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8636U - 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8636U
CN216528636U CN202122907699.8U CN202122907699U CN216528636U CN 216528636 U CN216528636 U CN 216528636U CN 202122907699 U CN202122907699 U CN 202122907699U CN 216528636 U CN216528636 U CN 216528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ntact
contact
space
contactor
conducti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76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佳荣
刘擎
张文豪
胡慧忠
张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76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8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8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8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壳体、第一静触头组件、第二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呈四边形间隔分布,且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在四边形中的一个对角相对布置,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在四边形中的另一个对角相对布置,动触头组件包括承载件、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承载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静触头组件和第二静触头组件之间,以使动触头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第一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接触且第二动触头与第二静触头接触,在第二状态,第一动触头与第四静触头接触且第二动触头与第三静触头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可以实现多个回路的互锁。

Description

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同用户对汽车的功能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新能源汽车高压用电器也随着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接触器作为重要的高压配电元器件,在控制高压用电器回路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对于有互锁需求的特殊回路比如升压DC-DC回路,相关技术中,实现升压DC-DC回路的互锁功能主要是通过设置两个车用高压接触器分别控制两个回路来实现。
然而,上述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需要采用两个车用高压接触器,元器件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布置空间的集成设置;2、需要采用两个低压控制回路分别驱动接触器的通断,控制逻辑较繁琐,失效概率较大;3、单个车用高压接触器的价格较贵、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可以控制多个回路的通断,且可以实现单一回路的导通,从而实现多个回路的互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包括:壳体;第一静触头组件和第二静触头组件,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包括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组件包括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呈四边形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在所述四边形中的一个对角相对布置,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在所述四边形中的另一个对角相对布置;动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包括承载件、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所述承载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之间,以使所述动触头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接触且所述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分别接触,且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间隔,在所述第二状态,两个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四二静触头组件接触且所述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第三静触头接触的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分别接触,且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通过设置承载件可相对壳体运动以使动触头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得接触器可以控制多个回路的导通、断开,且实现单一回路的导通,从而实现了多个回路的互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相对于采用两个高压接触器来实现两个回路的互锁,本申请的接触器减少了部件数量,可以节省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配电回路的集成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组件还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二动触头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均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设于所述壳体,且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壳,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壳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并限定出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三静触头均设于所述上部空间,所述第二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均设于下部空间,所述承载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竖直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且与所述上盖共同限定出第二空间,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三静触头固设于所述上盖且伸入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二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固设于所述防护罩件且伸入所述第二空间,所述承载件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与所述上盖连接,且所述防护罩与所述下