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4493U - 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44493U
CN216544493U CN202122543232.XU CN202122543232U CN216544493U CN 216544493 U CN216544493 U CN 216544493U CN 202122543232 U CN202122543232 U CN 202122543232U CN 216544493 U CN216544493 U CN 216544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ot
side region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32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琴
张志刚
王艳云
贺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uld Ti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uld T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uld Ti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uld T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32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44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44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44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包括热咀本体,热咀本体沿宽度方向排布有多个流道,各流道沿热咀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设有发热槽,发热槽用于容纳发热件,发热槽环绕在多个流道的外侧;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沿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侧部区域、中部区域和第二侧部区域,发热槽在第一侧部区域的分布密度和发热槽在第二侧部区域的分布密度,均大于发热槽在中部区域的分布密度。本实用新型的扁热咀能够使发热件分布合理,从而在安装的发热件工作后,扁热咀整体温度均匀,且能满足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背景技术
热咀是热流道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在多腔注塑模具中,又需要一个热咀能同时注塑多个产品来使模具结构紧凑。一个热咀要实现多个产品的注塑,就要求热咀走胶均匀,而走胶均匀则要求热咀温度均匀。
相关技术中,扁热咀上的发热件分布不合理,未根据扁热咀形状合理布局发热件的位置,导致扁热咀的局部温度过高、温度不均匀,熔胶发黄或碳化,产品的外观和机械性能等不符合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扁热咀,能够使发热件分布合理,从而在安装的发热件工作后,扁热咀整体温度均匀,且能满足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扁热咀的热流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热流道系统的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扁热咀,包括:
热咀本体,所述热咀本体沿宽度方向排布有多个流道,各所述流道沿所述热咀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设有发热槽,所述发热槽用于容纳发热件,所述发热槽环绕在多个所述流道的外侧;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沿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侧部区域、中部区域和第二侧部区域,所述发热槽在所述第一侧部区域的分布密度和所述发热槽在所述第二侧部区域的分布密度,均大于所述发热槽在所述中部区域的分布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热咀,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热咀本体沿宽度方向排布有多个流道,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设有发热槽,发热槽环绕在多个流道的外侧,发热槽安装发热件之后,即可对内侧的多个流道进行统一加热;发热槽在第一侧部区域的分布密度和发热槽在第二侧部区域的分布密度,均大于发热槽在中部区域的分布密度,由此扁热咀安装发热件之后,第一侧部区域和第二侧部区域发热更多,中部区域发热更少,这符合扁热咀的散热规律,即扁热咀长度方向的两端,一端接触模具的壳体,一端连接注塑机,两端散热更快,中部散热更少,通过使两端发热更多、中部发热更少,扁热咀的整体温度能够保持均匀,中部区域过热的概率更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沿高度方向对半分为第三侧部区域和第四侧部区域,分布于所述第三侧部区域的所述发热槽和分布于所述第四侧部区域的所述发热槽相互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沿宽度方向对半分为第五侧部区域和第六侧部区域,分布于所述第五侧部区域的所述发热槽和分布于所述第六侧部区域的所述发热槽相互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槽包括第一发热支槽和第二发热支槽,所述第一发热支槽分布于所述第五侧部区域,所述第二发热支槽分布于所述第六侧部区域,所述第一发热支槽和所述第二发热支槽相互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槽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一侧部区域的多段第一U形槽,所述发热槽还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二侧部区域的多段第二U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流道包括出胶口,所述热咀本体设有所述出胶口的一端设有感温线槽,所述感温线槽用于容纳感温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热咀本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个侧面,所述流道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上述的扁热咀,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嵌设在所述发热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发热件发热后,扁热咀发热均匀,局部过热的概率低,扁热咀出胶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件包括电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上述的热流道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热流道系统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多个型腔,各所述型腔用于成型产品,各所述流道与各所述型腔一一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热流道系统流出的熔胶温度均匀,型腔中成型的产品的外观和机械性能符合要求,产品合格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热咀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扁热咀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扁热咀的后视图;
