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1964U -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1964U
CN216501964U CN202123342376.5U CN202123342376U CN216501964U CN 216501964 U CN216501964 U CN 216501964U CN 202123342376 U CN202123342376 U CN 202123342376U CN 216501964 U CN216501964 U CN 216501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wer device
moving
plac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23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Cly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Cly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Cly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Cly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23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1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1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1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零件的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连接件的第二输送机构、旋铆升降机的旋铆机构、放置零件的放置机构、移动连接件的第一移动装置、移动零件的第二移动装置、放置滑动件的放料机构和将缆线绕设在马达上的绕线机构;放置机构并列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上;旋铆机构沿第一输送机构并列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一侧;第二移动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另一侧;第一移动装置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与旋铆机构之间;放料机构设置在靠近第一输送机构的位置;绕线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输送零件的末端。解决了现有方案中车窗升降机部件之间无法顺畅的运动,会产生干涉,使得升降机磨损严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背景技术
车窗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车厢内部的良好采光,降下车窗玻璃可以实现车辆内外的空气流通,升起车窗玻璃可以阻止车外杂进入车内,直接影响着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及使用方便性。因此。它在车辆上要保证功能正常是很重要的、车窗升降器是汽车门窗玻璃的升降装置。车窗升降器作为车门附件。其作用是保证车门玻璃平稳升降、门窗能随时并顺利地开启和关闭。并能使玻璃停留在任意位置。不随外力作用或汽车的颠簸而上下跳动、因此要求玻璃升降器结构可靠操纵轻便省力。
随着汽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对车窗升降机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方案对于车窗升降机的组装,采用的是人工将升降机零件放置在夹具上通过旋铆机进行旋铆组装,并采用人工将缆线绕在马达上。但这样的方式组装的车窗升降机部件之间无法顺畅的运动,会产生干涉,使得升降机磨损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窗升降机部件之间无法顺畅的运动,会产生干涉,使得升降机磨损严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包括输送零件的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连接件的第二输送机构、旋铆升降机的旋铆机构、放置零件的放置机构、移动连接件的第一移动装置、移动零件的第二移动装置、放置滑动件的放料机构和将缆线绕设在马达上的绕线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并列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旋铆机构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一侧;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另一侧;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旋铆机构之间;所述放料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位置;所述绕线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输送零件的末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装置、输送零件的第一移动模组、检测所述放置机构的第一感应机构、定位零件的定位件和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模组两侧的第一定位架;所述第一感应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模组两侧;所述定位