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7619U -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7619U
CN203487619U CN201320546271.8U CN201320546271U CN203487619U CN 203487619 U CN203487619 U CN 203487619U CN 201320546271 U CN201320546271 U CN 201320546271U CN 203487619 U CN203487619 U CN 203487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s
underground
sedimentation basin
construc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462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清锋
袁希雨
王东猛
梅静
于守海
王立军
陈志恒
王鑫
李超
徐桩
张洪峰
郑庆
郭宏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462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87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7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76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该系统由地下沉淀池、地面沉淀池、储水池、自来水池、沟渠、阀门、过滤网、雨水篦子、降水井、污水泵、水泵和管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布置于整个施工现场,并设有通往城市管网的污水排放系统,解决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的生产污水、地下水及雨水的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部分解决了城市用水缺乏的问题,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施工用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以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为集中表现的“城市综合症”是世界上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作为地上空间的补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进入2013 年,全国有33个城市在建或正式获批建设地铁,预计,至2015年地铁建设里程将突破4000公里,至2020年将突破7000公里;同时其他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也在逐步被提上日程。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渣土车冲洗、现场清洗、降尘洒水、膨润土搅拌、浆液搅拌、电瓶充电冷却等的用水量相当大,并且会产生的大量地下水和污水,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将造成江河、湖海、水库等的环境污染,地下水和雨水的任其随意流走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市政管网尤其是雨期和汛期的排放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产生的地下水、污水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由地下沉淀池、地面沉淀池、储水池、自来水池、沟渠、雨水篦子、降水井、过滤网、阀门、污水泵、水泵和管路组成;地下工程内的第一污水泵通过1号管道与地下工程内的地下水和污水相连接,在地下水和污水进入1号管道的入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地下工程内的第一污水泵通过2号管道与地下沉淀池连接;地下沉淀池与地面沉淀池通过3号管道连接,3号管道上设有第二污水泵,3号管道与地下沉淀池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过滤网;地上场地内的雨水篦子位于沟渠上,沟渠与地面沉淀池通过4号管道连接,降水井与5号管道连接,5号管道与地面沉淀池通过4号管道连接,4号管道与沟渠和5号管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四过滤网和第五过滤网;地面沉淀池与储水池通过6号管道连接,6号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6号管道与地面沉淀池的连接处设有第六过滤网;自来水池与储水池通过7号管道连接,7号管道上设有1号阀门;储水池与8号管道连接,8号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8号管道与储水池的连接处设有第七过滤网;8号管道与9号管道连接通往城市污水池系统,8号管道与10号管道连接通往膨润土搅拌站,8号管道与11号管道连接通往浆液搅拌站,8号管道与12号管道连接进行现场冲洗,8号管道与13号管道连接进行降尘洒水,8号管道与14号管道连接进行厕所冲洗,8号管道与15号管道连接进行渣土车冲洗,8号管道与16号管道连接进行电瓶充电冷却,9号管道、10号管道、11号管道、12号管道、13号管道、14号管道、15号管道和16号管道上分别设有2号阀门、3号阀门、4号阀门、5号阀门、6号阀门、7号阀门、8号阀门和9号阀门。
其中,地下沉淀池可利用地下工程结构或根据施工情况自由设置;地面沉淀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内抹灰,地面沉淀池内设两级沉淀;储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内抹灰或钢结构中的一种;自来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内抹灰或钢结构中的一种;管路为镀锌管、波纹管或钢管中的一种;沟渠为砖砌结构内抹灰。
本实用新型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①地下工程内的地下水、污水经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初始过滤后由地下工程内的第一污水泵抽入地下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完成后,再经第三滤网过滤后,由第二污水泵抽入地面沉淀池进行沉淀;
②施工场地范围内的降水井内的降水汇入5号管道,然后经第五过滤网过滤后经4号管道流入地面沉淀池进行沉淀;
③施工场地范围内的雨水经雨水篦子流入沟渠中,然后经第四过滤网过滤后经4号管道流入地面沉淀池进行沉淀;
④地面沉淀池内的污水经沉淀后,经第六过滤网过滤后,由第一水泵抽入储水池中备用;
⑤储水池中的水经沉淀和第七过滤网过滤后,由第二水泵抽出,经管路输送可用于膨润土搅拌、浆液搅拌、现场冲洗、降尘洒水、厕所冲洗、渣土车冲洗和电瓶充电冷却;
