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7167U -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17167U CN216517167U CN202123112766.3U CN202123112766U CN216517167U CN 216517167 U CN216517167 U CN 216517167U CN 202123112766 U CN202123112766 U CN 202123112766U CN 216517167 U CN216517167 U CN 2165171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plate
- sidewalk
- fixed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中每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垂直固定在人行道中且在人行道所在竖直平面对称的支撑柱,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四个边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内形成停车位;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侧板最低端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底板一端固定在侧板下端,另一端固定在所有内侧支撑柱上;支撑架中最低处未布置第一支撑板的正下方有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停放横向水平移动车,横向水平移动车上表面与人行道平齐,底板上停放纵向水平移动车,纵向水平移动车上固定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保有量增加的同时,由于城区寸土寸金的地价,停车场的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导致城市中出现大量乱停乱放的现象,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具体可以表现为停车位紧缺,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等问题。
立体停车场,由于其具有安全、节能、节约用地等优点,逐渐普及。由于当前立体停车场只是单纯提高单位面积的停车位数,还是需要一大片专用的土地,立体停车场的建造价格也很难降下来。
当下建设大型集中的立体停车场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电梯式、多层自走式、多层升降横移式、简易循环式、多层圆盘循环式等等,但依然有以下问题。1,立体停车场集中大规模分布。旅客下车往往需要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浪费时间。分布集中的停车位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车流吸引点,容易造成停车场周边区域的拥堵;2,土地占用量较大。相比传统停车场,当前立体停车场只是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停车位数,立体停车场虽然空间利用率已经大大提升,但是还是需要很大一块土地专门用于建造停车场,对于地价高昂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市中心区,建造成本依然极其高昂;3,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多层升降横移式停车场,所有车位都需要移动,不能分专门的升降区域,耗能高。工作稳定性差,需要专人看管,劳动力成本没有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解决了当前城市的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将传统的停车场切分成小块,再分布到人行道的正上方,节省了专门用于建造停车场的土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包括设置在人行道正上方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架和竖直通道;
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若干对支撑组件和若干个第一支撑板,每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垂直固定在人行道中且在人行道所在竖直平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柱,支撑组件沿人行道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四个边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所有的第一支撑板在支撑架中形成若干个停车位;竖直通道包括底板和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侧板,侧板的最低端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底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底板的一端固定在侧板的下端,底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有内侧支撑柱上;
所述支撑架中,最低处未布置第一支撑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停放有横向水平移动车,横向水平移动车的上表面与人行道平齐设置,底板上停放有纵向水平移动车,纵向水平移动车上固定有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停车位在支撑架中布置若干层,每层中停车位对应的第一支撑板距离人行道的高度相同,每层中的停车位有若干个。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停车位中间位置对应的支撑柱中未布置第一支撑板,未布置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柱在人行道所在水平面形成的区域中设置有横向水平移动车。
优选的,所述底板距离人行道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8m。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和竖直通道的宽度相等,最高层停车位的顶部处设置有连接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的密封板,竖直通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底板平行的顶板,支撑架中与竖直通道相邻的每个支撑柱向上延伸设置,支撑柱延伸部分的上端与侧板的上端连接有钢铰线,支撑柱延伸部分的上端与外侧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的横向水平移动车包括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下方的两端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滚轮,每个滚轮的一侧间隔地通过第四支撑板固定有一个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输出端的齿轮通过链条带动滚轮运动,第一电动机、齿轮和链条均高于滚轮。
