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0663U - 金属工件氮化炉 - Google Patents

金属工件氮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0663U
CN216550663U CN202123099530.0U CN202123099530U CN216550663U CN 216550663 U CN216550663 U CN 216550663U CN 202123099530 U CN202123099530 U CN 202123099530U CN 216550663 U CN216550663 U CN 216550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iding furnace
tray
metal workpiece
nitr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95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珍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shengda Vacuum Heat Trea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shengda Vacuum Heat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shengda Vacuum Heat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shengda Vacuum Heat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95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0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0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0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 Solid-Phase Diffusi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金属工件氮化炉,包括:氮化炉壳体,氮化炉壳体包括顶盖及炉身,氮化炉壳体的一侧下部安装有氮气通气管,氮化炉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立体料盘,立体料盘包括底盘,底盘的上端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杆,底盘的上方设置有中盘,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立体料盘,立体料盘可放置的工件数量更多,提高氮化炉内部空间利用率,并且立体料盘的上盘与中盘可上下移动并固定,使得底盘上的工件被夹合在底盘与中盘之间,同时中盘上的工件被夹合在中盘与上盘之间,避免工件后续倾倒堆积在一起影响氮化效果。

Description

金属工件氮化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氮化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金属工件氮化炉。
背景技术
氮化炉是对金属工件进行热处理的加工炉,金属工件通过氮化处理后,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耐疲劳性及耐高温性等,在金属工件进行氮化处理时,需要先将金属工件放置在料盘上,再将料盘吊运放置在氮化炉的内部,然后进行热处理。
现有技术下,氮化炉内的料盘一般都是单层,单次进行热处理的工件数量较少,并且在对轴类细长零件进行处理时,放置在料盘上的工件容易倾倒堆积在一起,影响氮化处理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氮化炉内的料盘一般都是单层,单次进行热处理的工件数量较少,并且在对轴类细长零件进行处理时,放置在料盘上的工件容易倾倒堆积在一起,影响氮化处理的效果,为此提供金属工件氮化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金属工件氮化炉,其包括:氮化炉壳体,所述氮化炉壳体包括顶盖及炉身,所述氮化炉壳体的一侧下部安装有氮气通气管,所述氮化炉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立体料盘,所述立体料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端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杆,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中盘,所述中盘的上方设置有上盘,所述中盘与上盘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中盘与上盘均通过两侧的连接孔滑动套接于两个连接杆上,所述中盘与上盘两侧的连接孔上端孔口均焊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杆表面沿着竖直方向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螺孔,每个所述连接环与相对的螺孔之间均螺纹连接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底盘的底端两侧均焊接有竖杆,所述底盘的两个竖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的底端放置于氮化炉壳体的内部底端,将立体料盘吊运至氮化炉壳体的内部,使得放置盘放置在氮化炉壳体的内部底端后,可进行氮化处理。
优选的,所述底盘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且安装腔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外壳的底端且固定连接有扇叶,通过扇叶的转动可提高氮气的流动速度,从氮气通气管通入的氮气会沿着扇叶的轴向方向由下至上快速流动,使得氮气可以由下至上依次接触两层工件。
