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5233U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55233U CN204555233U CN201520142616.2U CN201520142616U CN204555233U CN 204555233 U CN204555233 U CN 204555233U CN 201520142616 U CN201520142616 U CN 201520142616U CN 204555233 U CN204555233 U CN 2045552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guide member
- air guide
- housing
- described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风装置,包括具有一圆形出风口的导风件支架、与出风口的位置对应并可绕出风口的轴线旋转的导风件、以及设置在导风件支架与导风件之间的驱动机构,导风件包括呈圆环形的外框和设置在外框内的多个导叶,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的主动齿轮以及若干形成在外框上并沿着外框的周向均匀分布的轮齿,主动齿轮与导风件的轮齿相啮合。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本实用新型的整套导风装置的组成零部件数量少,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一方面导风件运动平稳、产生噪音小,另一方面风经过该导风件的风阻小,因此风量损失较小,同时送风角度大、距离更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立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大多呈长方形,并且出风口内设置有导风装置。其中,导风装置主要由纵横排列的百叶及驱动百叶运动的驱动装置组成,通过纵向排列的百叶的上下摆动以及横向排列的百叶的左右运动实现不同位置的送风。但是,现有的导风装置的组成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抖动,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导风装置结构复杂、易引起噪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装置,包括具有一圆形出风口的导风件支架、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对应并可绕所述出风口的轴线旋转的导风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件支架与所述导风件之间的驱动机构,所述导风件包括呈圆环形的外框和设置在所述外框内的多个导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主动齿轮以及若干形成在所述外框上并沿着所述外框的周向均匀分布的轮齿,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导风件的轮齿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外框上的轮齿包括位于所述外框的端面上的第一轮齿和位于所述外框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轮齿,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导风件的第一轮齿相啮合,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多个转动设置在所述导风件支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导风件的第二轮齿相啮合的定位齿轮,所述定位齿轮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周向间隔开。
优选地,所述轮齿形成在所述外框的外周面上,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多个转动设置在所述导风件支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导风件的轮齿相啮合的定位齿轮,所述定位齿轮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周向间隔开。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支架包括形成所述出风口的本体和自所述本体的周边往平行于所述出风口的轴向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本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迎风面和出风面,所述迎风面位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导风件支架上并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周向间隔开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迎风面相面对,两者之间限定出用于接收所述外框的安装位,以限制所述导风件在轴向上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支架还包括自所述迎风面往所述导风件支架的迎风侧延伸形成的挡风筋板,所述挡风筋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边沿并且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支架包括形成所述出风口的本体、自所述本体的周边往平行于所述出风口的轴向延伸形成的侧壁、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中心位置并在所述出风口的轴向上远离所述本体的支撑座、以及多个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侧壁之间的支撑臂,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支撑座枢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风机以及风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风装置,所述风道的进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背侧下部,所述风道的出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上部,所述导风装置位于所述风道的出风末端处。
优选地,所述导叶以所述外框的中心为基点呈放射状分布,并且所述导叶整体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支架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导风装置可沿着所述出风口的轴向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可在收回至与所述壳体的下部的第一位置和一部分伸出至所述壳体的上部的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当所述活动门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门远离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以使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与外界相通;当所述活动门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门将所述壳体的出风口遮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采用可连续旋转的导风件进行导风,整套导风装置的组成零部件数量少,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一方面导风件运动平稳、产生噪音小,另一方面风经过该导风件的风阻小,因此风量损失较小,同时送风角度大、距离更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导风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见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风机以及风道(图均未示出),其中壳体开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和风机位于风道中,在风机的驱动下,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风道,经过换热器的热交换后顺着风道从出风口送出,由此实现调节环境温度的功能。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该空调器室内机构造成可稳定地立在地面上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也可以将该空调器室内机构造成悬挂于墙面上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以适应多种空间布置要求。对于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为了降低噪音,可将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背侧下部,将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前侧上部。
