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7939U - 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7939U
CN216587939U CN202122355900.6U CN202122355900U CN216587939U CN 216587939 U CN216587939 U CN 216587939U CN 202122355900 U CN202122355900 U CN 202122355900U CN 216587939 U CN216587939 U CN 216587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ereo garage
vehicle
guide rai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559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岳芳
许宏峰
陈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zi Ipar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zi Ipar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zi Ipar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zi Ipar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559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7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7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7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立体车库。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承载台及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于框架上,所述承载台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承载台并能够带着所述承载台在所述框架内升降;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配重块,所述框架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配重块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升降。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对于配重块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配重块晃动。

Description

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立体车库是用来最大量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备系统,立体车库能够纵向及横向移动,以实现车辆的存放及提取。
现有的立体车库的配重块在随着承载台升降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撞击框架,影响立体车库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承载台及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于框架上,所述承载台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承载台并能够带着所述承载台在所述框架内升降;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配重块,所述框架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配重块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以使所述配重块沿着所述第二导轨升降。
如此设置,对于配重块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配重块晃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为导向槽或导向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的内侧设有第一导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轨内并连接于所述承载台。
如此设置,能够节约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链条、钢带或钢丝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上设有连接板,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链轮,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链轮上,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承载台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块。
如此设置,链轮对于连接件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勾拉装置及载车板,所述载车板设于所述框架上并用于承载车辆,所述勾拉装置设于所述承载台上,用于勾拉所述载车板,以使所述载车板移动至框架上或移动至所述承载台上。
如此设置,实现车辆的存取。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勾拉装置包括第三驱动件及传动链,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链循环传动;所述传动链上设有拉钩,所述载车板上设有钩槽,当所述传动链传动时,所述拉钩能够伸入所述钩槽内,以将所述载车板勾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车板固定装置,所述车板固定装置一部分设于载车板上,另一部分设于车板梁上,所述车板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载车板固定于所述车板梁上。
如此设置,在载车板存放车辆时,避免载车板滑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包括车板梁、梁托及多根立柱,多根所述立柱并列设置,所述车板梁为悬挑式,所述车板梁包括第一部及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及所述第一部分别通过所述梁托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且所述加强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部的方向延伸。
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结构、降低单位成本,且能够加强车板梁的承重能力及抗扭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一部分设于所述承载台上,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定位装置能够定位所述承载台。