壳之间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间包括沿前后方向相对的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所述防护罩布置在所述前部空间,且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驱动孔,所述接触器的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后部空间,且所述驱动组件适于穿过所述驱动孔与所述承载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间包括沿前后方向相对的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所述第四静触头和所述承载件均布置在所述前部空间;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间隔设置且布置在所述后部空间,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静触头电连接;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上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的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后部空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三导电件和第四导电件,所述第三导电件和所述第四导电件均横跨所述前部空间和所述后部空间布置,所述第三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静触头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壳,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壳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并限定出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所述第四静触头和所述承载件均布置在所述上部空间,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固设于所述上盖;所述接触器的驱动组件布置在所述下部空间,所述承载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竖直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触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接触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接触器的再一个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接触器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4中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的动触头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接触器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动触头组件的切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接触器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接触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接触器100、
壳体1、第一空间10、上部空间10a、下部空间10b、前部空间10c、后部空间10d、下壳11、上盖12、隔板部121、
第一静触头组件2a、第二静触头组件2b、
第一静触头21、第二静触头22、第三静触头23、第四静触头24、
第一接触面21a、第二接触面22a、
动触头组件3、承载件31、安装孔31a、第一动触头32、第二动触头33、
驱动组件4、驱动器41、驱动轴41a、轴套42、固定销43、连接件44、
防护罩5、第二空间5a、驱动孔5b、
第一导电件61、第二导电件62、第三导电件63、第四导电件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100。
如图1、图5和图9所示,接触器100包括壳体1、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间隔设于壳体1;第一静触头组件2a包括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间隔设置,第二静触头组件2b包括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电连接时,第一静触头组件2a对应的回路导通;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电连接时,第二静触头组件2b对应的回路导通。
其中,第一静触头21、第二静触头22、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呈四边形间隔分别,则第一静触头21、第二静触头22、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间隔设在四边形的顶点处,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在上述四边形中的一个对角相对布置,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在上述四边形中的另一个相对布置,则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位于上述四边形其中一条对角线对应的两个顶点处,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位于上述四边形另一条对角线对应的两个顶点处,使得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具有以下布置方式:1、沿该四边形的周向依次为第一静触头21、第四静触头24、第二静触头22和第三静触头23;2、沿该四边形的周向依次为第一静触头21、第三静触头23、第二静触头22和第四静触头24。
如图5、图6和图8-图10所示,接触器100还包括动触头组件3,动触头组件3设于壳体1内,且动触头组件3包括承载件31、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承载件3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之间,以使动触头组件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动触头组件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是通过承载件31相对壳体1的转动来实现的。
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间隔设于承载件31,在第一状态,第一动触头32与第一静触头21接触且第二动触头33与第二静触头22分别接触,使得第一静触头组件2a对应的回路导通、且第二静触头组件2b对应的回路断开;在第二状态,第一动触头32与第四静触头24接触且第二动触头33与第三静触头23接触,使得第二静触头组件2b对应的回路导通、且第一静触头组件2a对应的回路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静触头与动触头接触时,静触头可以将外部接入的电能传递至动触头、或者将动触头的电能由内部传出。
显然,动触头组件3不论是在第一状态还是在第二状态,均能实现单一回路的导通、其余回路的断开,从而控制多个不同回路的通断,同时可以实现上述多个不同回路之间的互锁;相对于一些技术中,采用多个高压接触器来实现多个不同回路的互锁,本申请中的接触器100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减少了部件数量,相当于集成了上述一些技术中的两个高压接触器,可以节省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配电回路的集成布置。
