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1257U - 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1257U
CN216531257U CN202123271736.7U CN202123271736U CN216531257U CN 216531257 U CN216531257 U CN 216531257U CN 202123271736 U CN202123271736 U CN 202123271736U CN 216531257 U CN216531257 U CN 216531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ing
filter
circuit
branch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17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森航
胡自洁
欧阳静云
张海兵
方信维
濮天鸿
田旭
周健
苏力
倪建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rock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drock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rock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drock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17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1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1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1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其中,一种滤波器电路,包括:第一滤波芯片与滤波支路,第一滤波芯片被配置有至少一个接地节点,且第一滤波芯片被配置为对滤波器电路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由于支路耦合于第一滤波芯片的至少一个接地节点与接地端之间,因此第一滤波芯片与滤波支路能够共同作用于射频信号,实现对滤波器电路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且在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的同时,还避免了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的影响,以达到在增大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的插损的同时,还提高了带外抑制性能的目的,进而优化了射频信号的滤波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的普及,对滤波器电路的性能需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在通信设备中设置滤波器电路,能够抑制不需要的射频信号,从而改善通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减少各频段之间的干扰,通常是在滤波芯片的输入路径或输出路径上增加额外的滤波电路,以提高滤波器电路的带外抑制性能。但是,如此一来不仅容易恶化带内信号的插损,还增加了滤波器电路在基板上的面积,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波器电路存在的滤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电路,包括:
第一滤波芯片,被配置有至少一个接地节点,所述第一滤波芯片被配置为对所述滤波器电路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
滤波支路,耦合于所述第一滤波芯片的至少一个接地节点与接地端之间。
进一步地,滤波器电路被配置为工作在N77频段。
进一步地,滤波支路至少包括:N组第一滤波支路,其中,N为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用于耦合至所述接地节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
进一步地,第一滤波支路包括第二滤波芯片;
所述第二滤波芯片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二滤波芯片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
进一步地,第一滤波支路包括:第一电感与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或者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
进一步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被配置为谐振在5.15GHz-5.8GHz频段。
进一步地,第一滤波支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三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
进一步地,第一滤波支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串联连接形成第一LC电路,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形成第二LC电路,所述第一LC电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一LC电路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所述第二LC电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二LC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
进一步地,滤波支路还包括至少一个切换开关;
每一所述切换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一滤波支路串联连接在所述接地节点和所述接地端之间。
进一步地,滤波支路还包括:旁路支路,所述旁路支路包括旁路开关,
所述旁路支路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并联,在所述旁路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工作,在所述旁路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一滤波支路被短路。
进一步地,第一电容为可调电容,和/或,所述第一电感为可调电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前端模组,包括信号接收路径,所述信号接收路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所述信号接收路径上设有第一方面提供的滤波器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其中,滤波器电路包括:第一滤波芯片与滤波支路,第一滤波芯片被配置有至少一个接地节点,且第一滤波芯片被配置为对滤波器电路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由于滤波支路耦合于第一滤波芯片的至少一个接地节点与接地端之间,因此第一滤波芯片与滤波支路能够共同作用于输入的待进行滤波的射频信号,实现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且在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的同时,还避免了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的影响,以达到在增大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的插损的同时,还提高了带外抑制性能的目的,进而优化了射频信号的滤波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滤波支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滤波支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第一滤波支路的具体电路图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第一滤波支路的具体电路图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第一滤波支路的具体电路图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第一滤波支路的具体电路图四;
