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9229U -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9229U
CN216589229U CN202123105664.9U CN202123105664U CN216589229U CN 216589229 U CN216589229 U CN 216589229U CN 202123105664 U CN202123105664 U CN 202123105664U CN 216589229 U CN216589229 U CN 216589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support
gear
oscillating device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056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瑞鹏
王勇
陈宇强
冯爽
宋万坤
韦彦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31056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9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9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9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头装置,包括壳体和支架,壳体活动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壳体上设置有回转组件,回转组件和驱动件相连,回转组件可带动驱动件转动,以使驱动件与支架上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交替配合运动,从而实现壳体相对于支架的转动。本实用新型还公了一种家用电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摇头装置,采用扇形锥齿轮与相对设置在支架上的弧形锥齿条交替啮合传动,扇形锥齿轮实现单向驱动的往复运动,提升摇头装置的平稳性以及提高用户体验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家用电器,设置一个主电机即可驱动风叶以及左右摇头的功能,减少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摇头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很多家用电器都包含摇头装置,摇头装置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生活电器,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风叶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摇头装置的扇头转动可以调节其吹风方向。
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摇头装置普遍采用电机驱动尾牙箱式摇头或者单独电机驱动摇头两种驱动方式。其中,针对电机驱动尾牙箱式摇头装置大都是采用连杆结构,通过电机驱动连杆结构以使摇头装置沿回转中心摆动,实现摇头装置的左右摆动。然而,连杆结构普遍存在急回运动,导致摇头装置在沿回转中心摆动的过程中出现不平稳的现象,导致用户体验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摇头装置在摇头摆动的过程中出现摇头不平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摇头装置,以提升摇头装置沿回转中心来回摆动的平稳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头装置,包括壳体和支架,壳体活动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壳体上设置有回转组件,回转组件和驱动件相连,回转组件可带动驱动件转动,以使驱动件与支架上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交替配合运动,从而实现壳体相对于与支架的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对设置,驱动件设置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间,以使驱动件交替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置为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驱动件上设置有齿牙,驱动件转动以使齿牙和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交替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为弧形锥齿条,两弧形锥齿条以回转组件的中心等半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驱动件为扇形锥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弧形锥齿条沿回转组件为中心的半径为r1,扇形锥齿轮的半径为r2,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为β,壳体相对支架的转动夹角为α,α=(β*r2)/r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2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支架的顶端和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支架的底端和第二配合部或第一配合部固定连接,以使壳体和支架相对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壳体上相对设置有滑槽,支架上与滑槽相对应位置设置有滑块,以使壳体和支架相对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回转组件包括回转轴,回转轴连接有电机,电机连接有减速结构,减速结构和驱动件相连,减速结构将电机的转速减小后传递至驱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回转轴的外部套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配合孔,至少两个配合孔沿回转轴的周向设置,通过螺钉贯穿配合孔以使螺钉和回转轴的外壁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电机和主轴相连,主轴连接有风叶,电机同时驱动回转轴和风叶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减速结构包括齿轮箱,齿轮箱上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和驱动件同轴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蜗杆,蜗杆固定在齿轮箱上,电机上的主轴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和蜗轮啮合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圆柱齿轮和第二圆柱齿轮,第一圆柱齿轮和蜗轮同轴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圆柱齿轮的外壁上设置有止转结构,以使第一圆柱齿轮的外壁和蜗轮相抵或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圆柱齿轮同轴联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垂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电机的固定座上设置有离合组件,旋转离合组件以使蜗轮和蜗杆相分离或啮合,从而控制壳体和支架相对摆动或静止。