如此设置,当承载台运动至相应层时,将承载台定位,使得承载台与车板梁平层,从而将载车板顺利地拉至承载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车库,通过设置第二导轨,将配重块设置导向部,导向部与第二导轨配合,对于配重块的升降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配重块产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主视图;
图2为立体车库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立体车库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立体车库;10、框架;11、立柱;111、第一导轨;112、第二导轨;12、连接梁;121、横梁;122、侧梁;13、车板梁;131、第一部;132、加强部;14、梁托;141、第一牛腿;142、第二牛腿;15、连接板;20、承载台;30、载车板;31、滚轮;32、钩槽;40、车板固定装置;41、凸起;50、勾拉装置;51、传动链;511、拉钩;52、第三驱动件;60、升降装置;61、链轮;62、连接件;63、配重块;64、第二驱动组件;641、第二驱动件;642、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车库100,用于停车场车辆的存取。
具体地,立体车库100包括框架10、承载台20和载车板30,载车板30设于框架10上,承载台20设于框架10内,并能够在框架10内沿垂直方向作升降运动,载车板30用于承载车辆,并能够移动至承载台20上并随着承载台20升降,以此实现车辆的存取。
框架10包括若干立柱11、连接梁12及车板梁13,立柱11为四根,四根立柱11并列且平行设置并围设成升降空间,每根立柱11通过连接梁12连接。连接梁12为多根,多根连接梁12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形成多层立体车库100。每一层立体车库100均设有车板梁13,车板梁13设于连接梁12的两侧,车板梁13为悬挑梁,其一端与立柱11固定连接设置,另一端悬挑式地朝向远离升降空间的方向延伸,其用于载车板30的放置及行走。载车板30下设有滚轮31,载车板30通过滚轮31在车板梁13上滚动行走。
如此设置,能够减少立柱11的根数,简化立体车库100的结构,减少单位成本,简化安装过程,降低对于土建的要求。
连接梁12包括横梁121及侧梁122,横梁121设于框架10的长度方向,侧梁122设于框架10的宽度方向。每块载车板30下设有至少两根车板梁13,车板梁13朝向远离横梁121的方向延伸,以给立柱11内部留出空间,供承载台20在升降空间内升降。
框架10还包括梁托14,车板梁13通过梁托14连接于立柱11,以加强连接强度。梁托14的截面呈矩形、H型或其他形状。
梁托14包括第一牛腿141及第二牛腿142,第一牛腿141与第二牛腿142间隔设置,车板梁13通过第一牛腿141及第二牛腿142连接于立柱11,不仅能够加强连接强度,还能够抵抗车板梁13端部受力产生的弯矩。
请参见图2及图3,每根车板梁13均包括第一部131及加强部132,第一部131与加强部132连接,第一部131及加强部132通过梁托14固定于立柱11。第一部131用于承载载车板30,加强部132能够加强承载能力及抗扭强度。
第一部131的横截面呈方形或大致呈方形,加强部132呈板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强部132通过第一部131靠近立柱11的侧面朝向远离第一部131的方向延伸形成,即,加强部132靠近立柱11的侧面与加强部132靠近立柱11的侧面为同一个平面,通过3mm-8mm厚的钢板折弯形成。在折弯的过程中,由于工艺原因,第一部131靠近加强部132的侧面不封闭。在加强部132的靠近加强部132的侧面设有封板(图未标注),以加强车板梁13的强度。并且,在加强部132上设有多个加强筋(图未示),进一步加强车板梁13的强度,从而加强车板梁13抗扭、抗弯能力。加强筋的一侧连接于封板,另一侧连接于加强部132,加强筋的横截面可呈三角形、方形等。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131直接通过成品型材形成,再在第一部131靠近立柱11的侧面设置板状的加强部132,加强部132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部131的方向延伸。在此实施例中,还可在加强部132上设置上述加强筋,以加强车板梁13抗扭、抗弯能力。
立体车库100还包括车板固定装置40,车板固定装置40一部分设于载车板30上,另一部分设于车板梁13,用于固定载车板30,防止载车板30滑动。
请参见图4及图5,具体地,车板固定装置40包括设于载车板30上的凸起41,及设于车板梁13上的弹簧(图未示)及翻转勾(图未示)。当载车板30处于存放车辆的状态时,翻转勾勾住凸起41,将载车板30固定在车板梁13上,承载台20上设有第二推杆(图未示),当承载台20升到相应层时,第二推杆伸出,推动翻转勾并拉伸弹簧,使得翻转勾与凸起41脱离,载车板30与车板梁13解除固定。弹簧用于翻转勾的复位。
立体车库100还包括定位装置,部分定位装置设于承载台20上,另一部分设于立柱11上,定位装置能够定位承载台20的位置,使得承载台20能够精确地与车板梁13平层并实现定位,使得载车板30能够顺利地移动至承载台20上。
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推杆(图未示)及第一驱动件,第二推杆连接于第一推杆,立柱11上设有定位槽。当承载台20运行至相应层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推杆伸出,伸入定位槽内进行定位,以使承载台20与车板梁13平层并实现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同时驱动第二推杆移动,第一推杆及第二推杆共用一个第一驱动件,能够简化结构。
立体车库100还包括勾拉装置50,勾拉装置50设于承载台20上,用于勾拉载车板30,使得载车板30放置于车板梁13上进行存放,或移动至承载台20上以供司机取车。
勾拉装置50包括第三驱动件52、传动轮(图未示)及传动链51,第三驱动件52连接于传动轮,传动轮链连接于传动链51内沿着横梁121的长度方向传动,即,沿着远离或靠近载车板30的方向传动,第三驱动件52带动传动轮旋转,传动轮旋转进而通过传动轮带动传动链51循环传动。
传动链51上设有拉钩511,载车板30上开设有钩槽32,当传动链51传动时,带动拉钩511传动,拉钩511运动至钩槽32内时,拉钩511将载车板30勾住,通过传动链51的继续传动而带动载车板30拉至承载台20;若需要将载车板30移动至车板梁13上时,驱动传动链51反向传动即可实现。当将载车板30被拉至承载台20上时,拉钩511同时起到将载车板30限定于承载台20上的定位作用,无需额外设置固定装置,简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勾拉装置50为两个,两个勾拉装置50分别设于承载台20的两侧,以平稳、均匀地拉动载车板30移动,并且给其他零件留出安装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平行拉钩511装置的个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立体车库100还包括升降装置60,升降装置60连接于承载台20,用于驱动承载台20的升降。
升降装置60包括连接件62,升降装置60与承载台20通过连接件62连接。连接件62可为钢丝绳、钢带或链条。
升降装置6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64、配重块63及多个链轮61,框架10顶部设有连接板15,第二驱动件641设于连接板15上,多个链轮61连接于连接板15,链轮61用于导向连接件62的运动,连接件62设于链轮61上并与配重块63连接,以实现承载台20的升降。