⑥当储水池内的水量较大,施工现场用水较少时,多余的水经管路送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供给城市用水;
⑦当储水池内的水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用水需要时,打开7号管道上的1号阀门,将自来水池内的自来水放入储水池内内供给施工现场用水。
步骤①中地下沉淀池内的污水的沉淀时间为10-48h;步骤④中地面沉淀池内的污水的沉淀时间为10-48h。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布置于整个施工现场,并设有通往城市管网的污水排放系统,解决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的生产污水、地下水及雨水的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部分解决了城市用水缺乏的问题,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施工用水成本,具有以下优点:
1)该系统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杜绝了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2)该系统对雨水以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水和地下水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用水的成本;
3)该系统对回收至储水池内用不完的水送入城市管网作为城市用水,部分解决了城市用水缺乏的问题;
4)该系统可以在自来水和回收至储水池内的水两者之间自动切换。
5)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1-第一污水泵、2-地下沉淀池、3-地面沉淀池、4-第一水泵、5-储水池、6-1号管道、7-2号管道、8-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第二污水泵、11-3号管道、12-6号管道、13-自来水池、14-7号管道、15-第二水泵、16-8号管道、17-9号管道、18-10号管道、19-11号管道、20-12号管道、21-13号管道、22-14号管道、23-15号管道、24-16号管道、25-沟渠、26-雨水篦子、27-降水井、28-5号管道、29-4号管道、30-第三过滤网、31-第四过滤网、32-第五过滤网、33-第六过滤网、34-1号阀门、35-第七过滤网、36-2号阀门、37-3号阀门、38-4号阀门、39-5号阀门、40-6号阀门、41-7号阀门、42-8号阀门、43-9号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由地下沉淀池2、地面沉淀池3、储水池5、自来水池13、沟渠25、雨水篦子26、降水井27、过滤网、阀门、污水泵、水泵和管路组成;地下工程内的第一污水泵1通过1号管道6与地下工程内的地下水和污水相连接,在地下水和污水进入1号管道6的入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9;地下工程内的第一污水泵1通过2号管道7与地下沉淀池2连接;地下沉淀池2与地面沉淀池3通过3号管道11连接,3号管道11上设有第二污水泵10,3号管道11与地下沉淀池2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过滤网30;地上场地内的雨水篦子26位于沟渠25上,沟渠25与地面沉淀池3通过4号管道29连接,降水井27与5号管道28连接,5号管道28与地面沉淀池3通过4号管道29连接,4号管道29与沟渠25和5号管道28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四过滤网31和第五过滤网32;地面沉淀池3与储水池5通过6号管道12连接,6号管道12上设有第一水泵4,6号管道12与地面沉淀池3的连接处设有第六过滤网33;自来水池13与储水池5通过7号管道14连接,7号管道14上设有1号阀门34;储水池5与8号管道16连接,8号管道16上设有第二水泵15,8号管道16与储水池5的连接处设有第七过滤网35;8号管道16与9号管道17连接通往城市污水池系统,8号管道16与10号管道18连接通往膨润土搅拌站,8号管道16与11号管道19连接通往浆液搅拌站,8号管道16与12号管道20连接进行现场冲洗,8号管道16与13号管道21连接进行降尘洒水,8号管道16与14号管道22连接进行厕所冲洗,8号管道16与15号管道23连接进行渣土车冲洗,8号管道16与16号管道24连接进行电瓶充电冷却,9号管道17、10号管道18、11号管道19、12号管道20、13号管道21、14号管道22、15号管道23和16号管道24上分别设有2号阀门36、3号阀门37、4号阀门38、5号阀门39、6号阀门40、7号阀门41、8号阀门42和9号阀门43。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施工现场地面及地下砌筑地面沉淀池、地下沉淀池、自来水池、储水池和沟渠,敷设管路,安装水泵、阀门及过滤装网。
步骤二:地下工程内的地下水、污水在地下沉淀池沉淀后,由污水泵抽至地面沉淀池;同时施工场地范围内的降水井的降水、雨水等通过管路、沟渠汇入沉淀池。
步骤三:地面沉淀池内的污水经过沉淀后由水泵抽至储水池以备用。
步骤四:储水池内的水根据施工现场膨润土搅拌、浆液搅拌、现场清洗、降尘洒水、厕所冲洗、渣土车冲洗、电瓶充电冷却等各处用水情况,随时供水。
步骤五:当储水池内的水量较大,施工现场用水较少时,多余的水自动送入城市污水处理站作为城市用水;当储水池内的水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用水需要时,将自来水池中的自来水放入中供施工用水。
步骤六:定期对地面沉淀池、地下沉淀池以及储水池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外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地下沉淀池(2)、地面沉淀池(3)、储水池(5)、自来水池(13)、沟渠(25)、雨水篦子(26)、降水井(27)、过滤网、阀门、污水泵、水泵和管路组成;地下工程内的第一污水泵(1)通过1号管道(6)与地下工程内的地下水和污水相连接,在地下水和污水进入1号管道(6)的入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9);地下工程内的第一污水泵(1)通过2号管道(7)与地下沉淀池(2)连接;地下沉淀池(2)与地面沉淀池(3)通过3号管道(11)连接,3号管道(11)上设有第二污水泵(10),3号管道(11)与地下沉淀池(2)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过滤网(30);地上场地内的雨水篦子(26)位于沟渠(25)上,沟渠(25)与地面沉淀池(3)通过4号管道(29)连接,降水井(27)与5号管道(28)连接,5号管道(28)与地面沉淀池(3)通过4号管道(29)连接,4号管道(29)与沟渠(25)和5号管道(28)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四过滤网(31)和第五过滤网(32);地面沉淀池(3)与储水池(5)通过6号管道(12)连接,6号管道(12)上设有第一水泵(4),6号管道(12)与地面沉淀池(3)的连接处设有第六过滤网(33);自来水池(13)与储水池(5)通过7号管道(14)连接,7号管道(14)上设有1号阀门(34);储水池(5)与8号管道(16)连接,8号管道(16)上设有第二水泵(15),8号管道(16)与储水池(5)的连接处设有第七过滤网(35);8号管道(16)与