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7347U -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7347U
CN216537347U CN202123160938.4U CN202123160938U CN216537347U CN 216537347 U CN216537347 U CN 216537347U CN 202123160938 U CN202123160938 U CN 202123160938U CN 216537347 U CN216537347 U CN 216537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box type
water
type sedimentation
sta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09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观阳
吴军
秦烁晓
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ngchuang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ngchuang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ngchuang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ngchuang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609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7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7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7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一级箱式沉淀池和二级箱式沉淀池上均设有通水凸管,在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上均设有通水凹管,一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凸管插接于二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凹管内,二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凸管插接于三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凹管内,在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的结合处的外壁套设有防渗弹性橡胶套;一级箱式沉淀池,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倒漏斗;在三级箱式沉淀池上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比传统沉淀池容量增大一倍多,提高了循环利用的效率,滤水效果好且该实用新型重量较轻,方便拆装,可重复利用,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前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施工工地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若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破坏当地水源;而且,雨水及井点降水,不综合利用,直接排入市政官网,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绿色施工、节约用水的方针不符。因此,在工地现场必须设置三级沉淀及成套排放设施;目前,传统的三级沉淀池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四周采用红砖或灰砂砖砌筑,内表面M20水泥砂浆抹面,或直接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或采用钢制沉淀池。在城市中,施工场地多狭小,必须根据工地实际,合理规划好三级沉淀池的场地,若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沉淀池,只是一次性使用,使用完毕即废弃,形成建筑垃圾,不符合低碳减排理念;若采用钢制沉淀池,由于钢密度高、质量大,不便于工人安拆、工作效率低,表面涂层易脱落、易腐蚀生锈、降低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本实用新型提高沉淀池的循环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且方便清淤,同时该沉淀池质量小,安拆方便,不易生锈腐蚀。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和二级箱式沉淀池上均设有通水凸管,在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上均设有通水凹管,一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凸管插接于二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凹管内,二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凸管插接于三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凹管内,在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的结合处的外壁套设有防渗弹性橡胶套;一级箱式沉淀池,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倒漏斗;在三级箱式沉淀池上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上设有用于对应安装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的安装孔,所述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通过胶水固定或者过盈方式固定于对应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均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通水凸管的进水口处设有预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箱式沉淀池内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粗砂层和小卵石层。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的容积比为1:1:2,且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的上端面均齐平,一级箱式沉淀池与二级箱式沉淀池的下端面均齐平, 三级箱式沉淀池的下端面与一级箱式沉淀池或二级箱式沉淀池之间的高度差为400m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上方,在进水口处设有格栅过滤网和高水位浮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箱式沉淀池上设有低水位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倒漏斗处连接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连接有排污泵,用于抽吸一级箱式沉淀池内的细石淤泥。
进一步地,在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的上端口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一个吊环。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的材质均为玻璃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级箱式沉淀池与二级箱式沉淀池之间、二级箱式沉淀池与三级级箱式沉淀池之间依次通过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分离卡合,方便拼装或拆卸使用。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的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防渗弹性橡胶套有效防止水流通过两管之间的接触缝隙外渗,节约了用水。与现有的绿色施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升级了三级箱式沉淀池(蓄水池)的容量,比传统沉淀池容量增大一倍多,提高了循环利用的效率,滤水效果好且该实用新型重量较轻,方便拆装,可重复利用,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中三个沉淀池通过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的连接结构图。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中三个沉淀池的连接装配图。
图中:1、一级箱式沉淀池;2、二级箱式沉淀池;3、三级箱式沉淀池;4、吊环;5、进水口;7、出水口;9、倒漏斗;10、预过滤网;11、高水位浮球阀;12、出水泵;13、低水位控制器;14、格栅过滤网;15、角铁;16、通水凸管;17、防渗弹性橡胶套;18、通水凹管;19、膨胀螺栓;20、粗砂层;21、小卵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一级箱式沉淀池1和二级箱式沉淀池2上均设有通水凸管16,在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上均设有通水凹管18,一级箱式沉淀池1上的通水凸管16插接于二级箱式沉淀池2上的通水凹管18内,二级箱式沉淀池2上的通水凸管16插接于三级箱式沉淀池3上的通水凹管18内,在通水凸管16与通水凹管18的结合处的外壁套设有防渗弹性橡胶套17。