图9是第一滤波支路具体电路图一的滤波仿真波形图;
图10是第一滤波支路具体电路图二的滤波仿真波形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前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示出的一种滤波器电路100,应用于射频电路中。
如图1所示,滤波器电路100包括:第一滤波芯片10与滤波支路20。具体地:第一滤波芯片10,被配置有至少一个接地节点11,第一滤波芯片10被配置为对滤波器电路100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滤波支路20,耦合于第一滤波芯片10的至少一个接地节点11与接地端之间。其中,第一滤波芯片10为已进行封装的一片裸芯。即第一滤波芯片10中所包括的滤波电容、滤波电感等所有元器件均集成封装在同一片裸芯上。接地节点11为该第一滤波芯片10本身的接地引脚,该接地节点11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一滤波芯片10上通常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的接地节点11。可选地,滤波支路20可以采用采用SMD、MCM和SOI等方式设置在基板或芯片上。
在本实施例中,滤波器电路100包括第一滤波芯片10与滤波支路20,也即在利用滤波器电路100对射频信号进行带外信号抑制时,第一滤波芯片10与滤波支路20共同作用于射频信号,实现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抑制。可以理解地,第一滤波芯片10接收的射频信号中包括所需的在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和需进行抑制的在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其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包括工作频带外的高频段带外信号和工作频带外的低频段带外信号。具体地,小于工作频带的为低频段带外信号,大于工作频带的为高频段带外信号。这里,工作频带外的高频段带外信号和工作频带外的低频段带外信号即指示带外信号的频率于工作频带之外。例如,若第一滤波芯片10接收到F0-Fn频段的射频信号,而所需的目标信号的目标频段为F1-Fi,那么信号频率在目标频段F1-Fi之外的信号均为带外信号,包括F0-F1频段的低频段带外信号和Fi-Fn频段的高频段带外信号。对应地,在目标频段F1-Fi内的目标信号即为带内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确定射频信号中的目标信号频率所在的目标频段,以及射频信号中带外信号频率所在的带外频段,即可配置滤波器电路的抑制频段,实现在保证不增加目标频段内的目标信号的插损的同时,提高对对带外信号的抑制效果。
作为一个实施例,滤波器电路100被配置为工作在N77频段,也即滤波器电路100用于抑制频段在N77之外的其他信号。这里,N77频段对应的频率为3.3GHz至4.2GHz之间,故信号频率在3.3GHz至4.2GHz之间的信号为带内信号,信号频率在3.3GHz至4.2GHz之外的信号为带外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滤波器电路100被配置为工作在N77频段,也即滤波电路100能够对频率不在3.3GHz至4.2GHz之间的信号实现抑制,因此带外信号可以是频率小于3.3GHz的信号,和/或频率大于4.2GHz的信号。
在一些已有的技术中,可以采用滤波芯片对射频信号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但由于射频信号的频率不断提升,使得已有滤波芯片的带外信号抑制能力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为了提高对射频信号的带外信号抑制效果,虽然可以在将射频信号输入第一滤波芯片之前,利用输入滤波电路对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通过第一滤波芯片对预处理后的射频信号进行带外信号抑制,但是该方案不仅容易在射频信号通过输入滤波电路时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造成插损,还容易因为削弱射频信号的等效电能,导致第一滤波芯片对预处理后的射频信号进行带外信号抑制后,输出的滤波后的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较低和滤波器电路的整体损耗过大,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射频信号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将第一滤波芯片10配置有至少一个接地节点11,且通过接地节点11与滤波支路20耦合,使得第一滤波芯片10与滤波支路20构成滤波器电路100。由于第一滤波芯片10被配置为对滤波器电路100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且在接地节点11与接地端之间耦合滤波支路20,以实现在不增加射频信号的带内插损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抑制带外信号,特别是提高了对工作频带附近的带外信号的抑制能力。进一步地,由于滤波支路20可形成一个或者多个谐振点,因此,通过在第一滤波芯片10的接地节点11与接地端之间接入滤波支路20,还能拓宽被抑制的带外信号频段,也即拓宽了频带外可被抑制的频段范围,因此当射频信号输入滤波器电路100时,滤波器电路100能够以更宽的被抑制频带对带外信号进行实现抑制。
此外,由于第一滤波芯片10与滤波支路20组合成了滤波器电路100,因此在实现对射频信号进行带外信号抑制时,是由第一滤波芯片10与滤波支路20共同作用实现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而不需要对第一滤波芯片10本身结构进行改进,只需在第一滤波芯片10本身具有的接地节点11和接地端之间接入滤波支路20,不仅实现在保证不增加目标频段内的目标信号的插损的同时,提高对带外信号的抑制效果,还能扩大滤波器电路的适用范围,只需要在配置有接地节点的第一滤波芯片10和接地端11之间接入滤波支路20,即可在保证不增加目标频段内的目标信号的插损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带外抑制效果。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滤波支路20至少包括:N组第一滤波支路21,其中,N为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用于耦合至接地节点11,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耦合端202用于连接接地端。
在本实施例中,N组第一滤波支路21通过耦合在第一滤波芯片10的接地节点11与接地端之间,使得N组第一滤波支路21通过第一滤波芯片10的接地节点11与第一滤波芯片10形成了滤波器电路100。在具体实现时,第一滤波芯片10上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接地节点11,相应地,一个或多个接地节点11可以与一组或多组第一滤波支路21耦合连接至接地端。
例如,当N为1时,该一组第一滤波支路21串联在第一滤波芯片10的接地节点11与接地端之间;当N为大于1的整数时,N组第一滤波支路21耦合在第一滤波芯片10的接地节点11与接地端之间,具体可以是每组第一滤波支路21之间相互并联。