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架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定位件嵌入所述放置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板、支撑零件的支撑柱、围绕零件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的基座和压紧零件的压紧件;所述支撑柱并列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所述压紧件螺纹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方向设置的第二移动模组、驱动零件升降的第二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端的所述移动架、夹持所述放置机构的夹爪、驱动所述夹爪滑动的第三动力装置和驱动所述移动架旋转的旋转动力装置;所述夹爪相对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架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端设置有齿轮;所述夹爪上开设有齿形;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形;所述旋转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端;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旋转动力装置驱动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底架、输送连接件的盘体、驱动所述盘体振动的驱动装置、放置连接件的框件和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第一支架;围绕所述盘体内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槽件;围绕盘体倾斜设置有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分别连接所述盘体和所述驱动装置振动端;所述第一支架上并列倾斜设置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支撑所述框件;连接件沿所述槽件移动;所述槽件上连接件移动末端设置有第二支架、检测连接件的第二感应机构、限制连接件的导块、推动连接件的滑块和驱动连接件靠近第一移动装置的第四动力装置;所述第四动力装置驱动滑块沿所述导块之间滑动;第二感应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连接件移动的末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放置连接件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架上的定位座和检测连接件的第三感应机构;所述定位座上并列开设有若干定位槽;连接件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三感应机构设置在所述定位座上靠近定位槽的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移动连接件的机器人、设置在机器人夹持端的第三支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滑架、吸附连接件的吸盘和推动所述第三支架的弹性装置;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上开设有阶梯孔;所述滑架沿所述阶梯孔内滑动;所述弹性装置置于所述阶梯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铆机构包括旋铆架、下压连接件的压杆、驱动所述压杆靠近连接件的第五动力装置、旋铆升降机的旋铆头和驱动所述旋铆头旋转的第六动力装置;所述压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旋铆架上;所述第五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旋铆架上;所述旋铆头连接所述第六动力装置驱动端;所述旋铆机构还包括驱动旋铆头顶升升降机的第七动力装置;所述旋铆架上滑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七动力装置驱动端;所述第六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第九动力装置、横梁、相互垂直设置的直线模组、设置在所述直线模组上的第一架体、沿所述第一架体旋转的第二架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的第八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驱动端的第三架体和夹持滑动件的夹持装置;所述第二架体呈角度延伸设置有边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边部;所述第三架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边部平行的斜面;斜面连接所述第八动力装置驱动端;所述第九动力装置驱动第二架体沿所述第一架体旋转;所述第八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三架体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底板、放置马达的支撑块、抵靠马达的限制块、下压马达的压紧装置和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滚筒;所述支撑块并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限制块和所述压紧装置围绕马达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缆线绕设在所述滚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