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0960U -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0960U
CN216590960U CN202123314016.4U CN202123314016U CN216590960U CN 216590960 U CN216590960 U CN 216590960U CN 202123314016 U CN202123314016 U CN 202123314016U CN 216590960 U CN216590960 U CN 216590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hole
bracket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40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牧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Gaohong Zhilia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Gaohong Zhilia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Gaohong Zhilia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Gaohong Zhilia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140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0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0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0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座,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支架,至少两个调整支架,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安装底座用于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路边杆件连接,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支架安装板,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一感知设备,第一安装支架用于通过第一支架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连接,每个调整支架包括配合连接的固定座和调节板,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二感知设备,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三感知设备,本方案,可以实现各个感知设备的灵活组合,还可以在多个感知设备与安装底座连接的情况下,实现一次标定获取各自的位置,减少误差,提高标定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在车路协同业务场景中,随着对路侧感知结果的精度、准确性的要求逐渐提升,由于单一传感器无法满足所有场景,单一传感器对交通参与者和事件的检测存在缺失,因此,目前采用的基于感知算法的路侧多传感器设备融合的解决方案,可以去适配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提供高精度的感知方案,有效补充各个传感器的短板,同时做到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目前,用于智能交通的常用传感器设备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均用万向节等支架分体安装部署在路边的杆件上,分体安装部署的方案布设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各个传感器需要多次安装抱箍,紧固螺丝,工作重复耗时;不同的传感器需要多次标定,因为传感器安装在路边的杆件上,目前打点标定的方案存在操作误差,随着标定次数增多,导致各个传感器因自身位置的偏差导致算法融合困难;各个传感器由于安装位置不同,感知区域难以调整至同一片区域;各个传感器的相对关系不固定,算法要进行适应性调整,而由于相对位置的差异导致每个路边的杆件的调整方案均不同,不利于批量复制。
因此,由于路侧感知设备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产品占比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路侧感知设备的安装标定简易性和标定精度的要求,需要设计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安装路侧感知设备时,安装标定难度大以及标定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包括:
安装底座,包括: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侧边相连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二侧板;所述安装底座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路边杆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支架,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支架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一感知设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至少两个调整支架,每个所述调整支架包括:配合连接的固定座和调节板;所述调整支架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二感知设备;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三感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整支架是所述至少两个调整支架中的一个调整支架,所述第二调整支架是所述至少两个调整支架中的另一个调整支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抱箍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并且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路边杆件上,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路边杆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之间呈预设角度。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相连的两个第三侧板;其中,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为所述固定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
所述第三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调节板连接;
所述调整支架用于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侧板上还开设有第二调节孔;
所述调整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板的表面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调节板的同一表面连接;
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截面呈半圆形;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调节槽与所述第二调节孔,并沿所述调节槽移动,所述调节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
所述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
所述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
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在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在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所述第一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二直槽孔,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三直槽孔,所述第三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直槽孔位于所述第二直槽孔和所述第三直槽孔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所述第一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所述第一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二直槽孔,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三直槽孔,所述第三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其中,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位于所述第二直槽孔和所述第三直槽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方案,提供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至路边杆件上的安装底座,用于安装第一感知设备的第一安装支架、用于安装第二感知设备的第一调整支架和用于安装第三感知设备的第二调整支架,通过第一安装支架、第一调整支架和第二调整支架与安装底座的配合安装,既可以实现第一感知设备、第二感知设备和第三感知设备单独安装至安装底座上,也可以实现第一感知设备、第二感知设备和第三感知设备组合安装至安装底座上,完成预安装,可以实现各个感知设备的灵活组合,再由安装底座安装至路边杆件上,减少安装的工作量,并且在第一感知设备、第二感知设备和第三感知设备单独安装至安装底座上,或第一感知设备、第二感知设备和第三感知设备组合安装至安装底座上的情况下,既可以实现一次标定获取各自的位置,减少误差,提高标定精度,还可以实现固定各个感知设备之间的相对关系,便于将各个感知设备的感知区域调整至一起,并且有利于算法配置出固定的优化参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底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支架的左视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示意图之二;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示意图之三;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示意图之四。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底座;11-第一安装板;111-第一直槽孔;112-第二直槽孔;113-第三直槽孔;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第一安装支架;21-第一连接板;22-第一支架安装板;3-第一感知设备;4-调整支架;41-固定座;411-固定板;412-第三侧板;413-第一调节孔;414-第二调节孔;42-调节板;43-支撑板;431-调节槽;5-第二感知设备;6-第三感知设备;7-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安装路侧感知设备时,安装标定难度大以及标定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包括:
