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0743U - 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0743U
CN216530743U CN202122372877.1U CN202122372877U CN216530743U CN 216530743 U CN216530743 U CN 216530743U CN 202122372877 U CN202122372877 U CN 202122372877U CN 216530743 U CN216530743 U CN 216530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tooth
groove
yoke
perma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28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内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28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0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0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0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其中,定子包括:定子轭部;以及,多个定子齿部,沿定子轭部周向间隔设置;每一定子齿部包括齿身以及两齿靴,两齿靴分设于齿身沿定子轭部周向的相对两侧,每一齿靴背向定子轭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隙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降低定子的铁损耗。

Description

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用磁力较强的永磁体,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感应电压常数。但磁力较强的永磁体会使得采用齿靴设计的定子齿部产生磁饱和现象,以导致定子齿部的铁损耗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子,旨在降低定子的铁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定子,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轭部;以及,
多个定子齿部,沿所述定子轭部周向间隔设置;
每一所述定子齿部包括齿身以及两齿靴,两所述齿靴分设于所述齿身沿所述定子轭部周向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齿靴背向所述定子轭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隙槽。可选地,每一所述定子齿部朝向所述定子轭部的中心设置。
可选地,在每一定子齿部中,所述齿身具有朝向所述定子轭部的中心设置的第一弧端面,所述齿靴具有朝向所述电机中心设置的第二弧端面;
所述第一弧端面所在圆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端面所在圆的圆心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弧端面具有沿所述定子轭部周向相对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所述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之间的直线距离与所述齿身的宽度的比值不小于0.9。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隙槽的槽深不小于0.2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隙槽的槽深不大于0.3mm。
可选地,所述定子轭部的外周壁上对应每一定子齿部设有平面部,每一所述平面部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平面部中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凹槽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具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平面部不相邻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平面部中至少一个具有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凹槽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径向截面与第一凹槽的径向截面形状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月形。
可选地,具有所述第一凹槽的平面部和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的平面部相邻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平面部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周向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包含具有第一凹槽的平面部、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的平面部以及平面部,每一组中的具有第一凹槽的平面部和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的平面部和平面部沿所述定子轭部的顺时针方向设置。
可选地,任意相邻两所述定子齿部之间限定出一定子槽,每一所述定子槽中沿所述定子轭部的方向设有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关于所述定子槽的中心线对称并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如上述的定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如上述的定子;
或者,所述压缩机包括如上述的永磁同步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如上述的定子;
或者,所述压缩机包括如上述的永磁同步电机;
