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8716U - 一种装配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8716U
CN216508716U CN202122113193.XU CN202122113193U CN216508716U CN 216508716 U CN216508716 U CN 216508716U CN 202122113193 U CN202122113193 U CN 202122113193U CN 216508716 U CN216508716 U CN 216508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body frame
roller
rota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131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国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yasen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yasen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yasen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yasen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131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8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8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8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小车,包括:车身框架、悬挂机构、工件支架、一对铰链机构、补偿机构、一对锁定机构以及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车身框架呈矩形且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悬挂机构设置在车身框架的顶部,且包括第一悬挂机构和第二悬挂机构,第一悬挂机构用于牵引车身框架移动,第二悬挂机构用于跟随第一悬挂机构移动;工件支架水平设置于车身框架内;一对铰链机构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的左右两侧,并连接工件支架的两端;补偿机构与设置在车身框架左侧的铰链机构相连;一对锁定机构分别设置在工件支架的两端;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的底部两端。通过该装配小车不但能提高工件的装配效率,还能提高工件的周转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小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内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辆优质的汽车产品不仅要保证客户的驾驶安全及动力,在外观造型上,也要让客户感到视觉上的舒适性。
现有汽车驾驶舱模块的装配线体中,采用的是固定结构的吊具,在装配过程中,由于需装配的部件种类繁多,需要多次翻转驾驶舱模块才能完成。传统的采用固定结构的吊具在进行装配时,装配人员只能通过转动身体来进行装配作业,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因装配零件时不易定位和安装,易产生装配误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也提高了工件的报废率。
并且,传统的周转方式是通过人工将装配完成的工件运送到货架上并固定,员工稍有不慎便会使得驾驶舱模块受到变形或者损坏,为此,亟需一种可以辅助装配和周转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小车,不但能提高工件的装配效率,还能提高工件的周转效率。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小车,包括:车身框架、悬挂机构、工件支架、一对铰链机构、补偿机构、一对锁定机构以及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其中
车身框架呈矩形且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悬挂机构设置在车身框架的顶部,且包括第一悬挂机构和第二悬挂机构,第一悬挂机构和第二悬挂机构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的顶部两端,第一悬挂机构用于牵引车身框架移动,第二悬挂机构用于跟随第一悬挂机构移动;
工件支架水平设置于车身框架内,用于放置和支撑工件;
一对铰链机构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的左右两侧,并连接工件支架的两端,用于使得工件支架在车身框架内水平翻转;
补偿机构与设置在车身框架左侧的铰链机构相连,用于调整工件支架的翻转角度;
一对锁定机构分别设置在工件支架的两端,用于锁定工件;
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的底部两端,用于车身框架在悬挂机构的牵引下滚动。
进一步的,第一悬挂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轮、第一转动杆、第一座筒、第一顶出筒、第一横向滚轮、顶出弹簧、顶出杆以及竖向滚轮;其中
第一座筒垂直设置在车身框架的顶部,且第一座筒的两端贯通;
第一顶出筒同轴设置在第一座筒中,并且第一顶出筒的内部中空,其内设有顶出弹簧;
顶出杆与第一顶出筒同轴设置,且底部与顶出弹簧相连、顶部从第一顶出筒中伸出;
竖向滚轮竖向设置在顶出杆的顶部,用于连接悬链,悬链为装配小车所在装配线体中的悬链,用于拖动装配小车移动;
第一横向滚轮横向设置在第一顶出筒的顶部外侧,用于沿着装配线体的轨道移动;
第一转动杆与第一顶出筒同轴设置,并穿过车身框架的顶部与第一顶出筒的底部相连接;
第一转动轮设置在第一转动杆的底部,第一转动轮用于转动和托起第一转动杆,通过顶起第一顶出筒,使得第一横向滚轮和竖向滚轮被顶起。
进一步的,第一悬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杆挡块、第一转动杆插销、顶出杆挡块、顶出杆插销,并在第一座筒的侧壁设有第一转动卡槽,在第一顶出筒的侧壁设有顶出卡槽;其中
第一转动杆挡块设于第一顶出筒的底部,并与第一转动杆的顶部相连;
第一转动杆插销串连第一顶出筒、第一转动杆挡块和第一转动杆,并且第一转动杆插销的插销头从第一转动卡槽中伸出;
第一转动卡槽沿第一座筒的轴向设置,并在第一转动卡槽的顶部设有锁紧卡口和放松卡口,且锁紧卡口设于放松卡口的上方,锁紧卡口用于将竖向滚轮顶起与悬链连接,放松卡口用于将竖向滚轮放松与悬链脱离;
第一转动卡槽的底部则用于将第一横向滚轮与装配线体的轨道脱离;
顶出杆挡块套设在靠近顶出杆底部的一侧;