优选的,所述的纵向水平移动车包括支撑梁,支撑梁中固定有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制动器,制动器的输出端转动设置有主动轮,传动轴贯穿于支撑梁,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轮,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低于支撑梁设置。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平行于侧板的限位板,限位板垂直于底板,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贴合在两个限位板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自动升降装置和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为升降机。
优选的,每个停车位对应的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沿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之间;
所述底板的下端与内侧支撑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将支撑框架设置在人行道的正上方,可节省专门用于建造停车场的土地,而不影响行人通过,将支撑架分割成若干对支撑组件和若干个第一支撑板,这样可将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四个边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搭建用于停车的停车位;而在支撑架的一侧搭建包括底板和侧板的竖直通道,这样可以在支撑架中最低处未布置第一支撑板的正下方步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可以固定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停放横向水平移动车,横向水平移动车的上表面与人行道平齐,这样汽车便可很自然地先停在横向水平移动车上,之后通过第一自动升降装置来提升汽车的高度;在底板上停放纵向水平移动车,纵向水平移动车上固定第二自动升降装置,再在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第三支撑板,只有第三支撑板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时,才能保证第一自动升降装置提升后的汽车下的横向水平移动车能带动汽车移向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进而带动汽车在纵向水平移动车和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达到预定停车位的侧面,最终汽车又在横向水平移动车的带动下进入预定停车位而停下。之后若要取车,按照相反的流程进行即可。本实用新型在人行道正上方建造立体停车场,实现把路面的汽车安放到人行道正上方的立体停车场存放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不额外耗费土地资源的同时大幅度增加车位数,位于人行道上方的街边立体停车场设计可以充分利用人行道正上空的闲置空间,通过多层立体仓储式结构设计,单位面积内的停车位数预计可以增加到原来的数倍。本实用新型可切分传统的集中分布的停车场,减少步行距离。由于立体停车场建设在街边人行道正上空,停车场不再是一个集中分布的点,而是一个分布相对均匀的带,实现路边就近停车,可以大大地减少停车后的步行距离,节省出行时间。本实用新型增大了道路通行能力,减小了交通流。把原本停在路边的车移动到人行道人正上方,相当于拓宽了车道、增加了车道数,增大道路的通行能力。由于停车场就在街边的人行道正上方,司机不再需要寻找集中的停车场的空车位而产生因为去停车而产生的交通流,减少道路的运营压力,减少拥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停车场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停车港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纵向水平移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竖直通道中汽车下方的支撑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横向水平移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柱1、侧板2、底板7、纵向水平移动车3、支撑梁30、制动器31、传动轴32、第二电动机33、主动轮341、从动轮342、第一升降机40、第二升降机41、直杆42、液压千斤顶43、底座44、横向水平移动车5、第一电动机51、齿轮52、链条53、第四支撑板54,滚轮55、限位板6、钢铰线13、第一支撑板14、停车位15、连接板16、顶板17、竖直通道18、连接杆19、人行道21、行车道22、第二支撑板23和第三支撑板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如图1和图3所示,主要包括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纵向水平移动车3、横向水平移动车5和设置在人行道21正上方的支撑框架。
支撑架包括若干对支撑组件和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4,每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垂直固定在人行道21中且在人行道21所在竖直平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柱1,如图2所示,行车道22的外侧为人行道21,支撑组件沿人行道21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每个第一支撑板14的四个边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所有的第一支撑板14在支撑架中形成若干个停车位15;竖直通道18包括底板7和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侧板2,侧板2的最低端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14,底板7沿水平方向设置,底板7的一端固定在侧板2的下端,底板7的另一端固定在所有内侧支撑柱1上。考虑到支撑框架结构的对称性和稳定性,停车位15具体在支撑架中布置四到六层,每层中停车位15对应的第一支撑板14距离人行道21的高度相同,每层中的停车位15有八到十个。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层停车位15中间位置对应的支撑柱1中未布置第一支撑板14,这个区域正下方设置有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3,在第二支撑板23上停放有横向水平移动车5,横向水平移动车5的上表面与人行道21平齐,底板7上停放有纵向水平移动车3,纵向水平移动车3上固定有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有第三支撑板24,第三支撑板24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14设置。