通水凸管16与通水凹管18均向下倾斜设置,通水凸管6,既是连接口,又是通水管;在每个通水凸管16的进水口处设有预过滤网10。
在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上设有用于对应安装通水凸管16与通水凹管18的安装孔,所述通水凸管16与通水凹管18通过胶水固定或者过盈方式固定于对应安装孔内。
一级箱式沉淀池1用于沉淀地下水、河水、雨水及建筑废水,在一级箱式沉淀池1侧壁上部设置进水口5,进水口处设置格栅过滤网14,一级箱式沉淀池1侧壁下部,靠近底部处,设置倒漏斗9,沉淀池外侧的排泥管一端连接排污泵,另一端连接倒漏斗9。排污泵更好抽吸细石淤泥。
二级箱式沉淀池2,尺寸大小与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一样,用于过滤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输入的水;二级箱式沉淀池2下部设置粗砂层20和小卵石层21,用于过滤。
三级箱式沉淀池3,尺寸大小比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所述二级箱式沉淀池2大,作为蓄水池,用于储存所述二级箱式沉淀池2输入的水。
废水、雨水经由导流沟,在进入一级箱式沉淀池1之前,通过格栅过滤网14,过滤掉大的砂石,再进入一级箱式沉淀池1中沉淀,沉淀后的上层清液通过通水凸管6流入二级沉淀池内,废水还会在二级箱式沉淀池2内经由底部粗砂层20和小卵石层21,再次过滤沉淀,并通过下部的通水凸管6流入三级箱式沉淀池3;三级箱式沉淀池3作为蓄水池,存储施工用水,用于道路喷淋、抑尘高炮、清洗道路、绿化灌溉、厕所冲洗等。
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上端口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一个吊环4,用于吊装。
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容积比为1:1:2,且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上端面均齐平,一级箱式沉淀池1与二级箱式沉淀池2的下端面均齐平。三级级箱式沉淀池兼做蓄水池,因此容积为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所述二级箱式沉淀池2的两倍;一级级箱式沉淀池的高度比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所述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高度多400mm以上,上口三池持平,下口三池形成高低差,利用水势更好地过滤水中杂质,提高滤水效果。箱体基础几何尺寸、平整度、高低差须严格控制。
一级箱式沉淀池1上口设有进水口5,入口处设置高水位浮球阀11,三级箱式沉淀池3设有出水口7,出水口7须方便装设潜水泵管,并设置低水位控制器13。
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及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材质为玻璃钢。三个玻璃钢材质箱体需要采用轻质高强、防渗耐腐蚀且可重复使用的材料。箱体底座采用角铁15和膨胀螺栓19与基础可靠连接固定,避免位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和二级箱式沉淀池(2)上均设有通水凸管(16),在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上均设有通水凹管(18),一级箱式沉淀池(1)上的通水凸管(16)插接于二级箱式沉淀池(2)上的通水凹管(18)内,二级箱式沉淀池(2)上的通水凸管(16)插接于三级箱式沉淀池(3)上的通水凹管(18)内,在通水凸管(16)与通水凹管(18)的结合处的外壁套设有防渗弹性橡胶套(17);一级箱式沉淀池(1),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5)和倒漏斗(9);在三级箱式沉淀池(3)上设有出水口(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上设有用于对应安装通水凸管(16)与通水凹管(18)的安装孔,所述通水凸管(16)与通水凹管(18)通过胶水固定或者过盈方式固定于对应安装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凸管(16)与通水凹管(18)均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通水凸管(16)的进水口处设有预过滤网(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箱式沉淀池(2)内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粗砂层(20)和小卵石层(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容积比为1:1:2,且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上端面均齐平,一级箱式沉淀池(1)与二级箱式沉淀池(2)的下端面均齐平, 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下端面与一级箱式沉淀池(1)或二级箱式沉淀池(2)之间的高度差为400m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5)位于出水口(7)的上方,在进水口(5)处设有格栅过滤网(14)和高水位浮球阀(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箱式沉淀池(3)上设有低水位控制器(1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漏斗(9)处连接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连接有排污泵,用于抽吸一级箱式沉淀池(1)内的细石淤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上端口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一个吊环(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1)、二级箱式沉淀池(2)和三级箱式沉淀池(3)的材质均为玻璃钢。
CN202123160938.4U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Active CN216537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0938.4U CN216537347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0938.4U CN216537347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7347U true CN216537347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0938.4U Active CN216537347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7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4191A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及处理方法
CN101906797A (zh) 一种塑料模块组合水池
CN214034031U (zh) 一种市政管道疏通结构
CN110318442A (zh) 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8072577U (zh) 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4352649U (zh) 建筑施工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CN216537347U (zh)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CN101519885B (zh) 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水和雨水综合利用的方法
CN108625461A (zh) 一种合流排水系统上的截流式分流井
CN203989972U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
CN201644490U (zh) 混凝土浇筑废料处理及回收系统
CN110106957A (zh) 一种海绵式雨水花园溢流装置
CN202509613U (zh) 流槽
CN203795512U (zh)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3487619U (zh)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CN211948651U (zh)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水资源综合回收及利用系统
CN211368952U (zh) 一种隐藏式雨水收集装置
CN210827783U (zh) 一种单体过滤井
CN210315884U (zh) 一种海绵式雨水花园溢流装置
CN108457340A (zh) 高层建筑施工洗泵用水排放回收利用系统
CN207627998U (zh) 深基坑的排水沉淀装置
CN113694618B (zh) 一种市政工程环保排水系统
CN215026247U (zh) 混凝土泵、管清洗用水进行沉淀分离的装置
CN216855945U (zh) 一种园林用便于拦污的排水装置
CN205323305U (zh) 用于工地污水过滤池的陶粒二级滤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