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8367U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68367U CN216568367U CN202122458293.6U CN202122458293U CN216568367U CN 216568367 U CN216568367 U CN 216568367U CN 202122458293 U CN202122458293 U CN 202122458293U CN 216568367 U CN216568367 U CN 2165683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cavity
- aerosol generating
- generating device
- aeros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形成有气流腔,气流腔包括沿气流腔的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及送风腔,第一加热腔用于插置气溶胶产生基材;第一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材;第二加热机构,设置于第二加热腔内以对第二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构,设置于送风腔内,以将第二加热腔内的热空气送入第一加热腔。该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加热机构及第二加热机构,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加热方式,第一加热机构及第二加热机构在预热和吸食气溶胶时能分工运行,降低能耗,不会浪费气溶胶产生基材。送风机构能将第二加热腔内的热空气送入第一加热腔,热空气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充分加热,保证气溶胶口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一般采用加热体直接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加热,或采用热气流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加热,以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但采用加热体直接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加热时,由于热量传递慢且会逐渐消耗,导致远离加热体的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不均匀且不充分。而采用热气流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加热时,在预热期和抽吸状态持续使用热气流加热,能耗高,且无端消耗了气溶胶产生基材的剩余量。
因此,还需要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方式多元化、能耗低、且不会浪费气溶胶产生基材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形成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包括沿所述气流腔的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及送风腔,所述第一加热腔用于插置气溶胶产生基材;第一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产生基材;第二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腔内,以对所述第二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构,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以将所述第二加热腔内加热后的空气送入所述第一加热腔。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热腔靠近所述第一加热腔的一侧设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加热后空气的温度和/或加热后空气的气流速度。
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及所述送风机构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安装腔设置于所述送风腔远离所述第二加热腔的一侧,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气流腔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的,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加热腔的位置处还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电磁感应单元,所述电磁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以产生变化的磁场。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支架及第二加热件,所述加热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腔内,所述第二加热件绕设于所述加热支架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热腔内还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套设于所述加热支架。
可选的,所述隔热件还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且套设于所述送风机构。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壳体支架,所述外壳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壳体支架形成有所述气流腔且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壳体支架包括第一加热座及第二加热座,所述第一加热座形成有所述第一加热腔,且所述第一加热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加热座,所述第二加热座形成有所述第二加热腔及送风腔