在具体构造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支撑框架时,如图1,立体停车场可分成第1层、第2层、第3层和第4层,可分为10列,可依次用A、B、C、D、E、F、G、H、I、J进行标记,由此标记为D1、E1、F1、G1的区域不布置第一支撑板14,不能停车。当然层数和列数可以按照当地条件灵活增减。底板7距离人行道2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8m,这样当汽车到达第一层再通过横向水平移动车5横向平移,因为这些地方的第一支撑板14足够高,横向水平移动不会影响其下方的通行空间。另外,支撑架和竖直通道18的宽度相等,最高层停车位15的顶部处设置有连接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的密封板,竖直通道18的顶部设置有与底板7平行的顶板17,支撑架中与竖直通道18相邻的每个支撑柱1向上延伸设置,支撑柱1延伸部分的上端与侧板2的上端连接有钢铰线13,支撑柱1延伸部分的上端与外侧支撑柱1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19,这样便能进一步使立体停车场的支撑框架更加稳固,也可以为人行道21下面的行人遮风挡雨。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自动升降装置和第二自动升降装置分别为第一升降机40和第二升降机41。每个停车位15对应的第一支撑板1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16,每个连接板16沿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1之间,底板7的下端与内侧支撑柱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肋。为了节省材料,减少自重,使这个结构能抵抗弯矩,连接板16采用工字梁。图6所展示的横向水平移动车5包括第四支撑板54,第四支撑板54下方的两端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滚轮55,每个滚轮55的一侧间隔地通过第四支撑板54固定有一个第一电动机51,第一电动机51输出端的齿轮52通过链条53带动滚轮55运动,第一电动机51、齿轮52和链条53均高于滚轮55。图4所展示的纵向水平移动车3包括支撑梁30,支撑梁30中固定有第二电动机33,第二电动机33的输出端设置有制动器31,制动器31的输出端转动设置有主动轮341,传动轴32贯穿于支撑梁30,传动轴3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轮341,传动轴3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从动轮342,主动轮341和从动轮342低于支撑梁30,第二电动机33可以为纵向水平移动车3的纵向水平移动提供动力。图1中底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平行于侧板2的限位板6,限位板6垂直于底板7,主动轮341和从动轮342分别贴合在两个限位板6的内侧。
如图2所示,在停车-发车港处,人行道21向路边缘延伸了3~4米,腾出了空间建造出了一个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停车港,相当于港湾式公交站。停车港内可以看到与人行道21平齐的四个第四支撑板54,第四支撑板54下方的第一升降机41将停在第四支撑板54上的汽车连同横向水平移动车5一起提升到第一层。
基于上面的结构和相应功能的描述,以图1为例,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停车时,将车辆开到任意一个第四支撑板54上后,控制下方的第一升降机41将汽车连同横向水平移动车5抬升到1层。到达一层后,第二支撑板23和第三支撑板24高度相同,可容许有小的缝隙。横向水平移动车5中的第一电动机51在电脑终端的控制下通过链条53带动滚轮55将汽车连同横向水平移动车5移动到竖直通道18的第三支撑板24上,此时车辆来到了停车位的侧面。
此时分两种情况:第一,若车辆要停到1层的某个车位,则第二升降机41不工作,汽车连同横向水平移动车5将一起在纵向水平移动车3的单独的作用下,在限位板6的限制下水平移动,直至到达所要到达的停车位侧面。第二,若要去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的某个停车位,则需要纵向水平移动车3和第二升降机41同时工作,使汽车连同横向水平移动车5同时进行竖向和纵向运动,直至去到所要到达的停车位的侧面。
以上两种情况均能使汽车连同横向水平移动车5一起到达目的停车位的侧面。最后汽车连同横向水平移动车5一起通过第一支撑板14一起移入停车位15。停车步骤完成。
取车的工程和停车过程相反,逆序依次完成即可。
Claims (10)
1.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人行道(21)正上方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架和竖直通道(18);
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若干对支撑组件和若干个第一支撑板(14),每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垂直固定在人行道(21)中且在人行道(21)所在竖直平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柱(1),支撑组件沿人行道(21)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每个第一支撑板(14)的四个边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所有的第一支撑板(14)在支撑架中形成若干个停车位(15);竖直通道(18)包括底板(7)和位于支撑架一侧的侧板(2),侧板(2)的最低端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14),底板(7)沿水平方向设置,底板(7)的一端固定在侧板(2)的下端,底板(7)的另一端固定在所有内侧支撑柱(1)上;
