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7098A -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17098A CN105317098A CN201510196751.XA CN201510196751A CN105317098A CN 105317098 A CN105317098 A CN 105317098A CN 201510196751 A CN201510196751 A CN 201510196751A CN 105317098 A CN105317098 A CN 1053170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ank
- mud settling
- settling tank
- tube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30—Relating to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e.g. used for cool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水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施工场地中最底层地下室的最低点且靠近所述集水区的回收过滤单元、水补给蓄水单元以及给水单元。与现有技术对比,提高了建筑施工场地中对施工过程水的利用率,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本发明提供的水循环利用方法,给水单元中的抽水泵组将各所述蓄水罐的水抽出并送入相应的用水区内,以满足用水区中降尘、车辆冲洗、机械设备、消防、厕所冲洗等需水量。与现有技术对比,降低了工程成本,保证对绿色施工指标的响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乃是生命之源,也是有限资源,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建设加快,水资源缺乏,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的短缺越发严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活用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是节水方面最重要的事情。绿色施工中“四节一保”之一的节水及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做好绿色施工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在工程施工中的体现之一,是各种绿色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全面响应开展绿色建造,在工程施工中因地制宜的应用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技术,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水资源,是绿色施工中的关键。
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的水的利用主要是来自市政自来水,但是,由于市政自来水的利用过于频繁,导致自来水的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工程成本,并且对施工过程水的利用率低,并没有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无法保证对绿色建造指标的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旨在解决建筑施工场地中对施工过程水的利用率低,没有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导致水资源浪费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用于对施工场地的水进行存储和循环利用,所述施工场地具有一集水区,所述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施工场地中最底层地下室的最低点且靠近所述集水区的以下单元:
-回收过滤单元,包括用于对所述集水区内的水进行抽取的第一水泵以及用于对所抽取到的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且依序连接的至少三个沉砂罐;
-水补给蓄水单元,用于存储经所述回收过滤单元过滤净化后的水,所述水补给蓄水单元包括依序连接的多个蓄水罐;以及
-给水单元,用于将所述水补给蓄水单元中的水抽出并使用,所述给水单元包括用于将各所述蓄水罐中的水输送至各用水区的抽水泵组,所述抽水泵组包括并联相接的多个第二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沉砂罐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沉砂罐分别为用于初次水过滤的第一沉砂罐、用于二次水过滤的第二沉砂罐和用于末次水过滤的第三沉砂罐;所述蓄水罐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蓄水罐分别为第一蓄水罐、第二蓄水罐、第三蓄水罐、第四蓄水罐和第五蓄水罐;所述第一沉砂罐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所述第三沉砂罐与所述第一蓄水罐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蓄水罐上连接有当所述集水区和各所述蓄水罐中存水量不足时对各所述蓄水罐内补充水量的所述市政给水水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砂罐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所述第一沉砂罐与所述第二沉砂罐之间、所述第二沉砂罐与所述第三沉砂罐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沉砂罐与所述第一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各相邻的所述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管连通,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一个三通接头,各所述三通接头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连接管,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水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给水单元还包括用于平衡水量和水压的稳压罐,所述稳压罐上连接有一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分别与各所述第三连接管和各所述第二水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为PVC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为镀锌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蓄水罐上开设置有溢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砂罐和所述第一蓄水罐上分别设置有一浮球阀。