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加热机构及第二加热机构,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加热方式,第一加热机构及第二加热机构在预热和吸食气溶胶时能分工运行,缩短加热时间,降低能耗,且不会浪费气溶胶产生基材。送风机构能将第二加热腔内加热后的热空气送入第一加热腔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使得用户在不抽吸时热空气也能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即增加了热空气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的时间,使得用户抽吸时的气溶胶浓度和温度适中,用户体验感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壳体1、第一加热机构2、第二加热机构3及送风机构4。壳体1形成有气流腔10,气流腔10包括沿气流腔10的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加热腔101、第二加热腔102及送风腔103,第一加热腔101用于插置气溶胶产生基材。第一加热机构2的位置与第一加热腔101的位置相对应,并用于加热第一加热腔101内插置的气溶胶产生基材。第二加热机构3设置于第二加热腔102内,并用于对第二加热腔10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构4设置于送风腔103内,送风机构4用于将第二加热腔102内加热后的空气送入第一加热腔102内,以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加热。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加热机构2及第二加热机构3,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加热方式,第一加热机构2及第二加热机构3在预热和吸食气溶胶时能够分工运行,缩短加热时间,降低能耗,且不会浪费气溶胶产生基材,还能保证用户吸食气溶胶的口感。送风机构4还能将第二加热腔102内加热后的热空气送入第一加热腔101内以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用户在不抽吸时热空气也能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使得热空气能够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充分加热,用户抽吸时的气溶胶浓度和温度适中,用户体验感好。
壳体1形成有气流腔10,示例性的,壳体1包括外壳11及壳体支架12,外壳11具有收容空间,壳体支架12设置于收容空间内,且壳体支架12形成有气流腔10。气流腔10包括沿气流腔10的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加热腔101、第二加热腔102及送风腔103,第一加热腔101用于插置气溶胶产生基材。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热腔101和第二加热腔10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用于防止杂物进入第二加热腔102内,从而提高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安全可靠性。
壳体支架12形成有气流腔10,示例性的,壳体支架12包括第一加热座121及第二加热座122,第一加热座121形成有第一加热腔101,且第一加热座121的一端连接于外壳1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加热座122。第二加热座122形成有第二加热腔102及送风腔103。第一加热机构2安装于第一加热座121,第二加热机构3及送风机构4安装于第二加热座122。
壳体1还具有进气口13,进气口13与送风腔103连通,以便空气流入送风腔103。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口13包括多个微孔,或进气口13与送风腔103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如此设计可以防止杂物进入送风腔103内,从而提高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安全可靠性。
外壳11的一端具有插入口,壳体支架12通过插入口插设于收容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壳体支架12可以通过螺接、卡接或磁吸等方式可拆卸安装于外壳11上,从而方便组装与维修。
壳体1对应于第一加热腔101的位置处还设有容纳腔14,容纳腔14环绕第一加热腔101,第一加热机构2包括电磁感应单元21。电磁感应单元21设置于容纳腔14内并产生时刻变化的磁场。示例性的,第一加热座121安装于外壳11后,第一加热座121与外壳11之间对应于第一加热腔101的位置处形成容纳腔14,容纳腔14环绕第一加热腔101设置。电磁感应单元21设置于容纳腔14内,并绕设于第一加热座121上。电磁感应单元21通电后可以产生时刻变化的磁场,即使得第一加热腔101内具有时刻变化的磁场。
第一加热机构2还包括第一加热件,第一加热件设置于第一加热腔101内并插设于气溶胶产生基材内。第一加热件用于感应电磁感应单元21的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流效应而发热。示例性的,第一加热件安装于第一加热腔101靠近第二加热腔102的一侧,当气溶胶产生基材插置于第一加热腔101内时,第一加热件也插入气溶胶产生基材内。第一加热件感应到电磁感应单元21的磁场变化,产生涡流效应而发热,从而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加热,以产生可供人体吸食的气溶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热件也可以作为气溶胶产生基材的一部分,直接插设于气溶胶产生基材内,而不需要安装于第一加热腔101内,从而减少安装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感应单元21沿气流腔1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加热件沿气流腔1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加热件全部位于电磁感应单元21所产生的时刻变化的磁场范围内。
电磁感应单元21可以识别气溶胶产生基材是否插入第一加热腔101内。示例性的,当第一加热件作为气溶胶产生基材的一部分,直接插设于气溶胶产生基材内时,气溶胶产生基材插入到第一加热腔101后,第一加热件感应到电磁感应单元21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并产生内部循环的电流而发热,从而使得电磁感应单元21识别到电感发生变化,即识别到气溶胶产生基材插入到第一加热腔101内。如此使得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无需再设置传感器来检测气溶胶产生基材是否插入第一加热腔101内,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当电磁感应单元21识别到气溶胶产生基材插入到第一加热腔101内后,第一加热机构2和第二加热机构3可以分工运行,同时送风机构4的工作情况与第二加热机构3的工作情况一致。示例性的,当电磁感应单元21识别到气溶胶产生基材插入到第一加热腔101内后,第一加热机构2开始工作,以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预热。同时第二加热机构3和送风机构4也开始工作,即第二加热机构3对第二加热腔10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构4将第二加热腔102内的热空气送入第一加热腔101内,以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预热。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通过第一加热机构2和第二加热机构3同时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预热,不仅缩短了气溶胶产生基材的预热时间,而且对气溶胶产生基材的预热也更加均匀且充分。当对气溶胶产生基材的预热结束后,第一加热机构2、第二加热机构3及送风机构4可以减少输出功率或停止工作,如此,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不会浪费气溶胶产生基材。当用户抽吸产生的气溶胶后,第一加热机构2、第二加热机构3及送风机构4又可以开始工作或增大输出功率,再次对对气溶胶产生基材进行预热。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对气溶胶产生基材的预热方式,比如,用户可以选择第一加热机构2单独工作,该预热方式适用范围广。用户也可以选择第二加热机构3及送风机构4工作,该预热方式适用于预热温度稍低的情况。用户还可以选择第一加热机构2、第二加热机构3及送风机构4一起工作,该预热方式不仅缩短了气溶胶产生基材的预热时间,而且对气溶胶产生基材的预热也更加均匀且充分,产生的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也多。