顶出杆插销串连顶出杆挡块和顶出杆,并且顶出杆插销的插销头从顶出卡槽中伸出;
顶出卡槽设于靠近第一顶出筒顶部的一侧。
进一步的,第二悬挂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轮、第二转动杆、第二座筒、第二顶出筒、第二横向滚轮;其中
第二座筒相对于第一座筒设置在车身框架顶部的另一端,且第二座筒两端贯通;
第二顶出筒设置在第二座筒中,并与第二座筒同轴设置;
第二横向滚轮横向设置在第二顶出筒的顶部外侧,用于沿着装配线体的轨道移动;
第二转动杆与第二顶出筒同轴设置,并穿过车身框架的顶部与第二顶出筒的底部相连接;
第二转动轮设置在第二转动杆的底部,第二转动轮用于转动和托起第二转动杆,通过顶起第二顶出筒,使得第二横向滚轮顶入装配线体的轨道中。
进一步的,第二悬挂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动杆挡块和第二转动杆插销,并在第二座筒的侧壁设有第二转动卡槽;其中
第二转动杆挡块设于第二顶出筒的底部,并与第二转动杆的顶部相连;
第二转动杆插销串连第二顶出筒、第二转动杆挡块和第二转动杆,并且第二转动杆插销的插销头从第二转动卡槽中伸出;
第二转动卡槽沿第二座筒的轴向设置,并在第二转动卡槽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卡口,用于将第二横向滚轮与装配线体的轨道连接;
第二转动卡槽的底部则用于将第二横向滚轮与装配线体的轨道脱离。
进一步的,工件支架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支架横梁、空调支架、转向柱支架、一对取件导向以及若干工件定位件;其中
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和支架横梁设置在同一平面,支架横梁平行设置在车身框架的后侧,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垂直于支架横梁的两端,并延伸至车身框架的前侧,并且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侧边与一对铰链机构相连;
空调支架与支架横梁垂直连接,并朝向车身框架的底部设置,空调支架用于支撑工件的空调;
转向柱支架并排设置在空调支架的左侧和/或右侧,转向柱支架用于定位工件的转向柱;
一对取件导向分别设置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延伸末端,并与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延伸方向同向设置;
若干工件定位件分别设置在左侧支架、右侧支架以及支架横梁上,用于定位工件;
并且,设置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工件定位件位于车身框架的前侧,设置在支架横梁的工件定位件延伸至车身框架的前侧,以使得当工件放置于工件支架时,平衡工件支架的重心位置。
进一步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呈T形,T形的横向部的一端与支架横梁垂直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车身框架的前侧,T形的竖向部则与一对铰链机构相连接;
其中,一对铰链机构包括:左侧铰链机构和右侧铰链机构,左侧铰链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固定块、左侧转动轴和左侧转动块,右侧铰链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右侧固定块、右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块;
左侧固定块设置在车身框架的左侧,右侧固定块则相对左侧固定块对称设置在车身框架的右侧,左侧转动轴与右侧转动轴水平相向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
则,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T形竖向部分别连接在左侧转动块和右侧转动块的侧壁上,以使得工件支架的重心偏离左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轴所处的轴线,并使得当工件放置于工件支架时,工件支架的重心处于轴线上。
进一步的,补偿机构包括:补偿插销座、补偿插销、补偿转盘、转盘把手以及一对补偿限位块;其中
补偿转盘设置在左侧铰链机构的左侧固定块与左侧转动块之间,且补偿转盘与左侧转动轴同轴设置,并固定于左侧转动块;
并且,补偿转盘上绕圆心均匀设有多个插销固定孔和多个限位安装槽,且多个插销固定孔沿补偿转盘的边缘设置,多个限位安装槽设置在补偿转盘朝向左侧固定块的一侧;
补偿插销座设置在左侧固定块的上方,并且补偿插销座在对应插销固定孔的高度处设有补偿插销孔;
补偿插销水平连接补偿插销孔,并用于插入其中一个插销固定孔中,以固定工件支架的翻转角度;
一对补偿限位块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限位安装槽中,用以限制工件支架的翻转角度,限制的翻转角度为一对补偿限位块所构成的夹角;
转盘把手设置在补偿转盘朝向左侧转动块的一侧,且转盘把手朝向车身框架的前侧伸出,转盘把手用于转动补偿转盘以翻转工件支架。
进一步的,一对锁定机构对称设置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伸出至车身框架前侧的一端,且各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固定块、锁定钩爪、锁定弹簧、锁定导向、锁定托板;其中
锁定固定块,与左侧支架或右侧支架连接;
锁定钩爪,沿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伸出方向设置在锁定固定块的上方,且锁定钩爪的头部呈倒钩状弯折,锁定钩爪通过倒钩状弯折钩住放置在工件支架上的工件,锁定钩爪的头部为远离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一端;
锁定弹簧,设置在锁定钩爪的尾部与锁定固定块之间,用于顶起锁定钩爪的尾部,将锁定钩爪的头部压下,锁定钩爪的尾部为靠近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一端;
锁定导向,沿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伸出方向设置在锁定固定块的前侧,锁定导向用于工件的导向;
锁定托板,沿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伸出方向设置在锁定固定块的下方,锁定托板用于托住工件。
进一步的,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中各防异物滚轮包括:滚轮遮罩、滚轮挡条、滚轮卡箍以及万向滚轮;其中
滚轮遮罩与车身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开口朝下设置;
滚轮挡条设置在滚轮遮罩的开口端的外沿,并向下伸出滚轮遮罩的开口端;
滚轮卡箍对应滚轮挡条设置在滚轮遮罩的开口端,滚轮卡箍用于圈住滚轮挡条,将滚轮挡条固定;
