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2978U - 杀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杀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2978U
CN216512978U CN202123299015.7U CN202123299015U CN216512978U CN 216512978 U CN216512978 U CN 216512978U CN 202123299015 U CN202123299015 U CN 202123299015U CN 216512978 U CN216512978 U CN 216512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ter
chamber
water inle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90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慕永刚
郑远志
康建
陈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Jiesh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Jiesh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Jiesh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Jiesh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90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12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2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2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水杀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储水箱出水口流出的水流经杀菌装置的配管进行杀菌时,水流在配管内瞬间经过,杀菌效果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杀菌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形成于壳体内部的第一腔室,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与第一腔室连通;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的透光阻挡件,透光阻挡件用于将第一腔室分隔成沿入水口至出水口方向弯曲延伸的流道;杀菌灯,杀菌灯设置在壳体上,杀菌灯用于向第一腔室提供杀菌光线。通过透光阻挡件将第一腔室分隔成弯曲延伸的流道,延长水流流经第一腔室的路线,使得水流流经第一腔室的时间增多,提高杀菌效果。

Description

杀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水杀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净水器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用水中对于干净水的需求,相关技术中的净水器包括储水箱,和设置在储水箱出水口的杀菌装置,杀菌装置包括配管和杀菌灯,配管的入口与储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杀菌灯设置在配管管壁上,杀菌灯用于向配管内的水提供杀菌光线。日常用水时,水从储水箱出水口流出,流经杀菌装置的配管杀菌后再使用,但水流在配管内瞬间经过,杀菌效果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菌装置,用以解决储水箱出水口流出的水流经杀菌装置的配管进行杀菌时,水流在配管内瞬间经过,杀菌效果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腔室,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透光阻挡件,所述透光阻挡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成沿所述入水口至所述出水口方向弯曲延伸的流道;杀菌灯,所述杀菌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杀菌灯用于向所述第一腔室提供杀菌光线。
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腔室分隔成弯曲延伸的流道,弯曲的流道使得水流流经第一腔室的路线延长,水流流经第一腔室的时间增多,解决了流动的水短暂暴露于杀菌光线而导致的杀菌效果低的问题。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阻挡件包括外缓冲件和内缓冲件,所述外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部,所述外缓冲件的第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一端罩设在所述出水口的外周,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外缓冲件远离所述入水口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入口;所述内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内缓冲件的第二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二端罩设在所述出水口的外周,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内缓冲件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入口。