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8372U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8372U
CN216568372U CN202122484177.1U CN202122484177U CN216568372U CN 216568372 U CN216568372 U CN 216568372U CN 202122484177 U CN202122484177 U CN 202122484177U CN 216568372 U CN216568372 U CN 216568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ost
groove
generating device
aerosol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41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贯云
赵波洋
黄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41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8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8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8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连通设置的主机与雾化器,该主机包括靠近该雾化器一侧的至少一主机电极,该雾化器包括与该主机电极对应的雾化电极,该主机电极包括凹槽,该雾化电极位于该凹槽内,该雾化电极的外壁与该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主机电极开设凹槽,将雾化电极设置于凹槽内,雾化电极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通过钉销结构的配合,提高了主机与雾化器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拔插即可实现便捷拆卸,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产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气溶胶产生装置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主机与雾化器,二者之间通常需要拆卸,所以对于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及拆卸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缓解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主机与雾化器连接稳定性及拆卸便捷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连通设置的主机与雾化器,所述主机包括靠近所述雾化器一侧的至少一主机电极,所述雾化器包括与所述主机电极对应的雾化电极;
其中,所述主机电极包括凹槽,所述雾化电极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雾化电极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雾化电极外壁上的多个凸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的多个凹陷,至少一凹陷与一所述凸起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电极的所述凸起组成第一图案,所述主机电极的所述凹陷组成第二图案,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第二图案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陷内的第一电连接端子,所述雾化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起上的第二电连接端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电极包括主体及位于所述主体外围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所述凸起及部分所述雾化电极的外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电极的材料为弹性导电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电极还包括设置于远离所述凹槽一侧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垂直;其中,所述伸缩结构为原始状态,所述凹槽的内径小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的外径,所述伸缩结构为第一压缩状态,所述凹槽的内径等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的外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贯穿所述主机电极且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雾化电极内部为中空设置且与所述凹槽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主机电极开设凹槽,将雾化电极设置于凹槽内,雾化电极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通过钉销结构的配合,提高了主机与雾化器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拔插即可实现便捷拆卸,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区域A及区域B的第一种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区域A及区域B的第二种放大图;
图6是图3中区域A及区域B的第三种放大图;
图7是图3中区域A及区域B的第四种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近些年,气溶胶产生装置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主机与雾化器,二者之间通常需要拆卸,所以对于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及拆卸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连通设置的主机200与雾化器300,所述主机200包括靠近所述雾化器300一侧的至少一主机电极210,所述雾化器300包括与所述主机电极210对应的雾化电极310;
其中,所述主机电极210包括凹槽220,所述雾化电极310位于所述凹槽220内,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壁与所述凹槽220的内壁连接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主机电极210开设凹槽220,将雾化电极310设置于凹槽220内,雾化电极310的外壁与凹槽220的内壁连接设置,通过钉销结构的配合,提高了主机200与雾化器300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拔插即可实现便捷拆卸,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拆装效率。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连通设置的主机200与雾化器300。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200包括靠近所述雾化器300一侧的至少一主机电极210,所述雾化器300包括与所述主机电极210对应的雾化电极310;其中,所述主机电极210包括凹槽220,所述雾化电极310位于所述凹槽220内,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壁与所述凹槽220的内壁连接设置。
所述雾化电极310是钉状,所述凹槽220作为所述雾化电极310的承载体,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相配合,利用钉销结构,所述雾化电极310像钉子一样与凹槽220配合,起到固定作用,提高了主机200与雾化器300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进行拔出操作,通过拔插即可实现便捷拆卸,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拆装效率。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300还包括气溶胶通道306、密封硅胶305、挡块304、硅胶座303、雾化组件302、棉3022、底座301,所述雾化组件302包括雾化管3021及发热体3023。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300还包括连接所述雾化电极310的雾化组件302、包围所述雾化组件302的气溶胶基材及连接所述雾化组件302的气溶胶通道306,所述气溶胶基材与所述雾化组件302之间包括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进料单元及分离单元,气溶胶基材通过所述进料单元与所述雾化组件302接触。