万向滚轮设置在滚轮遮罩内,并对应滚轮遮罩顶部的中心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装配小车在车身框架的顶部设有第一悬挂机构和第二悬挂机构用于牵引车身框架的移动;在车身框架内水平设置工件支架用于放置工件;在车身框架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对铰链机构用于水平翻转工件支架;在左侧铰链机构处设有补偿机构用于调整工件支架的翻转角度;在工件支架的两端设有一对锁定机构用于锁定工件;在车身框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用于车身框架的移动。通过该装配小车不但能提高工件的装配效率,还能提高工件的周转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为装配小车示意图;
图2为第一悬挂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第二悬挂机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工件支架的前侧示意图;
图7为工件支架的后侧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补偿机构与左侧铰链机构结合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右侧示意图;
图11为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12为防异物滚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800-装配小车,810-车身框架,820-第一悬挂机构,830-第二悬挂机构,840-工件支架,850-左侧铰链机构,860-右侧铰链机构,870-补偿机构,880-锁定机构,890-防异物滚轮;
821-第一转动轮,822-第一转动杆,823-第一座筒,824-第一顶出筒,825-第一横向滚轮,826-顶出杆,827-U形连接块,828-悬链连接块,8221-第一转动杆挡块,8222-第一转动杆插销,8231-第一转动卡槽,8241-顶出卡槽,8261-顶出杆挡块,8262-顶出杆插销;
831-第二转动轮,832-第二转动杆,833-第二座筒,834-第二顶出筒,835-第二横向滚轮,8321-第二转动杆挡块,8322-第二转动杆插销,8331-第二转动卡槽;
841-左侧支架,842-右侧支架,843-支架横梁,844-空调支架,845-转向柱支架,846-取件导向,847-工件定位件,848-左侧固定板,849-右侧固定板,8441-L形连接杆,8442-竖向固定板,8443-转向柱连接件,8444-U形支撑板,8445-竖向固定块,8446-固定螺栓,8447-螺栓连接座,8448-空调竖向定位块,8449-空调横向定位块,8451-横向连接杆,8452-竖向连接杆,8453-喇叭状插槽;
851-左侧固定块,852-左侧转动轴,853-左侧转动块;
871-补偿插销座,872-补偿插销,873-补偿转盘,874-转盘把手,875-补偿限位块,8731-插销固定孔,8732-限位安装槽,8733-把手连接孔;
881-锁定固定块,882-锁定钩爪,883-锁定弹簧,884-锁定导向,885-锁定托板;
891-滚轮遮罩,892-滚轮挡条,893-滚轮卡箍,894-万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所使用的术语“中心”、“垂直”、“水平”、“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装配小车800包括:车身框架810、悬挂机构(包括第一悬挂机构820和第二悬挂机构830)、工件支架840、一对铰链机构(包括左侧铰链机构850和右侧铰链机构860)、补偿机构870、一对锁定机构880以及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890。其中
车身框架810呈矩形且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悬挂机构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顶部,且包括第一悬挂机构820和第二悬挂机构830,该第一悬挂机构820和第二悬挂机构830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顶部两端,该第一悬挂机构820可用于牵引车身框架810移动,该第二悬挂机构830可用于跟随第一悬挂机构820移动;
工件支架840水平设置于车身框架810内,可用于放置和支撑工件;
一对铰链机构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左右两侧,并连接工件支架840的两端,包括左侧铰链机构850和右侧铰链机构860,可用于使得工件支架840在车身框架810内水平翻转;
补偿机构870可与设置在车身框架810左侧的铰链机构相连,可用于调整工件支架840的翻转角度;
一对锁定机构880分别设置在工件支架840的两端,可用于锁定工件;
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890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底部两端,可用于车身框架810在悬挂机构的牵引下滚动。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悬挂机构820可包括:第一转动轮821、第一转动杆822、第一座筒823、第一顶出筒824、第一横向滚轮825、顶出弹簧(未示出)、顶出杆826以及竖向滚轮(未示出)。
其中
第一座筒823可垂直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顶部,且该第一座筒823的两端贯通;第一顶出筒824可同轴设置在第一座筒823中,并且该第一顶出筒824的内部中空,其内设有顶出弹簧;顶出杆826可与第一顶出筒824同轴设置,且底部与顶出弹簧相连、顶部从第一顶出筒824中伸出;竖向滚轮可竖向设置在顶出杆826的顶部,可用于连接悬链,该悬链可以为装配小车800所在装配线体中的悬链,其可用于拖动装配小车800移动;第一横向滚轮825可横向设置在第一顶出筒824的顶部外侧,可用于沿着装配线体的轨道移动;第一转动杆822可与第一顶出筒824同轴设置,并可穿过车身框架810的顶部与第一顶出筒824的底部相连接;第一转动轮821可设置在第一转动杆822的底部,该第一转动轮821可用于转动和托起第一转动杆822,并通过顶起第一顶出筒824,使得第一横向滚轮825和竖向滚轮被顶起。
进一步的,第一悬挂机构820还可包括第一转动杆挡块8221、第一转动杆插销8222、顶出杆挡块8261、顶出杆插销8262,并在第一座筒823的侧壁设有第一转动卡槽8231,在第一顶出筒824的侧壁设有顶出卡槽8241。
其中
第一转动杆挡块8221可设于第一顶出筒824的底部,并与第一转动杆822的顶部相连;第一转动杆插销8222可依次穿过第一顶出筒824、第一转动杆挡块8221和第一转动杆822,且该第一转动杆插销8222的插销头从第一转动卡槽8231中伸出;第一转动卡槽8231可以沿第一座筒823的轴向设置,并在该第一转动卡槽8231的顶部设有锁紧卡口和放松卡口,且该锁紧卡口设于放松卡口的上方,该锁紧卡口用于将竖向滚轮顶起与悬链连接,该放松卡口用于将竖向滚轮放松与悬链脱离;该第一转动卡槽8231的底部则可用于将第一横向滚轮825与装配线体的轨道脱离;顶出杆挡块8261可套设在靠近顶出杆826底部的一侧;顶出杆插销8262可依次穿过顶出杆挡块8261和顶出杆826,并且该顶出杆插销8262的插销头从顶出卡槽8241中伸出;该顶出卡槽8241可设于靠近第一顶出筒824顶部的一侧。