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呈柱状,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沿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具有向内凸出的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环绕所述出水口设置,所述安装凸缘与所述内缓冲件的外壁和所述外缓冲件的内壁密封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缘与所述内缓冲件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安装凸缘与所述外缓冲件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以及本体;所述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开口,所述上盖罩设在所述开口上;所述杀菌灯和所述入水口均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杀菌灯包括:灯板主体和透光板;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灯板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透光板覆盖在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所述透光板用于封闭所述安装槽。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杀菌灯还包括反光板,所述反光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反光板位于所述灯板主体和所述透光板之间;所述反光板上设置有反光孔,所述反光孔正对所述灯板柱体上的光源,所述反光孔的孔壁相对与所述反光孔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以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向所述第一腔室汇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延伸形成有与所述入水口连通的入水管,所述灯板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反光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透光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入水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入水管上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壁接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套上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卡设在所述环形卡槽内。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杀菌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杀菌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01:入水口;102:出水口;103:第一腔室;104:安装凸缘;110:上盖;120:本体;130:底座;140:入水管;150:第三密封圈;
20:透光阻挡件;
201:外缓冲件;202:内缓冲件;203:第二腔室;204:第三腔室;
2011:第一入口;2021:第二入口;
30:杀菌灯;
301:灯板主体;302:透光板;303:反光板;304:电源线;305:密封套;
3011:第一安装孔;3012:光源;3021:第二安装孔;3031:第三安装孔;3032:反光孔;3051:第四安装孔;3052:环形卡槽;
40:第一密封圈;
50:第二密封圈。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净水器包括第一杀菌装置、储水箱和第二杀菌装置,第一杀菌装置与储水箱的入水口连通,第二杀菌装置与储水箱的出水口连通。第一杀菌装置对水进行一次杀菌后将获得的干净水输送至储水箱中储存,供用户使用,但由于储水箱中的干净水经过长时间储存后,细菌仍旧会重新繁殖。因此,将第二杀菌装置设置于储水箱的出水口,对从储水箱流出的干净水进行二次杀菌。
第二杀菌装置包括配管和杀菌灯,干净水从储水箱的出水口进入配管的同时,杀菌灯向配管发出紫外线,对流经配管的干净水进行二次杀菌,二次杀菌后的干净水从配管的出水口流出,供用户使用。
水中的细菌所接受的紫外线照射剂量越大,杀菌效果越好,紫外线照射剂量由照射时间和紫外线强度决定。照射时间越长、紫外线强度越高,照射剂量越大,杀菌效果越好。然而,流动的水在配管内瞬间经过,水中的细菌只是短暂暴露于紫外线下,杀菌效果低。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相关技术中杀菌效果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杀菌装置,该杀菌装置与净水器的出水嘴连通,对从储水箱流出的水进行杀菌。杀菌装置包括壳体和透光阻挡件,壳体内包括用于引导水流通的流道和用于向壳体内部提供杀菌光线的杀菌灯,透光阻挡件设置于壳体内,能够将壳体内的流道分隔成弯曲延伸的流道,使得水流经壳体的线路增长,水中的细菌能够长时间暴露于杀菌光线下,提高杀菌效果。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杀菌装置包括:壳体10、透光阻挡件20和杀菌灯30。
其中,壳体10包括入水口101、出水口102和形成于壳体10内部的第一腔室103,入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均与第一腔室103连通。壳体10设置入水口101的位置处还设置有螺纹槽,螺纹槽朝向壳体10内凹陷,且螺纹槽环绕在入水口101的外周,螺纹槽与净水器的出水嘴相匹配,使得壳体10与净水器的出水嘴连通,水从净水器流出后通过入水口101流入第一腔室103。
透光阻挡件20设置在第一腔室103内,用于将第一腔室103分隔成沿入水口101至出水口102方向弯曲延伸的流道,流道能够引导水流在第一腔室103内流动。杀菌灯30设置在壳体10上,用于向第一腔室103提供杀菌光线,对流经第一腔室103的水进行杀菌,杀菌后的水从出水口102流出,供用户使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杀菌装置设置在净水器的出水嘴处,对从出水嘴流出的水进行杀菌,解决了净水器的储水箱中的水经过长时间储存,而再次滋生细菌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在第一腔室103内的透光阻挡件20,将第一腔室103分隔成弯曲延伸的流道,弯曲的流道使得水流流经第一腔室103的路线延长,也就是说,水流流经第一腔室103的时间增多,解决了流动的水短暂暴露于杀菌光线而导致的杀菌效果低的问题,提高了杀菌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透光阻挡件20可以是螺纹状的管道,管道入口和入水口101连通,管道出口和出水口102连通,在管道的引导下,第一腔室103内形成螺旋状的水流,不仅能够延长水流的流动路线,还能尽可能保证第一腔室103内各个位置的水流都能被杀菌光线照射。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光阻挡件20还可以包括外缓冲件201和内缓冲件202,请参照图2,外缓冲件201设置于第一腔室103内部,外缓冲件201的第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腔室203,第一端罩设在出水口102外周,外缓冲件201远离入水口10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入口2011。