此外,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导风装置,该导风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风道的出风末端处,由此通过导风装置对经由风道送出的风进行导向,以实现多样式送风。
在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中,导风装置与壳体活动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导风装置沿着出风口的轴向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当空调器运行时,导风装置受驱动而往出风口外侧移动一定距离,以延长风道的有效送风行程,达到减小风量损失和降低噪音的目的;当空调器关闭时,导风装置受反向驱动而往出风口内侧移动一定距离,以实现复位,使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形整体美观。
在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中,还在壳体内增设与该壳体活动连接的活动门,该活动门可在收回至与壳体的下部的第一位置和一部分伸出至壳体的上部的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当活动门运动至第一位置时,该活动门远离壳体的出风口,以使壳体的出风口与外界相通;当活动门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该活动门将壳体的出风口遮蔽。由此,可以根据空调器的使用状态打开或关闭壳体的出风口,通过选择性关闭壳体的出风口,一方面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内部而污染空气,另一方面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形更加美观。另外,还可以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与上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结合,当空调器关闭时,导风装置受反向驱动而往出风口内侧移动一定距离,由此可以给活动门的关闭过程提供避让空间,大大减小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厚度,有利于产品往超薄机型发展。并且,当空调器运行时,导风装置受驱动而往出风口外侧移动一定距离,由此导风装置能将壳体的出风口与风道紧密衔接,进一步减小风量损失和噪音。
参见图1至图5,在上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任一实施例中,导风装置包括具有一圆形出风口111的导风件支架100、与该出风口111的位置对应并可绕出风口111的轴线旋转的导风件200、以及设置在导风件支架100与导风件200之间的驱动机构,其中驱动机构用于给导风件200的旋转运动提供动力,以使导风件200按预设转速和方向旋转。导风件支架100为独立于壳体的部件,相较于在壳体上一体形成导风装置的安装定位结构,不论是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还是从制造工艺的角度上看,均有利于空调器室内机的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分体结构还有利于售后维修操作。
导风件200包括呈圆环形的外框210和设置在外框210内的多个导叶220,外框210用于接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同时为导叶220提供相应的支撑。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00、固定于电机300的输出轴的主动齿轮(图未示)以及若干形成在外框210上并沿着外框210的周向均匀分布的轮齿,主动齿轮与导风件200的轮齿相啮合,即外框210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可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并且导风件200的轮齿可以与外框210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后再连接在一起。在驱动机构的传动方式上,可以选择直齿轮传动,也可以选择锥齿轮传动。对于直齿轮传动,主动齿轮的轴线与导风件200的轴线平行;而对于锥齿轮传动,主动齿轮的轴线与导风件200的轴线垂直。当然,直齿轮传动也可以由斜齿轮传动替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作为从动齿轮的导风件200的尺寸远大于主动齿轮,因此两者之间的减速比比较大,即使未对电机300进行两级或多级减速,导风件200的转速也能满足使用要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还简化了导风装置的结构设计。
在使用时,驱动机构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驱动导风件200按预设的转速和方向旋转,由此实现多种方式的送风。比如,导风件200进行一个圆周的连续转动,以实现360°送风,具有送风角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又比如,导风件200进行间歇性转动,在停歇期间以特定角度进行送风,有效实现了区域送风。并且,整套导风装置的组成零部件数量少,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导风件200运动平稳、产生噪音小。
具体地,导风件支架100包括形成出风口111的本体110和自该本体110的周边往平行于出风口111的轴向延伸形成的侧壁120,本体110为板状结构,可以为圆形、方形等任意适用的形状,可根据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体结构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以大致呈方形的本体110为例进行说明,相应地,侧壁120由四部分首尾相接而成。可通过侧壁120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之间形成的连接实现导风装置的安装固定,比如通过螺钉或卡扣结构进行连接。本体11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迎风面和出风面,其中迎风面位于侧壁120围合形成的空腔内,电机300可固定在迎风面或侧壁120上。
如图1所示,导叶220以外框210的中心为基点呈放射状分布,并且导叶220整体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由此使得导叶220上与风相切的两侧面具有导风作用。其中导叶220可以汇聚在外框210的中心(即全部导叶220相交于中心),也可以连接在位于外框210的中心的中心台230与外框210之间,显然前者的有效导风面积更大,同时具有更小的风阻。此外,导风件200还具有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以满足多种导风要求,比如导叶220呈平直状,纵横相交而形成格栅状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空调器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中,以上述导风装置的基本构成为基础,导风装置还包括多个转动设置在导风件支架100上并分别与导风件200的轮齿相啮合的定位齿轮320,其中定位齿轮320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导风件200提供支撑,确保导风件200的轮齿与主动齿轮紧密啮合,从而避免导风件200的运动过程中产生抖动的现象,进而相应地消除导风件200的运行噪音。由于导风件200作圆周运动,定位齿轮320沿着出风口111的周向间隔开,比如定位齿轮320均匀分布。对于锥齿轮传动,外框210上的轮齿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位于外框210的端面上的第一轮齿和位于外框210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轮齿,其中主动齿轮与导风件200的第一轮齿相啮合,定位齿轮320与导风件200的第二轮齿相啮合;而对于直齿轮或斜齿轮传动,则外框210的轮齿仅形成在外框210的外周面上即可,相较前者而言结构更简单,稳定性也更高。