进一步的,顶出杆826的顶部可设有U形连接块827,该U形连接块827可用于连接竖向滚轮,并使得该竖向滚轮的轴心方向与车身框架810所在平面垂直。
进一步的,该第一悬挂机构820还可包括:悬链连接块828;该悬链连接块828顶部可与悬链固定连接、底部可设有圆形卡槽,该圆形卡槽可以用于卡住第一悬挂机构820的竖向滚轮;且,该悬链连接块828可以呈倒锥形,从而在圆形卡槽的两侧设有从下往上的坡角,以便于竖向滚轮的推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悬挂机构830可包括:第二转动轮831、第二转动杆832、第二座筒833、第二顶出筒834、第二横向滚轮835。其中
第二座筒833相对于第一座筒823可设置在车身框架810顶部的另一端,且该第二座筒833两端贯通;第二顶出筒834可设置在第二座筒833中,并与第二座筒833同轴设置;第二横向滚轮835可横向设置在第二顶出筒834的顶部外侧,可用于沿着装配线体的轨道移动;第二转动杆832与第二顶出筒834可同轴设置,并可穿过车身框架810的顶部与第二顶出筒834的底部相连接;第二转动轮831可设置在第二转动杆832的底部,该第二转动轮831可用于转动和托起第二转动杆832,并通过顶起第二顶出筒834,使得第二横向滚轮835顶入装配线体的轨道中。
进一步的,第二悬挂机构830还可包括第二转动杆挡块8321和第二转动杆插销8322,并在第二座筒833的侧壁设有第二转动卡槽8331。其中
第二转动杆挡块8321可设于第二顶出筒834的底部,并可与第二转动杆832的顶部相连;第二转动杆插销8322可依次穿过第二顶出筒834、第二转动杆挡块8321和第二转动杆832,并且该第二转动杆插销8322的插销头从第二转动卡槽8331中伸出;该第二转动卡槽8331可沿第二座筒833的轴向设置,并在第二转动卡槽8331的顶部可设有至少一个卡口,其可以用于将第二横向滚轮835与装配线体的轨道连接;该第二转动卡槽8331的底部则可用于将第二横向滚轮835与装配线体的轨道脱离。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该第一转动卡槽8231可以为F形,如图4所示,该第二转动卡槽8331可以为水平翻转的L形。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5所示,在该第一转动杆822与第一座筒823之间、该第一座筒823与第一顶出筒824之间、该第一顶出筒824与顶出杆826之间、该第二转动杆832与第二座筒833之间、该第二座筒833与第二顶出筒834之间均可设有轴套,以方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工件支架840可包括:左侧支架841、右侧支架842、支架横梁843、空调支架844、转向柱支架845、一对取件导向846以及若干工件定位件847。其中
左侧支架841、右侧支架842和支架横梁843设置在同一平面,该支架横梁843可平行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后侧,该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可垂直于设置在支架横梁843的两端,并且延伸至车身框架810的前侧,且该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的侧边与车身框架810相连;
空调支架844与支架横梁843垂直连接,并朝向车身框架810的底部设置,该空调支架844可用于支撑工件的空调;
转向柱支架845可并排设置在空调支架844的左侧和/或右侧,该转向柱支架845可用于定位工件的转向柱;
一对取件导向846可分别设置在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的延伸末端,并与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的延伸方向同向设置;
若干工件定位件847可分别设置在左侧支架841、右侧支架842以及支架横梁843上,可分别用于定位工件。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可以呈T形,且该T形的横向部的一端与支架横梁843垂直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车身框架810的前侧,该T形的竖向部则与一对铰链机构相连。
其中,一对铰链机构包括左侧铰链机构850和右侧铰链机构860,该左侧铰链机构850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固定块851、左侧转动轴852和左侧转动块853,右侧铰链机构860包括依次连接的右侧固定块、右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块。该左侧固定块851可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左侧,该右侧固定块则相对左侧固定块851对称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右侧,使得该左侧转动轴852与右侧转动轴水平相向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
则,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的T形竖向部分别连接在左侧转动块853和右侧转动块的侧壁上,使得工件支架840的重心偏离左侧转动轴852和右侧转动轴所处的轴线,并使得当工件放置于工件支架840时,平衡工件支架840的重心至该轴线上。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空调支架844可包括:L形连接杆8441、竖向固定板8442、转向柱连接件8443、U形支撑板8444。
该L形连接杆8441的竖向部可与支架横梁843垂直连接,L形连接杆8441的横向部可沿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垂直于支架横梁843的方向设置;竖向固定板8442可设置在L形连接杆8441竖向部的顶部,并可设置在L形连接杆8441与支架横梁843之间,其可用于将L形连接杆8441固定于支架横梁843;转向柱连接件8443可设置于L形连接杆8441竖向部的后侧,且该转向柱连接件8443上可设有第一连接插槽和第二连接插槽,该第一连接插槽可用于将转向柱支架845并排设置在L形连接杆8441的左侧,该第二连接插槽可用于将转向柱支架845并排设置在L形连接杆8441的右侧,即分别对应左舵转向柱的工件和右舵转向柱的工件;U形支撑板8444可设置在L形连接杆8441横向部的前端,并可与L形连接杆8441的横向部同向设置,该U形支撑板8444可用于支撑工件的空调;并且,该L形连接杆8441竖向部的后侧为朝向支架横梁843的一侧,该L形连接杆8441横向部的前端为远离支架横梁843的一端。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空调支架844还可包括:竖向固定块8445、固定螺栓8446、螺栓连接座8447。