安装底座1,包括:第一安装板1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第一侧边相连的第一侧板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二侧板13;所述安装底座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侧板12和所述第二侧板13,与路边杆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相对的两个侧边;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支架2,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一支架安装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板21用于连接第一感知设备3;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2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连接;
至少两个调整支架4,每个所述调整支架4包括:配合连接的固定座41和调节板42;所述调整支架4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座4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连接;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二感知设备5;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三感知设备6;其中,所述第一调整支架是所述至少两个调整支架中的一个调整支架,所述第二调整支架是所述至少两个调整支架中的另一个调整支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座1,第一安装支架2、第一调整支架和第二调整支架,其中,第一安装支架2用于连接第一感知设备3,可选地,第一感知设备3为毫米波雷达,第一调整支架用于连接第二感知设备5,可选地,第二感知设备5为摄像头(相机),第二调整支架用于连接第三感知设备6,可选地,第三感知设备6为激光雷达。
具体地,通过第一安装支架2、第一调整支架和第二调整支架与安装底座1的配合连接,既可以实现将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其中之一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也可以实现将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其中之二或全部组合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也就是,第一安装支架2、第一调整支架和第二调整支架的其中之一可以单独与安装底座1连接,第一安装支架2、第一调整支架和第二调整支架的其中之二,或者全部,均与安装底座1连接,可以实现各个感知设备的灵活组合。图1所示的仅为第一安装支架2、第一调整支架和第二调整支架均与安装底座1连接的示意图,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其中之一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或者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其中之二或全部组合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可以实现感知设备的方便快捷的预安装,并且在预安装过程中,便于调整各个感知设备的位置,既可以实现一次标定获取自身的位置,减少误差,提高标定精度,还可以实现固定各个感知设备之间的相对关系,便于将各个感知设备的感知区域调整至一起,并且在预安装完成后,各个传感器之间的相对关系固定,便于算法适应性地调优并将调整参数,便于批量复制,之后,通过安装底座1安装至路边杆件上,减少安装的工作量。
安装底座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安装底座1包括:第一安装板1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第一侧边相连的第一侧板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二侧板13,其中,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用于连接路边杆件。
第一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一支架安装板22,其中,第一连接板21上开设有与毫米波雷达连接的安装孔位,用于与毫米波雷达连接,第一支架安装板22用于与安装底座1的第一安装板11连接。
调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调整支架4包括:配合连接的固定座41和调节板42,其中,固定座41用于与安装底座1的第一安装板11连接,调节板42上开设有摄像头的安装孔或激光雷达的安装孔,用于安装摄像头或激光雷达。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1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1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抱箍7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并且所述抱箍7套设于所述路边杆件上,所述安装底座1与所述路边杆件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底座1的安装示意图,安装底座1的第一侧板1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侧板13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抱箍7穿设一组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套设于路边杆件上,将安装底座1与路边杆件固定连接。优选地,为了保证安装底座与路边杆件的连接的牢固性,第一侧板12上开设3个第一安装孔,第二侧板13上开设3个第二安装孔,对应地,抱箍7的数量为3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22之间呈预设角度。
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安装支架2为折弯件,也就是第一连接板21与第一支架安装板22之间具有一折弯角度(预设角度),通过改变该折弯角度,可以调节毫米波雷达的感知角度。优选地,该预设角度为87°。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41包括:固定板411,与所述固定板411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相连的两个第三侧板412;其中,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为所述固定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
所述第三侧板412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413,所述固定座41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413,与所述调节板42连接;
所述调整支架4用于通过所述固定板41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4,固定座41包括固定板411,以及两个相对的第三侧板412,可选地,该第三侧板412垂直于固定板411设置。
该固定板411用于与第一安装板11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图6为调整支架的左视图,在每个第三侧板412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413,该第一调节孔413用于与调节板42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侧板412上还开设有第二调节孔414;
所述调整支架4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板42的表面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板43;两个所述支撑板43与所述调节板42的同一表面连接;
每个所述支撑板43上开设有调节槽431;所述调节槽431的截面呈半圆形;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调节槽431与所述第二调节孔414,并沿所述调节槽431移动,所述调节板42相对于所述固定座41旋转。
请继续参阅图4,调节板4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43,每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调节孔413对应的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设该安装孔与第一调节孔413,实现将调节板42安装至固定座41上。
请继续参阅图6,在每个支撑板43上开设以半圆形的调节槽431,通过螺栓穿设调节槽431与第二调节孔414,并调整螺栓的松紧来调节螺栓在调节槽431的位置,可以实现,调节板42相对于固定座41的角度的调整,进而实现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的感知角度的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22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
所述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
所述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