由此,本申请中的接触器100可以适用于整车高压配电中需要控制多个不同回路通断且具有互锁功能的使用场景。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100,通过设置承载件31可相对壳体1运动以使动触头组件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得接触器100可以控制多个回路的导通、断开,且实现单一回路的导通,从而实现了多个回路的互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相对于采用两个高压接触器来实现两个回路的互锁,本申请的接触器100减少了部件数量,可以节省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配电回路的集成布置。
此外,壳体1可以包裹第一静触头组件2a、第二静触头组件2b和动触头组件3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同时静触头组件2的一部分暴露于壳体1外,以便于与接触器100与回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接触器100还可以包括第三静触头组件,第三静触头组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静触头,动触头组件3可以具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状态,在任一状态下,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分别与对应一个静触头组件的静触头接触,且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与其余静触头组件均间隔设置,使得上述一个静触头组件对应的回路导通、且其余静触头组件对应的回路均断开。换言之,接触器100通过切换动触头组件3的状态,以使得在任一状态下,接触器100仅能实现单一回路的导通、其余回路的断开,从而接触器100可以实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回路的互锁,丰富了接触器100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动触头组件3还具有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分别与第一静触头21、第二静触头22、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均间隔,使得与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对应的回路均断开,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接触器100的功能,提升了接触器100的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动触头组件3的第三状态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当第三状态为多个时,在不同的第三状态下,承载件31的所处位置和/或当前姿态不同,比如,以承载件31在一定行程范围内转动为例进行说明,该行程范围的两个极端位置分别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承载件31在第一位置时,动触头组件3处于第一状态,承载件31在第二位置时,动触头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则承载件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能使得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对应的回路均断开的任意位置,均可使得动触头组件3处于第三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器100还包括屏蔽件,屏蔽件至少罩设第一静触头组件2a、第二静触头组件2b和动触头组件3,以屏蔽电磁干扰,则屏蔽件可以屏蔽第一静触头组件2a、第二静触头组件2b和动触头组件3对外界其他部件的电磁干扰、和/或、屏蔽外界其他部件对第一静触头组件2a、第二静触头组件2b和动触头组件3的电磁干扰,保证接触器100正常工作。
可选地,屏蔽件可以设在壳体1外以罩设壳体1、第一静触头组件2a、第二静触头组件2b和动触头组件3,或者屏蔽件设在壳体1内以罩设第一静触头组件2a、第二静触头组件2b和动触头组件3。
可选地,屏蔽件可以为单独成型的部件,且通过装配手段安装于壳体1,或者屏蔽件还可以形成为涂覆于壳体1外表面的屏蔽层或涂覆于壳体1内表面的屏蔽层,以便于屏蔽件的设置。
可选地,屏蔽件可以为顺磁性材料件,以保证屏蔽件有效屏蔽电磁干扰。例如,屏蔽件可以为铝合金件、或镁合金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图10所示,接触器100还包括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固设于壳体1,且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承载件31相对壳体1转动,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可以设在承载件31的转动轴线的相对两侧,例如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可以关于承载件31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使得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可以分别绕承载件31的转动轴线转动。由此,承载件31运动方式简单、便于实现,且通过控制驱动组件4的运行状态即可控制动触头组件3的状态切换,控制逻辑比较简单,有利于减小回路失效风险。
可选地,驱动组件4可以固设于壳体1内,以便于提升壳体1内部空间利用率,实现接触器100的结构紧凑性设计,节省接触器100的占用空间。
例如,在图6、图8和图9的示例中,驱动组件4可以包括驱动器41,驱动器41具有驱动轴41a,驱动轴41a与承载件31相连以驱动承载件31转动。其中,驱动轴41a外套设有轴套42,轴套42通过固定销43与驱动轴41a固定相连,承载件31上形成有安装孔31a,轴套42与安装孔31a周向限位配合,以使轴套42带动承载件31转动,承载件31的远离驱动器41的一端设有连接件44,连接件44伸入安装孔31a且与轴套42固定连接,且连接件44止抵于安装孔31a的远离驱动器41的一端,以实现轴套42与安装孔31a的轴向限位配合,从而保证驱动轴41a通过轴套42稳定驱动承载件31转动。其中,驱动器41可选为电机,驱动器4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壳体1,当然驱动器4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粘结等固设于壳体1上。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接触器100还可以不设置驱动组件4,通过手动等方式实现承载件31相对于壳体1的运动,以实现动触头组件3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固定安装于承载件31,例如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分别与承载件31焊接相连、或铆接相连、或通过螺纹紧固件相连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9所示,壳体1包括上盖12和下壳11,上盖12和下壳1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上盖12和下壳11限定出第一空间10,第一空间10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上部空间10a和下部空间10b,第一静触头21和第三静触头23均设于上部空间10a,第二静触头22和第四静触头24均设于下部空间10b,有利于实现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的合理部件,便于减小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以便于为其他部件腾出足够的布置空间,或减小接触器100的占用空间、实现接触器100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的紧凑布置;承载件31的转动轴线与竖直方向垂直,便于实现第一动触头32在第一静触头21和第四静触头24之间运动、第二动触头33在第二静触头22和第三静触头23之间运动,或者实现第一动触头32在第一静触头21和第三静触头23之间运动、第二动触头33在第二静触头22和第四静触头24之间运动,以实现对应回路的导通、断开,从而实现单一回路的导通。