该竖向固定块8445可设置在L形连接杆8441竖向部的顶部后侧,并在该竖向固定块8445开有竖向连接孔;螺栓连接座8447可对应竖向固定块8445的竖向连接孔设置在支架横梁843的上方;固定螺栓8446则可竖向穿过竖向连接孔,并且底部与螺栓连接座8447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空调支架844还可包括:空调竖向定位块8448和一对空调横向定位块8449(图中省略一个)。
该空调竖向定位块8448可设置在L形连接杆8441竖向部的顶部,该一对空调横向定位块8449可设置在U形支撑板8444的两端,且一对空调横向定位块8449相互反向设置,图中省略未示出。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转向柱支架845可包括:横向连接杆8451、竖向连接杆8452、喇叭状插槽8453。
该横向连接杆8451的一端可与转向柱连接件8443的第一连接插槽或第二连接插槽连接,另一端则与竖向连接杆8452相连,且该横向连接杆8451可与支架横梁843平行设置;该竖向连接杆8452的一端可连接有喇叭状插槽8453,并在另一端可设有竖向连接槽,该竖向连接槽沿竖向连接杆8452设置,用以连接横向连接杆8451,以及调整连接位置,如图7所示;该喇叭状插槽8453可用于定位工件的转向柱。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若干工件定位件847可包括:若干横梁定位件以及至少一个左侧定位件、至少一个右侧定位件;
该若干横梁定位件可垂直于支架横梁843,并可通过L形连接件延伸至车身框架810的前侧;该至少一个左侧定位件可垂直向上设置于左侧支架841,并位于车身框架810的前侧;该至少一个右侧定位件可垂直向上设置于右侧支架842,并位于车身框架810的前侧;
并且,若干横梁定位件沿垂直于支架横梁843的方向设有定位插孔;该若干横梁定位件以及至少一个左侧定位件、至少一个右侧定位件可以用于工件放置时的定位,且该设置于车身框架810前侧的若干横梁定位件以及至少一个左侧定位件、至少一个右侧定位件可以用于工件放置在工件支架840时,平衡工件支架840的重心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工件支架840还可包括:左侧固定板848和右侧固定板849。
该左侧固定板848可垂直设置在左侧支架841的延伸末端,该右侧固定板849可垂直设置在右侧支架842的延伸末端;并且,前述至少一个左侧定位件可设置在左侧固定板848的右侧边沿,前述至少一个右侧定位件可设置在右侧固定板849的左侧边沿,以使得该至少一个左侧定位件和至少一个右侧定位件相互对称设置。
该一对取件导向846则可相对于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垂直设置在左侧固定板848和右侧固定板849的前侧。
进一步的,该一对取件导向846可以为尼龙材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0所示,左侧铰链机构850和补偿机构870可构成翻转装置。
该左侧铰链机构850可包括左侧固定块851、左侧转动块853、左侧转动轴852,该补偿机构870可包括补偿插销座871、补偿插销872、补偿转盘873、转盘把手874以及一对补偿限位块875。其中
左侧固定块851可固定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左侧,左侧转动轴852一端可与左侧固定块851轴承连接、另一端则可与左侧转动块853固定连接;
补偿转盘873可设置在左侧固定块851与左侧转动块853之间,且补偿转盘873可与左侧转动轴852同轴设置,并可固定于左侧转动块853;
并且,在该补偿转盘873上可绕圆心均匀设有多个插销固定孔8731和多个限位安装槽8732,且该多个插销固定孔8731可沿补偿转盘873的边缘设置,该多个限位安装槽8732则可设置在补偿转盘873朝向左侧固定块851的一侧;
补偿插销座871可设置在左侧固定块851的上方,并且该补偿插销座871在对应插销固定孔8731的高度处可设有补偿插销孔;
补偿插销872可以水平连接该补偿插销孔,并可用于插入其中一个插销固定孔8731中,以固定补偿转盘873的旋转角度;
一对补偿限位块875可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限位安装槽8732中,用以限制补偿转盘873的旋转角度,所限制的旋转角度即该一对补偿限位块所构成的夹角;
转盘把手874可设置在补偿转盘873朝向左侧转动块853的一侧,且该转盘把手874朝向车身框架810的前侧伸出,该转盘把手874可用于转动补偿转盘873以翻转工件支架840。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补偿插销座871可呈L形,该补偿插销座871的L形底部与左侧固定块851连接,该补偿插销座871的L形竖直边则贴近补偿转盘873设置,该补偿插销孔则设于L形竖直边上,并对应补偿转盘873上插销固定孔8731的高度。
进一步的,如图9和图10所示,补偿插销872可包括:插销杆、插销拨杆、插销套筒。
该插销套筒可对应补偿插销孔垂直设置在补偿插销座871上;该插销杆可同轴设置在插销套筒中,且一端伸出插销套筒、另一端穿过补偿插销孔;该插销拨杆可设置在插销杆伸出插销套筒的一端,可用于拨动插销杆,将插销杆推入补偿转盘873上的插销固定孔8731中。
进一步的,该插销杆伸出插销套筒的一端可设有斜切面,用以沿斜切面拨动插销杆。
进一步的,补偿转盘873上还可设有多排把手连接孔8733,该多排把手连接孔8733可朝向补偿转盘873呈放射状设置,其可用于连接转盘把手874,并可以调整转盘把手874与补偿转盘873的连接角度。
进一步的,转盘把手874可包括弯折短杆端和弯折长杆端,该弯折短杆端与其中一排把手连接孔8733连接固定,该弯折长杆端则朝向车身框架810的前侧伸出。
进一步的,转盘把手874还可包括把手握手,该把手握手可设置在弯折长杆端的伸出末端,并设置在与补偿转盘873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的,补偿机构870还可包括多个插销轴套,该多个插销轴套对应设置在多个插销固定孔8731中,用以与补偿插销872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左侧转动块853可以为方形块,该左侧转动轴852则可以垂直连接于方形块的正中心。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锁定机构880包括:锁定固定块881、锁定钩爪882、锁定弹簧883、锁定导向884、锁定托板885。其中
锁定固定块881可设置在工件支架840的两端;
锁定钩爪882可沿工件支架840两端的伸出方向设置在锁定固定块881的上方,且该锁定钩爪882的头部呈倒钩状弯折,该锁定钩爪882可以通过倒钩状弯折钩住放置在工件支架840上的工件,该锁定钩爪882的头部为远离工件支架840的一端;
锁定弹簧883可设置在锁定钩爪882的尾部与锁定固定块881之间,可用于顶起锁定钩爪882的尾部,将该锁定钩爪882的头部压下,该锁定钩爪882的尾部即靠近工件支架840的一端;
锁定导向884可沿工件支架840两端的伸出方向设置在锁定固定块881的前侧,该锁定导向884可用于工件的导向;
锁定托板885可沿工件支架840两端的伸出方向设置在锁定固定块881的下方,该锁定托板885可用于托住工件。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锁定钩爪882可包括:钩爪本体、钩爪拨动块、钩爪固定块、弹簧连接块。其中