容易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滤波支路20的抑制频段,也即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将每组第一滤波支路21串联,再或者是将N组第一滤波支路21中部分第一滤波支路21串联,将N组第一滤波支路21中另一部分第一滤波支路21并联,此处不作限制。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滤波支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滤波支路20还包括至少一个切换开关22。每一切换开关22与一个第一滤波支路21串联连接在接地节点11和接地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通过切换开关22耦合至接地节点11,通过控制切换开关22的通断即可实现第一滤波电路21与第一滤波芯片10的连接与断开。第一滤波芯片10上可以设置有N个接地节点11,相应地,N个接地节点11可以通过N个切换开关连接N组第一滤波支路21,进而耦合连接至接地端。
在具体实现时,当N为大于1的整数时,N组第一滤波支路21可以选用结构相同或者结构不同的滤波电路实现。例如,每组第一滤波支路21可以是结构相同的LC滤波电路,将N组LC滤波电路分别与N个切换开关22串联,耦合在N个接地节点11与接地端之间。再例如,每组第一滤波支路21可以是结构不同的LC滤波电路,将N组LC滤波电路分别与N个切换开关22串联,耦合在N个接地节点11与接地端之间。
容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第一滤波支路21的具体电路结构之外,还可以将不同的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端可以通过不同的切换开关22耦合在不同的接地节点上,或者将不同的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端通过同一个切换开关22耦合在第一滤波芯片10的同一个接地节点11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滤波支路20中包括N组第一滤波支路21,且N≥1,因此当N为1时,切换开关22与一个第一滤波支路21串联连接在接地节点11和接地端之间时,通过控制切换开关22常闭合,即可实现将第一滤波支路21作为滤波支路20的组成部分,还可以通过控制切换开关22断开,将该第一滤波支路21断路;当N大于1时,各切换开关22与各第一滤波支路21串联连接在接地节点11和接地端之间时,N组切换开关22中至少有1组切换开关22闭合。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控制N组切换开关22的通断情况,实现将N组第一滤波支路21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滤波支路21耦合在接地节点11和接地端之间,进而使得滤波器电路100能够适配抑制不同频段的带外信号。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滤波支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滤波支路20还包括:旁路支路23,旁路支路23包括旁路开关S1。旁路支路23与第一滤波支路21并联,在旁路开关S1断开时,第一滤波支路21工作,在旁路开关S1闭合时,第一滤波支路21被短路。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旁路支路23包括旁路开关S1,且该旁路支路23同第一滤波支路21与切换开关22串联形成的支路并联,因此当旁路开关S1闭合时,第一滤波支路21与切换开关22串联形成的支路被短路,此时第一滤波支路21不工作,当旁路开关S1断开,且切换开关22闭合时,第一滤波支路21正常工作。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第一滤波芯片10的接地端11的个数,设置相同个数的旁路支路23。例如,第一滤波芯片10包括N个接地端11,且N≥1,相应地,可以设置N组旁路支路23,且每组旁路支路23的第一端与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共同耦合至相同接地端11,每组旁路支路23的第二端与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耦合端202共同接地。或者,在设置旁路支路23时,可以将一组旁路支路23的第一端,同两组或多组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共同耦合至相同接地端11,对应地,该组旁路支路23的第二端同两组或多组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耦合端202共同接地。
结合图3对应的实施例,在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旁路支路23中的旁路开关S1,同第一滤波支路21与切换开关22串联成的支路并联,且第一滤波支路11通过切换开关22耦合至接地节点11。当旁路支路23中的旁路开关S1闭合时,第一滤波支路21与切换开关22串联成的支路被短路,此时无论切换开关22断开还是闭合,第一滤波支路21都不工作。当旁路支路23中的旁路开关S1断开时,第一滤波支路21与切换开关22串联成的支路被短路,在切换开关22闭合时,第一滤波支路21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滤波支路21包括第二滤波芯片(图中未示出)。第二滤波芯片的第一端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第二滤波芯片的第二端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耦合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波芯片可以采用与第一滤波芯片10相同或相似的滤波芯片,将该第二滤波芯片耦合在接地节点11和接地端之间,能够拓宽被抑制的带外信号频段,也即拓宽了频带外可被抑制的频段范围,因此该第二滤波芯片与第一滤波芯片10组成了滤波器电路100能够以更宽的被抑制频带对带外信号进行实现抑制,也即实现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且在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的同时,还避免了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的影响,以达到在增大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的插损的同时,还提高了带外抑制性能的目的,进而优化了射频信号的滤波效果。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第一滤波支路的具体电路图一。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滤波支路21包括: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
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耦合端20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串联形成第一滤波支路21,耦合在接地节点11和接地端之间。通过配置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串联时的谐振频率点,即可在第一滤波芯片10的基础上,拓宽了频带外可被抑制的频段范围,因此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串联形成第一滤波支路21与第一滤波芯片10组成了滤波器电路100能够以更宽的被抑制频带对带外信号进行实现抑制,也即实现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且在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的同时,还避免了对射频信号中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的影响,以达到在增大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的插损的同时,还提高了带外抑制性能的目的,进而优化了射频信号的滤波效果。
图9是第一滤波支路具体电路图一的滤波仿真波形图。在图9中第一波形901为已有滤波器电路的仿真波形,第二波形902为第一滤波支路21选用图5所示具体电路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电路100的仿真波形。