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感知设备3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在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感知设备5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在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感知设备6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3,第一支架安装板22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设第三安装孔以及第一安装板11,可以将第一安装支架2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进而实现将毫米波雷达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请参阅图4,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设第四安装孔以及第一安装板11,可以将第一调整支架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进而实现将摄像头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设第五安装孔以及第一安装板11,可以将第二调整支架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进而实现将激光雷达安装至安装底座1上。
优选地,为了保证连接的牢固性,第三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第四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第五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形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111,所述第一感知设备3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二直槽孔112,所述第二感知设备5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三直槽孔113,所述第三感知设备6与所述安装底1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直槽孔111位于所述第二直槽孔112和所述第三直槽孔113之间。
请参阅图2,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优选地,为了保证连接的牢固性,每个直槽孔包括分别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平行的两个子直槽孔。
在一个第一安装支架2和两个调整支架4分别与安装底座1连接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安装底座1上同时安装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情况下,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螺栓穿设第一支架安装板22上的第三安装孔与第一直槽孔111,将毫米波雷达固定在第一直槽孔111的对应位置,也就是位于安装底座1的中间;通过螺栓穿设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固定板上的第四安装孔与第二直槽孔112,将摄像头固定在第二直槽孔112的对应位置,也就是位于安装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栓穿设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五安装孔与第三直槽孔113,将激光雷达固定在第三直槽孔113的对应位置,也就是位于安装底座1的另一侧。
优选地,第一直槽孔111中的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三安装孔中远离第一连接板21的两个第三安装孔连接,第一直槽孔111中的另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三安装孔中靠近第一连接板21的两个第三安装孔连接;第二直槽孔112中的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四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一个第四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一个第四安装孔连接,第二直槽孔112中的另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四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另一个第四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另一个第四安装孔连接;第三直槽孔113中的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五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一个第五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一个第五安装孔连接,第三直槽孔113中的另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五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另一个第五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另一个第五安装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111,所述第一感知设备3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所述第二感知设备5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在一个第一安装支架2和一个第一调整支架分别与安装底座1连接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安装底座1上同时安装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情况下,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示意图如图7所示,通过长螺栓依次穿设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固定板上的第四安装孔、第一安装支架2的第一支架安装板22上的第三安装孔和第一直槽孔111,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固定在第一直槽孔111的对应位置,优选地,第一直槽孔111位于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二直槽孔112和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三直槽孔113中间,也就是,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位于安装底座1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第一直槽孔111中的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三安装孔中靠近第一连接板21的两个第三安装孔、以及与四个第四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一个第四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一个第四安装孔连接,第一直槽孔111的另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三安装孔中远离第一连接板21的两个第三安装孔、以及与四个第四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另一个第四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另一个第四安装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111,所述第一感知设备3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所述第二感知设备5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在一个第一安装支架2和一个第二调整支架分别与安装底座1连接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安装底座1上同时安装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情况下,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示意图如图8所示,通过长螺栓依次穿设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五安装孔、第一安装支架2的第一支架安装板22上的第三安装孔和第一直槽孔111,将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固定在第一直槽孔111的对应位置,优选地,第一直槽孔111位于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二直槽孔112和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三直槽孔113中间,也就是,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位于安装底座1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第一直槽孔111中的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三安装孔中靠近第一连接板21的两个第三安装孔、以及与四个第五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一个第五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一个第五安装孔连接,第一直槽孔111的另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三安装孔中远离第一连接板21的两个第三安装孔、以及与四个第五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另一个第五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另一个第五安装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二直槽孔112,所述第二感知设备5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三直槽孔113,所述第三感知设备6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
其中,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111位于所述第二直槽孔112和所述第三直槽孔113之间。
在两个调整支架4分别与安装底座1连接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安装底座1上同时安装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情况下,感知设备安装支架的组合装配示意图如图9所示,通过螺栓穿设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固定板上的第四安装孔与第二直槽孔112,将摄像头固定在第二直槽孔112的对应位置,也就是位于安装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栓穿设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五安装孔与第三直槽孔113,将激光雷达固定在第三直槽孔113的对应位置,也就是位于安装底座1的另一侧。