此时,由于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分别位于壳体1的上部、下部,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可以分别具有连接部,则同一回路断开部分的两个连接端可以分别连接在壳体1上下两侧的对应连接部上,以便于适应实际回路的连接需求;同样,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分别位于壳体1的上部、下部,则同一回路断开部分的两个连接端可以分别连接在壳体1上下两侧的对应与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的连接部上。
例如,在图1和图5的示例中,壳体1可以包括密封连接的下壳11和上盖12,第一静触头21和第三静触头23可以均固设于上盖12,第二静触头22和第四静触头24可以均固设于下壳11或上盖12,承载件31沿直线延伸为长条形,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分别设于承载件31的长度两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动触头(第一动触头32、第二动触头33)和静触头(第一静触头21、第二静触头22、第三静触头23、第四静触头24)均为导体,例如动触头和静触头22均为金属件。
可选地,上盖12的材料为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或PA66(聚已二酰已二胺)等。
可选地,在图5的示例中,第一静触头21的下表面和第三静触头23的下表面分别具有第一接触面21a,第一接触面21a由上向下、朝向靠近上述四边形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静触头22的上表面和第四静触头24的上表面分别具有第二接触面22a,第二接触面22a由下向上、朝向靠近上述四边形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承载件31可以在较小范围内上下摆动即可实现动触头组件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
此时,如果动触头组件3具有第三状态,则在第三状态,承载件31可以水平设置,以使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分别与第一静触头组件2a、第二静触头组件2b间隔设置,以断开所有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和图9所示,接触器100还包括防护罩5,防护罩5设于第一空间10内,且防护罩5与上盖12共同限定出第二空间5a,第一静触头21和第三静触头23固设于上盖12,且第一静触头21和第三静触头23均伸入第二空间5a,第二静触头22和第四静触头24均固设于防护罩5,且第二静触头22和第四静触头24均伸入第二空间5a,承载件31设于第二空间腔5a内。由此,通过设置防护罩5,可以增强接触器100的防护作用,保证接触器100使用可靠,同时防护罩5的设置不会影响承载件31带动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与第一静触头组件2a或第二静触头组件2b接触,且防护罩5可以为承载件31的运动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其他部件干涉承载件31的运动,此外防护罩5的设置便于实现灭弧设计,例如可用于容纳灭弧介质。
可选地,第一静触头21和第三静触头23与上盖12形成为一体注塑件。
例如,在图5、图6和图9的示例中,接触器100包括防护罩5和驱动组件4,第二空间5a的顶部敞开,上盖12封闭第二空间5a的顶部,驱动组件4的一部分自第二空间5a的侧部伸入第二空间5a内以与承载件31相连;例如,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器41,驱动器41的驱动轴41a伸入第二空间5a内以与承载件31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当接触器100包括屏蔽件时,屏蔽件还可以设在防护罩5和壳体1之间,例如屏蔽件为涂覆在防护罩5外表面的屏蔽层。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密封连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挤压密封圈密封、密封胶密封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防护罩5与上盖12连接,且防护罩5与下壳11之间间隔设置,便于实现防护罩5与下壳11之间更加良好的电安全防护,同时防护罩5与下壳11之间可以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电连接结构、或非电连接结构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以便于实现接触器100的合理布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第一空间10包括沿前后方向相对的前部空间10c和后部空间10d,防护罩5布置在前部空间10c,则第二空间5a可以位于第一空间10的前部,防护罩5上设置有驱动孔5b,接触器100的驱动组件4的至少部分布置在后部空间10d,方便了驱动组件4的布置,便于实现接触器100的结构紧凑型设置。其中,驱动组件4适于穿过驱动孔5b与承载件31连接,以驱动承载件31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第一空间10包括沿前方方向相对的前部空间10c和后部空间10d,第一静触头21、第二静触头22、第三静触头23、第四静触头24和承载件31均布置在前部空间10c;接触器100还包括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2,第一导电件6和第二导电件62间隔设置,且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2均布置在后部空间10d,以便于实现对承载件31的避让,第一导电件61的一端与第二静触头22电连接,第二导电件62的一端与第四静触头24电连接。
其中,第一静触头21、第三静触头23、第一导电件61的另一端和第二导电件62的另一端均固设于上盖12,则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2可以将第二静触头22的连接部和第四静触头24的连接部转移至壳体1的上部,也就是说,第一静触头组件2a断开部分的两个连接端可以均位于壳体1的上部、第二静触头组件2b断开部分的两个连接端均位于壳体1的上部,以便于更加合理利用布置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接触器100的驱动组件4与承载件31相连,以用于驱动承载件31转动,驱动组件4设置于后部空间10d,以便于为承载件31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接触器100还包括第三导电件63和第四导电件64,第三导电件63和第四导电件64均横跨前部空间10c和后部空间10d设置,即第三导电件63的一部分设于前部空间10c内、另一部分设于后部空间10d内,第四导电件64的一部分设于前部空间10c内、另一部分设于后部空间10d内,第三导电件63电连接在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静触头22之间,第四导电件64电连接在第二导电件62和第四静触头24之间,则第三导电件63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61的一端电连接,第三导电件63的另一端与第二静触头22电连接,第四导电件64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件62的一端电连接,第四导电件64的另一端与第四静触头24电连接
由此,通过设置第三导电件63和第四导电件64,实现了第二静触头22和第一导电件61的电连接、第四静触头24和第二导电件62的电连接。其中,第二静触头22可选与第三导电件63焊接相连,第三导电件63与第一导电件61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栓和螺母)连接;第四静触头24可选与第四导电件64焊接相连,第四导电件64与第二导电件62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但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5-图7和图9的示例中,接触器100包括防护罩5、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2,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2均设在防护罩5外,第二静触头22伸出第二空间5a以与第一导电件61相连,第四静触头24伸出第二空间5a以与第二导电件62相连。