本实用新型还公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底座,底座连接有如以上所述的摇头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底座包括支撑臂,支撑臂和底板固定连接,底板和壳体的底壁设置有间距,壳体的顶部和回转组件相连,支架和支撑臂固定连接,壳体悬挂在支撑臂上,以使壳体相对支架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支撑臂的顶端设置装配槽,装配槽和回转组件卡接配合,支撑臂上设置有装配孔,支架上设置有固定块,通过螺钉将支撑臂和固定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摇头装置,采用扇形锥齿轮与相对设置在支架上的弧形锥齿条交替啮合传动,扇形锥齿轮实现单向驱动的往复运动,提升摇头装置的平稳性以及提高用户体验度。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家用电器,设置一个主电机即可驱动风叶以及左右摇头的功能,减少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家用电器中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家用电器中的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回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第一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第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第三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第四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摇头装置中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回转组件;101、回转轴;102、主轴;103、蜗杆;2、蜗轮;21、第一安装孔;3、第一圆柱齿轮;4、第二圆柱齿轮;5、齿轮箱;51、第一轴孔;52、第二轴孔;53、第三轴孔;54、固定轴;6、第一锥齿轮;61、第二安装孔;7、第二锥齿轮;71、第三安装孔;8、第一齿条;9、驱动件;10、支架;1001、固定块;1002、安装位;11、网罩;12、第一壳体;13、风叶;14、第二壳体;15、导线;16、连接件;1601、凸块;1602、第四轴孔;1603、固定孔;17、底座;1701、装配孔;1702、装配槽;1703、走线槽;18、旋钮组件;181、旋钮本体;182、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参照附图1至附图1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摇头装置,包括支架10、壳体、回转组件1和驱动件9,壳体活动设置在支架10上,支架10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回转组件1带动驱动件9的转动,以使驱动件9与第一配合部相对转动后,驱动件9沿相同方向与第二配合部相对转动,驱动件9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交替配合运动,从而实现壳体相对于与支架10的转动。具体来说,驱动件9顺时针旋转,且驱动件9与第二配合部相对转动,驱动壳体沿回转组件1轴向顺时针转动;驱动件9顺时针旋转,且驱动件9与第一配合部相对转动,驱动壳体沿回转组件1轴向逆时针转动,以实现驱动件9单向驱动的往复运动。
进一步,支架10上设置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相对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置在支架10的顶端和底端,从而实现驱动件9沿水平方向的转动。当然,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设置位置还可以设置在支架10的相对两侧,从而实现驱动件9沿竖直方向的转动,在此仅以驱动件9沿水平方向的转动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进行阐述,其他实施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还可以设置为两个相对的独立结构,在此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驱动件9和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接触的部分,不仅仅局限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当然,在此仅以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相对独立的结构作为优选实施例进行阐述。
进一步,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分离部,依次按照第一配合部、第一分离部、第二配合部和第二分离部的顺序围设成驱动件9的运动轨道。具体的,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的结构相同,驱动件9上设置有空转部,空转部和分离部相适配以使驱动件9空转,从而驱动件9与第一配合部分离并与第二配合部配合,或者驱动件9与第二配合部分离并与第一配合部配合。驱动件9相对第一配合部的起点运动至第一配合部的终点,空转部和分离部相适配,驱动件9转动后由第二配合部的起点运动至第二配合部的终点。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起点与终点的方向设置位置不同,第一配合部的起点和第二配合部的终点同侧设置。由此循环往复,实现驱动件9和第一配合部的运动后继续与第二配合部运动,驱动件9沿运动轨道循环往复运动,以使壳体和支架10相对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转动块,驱动件9为与转动块相配合的驱动块,驱动块和转动块产生摩擦力以使驱动块相对转动块转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置为第一齿条8和第二齿条,驱动件9上设置有齿牙,驱动件9转动以使齿牙和第一齿条8以及第二齿条交替啮合。