钩爪本体可呈一字形设置,且其头部可向下弯折呈倒钩状,其尾部可偏离头部向上倾斜;钩爪拨动块可设置在钩爪本体的上方,且设于靠近其头部的一侧,该钩爪拨动块用于拨动锁定钩爪882;钩爪固定块可设置在钩爪本体的下方,且设于靠近其尾部的一侧,该钩爪固定块可用于与锁定固定块881通过螺栓铰链连接,使得钩爪本体可绕该螺栓旋转;弹簧连接块则可设置在钩爪本体的尾部下方,用于连接锁定弹簧883,以通过锁定弹簧883将钩爪本体的头部倒钩状弯折压下。
进一步的,锁定钩爪882还可包括解锁拨杆,该解锁拨杆可沿垂直于钩爪本体伸出方向,并可垂直设置在钩爪拨动块的左侧或右侧,以对应左侧支架841和右侧支架842。该解锁拨杆可用于拨动锁定钩爪882,将钩爪本体的头部倒钩状弯折抬起。
进一步的,锁定固定块881对应钩爪本体尾部的弹簧连接块设有弹簧固定槽,该弹簧固定槽可用于安装固定锁定弹簧883,且,该锁定固定块881对应钩爪本体下方的钩爪固定块还设有钩爪固定槽,该钩爪固定槽可用于安装钩爪固定块,并用于与钩爪固定块通过螺栓铰链连接,如图11所示。
进一步的,弹簧连接块可以为小于锁定弹簧883内径的圆柱体,以嵌入锁定弹簧883中。
进一步的,锁定托板885的固定端与锁定固定块881的下方固定连接,且该锁定托板885的伸出端则伸出至锁定固定块881的前侧。并在该锁定托板885的伸出端设有托板滑槽,该托板滑槽沿伸出端的伸出方向设置,并在底部设有倾斜坡度。
并且,托板滑槽在伸出端的伸出末端以及在朝向所托住的工件的一侧开口设置,即无遮挡。
进一步的,锁定固定块881的左右两侧贯通,呈回字形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防异物滚轮890包括:滚轮遮罩891、滚轮挡条892、滚轮卡箍893以及万向滚轮894。其中
滚轮遮罩891可以与车身框架810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开口朝下设置;
滚轮挡条892可设置在滚轮遮罩891的开口端的外沿,并向下伸出滚轮遮罩891的开口端;
滚轮卡箍893对应滚轮挡条892可设置在滚轮遮罩891的开口端,该滚轮卡箍893可用于圈住滚轮挡条892,将滚轮挡条892固定;
万向滚轮894可设置在滚轮遮罩891内,并对应滚轮遮罩891顶部的中心固定。
进一步的,滚轮挡条892可具有环形刷毛,用于阻挡及刷除异物。
进一步的,防异物滚轮890还可包括滚轮固定板,该滚轮固定板可设置在车身框架810与滚轮遮罩891之间,用于连接车身框架810与滚轮遮罩891。
进一步的,滚轮遮罩891为圆筒形。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配小车800具有呈矩形的车身框架810,并包括有一对防异物滚轮890,该一对防异物滚轮890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底部两端,用于该装配小车800的移动。
进一步的,该装配小车800可包括两对防异物滚轮890,其中一对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底部左侧,另一对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底部右侧,且该两对防异物滚轮890分别以车身框架810前后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装配小车800还可包括一对滚动固定板,该一对滚轮固定板分别设置在车身框架810的底部左侧和右侧,并使得该滚轮固定板以车身框架810前后对称设置。则,前述两对防异物滚轮890对称设置在该一对滚轮固定板的前后两端。
进一步的,装配小车800的车身框架810可包括n形上框架和矩形底部框架,该矩形底部框架水平设置,并与n形上框架的底部两端相连,以构成垂直于水平面的矩形车身框架810。
并且,该矩形底部框架设置在两对防异物滚轮890之间,且该矩形底部框架设置在一对滚轮固定板的下方,以固定该一对滚轮固定板。
进一步的,该装配小车800还可以包括物料盘、记录单以及废料篓,该物料盘、记录单以及废料篓分别设置在装配小车800的车身框架810上,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装配小车800在车身框架810的顶部设有第一悬挂机构820和第二悬挂机构830用于牵引车身框架810的移动;在车身框架810内水平设置工件支架840用于放置工件;在车身框架810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对铰链机构(左侧铰链机构850和右侧铰链机构860)用于水平翻转工件支架840;在左侧铰链机构850处设有补偿机构870用于调整工件支架840的翻转角度;在工件支架840的两端设有一对锁定机构880用于锁定工件;在车身框架810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890用于车身框架810的移动。通过该装配小车800不但能提高在装配线体中工件的装配效率,还能提高与机械臂配合时工件的周转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框架,呈矩形且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悬挂机构,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且包括第一悬挂机构和第二悬挂机构,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和第二悬挂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两端,所述第一悬挂机构用于牵引所述车身框架移动,所述第二悬挂机构用于跟随所述第一悬挂机构移动;
工件支架,水平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内,用于放置和支撑工件;
一对铰链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两侧,并连接所述工件支架的两端,用于使得所述工件支架在所述车身框架内水平翻转;
补偿机构,与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左侧的铰链机构相连,用于调整所述工件支架的翻转角度;
一对锁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件支架的两端,用于锁定工件;
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部两端,用于所述车身框架在悬挂机构的牵引下滚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轮、第一转动杆、第一座筒、第一顶出筒、第一横向滚轮、顶出弹簧、顶出杆以及竖向滚轮;其中
所述第一座筒垂直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座筒的两端贯通;
所述第一顶出筒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座筒中,并且所述第一顶出筒的内部中空,其内设有顶出弹簧;
所述顶出杆与所述第一顶出筒同轴设置,且底部与所述顶出弹簧相连、顶部从所述第一顶出筒中伸出;
所述竖向滚轮竖向设置在所述顶出杆的顶部,用于连接悬链,所述悬链为装配小车所在装配线体中的悬链,用于拖动所述装配小车移动;
所述第一横向滚轮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筒的顶部外侧,用于沿着所述装配线体的轨道移动;