进一步地,各所述沉砂罐和/或各所述蓄水罐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孔。
本发明提供的水循环利用方法,所述回收过滤单元内的第一水泵对所述集水区内的水进行抽取,并由多个依序连接的沉砂罐进行多级过滤和净化;所述水补给蓄水单元中的蓄水罐对经回收过滤单元处理后的水进行存储;用水区需要用水时,给水单元中的抽水泵组将各所述蓄水罐的水抽出并送入相应的用水区内进行洒水控制扬尘、车辆冲洗、机械设备维护、消防用水及厕所冲洗。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采用回收过滤单元、水补给蓄水单元以及给水单元,对施工场地中集水区的内的水进行过滤和储存,并输送至各个用水区进行使用,这样,提高了建筑施工场地中对施工过程水的利用率,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绿色施工技术,以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水循环利用方法,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降低了工程成本,保证对绿色施工指标的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100,用于对施工场地的水进行存储和循环利用,施工场地具有一集水区200,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100包括安装在施工场地中最底层地下室(图未示出)的最低点且靠近集水区200的回收过滤单元1、水补给蓄水单元2以及给水单元3。回收过滤单元1包括用于对集水区200内的水进行抽取的第一水泵11以及用于对所抽取到的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且依序连接的三个沉砂罐12。水补给蓄水单元2包括依序连接的五个蓄水罐21。给水单元3包括用于将各蓄水罐21中的水输送至各用水区300的抽水泵组31,抽水泵组31包括并联相接的六个第二水泵32。
上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100,采用回收过滤单元1、水补给蓄水单元2以及给水单元3,对施工场地中集水区200的内的水进行过滤和储存,并输送至各个用水区300进行使用,这样,提高了建筑施工场地中对施工过程水的利用率,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绿色施工技术,以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在本实施中,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100,针对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要求,从水回收再利用的角度出发,选择安装在施工场地中最底层地下室的最低点且靠近集水区200,集水区200可以是集水井或后浇带部位。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100包括回收过滤单元1、水补给蓄水单元2以及给水单元3。
回收过滤单元1,用于抽取集水井或后浇带部位内的水并对所抽取到的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回收过滤单元1包括三个沉砂罐12和一个第一水泵11,三个沉砂罐12分别为第一沉砂罐13、第二沉砂罐14和第三沉砂罐15。第一水泵11,可以是功率为2.2kw的变频泵,其通过第一连接管16与第一沉砂罐13连通,并能将集水井或后浇带部位内的水抽入第一沉砂罐13内。变频水泵可以调节电机的转速和调节流量,达到节能目的,启动电流小,便于维护。第一沉砂罐13,容量大致为10m3,具有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入水口和出水口大致在罐体靠近顶部的位置,第一水泵11抽取的水由入水口注入第一沉砂罐13内,并由第一沉砂罐13进行第一次水过滤和沉淀。第二沉砂罐14,规格和结构与第一沉砂罐13大致相同,通过第一连接管16与第一沉砂罐13连通,用于对由第一沉砂罐13流出的水进行用于第二次水过滤和沉淀。第三沉砂罐15,规格和结构与第一沉砂罐13、第二沉砂罐14大致相同,通过第一连接管16与第二沉砂罐14连通,用于对由第二沉砂罐14流出的水进行用于第三次水过滤和沉淀。第一沉砂罐13、第二沉砂罐14和第三沉砂罐15组成三级过滤系统,能够较好地提高由第三沉砂罐15内流出的水的水质。第一连接管16可以是PVC管,PVC管价格低廉便于施工安装,PVC管的管径在75-150mm之间,优选管径为75mm。
当然,回收过滤单元1内,第一水泵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设,沉砂罐1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以便得到水质的更好。
为了方便对沉砂罐12内部进行清洗,在第一沉砂罐13、第二沉砂罐14和第三沉砂罐15的底部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污孔4,排污孔4的孔径可以是75mm。排污孔4设置在沉砂罐12上的高度以沉砂罐12罐底起200mm处,这样,在冲刷清洗罐体内时便于罐内泥沙的流出,清洗效果更好。
为了在沉砂罐12内储水达到峰值时控制进水,在第一沉砂罐13上靠近其顶部的位置安装有一个能够打开和关闭入水口的浮球阀5,当第一沉砂罐13、第二沉砂罐14和第三沉砂罐15内水位均达到峰值后,浮球阀5关闭第一沉砂罐13的入水口,停止入水。
水补给蓄水单元2,用于存储经回收过滤单元1过滤净化后的水,包括五个蓄水罐21,蓄水罐21的容量与沉砂罐12大致相同,五个蓄水罐21分为第一蓄罐22、第二蓄罐23、第三蓄罐24、第四蓄罐25和第五蓄罐26。第一蓄罐22的入水口位于其罐体的顶部,出水口在罐体的中部,第二蓄罐23、第三蓄罐24、第四蓄罐25以及第五蓄罐26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均在各自罐体的中部。其中,第三沉砂罐15的出水口与第一蓄罐22的入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16连通。第一蓄罐22、第二蓄罐23、第三蓄罐24、第四蓄罐25和第五蓄罐26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管27连通。为了方便对各蓄水罐21内部进行清洗,在各蓄水罐21的底部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污孔4,排污孔4的尺寸与位置与沉砂罐12上的排污孔4大致相同。第二连接管27可以是镀锌管,镀锌管的强度较高,能够避免破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二连接管27的内径在75-150mm之间,优选100mm。在第一蓄罐22的入水口位置还可以安装有浮球阀5,以控制蓄水罐21内的入水,或者,在第五蓄罐26上靠近顶部位置还可开设有溢水口6,当蓄水罐21内的存水达峰值时,罐内的水通过溢水口6流出。
当然,蓄水罐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
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用于水源、水量不足的情形,在位于第三蓄罐24上通过管径为100mm的连接管连接有市政给水水源400,当集水区200和各蓄水罐21中存水量不足时,通过市政给水水源400对第三蓄罐24内补充存水量,并由第二连接管27分流流入其他蓄水罐21内。当然,为了控制市政给水水源400的水注入量,在第三蓄罐24上安装有能够打开和关闭市政给水水源400的浮球阀5,另外,还可以在第三蓄罐24上开设有溢水口6。