优选的是,第一齿条8和第二齿条均为弧形锥齿条,两弧形锥齿条以回转组件1的中心等半径设置,驱动件9为扇形锥齿轮。选用扇形锥齿轮和弧形锥齿条相啮合的传动方式,提升壳体与支架10转动的相对平稳性,从而实现扇形锥齿轮在往复摆动的过程中避免连杆传动导致的摇头不平稳现象,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支架10上下两端的弧形锥齿条对称设置,两弧形锥齿条的长度以及弧形锥齿条沿回转组件1的中心半径均相同,扇形锥齿轮在第一弧形锥齿条和第二弧形锥齿条形成的空间内转动,以使驱动件9和壳体相对转动。具体的,扇形锥齿轮在第一弧形锥齿条上啮合传动,由第一弧形锥齿条的起点移动至终点,扇形锥齿轮转动后,扇形锥齿轮的齿牙和第二弧形锥齿条的起点相啮合,由第二弧形锥齿轮的起点转动至终点,扇形锥齿轮转动后,扇形锥齿轮的齿牙和第一弧形锥齿条的起点相啮合,由此形成扇形锥齿轮沿第一弧形锥齿轮和第二弧形锥齿条的交替啮合传动,从而使得扇形锥齿轮在和第一弧形锥齿条和第二弧形锥齿条交替啮合的过程中,实现壳体相对支架10的平稳转动,以使壳体和支架10的摇头运动相对平稳。
进一步,弧形锥齿条沿回转组件为中心的半径为r1,扇形锥齿轮的半径为r2,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为β,壳体相对支架的转动夹角为α,α=(β*r2)/r1。由此设置的转动夹角是根据扇型锥齿轮弧长/齿条整圆弧长的比例计算得出,保证扇形锥齿轮交替和第一弧形锥齿条与第二弧形锥齿条的啮合过程中平稳过渡。当扇形锥齿轮和第一弧形锥齿条的末端啮合后,扇形锥齿轮的齿牙转动至第二弧形锥齿条的一端继续和第二弧形锥齿条啮合传动,避免急回运动导致的摇头不平稳现象。
优选的是,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为不大于120度,在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设定为上述区间内时,可以使扇形锥齿轮与第一弧形锥齿条和第二弧形锥齿条啮合过程相对平稳。当然,可以理解的,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不仅局限于此,还可以设置为其他角度的扇形锥齿轮。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为120度时,扇形锥齿轮与第一弧形锥齿条和第二弧形锥齿条啮合传动最平稳。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10分别与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分别和驱动件9转动连接,从而实现支架10和驱动件9的转动连接,以驱动壳体实现往复摆动,从而实现摇头功能。
进一步,支架10的两端沿靠近回转组件1的方向的内壁上设置有螺钉孔,通过螺钉将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分别固定在支架10上,以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沿回转组件1的方向凸出支架10内壁设置。
优选的是,支架10的形状设置有内凹的半圆弧形板状结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均为半圆弧形结构,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分别和支架10上设置的安装位1002相固定,以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分别和安装位1002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支架10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块1001,固定块1001用于和需要固定的部件进行固定,以使摇头装置应用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
进一步,壳体上相对设置有滑槽,支架10与滑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滑块,以使壳体和支架10相对滑动。壳体上设置有凹槽,支架10上设置的固定块1001穿过凹槽与支架10滑动连接,以使驱动件9和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对啮合转动的过程中,使壳体上设置的滑槽沿支架10上设置的滑块滑动,从而实现壳体与支架10相对转动。
如图6至图9所示,回转组件1控制驱动件9的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回转组件1和驱动件9直接相连,以实现回转组件1带动驱动件9的转动。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回转组件1包括回转轴101,回转轴101连接有电机,电机连接有减速结构,减速结构和驱动件9相连,通过减速结构以使沿回转组件1的轴向转动换向至驱动件9沿回转组件1径向转动。一般地,现有电机的转速较快,电机轴输出末端和驱动件9相连的转速较慢,为了实现将电机快速运转的速度传递至驱动件9相对较慢转速的转动,减速结构包括多级传动,以实现降低电机转速的效果。当然,减速结构可以设置为不同的传动结构,在此仅以多级降速传动为例做具体的说明。
进一步,减速结构包括齿轮箱5,齿轮箱5上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和驱动件9同轴转动,以使电机的转动通过减速结构减小转速后传递至驱动件9。
下面对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速结构实现多级降速传动做具体的阐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蜗杆103,蜗杆103固定在齿轮箱5上,电机上的主轴102驱动蜗杆103转动,蜗杆103和蜗轮2啮合转动。蜗轮2和第一圆柱齿轮3同轴传动,第一圆柱齿轮3和第二圆柱齿轮4啮合传动。第二圆柱齿轮4和第一锥齿轮6同轴联动,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相互垂直设置。第二锥齿轮7和扇形锥齿轮同转联动,从而回转组件1的转动传递至第二锥齿轮7的末端,以实现扇形锥齿轮转动。
进一步,回转轴101的外部套设有连接件16,连接件16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配合孔,至少两个配合孔沿回转轴101的周向设置,通过螺钉贯穿配合孔以使螺钉和回转轴101的外壁相抵接。螺钉将减速结构限制其轴向自由度,使得主电机及其减速结构与回转轴101仅有回转自由度。
如图10和图11所示,电机的固定座上设置有离合组件,旋转离合组件以使蜗轮2和蜗杆103相分离或啮合,从而控制壳体和支架10相对摆动或静止。通过旋转离合组件,用以驱动蜗轮2和蜗杆103的分离,从而蜗杆103转动,无法和蜗轮2啮合传动,以实现壳体和支架10的相对静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摇头装置进行控制。