第二加热机构3设置于第二加热腔102内,以对第二加热腔10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二加热腔102内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送风机构4输送到第一加热腔101内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示例性的,第二加热机构3包括加热支架31和第二加热件32,第二加热件32绕设于加热支架31上。加热支架31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装板交叉设置形成,每个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槽310,第二加热件32通过安装槽310绕设于加热支架31上。加热支架31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二加热件32安装于加热支架31后更加稳定,而且第二加热件32的内外两侧都能对第二加热腔10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第二加热机构3的加热效率,减少能耗。
第二加热腔102内还设有隔热件33,隔热件33套设于第二加热机构3,即套设于加热支架31上。隔热件33用于对第二加热腔102内的热空气进行保温,并防止第二加热腔102内的热空气对壳体1加热,用户拿捏气溶胶产生装置100时不会感到烫手,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隔热件33可选用真空管、隔热石墨层等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送风腔103内也可以设有隔热件33,隔热件33套设于送风机构4。
送风机构4设置于送风腔103内,送风机构4用于将第二加热腔102内加热后的空气送入第一加热腔101内以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示例性的,送风机构4包括风扇41和固定座42,风扇41安装于固定座42上。送风机构4能加快送风腔103、第二加热腔102及第一加热腔101内空气的流通,当用户吸食完气溶胶产生基材后,送风机构4加快后的气流还能清理第一加热腔101内残留的已经碳化的气溶胶产生基材,使得吸食后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更加干净卫生,不会散发特殊的气味,方便用户下次使用。
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还包括检测器5,检测器5设置于第二加热腔102靠近第一加热腔101的一侧,检测器5用于检测第二加热腔102内加热后的空气的温度和/或加热后的空气流向第一加热腔101内的气流速度。检测器5可以直接检测第二加热腔102内加热后的空气的实时温度和/或加热后的空气流向第一加热腔101内的实时气流速度。当检测器5检测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以降低第二加热机构3发热的效率,当检测器5检测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以增加第二加热机构3发热的效率。当检测器5检测的气流速度高于预设值时,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以降低送风机构4输出功率,当检测器5检测的气流速度低于预设值时,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以增加送风机构4输出功率。气溶胶产生装置100通过检测器5的实时检测,从而实现对第二加热机构3和/或送风机构4的精准控制,使得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以减少能耗的同时,还能提高用户吸食气溶胶的口感,用户体验感好。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器5可以呈网状或蜂窝状,如此设计不仅能够使得检测器5检测实时温度和/或实时气流速度更为准确,而且还能防止杂物进入第二加热腔102内,从而提高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安全可靠性,而且第一加热腔101和第二加热腔102之间无需再设置过滤网,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还包括电源组件6,壳体1还形成有安装腔15,电源组件6设置于安装腔15内。电源组件6分别与第一加热机构2、第二加热机构3及送风机构4电连接。示例性的,壳体支架12还包括安装座123,安装座123连接于第二加热座122远离第一加热座121的一端且形成有安装腔15,安装腔15设置于送风腔103远离第二加热腔102的一侧,且安装腔15与气流腔10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电源组件6包括电路板61及电池62,电池62与电路板61与电连接。电路板61分别与电磁感应单元21、第二加热件32及送风机构4电连接,即电路板61分别与第一加热机构2、第二加热机构3及送风机构4电连接。电路板61为电磁感应单元21提供交变电流,从而使得电磁感应单元21的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一发热件感应到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流而发热。可以理解的是,安装腔15还可以由外壳11和壳体支架12围合形成,从而壳体支架12可以不具有安装座123,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电源组件6还包括供电尾板63,供电尾板63设置于安装腔15远离送风腔101的一侧,并与电池62电连接,供电尾板63上设有充电接口631,壳体1对应于充电接口631的位置处设有安装孔16,充电接口631安装于安装孔16。用户可以通过充电接口631为电池62充电,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能够重复使用,不会浪费资源。
壳体1还设有磁吸件7,磁吸件7用于吸附容纳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容纳盒,从而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100放置于容纳盒内更加稳定。示例性的,壳体支架12远离第一加热腔101的一侧设有安装槽124,磁吸件7安装于安装槽124内。磁吸件7可以是磁铁,也可以是能被磁铁吸附的金属。
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还包括气压传感器8,气压传感器8用于检测气流腔10内的气压,以便对送风机构4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器5也可以用于检测气流腔10内的气压,从而可以不设置气压传感器8,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加热机构2及第二加热机构3,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加热方式,第一加热机构2及第二加热机构3在预热和吸食气溶胶时能够分工运行,缩短加热时间,降低能耗,且不会浪费气溶胶产生基材,还能保证用户吸食气溶胶的口感。送风机构4还能将第二加热腔102内加热后的热空气送入第一加热腔101内以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使得用户在不抽吸时热空气也能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加热,使得热空气能够对气溶胶产生基材充分加热,用户抽吸时的气溶胶浓度和温度适中,用户体验感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包括沿所述气流腔的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及送风腔,所述第一加热腔用于插置气溶胶产生基材;