如图9所示,滤波器电路100被配置为工作在N77频段,也即3.3GHz~4.2GHz频段,滤波器电路100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时,3.3GHz~4.2GHz频段内的射频信号为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3.3GHz~4.2GHz频段之外,即小于3.3GHz频段和大于4.2GHz频段的信号均为需要被抑制的带外信号。
从图9中可以看出,与已有滤波器电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电路100,对频率在4.4GHz~6GHz带外信号能够被更好地抑制,即对工作频带附近的高频段带外信号具有更好的带外抑制效果,且还能保证不增大带内损耗。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第一滤波支路的具体电路图二。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滤波支路21包括: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
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一节点P1,第一节点P1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二节点P2,第二节点P2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2。
在图5或图6中,第一滤波支路21包括: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实现的方式,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被配置为谐振在5.15GHz-5.8GHz频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图5或图6示出的第一滤波支路21的具体电路,以及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与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例如,对5.15GHz-5.8GHz频段的信号进行抑制,根据谐波抑制的公式:
Figure BDA0003429650150000111
其中F0为频率,可取带外频段的任一频率值,通过测算出L与C的取值范围,进而确定具体的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与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即可构建图5或图6示出的第一滤波支路21的具体电路。这里,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电容C1为可调电容,和/或,第一电感L1为可调电感。在具体实现时,将第一电容C1设置为可调电容,将第一电感L1设置为可调电感,通过调节第一电容C1和/或第一电感L1,实现第一滤波支路21的谐振频段可调,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与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使得第一滤波支路21可以谐振在对应的频率,进而在无需增加其他滤波支路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对多种目标带外信号进行抑制功能。
图10是第一滤波支路具体电路图二的滤波仿真波形图。在图10中第三波形101为已有滤波器电路的仿真波形,第四波形102为第一滤波支路21选用图6所示具体电路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电路100的仿真波形。
如图10所示,滤波器电路100被配置为工作在N77频段,也即3.3GHz~4.2GHz频段,滤波器电路100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时,3.3GHz~4.2GHz频段内的射频信号为工作频带内的目标信号,3.3GHz~4.2GHz频段之外,即小于3.3GHz频段和大于4.2GHz频段的信号均为需要被抑制的带外信号。
从图10中可以看出,与已有滤波器电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电路100,在保证不增大带内损耗的同时,对频率在4.4GHz~6GHz带外信号能够被更好地抑制,且对高频段的带外信号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第一滤波支路的具体电路图三。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滤波支路21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一电容C1。
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三节点P3,第三节点P3作为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20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感L2与第一电容C1并联组成并联的LC电路,再与第一电感L1串联得到第一滤波支路21。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电路中第一滤波支路的具体电路图四。如图8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滤波支路21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
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串联连接形成第一LC电路211,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并联连接形成第二LC电路212,第一LC电路的第一端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第一LC电路211的第二端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耦合端202,第二LC电路212的第一端作为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耦合端201,第二LC电路212的第二端第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耦合端202。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电容C1为可调电容,和/或,第一电感L1为可调电感。
在图8中,由于第一LC电路211为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串联得到,第二LC电路212为第二电感L2与第二电容C2并联得到,因此第一滤波支路21同时具有串联的LC电路的特性与并联LC电路的特性。
结合图9与图10,与已有滤波器电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电路100,在保证不增大带内损耗的同时,对频率在4.4GHz~6GHz带外信号能够被更好地抑制,且对高频段的带外信号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以图1至图10任一实施例为基础,图11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的一种射频前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射频前段模组200包括