其中,设置有出水口102的壳体10的侧壁与外缓冲件201共同围设成第二腔室203,第二腔室203位于第一腔室103内部,且第二腔室203与出水口102连通。第二腔室203通过第一入口2011和第一腔室103连通,第一入口2011远离入水口101,也就是说,入水口101位于上方,第一入口2011位于下方(图2中的方位所示),水流先从入水口101流入第一腔室103,并流至第一腔室103的底部(图2中的方位所示),第一腔室103底部的水位上升至外缓冲件201侧壁的第一入口2011处时,水流从第一腔室103进入第二腔室203。
内缓冲件202设置在第二腔室203内,内缓冲件202的第二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三腔室204,第二端罩设在出水口102的外周,内缓冲件202靠近入水口1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入口2021。
其中,设置有出水口102的壳体10的侧壁与内缓冲件202共同围设成第三腔室204,第三腔室204位于第二腔室203内部,且第三腔室204与出水口102连通。第三腔室204通过第二入口2021和第二腔室203连通,第二入口2021靠近入水口101,也就是说,入水口101位于上方,第二入口2021也位于上方(图2中的方位所示),水流先从入水口101流入第一腔室103,并流至第一腔室103的底部(图2中的方位所示),第一腔室103底部的水位上升至外缓冲件201侧壁的第一入口2011处时,水流从第一腔室103进入第二腔室203。进入第二腔室203的水流再次朝向入水口101的方向上升,直至灌满第二腔室203或者上升至内缓冲件202侧壁的第二入口2021处时,水流从第二腔室203进入第三腔室204,流经第三腔室204后从出水口102流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外缓冲件201和内缓冲件202使得流入壳体10内的水流流经三个腔室,先从入水口101流入第一腔室103底部(图2中的方位所示),再进入第二腔室203,从第二腔室203底部又朝向入水口101上升,接着流入第三腔室204底部,最后从出水口102流出。使得壳体10形成弯曲的流道,包括一次上升流道和两次下降流道,相对于单个竖直流道,延长了水流流经的路线,增加了水流流经壳体10的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腔室204内部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外缓冲件和至少一个内缓冲件(图中未示出),该外缓冲件与设置有出水口102的壳体10的侧壁共同围设成第四腔室,内缓冲件与设置有出水口102的壳体10的侧壁共同围设成第五腔室,当水流从第二腔室203进入第三腔室204,流至第三腔室204的底部后,再次进入第四腔室,接着从第四腔室的底部朝向入水口101上升,流经第五腔室后从出水口102流出。也就是说,壳体10内形成的弯曲流道包括二次上升流道和三次下降流道,进一步延长水流流经的路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腔室204内部还可以设置螺纹状的管道,管道入口和第二入口2021连通,管道出口和出水口102连通,在管道的引导下,第三腔室204内形成螺旋状的水流,进一步延长水流流经的路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是柱状,入水口101和出水口102沿壳体10的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二入口2021位于壳体10的中心线上,此时,第二入口2021与出水口102的距离最远,水流流经的路线更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缓冲件201的第一端与壳体10密封连接,内缓冲件202的第二端与壳体10密封连接。其中,外缓冲件201的第一端罩设在壳体10内侧壁上,内缓冲件202的第二端罩设在壳体10内侧壁上,且外缓冲件201的第一端和内缓冲件202的第二端均罩设在出水口102的外周,在第一端与壳体10内侧壁接触的位置设置密封胶,安装固定外缓冲件201的同时使得外缓冲件201与壳体10密封连接,能够防止水从外缓冲件201与壳体10内侧壁的连接缝隙中流出;同样的,在第二端与壳体10内侧壁接触的位置设置密封胶,安装固定内缓冲件202的同时使得内缓冲件202与壳体10密封连接,防止水从内缓冲件202与壳体10内侧壁的连接缝隙中流出。
请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壁具有向内凸出的安装凸缘104,安装凸缘104环绕出水口102设置,安装凸缘104与内缓冲件202的外壁和外缓冲件201的内壁密封连接。
其中,外缓冲件201的第一端罩设在壳体10内侧壁上,内缓冲件202的第二端罩设在壳体10内侧壁上,该内侧壁上延伸有安装凸缘104,安装凸缘104形成为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中心与出水口102的位置相对,内缓冲件202的第二端卡接在环形凸缘的内侧,外缓冲件201的第一端卡接在环形凸缘的外侧,也就是说,安装凸缘104环绕在内缓冲件202的外周,外缓冲件201环绕在安装凸缘104的外周,此时内缓冲件202的第二端的外壁与安装凸缘104的内壁相抵接,外缓冲件201的第一端的内壁与安装凸缘104的外壁相抵接。
在第一端与安装凸缘104的外壁接触的位置设置密封胶,使得外缓冲件201与壳体10密封连接,同样的,在第二端与安装凸缘104的内壁接触的位置设置密封胶,使得内缓冲件202与壳体10密封连接。安装凸缘104能够同时安装固定内缓冲件202和外缓冲件201,密封胶进一步加强内缓冲件202和外缓冲件201的安装强度,同时还能够防止水从内缓冲件202和壳体10的连接缝隙、外缓冲件201与壳体10的连接缝隙中流出。
请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凸缘104与内缓冲件202的外壁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一密封圈40,安装凸缘104与外缓冲件201的内壁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密封圈50。