或者,所述家用电器包括如上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两齿靴背向定子轭部的一侧设置分别有第一气隙槽,以使每一定子齿部上齿靴与转子之间的气隙增大,也即使齿靴朝向转子的一侧向定子轭部方向凹陷。需要说明的是,磁感线会经磁阻最小的路径形成磁感线回路,而空气的磁阻小于齿靴的磁阻,因而可有效减小齿靴所接收的磁感线数量,且本申请定子的漏磁通和铁损耗均可相较于现有定子设计明显下降,有利于提高感应电压常数,以及本申请定子在流经电流产生回路电压时,回路电压的波形相较于现有定子设计更为相似于标准的正弦波,因而还有利于提高对所应用电机的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定子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子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永磁同步电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定子齿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定子一实施例的磁通密度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表示定子铁损耗的B-H曲线图;
图8为现有定子齿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的磁通密度的分布示意图;
图10为现有定子一实施例中磁感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定子一实施例中磁感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12为现有定子一实施例的铁损耗密度的分布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定子一实施例的铁损耗密度的分布示意图;
图14为现有定子一实施例的回路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定子一实施例的回路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定子一实施例中第一宽度和第一宽度的比值、铁损耗以及感应电压常数三者之间关系的曲线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8528713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定子100。
目前,通常采用磁力较强的永磁体210,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感应电压常数,而现有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齿部120通常会设有齿靴122,齿靴122可使永磁体210经过所在定子齿部120的磁感线增加,以增大电机磁密。但在电机中会存在齿靴122接收多个永磁体210的磁感线的情况,以使得齿靴122接收的磁感线过于多,而其中能形成有效磁回路的磁感线相对接收的总磁感线而言较少。换而言之,大多数磁感线无法形成有效磁回路,以导致电机的漏磁通和铁损耗增大,以及感应电压常数下降。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子100包括:
定子轭部110;以及,
多个定子齿部120,沿定子轭部110周向间隔设置;
每一定子齿部120包括齿身121以及两齿靴122,两齿靴122分设于齿身121沿定子轭部110周向的相对两侧,齿靴122背向定子轭部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隙槽130。
本实施例中,定子轭部110可呈环形。每一定子齿部120的第一端可均匀间隔设于定子轭部110上,而每一定子齿部120的第二端可根据永磁不同电机的类型,分别朝向定子轭部110的中心设置或者背离定子轭部110的中心设置。具体为:当永磁同步电机为内转子电机时,每一定子齿部120的第二端分别朝向定子轭部110的中心设置;当永磁同步电机为外转子电机时,每一定子齿部120的第二端分别背离定子轭部110的中心设置。而无论永磁同步电机的类型为内转子电机或者外转子电机,每一定子齿部120的第二端均靠近转子200,以与转子200形成气隙。每一定子齿部120可包括齿身121和两齿靴122,齿身121可呈直条状,齿身121的第一端可为所在定子齿部120的第一端,齿身121的第二端可具有沿定子轭部110周向的相对两侧,每一侧可设有一呈靴状的齿靴122。在实际应用中,定子轭部110、齿身121、齿靴122可一体成型设置或者采用多片具有相同结构的定子冲片叠压而成。
参照图5,在现有定子100设计中,两齿靴122的部分端面和齿身121第二端的端面共同构成所在定子齿部120的第二端的端面,该端面相当于利用齿靴122的部分端面以扩大齿身121第二端的端面面积,以使更多永磁体210所产生的磁感线可经齿靴122进入定子齿部120,进而增大用于驱动转子200转动的感应电压常数。而现有定子100设计在电机中,尤其是在槽极比较小的电机,例如9槽12极电机中,一个永磁体210即为一极,定子齿部120的数量与定子槽123的数量相等,定子齿部120的数量通常小于永磁体210的数量,即每一定子齿部120会对应至少一个永磁体210。换而言之,每一定子齿部120所接受的磁感线远超槽极比较大或者相等的电机,在齿靴122接入更多磁感线,而齿身121中用于形成有效磁回路的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过多的磁感线只会导致电机的漏磁通和铁损耗增大,以及感应电压常数下降。该问题主要体现在齿靴122与齿身121连接处的磁感线饱和度过高,具体可参照图6和图10。由图7可知,在定子齿部120磁感线饱和度过高时,会沿着较大的B-H曲线进行运转,所以曲线面积会变大,也就是说这意味着铁损耗(磁滞损耗)会变大,并且在磁感线饱和的地方,磁通量会从定子100铁芯漏出,无法对感应电压常数起到效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两齿靴122背向定子轭部110的一侧设置分别有第一气隙槽130,以使每一定子齿部120上齿靴122与转子200之间的气隙增大,也即使齿靴122朝向转子200的一侧向定子轭部110方向凹陷。需要说明的是,磁感线会经磁阻最小的路径形成磁感线回路,而空气的磁阻小于齿靴122的磁阻,因而可有效减小齿靴122所接收的磁感线数量,具体效果如图9和图11所示。而由图6和图9、图12和图13可知本申请定子100的漏磁通和铁损耗均可相较于现有定子100设计明显下降,有利于提高感应电压常数,且由图14和图15可知,本申请定子100在流经电流产生回路电压时,回路电压的波形相较于现有定子100设计更为相似于标准的正弦波,因而还有利于提高对所应用电机的控制精度。此外,在一定子齿部120中,两第一气隙槽130的径向截面形状可相同,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一定子齿部120朝向定子轭部110的中心设置。