进一步地,对于采用直齿轮传动的技术方案,为了给导风件200提供更好的支撑,同时减小导风件200作用于电机300的输出轴的径向力,该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在主动齿轮与导风件200的轮齿之间的减速齿轮310,该减速齿轮310的规格可与定位齿轮320的规格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采用相同规格的技术方案可以简化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较佳地,本实施例的导风装置包括三个定位齿轮320,并且减速齿轮310和各个定位齿轮320沿着出风口111的周向均匀分布,由此可通过围绕在导风件200的外围的减速齿轮310和定位齿轮320对导风件200进行限位,同时能起到减小导风件200在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具有运动平稳、可靠性高的特点。
而为了实现定位齿轮320的安装固定,导风件支架100上设置有多个沿着出风口111的轴向延伸的齿轮安装柱112,比如设置在本体110的迎风面上,该齿轮安装柱112可以是圆柱,也可以是横截面大致呈梅花状的异形柱,或者横截面呈其他任意适用形状的柱状结构,各个定位齿轮320可转动地套在其对应的齿轮安装柱112上,可通过自齿轮安装柱112的端面旋入齿轮安装柱112的螺钉将定位齿轮320固定,以限制定位齿轮320在轴向上的运动,当然螺钉与齿轮安装柱112之间还可以设置垫片,以适应直径较大的轴孔。而对于减速齿轮310,也可采用齿轮安装柱112实现安装固定,以简化结构设计。
导风件支架100上还设置有与电机300的位置对应的电机安装座113,该电机安装座113位于本体110的迎风面上,可与导风件支架100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后组装在一起。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电机300的安装固定,电机安装座113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螺柱114,该螺柱114开设有自其端面向内凹入的螺纹孔,由此通过螺钉将电机300固定在电机安装座113上。电机安装座113围合形成用于容置主动齿轮的空腔,并且该空腔内设置有与电机300的输出轴的位置对应的环形凸起115,该环形凸起115具体位于本体110的迎风面上,其围合形成的空间用于接收电机300的输出轴,以进一步稳固电机300的输出轴,防止主动齿轮直接与导风件200的轮齿啮合连接时将电机300的输出轴压弯。
另外,还提供以下两种导风件200的固定方式,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下:导风装置还包括多个设置在导风件支架100上并沿着出风口111的周向间隔开的限位件400,该限位件400与本体110迎风面相面对,两者之间限定出用于接收外框210的安装位,由此通过位于外框210的相对两侧的迎风面和限位件400限制导风件200在轴向上的运动,同时在定位齿轮320对导风件200的径向支撑作用下,可以保证导风件200平稳地绕出风口111的轴线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导风件200悬置的固定方式,为了保证导风件200顺利地旋转,导风件200具有至少三个径向支点。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减速齿轮310、定位齿轮320以及导风件200在轴向上的定位结构结合在一起,即限位件400通过螺钉固定在齿轮安装柱112的端面上,由此大大简化了导风装置的结构。同时,这种固定方式适用于导叶220汇聚在外框210的中心的导风件200,风量损失小、导风效果好。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导风件支架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稍有区别,导风件支架100还包括位于出风口111的中心位置并在出风口111的轴向上远离本体110的支撑座(图未示)、以及多个连接在支撑座与侧壁120之间的支撑臂(图未示),通过将导风件200与支撑座枢接即可实现导风件200的固定。相较于上述导风件200的悬置固定方式,导风件支架100的结构较为复杂,整体占用空间大。但是,采用转轴固定导风件200可以减少导风装置的零部件数量,比如使用更少的定位齿轮320或者节省定位齿轮320。
在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五实施例中,导风件支架100的基本结构可参见上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但是本实施例的导风件支架100的主要区别在于导风件支架100还包括自本体110的迎风面往导风件支架100的迎风侧延伸形成的挡风筋板116,该挡风筋板116靠近出风口111的边沿并且沿着出风口111的周向延伸,应当理解,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导风件支架100的配合结构将挡风筋板116构造成沿着周向连续延伸的环形结构,或者是构造成若干间断分布的部分,以给其他结构提供避让空间。通过增设挡风筋板116,一方面可以减小在导风件支架100与导风件200之间造成的风量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在挡风筋板116围合的区域内形成稳压区,可以降低出风噪音,进一步提供空调器室内机的使用舒适性。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配置有定位齿轮320的结构,还是未配置有定位齿轮320的结构,均可采用本实施例的挡风筋板116来减小风量损失和抑制噪音,并且挡风筋板116的高度可以稍大于外框210的厚度,以此形成有效的稳压区。
但是,对于配置有定位齿轮320的结构,若挡风筋板116延伸至定位齿轮320的所在位置,则挡风筋板116对应于定位齿轮320的部分整体朝向侧壁120凹入以形成半圆形的容置腔,进一步减小风量损失。当然,挡风筋板116对应于减速齿轮310的部分也整体朝向侧壁120凹入以形成半圆形或U型的容置腔。
此外,上述电机安装座113也可以由该挡风筋板116一体形成,由此简化了结构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可连续旋转的导风件200进行导风,整套导风装置的组成零部件数量少,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一方面导风件200运动平稳、产生噪音小,另一方面风经过该导风件200的风阻小,因此风量损失较小,同时送风角度大、距离更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圆形出风口的导风件支架、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对应并可绕所述出风口的轴线旋转的导风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件支架与所述导风件之间的驱动机构,所述导风件包括呈圆环形的外框和设置在所述外框内的多个导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主动齿轮以及若干形成在所述外框上并沿着所述外框的周向均匀分布的轮齿,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导风件的轮齿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上的轮齿包括位于所述外框的端面上的第一轮齿和位于所述外框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轮齿,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导风件的第一轮齿相啮合,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多个转动设置在所述导风件支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导风件的第二轮齿相啮合的定位齿轮,所述定位齿轮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周向间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形成在所述外框的外周面上,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多个转动设置在所述导风件支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导风件的轮齿相啮合的定位齿轮,所述定位齿轮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周向间隔开。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支架包括形成所述出风口的本体和自所述本体的周边往平行于所述出风口的轴向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本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迎风面和出风面,所述迎风面位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导风件支架上并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周向间隔开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迎风面相面对,两者之间限定出用于接收所述外框的安装位,以限制所述导风件在轴向上的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支架还包括自所述迎风面往所述导风件支架的迎风侧延伸形成的挡风筋板,所述挡风筋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边沿并且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周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支架包括形成所述出风口的本体、自所述本体的周边往平行于所述出风口的轴向延伸形成的侧壁、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中心位置并在所述出风口的轴向上远离所述本体的支撑座、以及多个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侧壁之间的支撑臂,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支撑座枢接。