零件放置在放置机构上后,支撑柱的上端支撑住零件,拧紧压紧件后,压紧件压紧零件边缘,通过放置机构可以完成连接的定位支撑,使得零件可以稳定的放置在放置机构上,不免了零件发生位移,避免车窗升降机的零件之间不发生运动干涉;(2)第一移动模组驱动放置机构和零件的移动,当第一感应机构检测到放置机构后,第一移动模组停止驱动放置机构和零件的移动,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定位件嵌入放置板,完成零件的准确定位,使得车窗升降机组装完成后,车窗升降机各零件之间可以顺畅运动;(3)通过第二移动装置完成放置机构和零件的平稳移动,采用旋转动力装置驱动移动架旋转,放置机构采用压紧件压紧零件边缘,避免了零件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惯性出现位置偏移,使得车窗升降机组装完成后,车窗升降机各零件之间可以顺畅运动;(4)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盘体和槽件振动,连接件沿槽件移动完成连接件的输送,通过第一板件将驱动装置产生的振动传递到盘体和槽件上,通过第一板件消除一部分振动力,避免了连接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跳动和碰撞,使得连接件可以顺畅的输送,同时防止连接件出现划伤和开裂现象;(5)通过弹性装置推动第三支架,完成第三支架的复位,通过机器人完成连接件的移动,通过吸盘对连接件进行吸附,避免对连接件造成损伤,通过滑架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架上,使得吸盘对连接件进行吸附时,滑架不会压伤连接件,使得车窗升降机组装完成后,车窗升降机各零件之间可以顺畅运动;(6)放置机构、零件和连接件放置在旋铆机构上,第五动力装置的驱动端伸出,第五动力装置驱动压杆沿旋铆架向下滑动,压杆的下端压紧车窗升降机,第七动力装置的驱动端收缩,驱动安装架、第六动力装置和旋铆头向上移动,第六动力装置驱动旋铆头旋转,旋铆头对车窗升降机进行旋铆组装,通过旋铆机构使得车窗升降机部件之间连接牢固,不会出现松动;(7)夹持装置完成滑动件的夹持和放下,直线模组完成滑动件的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第九动力装置驱动第二架体沿第一架体旋转,从而带动滑动件旋转调整,放入零件的位置,通过第八动力装置驱动第三架体旋转,完成两组夹持装置之间的切换,使得放料机构可以一次装夹或放入两组滑动件,提高了车窗升降机的组装效率;(8)马达放置在支撑块上限制块之间,并通过压紧装置下压马达,使得马达可以牢靠的固定,避免马达启动导致位置出现偏移,将缆线绕设在滚筒上,将缆线的一端绕设在马达的滑轮上,启动马达将缆线缠绕在马达的滑轮上,此时将缆线的另一端扣住滑动件,完成车窗升降机的组装,通过马达的自启动就可以完成缆线的缠绕,缩短了马达绕线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窗升降机组装线的俯视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3示出了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输送机构的前视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置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铆机构的左视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移动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图8示出了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移动装置的左视结构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料机构的主视结构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绕线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1、第一输送机构;11、第一移动模组;12、第一感应机构;13、定位件;14、第一动力装置;15、第一定位架;2、第二输送机构;21、盘体;22、驱动装置;23、框件;24、底架;25、第一支架;26、槽件;27、第一板件;28、第二板体;3、旋铆机构;31、旋铆架;32、压杆;33、第五动力装置;34、旋铆头;35、第六动力装置;36、第七动力装置;37、安装架;4、放置机构;41、放置板;42、支撑柱;43、基座;44、压紧件;5、第一移动装置;51、机器人;52、第三支架;53、滑架;54、吸盘;55、弹性装置;6、第二移动装置;61、第二移动模组;62、第二动力装置;63、移动架;64、夹爪;65、第三动力装置;66、旋转动力装置;7、第二支架;71、第二感应机构;72、导块;73、滑块;74、第四动力装置;8、定位机构;81、第二定位架;82、定位座;83、第三感应机构;84、定位槽;9、放料机构;91、横梁;92、直线模组;93、第一架体;94、第二架体;95、第八动力装置;96、第三架体;97、夹持装置;98、第九动力装置;99、边部;10、绕线机构;101、支撑块;102、限制块;103、压紧装置;104、底板;105、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窗升降机组装线的俯视结构图。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图3示出了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输送机构的前视结构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置机构的俯视结构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铆机构的左视结构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移动装置的主视结构图。图8示出了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移动装置的左视结构图。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机构的俯视结构图。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料机构的主视结构图。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绕线机构的俯视结构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的前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的右端。