给水单元3,用于将水补给蓄水单元2中的水抽出送至各用水区300内进行使用。用水区300为各施工区和生活区,以满足施工区和生活区中降尘、车辆冲洗、机械设备、消防、厕所冲洗等需水量。给水单元3包括抽水泵组31,抽水泵组31包括并联相接的六个第二水泵32,第二水泵32为变频泵,需说明的是,六个第二水泵32并不需要同时启动,且能够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水泵32作为备用水泵(当然,第二水泵32的个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每个第二连接管27上设置有一个三通接头,各三通接头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连接管33,各第三连接管33的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水泵32连通。第三连接管33为镀锌管,内径在75-150mm之间,优选100mm。
为了平衡水量和水压,在各蓄水罐21与各第二水泵32之间增设稳压罐34,稳压罐34上连接有一第四连接管35,第四连接管35分别与各第三连接管33和各第二水泵32连通。当各第二水泵32抽用时,各蓄水罐21中的水流出并由稳压罐34将水压与该稳压罐34内气体压力调至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利用方法,在位于施工场地中最底层地下室的最低点处且靠近集水区200的位置安装回收过滤单元1、水补给蓄水单元2以及给水单元3。回收过滤单元1内的第一水泵11对集水区200内的水进行抽取,通过第一连接管16输送到第一沉沙罐内进行第一次水过滤和沉淀,待第一沉砂罐13内水注满后,由浮球阀5封堵入水口,停止继续注入水,同时通过灌顶设置的第一连接管16将水流入第二沉砂罐14进行第二次水过滤和沉淀,待第二沉砂罐14内水蓄到灌顶再流入第三沉砂罐15进行第三次水过滤和沉淀,以形成三级过滤体系。经第三沉砂罐15流出的水输送至水补给蓄水单元2的第一蓄罐22内,再由第一蓄罐22通过第二连接管27逐一流入第二蓄罐23、第三蓄罐24、第四蓄罐25和第五蓄罐26以对水进行存储。用水区300需要用水时,给水单元3中的抽水泵组31将各蓄水罐21的水抽出,抽水泵组31中的任意第二抽水泵均可同时抽取各蓄水罐21内的水,并送入相应的用水区300内使用。
上述的水循环利用方法,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以满足施工区和生活区中洒水控制扬尘、洗车池用水、机械设备用水、消防用水、厕所冲洗用水等,降低了工程成本,保证对绿色施工指标的响应。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用于对施工场地的水进行存储和循环利用,所述施工场地具有一集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施工场地中最底层地下室的最低点处且靠近所述集水区的以下单元:
-回收过滤单元,包括用于对所述集水区内的水进行抽取的第一水泵以及用于对所抽取到的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且依序连接的至少三个沉砂罐;
-水补给蓄水单元,用于存储经所述回收过滤单元过滤净化后的水,所述水补给蓄水单元包括依序连接的多个蓄水罐;以及
-给水单元,用于将所述水补给蓄水单元中的水抽出并使用,所述给水单元包括用于将各所述蓄水罐中的水输送至各用水区的抽水泵组,所述抽水泵组包括并联相接的多个第二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罐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沉砂罐分别为用于初次水过滤的第一沉砂罐、用于二次水过滤的第二沉砂罐和用于末次水过滤的第三沉砂罐;所述蓄水罐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蓄水罐分别为第一蓄水罐、第二蓄水罐、第三蓄水罐、第四蓄水罐和第五蓄水罐;所述第一沉砂罐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所述第三沉砂罐与所述第一蓄水罐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蓄水罐上连接有当所述集水区和各所述蓄水罐中存水量不足时对各所述蓄水罐内补充水量的所述市政给水水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砂罐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所述第一沉砂罐与所述第二沉砂罐之间、所述第二沉砂罐与所述第三沉砂罐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沉砂罐与所述第一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各相邻的所述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管连通,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一个三通接头,各所述三通接头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三连接管,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水泵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单元还包括用于平衡水量和水压的稳压罐,所述稳压罐上连接有一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分别与各所述第三连接管和各所述第二水泵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为PVC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为镀锌管。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蓄水罐上开设置有溢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砂罐和所述第一蓄水罐上分别设置有一浮球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沉砂罐和/或各所述蓄水罐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孔。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过滤单元内的第一水泵对所述集水区内的水进行抽取,并由多个依序连接的沉砂罐进行多级过滤和净化;所述水补给蓄水单元中的蓄水罐对经回收过滤单元处理后的水进行存储;用水区需要用水时,给水单元中的抽水泵组将各所述蓄水罐的水抽出并送入相应的用水区内进行洒水控制扬尘、车辆冲洗、机械设备维护、消防用水及厕所冲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96751.XA CN105317098A (zh) | 2015-04-23 | 2015-04-23 |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96751.XA CN105317098A (zh) | 2015-04-23 | 2015-04-23 |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17098A true CN105317098A (zh) | 2016-02-10 |
Family