7.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风机以及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装置,所述风道的进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背侧下部,所述风道的出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上部,所述导风装置位于所述风道的出风末端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以所述外框的中心为基点呈放射状分布,并且所述导叶整体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支架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导风装置可沿着所述出风口的轴向往复运动。
10.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可在收回至与所述壳体的下部的第一位置和一部分伸出至所述壳体的上部的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当所述活动门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门远离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以使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与外界相通;当所述活动门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门将所述壳体的出风口遮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42616.2U CN204555233U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42616.2U CN204555233U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55233U true CN204555233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30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42616.2U Active CN204555233U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5523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87598A (zh) * | 2015-12-07 | 2016-03-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机构及空调室内机 |
CN106839369A (zh) * | 2017-03-30 | 2017-06-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WO2018188563A1 (zh) * | 2017-04-10 | 2018-10-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WO2018210151A1 (zh) * | 2017-05-16 | 2018-11-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2015
- 2015-03-12 CN CN201520142616.2U patent/CN2045552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87598A (zh) * | 2015-12-07 | 2016-03-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机构及空调室内机 |
CN105387598B (zh) * | 2015-12-07 | 2019-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机构及空调室内机 |
CN106839369A (zh) * | 2017-03-30 | 2017-06-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WO2018188563A1 (zh) * | 2017-04-10 | 2018-10-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108709232A (zh) * | 2017-04-10 | 2018-10-2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WO2018210151A1 (zh) * | 2017-05-16 | 2018-11-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108870531A (zh) * | 2017-05-16 | 2018-11-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7864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4555233U (zh)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4697144A (zh) |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室内机 | |
CA2845260C (en) | Indoor air-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air deflector | |
CN104697143A (zh)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4748240B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3100002U (zh) | 一种立式空调 | |
CN102252407A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装置 | |
CN203231489U (zh) | 空调器 | |
CN104110727A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CN204678644U (zh)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3454267U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4006519A (zh) | 一种整体式导风机构、风口装置及风管机 | |
CN104729047B (zh) | 汽车空调圆形出风口总成 | |
CN111864605A (zh) | 一种旋转式散热的配电柜 | |
CN20467849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KR200465329Y1 (ko) | 시로코팬이 적용되는 선풍기의 상하 풍향 각도 조절장치 | |
CN106610099B (zh) | 一种送风装置及空调 | |
KR102514421B1 (ko) | 냉풍기 풍도 회전 구조 및 이것의 냉풍기 | |
CN104879835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4879834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1232663Y (zh) | 一种带导风轮的电扇 | |
CN206222642U (zh) | 空调柜机 | |
CN202392957U (zh) | 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4555231U (zh) |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