本实施例中,永磁同步电机为内转子电机结构,每一定子齿部120的第二端均朝向定子轭部110的中心设置,各定子齿部120的第二端可构成定子100孔,以供转子200安装。如此,使得本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压缩机中,有利于降低家用电器中压缩机的功耗。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每一定子齿部120中,齿身121具有朝向定子轭部110的中心设置的第一弧端面S1,齿靴122具有朝向电机中心设置的第二弧端面S2;
第一弧端面S1所在圆的圆心与第二弧端面S2所在圆的圆心重合。
在现有定子100设计中,两第一弧端面S1与第二弧端面S2为共圆设计,而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两第一弧端面S1与第二弧端面S2为非共圆设计。具体为,两第一弧端面S1为同圆设计,且两第一弧端面S1位于第二弧段面所在圆靠近定子轭部110的一侧,而两第一弧端面S1所在圆与第二弧端面S2所在圆共圆心设置。换而言之,两第一气隙槽130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同,且呈圆弧形。如此,使得每一齿靴122所接入的磁感线均可减少,有利于相同程度的降低每一齿靴122与齿身121连接处的磁感线饱和度。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弧端面S2具有沿定子轭部110周向相对的第一边界A1和第二边界A2,第一边界A1和第二边界A2之间的直线距离与齿身121的宽度W1的比值不小于0.9。
在此定义:定子100径向截面上,各定子齿部120的中心线L1的垂直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齿身121的宽度W1即为齿身121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以下用第一宽度来表示),第一边界A1和第二边界A2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为第二弧端面S2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以下用第二宽度来表示)。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比值限定为大于或等于0.9,可避免第一宽度过短而造成的感应电压常数下降和铁损耗增大,以使本技术方案可具有与现有定子100设计方案相同,甚至更高的感应电压常数,并具有更低的铁损耗。此外,当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比值大于1时,此时第一弧端面S1会占用部分两第一气隙槽130。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定义两第二弧端面S2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宽度之和为第三宽度,第二宽度与第三宽度和第一宽度的和值的比值需要小于或等于1。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气隙槽130的槽深D1不小于0.2mm。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气隙槽130为等宽槽时,以上述第一气隙槽130为弧形槽为例在此进行解释说明。定义第一弧段面所在圆为第一圆,第二弧段面所在圆为第二圆,第一气隙槽130的槽深D1即为第一圆和第二圆在一径向方向上的两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其中,径向方向为第一圆或第二圆的直径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气隙槽130为不等宽设置时,第一气隙槽130的最大槽深D1不小于0.2mm。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气隙槽130的槽深D1限定为大于或等于0.2mm,可避免第一气隙槽130的槽深D1过浅而造成齿靴122所接收磁感线的减少量不足,有利于确保漏磁通和铁损耗的降低,以及感应电压常数的提高。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气隙槽130的槽深D1不大于0.3mm。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气隙槽130为不等宽设置时,第一气隙槽130的最大槽深D1小于或等于0.3mm。可以理解的是,由图16可知在槽深D1不变的前提下,铁损耗随着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比值的增大而增大,感应电压常数随着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比值的增大而增大;在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比值不变的前提下,铁损耗随着槽深D1的增大而减小,感应电压常数随着槽深D1的增大而减小。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气隙槽130的槽深D1限定为不小于0.2mm,且不大于0.3mm,可避免第一气隙槽130的槽深D1过深而造成齿靴122与转子200之间的气隙过大,进而导致感应电压常数的降低的问题。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子轭部110的外周壁上对应每一定子齿部120设有平面部140,每一平面部140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120的中心线L1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每一定子齿部120均具有一中心线L1,每一定子齿部120可关于自身的中心线L1呈对称设置,多个定子齿部120的中心线L1可相交于定子轭部110的中心。平面部140的数量可与定子齿部120的数量相同,且每一平面部140关于所对应的定子100齿定子齿部120的中心线L1呈对称设置。
多个平面部140可通过在定子100的外周壁对应每一定子齿部120切削形成;或者,采用具有多个平侧边的定子冲片,每一平侧边可对应一定子齿部120设置,以通过将多片定子冲片对应轴向叠压形成;或者,定子轭部110还可通过弯折轴向叠置的多个条形轭部冲片,进而以形成具有多个平面部140的环形结构。如此,简化了定子轭部110的加工工艺,使得定子轭部110可以快速成型,提高了定子轭部110的生产效率。此外,使用条形轭部冲片一体冲裁制作定子轭部110有利于节省定子轭部110的材料,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平面部140中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凹槽150,每一第一凹槽150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120的中心线L1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定子100可通过具有多个平侧边的定子冲片轴向叠压形成,每一平侧边上可开对应定子齿部120开设有第一凹部,多片定子冲片可在叠压时使各片定子冲片上的第一凹部,沿定子100的轴向方向对应连通,以形成第一凹槽150。第一凹槽150可用于涂焊料,以将叠加的定子冲片固定,以避免叠压时发生形变,有利于提高定子100的批量生产良率。此外,第一凹部可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120的中心线L1对称,以使开孔位置为与齿身121连接的较厚的定子轭部110,可避免在对应定子槽123处的较薄的定子轭部110开孔,有利于减少定子冲片的断裂率。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第一凹槽150的两个平面部140不相邻设置。