请参阅图1、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300还包括连接所述气溶胶通道306的排气杆307,所述排气杆307与所述雾化器300的气溶胶通道306连通设置,用于将气溶胶排出。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200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气部件远离所述雾化器300一侧的控制部件250及电源部件260。
通过所述控制部件250发出工作指令,电信号经对应电线至所述主机电极210、所述雾化电极310,最终到达雾化组件302对气溶胶基材进行加热雾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200包括靠近所述雾化器300一侧的进气部件,所述进气部件包括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至少一个气道管;其中,所述气道管包括连通所述主机200与所述雾化器300的导气单元。
外界空气通过所述气道管的导气单元进入雾化器300的雾化组件302,与被雾化的气溶胶基材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经过所述雾化器300的气溶胶通道306至所述排气杆307排出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电极310为中空设置,所述导气单元由中空的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组成。所述雾化电极310既可以用于电性导通,又可以用于气体导通。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200还包括位于所述主机200外壁上的进气口及位于靠近所述进气部件中心的咪头270,所述气道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设置,所述咪头270与所述进气口连通设置。所述咪头270为进气的检测装置,当用户在排气杆307处进行吸气动作时,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外界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一部分气体通过所述气道管进入雾化器300,一部分气体与所述咪头270接触,通过所述咪头270检测有一定流量的气体通过,判定用户有使用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需求,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开始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雾化电极310及所述凹槽220的配合,可以起到固定作用,而由于公差的原因,可能需要加强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4,所述雾化电极310包括位于所述雾化电极310外壁上的多个凸起311。通过所述凸起311的设置,可以提高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插入所述雾化电极310时,所述凸起311可能会对于所述凹槽220的内壁有挤压,增大摩擦力的同时,还可能会对于所述凹槽220的内壁有损坏。
请参阅图5,所述主机电极210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220的内壁上的多个凹陷230,至少一凹陷230与一所述凸起311对应。通过至少一所述凹陷230与一所述凸起311对应,从而缓解所述凸起311对所述凹槽220内壁的挤压力,同时,凹陷230与凸起311的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主机电极2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二者非正常的分离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在实际生产中,有些不良厂商会模仿我方的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分体结构。
所述雾化电极310的所述凸起311组成第一图案,所述主机电极210的所述凹陷230组成第二图案,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第二图案对应。通过对所述凸起311组成的所述第一图案的设计,对应设计所述凹陷230组成的所述第二图案,第一图案与所述第二图案相互配合,起到防止他人模仿盗取的目的,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第二图案,起到防伪标识或防通配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凸起311与所述凹陷230的配合中,电连接点位的选择需要有固定的点位,从而提高电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6,所述主机电极2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陷230内的第一电连接端子240,所述雾化电极3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起311上的第二电连接端子312。利用所述凸起311与所述凹陷230便于定位的优势,将电连接端子设置在对应位置,一方面有利于电连接的定位,另一方面所述凸起311与所述凹陷230相配合,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电极310包括主体320及位于所述主体320外围的导电层330,所述导电层330覆盖所述凸起311及部分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壁。处于简化工艺的目的,所述主体320可以是导电材料也可以是非导电材料,设置所述导电层330,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凸起311处的电阻率,减少所述雾化电极310尤其是所述凸起311处与所述主机电极210之间的电阻率,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330可以为耐刮的导电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雾化电极310及所述凹槽220的配合,可以起到固定作用,而由于公差的原因,可能需要加强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主机电极210与所述雾化电极310分离时,所述凹槽220的内径小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所述主机电极210的材料为弹性导电材料。在设计时,即将所述凹槽220的内径设计为小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即使有公差,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之间也可以有很好的配合,将所述主机电极210的材料设置为弹性导电材料,例如纳米导电材料,大部分为弹性的耐磨导电材料,在所述雾化电极310插入所述凹槽220时,减少对所述凹槽220的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雾化电极310及所述凹槽220的配合,可以起到固定作用,而由于公差的原因,可能需要加强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8,所述主机电极210还包括设置于远离所述凹槽220一侧的伸缩结构211,所述伸缩结构211连接于所述凹槽220的内壁,所述伸缩结构211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凹槽220的内壁垂直;其中,所述主机电极210与所述雾化电极310分离时,所述伸缩结构211为原始状态,所述凹槽220的内径H1小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H2,所述雾化电极310插入所述主机电极210的所述凹槽220进行连接时,所述伸缩结构211为第一压缩状态,所述凹槽220的内径H1等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H2,其中,第一压缩状态易于理解,可参考图2的整体装配图。
在设计时,即将所述凹槽220的内径设计为小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即使有公差,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凹槽220之间也可以有很好的配合,同时将所述主机电极210增加伸缩结构211,可以使所述凹槽220的内径进行伸缩变化,在所述主机200与所述雾化器300分离时,所述凹槽220的内径小于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在所述主机200与所述雾化器300拼接时,压缩所述伸缩结构211,使所述凹槽220的内径与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相等,构成配合关系,所述伸缩结构211有将所述凹槽220向所述雾化电极310压缩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主机电极210之间的稳定连接,提高所述主机200与所述雾化器300之间的稳定连接。
