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2315U - 液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2315U
CN216532315U CN202122572640.8U CN202122572640U CN216532315U CN 216532315 U CN216532315 U CN 216532315U CN 202122572640 U CN202122572640 U CN 202122572640U CN 216532315 U CN216532315 U CN 216532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plate
opening end
flow channels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726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726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2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2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2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装置,包括一液冷管单元与一液冷连接座,该液冷管单元具有一板状管壳内形成一壳内空间,该壳内空间具有复数第一流道与复数第二流道经由一回流流道连通,该液冷连接座具有一入水通道与一出水通道,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彼此分隔从该液冷连接座的一侧面贯穿到另一侧面形成一接口对接该板状管壳的一开口端,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分别连通该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以简化整体结构及减少焊接面积并增加强度及气密性。

Description

液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散热领域,尤指关于一种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如电脑或伺服器)中,为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需将相关器件运行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由于液体的导热性要高于空气,因此很多电子设备采用液冷散热系统行散热。
液冷板是液冷散热系统的核心部件,其通过液冷板吸收电子器件(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的发热,所以液冷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冷却系统的效率。
请参阅图1,现有该液冷板1包括一上板11、一下板12、一鳍片组13、一第一封盖件14及一第二封盖件15,该上板11和下板12分别结合在该鳍片组13的上侧与下侧,且该上板11与下板12的内侧与该鳍片组13的上、下侧相接触处的地方采用铝焊焊接方式结合一起,该第一、二封盖件14、15分别盖合在该上、下板11、12的两侧边且密封焊接起来,该第一封盖件14开设有供一工作液体进出的一进口141及一出口142,该第二封盖件15具有一腔室空间151系连通该鳍片组13之间形成的一流道131。
所以现有上述液冷板1需使用多个零件焊接组装构成容易造成组装制造上难度高,以及各零件生产费用高导致整体成本提高。并在该上板11及该下板12及该鳍片组13相互接触的地方必需采用铝焊接接合使得会造成焊接面积多,因焊接面积多便时常发生多处焊接地方焊接不良(如虚焊(或假焊)),不仅会造成该工作液体泄漏外,且还会影响该液冷板1整体的结构强度不够(即整体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此外,由于该上板11及该下板12及该鳍片组13各元件的厚度或边缘在制作过程一定会存在尺寸公差,使得会造成各元件彼此的尺寸及/或厚度不一致,进而延伸出焊接的接缝精度差及焊接精度不容易控制致使焊缝夹渣、气孔、裂纹、烧穿等缺陷进而降低焊接接合强度以及液冷板1内部液体泄漏的问题。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实用新型设计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液冷装置具有可简化整体结构及减少焊接面积的液冷管单元以提升导热性能及增加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可达到避免液体泄漏且确保气密性,及结构简单制程简易方便,以有效节省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装置,包括一液冷管单元,具有一板状管壳,该板状管壳内形成一壳内空间,该板状管壳具有一第一开口端与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二开口端分别位于该板状管壳的两端且连通该壳内空间,该第二开口端设有一封盖件,该壳内空间具有复数第一流道、复数第二流道及一回流流道,该回流流道相邻该第二开口端的该封盖件且连通该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一液冷连接座,具有一入水通道与一出水通道,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彼此分隔从该液冷连接座的一侧面贯穿到另一侧面形成一接口,该接口对接该板状管壳的该第一开口端,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分别连通该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
上述复数第一流道之间及该复数第二流道之间具有一隔墙,该隔墙从该壳内空间内的该板状管壳的底侧一体凸伸到该板状管壳的顶侧。上述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之间被一分隔壁分开且延伸到该接口,该分隔壁与该板状管壳的该第一开口端内的其中一隔墙相接。
上述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从该第一开口端延伸到邻近该第二开口端,该回流流道设置在该第二开口端与该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之间。上述该出水通道设置有一出水口位于该液冷连接座的一侧面且连通该出水通道,该入水通道设置有一入水口位于该液冷连接座的一侧面且连通该入水通道。