其中,安装凸缘10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安装槽,第一密封圈40设置在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内,且部分第一密封圈40突出于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外,当内缓冲件202的外壁与安装凸缘104的内壁相抵接时,部分第一密封圈40抵接在内缓冲件202的外壁上,能够对安装凸缘104与内缓冲件202的接触位置进行密封,防止水从接触缝隙中流出。同样的,安装凸缘10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安装槽,第二密封圈50设置在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内,且部分第二密封圈50突出于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外,当外缓冲件201的内壁与安装凸缘104的外壁相抵接时,部分第二密封圈50抵接在外缓冲件201的内壁上,能够对安装凸缘104与外缓冲件201的接触位置进行密封,防止水从接触缝隙中流出。
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可以包括多个,多个第一密封圈安装槽间隔设置;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可以包括多个,多个第二密封圈安装槽间隔设置。进一步加强接触位置的密封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上盖110、本体120和底座130。本体12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腔室103,本体120的一端具有连通第一腔室103的开口,上盖110罩设在开口上。其中,本体120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上盖110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以此将上盖110罩设在开口上;本体120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底座130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以连接底座130和本体120,使得本体120的内部形成封闭的第一腔室103。或者,本体120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卡扣,上盖110的内壁设置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以此将上盖110罩设在开口上;本体120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卡扣,底座130的内壁设置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以连接底座130和本体120,使得本体120的内部形成封闭的第一腔室103。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盖110与本体120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第三密封圈150,本体120和底座130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第三密封圈150,当上盖110、本体120和底座130连接时,用于对本体120的内部形成的第一腔室103进行密封,避免第一腔室103内的水从上盖110与本体120的连接缝隙或者本体120和底座130的连接缝隙流出。或者,在上盖110与本体120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的位置设置密封胶,在本体120和底座130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的位置设置密封胶。
请参照图3、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杀菌灯30和入水口101均设置在上盖110上。杀菌灯30包括:灯板主体301和透光板302;上盖1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灯板主体301设置在安装槽内,透光板302覆盖在上盖110的内侧壁上,透光板302用于封闭安装槽。
其中,上盖110、本体120和底座130均形成为圆柱状,上盖110内侧壁上设置的安装槽为环形槽,环形槽包括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槽的直径;灯板主体301和透光板302均为圆形板,灯板主体301的直径等于第一环形槽的直径,灯板主体301的厚度等于第一环形槽的槽深,灯板主体301设置在第一环形槽中;透光板302的直径等于第二环形槽的直径,透光板302的厚度等于第二环形槽的槽深,透光板302设置在第二环形槽中。图5中所示,灯板主体301位于透光板302之上,且透光板302完全覆盖灯板主体301,用于封闭第一环形槽,将灯板主体301和第一腔室103隔离开,避免第一腔室103中的水与灯板主体301接触,影响灯板主体301的正常工作。
或者,灯板主体301和透光板302的还可以直径相同,灯板主体301和透光板302的厚度之和等于安装槽的槽深,灯板主体301设置在安装槽的槽底,透光板302与灯板主体301贴合,透光板302设置在安装槽的槽口(图5中所示,灯板主体301位于透光板302之上)。透光板302将灯板主体301和第一腔室103隔离开,用于封闭安装槽,避免第一腔室103中的水与灯板主体301接触,影响灯板主体301的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杀菌灯30还包括反光板303,反光板303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反光板303位于灯板主体301和透光板302之间;反光板303上设置有反光孔3032,反光孔3032正对灯板主体301上的光源3012,反光孔3032的孔壁相对与反光孔3032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以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向第一腔室103汇聚。
