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0144U -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0144U
CN216580144U CN202120832314.3U CN202120832314U CN216580144U CN 216580144 U CN216580144 U CN 216580144U CN 202120832314 U CN202120832314 U CN 202120832314U CN 216580144 U CN216580144 U CN 216580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connecting part
electric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323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323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0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0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0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该充电装置包括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线缆、第一充电连接部、第二充电连接部及散热组件;第一充电连接部和第二充电连接部对应与充电线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用于与充电桩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用于与汽车电池连接;所述充电线缆、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上构成有冷却通路,所述冷却通路与所述散热组件连通。可选的,所述充电线缆包括冷却管,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均设置有与所述冷却管连通的冷却腔,冷却管与两个冷却腔构成冷却通路,两个所述冷却腔均与所述散热组件连通。实现快速充电,避免电缆过热而造成事故。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因其无尾气排放,不污染环境而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制约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包括:电池充电用时长。新能源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快速发展,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都迫切希望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更加快速充电。
使用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给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可以有效缓解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用时长的瓶颈问题。虽然有大功率充电桩,有大功率充电桩专用的液冷线缆和液冷充电枪,但是新能源电动汽车上必须安装能与大功率直流液冷充电枪配套的大功率充电插座,以及与大功率充电插座配套的专用电缆才可以实现电池快速充电,这无疑将增加新能源电动汽车上的充电装置的生产重量及制造成本。即使新能源电动汽车上配备大功率充电插座及专用线缆,在充电过程中,因为充电电流过高,也会存在电缆过热而造成事故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充电线缆能进行快速降温,实现快速充电,避免电缆过热而造成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线缆、第一充电连接部、第二充电连接部及散热组件;
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对应与所述充电线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用于与充电桩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用于与汽车电池连接;
所述充电线缆、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上构成有冷却通路,所述冷却通路与所述散热组件连通。
可选的,所述充电线缆包括冷却管,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均设置有与所述冷却管连通的冷却腔,所述冷却管与两个所述冷却腔构成冷却通路,两个所述冷却腔均与所述散热组件连通。
可选的,所述冷却管设置有两个,所述充电线缆的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冷却管内。
可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通过散热管连接的泵和储液箱,且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冷却通路的两端连接;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储液箱进行散热。
可选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充电线缆、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泵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为散热扇。
可选的,所述散热扇和所述储液箱连接,所述散热扇和/或所述储液箱上设置有用于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安装部。
可选的,所述散热扇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于电动汽车前机舱或后机舱内。
可选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补液壶,所述补液壶和所述散热管连接。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前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在汽车上设置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和充电线缆、第一充电连接部及第二充电连接部上的冷却通路连通,散热组件工作时及时带走汽车电池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桩之间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与大功率充电桩配合,提升充电效率,避免采用增加充电线缆的规格来提升充电效率的方案,降低了充电装置的生产重量及制造成本;在冷却散热过程中不仅降低充电线缆上的热量,而且降低第一充电连接部和第二充电连接部上的热量,避免热量过高对充电枪和汽车电池造成影响,提升了充电枪和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设置第二充电连接部与汽车电池配合,便于充电装置与汽车电池连接,也便于在冷却通路出现故障时进行更换维修充电线缆。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示意图二。
其中,1、充电线缆;2、第一充电连接部;3、第二充电连接部;4、冷却管;5、泵;6、散热管;7、储液箱;71、连接板;8、散热扇;9、补液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第二充电连接部3及散热组件,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对应与充电线缆1的两端连接;
第一充电连接部2用于与充电桩连接,第一充电连接部2设置于汽车外周便于充电的位置,第一充电连接部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插座的形式,插座上设置插接口用于与充电桩上的充电枪连接,第二充电连接部3用于与电动汽车内部的汽车电池连接,第二充电连接部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插头的形式,对应的可在汽车电池上设置与插头配合的插座;