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一顶出筒同轴设置,并穿过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顶出筒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部,所述第一转动轮用于转动和托起所述第一转动杆,通过顶起所述第一顶出筒,使得所述第一横向滚轮和竖向滚轮被顶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杆挡块、第一转动杆插销、顶出杆挡块、顶出杆插销,并在所述第一座筒的侧壁设有第一转动卡槽,在所述第一顶出筒的侧壁设有顶出卡槽;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杆挡块设于所述第一顶出筒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相连;
所述第一转动杆插销串连所述第一顶出筒、第一转动杆挡块和第一转动杆,并且所述第一转动杆插销的插销头从所述第一转动卡槽中伸出;
所述第一转动卡槽沿所述第一座筒的轴向设置,并在所述第一转动卡槽的顶部设有锁紧卡口和放松卡口,且所述锁紧卡口设于放松卡口的上方,所述锁紧卡口用于将所述竖向滚轮顶起与所述悬链连接,所述放松卡口用于将所述竖向滚轮放松与所述悬链脱离;
所述第一转动卡槽的底部则用于将所述第一横向滚轮与所述装配线体的轨道脱离;
所述顶出杆挡块套设在靠近所述顶出杆底部的一侧;
所述顶出杆插销串连所述顶出杆挡块和顶出杆,并且所述顶出杆插销的插销头从所述顶出卡槽中伸出;
所述顶出卡槽设于靠近所述第一顶出筒顶部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挂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轮、第二转动杆、第二座筒、第二顶出筒、第二横向滚轮;其中
所述第二座筒相对于所述第一座筒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顶部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座筒两端贯通;
所述第二顶出筒设置在所述第二座筒中,并与所述第二座筒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横向滚轮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顶出筒的顶部外侧,用于沿着所述装配线体的轨道移动;
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第二顶出筒同轴设置,并穿过所述车身框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顶出筒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底部,所述第二转动轮用于转动和托起所述第二转动杆,通过顶起所述第二顶出筒,使得所述第二横向滚轮顶入所述装配线体的轨道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挂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动杆挡块和第二转动杆插销,并在所述第二座筒的侧壁设有第二转动卡槽;其中
所述第二转动杆挡块设于所述第二顶出筒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部相连;
所述第二转动杆插销串连所述第二顶出筒、第二转动杆挡块和第二转动杆,并且所述第二转动杆插销的插销头从所述第二转动卡槽中伸出;
所述第二转动卡槽沿所述第二座筒的轴向设置,并在所述第二转动卡槽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卡口,用于将所述第二横向滚轮与所述装配线体的轨道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卡槽的底部则用于将所述第二横向滚轮与所述装配线体的轨道脱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架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支架横梁、空调支架、转向柱支架、一对取件导向以及若干工件定位件;其中
所述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和支架横梁设置在同一平面,所述支架横梁平行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后侧,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垂直于所述支架横梁的两端,并延伸至所述车身框架的前侧,并且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侧边与所述一对铰链机构相连;
所述空调支架与所述支架横梁垂直连接,并朝向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部设置,所述空调支架用于支撑工件的空调;
所述转向柱支架并排设置在所述空调支架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转向柱支架用于定位工件的转向柱;
所述一对取件导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延伸末端,并与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延伸方向同向设置;
所述若干工件定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支架、右侧支架以及支架横梁上,用于定位工件;
并且,设置在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工件定位件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前侧,设置在所述支架横梁的工件定位件延伸至所述车身框架的前侧,以使得当工件放置于所述工件支架时,平衡所述工件支架的重心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呈T形,所述T形的横向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横梁垂直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车身框架的前侧,所述T形的竖向部则与所述一对铰链机构相连接;
其中,所述一对铰链机构包括:左侧铰链机构和右侧铰链机构,所述左侧铰链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固定块、左侧转动轴和左侧转动块,所述右侧铰链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右侧固定块、右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块;
所述左侧固定块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侧,所述右侧固定块则相对所述左侧固定块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右侧,所述左侧转动轴与右侧转动轴水平相向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