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包括输送零件的第一输送机构1、输送连接件的第二输送机构2、旋铆升降机的旋铆机构3、放置零件的放置机构4、移动连接件的第一移动装置5、移动零件的第二移动装置6、放置滑动件的放料机构9和将缆线绕设在马达上的绕线机构10。放置机构4并列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上。旋铆机构3沿第一输送机构1并列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一侧。第二移动装置6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另一侧。第一移动装置5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2与旋铆机构3之间。放料机构9设置在靠近第一输送机构1的位置。绕线机构10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输送零件的末端。
第一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动力装置14、输送零件的第一移动模组11、检测放置机构4的第一感应机构12、定位零件的定位件13和并列间隔设置在第一移动模组11两侧的第一定位架15。第一感应机构12相对设置在第一移动模组11两侧。定位件13滑动设置在第一定位架15上。第一动力装置14驱动定位件13嵌入放置机构4。
优选的,第一动力装置14为气缸。优选的,第一感应机构12为光电传感器。第一移动模组11为左右方向设置。第一感应机构12相对设置在第一移动模组11的前后两侧。第一定位架15从左至右并列间隔设置在第一移动模组11的前后两侧。定位件13前后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定位架15上。第一动力装置14驱动端连接定位件13。
放置机构4包括放置板41、支撑零件的支撑柱42、围绕零件设置在放置板41上的基座43和压紧零件的压紧件44。支撑柱42并列设置在放置板41上。压紧件44螺纹连接在基座43上。
放置板41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移动模组11的驱动端。支撑柱42上下方向设置在放置板41的上表面。基座43围绕零件设置在放置板41的上表面。压紧件44螺纹连接在基座43的侧面。
零件放置在放置机构4上后,支撑柱42的上端支撑住零件,拧紧压紧件44后,压紧件44压紧零件边缘。通过放置机构4可以完成连接的定位支撑,使得零件可以稳定的放置在放置机构4上,不免了零件发生位移,避免车窗升降机的零件之间不发生运动干涉。
第一移动模组11驱动放置机构4和零件的移动,当第一感应机构12检测到放置机构4后,第一移动模组11停止驱动放置机构4和零件的移动,第一动力装置14驱动定位件13嵌入放置板41。完成零件的准确定位,使得车窗升降机组装完成后,车窗升降机各零件之间可以顺畅运动。
第二移动装置6包括沿第一输送机构1方向设置的第二移动模组61、驱动零件升降的第二动力装置62、设置在第二动力装置62驱动端的移动架63、夹持放置机构4的夹爪64、驱动夹爪64滑动的第三动力装置65和驱动移动架63旋转的旋转动力装置66。夹爪64相对滑动设置在移动架63上。第三动力装置65驱动端设置有齿轮。夹爪64上开设有齿形。齿轮啮合齿形。旋转动力装置66设置在第二动力装置62驱动端。移动架63连接旋转动力装置66驱动端。
优选的,旋转动力装置66为旋转气缸。优选的,第三动力装置65为电机。优选的,第二动力装置62为气缸。第二移动装置6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的上方。第二移动模组61为左右方向设置。第二动力装置62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二移动模组61的驱动端。第二动力装置62的下端为第二动力装置62的驱动端。旋转动力装置66设置在第二动力装置62的下端。旋转动力装置66的下端为旋转动力装置66的旋转端。移动架63设置在旋转动力装置66的下端。夹爪64左右方向滑动设置在移动架63上。
第二移动模组61完成零件的左右移动,第二动力装置62完成零件的上下移动。旋转动力装置66驱动移动架63旋转一定角度,夹爪64靠近放置机构4,第三动力装置65驱动齿轮旋转,齿轮带动夹爪64夹持放置机构4和零件。旋转动力装置66驱动移动架63反向旋转一定角度,夹爪64靠近旋铆机构3,第三动力装置65驱动齿轮反向旋转,夹爪64松开夹持放置机构4和零件,放置机构4和零件放置在旋铆机构3上。
通过第二移动装置6完成放置机构4和零件的平稳移动,采用旋转动力装置66驱动移动架63旋转,放置机构4采用压紧件44压紧零件边缘,避免了零件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惯性出现位置偏移,使得车窗升降机组装完成后,车窗升降机各零件之间可以顺畅运动。
第二输送机构2包括底架24、输送连接件的盘体21、驱动盘体21振动的驱动装置22、放置连接件的框件23和设置在底架24上的第一支架25。围绕盘体21内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槽件26。围绕盘体21倾斜设置有第一板件27。第一板件27分别连接盘体21和驱动装置22振动端。第一支架25上并列倾斜设置有第二板体28。第二板体28支撑框件23。连接件沿槽件26移动。
优选的,驱动装置22为振动电机。优选的,盘体21为圆柱形。底架24为水平方向设置。槽件26围绕盘体21的内表面螺旋上升设置在盘体21内。驱动装置22设置在底架24的上表面。驱动装置22的上端为驱动装置22的驱动端。第一板件27围绕盘体21的下端设置。第一板件27的上端连接盘体21。第一板件27的下端连接驱动装置22的上端。