本实施例中,定子冲片上的任意两具有第一凹部的平侧边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没有设于第一凹部的平侧边,因而在多个定子冲片轴向叠压时,定子100上任意两具有第一凹槽150的平面部140之间也至少间隔一个没有设有第一凹槽150的平面部140。如此,无需在每一定子冲片上分别对应每一定子齿部120开设第一凹部,简化定子冲片的制造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平面部140中至少一个具有第二凹槽160,每一第二凹槽160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120的中心线L1对称设置,第二凹槽160的径向截面与第一凹槽150的径向截面形状不同。
本实施例中,在同一定子冲片上,在没有设有第一凹槽150的平侧边上可对应定子齿部120开设有第二凹部,多片定子冲片可在叠压时使各片定子冲片上的第二凹部,沿定子100的轴向方向对应连通,以形成第二凹槽160。第二凹槽160可用于定子冲片叠加时的定位,可有效避免压缩时各定子冲片的定子齿部120和定子轭部110在轴向方向上没有对应,有利于提高定子100的批量生产良率。此外,第二凹部可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120的中心线L1对称,以使开孔位置为与齿身121连接的较厚的定子轭部110,可避免在对应定子槽123处的较薄的定子轭部110开孔,有利于减少定子冲片的断裂率。在同一定子冲片中,第二凹部与第一凹部可设于不同的平侧边上,也即第二凹槽160与第一凹槽150可设于不同的平面部140上,以进一步降低定子冲片的断裂概率。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5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和/或,第二凹槽160的截面形状为半月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部的形状即为第一凹槽150的径向截面形状,第二凹部的形状即为第二凹槽160的径向截面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的形状需要使其边长足够长,从而使第一凹槽150的侧壁面积足够大,以供更多焊料涂抹;第二凹部的形状需要使其边长足够长且平缓,从而使第二凹槽160的侧壁具有足够的受力面积,以避免各定子冲片在轴向叠压时产生的张力造成定子冲片崩裂或者损坏叠压设备。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凹部的形状设为矩形以及将第二凹部的形状设为半月形,可在涂抹更多焊料并降低定子冲片崩裂或者损坏叠压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开设难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选择例如:W形或者三角形等其它的形状来作为第一凹部的形状,以及选择例如:半圆形和半椭圆形来作为第二凹部的形状,并相应调整本申请的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于定子100形状与定子轭部110形状相同,均呈环形,因此第一凹槽150和第二凹槽160只需分别设有3个即可分别实现对多个定子冲片的固定和对定子100的定位,3个第一凹槽150和三个第二凹槽160可分别构成两个等边三角形结构,以确保最佳的固定效果和定位效果。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第一凹槽150的平面部140和具有第二凹槽160的平面部140相邻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50的侧壁也为定子轭部110的外周壁,第二凹槽160中可穿插有用于固定轴向叠设的多个定子冲片的定位杆。在实际叠压中,定子轭部110的外周壁会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背离定子轭部110中心的形变,该形变量会随着与第二凹槽160的位置远近而对应增大或减小,且形变后的外周壁需要切割整形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如若第一凹槽150位于第二凹槽160较远的位置会使得第一凹槽150同样产生较大形变,以导致切割整形的难度加大。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凹槽150所在平面部140与第二凹槽160所在平面相邻设置,以降低压缩所产生的形变对第一凹槽150的影响,进而以降低整形切割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定子100的生产装配效率。
参照图1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平面部140沿定子轭部110的周向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包含具有第一凹槽150的平面部140、具有第二凹槽160的平面部140以及平面部140,每一组中的具有第一凹槽150的平面部140和具有第二凹槽160的平面部140和平面部140沿定子轭部110的顺时针方向设置。
当定子齿部120的数量较多或者定子100体积较大时,例如12齿或者18齿定子100时,只设有3个第一凹槽150或者第二凹槽160可能不足以起到足够的固定和定位作用。针对此问题,本技术方案在此提出一种第一凹槽150和第二凹槽160的设置方式,可将多个平面部140沿定子轭部110的瞬时针方向均匀划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包括的平面部140数量可为3的倍数,例如3,每一组中的3个平面可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具有第一凹槽150的平面部140、开设有第二凹槽160的平面部140以及没有开设任何凹槽的平面部140。可以理解的是,当定子100数量较少时,例如图4中所示的9齿电机,本设置方式依然可以适用。如此,本技术方案可为不同齿数和体积的定子100提供不同的第一凹槽150和第二凹槽160的设置方式,以提高其生产装配效率。