第二驱动组件64包括第二驱动件641及驱动轮642,第二驱动件641连接于驱动轮642,连接件62设于驱动轮642上,第二驱动件641控制驱动轮642旋转,从而控制连接件62带动承载台20升降。
框架10两端的内侧设有第一导轨111,第一导轨111从框架10的底部延伸至顶部,立柱11上设有内凹面,第一导轨111设于内凹面内,承载台20的两端延伸至第一导轨111,并在立柱11的内凹面内沿着第一导轨111升降,连接件62穿设于第一导轨111内,能够节约空间。
承载台20呈方形,承载台20的四个角分别设于四根立柱11的内凹面内,使得承载台20沿着第一导轨111顺利地滑动。
立柱11的外侧设有第二导轨112,配重块63设有导向部(图未示),第二导轨112与导向部配合,以导向配重块63的运动。导向部可为导向槽或导向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112为一个,设在其中一根立柱11的侧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双导轨导向配重块63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导轨112,通过第二导轨112导向配重块63的运动,防止配重块63晃动,从而加强立体车库100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10)、承载台(20)及升降装置(60),所述升降装置(60)设于框架(10)上,所述承载台(20)设于所述框架(10)内,所述升降装置(60)连接于所述承载台(20)并能够带着所述承载台(20)在所述框架(10)内升降;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60)包括配重块(63),所述框架(10)上设有第二导轨(112),所述配重块(63)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导轨(112)配合以使所述配重块(63)沿着所述第二导轨(112)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导向槽或导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的内侧设有第一导轨(111),所述升降装置(60)包括连接件(62),所述连接件(62)穿设于所述第一导轨(111)内并连接于所述承载台(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2)为链条、钢带或钢丝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上设有连接板(15),所述升降装置(60)还包括多个连接于所述连接板(15)的链轮(61),所述连接件(62)设于所述链轮(61)上,所述连接件(62)远离所述承载台(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块(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勾拉装置(50)及载车板(30),所述载车板(30)设于所述框架(10)上并用于承载车辆,所述勾拉装置(50)设于所述承载台(20)上,用于勾拉所述载车板(30),以使所述载车板(30)移动至所述框架(10)上或移动至所述承载台(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拉装置(50)包括第三驱动件(52)及传动链(51),所述第三驱动件(52)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链(51)循环传动;所述传动链(51)上设有拉钩(511),所述载车板(30)上设有钩槽(32),当所述传动链(51)传动时,所述拉钩(511)能够伸入所述钩槽(32)内,以将所述载车板(30)勾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车板固定装置(40),所述车板固定装置(40)一部分设于载车板(30)上,另一部分设于车板梁(13)上,所述车板固定装置(40)用于将所述载车板(30)固定于所述车板梁(1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包括车板梁(13)、梁托(14)及多根立柱(11),多根所述立柱(11)并列设置,所述车板梁(13)为悬挑式,所述车板梁(13)包括第一部(131)及加强部(132),所述加强部(132)及所述第一部(131)分别通过所述梁托(14)连接于所述立柱(11),所述加强部(132)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31),且所述加强部(132)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部(131)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一部分设于所述承载台(20)上,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立柱(11)上,所述定位装置能够定位所述承载台(20)。
CN202122355900.6U 2021-09-27 2021-09-27 立体车库 Active CN216587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5900.6U CN216587939U (zh) 2021-09-27 2021-09-27 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5900.6U CN216587939U (zh) 2021-09-27 2021-09-27 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7939U true CN216587939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7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55900.6U Active CN216587939U (zh) 2021-09-27 2021-09-27 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7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7446B (zh) 一种立体停车场滚动式载车板存储装置及立体停车场
CN211038010U (zh) 载车平台及立体停车库
CN200996211Y (zh) 立体车库
JP6486113B2 (ja) 収納庫付平面デッキ
CN209554672U (zh) 内置天车箱体
CN216587939U (zh) 立体车库
CN105507632B (zh) 双井道垂直升降车库
US2840187A (en) Mobile freight elevator
CN209011655U (zh) 一种可折叠式立体车库
CN206722483U (zh) 带有升降装置的停车设备和带有升降装置的停车系统
CN110821248B (zh) 一种中间层车载板组件及多层立体车库
CN113833333B (zh) 悬挑式立体车库
CN106930575B (zh) 一种简易双层车库
CN220518123U (zh) 一种防雨布覆盖装置
CN218150098U (zh) 立体车库
CN218150096U (zh) 悬挑式立体车库
CN216196980U (zh) 立体车库
US3061119A (en) Parking device
JPH0450365Y2 (zh)
CN117365172A (zh) 悬挑式车库
JP2620829B2 (ja) 駐車装置
CN219858841U (zh) 悬挂轨道及悬挂式堆垛机
CN110821249B (zh) 一种多层立体车库
JPS6324203Y2 (zh)
CN220723438U (zh) 一种暖通风管提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