上述液冷管单元的上方设有一散热器单元,该散热器单元具有一散热器底面连接或接触该板状管壳的顶侧,且该散热器底面设有一阶梯部放置结合在该液冷连接座的顶面。上述复数第一流道的流道数量多于该复数第二流道的流道数量。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此液冷装置使用较少零件构成,使得结构简单且制程简易方便,且该液冷管单元由如铝挤型一体成型出该板状管壳及在壳内空间的该复数第一、二流道与该回流流道的结构,使得可有效减少焊接面积及达到避免液体泄漏且确保气密性的效果,进而可提升结构强度及导热性能,且还有效简化该液冷装置的整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3剖面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液冷装置2;液冷管单元21;板状管壳211;壳内空间212;第一流道2122;第二流道2123;回流流道2124;第一开口端214;第二开口端215;隔墙216;液冷连接座22;入水通道221;入水口2211;出水通道222;出水口2221;接口223;分隔壁224;封盖件24;散热器单元25;散热器底面251;阶梯部252;工作液体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液冷装置2,应用装设在一液冷系统(图中未示),该液冷系统包含一水泵浦与一水冷头,该水冷头主要是用以与一电子装置(如伺服器或电脑)内的一发热元件接触吸热,该水冷头的一入水端与该水泵浦的一出水端之间通过一水管连接相通,该液冷装置2是通过复数水管分别连接该水泵浦的一入水端与该水冷头的一出水端,以构成一个液冷回路。所以该水冷头内的一工作液体3(如纯水)与其上吸收该发热元件上的热量热交换后,通过该水泵浦推动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3流动到该液冷装置2上做热交换散热,令冷却(降温)后的工作液体3再流回到该水冷头内,一直不断水循环散热。此外本实用新型液冷装置2也可装设在该水泵浦与水冷头整合在一个单体的液冷系统上。
请参阅第2、3、4图,本实用新型液冷装置2包括一液冷管单元21与一液冷连接座22,该液冷管单元21为一体成型的构件(如由铝挤型一体成型制出的构件),该液冷管单元21具有一板状管壳211,该板状管壳211具有一第一开口端214与一第二开口端215,该第一、二开口端214、215分别位于该板状管壳211的两端,该第一开口端214与该液冷连接座22的一侧相接,该第二开口端215被设置一封盖件24以如焊接或黏接方式密封。
该板状管壳211内形成一壳内空间212,该壳内空间212位于该第一、二开口端214、215之间且相连通,该壳内空间212具有复数第一流道2122、复数第二流道2123及一回流流道2124,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与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从该第一开口端214延伸到邻近该第二开口端215,且平行该板状管壳211的长方向(长度方向),在本实施例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的流道数量多于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的流道数量,以确保该液冷管单元21流入的工作液体3有较大流入范围,以及提供更多与工作液体3热交换的散热面积。所以通过这样设置,让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3进入该液冷管单元21内通过多数第一流道2122时可与更多隔墙216和板状管壳211内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快速热交换散热,使降温后的工作液体再由该回流流道2124回流到少数第二流道2123时会再次热交换而持续降温,以确保流出该液冷管单元21的冷却后工作液体3的温度降低至所需温度。
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之间及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之间具有一隔墙216,该隔墙216从该壳内空间212内的该板状管壳211的底侧一体凸伸到该板状管壳211的顶侧,以隔开每一第一流道2122与每一第二流道2123,防止各自第一、二流道2122、2123内的工作液体3不会流窜到旁边相邻的流道内。该回流流道2124设置在该第二开口端215与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与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之间,且相邻该第二开口端215的该封盖件24,也即该壳内空间212的该复数隔墙216与该第二开口端215之间有一内空间是没有设置隔墙216,此内空间就是该回流流道2124的位置。并本实施例该回流流道2124的设置方向是平行该板状管壳211的短方向(宽度方向),且该回流流道2124是作为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与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之间相连通的路径流道,令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通过该回流流道2124连通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
续参阅第2、4图,该液冷连接座22具有一入水通道221及一出水通道222,该入水通道221与该出水通道222彼此分隔从该液冷连接座22的一侧面(如前侧面)贯穿到另一侧面(如左侧面)形成一接口223,在本实施例该入水通道221与该出水通道222之间被一分隔壁224分开且延伸到相邻该接口223,该接口223对接该板状管壳211的该第一开口端214,且该分隔壁224与该板状管壳211的该第一开口端214内的其中一隔墙216相接,令该入水通道221与该出水通道222分别连通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与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所以通过该分隔壁224以如焊接方式与对应的隔墙216相连接密封,以确保工作液体3如图4的箭头所示可顺畅被导引由该入水通道221通过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后,经由该回流流道2124回流到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至该出水通道222外流动。
该出水通道222设置有一出水口2221,该出水口2221位于该液冷连接座22的一侧面(如前侧面),且连通该出水通道222,该出水口2221通过一水管将冷却后的工作液体3流出至该水泵浦内,该入水通道221设置有一入水口2211,该入水口2211位于该液冷连接座22的一侧面(如前侧面),且连通该入水通道221,该入水口2211通过另一水管将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3导入至该液冷装置2内作热交换散热。
另外,在本实施例该液冷管单元21的上方设有一散热器单元25,该散热器单元25具有一散热器底面251,该散热器底面251连接或接触该板状管壳211的顶侧,且该散热器底面251设有一阶梯部252放置结合在该液冷连接座22的顶面,通过该散热器单元25底面吸收该板状管壳211上的热量向外快速散热,以及该阶梯部252会辅助吸附该液冷连接座22上的热量(如入水通道221内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3所带来的热量)并向外散热。