则,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T形竖向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侧转动块和右侧转动块的侧壁上,以使得所述工件支架的重心偏离所述左侧转动轴和右侧转动轴所处的轴线,并使得当工件放置于所述工件支架时,所述工件支架的重心处于所述轴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补偿插销座、补偿插销、补偿转盘、转盘把手以及一对补偿限位块;其中
所述补偿转盘设置在所述左侧铰链机构的左侧固定块与左侧转动块之间,且所述补偿转盘与所述左侧转动轴同轴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左侧转动块;
并且,所述补偿转盘上绕圆心均匀设有多个插销固定孔和多个限位安装槽,且所述多个插销固定孔沿所述补偿转盘的边缘设置,所述多个限位安装槽设置在所述补偿转盘朝向左侧固定块的一侧;
所述补偿插销座设置在所述左侧固定块的上方,并且所述补偿插销座在对应所述插销固定孔的高度处设有补偿插销孔;
所述补偿插销水平连接所述补偿插销孔,并用于插入其中一个插销固定孔中,以固定所述工件支架的翻转角度;
所述一对补偿限位块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限位安装槽中,用以限制所述工件支架的翻转角度,所述限制的翻转角度为所述一对补偿限位块所构成的夹角;
所述转盘把手设置在所述补偿转盘朝向左侧转动块的一侧,且所述转盘把手朝向所述车身框架的前侧伸出,所述转盘把手用于转动所述补偿转盘以翻转工件支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锁定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伸出至车身框架前侧的一端,且各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固定块、锁定钩爪、锁定弹簧、锁定导向、锁定托板;其中
所述锁定固定块,与所述左侧支架或右侧支架连接;
所述锁定钩爪,沿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伸出方向设置在所述锁定固定块的上方,且所述锁定钩爪的头部呈倒钩状弯折,所述锁定钩爪通过倒钩状弯折钩住放置在所述工件支架上的工件,所述锁定钩爪的头部为远离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一端;
所述锁定弹簧,设置在所述锁定钩爪的尾部与锁定固定块之间,用于顶起所述锁定钩爪的尾部,将所述锁定钩爪的头部压下,所述锁定钩爪的尾部为靠近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一端;
所述锁定导向,沿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伸出方向设置在所述锁定固定块的前侧,所述锁定导向用于所述工件的导向;
所述锁定托板,沿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伸出方向设置在所述锁定固定块的下方,所述锁定托板用于托住所述工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防异物滚轮中各防异物滚轮包括:滚轮遮罩、滚轮挡条、滚轮卡箍以及万向滚轮;其中
所述滚轮遮罩与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开口朝下设置;
所述滚轮挡条设置在所述滚轮遮罩的开口端的外沿,并向下伸出所述滚轮遮罩的开口端;
所述滚轮卡箍对应所述滚轮挡条设置在所述滚轮遮罩的开口端,所述滚轮卡箍用于圈住所述滚轮挡条,将所述滚轮挡条固定;
所述万向滚轮设置在所述滚轮遮罩内,并对应所述滚轮遮罩顶部的中心固定。
CN202122113193.XU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装配小车 Active CN216508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3193.XU CN216508716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装配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3193.XU CN216508716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装配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8716U true CN216508716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5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13193.XU Active CN216508716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装配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8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84930A (en) Vehicle lif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16508716U (zh) 一种装配小车
CN206425746U (zh) 一种汽车侧围总成与车身下部总成焊装的车身合拼翻转机构
CN216512734U (zh) 一种装配小车翻转装置以及装配小车
CN216508715U (zh) 一种装配小车工件支架以及装配小车
CN216508717U (zh) 一种装配小车悬挂机构以及装配小车
CN216512733U (zh) 一种装配小车防异物滚轮以及装配小车
CN216508714U (zh) 一种装配小车锁定机构以及装配小车
CN113830206A (zh) 一种装配小车
CN217294566U (zh) 一种落筒车检修推车
CN216508718U (zh) 一种汽车驾驶舱模块周转系统
JP2000211897A (ja) 無人搬送車のリフタ―機構
CN213974900U (zh) 汽车后挡风玻璃料架
CN108583448B (zh) 一种汽车背负式摩托车运输架
CN113830205A (zh) 一种汽车驾驶舱模块周转系统
JP6108712B2 (ja) 車輌整備用低位置支承型のホイールドーリー
CN216508713U (zh) 一种汽车驾驶舱模块解锁系统
KR102061303B1 (ko) 토우 돌리 조립체용 거치대
CN207565636U (zh) 一种镜子搬运车
CN219154494U (zh) 一种汽车顶篷载具
CN209921364U (zh) 一种油桶搬运车
CN214240917U (zh) 一种用于调味品发酵工序的转移小车
CN210971197U (zh) 一种块材转运车
JP6088854B2 (ja) ホイールドーリー
CN114312956A (zh) 一种落筒车检修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