图4是图1中扁热咀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扁热咀的右视图;
图6是图1中扁热咀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扁热咀沿A-A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安装板100、定位孔110;
热咀本体200、流道210、出胶口211;
外周向面220、第一侧部区域221、中部区域222、第二侧部区域223、第五侧部区域224、第六侧部区域225;
发热槽230、第一发热支槽231、第二发热支槽232、第一U形槽233、第二U形槽234;
感温线槽2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扁热咀,包括热咀本体200。热咀本体200沿宽度方向(参照图1,例如,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排布有多个流道210,各流道210沿热咀本体200的长度方向(参照图1,例如,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延伸。热咀本体200的外周向面220设有发热槽230,发热槽230用于容纳发热件,发热槽230环绕在多个流道210的外侧。热咀本体200的外周向面220沿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侧部区域221、中部区域222和第二侧部区域223,发热槽230在第一侧部区域221的分布密度和发热槽230在第二侧部区域223的分布密度,均大于发热槽230在中部区域222的分布密度。
结合上述,热咀本体200沿宽度方向排布有多个流道210,热咀本体200的外周向面220设有发热槽230,发热槽230环绕在多个流道210的外侧,发热槽230安装发热件之后,即可对内侧的多个流道210进行统一加热。发热槽230在第一侧部区域221的分布密度和发热槽230在第二侧部区域223的分布密度,均大于发热槽230在中部区域222的分布密度。由此,扁热咀安装发热件之后,第一侧部区域221和第二侧部区域223发热更多,中部区域222发热更少,这符合扁热咀的散热规律,即扁热咀长度方向的两端,一端接触模具的壳体,一端连接注塑机,两端散热更快,中部散热更少。通过使两端发热更多、中部发热更少,扁热咀的整体温度能够保持均匀,中部区域222过热的概率更低。
适当参照图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发热槽230并不前后对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咀本体200的外周向面220沿高度方向(参照图1,例如,高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对半分为第三侧部区域(即外周向面220的前半部分)和第四侧部区域(即外周向面220的后半部分),分布于第三侧部区域的发热槽230和分布于第四侧部区域的发热槽230相互对称。
由此,发热槽230安装发热件之后,第三侧部区域对应的热咀本体200和第四侧部区域对应的热咀本体200的发热量基本一致,流道210朝向第三侧部区域的一侧和朝向第四侧部区域的一侧温度一致,熔胶流经流道210时受热均匀。
具体的,发热槽230包括第三发热支槽和第四发热支槽,第三发热支槽分布于第三侧部区域,第四发热支槽分布于第四侧部区域。第三发热支槽可呈S形分布(适当参照图1),且第三发热支槽在第三侧部区域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分布更密,第三发热支槽在第三侧部区域的中部区域分布更稀疏。第四发热支槽与第三发热支槽前后对称,因此与第三发热支槽的分布类似。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咀本体200的外周向面220沿宽度方向(参照图1,例如,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对半分为第五侧部区域224(即外周向面220的左半部分)和第六侧部区域225(即外周向面220的右半部分),分布于第五侧部区域224的发热槽230和分布于第六侧部区域225的发热槽230相互对称。
类似的,发热槽230安装发热件之后,第五侧部区域224对应的热咀本体200和第六侧部区域225对应的热咀本体200的发热量基本一致,流道210朝向第五侧部区域224的一侧和第六侧部区域225的一侧温度一致,熔胶流经流道210时受热均匀。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发热槽230包括第一发热支槽231和第二发热支槽232,第一发热支槽231分布于第五侧部区域224,第二发热支槽232分布于第六侧部区域225,第一发热支槽231和第二发热支槽232相互对称。
通过将发热槽230分为第一发热支槽231和第二发热支槽232,可缩短单个的发热件的长度(即可在第一发热支槽231和第二发热支槽232中分别安装一个发热件),由此有利于降低发热件的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槽230包括分布在第一侧部区域221的多段第一U形槽233,发热槽230还包括分布在第二侧部区域223的多段第二U形槽234。
由此,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U形槽233的数量,从而实现第一侧部区域的发热槽230的分布密度的调节,进而调节第一侧部区域221的温度。类似的,第二侧部区域223可根据需要调节第二U形槽234的数量,进而调节第二侧部区域223的温度。
具体的,第一U形槽233的数量可以是8个、10个或其它数量,第二U形槽234的数量可以是8个、10个或其它数量。
参照图1、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流道210包括出胶口211,热咀本体200设有出胶口211的一端设有感温线槽240,感温线槽240用于容纳感温线。
通过设置感温线槽240,可方便扁热咀安装感温线,且感温线与扁热咀的接触面积更大,检测更为准确。热咀本体200设有出胶口211的一端安装感温线后,浇口温度可实时反馈,进而方便调节发热槽230中发热件的发热量。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扁热咀还包括安装板100,热咀本体200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板100的一个侧面,流道210贯穿安装板100,安装板100设有定位孔110。
通过设置与销钉配合的定位孔110,有利于实现安装板100的定位,进而定位整个扁热咀,实现扁热咀的安装。
具体的,安装板100和热咀本体200通常是一体成型的(通过机械加工成型或铸造成型)。此外,定位孔110也可以是螺纹孔,从而与螺钉配合实现定位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上述的扁热咀,还包括发热件,发热件嵌设在发热槽230中。由此,发热件发热后,扁热咀发热均匀,局部过热的概率低,扁热咀出胶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件包括电热管。电热管通电之后即可发热,使用方便。此外,发热件也可以是电热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上述的热流道系统,还包括壳体,热流道系统固定于壳体,壳体设有多个型腔,各型腔用于成型产品,各流道210与各型腔一一连通。由此,热流道系统流出的熔胶温度均匀,型腔中成型的产品的外观和机械性能符合要求,产品合格率高。