所以当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3经该液冷装置2的入水口2211通过该入水通道221流入该液冷管单元21的壳内空间212后,该工作液体3会如图4的箭头所示沿着该复数第一流道2122从该第一开口端214朝该第二开口端215方向流动,并流动到该回流流道2124后,再凭借该回流流道2124回流到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并沿着该复数第二流道2123从该第二开口端215朝该第一开口端214方向流动,然后通过该出水通道222与出水口2221而流出该液冷连接座22。其中该工作液体3在该复数第一、二流道2122、2123及该回流流道2124的流动过程中会与该板状管壳211内顶部与底部及该复数隔墙216进行热交换,同时于上方的散热器单元25会将吸附该板状管壳211上的热量与外部空气做热交换散热。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此液冷装置2使用较少零件构成,使得结构简单且制程简易方便,且该液冷管单元21由如铝挤型一体成型出该板状管壳211及在壳内空间212的该复数第一、二流道2122、2123与该回流流道2124的结构,使得可有效减少焊接面积及达到避免液体泄漏且确保气密性的效果,进而可提升结构强度及导热性能,且还有效达到简化该液冷装置2整体结构。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液冷管单元,具有一板状管壳,该板状管壳内形成一壳内空间,该板状管壳具有一第一开口端与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分别位于该板状管壳的两端且连通该壳内空间,该第二开口端设有一封盖件,该壳内空间具有复数第一流道、复数第二流道及一回流流道,该回流流道相邻该第二开口端的该封盖件且连通该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
一液冷连接座,具有一入水通道与一出水通道,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彼此分隔地从该液冷连接座的一侧面贯穿到另一侧面形成一接口,该接口对接该板状管壳的该第一开口端,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分别连通该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流道之间及该复数第二流道之间具有一隔墙,该隔墙从该壳内空间内的该板状管壳的底侧一体凸伸到该板状管壳的顶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入水通道与该出水通道之间被一分隔壁分开且延伸到该接口,该分隔壁与该板状管壳的该第一开口端内的其中一隔墙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从该第一开口端延伸到邻近该第二开口端,该回流流道设置在该第二开口端与该复数第一流道与该复数第二流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水通道设置有一出水口,该出水口位于该液冷连接座的一侧面且连通该出水通道,该入水通道设置有一入水口,该入水口位于该液冷连接座的一侧面且连通该入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冷管单元的上方设有一散热器单元,该散热器单元具有一散热器底面,该散热器底面连接或接触该板状管壳的顶侧,且该散热器底面设有一阶梯部,该阶梯部放置结合在该液冷连接座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流道的流道数量多于该复数第二流道的流道数量。
CN202122572640.8U 2021-10-25 2021-10-25 液冷装置 Active CN216532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2640.8U CN216532315U (zh) 2021-10-25 2021-10-25 液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2640.8U CN216532315U (zh) 2021-10-25 2021-10-25 液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2315U true CN216532315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24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72640.8U Active CN216532315U (zh) 2021-10-25 2021-10-25 液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2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314559A1 (en)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and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11831654U (zh) 一种高效液冷板和设备
US8707715B2 (en)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unit
US20120234021A1 (en) Heat exchanger
TWM622696U (zh) 液冷裝置
CN108633233A (zh) 液冷散热器及电力电子设备
CN111026253A (zh) 具有低阻流道强化换热上盖的液冷芯片散热器
TWI726806B (zh) 水冷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216532315U (zh) 液冷装置
CN114040643A (zh) 液冷装置
TWI807461B (zh) 液冷裝置
TWI808656B (zh) 液冷散熱裝置及具有該液冷散熱裝置的液冷散熱系統
CN216982363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
CN214477403U (zh) 一种散热装置
TWI607533B (zh) 水冷排結構
WO2018024185A1 (zh) 热交换装置
TWM625080U (zh) 冷凝結構
CN221175225U (zh) 一种投影系统的散热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14025142B (zh) 一种液冷散热冷头、液冷散热系统及激光电视
CN116916632B (zh) 一种具有交错剪切流道的微通道冷板及其使用方法
CN213991525U (zh) 电子设备
CN212391772U (zh) 一种新型水冷散热装置
CN218735701U (zh) 散热装置
CN218350838U (zh) 液流式散热装置
CN220874936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