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定子齿部120之间限定出一定子槽123,每一定子槽123中沿定子轭部110的方向设有第一绝缘部170和第二绝缘部180,第一绝缘部170和第二绝缘部180关于所述定子槽123的中心线L2对称并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定子齿部120可与部分定子轭部110合围形成一具有开口朝向定子轭部110的中心的定子槽123,也即定子齿部120的数量与定子槽123的数量相同。每一定子槽123具有一中心线L2,每一定子槽123的径向截面形状可关于自身的中心线L2划分为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二边可关于所在定子槽123的中心线L2对称设置。此外,第一绝缘部170和第二绝缘部180为非接触设置,二者之间可间隔一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绝缘部170和第二绝缘部180可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且可呈环状。第一绝缘部170的径向截面形状可部分与定子槽123的第一边相同,而第二绝缘部180的径向截面形状可部分与定子槽123的第二边相同,如此,第一绝缘部170可卡设或者焊设于所在定子槽123中第一边所对应的侧壁,第二绝缘部180可卡设或者焊设于所在定子槽123中第二边所对应的侧壁。此外,第一绝缘部170和第二绝缘部180均具有供电磁线190穿过的绕线空间,也即每一定子齿部1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绕线空间,而每一定子齿部120可通过其相对两侧的两绕线空间被绕制有预设匝数的电磁线190,以构成一线圈绕组;其中,电磁线190用于在通入交流电流时使得所绕定子齿部120形成相应的磁极,进而以产生电磁转矩驱动转子200转动。如此,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绝缘性以及槽满率,从而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通过在定子齿部120上喷涂绝缘漆或者在定子齿部120上注塑塑料件等方法实现绕组线圈与相邻的定子齿部120之间的绝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该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100,该定子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永磁同步电机还可包括有转子200,转子200可设于定子100的定子100孔中,或者围设于定子100的四周。
此外,经多次实验表明,本申请永磁同步电机的感应电压常数的提升如表1所示,铁损耗降低如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285287130000131
表2:
Figure BDA000328528713000013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永磁同步电机,该永磁同步电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压缩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或者,本压缩机还可包括上述定子100,定子100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同样不做赘述。
其中,压缩机还可包括转轴、压缩室以及位于压缩室的活塞组件,转轴的两端可分别与活塞组件和转子200的传动连接,以使转子200在转动时,可通过转轴驱动活塞组件在压缩室中进行往返复式压缩,进而实现将压缩室接入的低温低压物质压缩为高温高压后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压缩机,该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家用电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或者,本家用电器还可包括上述定子100,定子100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同样不做赘述。或者,本家用电器还可包括上述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同样不做赘述。其中,家用电器可为空调、冰箱或者冰柜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定子,用于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轭部;以及,
多个定子齿部,沿所述定子轭部周向间隔设置;
每一所述定子齿部包括齿身以及两齿靴,两所述齿靴分设于所述齿身沿所述定子轭部周向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齿靴背向所述定子轭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隙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定子齿部朝向所述定子轭部的中心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定子齿部中,所述齿身具有朝向所述定子轭部的中心设置的第一弧端面,所述齿靴具有朝向所述电机中心设置的第二弧端面;
所述第一弧端面所在圆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端面所在圆的圆心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端面具有沿所述定子轭部周向相对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所述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之间的直线距离与所述齿身的宽度的比值不小于0.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隙槽的槽深不小于0.2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隙槽的槽深不大于0.3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轭部的外周壁上对应每一定子齿部设有平面部,每一所述平面部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平面部中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凹槽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平面部不相邻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平面部中至少一个具有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凹槽关于所对应的定子齿