优选的,所述上盘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起吊柱且起吊柱的上部开设有吊装孔,利用起吊设备的夹具夹住上盘上端的起吊柱上的吊装孔,可将此立体料盘吊运至氮化炉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底盘、中盘与上盘的外圈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氮化炉壳体一侧下部的氮气通气管位于扇叶的下方,氮气通过底盘、中盘及上盘上的通孔均匀向上流动,使得立体料盘上的两层工件与氮气均匀接触,提高氮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置立体料盘,立体料盘可放置的工件数量更多,提高氮化炉内部空间利用率,并且立体料盘的上盘与中盘可上下移动并固定,使得底盘上的工件被夹合在底盘与中盘之间,同时中盘上的工件被夹合在中盘与上盘之间,避免工件后续倾倒堆积在一起影响氮化效果;通过设置在底盘下端安装扇叶,通过扇叶的转动可提高氮气的流动速度,从氮气通气管通入的氮气会沿着扇叶的轴向方向由下至上快速流动,使得立体料盘上的两层工件与氮气均匀接触,提高氮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金属工件氮化炉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金属工件氮化炉的立体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金属工件氮化炉的底盘与固定外壳连接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氮化炉壳体;2、立体料盘;21、底盘;22、连接杆;23、中盘;24、上盘;3、连接环;4、螺孔;5、螺栓;6、放置盘;7、固定外壳;8、电机;9、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的金属工件氮化炉,包括氮化炉壳体1,氮化炉壳体1包括顶盖及炉身,氮化炉壳体1的一侧下部安装有氮气通气管,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立体料盘2,立体料盘2可放置的工件数量更多,提高氮化炉内部空间利用率,立体料盘2包括底盘21,底盘21的上端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杆22,底盘21的上方设置有中盘23,中盘23的上方设置有上盘24,在工件进行氮化处理时,将工件依次放置在立体料盘2的底盘21和中盘23上端,中盘23与上盘24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中盘23与上盘24均通过两侧的连接孔滑动套接于两个连接杆22上,中盘23与上盘24两侧的连接孔上端孔口均焊接有连接环3,连接杆22表面沿着竖直方向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螺孔4,每个连接环3与相对的螺孔4之间均螺纹连接有螺栓5,在需要对两层工件进行限位时,扭转拆卸两侧的四个螺栓5,使得四个连接环3失去固定,即可滑动中盘23和上盘24,使得中盘23的底端移动至贴合在底盘21上的工件上端面,同时将上盘24的底端移动至贴合中盘23上的工件上端面,使得底盘21上的工件被夹合在底盘21与中盘23之间,同时中盘23上的工件被夹合在中盘23与上盘24之间,然后通过四个螺栓5将四个连接环3连接至相应的螺孔4上,即可固定住上盘24与中盘23的位置,使得两层工件被夹合固定,避免工件后续倾倒堆积在一起影响氮化效果。
其中,为了方便立体料盘2的放置,底盘21的底端两侧均焊接有竖杆,底盘21的两个竖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盘6,放置盘6的底端放置于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底端,将立体料盘2吊运至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使得放置盘6放置在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底端后,可进行氮化处理。
其中,为了使氮气与工件更好的接触,底盘2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外壳7,固定外壳7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且安装腔内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外壳7的底端且固定连接有扇叶9,打开电机8,电机8带动扇叶9转动,通过扇叶9的转动可提高氮气的流动速度,从氮气通气管通入的氮气会沿着扇叶9的轴向方向由下至上快速流动,使得氮气可以由下至上依次接触两层工件。
其中,为了提高氮化效果,底盘21、中盘23与上盘24的外圈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氮化炉壳体1一侧下部的氮气通气管位于扇叶9的下方,氮气通过底盘21、中盘23及上盘24上的通孔均匀向上流动,使得立体料盘2上的两层工件与氮气均匀接触,提高氮化效果。
其中,为了方便将立体料盘2放置在氮化炉壳体1内,上盘24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起吊柱且起吊柱的上部开设有吊装孔,利用起吊设备的夹具夹住上盘24上端的起吊柱上的吊装孔,可将此立体料盘2吊运至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
工作原理:在工件进行氮化处理时,首先将工件依次放置在立体料盘2的底盘21和中盘23上端,然后扭转拆卸两侧的四个螺栓5,使得四个连接环3失去固定,即可滑动中盘23和上盘24,使得中盘23的底端移动至贴合在底盘21上的工件上端面,同时将上盘24的底端移动至贴合中盘23上的工件上端面,使得底盘21上的工件被夹合在底盘21与中盘23之间,同时中盘23上的工件被夹合在中盘23与上盘24之间,然后通过四个螺栓5将四个连接环3连接至相应的螺孔4上,即可固定住上盘24与中盘23的位置,使得两层工件被夹合固定,避免工件后续倾倒堆积在一起影响氮化效果,接着利用起吊设备的夹具夹住上盘24上端的起吊柱上的吊装孔,将此立体料盘2吊运至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使得放置盘6放置在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底端后,可进行氮化处理,处理时打开电机8,电机8带动扇叶9转动,通过扇叶9的转动可提高氮气的流动速度,从氮气通气管