其中,反光板303为圆形板,反光板303、灯板主体301以及透光板302的直径均相同,且均等于安装槽的直径,反光板303、灯板主体301以及透光板302均位于安装槽中。或者,反光板303的直径等于灯板主体301的直径,反光板303设置于安装槽内,且位于第一环形槽中,此时反光板303和灯板主体301的直径之和等于第一环形槽的槽深。灯板主体301上设置有多个光源3012,光源3012向外凸出;反光板303上设置有多个与光源3012相匹配的反光孔3032,反光孔3032正对灯板主体301上的光源3012,使得向外凸出的光源3012延伸至反光孔3032中。反光孔3032的孔壁相对与反光孔3032的中心线倾斜设置,在从灯板主体301到透光板302的方向上,反光孔3032的直径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反光孔3032形成为喇叭状,当光源3012向第一腔室103发出杀菌光线时,反光孔3032的孔壁能够将杀菌光线反射至不同角度,以此保证第一腔室103中各个位置的水都能被杀菌。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盖110上还可以设置走线孔,灯板主体301上连接有电源线304,电源线304通过走线孔与外界供电设备连接,用于给灯板主体301上的光源3012供电,使得光源3012发出杀菌光线。杀菌光线可以包括紫外杀菌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盖110的内侧壁上延伸形成有与入水口101连通的入水管140,灯板主体3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011,透光板30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021,反光板30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3031,入水管140穿过第一安装孔3011、第二安装孔3021及第三安装孔3031。
其中,灯板主体301、反光板303和透光板302均为圆形板,灯板主体301、反光板303和透光板302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安装孔3011位于灯板主体301的圆心,第三安装孔3031位于反光板303的圆心,第二安装孔3021位于透光板302的圆心,入水管140穿过第一安装孔3011、第三安装孔3031及第二安装孔3021,水流从入水口101进入,在入水管140的引导下流入第一腔室103,入水管140将杀菌灯30和水分隔开,保证杀菌灯30的正常工作;且入水管140穿过第一安装孔3011、第三安装孔3031及第二安装孔3021,进一步限定灯板主体301、反光板303和透光板302的安装位置,避免灯板主体301、反光板303和透光板302出现错位,加强杀菌灯3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或者,上盖110的中心位置朝向第一腔室103凸出有入水管140,灯板主体301套设在入水管140的外周,且贴合于安装槽的槽底;反光板303套设在入水管140的外周,且贴合于灯板主体301的表面;透光板302套设在入水管140的外周,且贴合于反光板303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入水管140上可以套设有密封套150,密封套150与第二安装孔3021、第三安装孔3031的孔壁接触;密封套150上设置有环形卡槽1501,第二安装孔3021的孔壁卡设在环形卡槽1501内。
其中,请参照图4和图5,密封套150形成为环形套,密封套150的外周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3011的直径,密封套150套设于入水管140的外周时,密封套150的一端与灯板主体301相抵接;密封套150的外周直径与第三安装孔3031的直径相同,密封套150的外周抵接在第三安装孔3031的孔壁上;密封套150的外周还设置有环形卡槽1501,第二安装孔3021的孔壁卡设在环形卡槽1501内,对透光板302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与安装槽的槽底形成上下位限定结构,避免灯板主体301、反光板303和透光板302上下移动(图5所示的方位中)、避免灯板主体301、反光板303和透光板302左右错位。
或者,密封套150套设于入水管140的外周,且密封套150的外周直径与第一安装孔3011、第三安装孔3031的直径均相同,密封套150的外周抵接在第一安装孔3011、第三安装孔3031的孔壁上;密封套150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卡槽1501,第二安装孔3021的孔壁卡设在环形卡槽1501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光板302可以包括:光学石英玻璃、透紫外黑色玻璃、钠钙硅透短波紫外玻璃或钠钙紫外玻璃,能够透射杀菌光线的同时起到密封防水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缓冲件201和内缓冲件202可以包括:光学石英玻璃、透紫外黑色玻璃、钠钙硅透短波紫外玻璃或钠钙紫外玻璃,能够透射杀菌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光板303可以包括铺设有以下一种物质中的一种的圆形板:硫酸钡、水性丙烯酸、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简称为PTFE)和铝箔。使杀菌光线反射至第一腔室103,对第一腔室103中的水进行杀菌。
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120的内避面可以铺设以下一种物质中的一种:硫酸钡、水性丙烯酸、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简称为PTFE)和铝箔。使杀菌光线不停反射至第一腔室103,对第一腔室103中的水进行反复杀菌,提高杀菌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杀菌装置包括:壳体10、透光阻挡件20和杀菌灯30,壳体10包括入水口101、出水口102和形成于壳体10内部的第一腔室103,入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均与第一腔室103连通;透光阻挡件20设置在第一腔室103内,用于将第一腔室103分隔成沿入水口101至出水口102方向弯曲延伸的流道,流道引导水流在第一腔室103内流动;杀菌灯30设置在壳体10上,用于向第一腔室103提供杀菌光线,对流经第一腔室103的水进行杀菌,杀菌后的水从出水口102流出,供用户使用。通过设置在第一腔室103内的透光阻挡件20,将第一腔室103分隔成弯曲延伸的流道,弯曲的流道使得水流流经第一腔室103的路线延长,水流流经第一腔室103的时间增多,提高了杀菌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流动的水短暂暴露于杀菌光线而导致的杀菌效果低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腔室,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透光阻挡件,所述透光阻挡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成沿所述入水口至所述出水口方向弯曲延伸的流道;
杀菌灯,所述杀菌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杀菌灯用于向所述第一腔室提供杀菌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阻挡件包括外缓冲件和内缓冲件,所述外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部,所述外缓冲件的第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一端罩设在所述出水口的外周,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外缓冲件远离所述入水口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入口;