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上构成有冷却通路,冷却通路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冷却通路与散热组件连通,通过散热组件和冷却通路对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进行冷却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在汽车上设置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和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及第二充电连接部3上的冷却通路连通,散热组件工作时及时带走汽车电池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桩之间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与大功率充电桩配合,提升充电效率,避免采用增加充电线缆1的规格来提升充电效率的方案,降低了充电装置的生产重量及制造成本;在冷却散热过程中不仅降低充电线缆1上的热量,而且降低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上的热量,避免热量过高对充电枪和汽车电池造成影响,提升了充电枪和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设置第二充电连接部3与汽车电池配合,便于充电装置与汽车电池连接,也便于在冷却通路出现故障时进行更换维修充电线缆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线缆1包括冷却管4,充电线缆1的设置形式有两种。第一种:充电线缆1外周为绝缘层,绝缘层内设置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冷却管4也设置于绝缘层内;第二种: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直接设置于冷却管4内。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均设置有与充电线缆1的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连接的导电部,还设置有与冷却管4连通的冷却腔,冷却管4与两个冷却腔构成冷却通路,两个冷却腔均与散热组件连通,如此构成循环冷却通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管4与两个冷却腔用于通入冷却介质,两个冷却腔对应与散热组件的进口和出口连通,冷却介质可包括水、自然风或冷却油等,如此实现循环冷却。当充电线缆1的设置形式为第一种时,冷却管4中的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与冷却介质不接触,所以冷却介质可采用水、自然风或冷却油;当充电线缆1的设置形式为第二种时,冷却管4中的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与冷却介质接触,冷却介质不能采用水,但是可以采用自然风或冷却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管4设置有两个,冷却管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冷却腔连通,充电线缆1的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对应设置于两个冷却管4内,作为优选方案,冷却介质采用不导电的冷却油,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裸露于冷却油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两个冷却管分别对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进行散热,采用了冷却油直接将裸露的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上的热量带走,增加了散热效率;且冷却油即使出现泄漏的情况,也不会造成漏电事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组件包括泵5和散热管6,泵5采用循环泵,散热管6连接于泵5与冷却通路之间,循环泵的进口和出口通过散热管6对应与两个冷却腔连通;具体的,两个冷却腔均可以各自设置两个连接口,散热管6为多个散热支管构成,两个散热支管对应与冷却腔上的两个连接口连通,循环泵的进口和出口均各自设置一个散热支管,冷却腔上的两个散热支管通过三通阀与循环泵的一个散热支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汽车电池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桩之间产生热量,循环泵开始工作,冷却介质经充电线缆1上的冷却管4、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上的冷却腔循环至充电线缆1外部,热量在经散热管6时和外界环境热交换,降温后的冷却介质再进入冷却通路,如此循环,不断的带走充电过程中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及第二充电连接部3上的热量,实现充电降温,提升充电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的温度,温度传感器与泵5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汽车电池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桩之间产生热量,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会升温,在温度t1至t2时能保证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当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超过t2时,循环泵的控制器接收温度信号后,循环泵开始工作,通过冷却管4和冷却通路对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进行降温,当温度降至t1时,循环泵停止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组件还包括储液箱7,储液箱7用于储存冷却介质,如水或冷却油,储液箱7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储液箱7的进口和出口通过散热管6与循环泵和第一充电连接部2/第二充电连接部3上的冷却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储液箱7增加了冷却介质的含量,循环泵开始工作,冷却介质经充电线缆1上的冷却管4、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第二充电连接部3上的冷却腔循环至散热管6和储液箱7,储液箱7因为冷却介质含量高,一方面能参与热交换带走更多的热量,另一方面因为和外界环境接触面积大能快速的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用于对储液箱进行散热;散热器可为散热扇8,散热扇8紧邻储液箱7设置,或散热扇8的出风口对应储液箱7设置,散热扇8用于对储液箱7进行散热;散热器还可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空调制冷原理的冷凝器制冷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扇8工作时,将储液箱7内冷却介质所携带的热量与外界环境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能力,快速将汽车电池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桩之间产生的热量带走,进一步的使得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及第二充电连接部3的温度维持在稳定的安全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扇8和储液箱7连接,且散热扇8和储液箱7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可在散热扇8上布置支架,通过支架与储液箱7连接。汽车电池布置于前机舱,第一充电连接部2布置于电动汽车前翼子板处时,本公开充电装置可布置于前机舱内;汽车电池布置于后机舱,第一充电连接部2布置于电动汽车后侧围处时,本公开充电装置可布置于后机舱内。对应的,散热扇8和/或储液箱7上设置有用于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安装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部可采用连接板71,储液箱7整体呈立体状,连接板71设置于储液箱7的周侧,连接板71上设置有安装孔,对应的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或后机舱上也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和安装孔配合将体积较大的散热扇8和储液箱7进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组件还包括补液壶9,补液壶9的体积远小于储液箱7的体积,补液壶9上设置有开口盖板或单向阀,补液壶9与散热管6连接,如此便于通过补液壶9补充冷却介质。