进一步地,在图5-图7和图9的示例中,接触器100包括防护罩5、驱动组件4、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驱动组件4的一部分自第二空间5a的侧部伸入第二空间5a内以与承载件31相连、驱动组件4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2之间。
可选地,第一静触头21的连接部和第三静触头23的连接部可以均为螺纹孔,回路的连接端可以通过导体螺纹连接至第一静触头21、或第三静触头23。当回路的连接端与第二静触头22、第四静触头24直接连接时,第二静触头22的连接部和第四静触头24的连接部也可以均为螺纹孔,回路的连接端可以通过导体直接螺纹连接至第二静触头22、或第四静触头24;当回路的连接端通过第一导电件61与第二静触头22间接相连、通过第二导电件62与第四静触头24间接相连时,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2上分别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形成为螺纹孔。
可选地,接触器100还可以包括防护盖,防护盖盖设于壳体1以适于遮盖回路的连接端与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的连接位置、适于遮盖回路的连接端与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的连接位置,或者说,防护盖适于遮盖回路的连接端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以提升接触器100与回路连接的防护性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所示,壳体1包括上盖12和下壳11,上盖12和下壳1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上盖12和下壳11限定出第一空间10,第一空间10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上部空间10a和下部空间10b。其中,第一静触头21、第二静触头22、第三静触头23、第四静触头24和承载件31均布置在上部空间10a,承载件31的转动轴线与竖直方向平行,则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可以设于壳体1的上部,则同一回路断开部分的两个连接端可以连接于壳体1的同一侧,以便于更加合理利用布置空间,节省接触器100在竖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减小接触器100的体积,便于使得接触器100适用于较小布置空间等使用场景中,有利于提升接触器100的适用性;相对于将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分别设于壳体1的相对两侧、而同一回路断开部分的连接端需要连接于壳体的同一侧,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无需另外设置导电件等,减少了接触器100的部件数量,有利于简化结构。
其中,接触器100的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承载件31转动,驱动组件4布置在下部空间10b,以便于使得驱动组件4具有足够的布置空间。
可选地,壳体1的防护等级可以达到金属丝的防护要求,保证动触头组件3和静触头组件2工作可靠、使用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触头32适于与第一静触头21或第二静触头22弹性接触,以便于保证动触头32与第一静触头21接触稳定、可靠,保证动触头32与第二静触头22接触稳定、可靠。
例如,动触头组件3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动触头32和承载件31之间,动触头32与第一静触头21接触时,由于第一静触头21的止抵作用,使得动触头32和承载件31挤压弹性件,弹性件发生压缩变形,则弹性件会推动动触头32朝向第一静触头21的方向运动,使得动触头32具有朝向第一静触头21方向运动的趋势,保证动触头32与第一静触头21稳定接触;同样,动触头32与第二静触头22接触时,弹性件也会推动动触头32朝向第二静触头22的方向运动,使得动触头32具有朝向第二静触头22运动的趋势,保证动触头32与第二静触头22稳定接触。
当然,动触头32与第一静触头21之间、动触头32与第二静触头22之间还可以为刚性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1所示,壳体1的第一侧1a具有隔板部121,例如隔板部121可以设在上盖12上,隔板部121用于接触器100的暴露于壳体1外的、适于与回路电连接的连接部隔开。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静触头21的连接部位于第一侧1a,导电件6将第二静触头22的连接部转移至壳体1的第一侧1a,则隔板部121用于将第一静触头21的连接部和导电件6的连接部隔开设置;比如第一静触头21和导电件6分别为两个,隔板部121形成为十字形结构,以将两个第一静触头21隔开、将两个导电件6隔开、且将第一静触头21和导电件6隔开。
在图11的示例中,第一静触头21的连接部和第二静触头22的连接部均位于第一侧1a,隔板部121用于将第一静触头21的连接部和第二静触头22的连接部隔开设置;比如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分别为两个,隔板部121形成为十字形结构,以将两个第一静触头21隔开、将两个第二静触头22隔开、且将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2b),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2b)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2a)包括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2b)包括第三静触头(23)和第四静触头(24),所述第一静触头(21)、所述第二静触头(22)、所述第三静触头(23)和所述第四静触头(24)呈四边形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静触头(21)和所述第二静触头(22)在所述四边形中的一个对角相对布置,所述第三静触头(23)和所述第四静触头(24)在所述四边形中的另一个对角相对布置;
动触头组件(3),所述动触头组件(3)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包括承载件(31)、第一动触头(32)和第二动触头(33),所述承载件(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2a)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2b)之间,以使所述动触头组件(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动触头(32)与所述第一静触头(21)接触且所述第二动触头(33)与所述第二静触头(22)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动触头(32)与所述第四静触头(24)接触且所述第二动触头(33)与所述第三静触头(2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3)还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动触头(32)和所述第二动触头(33)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头(21)、所述第二静触头(22)、所述第三静触头(23)和所述第四静触头(24)均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固设于所述壳体(1),且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31)相对所述壳体(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12)和下壳(11),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壳(1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并限定出第一空间(10),所述第一空间(10)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上部空间(10a)和下部空间(10b),所述第一静触头(21)和所述第三静触头(23)均设于所述上部空间(10a),所述第二静触头(22)和所述第四静触头(24)均设于所述下部空间(10b),所述承载件(3