ID=55245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96751.XA Pending CN105317098A (zh) | 2015-04-23 | 2015-04-23 |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1709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8170A (zh) * | 2022-04-02 | 2022-07-08 | 吕永华 | 海绵城市雨水高效渗滤循环利用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68608A (ja) * | 1996-04-02 | 1997-10-14 | Yabuzuka Kenzai Kogyo Kk | 中水用貯留装置 |
CN101519885A (zh) * | 2009-02-20 | 2009-09-02 |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水和雨水综合利用的方法 |
JP2013007211A (ja) * | 2011-06-24 | 2013-01-10 | East Japan Railway Co | 排水装置及び排水システム |
CN203487619U (zh) * | 2013-09-04 | 2014-03-19 |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
CN203961007U (zh) * | 2014-06-27 | 2014-11-26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建筑施工绿色环保循环水箱装置 |
CN204080837U (zh) * | 2014-09-22 | 2015-01-07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降水回收利用装置 |
CN204676676U (zh) * | 2015-04-23 | 2015-09-30 | 刘易 |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 |
-
2015
- 2015-04-23 CN CN201510196751.XA patent/CN10531709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68608A (ja) * | 1996-04-02 | 1997-10-14 | Yabuzuka Kenzai Kogyo Kk | 中水用貯留装置 |
CN101519885A (zh) * | 2009-02-20 | 2009-09-02 |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水和雨水综合利用的方法 |
JP2013007211A (ja) * | 2011-06-24 | 2013-01-10 | East Japan Railway Co | 排水装置及び排水システム |
CN203487619U (zh) * | 2013-09-04 | 2014-03-19 |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
CN203961007U (zh) * | 2014-06-27 | 2014-11-26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建筑施工绿色环保循环水箱装置 |
CN204080837U (zh) * | 2014-09-22 | 2015-01-07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降水回收利用装置 |
CN204676676U (zh) * | 2015-04-23 | 2015-09-30 | 刘易 |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8170A (zh) * | 2022-04-02 | 2022-07-08 | 吕永华 | 海绵城市雨水高效渗滤循环利用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25295A (zh) | 基坑地下水回灌系统 | |
CN104532947A (zh) | 地下敞开式调蓄池 | |
CN204689755U (zh) | 建筑工地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的综合型净化池及建筑工地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 |
CN105887968A (zh) |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海绵式立体雨水回用调蓄系统 | |
CN106638917A (zh) | 一种分体式雨水回收蓄调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2596175U (zh) | 建筑施工现场用水回收系统 | |
CN214832823U (zh) | 承压降水井 | |
CN204676676U (zh) |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 | |
CN108625456A (zh) | 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627632B (zh) | 河床潜流水用于水源热泵循环利用的集成方法及集成结构 | |
CN105317098A (zh) | 施工过程水回收与利用系统和水循环利用方法 | |
CN107354949A (zh) | 用于紧邻高边坡的地铁车站基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 |
CN111545335A (zh) | 一种垃圾水解方法 | |
CN208472920U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系统 | |
CN205894090U (zh) | 一种施工现场消防水循环利用装置 | |
CN207211190U (zh) | 一种综合管廊 | |
CN215249908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污水回收装置 | |
CN211547778U (zh) | 地铁车站深基坑分台阶开挖涌水的集中外排系统 | |
CN210049347U (zh) | 一种矿区边坡截水蓄水系统 | |
CN203487619U (zh) |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 |
CN203866795U (zh) | 水轮机主轴密封的备用水源 | |
CN206956891U (zh) |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海绵城市双层排水管道 | |
CN203807254U (zh) | 混凝土罐车残留混凝土砂石分离污水循环利用设备 | |
CN203320598U (zh) | 河道排污清淤装置 | |
CN112252403A (zh) | 一种管廊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8 Address after: 518000, No. two, No. 3, Luohu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after: THE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MPANY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Applicant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two, No. 3, Luohu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Liu Yi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