第一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产生基材;
第二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腔内,以对所述第二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送风机构,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以将所述第二加热腔内加热后的空气送入所述第一加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腔靠近所述第一加热腔的一侧设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加热后空气的温度和/或加热后空气的气流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及所述送风机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设置于所述送风腔远离所述第二加热腔的一侧,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气流腔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加热腔的位置处还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电磁感应单元,所述电磁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以产生变化的磁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支架及第二加热件,所述加热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腔内,所述第二加热件绕设于所述加热支架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腔内还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套设于所述加热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还设置于所述送风腔内且套设于所述送风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壳体支架,所述外壳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壳体支架形成有所述气流腔且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架包括第一加热座及第二加热座,所述第一加热座形成有所述第一加热腔,且所述第一加热座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加热座,所述第二加热座形成有所述第二加热腔及送风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58293.6U CN216568367U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58293.6U CN216568367U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68367U true CN216568367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38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58293.6U Active CN216568367U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683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0341A1 (zh) * | 2022-09-19 | 2024-03-28 |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
-
2021
- 2021-10-12 CN CN202122458293.6U patent/CN2165683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0341A1 (zh) * | 2022-09-19 | 2024-03-28 |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12318A1 (zh) |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烟气持续释放的控制方法 | |
CN216568367U (zh)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108669654B (zh) | 一种低温加热烟具 | |
CN108634371B (zh) | 一种复合抽吸效果的低温烘烤烟具 | |
CN109965351B (zh) | 外围电加热吸烟装置及加热控制方法 | |
CN210158014U (zh) | 雾化器及电子烟 | |
WO2023025041A1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 | |
WO2023060930A1 (zh) |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 |
WO2023060934A1 (zh) | 一种储温气溶胶生成制品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 |
CN212306813U (zh) | 加热装置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
CN103822008B (zh) | 一种水龙头 | |
CN108669657B (zh) | 一种低温电磁烘烤烟具 | |
CN108634373B (zh) | 低温烘烤烟具 | |
CN208609921U (zh) | 一种低温加热烟具 | |
CN216255435U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 | |
CN207054792U (zh) | 发热装置及加热不燃烧烟具 | |
CN216821812U (zh) |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 |
CN216568366U (zh)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0153929U (zh) | 一种高效蓄热式电采暖器 | |
CN219645081U (zh) | 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子烟 | |
CN208354596U (zh) | 一种烤烟器 | |
CN218960072U (zh) | 一种加热装置和加热不燃烧烟具 | |
CN219781600U (zh) |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具及其加热控制系统 | |
CN221104804U (zh) | 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1510978U (zh)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