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竖直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罩(5),所述防护罩(5)设于所述第一空间(10)内,且与所述上盖(12)共同限定出第二空间(5a),所述第一静触头(21)和所述第三静触头(23)固设于所述上盖(12)且伸入所述第二空间(5a),所述第二静触头(22)和所述第四静触头(24)固设于所述防护罩(5)且伸入所述第二空间(5a),所述承载件(31)设于所述第二空间(5a)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5)与所述上盖(12)连接,且所述防护罩(5)与所述下壳(11)之间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10)包括沿前后方向相对的前部空间(10c)和后部空间(10d),所述防护罩(5)布置在所述前部空间(10c),且所述防护罩(5)上设置有驱动孔(5b),所述接触器(100)的驱动组件(4)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后部空间(10d),且所述驱动组件(4)适于穿过所述驱动孔(5b)与所述承载件(3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10)包括沿前后方向相对的前部空间(10c)和后部空间(10d),所述第一静触头(21)、所述第二静触头(22)、所述第三静触头(23)、所述第四静触头(24)和所述承载件(31)均布置在所述前部空间;
所述接触器(100)还包括第一导电件(61)和第二导电件(62),所述第一导电件(6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62)间隔设置且布置在所述后部空间(10d),所述第一导电件(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静触头(22)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6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静触头(24)电连接;
所述第一静触头(21)、所述第三静触头(23)、所述第一导电件(6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电件(62)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上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100)的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后部空间(10d),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31)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电件(63)和第四导电件(64),所述第三导电件(63)和所述第四导电件(64)均横跨所述前部空间(10c)和所述后部空间(10d)布置,所述第三导电件(6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6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件(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静触头(22)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件(6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件(6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件(6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静触头(24)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12)和下壳(11),所述上盖(12)和所述下壳(1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并限定出第一空间(10),所述第一空间(10)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上部空间(10a)和下部空间(10b);
所述第一静触头(21)、所述第二静触头(22)、所述第三静触头(23)、所述第四静触头(24)和所述承载件(31)均布置在所述上部空间(10a),所述第一静触头(21)、所述第二静触头(22)、所述第三静触头(23)、和所述第四静触头(24)固设于所述上盖(12);
所述接触器(100)的驱动组件(4)布置在所述下部空间(10b),所述承载件(3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竖直方向平行。
CN202122907699.8U 2021-11-23 2021-11-23 接触器 Active CN216528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7699.8U CN216528636U (zh) 2021-11-23 2021-11-23 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7699.8U CN216528636U (zh) 2021-11-23 2021-11-23 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8636U true CN216528636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32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7699.8U Active CN216528636U (zh) 2021-11-23 2021-11-23 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8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98632A1 (en)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vehicle
EP4030458A1 (en)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automobile
US10424447B2 (en) Switching system
CN216528636U (zh) 接触器
US727427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system
CN209804561U (zh) 接触器及车辆
CN218482157U (zh)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CN217847727U (zh) 旋转式电气开关及其储能组件
CN115742787A (zh) 用于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座和具有其的充电系统
CN218038968U (zh) 一种电气隔离开关及其开关层
CN102426988A (zh) 一种可调式电磁电源开关
CN210296138U (zh) 一种隔离开关
JP2023533074A (ja) 電気ボックス、電池及び電力消費機器
CN115742785A (zh) 接触器、充电桩以及车辆
CN215933412U (zh) 一种维修开关及含有维修开关的电池
CN220106373U (zh) 一种转换型直流接触器
CN116453881B (zh) 开关装置
CN219144008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电装置
CN208385330U (zh) 一种新型断路器手柄结构
CN213815895U (zh) 一种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CN220065545U (zh) 电气化铁道户外全绝缘断路器
EP3933867A1 (en) Contactor devi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ntactor device
CN21833365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370869U (zh) 一种用于旋转隔离开关的接触系统和旋转隔离开关
CN219370934U (zh) 断路器静触头与线路板的免焊接取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