第一支架25上下方向设置在底架24的上表面。第二板体28并列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架25的上端。第二板体28的下端连接第一支架25的上端。第二板体28的上端连接框件23。框件23内储存有连接件,当盘体21内连接件输送完后将框件23内连接件放入盘体21内。
通过驱动装置22驱动盘体21和槽件26振动,连接件沿槽件26移动,完成连接件的输送。通过第一板件27将驱动装置22产生的振动传递到盘体21和槽件26上,通过第一板件27消除一部分振动力,避免了连接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跳动和碰撞,使得连接件可以顺畅的输送,同时防止连接件出现划伤和开裂现象。
槽件26上连接件移动末端设置有第二支架7、检测连接件的第二感应机构71、限制连接件的导块72、推动连接件的滑块73和驱动连接件靠近第一移动装置5的第四动力装置74。第四动力装置74驱动滑块73沿导块72之间滑动。第二感应机构71设置在第二支架7上连接件移动的末端。
优选的,第二感应机构71为光电传感器。第二支架7为上下方向设置。导块72前后方向设置在第二支架7的上表面。第四动力装置74设置在第二支架7的上端。第四动力装置74的驱动端连接导块72。
当连接件移动至槽件26末端,连接件移动至第二支架7的上端,第四动力装置74驱动滑块73沿导块72之间滑动,滑块73推动连接件。
第一移动装置5包括移动连接件的机器人51、设置在机器人51夹持端的第三支架52、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架52上的滑架53、吸附连接件的吸盘54和推动第三支架52的弹性装置55。吸盘54设置在第三支架52上。第三支架52上开设有阶梯孔。滑架53沿阶梯孔内滑动。弹性装置55置于阶梯孔内。
优选的,弹性装置55为弹簧。优选的,机器人51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第三支架52的上端连接机器人51的夹持端。滑架53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架52的下端。滑架53的上端穿过在第三支架52上。
弹性装置55上下方向置于阶梯孔内。弹性装置55的下端抵靠滑架53,弹性装置55的上端抵靠第三支架52。
通过弹性装置55推动第三支架52,完成第三支架52的复位。通过机器人51完成连接件的移动,通过吸盘54对连接件进行吸附,避免对连接件造成损伤,通过滑架53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架52上,使得吸盘54对连接件进行吸附时,滑架53不会压伤连接件,使得车窗升降机组装完成后,车窗升降机各零件之间可以顺畅运动。
车窗升降机组装线还包括放置连接件的定位机构8。定位机构8包括第二定位架81、设置在第二定位架81上的定位座82和检测连接件的第三感应机构83。定位座82上并列开设有若干定位槽84。连接件置于定位槽84内。第三感应机构83设置在定位座82上靠近定位槽84的位置。
优选的,第三感应机构83为光电传感器。第二定位架81为上下方向设置。定位座82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二定位架81的上端。定位槽84并列开设在定位座82上。
第一移动装置5将第二输送机构2上连接件移动到定位机构8上,连接件在定位机构8上完成定位组装后,第一移动装置5将连接件移动到旋铆机构3上。
旋铆机构3包括旋铆架31、下压连接件的压杆32、驱动压杆32靠近连接件的第五动力装置33、旋铆升降机的旋铆头34和驱动旋铆头34旋转的第六动力装置35。压杆32滑动设置在旋铆架31上。第五动力装置33设置在旋铆架31上。旋铆头34连接第六动力装置35驱动端。
旋铆机构3还包括驱动旋铆头34顶升升降机的第七动力装置36。旋铆架31上滑动设置有安装架37。安装架37连接第七动力装置36驱动端。第六动力装置35设置在安装架37上。
优选的,第七动力装置36为气缸。优选的,第六动力装置35为电机。优选的,第五动力装置33为气缸。旋铆架31为上下方向设置。压杆32上下方向滑动设置在旋铆架31的上端。第五动力装置33上下方向设置在旋铆架31的上端。第五动力装置33的下端为第五动力装置33的驱动端。第五动力装置33的下端连接压杆32的上端。
安装架37上下方向滑动设置在旋铆架31的下端。第六动力装置35上下方向设置在安装架37上。第六动力装置35的上端为第六动力装置35的驱动端。旋铆头34设置在第六动力装置35的上端。
第七动力装置36上下方向设置在旋铆架31的下端。第七动力装置36的下端为第七动力装置36的驱动端。第七动力装置36的下端连接安装架37。
放置机构4、零件和连接件放置在旋铆机构3上,第五动力装置33的驱动端伸出,第五动力装置33驱动压杆32沿旋铆架31向下滑动,压杆32的下端压紧车窗升降机。第七动力装置36的驱动端收缩,驱动安装架37、第六动力装置35和旋铆头34向上移动,第六动力装置35驱动旋铆头34旋转,旋铆头34对车窗升降机进行旋铆组装。通过旋铆机构3使得车窗升降机部件之间连接牢固,不会出现松动。
放料机构9包括第九动力装置98、横梁91、相互垂直设置的直线模组92、设置在直线模组92上的第一架体93、沿第一架体93旋转的第二架体94、设置在第二架体94上的第八动力装置95、设置在第八动力装置95驱动端的第三架体96和夹持滑动件的夹持装置97。第二架体94呈角度延伸设置有边部99。第八动力装置95设置在边部99。第三架体96上开设有与边部99平行的斜面。斜面连接第八动力装置95驱动端。第九动力装置98驱动第二架体94沿第一架体93旋转。第八动力装置95驱动第三架体96旋转。
优选的,直线模组92为两组。横梁91为上下方向设置。第一组直线模组92为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第二组直线模组92为上下方向竖直设置。第二组直线模组92设置在第一组直线模组92的驱动端。第一架体93设置在第二组直线模组92的驱动端。
优选的,第九动力装置98为电机。第九动力装置98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一架体93上。第九动力装置98的下端为第九动力装置98的驱动端。第九动力装置98的驱动端连接第二架体94的上端。边部99设置在第二架体94的下端。第八动力装置95设置在边部99靠近滑动件的一侧。
优选的,第三架体96为三角形。优选的,第八动力装置95为旋转气缸。优选的,夹持装置97为气动夹爪。优选的,夹持装置97为两组。夹持装置97设置在第三架体96上除斜面外的另外两面。