如图12至图14所示,蜗轮2、蜗杆103、第一圆柱齿轮3、第二圆柱齿轮4、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均设置在齿轮箱5上,通过齿轮箱5的减速传动,以实现电机的降速传动。
具体的,齿轮箱5上设置有第一轴孔51,第一轴孔51和蜗杆103同心配合,蜗杆103和齿轮箱5固定连接。蜗轮2上设置的第一安装孔21与设置在齿轮箱5上的第三轴孔53同心配合,且第一圆柱齿轮3和第三轴孔53配合,且使得蜗杆103与蜗杆103啮合,第二圆柱齿轮4与所述齿轮箱5上设置的第二轴孔52配合,且使得第一圆柱齿轮3与第二圆柱齿轮4啮合,第一锥齿轮6上设置的第二安装孔61与第二圆柱齿轮4配合,此处轴孔配合为双D轴配合,即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圆柱齿轮4无任何相对运动,第二锥齿轮7上设置的第三安装孔71与齿轮箱5上的固定轴54配合,且使得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第二锥齿轮7与扇形锥齿轮固定连接,即上述减速结构装配完成,共三级传动。具体的,第一级传动为:电机的主轴102转动带动蜗杆103转动,蜗杆103与蜗轮2啮合传动;第二级传动为:蜗轮2与第一圆柱齿轮3为同轴联动,带动第一圆柱齿轮3转动,第一圆柱齿轮3与第二圆柱齿轮4啮合传动;第三级传动为:第二圆柱齿轮4与第一锥齿轮6为同轴联动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传动。
进一步,电机和主轴102相连,主轴102连接有风叶13,电机同时驱动回转轴101和风叶13转动,采用电机联动驱动摇头,减少一个电机的使用,仅需要一个电机即可驱动风叶13、左右摇头的双功能,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壳体上设置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转动件182,转动件182连接有旋钮本体181,转动旋钮本体181以驱动旋转组件转速的改变,从而调节摇头装置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摇头装置的装配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减速结构经电机所示的回转轴101与连接件16上的第四轴孔1602配合,且通过所示固定孔1603,使用螺钉将上述减速结构限制其轴向自由度,使得电机及其减速结构与回转轴101仅有回转自由度。其次,将第一弧形锥齿条和第二弧形锥齿条上设置的螺钉过孔与支架10上设置的螺钉孔固定连接,将第一弧形锥齿条通过支架10所示螺钉孔与待固定件上设置的螺钉孔同心对位,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使得扇形锥齿轮与第一弧形锥齿条和第二弧形锥齿条可间歇啮合。最后,将风叶13装配与主轴102、壳体、旋钮组件依次装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摇头装置,可使得摇头装置仅使用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种功用,主轴102带动风叶13实现扇叶转动,电机经多级传动,实现在主轴102的单向传动下,经扇形齿轮交替啮合的方式实现摇头装置的左右摇头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底座17,底座17连接有摇头装置。摇头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家用电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对于家用电器的类型,家用电器为风扇、空气净化器、加湿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任意一种。家用电器为风扇时,壳体为扇头。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风扇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他电器类型可参照实施。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2上设置有网罩11,第二壳体14和第一壳体12相扣合形成安装孔,连接件16和安装孔相配合,以使连接件16上设置的凸块1601和底座17相配合。
如图5所示,底座17包括支撑臂,支撑臂和底板固定连接,底板和壳体的底壁设置有间距,壳体的顶部和回转组件1相连,支架10和支撑臂固定连接,壳体悬挂在支撑臂上,以使壳体相对支架10转动。
进一步,支撑臂的顶端设置装配槽1702,装配槽1702和回转组件1卡接配合,支撑臂上设置有装配孔1701,支架10上设置有固定块1001,通过螺钉将支撑臂和固定块1001固定连接。
优选的,支撑臂设置为圆弧形板状结构,支撑臂的内壁上设置有走线槽1703,走线槽1703内设置有导线15,电机和导线15相连,以使导线15容置在支撑臂内,提升风扇的美观性。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旋转旋钮组件18以调节电机的转速,主轴102驱动风叶13的转动,以实现风扇的吹风功能,主轴102和齿轮箱5相连,通过齿轮箱5的减速传动,驱动扇形锥齿轮转动,以使扇形锥齿轮在第一齿条8和第二齿条内实现交替间歇啮合,从而驱动第二壳体14的滑槽沿支架10上设置的滑块相对滑动,实现壳体相对支架10的往复摇头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家用电器,设置一个主电机即可驱动风叶13以及左右摇头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度。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支架,壳体活动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壳体上设置有回转组件,回转组件和驱动件相连,回转组件可带动驱动件转动,以使驱动件与支架上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交替配合运动,从而实现壳体相对于支架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对设置,驱动件设置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间,以使驱动件交替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置为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驱动件上设置有齿牙,驱动件转动以使齿牙和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交替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为弧形锥齿条,两弧形锥齿条以回转组件的中心等半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件为扇形锥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锥齿条沿回转组件为中心的半径为r1,扇形锥齿轮的半径为r2,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为β,壳体相对支架的转动夹角为α,α=(β*r2)/r