包括信号接收路径110,信号接收路径110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信号接收路径110上设有滤波器电路10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接收路径110在接收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的同时,容易收到其它频段的干扰信号的影响。例如,当接收路径110接收来自天线的N77频段的射频信号时,容易受到WIFI频段的干扰信号的影响,由于WIFI频段的干扰信号的频段为4.4GHz~6GHz频段,而N77频段的射频信号对应的频段为3.3GHz~4.2GHz频段,即WIFI频段的干扰信号和N77频段的射频信号的频段非常接近,因此,本申请通过在信号接收路径110上设置滤波器电路100,由于该滤波器电路100对工作频段附近的高频段带外信号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可实现在信号接收路径110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天线的N77频段的射频信号时,对临近频段的WIFI频段(4.4GHz~6GHz频段)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防止WIFI频段(4.4GHz~6GHz频段)的干扰信号对所需接收的目标频段(3.3GHz~4.2GHz频段)的射频信号造成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前段模组200,同本申请相关的内容与实现方式在上述滤波器电路100的实施例内容中已经详细描述,故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终端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滤波芯片,被配置有至少一个接地节点,所述第一滤波芯片被配置为对所述滤波器电路工作频带外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
滤波支路,耦合于所述第一滤波芯片的至少一个接地节点与接地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电路被配置为工作在N77频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支路至少包括:N组第一滤波支路,其中,N为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用于耦合至所述接地节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用于连接所述接地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包括第二滤波芯片;
所述第二滤波芯片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二滤波芯片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包括:第一电感与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或者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被配置为谐振在5.15GHz-5.8GHz频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相连形成第三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串联连接形成第一LC电路,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形成第二LC电路,所述第一LC电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一LC电路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所述第二LC电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二LC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耦合端。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支路还包括至少一个切换开关;
每一所述切换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一滤波支路串联连接在所述接地节点和所述接地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支路还包括:旁路支路,所述旁路支路包括旁路开关,
所述旁路支路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并联,在所述旁路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工作,在所述旁路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一滤波支路被短路。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为可调电容,和/或,所述第一电感为可调电感。
12.一种射频前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路径,所述信号接收路径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天线的射频信号,所述信号接收路径上设有如权利要去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电路。
CN202123271736.7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Active CN216531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1736.7U CN216531257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1736.7U CN216531257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1257U true CN216531257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4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1736.7U Active CN216531257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1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1176B (zh) 一种压电声波滤波器及双工器
CN110071702B (zh) 一种带通滤波器及双工器
CN111342793B (zh) 带通滤波器及提高其抑制水平的方法、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CN103208975B (zh) 匹配电路系统
CN210780743U (zh) 一种解决2.4g干扰5g无线性能的射频电路
CN112202417A (zh) 一种低频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
CN115955213A (zh) 一种提升带外远端多倍频抑制的双工器
CN212278205U (zh) 一种新型带通滤波器
CN212517462U (zh) 一种调谐双工器、射频电路和通信设备
CN201096883Y (zh) 高频段的数字调谐lc滤波器
CN216531257U (zh) 一种滤波器电路与射频前端模组
CN102751960B (zh) 一种应用于lte的射频低通滤波器
CN116032243A (zh) 一种大带宽高滚降的带通滤波电路
CN216390937U (zh) Wifi 6e带通滤波器、相关设备及芯片
CN210489791U (zh) 一种砷化镓低通滤波器
CN114710129A (zh) 一种电调滤波器、及拓宽调谐范围的方法
CN113346868A (zh) 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
CN112671362A (zh) Fbar滤波器
CN219999343U (zh) 滤波器电路以及滤波器模组
CN213990621U (zh) 一种滤波器及射频前端模块
CN217957049U (zh) 一种滤波器和射频前端模组
CN213717941U (zh) 一种紧凑型片上带通滤波器
CN218603459U (zh) 一种分离式的带通滤波器电路
CN214900860U (zh) 一种滤波器电路及射频前端模块
CN216356653U (zh) 双频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