一轴承351、第一丝杆35以及第一平移滑动座37均装设于第一安装座36内,
如图5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36的右端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孔361,所述存放机构20通过第一连接件38穿过第一避让孔361连接第一滑块3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设置于第一安装座36外,且所述第一丝杆35的后端伸出第一安装座36外;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和第一丝杆35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311与第一丝杆35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的外围罩设有第一保护罩312。
接下来对左右向驱动机构45进行大致说明:
所述水平工作台12上设置有安装支架121,所述左右向驱动机构45设置于安装支架121上以悬空于水平工作台12的上方;
所述左右向驱动机构45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451、左右向滑轨452、第二滑块453、第二支撑件454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丝杆455;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51的输出轴连接第二丝杆455的一端,所述第二丝杆45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4551与第二支撑件454转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4连接第二滑块453,所述第二滑块453通过滚珠螺母4531与第二丝杆455螺纹连接;所述左右向滑轨452设置有两条且分别设置于第二丝杆455的上下侧,每一左右向滑轨452上滑动连接有一第二平移滑动座456,所述第二滑块453和第二平移滑动座456连接;
如图5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向驱动机构45还包括有第二安装座457,所述左右向滑轨452、第二滑块453、第二支撑件454、第二轴承4551、第二丝杆455以及第二平移滑动座456均装设于第二安装座457内,所述第二安装座457的下端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避让孔4571,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4位于第二安装座457的前方,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4通过开口朝上的第二连接件46穿过第二避让孔4571连接第二滑块453;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51设置于第二安装座457外,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51的输出轴和第二丝杆455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51的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4511与第二丝杆455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51的外围罩设有第三保护罩458。
接下来大致说明下工作原理(默认情况下,两夹爪41纵向设置,滚齿机的加工位位于存放机构20的左侧):
首先,所述左右向驱动机构45驱动两夹爪41移动至待加工件13的正上方,接着,旋转装置43驱动两夹爪41顺时针旋转以将两夹爪41从纵向设置转为水平向设置,所述驱动气缸42再控制两夹爪41松开,然后升降驱动机构44驱动两夹爪41下降至待加工件13外围,此时,所述驱动气缸42控制两夹爪41夹紧以夹取待加工件13,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4和旋转装置43依次复位,最后左右向驱动机构45驱动两夹爪41移动至加工处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缓冲单元的设计,能够在上料时提供缓冲作用力,避免待加工件与后续加工机构的刚性接触和定位导致待加工件损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
其次是,通过卡凸和卡槽的配合,便于第一连接块和缓冲块之间的定位和组装;
再者是,通过竖直平面的设计,使得止挡部和止挡件分别与缓冲块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使得缓冲轴销和缓冲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
以及,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缓冲块的可拆式设计以及第二连接块和缓冲块的可拆式设计,组装方便和便于后续维修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向设置的两夹爪、用于驱动两夹爪相互夹紧或松开的驱动气缸以及用于取放料时缓冲的缓冲单元;
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有缓冲销轴以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块、缓冲块、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连接驱动气缸和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右端面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缓冲块沿其前后向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相交;
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端面凸设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沿其前后向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缓冲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伸出部适配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缓冲销轴包括有沿前后向延伸的轴体部,所述轴体部的一端设置有止挡部,所述轴体部的外周套设有弹性件;
所述轴体部的另一端依次装设于部分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所述止挡部抵接于缓冲块上,且所述轴体部的另一端经另一部分第二通孔伸出第二连接块外,所述轴体部的伸出端的外围套设有止挡件以防止轴体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缓冲块两者中,其一设有卡凸,另一设有卡槽,所述卡凸适配于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至缓冲块的左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部沿其周向凹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弹性件装设于第一环形槽内且弹性件始终与第三通孔的内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部沿其周向凹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止挡件的止挡凸部适配于第二环形槽内且止挡件始终套设于轴体部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部的一端一体竖直向外延伸形成止挡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拆式连接于缓冲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可拆式连接于缓冲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的前侧面和/或后侧面上设有竖直平面。
10.一种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取放料机构,所述取放料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CN202122951714.9U 2021-11-29 2021-11-29 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Active CN216607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1714.9U CN216607510U (zh) 2021-11-29 2021-11-29 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1714.9U CN216607510U (zh) 2021-11-29 2021-11-29 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07510U true CN216607510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8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51714.9U Active CN216607510U (zh) 2021-11-29 2021-11-29 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07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5177A (zh) 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上料装置
CN113414591A (zh) 一种机械加工的便捷式加工机床
CN210188687U (zh) 一种钢材加工用锯床
CN110842599A (zh) 一种便于对工件进行固定的铣床
CN216607510U (zh) 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及其缓冲型取放料机构
CN210476377U (zh) 一种用于数控铣床的工件校准机构
CN215150636U (zh) 悬臂式开孔机
CN216607511U (zh) 便于维修的数控滚齿机自动上料装置
CN215509930U (zh) 一种用于加工型材的数控钻铣机
CN213257195U (zh) 一种用于轴承支撑座加工的卧式镗床
CN216607513U (zh) 紧凑型数控滚齿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1866790U (zh) 一种衬套攻丝机的攻丝机构
CN209664408U (zh) 一种加工中心用半自动铣头
CN210499774U (zh) 五轴联动刀具磨床
CN109605142B (zh) 一种鱼尾机
CN210702862U (zh) 五轴联动铝蜂窝板开槽机
CN116572038B (zh) 机床用具有防夹伤功能的刀架
CN217967419U (zh) 一种工件加工用机械倒角装置
CN212470547U (zh) 一种钻铣床工作台结构及一种钻铣床
CN215091992U (zh) 一种加工中心用工作台结构
CN213411999U (zh) 一种送料机械手
CN219403209U (zh) 一种可调节的卧式龙门铣床
CN210523704U (zh) 一种搓齿机
CN215999673U (zh) 一种数控铣床用坐标机械手上下料装置
CN210387055U (zh) 一种数控折弯机后挡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