夹持装置97完成滑动件的夹持和放下。直线模组92完成滑动件的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第九动力装置98驱动第二架体94沿第一架体93旋转,从而带动滑动件旋转调整,放入零件的位置。通过第八动力装置95驱动第三架体96旋转,完成两组夹持装置97之间的切换,使得放料机构9可以一次装夹或放入两组滑动件,提高了车窗升降机的组装效率。
绕线机构10包括底板104、放置马达的支撑块101、抵靠马达的限制块102、下压马达的压紧装置103和旋转设置在底板104上的滚筒105。支撑块101并列设置在底板104上。限制块102和压紧装置103围绕马达设置在底板104上。缆线绕设在滚筒105上。
优选的,压紧装置103为旋转下压气缸。底板104为水平方向设置。支撑块101、限制块102和压紧装置103设置在底板104的上表面。滚筒105上下方向旋转设置在底板104。支撑块101支撑马达的下端,限制块102抵靠马达的外侧边缘,压紧装置103下压马达的上端。缆线绕设在滚筒105的外表面。
马达放置在支撑块101上限制块102之间,并通过压紧装置103下压马达,使得马达可以牢靠的固定,避免马达启动导致位置出现偏移。将缆线绕设在滚筒105上,将缆线的一端绕设在马达的滑轮上,启动马达将缆线缠绕在马达的滑轮上,此时将缆线的另一端扣住滑动件,完成车窗升降机的组装。通过马达的自启动就可以完成缆线的缠绕,缩短了马达绕线的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零件的第一输送机构(1)、输送连接件的第二输送机构(2)、旋铆升降机的旋铆机构(3)、放置零件的放置机构(4)、移动连接件的第一移动装置(5)、移动零件的第二移动装置(6)、放置滑动件的放料机构(9)和将缆线绕设在马达上的绕线机构(10);所述放置机构(4)并列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上;所述旋铆机构(3)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一侧;所述第二移动装置(6)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另一侧;所述第一移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2)与所述旋铆机构(3)之间;所述放料机构(9)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的位置;所述绕线机构(10)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输送零件的末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动力装置(14)、输送零件的第一移动模组(11)、检测所述放置机构(4)的第一感应机构(12)、定位零件的定位件(13)和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模组(11)两侧的第一定位架(15);所述第一感应机构(12)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模组(11)两侧;所述定位件(1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架(15)上;所述第一动力装置(14)驱动所述定位件(13)嵌入所述放置机构(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4)包括放置板(41)、支撑零件的支撑柱(42)、围绕零件设置在所述放置板(41)上的基座(43)和压紧零件的压紧件(44);所述支撑柱(42)并列设置在所述放置板(41)上;所述压紧件(44)螺纹连接在所述基座(4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6)包括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方向设置的第二移动模组(61)、驱动零件升降的第二动力装置(62)、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62)驱动端的移动架(63)、夹持所述放置机构(4)的夹爪(64)、驱动所述夹爪(64)滑动的第三动力装置(65)和驱动所述移动架(63)旋转的旋转动力装置(66);所述夹爪(64)相对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架(63)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65)驱动端设置有齿轮;所述夹爪(64)上开设有齿形;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形;所述旋转动力装置(66)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62)驱动端;所述移动架(63)连接所述旋转动力装置(66)驱动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2)包括底架(24)、输送连接件的盘体(21)、驱动所述盘体(21)振动的驱动装置(22)、放置连接件的框件(23)和设置在所述底架(24)上的第一支架(25);围绕所述盘体(21)内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槽件(26);围绕盘体(21)倾斜设置有第一板件(27);所述第一板件(27)分别连接所述盘体(21)和所述驱动装置(22)振动端;所述第一支架(25)上并列倾斜设置有第二板体(28);所述第二板体(28)支撑所述框件(23);连接件沿所述槽件(26)移动;所述槽件(26)上连接件移动末端设置有第二支架(7)、检测连接件的第二感应机构(71)、限制连接件的导块(72)、推动连接件的滑块(73)和驱动连接件靠近第一移动装置(5)的第四动力装置(74);所述第四动力装置(74)驱动滑块(73)沿所述导块(72)之间滑动;第二感应机构(7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7)上连接件移动的末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置连接件的定位机构(8);所述定位机构(8)