通入的氮气会沿着扇叶9的轴向方向由下至上快速流动,并且氮气通过底盘21、中盘23及上盘24上的通孔均匀向上流动,使得立体料盘2上的两层工件与氮气均匀接触,提高氮化效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金属工件氮化炉,包括:氮化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炉壳体(1)包括顶盖及炉身,所述氮化炉壳体(1)的一侧下部安装有氮气通气管,所述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立体料盘(2),所述立体料盘(2)包括底盘(21),所述底盘(21)的上端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杆(22),所述底盘(21)的上方设置有中盘(23),所述中盘(23)的上方设置有上盘(24),所述中盘(23)与上盘(24)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中盘(23)与上盘(24)均通过两侧的连接孔滑动套接于两个连接杆(22)上,所述中盘(23)与上盘(24)两侧的连接孔上端孔口均焊接有连接环(3),所述连接杆(22)表面沿着竖直方向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螺孔(4),每个所述连接环(3)与相对的螺孔(4)之间均螺纹连接有螺栓(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工件氮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1)的底端两侧均焊接有竖杆,所述底盘(21)的两个竖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盘(6),所述放置盘(6)的底端放置于氮化炉壳体(1)的内部底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工件氮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外壳(7),所述固定外壳(7)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且安装腔内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外壳(7)的底端且固定连接有扇叶(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工件氮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24)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起吊柱且起吊柱的上部开设有吊装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工件氮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1)、中盘(23)与上盘(24)的外圈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氮化炉壳体(1)一侧下部的氮气通气管位于扇叶(9)的下方。
CN202123099530.0U 2021-12-10 2021-12-10 金属工件氮化炉 Active CN216550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9530.0U CN216550663U (zh) 2021-12-10 2021-12-10 金属工件氮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9530.0U CN216550663U (zh) 2021-12-10 2021-12-10 金属工件氮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0663U true CN216550663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1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9530.0U Active CN216550663U (zh) 2021-12-10 2021-12-10 金属工件氮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0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50663U (zh) 金属工件氮化炉
CN212450286U (zh) 一种用于井式炉的热处理吊具
DE4400326C2 (de) Vorrichtung zum Härten metallischer Werkstücke
CN216471795U (zh) 棒坯吊具
CN109423628B (zh) 一次性全表面气相沉积支架、气相沉积炉及其沉积方法
CN212167963U (zh) 一种导热硅脂涂覆装置
CN201967164U (zh) 电化学清理盐浴炉加热装置
CN210287408U (zh) 高温托盘定位装置及热处理炉
CN114464558A (zh) 立式热处理设备
CN219663079U (zh) 一种用于物质分离的盛放装置
CN210261953U (zh) 一种小型井式炉用组合工装
CN210930812U (zh) 一种用于食品加工的加热系统
CN218842278U (zh) 节能高效热处理温控装置
CN102131321A (zh) 电化学清理盐浴炉加热装置
CN220393829U (zh) 一种叶轮批量热处理支撑装置
CN219195032U (zh) 热处理工装及热处理生产线
CN218617806U (zh) 一种待氮化处理工件的放置架
CN216337861U (zh) 一种支承轴热处理整体淬火工装
CN211036034U (zh) 一种钢丝热处理托盘
CN218755987U (zh) 一种设有夹持机构的氮化处理装置
CN209873024U (zh) 一种淬火料架
CN211005575U (zh) 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
CN212533079U (zh) 一种高速钢圆锯片热处理过程固定装置
CN215946011U (zh) 一种起重设备缓冲配件物料传送机构
CN220351486U (zh) 一种热处理工件加工专用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