9号管道(17)连接通往城市污水池系统,8号管道(16)与10号管道(18)连接通往膨润土搅拌站,8号管道(16)与11号管道(19)连接通往浆液搅拌站,8号管道(16)与12号管道(20)连接进行现场冲洗,8号管道(16)与13号管道(21)连接进行降尘洒水,8号管道(16)与14号管道(22)连接进行厕所冲洗,8号管道(16)与15号管道(23)连接进行渣土车冲洗,8号管道(16)与16号管道(24)连接进行电瓶充电冷却,9号管道(17)、10号管道(18)、11号管道(19)、12号管道(20)、13号管道(21)、14号管道(22)、15号管道(23)和16号管道(24)上分别设有2号阀门(36)、3号阀门(37)、4号阀门(38)、5号阀门(39)、6号阀门(40)、7号阀门(41)、8号阀门(42)和9号阀门(4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地面沉淀池(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内抹灰,地面沉淀池(3)内设两级沉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水池(5)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内抹灰或钢结构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自来水池(1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内抹灰或钢结构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管路为镀锌管、波纹管或钢管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沟渠(25)为砖砌结构内抹灰。
CN201320546271.8U 2013-09-04 2013-09-04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87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46271.8U CN203487619U (zh) 2013-09-04 2013-09-04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46271.8U CN203487619U (zh) 2013-09-04 2013-09-04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7619U true CN203487619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5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4627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87619U (zh) 2013-09-04 2013-09-04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76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7098A (zh) * 2015-04-23 2016-02-10 刘易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CN112321082A (zh) * 2020-10-30 2021-02-05 江西银龙水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7098A (zh) * 2015-04-23 2016-02-10 刘易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CN112321082A (zh) * 2020-10-30 2021-02-05 江西银龙水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2123U (zh) 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1276718Y (zh)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4080837U (zh) 一种基坑降水回收利用装置
CN104358302A (zh) 分流制初期雨水的治理方法
CN104174191A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及处理方法
CN204023750U (zh) 市政排水系统
CN105887968A (zh)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海绵式立体雨水回用调蓄系统
CN202596175U (zh) 建筑施工现场用水回收系统
CN208072577U (zh) 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3487619U (zh)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CN207582618U (zh)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104909482A (zh) 建筑工地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的综合型净化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03989972U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
CN108166516B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降水井综合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CN203129317U (zh) 一种用于河道防淤的雨水管泥沙收集装置
CN216240796U (zh) 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
CN206015598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管道系统
CN109293061A (zh)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非传统水资源再利用方法
CN211948651U (zh)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水资源综合回收及利用系统
CN104975644B (zh) 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
CN204447424U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
CN103526798A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03795512U (zh)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4543668U (zh) 一种水下气冲排泥设备
CN209024299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