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介质如水或油在循环散热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损失和消耗,通过补液壶9上的开口盖板或单向阀对散热组件补充冷却介质,确保在工作过程中维持冷却介质的含量,保证散热组件的散热能力。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前述任意一实施例提及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充电线缆能进行快速降温,实现快速充电,避免电缆过热而造成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线缆(1)、第一充电连接部(2)、第二充电连接部(3)及散热组件;
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3)对应与所述充电线缆(1)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2)用于与充电桩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3)用于与汽车电池连接;
所述充电线缆(1)、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3)上构成有冷却通路,所述冷却通路与所述散热组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缆(1)包括冷却管(4),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3)均设置有与所述冷却管(4)连通的冷却腔,所述冷却管(4)与两个所述冷却腔构成冷却通路,两个所述冷却腔均与所述散热组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设置有两个,所述充电线缆(1)的正极导电线和负极导电线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冷却管(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通过散热管(6)连接的泵(5)和储液箱(7),且所述散热管(6)与所述冷却通路的两端连接;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储液箱(7)进行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充电线缆(1)、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充电连接部(3)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泵(5)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为散热扇(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8)和所述储液箱(7)连接,所述散热扇(8)和/或所述储液箱(7)上设置有用于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8)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于电动汽车前机舱或后机舱内。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补液壶(9),所述补液壶(9)和所述散热管(6)连接。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202120832314.3U 2021-04-19 2021-04-19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216580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32314.3U CN216580144U (zh) 2021-04-19 2021-04-19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32314.3U CN216580144U (zh) 2021-04-19 2021-04-19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0144U true CN216580144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08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32314.3U Active CN216580144U (zh) 2021-04-19 2021-04-19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0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03972U (zh) 电池包的换热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组件、电动汽车
CN102544567B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动力电池模块
CN102544619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单元的散热器以及使用该散热器的电池单元模块
CN110518309B (zh) 一种多冷却方式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06711545B (zh) 一种大功率电池组极耳流动浸泡式控温系统及方法
CN114261295A (zh) 一种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
CN210723291U (zh) 一种冷却效率高的锂电池组
CN216389523U (zh) 一种汽车电池包bdu散热结构
CN114242328A (zh) 一种液冷充电枪及线缆用液冷源
CN216580144U (zh)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1530133U (zh) 浸没式散热系统
KR102389162B1 (ko) 전기차용 배터리 냉각시스템
CN116154355A (zh) 一种可变导热系数的主/被动结合的散热结构
CN217655950U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57310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冷却系统
CN102163759B (zh) 电池组
CN206353594U (zh) 一种大功率电池组极耳流动浸泡式控温系统
CN211828316U (zh) 车用液冷型制动电阻系统
CN2112953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
CN211700499U (zh) 一种汽车电池的高效散热装置
CN212277300U (zh) 自放电少与循环次数多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1211396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动汽车
CN210040355U (zh) 一种高散热汽车电池
CN21758912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
CN220129960U (zh) 一种u形储液箱液冷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