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形锥齿轮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2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的顶端和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支架的底端和第二配合部或第一配合部固定连接,以使壳体和支架相对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上相对设置有滑槽,支架上与滑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滑块,以使壳体和支架相对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组件包括回转轴,回转轴连接有电机,电机连接有减速结构,减速结构和驱动件相连,减速结构将电机的转速减小后传递至驱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轴的外部套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配合孔,至少两个配合孔沿回转轴的周向设置,通过螺钉贯穿配合孔以使螺钉和回转轴的外壁相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和主轴相连,主轴连接有风叶,电机同时驱动回转轴和风叶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速结构包括齿轮箱,齿轮箱上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和驱动件同轴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蜗杆,蜗杆固定在齿轮箱上,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和蜗轮啮合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圆柱齿轮和第二圆柱齿轮,第一圆柱齿轮和蜗轮同轴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圆柱齿轮的外壁上设置有止转结构,以使第一圆柱齿轮的外壁和蜗轮相抵或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圆柱齿轮同轴联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垂直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的固定座上设置有离合组件,旋转离合组件以使蜗轮和蜗杆相分离或啮合,从而控制壳体和支架相对摆动或静止。
19.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连接有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摇头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支撑臂,支撑臂和底板固定连接,底板和壳体的底壁设置有间距,壳体的顶部和回转组件相连,支架和支撑臂固定连接,壳体悬挂在支撑臂上,以使壳体相对支架转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支撑臂的顶端设置装配槽,装配槽和回转组件卡接配合,支撑臂上设置有装配孔,支架上设置有固定块,通过螺钉将支撑臂和固定块固定连接。
CN202123105664.9U 2021-12-07 2021-12-07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6589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5664.9U CN216589229U (zh) 2021-12-07 2021-12-07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5664.9U CN216589229U (zh) 2021-12-07 2021-12-07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9229U true CN216589229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0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05664.9U Active CN216589229U (zh) 2021-12-07 2021-12-07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9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50704B1 (en) Fan head assembly and fan
JP5649085B2 (ja) 扇風機の首振り機構
CN216589229U (zh)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08061053B (zh) 一种全方位摇头组件及其风扇
CN114278599A (zh)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KR102514421B1 (ko) 냉풍기 풍도 회전 구조 및 이것의 냉풍기
CN204555233U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EP3933292B1 (en) Swing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11946995A (zh) 一种智能适配使用者的电视机固定架
US5163814A (en) Portable electric fan assembly
CN211666927U (zh) 一种风扇自转往返运动的摇头装置
US4365542A (en) Electric fan
CN220015543U (zh) 上下摇头的循环风扇
CN2506245Y (zh) 具有按摩手臂宽度调整装置的按摩椅背
CN209025872U (zh) 一种风扇上下摆头装置
JP2016160882A (ja) 扇風機の首振り機構
CN216481543U (zh) 一种摆叶驱动结构及空调器
CN220037006U (zh) 一种电风扇用上下摇头机构及电风扇
CN216589230U (zh)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JPS58162795A (ja) 扇風機
CN116717902A (zh) 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和空调室内机
CN114111013B (zh) 一种柔性帘式送风组件及控制方法
CN218093559U (zh) 一种电风扇摇头范围调节装置
CN114135508A (zh) 摇头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5908096U (zh) 往复摇头机构及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