所述内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内缓冲件的第二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二端罩设在所述出水口的外周,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内缓冲件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呈柱状,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沿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壁具有向内凸出的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环绕所述出水口设置,所述安装凸缘与所述内缓冲件的外壁和所述外缓冲件的内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凸缘与所述内缓冲件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安装凸缘与所述外缓冲件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以及本体;所述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开口,所述上盖罩设在所述开口上;
所述杀菌灯和所述入水口均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菌灯包括:灯板主体和透光板;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灯板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透光板覆盖在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所述透光板用于封闭所述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菌灯还包括反光板,所述反光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反光板位于所述灯板主体和所述透光板之间;所述反光板上设置有反光孔,所述反光孔正对所述灯板柱体上的光源,所述反光孔的孔壁相对与所述反光孔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以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向所述第一腔室汇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延伸形成有与所述入水口连通的入水管,所述灯板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反光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透光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入水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
所述入水管上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套上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卡设在所述环形卡槽内。
CN202123299015.7U 2021-12-23 2021-12-23 杀菌装置 Active CN216512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9015.7U CN216512978U (zh) 2021-12-23 2021-12-23 杀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9015.7U CN216512978U (zh) 2021-12-23 2021-12-23 杀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2978U true CN216512978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9015.7U Active CN216512978U (zh) 2021-12-23 2021-12-23 杀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2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2985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装置、流体殺菌装置
WO2019151364A1 (ja) 紫外線殺菌管および紫外線殺菌装置
CN210595370U (zh) 一种过流式水杀菌装置及净水设备
CN216512978U (zh) 杀菌装置
CN106115843B (zh) 一种水流杀菌模组
CN211875216U (zh) 一种末端杀菌水龙头
CN110563079A (zh) 一种过流式杀菌消毒装置、净水管路及净水设备
JP7398243B2 (ja) 流体殺菌装置
US11312642B2 (en) Fluid sterilizing device
CN114195220B (zh) 一种过流式杀菌消毒装置
CN216273221U (zh) 杀菌模组
CN114380355A (zh) 一种流动水杀菌消毒装置
CN113479967A (zh) 一种深紫外led多光源过流式杀菌装置
CN214880367U (zh) 流动水紫外线杀菌消毒单元
CN214059991U (zh) 一种深紫外光触媒杀菌模组
CN210915412U (zh) 末端杀菌组件、水龙头及净水机
JP7124578B2 (ja) 殺菌装置
CN210855369U (zh) 一种杀菌模组及应用该模组的杀菌水箱
CN113233540A (zh) 一种深紫外led动态水杀菌装置
CN112585396B (zh) 液体循环型灯
CN216890193U (zh) 一种末端杀菌装置
CN212476189U (zh) 一种过流式深紫外led杀菌装置
CN215364992U (zh) 一种过流式led杀菌装置
US20210008234A1 (en) Ultraviolet sterilizer
CN218345224U (zh) 一种高效led紫外线流动水杀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