具体的,壳体会开槽,热流道系统置于壳体的槽,之后通过压板实现热流道系统的安装固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扁热咀,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咀本体,所述热咀本体沿宽度方向排布有多个流道,各所述流道沿所述热咀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设有发热槽,所述发热槽用于容纳发热件,所述发热槽环绕在多个所述流道的外侧;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沿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侧部区域、中部区域和第二侧部区域,所述发热槽在所述第一侧部区域的分布密度和所述发热槽在所述第二侧部区域的分布密度,均大于所述发热槽在所述中部区域的分布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热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沿高度方向对半分为第三侧部区域和第四侧部区域,分布于所述第三侧部区域的所述发热槽和分布于所述第四侧部区域的所述发热槽相互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热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周向面沿宽度方向对半分为第五侧部区域和第六侧部区域,分布于所述第五侧部区域的所述发热槽和分布于所述第六侧部区域的所述发热槽相互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热咀,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槽包括第一发热支槽和第二发热支槽,所述第一发热支槽分布于所述第五侧部区域,所述第二发热支槽分布于所述第六侧部区域,所述第一发热支槽和所述第二发热支槽相互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热咀,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槽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一侧部区域的多段第一U形槽,所述发热槽还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二侧部区域的多段第二U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热咀,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流道包括出胶口,所述热咀本体设有所述出胶口的一端设有感温线槽,所述感温线槽用于容纳感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热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热咀本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个侧面,所述流道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定位孔。
8.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热咀,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嵌设在所述发热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包括电热管。
10.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热流道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热流道系统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多个型腔,各所述型腔用于成型产品,各所述流道与各所述型腔一一连通。
CN202122543232.XU 2021-10-21 2021-10-21 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Active CN216544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3232.XU CN216544493U (zh) 2021-10-21 2021-10-21 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3232.XU CN216544493U (zh) 2021-10-21 2021-10-21 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44493U true CN216544493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8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3232.XU Active CN216544493U (zh) 2021-10-21 2021-10-21 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44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00279A (en) Heat pipe manifold system
USRE40584E1 (en) Nozzle end for multiple tipped injection molding nozzle
US4345892A (en) Injection moulding die with heavy-duty sprue bush
US20070039943A1 (en) Heatable tool
JP2002225094A (ja) ホットランナーノズル
GB1223084A (en) Mold for injection-molding of thermoset materials
EP0920969B1 (en) Injection molding means
US20140302193A1 (en) Heater and thermocouple assembly
CN216544493U (zh) 扁热咀、热流道系统及模具
KR20090024099A (ko) 사출 성형 몰드에 배치하기 위한 사출 성형 노즐, 특히 고온 러너 노즐
CA2514221A1 (en) A combined heater and heat diffuser for an injection nozzle for moulding plastics materials and a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EP0468485B1 (en) A pre-wired injection molding assembly
US5922367A (en) Injection mold having heated sprue bushing
KR101809052B1 (ko) 고화 성능이 향상된 런너리스 사출성형 시스템
JPS63202418A (ja) ホットランナ式射出成形装置
JP2013540619A (ja) マニホールドアセンブリ用の定温ヒーター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金型工具アセンブリ
CN220008653U (zh) 一种侧进胶热流道系统
CN212554855U (zh) 一种插头模的热流道结构
CN217319078U (zh) 一种bmc/smc冷咀系统
JPH0419008B2 (zh)
CN214239421U (zh) 一种充电桩零部件注塑模具
CN214773692U (zh) 开放式多模腔热流道系统
CN218139628U (zh) 热流道装置
KR20120046486A (ko) 복수 노즐형 핫 런너의 히팅 시스템
CN213860471U (zh) 热咀、热流道系统及热流道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