请参阅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结构211包括弹簧212。利用弹簧212的压缩形变提供,所述凹槽220向所述雾化电极310压缩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雾化电极310与所述主机电极210之间的稳定连接,提高所述主机200与所述雾化器300之间的稳定连接,所述主机电极210与所述雾化电极310分离时,所述伸缩结构211为原始状态,所述凹槽220的内径H1小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H2,所述雾化电极310插入所述主机电极210的所述凹槽220进行连接时,所述伸缩结构211为第一压缩状态,所述凹槽220的内径H1等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310的外径H2,其中,第一压缩状态易于理解,可参考图2的整体装配图。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20贯穿所述主机电极210且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雾化电极310内部为中空设置且与所述凹槽220连通设置。将所述主机电极210与所述雾化电极310均设置为中空连接,将所述主机电极210与所述雾化电极310作为所述气道管的所述导气单元,在电性稳定连接的同时,还提供气体通道,不需要额外设置气道管,减小了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体积。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部件260包括电芯261及连接所述电芯261的USB板262,所述USB板262位于所述主机200远离所述雾化器300的一端,所述USB板262可以用于外部设备向所述电芯261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还包括位于连接处的密封胶,密封胶可以提高气密性及液密性,保证个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200还包括LED光源,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外表面,所述LED光源与控制部件250电连接,所述LED光源用于配合气体流进流出做相应亮度或颜色的变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还包括包围各元器件的外壳,所述外壳位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外表面,起到防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主机电极开设凹槽,将雾化电极设置于凹槽内,雾化电极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通过钉销结构的配合,提高了主机与雾化器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拔插即可实现便捷拆卸,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连通设置的主机与雾化器,该主机包括靠近该雾化器一侧的至少一主机电极,该雾化器包括与该主机电极对应的雾化电极,该主机电极包括凹槽,该雾化电极位于该凹槽内,该雾化电极的外壁与该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主机电极开设凹槽,将雾化电极设置于凹槽内,雾化电极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通过钉销结构的配合,提高了主机与雾化器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拔插即可实现便捷拆卸,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拆装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设置的主机与雾化器,所述主机包括靠近所述雾化器一侧的至少一主机电极,所述雾化器包括与所述主机电极对应的雾化电极;
其中,所述主机电极包括凹槽,所述雾化电极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雾化电极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雾化电极外壁上的多个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的多个凹陷,至少一凹陷与一所述凸起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电极的所述凸起组成第一图案,所述主机电极的所述凹陷组成第二图案,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第二图案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陷内的第一电连接端子,所述雾化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起上的第二电连接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电极包括主体及位于所述主体外围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所述凸起及部分所述雾化电极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电极的材料为弹性导电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电极还包括设置于远离所述凹槽一侧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垂直;
其中,所述伸缩结构为原始状态,所述凹槽的内径小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的外径,所述伸缩结构为第一压缩状态,所述凹槽的内径等于对应所述雾化电极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贯穿所述主机电极且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雾化电极内部为中空设置且与所述凹槽连通设置。
CN202122484177.1U 2021-10-15 2021-10-15 气溶胶产生装置 Active CN216568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4177.1U CN216568372U (zh) 2021-10-15 2021-10-15 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4177.1U CN216568372U (zh) 2021-10-15 2021-10-15 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8372U true CN216568372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8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4177.1U Active CN216568372U (zh) 2021-10-15 2021-10-15 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68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216454A1 (zh) 电子雾化器
CN217117503U (zh) 一种雾化器主机配合结构
CN216568372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3989296U (zh) 一种新型的ac插座与接触式弹片组合装置及其电源供应器
CN113892699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4012057A1 (zh) 一种双工位接电结构及雾化装置
CN216796486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158784A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124322U (zh) 一种一体式雾化装置
CN113892687A (zh) 一种插拔式连接机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214155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07022285U (zh) 电路板和智能终端
CN209045951U (zh) 接线端子及直流变换器
WO202214154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08315411U (zh) 一种设有卡扣的浴室镜触摸开关外壳结构
WO2022141558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41555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N206269085U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组件及led灯
CN215270574U (zh) 一种雾化器、主机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416026U (zh) 一种插拔式连接机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821797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568371U (zh) 雾化器、主机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0017887U (zh) 一种超声波电子烟雾化芯及其雾化器
CN21978153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11932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