包括第二定位架(81)、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架(81)上的定位座(82)和检测连接件的第三感应机构(83);所述定位座(82)上并列开设有若干定位槽(84);连接件置于所述定位槽(84)内;所述第三感应机构(83)设置在所述定位座(82)上靠近定位槽(84)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5)包括移动连接件的机器人(51)、设置在机器人(51)夹持端的第三支架(5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52)上的滑架(53)、吸附连接件的吸盘(54)和推动所述第三支架(52)的弹性装置(55);所述吸盘(54)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52)上;所述第三支架(52)上开设有阶梯孔;所述滑架(53)沿所述阶梯孔内滑动;所述弹性装置(55)置于所述阶梯孔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铆机构(3)包括旋铆架(31)、下压连接件的压杆(32)、驱动所述压杆(32)靠近连接件的第五动力装置(33)、旋铆升降机的旋铆头(34)和驱动所述旋铆头(34)旋转的第六动力装置(35);所述压杆(32)滑动设置在所述旋铆架(31)上;所述第五动力装置(33)设置在所述旋铆架(31)上;所述旋铆头(34)连接所述第六动力装置(35)驱动端;所述旋铆机构(3)还包括驱动旋铆头(34)顶升升降机的第七动力装置(36);所述旋铆架(31)上滑动设置有安装架(37);所述安装架(37)连接所述第七动力装置(36)驱动端;所述第六动力装置(35)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7)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机构(9)包括第九动力装置(98)、横梁(91)、相互垂直设置的直线模组(92)、设置在所述直线模组(92)上的第一架体(93)、沿所述第一架体(93)旋转的第二架体(94)、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94)上的第八动力装置(95)、设置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95)驱动端的第三架体(96)和夹持滑动件的夹持装置(97);所述第二架体(94)呈角度延伸设置有边部(99);所述第八动力装置(95)设置在所述边部(99);所述第三架体(96)上开设有与所述边部(99)平行的斜面;斜面连接所述第八动力装置(95)驱动端;所述第九动力装置(98)驱动第二架体(94)沿所述第一架体(93)旋转;所述第八动力装置(95)驱动所述第三架体(96)旋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升降机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10)包括底板(104)、放置马达的支撑块(101)、抵靠马达的限制块(102)、下压马达的压紧装置(103)和旋转设置在所述底板(104)上的滚筒(105);所述支撑块(101)并列设置在所述底板(104)上;所述限制块(102)和所述压紧装置(103)围绕马达设置在所述底板(104)上;缆线绕设在所述滚筒(105)上。
CN202123342376.5U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Active CN216501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2376.5U CN216501964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2376.5U CN216501964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1964U true CN216501964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2376.5U Active CN216501964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1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50313U (zh) 一种可调节式的汽车配件检测夹具
CN112355620A (zh) 一种用于减震器复位弹簧装配的自动化机械设备
CN203509491U (zh) 反射片的成型装配机
CN104907438B (zh) 一种冲压机辅助机械手
CN216937890U (zh) 一种汽车冲压件的压痕装置
CN216501964U (zh) 一种车窗升降机组装线
KR101473459B1 (ko) 헤드라이너 공급 셔틀라인
CN113358497A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冲击试验装置
CN217571670U (zh) 一种接线盒自动组装装置
CN116638533A (zh) 一种间距可调的果实采摘柔性机械手
CN108724154B (zh) 一种多夹爪内饰件机械手
CN211077623U (zh) 一种夹取移动装置
CN109637747B (zh) 异形线涂覆机
CN216235848U (zh) 一种可升降多功能机电安装用支撑架
CN108500583B (zh) 一种自动化异型件移动回转装配机构
CN108792585B (zh) 一种锭子装卸机械手
CN107263074B (zh) 弹簧机自动扣弹簧卡扣机构
CN112404986A (zh) 安全帽缩紧器组装装置
CN112978375A (zh) 工作站
CN108792603B (zh) 一种用于小型内饰件的机械手
CN215796344U (zh) 升降装置、图形采集设备及巡检机器人
CN214082943U (zh) 一种汽车前排安全带开关生产线
CN218100970U (zh) 一种er型变压器骨架绕制装置
CN220578842U (zh) 一种高效率自动化搬运车
CN219358610U (zh) 一种弹簧与弹簧座装配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