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径向截面与第一凹槽的径向截面形状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月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凹槽的平面部和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的平面部相邻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平面部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周向分为多组,每一组中包含具有第一凹槽的平面部、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的平面部以及平面部,每一组中的具有第一凹槽的平面部和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的平面部和平面部沿所述定子轭部的顺时针方向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所述定子齿部之间限定出一定子槽,每一所述定子槽中沿所述定子轭部的方向设有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关于所述定子槽的中心线对称并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15.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
16.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
或者,所述压缩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
17.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
或者,所述家用电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
或者,所述家用电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缩机。
CN202122372877.1U 2021-09-28 2021-09-28 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6530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2877.1U CN216530743U (zh) 2021-09-28 2021-09-28 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2877.1U CN216530743U (zh) 2021-09-28 2021-09-28 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0743U true CN216530743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20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2877.1U Active CN216530743U (zh) 2021-09-28 2021-09-28 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0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8084B2 (ja) 永久磁石埋込型モータの回転子及び送風機及び圧縮機
CN109155550A (zh)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空气调节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WO2019215865A1 (ja)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2467897A (zh) 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3521426U (zh) 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530743U (zh) 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US11888370B2 (en) Stator, motor,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CN112564318B (zh) 定子冲片、定子铁芯、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0875679A (zh) 永磁同步电机和压缩机
CN107046353B (zh) 电机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4709950A (zh) 一种电机转子、电机、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0167872U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3765240A (zh) 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110875678B (zh) 永磁同步电机和压缩机
CN111279594B (zh) 单相电子换向电机
CN213602456U (zh) 定子冲片、定子铁芯、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JP7285961B2 (ja)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14506682U (zh) 定子冲片、电机、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JP2001268873A (ja) 圧縮機用モータ及びその応用機器
CN112436628B (zh) 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4506689U (zh) 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0875654A (zh) 同步电机及使用该同步电机的压缩机
CN212258558U (zh) 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2304904U (zh) 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9627459U (zh) 转子铁芯、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