优选地,第二直槽孔112中的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四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一个第四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一个第四安装孔连接,第二直槽孔112中的另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四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另一个第四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另一个第四安装孔连接;第三直槽孔113中的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五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一个第五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一个第五安装孔连接,第三直槽孔113中的另一个子直槽孔与四个第五安装孔中的靠近第三侧边的另一个第五安装孔和一个对应的靠近第四侧边的另一个第五安装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可以将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其中之一安装至安装底座上,也可以将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其中之二或全部组合安装至安装底座上,完成预安装,实现多个传感器的组合安装,并且在多个感知设备安装在安装底座上时,经过第一标定便可以实现自身位置的获取,减少误差,在完成预安装之后,多个感知设备之间的关系固定,便于将各个感知设备的感知区域调整至一起,由于各个感知设备之间的关系固定,包括视角、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范围、转换矩阵等参数固定,有利于算法配置出固定的优化参数,便于批量复制。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底座,包括: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侧边相连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侧边相连的第二侧板;所述安装底座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路边杆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支架,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支架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一感知设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至少两个调整支架,每个所述调整支架包括:配合连接的固定座和调节板;所述调整支架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二感知设备;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调节板用于连接第三感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调整支架是所述至少两个调整支架中的一个调整支架,所述第二调整支架是所述至少两个调整支架中的另一个调整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抱箍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并且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路边杆件上,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路边杆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之间呈预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相连的两个第三侧板;其中,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为所述固定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
所述第三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调节板连接;
所述调整支架用于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上还开设有第二调节孔;
所述调整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板的表面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调节板的同一表面连接;
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截面呈半圆形;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调节槽与所述第二调节孔,并沿所述调节槽移动,所述调节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
所述第一调整支架的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
所述第二调整支架的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
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在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在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配合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所述第一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二直槽孔,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三直槽孔,所述第三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直槽孔位于所述第二直槽孔和所述第三直槽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所述第一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所述第一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知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直槽孔;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二直槽孔,所述第二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通过螺栓穿设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三直槽孔,所述第三感知设备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
其中,所述三个直槽孔中的第一直槽孔位于所述第二直槽孔和所述第三直槽孔之间。
CN202123314016.4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Active CN216590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4016.4U CN216590960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4016.4U CN216590960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0960U true CN216590960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6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4016.4U Active CN216590960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0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9962B2 (en) AISG inline tilt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AU2017203580A1 (en) Drive with integrated inclination sensor
AU2012220646B2 (en) Solar tracker drive
US200802846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antenna positioning data acquisition
CN103858336A (zh) 用于太阳跟踪的自稳定设备
CN105611138A (zh) 一种双摄像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6590960U (zh) 一种感知设备安装支架
CN2800506Y (zh) 用于可转接的天线阵的校准装置
CN102113333A (zh) 立体摄像系统
US10627043B2 (en) Hinged magnetic mounting apparatus
CN219039357U (zh) 一种机场跑道异物检测数据采集装置
US20200339274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removable sensor on a vehicle
US7173575B2 (en) Reflector antenna support structure
CN114488047A (zh) 一种车辆传感器标定系统
CN110535011B (zh) 线性光学器件姿态调整方法
CN111060137A (zh) 多星模拟器
CN210567181U (zh) 线性光学器件姿态调整装置
US7021597B2 (en) Sensor alignment tool
EP3730969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removable sensor on a vehicle
JP3844953B2 (ja) アンテナ設置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設置装置
DE10260697B4 (de) Antennensystem mit Parallelverlagerungs-/Neigungs-Meßvorrichtung
CN210513725U (zh) 相机监测装置
CN219370001U (zh) 一种标定装置
CN211491212U (zh) 一种激光雷达调节装置
CN217320227U (zh) 一种传感器安装装置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