所述支撑架中,最低处未布置第一支撑板(14)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自动升降装置,第一自动升降装置上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3),第二支撑板(23)上停放有横向水平移动车(5),横向水平移动车(5)的上表面与人行道(21)平齐设置,底板(7)上停放有纵向水平移动车(3),纵向水平移动车(3)上固定有第二自动升降装置,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上固定有第三支撑板(24),第三支撑板(24)低于最低的第一支撑板(14)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位(15)在支撑架中布置若干层,每层中停车位(15)对应的第一支撑板(14)距离人行道(21)的高度相同,每层中的停车位(15)有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停车位中间位置对应的支撑柱(1)中未布置第一支撑板(14),未布置第一支撑板(14)的支撑柱(1)在人行道(21)所在水平面形成的区域中设置有横向水平移动车(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距离人行道(2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8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和竖直通道(18)的宽度相等,最高层停车位(15)的顶部处设置有连接两个相邻支撑组件形成的矩形区域的密封板,竖直通道(18)的顶部设置有与底板(7)平行的顶板(17),支撑架中与竖直通道(18)相邻的每个支撑柱(1)向上延伸设置,支撑柱(1)延伸部分的上端与侧板(2)的上端连接有钢铰线(13),支撑柱(1)延伸部分的上端与外侧支撑柱(1)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水平移动车(5)包括第四支撑板(54),第四支撑板(54)下方的两端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滚轮(55),每个滚轮(55)的一侧间隔地通过第四支撑板(54)固定有一个第一电动机(51),第一电动机(51)输出端的齿轮(52)通过链条(53)带动滚轮(55)运动,第一电动机(51)、齿轮(52)和链条(53)均高于滚轮(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水平移动车(3)包括支撑梁(30),支撑梁(30) 中固定有第二电动机(33),第二电动机(33)的输出端设置有制动器(31),制动器(31)的输出端转动设置有主动轮(341),传动轴(32)贯穿于支撑梁(30),传动轴(3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轮(341),传动轴(3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从动轮(342),主动轮(341)和从动轮(342)低于支撑梁(30)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平行于侧板(2)的限位板(6),限位板(6)垂直于底板(7),主动轮(341)和从动轮(342)分别贴合在两个限位板(6)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自动升降装置和第二自动升降装置为升降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每个停车位(15)对应的第一支撑板(1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16),每个连接板(16)沿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1)之间;
所述底板(7)的下端与内侧支撑柱(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12766.3U CN216517167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12766.3U CN216517167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17167U true CN216517167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469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12766.3U Active CN216517167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17167U (zh) |
-
2021
- 2021-12-10 CN CN202123112766.3U patent/CN2165171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01371B2 (en) |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constructing an expressway | |
WO2008009189A1 (fr) | Système urbain écologique sans blocage, économique en occupation du sol et en énergie et doté d'une organisation de l'espace | |
CN201835564U (zh) | 高架多层式停车场 | |
WO2014071543A1 (zh) |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结构 | |
CN1090265C (zh) | 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 | |
CN105386623A (zh) | 城市支线道路立体停车场 | |
CN216517167U (zh) | 一种利用人行道开发的集约型街边立体停车场 | |
CN102182336B (zh) | 一种地下车库 | |
CN216587941U (zh) | 悬空式停车库 | |
CN103215867B (zh) |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 |
CN201574605U (zh) | 一种双层停车平台 | |
CN213804672U (zh) | 十字路口不停车畅行小立交系统 | |
CN209324085U (zh) | 高架停车场 | |
CN210264093U (zh) | 一种天桥式空中立体停车楼 | |
CN220434372U (zh) | 立体停车系统 | |
CN102127984B (zh) | 一种地下车库 | |
CN205206425U (zh) | 一种城市支线道路立体停车场 | |
CN217379942U (zh) | 空中立交式立体停车系统 | |
CN112681844B (zh) | 多层立体停车系统 | |
CN215563270U (zh) | 建筑结构 | |
CN102720105A (zh) | 公路十(丁)字路口无红绿灯立交桥建筑方法 | |
CN208518403U (zh) | 圆形地下智能停车库 | |
CN202627596U (zh) |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 |
CN214885946U (zh) | 巷道无避让立体停车装置 | |
CN202073347U (zh) | 一种地下车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